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

合集下载

真菌药敏标准操作规程

真菌药敏标准操作规程

真菌药敏标准操作规程真菌药敏标准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准备1. 实验室应设有专门的真菌药敏实验室,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实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不超过60%。

2.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试剂,包括培养箱、显微镜、培养基及药物试剂等。

3. 实验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确保工作区的清洁和无菌。

二、标本处理1. 收集患者真菌感染标本,包括病理组织、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标本应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2. 标本处理前,应进行外部消毒,消毒方法可以是用70%的乙醇擦拭外表面。

3. 标本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存放时间过长,以防真菌生长导致结果不准确。

三、真菌培养1. 将标本分散在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中,进行稀释。

注入培养基琼脂平板和液体培养基中,分别进行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 样本应在常温下放置,避免光照,保持湿润,以利于真菌生长。

3. 观察培养过程中真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形态、颜色、透明度等。

四、药敏实验1. 在培养基上划线,将待测真菌分散在培养基中。

2. 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利用层析法、扩散法等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

3. 观察药物对真菌的抑菌效果,包括抑菌区直径和抑菌程度。

4. 根据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判断真菌的药物敏感性,分为敏感、中度敏感、抵抗。

五、数据分析和结果判断1. 测定抑菌区直径,记录数据。

2. 根据抑菌区直径和抑菌程度,将真菌分为敏感、中度敏感和抵抗。

3. 结合临床情况和药物用药指南,判断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六、结果报告和存储1. 将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制作报告。

2. 将结果报告及时反馈给医生。

3. 将结果数据进行存储,备份和管理,以便后续研究和参考。

七、质量控制1. 每批药物敏感性测试都应包含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培养基的质量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的准确性。

抗真菌药敏试验及结果判读

抗真菌药敏试验及结果判读

0.5
A. flavus/ A. niger/A. terreus/A. versicolor
0.25
EUCAST法
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European Commission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EUCAST)方案
试验方法
检测菌种
肉汤稀释法
02
纸片扩散法
纸片扩散法
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
M44-A
➢ Tested Drug:FLC,VRC ➢ Media:Mueller-Hinton agar + 2%dextrose + 0.5ug/ml methylene blue ➢ Quality control:C.albicans ATCC 90028,C.parapsilosis ATCC 22019,
Amphotericin B, nystatin • 唑类--Inhibition of ergosterol
Echinocandins • 肽-核苷类—抑制几丁质合成
synthesis
Nikkomycin Z
Imidazoles:
• 嘧啶类—干扰核酸合成
Triazoles:
Flucytosine
• 丙烯胺类-- Inhibition of ergosterol • 其它类
• CLSI M27-A FLC对600余株念珠菌MIC值:分离自150余例AIDS 的食管念珠菌病,一致性好;治疗失败者,MIC值 大于64 µg/ml
Mahmoud A.G, JCM 1996, 34:489-495

真菌药敏试验方法比较

真菌药敏试验方法比较

真菌药敏试验方法比较1.环形扩散法:环形扩散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真菌药敏试验方法之一、该方法将抗真菌药物以不同浓度滴入含有标准化真菌菌悬液的琼脂平板上,然后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

通过测量最小抑菌浓度(MIC),可以判断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环形扩散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比较准确的优点,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

2.E测试法:E测试法是一种可定量测定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一种含有不同浓度抗真菌药物的梯度试纸条,将试纸贴附在含有真菌菌悬液的琼脂平板上,然后培养一段时间。

抗真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可以通过读取试纸上的抑菌浓度值来测定。

E测试法具有快速、准确、可定量的优点。

3.微量平板法:微量平板法是一种适用于真菌药敏试验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该方法在微孔控制出菌的琼脂平板上,以液体方式将不同浓度的抗真菌药物加入孔中,并装入真菌菌悬液。

随后,通过观察孔内菌落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微量平板法适用于大规模组织后续处理的真菌药敏试验,具有扩增快、操作简便的特点。

4.流式细胞仪法:流式细胞仪法是一种新兴的真菌药敏试验方法。

该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真菌菌株进行染色,然后利用多色激光激发荧光信号。

通过检测细胞死亡、增殖和产生细胞壁变化等生物学特性,可以评估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反应。

流式细胞仪法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定量分析的优点。

总的来说,环形扩散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真菌药敏试验方法,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E测试法、微量平板法和流式细胞仪法等新方法的应用逐渐增多,可以更准确、快速地评估真菌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真菌药敏试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研究对象和实验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这些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药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某种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或抗性。

下面是药敏试验的一般操作方法:1. 菌株的培养与准备:首先,选择要测试的细菌株。

常用的菌株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将菌株从冻存状态中转移到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然后选取单个菌落进行继续培养。

2. 制备药物浓度梯度:为了测试细菌对不同浓度药物的敏感性,需要制备一系列药物浓度梯度。

可以选择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利福平等。

根据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所需药物的最高浓度。

3. 制备洗涤液:制备1倍洗涤液,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

如要进行中药药敏试验,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提取液。

4. 制备菌悬液:从培养得到的菌落中选择单个菌落,接种到含有洗涤液的试管或培养皿中。

使用比例约为1:100(菌悬液:洗涤液),均匀混合。

5. 药物与细菌接触: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使用定量器将一定量的药物滴在琼脂平板上。

确定滴药量时应根据具体药物的MIC进行调整。

6. 培养与观察结果:将涂有菌悬液和药物的琼脂平板进行孵育,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菌株要求进行调整。

观察培养后的平板上是否出现菌落生长,以及菌落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7. 结果解读与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菌的抑菌效果,评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可以根据菌落的出现与否、数量的多少和生长的形态特征来判断细菌是否对药物敏感。

总结:药敏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评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或抗性。

操作时需要注意菌株的选择和培养方法、药物浓度的制备、菌悬液的制备和药物与细菌的接触方法,以及培养和观察结果等。

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感染病情。

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敏感性实验●学习内容●药物敏感实验¡ª¡ª纸片法●学习要求●掌握药物敏感实验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简称药敏试验):●用于测试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

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即体外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通常根据MIC结合常用剂量时体内该药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划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或耐药的界限,给出S(敏感)、I(中介)、R(耐药)等定性的结果,方便临床用药。

●检测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院内感染的监控,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株的流行。

为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扩散法(纸片法)、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宏量液体稀释法、微量液体稀释法)●药敏纸片的人工制作●定性滤纸用打孔器打成直径6mm的圆片,每100片放入一小瓶中,160℃干热灭菌1~2小时,或用高压灭菌(6.8kg 30min)后在60℃条件下烘干。

(此应提前做好)●抗菌药物的浓度(指有效药物浓度)青霉素200U/mL 其它抗菌药物1000ug/mL磺胺类药物10mg/mL 中草药制剂1g/mL庆大霉素4万单位/mL,稀释为1000单位/mL。

●(临床上可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如上面标明5g本品可拌50kg饲料,其换算方法为lg本品可拌10kg饲料,也就是1g本品拌l0000g饲料,相当于药品浓度为lg本品加l0000mL蒸馏水。

)●用无菌操作法将欲测的抗菌药物溶液1mL,加入100片纸片中,泡5~10分钟。

●培养皿烘干法:用无菌镊子将浸有抗菌药液的纸片摊平在培养皿中,于37℃的温箱内保持2~3小时即可干燥,或放在无菌室内过夜干燥。

●将制好的各种药物纸片装入无菌小瓶中,置冰箱内保存备用。

●干燥的药敏纸片可保存6个月。

●纸片法●每组约5个平皿(每人1个),每个平皿约20毫升琼脂培养基,即约120mL。

每平皿约5张纸片。

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药物敏感性测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该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结果解读。

实验原理药敏实验的原理基于细菌或真菌对不同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纸片扩散法或微量稀释法来评估药物的抗菌或抗真菌活性。

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收集需要测试的细菌或真菌样品,并进行纯化和培养。

2. 制备培养基:根据实验要求,制备适当的培养基,确保其含有必要的营养物质。

3.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纸片放置在含有细菌或真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4. 微量稀释法:将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加入含有细菌或真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5. 结果记录:记录不同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效果,通常使用抑菌圈直径或最小抑菌浓度来评估药物的活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药敏实验的结果通常以抑菌圈直径或最小抑菌浓度来表示。

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作用越强。

最小抑菌浓度越低,说明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作用越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判断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如果细菌或真菌对某种药物表现出高度敏感性,那么该药物可能是治疗感染的有效选择。

相反,如果细菌或真菌对某种药物表现出抗性,那么该药物可能无法有效治疗感染。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性污染对结果产生干扰。

2. 实验中使用的药物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实验室人员应遵守相关实验室安全规范,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结论药敏实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感染,并避免使用对细菌或真菌无效的药物。

药敏实验在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和药物研发的方向。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敏结果准确。

2.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会不断的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产生透明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3.试剂M-H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药敏纸片、无菌棉签、35℃孵育箱、标准比浊管或比浊仪。

4.质控4.1 常用细菌药敏质控标准菌株参见CLSI规定。

4.2 质控菌株每日随临床标本一起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质控菌株的抑菌环。

质控菌株的抑菌环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结果可信。

4.3 质控的频率由于纸片法药敏试验是很稳定的,在不失控的时候,可以每周作1~2次质控菌株的测定。

如果发现有失控的情况,就必须每日做1次,寻找失控的原因并予以纠正。

如果连续30日失控<3次的,可以恢复每周1次。

5.操作步骤5.1 挑取4~5个纯培养菌落,接种于3~5ml M-H肉汤(0.5麦氏单位)中,经35℃培养6~8h。

5.2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菌液浊度,使其与标准比浊管的浓度相同。

5.3 用无菌棉拭蘸取校正过的菌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液,涂布整个M-H平板表面,再重复两次,每次旋转平板60°,使整个平板涂布均匀,最后用棉拭涂布平板四周缘一圈。

5.4 涂布菌液的平板于室温中干燥3~5分钟后,用纸片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并用镊尖轻压一下纸片,使其贴平。

每张纸片的间距不小于24mm,纸片的中心距平板的边缘不小于15mm,直径90mm的平板宜贴6张药敏纸片。

5.5 将贴好纸片的平板置35℃孵育18~24小时后,用卡尺量取抑菌圈直径。

个别菌孵育温度,时间及条件应按照CLSI规定。

医院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2022年版)

医院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2022年版)

(2022年版)1范围 (2)2 术语和定义 (2)3 常规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和报告 (4)4 药敏试验方法 (7)5 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 (12)6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 (17)7 商品化药敏试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19)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临床各种属细菌的药敏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23)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不常见苛养菌和非苛养菌药敏试验折点 (2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包括常规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和报告、药敏试验方法、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常见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商品化药敏试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本标准合用于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各级临床实验室。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文件。

2.1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指检测微生物(本行业标准特指细菌)对抗微生物药物(本行业标准特指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2.2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指在琼脂或者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中能抑制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2.3折点 Breakpoint能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用以判断敏感、中介、剂量依赖型敏感、耐药、非敏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抑菌圈直径(mm)的数值。

2.3.1敏感 Susceptible;S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者抑菌圈直径处于敏感范围时,使用推荐剂量进行治疗,该药在感染部位通常达到的浓度可抑制被测菌的生长,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2.3.2中介 Intermediate; I当菌株的MIC值或者抑菌圈直径处于中介时,该数值接近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达到的浓度,从而治疗反应率低于敏感菌群。

该分类意味着采用高于常规剂量治疗时或者在药物生理浓集的部位,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包括由病原性真菌、条件致病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病和浅部真菌病;由气传真菌所致的变态反应真菌症即过敏;由污染真菌产毒所致的真菌中毒症。

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量治疗手段的开展,免疫障碍疾病的大量发生,使真菌感染的情况日益增加,医院感染中的真菌感染也不断增加,因而,掌握真菌检验的方法就成为检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材料与方法1.1 真菌来源收集临床送检标本所分离出的真菌120例,男性84例,女性36例,其中痰液96株,粪便11例,咽拭子12例、尿液5例、血液4例,分泌物3例。

1.2 采集及处理根据真菌侵犯组织和器官的不同而采集不同的标本,而采集最合适的标本是决定能否找到病原性真菌的关键,要尽量用消毒方法采集标本以免污染。

深部真菌病的标本如血液、脑脊液、脓液、尿、痰等应及时收集检查,一般不超过1~2h,以免变质污染,标本采取前,应忌用药。

为避免污染杂菌,在收集标本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在培养基内加入抗生素类。

1.3 检验方法1.3.1 酵母样菌的检验直接涂片法各类标本,除脑脊液、尿、胸水、腹水等需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作涂片外,其他均可用生理盐水或10%~40%KOH作涂片后直接镜检或用革兰、墨汁、0.1%甲苯胺蓝染色后镜检。

分离酵母样菌所选用的培养基为沙保弱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可加入各种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有利于真菌生长含抑制剂的霉菌琼脂。

将备类标本直接接种上述培养基,除新型隐球菌需同时接种两支培养基;一支孵育于37℃,另一支孵育于22~28℃,其他酵母菌均孵育于22~28℃。

每日观察生长情况。

根据酵母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及在玉米粉吐温80培养基上生长物在显微镜下生长情况可作初步鉴定。

1.3.2 丝状真菌的检验某些丝状真菌如孢子丝菌或荚膜组织胞浆菌的直接涂片,必须染色后检查。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染色更为清楚,不染色涂片不易保存,染色涂片可长期保存。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它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执行标准的严格性和准确性对于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试验材料和各种试剂。

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

首先,要准备好待测菌株的悬浮液,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其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琼脂平板上。

接种后,要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16-18小时。

培养结束后,需要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根据菌落的生长情况和抗菌药物的浓度,可以判断出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在记录和分析数据时,要注意细致入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执行标准中,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判定也非常重要。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判断出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或者中间敏感性。

这些判定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此外,在执行标准中,还需要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控制和排除。

比如,培养条件、试剂质量、操作技术等都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试验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

总的来说,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的严格性和准确性对于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试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判定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在执行标准中,还需要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控制和排除,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抗真菌治疗指南介绍和抗真菌体外药敏试验

抗真菌治疗指南介绍和抗真菌体外药敏试验

材 料
以选用初始治疗方案中未用过的药物联合治疗(B-
, 仅
III);

内 部

伏立康唑无效或不耐受,两性霉素B可作为替代
使 用
治疗。
疗程和长期治疗
• 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程尚不确定,一般建议至少 治疗6-12周;对于免疫抑制患者,整个免疫抑制 期间均应持续治疗,直至病变缓解。
•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使用伏立康唑口服剂型长期治 疗
Ben De Pauw,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 46:1813–21
曲霉病的诊断(2)
• 诊断方法
– 细胞/病理学检查/标本培养:
– 血培养阳性率低
– 可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经皮细针穿刺肺活检或可视胸腔镜活检;
– 直接镜检和/或曲霉菌属培养,见特征性角状、有隔膜的分枝菌丝可以诊 断-------但假阴性高,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曲霉病的诊断
– IDSA 曲霉病治疗指南


– IDSA 念珠菌病指南

仅 供
– IDSA 隐球菌病治疗指南


使

指南的起源
一本教科书通常会包含疾病的诊治方法,但
教科书的作者一般只有一位或少数几位,其中的
诊断治疗建议往往源于阅读文献和个人临床经
验的结合。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信仰和思维方式等的
训 材
不同,个人经验常带有特定的个人色彩,所以此类

, 仅
治疗建议可能会因此而存在一定的偏见。正是
供 内
为了避免这种个人偏见对诊断治疗建议的影响,
部 使 用
以众多医学专家的共识意见和循证医学证据为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网上征求意见稿)一、概述(一)目的本指导原则为药品注册申请人和临床试验研究者在规划、设计、实施和监督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以下简称:抗菌药物折点)研究和敏感标准制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使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得以更好更早地用于临床治疗。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全身用药的创新性抗菌药物的临床试验。

(二)意义抗菌药物折点(breakpoint)用来判断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中介或耐药,其结果是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病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

我国目前还没有折点制定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时所采用的折点多是国际已有的标准,但对于自主研发的I类新抗菌药物等,无国际折点参考。

必须进行相关研究以制定药敏折点,保障临床医生能根据正确的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三)基本研究过程及与抗菌药物研发的整体关系抗菌药物折点的确立涉及临床前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临床各期研究等多个药物研发环节,是新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折点研究贯穿新药研究全过程,其研究原理可以概括为:在了解药物自身的抗菌特点、对各种致病菌作用强弱后,通过体外和动物试验,或直接通过动物试验,建立PK/PD指数及反映疗效的靶值。

并利用此指数、靶值与人体结果有较好一致性的特点,进而建立抗菌药物体外抑菌浓度与预期临床疗效间的关系,最终确定对感染部位使用推荐药物剂量时,该致病菌株能被通常可达到的抗菌药物所抑制的浓度。

折点制定过程中,有些数据可能来源于其他研究项目。

如:菌株的MIC值、药物杀菌曲线、抗生素后效应值、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人体药代参数等。

当使用外来数据时,首先要求数据可溯源。

其次,测定、分析方法符合折点制定的要求。

如:MIC测定所用方法相同、测定范围需涵盖整个MIC分布;杀菌曲线图能反映出完整的药物浓度对杀菌速率的影响等。

(四)应用范围本指导原则主要用于指导新抗菌药物折点研究,目前仅限定为抗细菌药物,创新抗真菌药物也可参照。

真菌药敏试验简介

真菌药敏试验简介

真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简介刘根焰,赵旺胜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南京医科大学检验系, 南京 210029 随着移植、肿瘤和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病例也明显增加;随着临床真菌耐药性的出现,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越来越困难;随着新的抗真菌药物不断投入临床,传统的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标准已难以覆盖。

诸多因素都要求临床微生物室真菌药物敏感试验能够与时俱进。

然而,当前国内临床微生物室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开展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首先表现在开展这项临床服务的实验室少,多局限于少数教学医院;其次,各个实验室采用的方法参差不齐,相互之间的结果可比性差。

为此,本文将介绍临床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标准参考方法和市场上关于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的仪器和试剂,希望有助于各级医院临床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的规范化开展。

1.真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基本概念1.1 常见抗真菌药物介绍开展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前提是了解抗真菌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分类、作用机制及抗真菌特性,见表1[1]。

对于不能从上述特性中推断出药物敏感性结果的部分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表1 常见抗真菌药物简介分类代表药物作用机制抗真菌作用多烯类两性霉素B 直接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导致细胞膜对单价和二价阳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细胞死亡。

对念珠菌、隐球菌、球孢子菌、孢子丝菌、芽生菌、毛霉菌和大部分曲霉敏感,对土曲霉、构巢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eaffinis 和Aspergillus lentulus天然耐药。

三唑类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 依赖的-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作用,导致麦角固醇合成受阻氟康唑抗菌谱窄,对大多数念珠菌、隐球菌有效,对曲霉无抑制活性,对克柔念珠菌天然耐药;伊曲康唑较氟康唑抗菌谱宽,并对曲1泊沙康唑舍他康唑霉有抑制作用;伏立康唑较氟康唑抗菌谱宽,并对曲霉、镰刀菌和其它透明丝孢霉有抑制作用;泊沙康唑抗菌谱最宽,对念珠菌,曲霉、镰刀菌、接合菌和其它透明丝孢有效;舍他康唑主要对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抗菌活性较强烯丙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而干扰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真菌药敏试验简介

真菌药敏试验简介

真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简介刘根焰,赵旺胜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南京医科大学检验系, 南京 210029 随着移植、肿瘤和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病例也明显增加;随着临床真菌耐药性的出现,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越来越困难;随着新的抗真菌药物不断投入临床,传统的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标准已难以覆盖。

诸多因素都要求临床微生物室真菌药物敏感试验能够与时俱进。

然而,当前国内临床微生物室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开展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首先表现在开展这项临床服务的实验室少,多局限于少数教学医院;其次,各个实验室采用的方法参差不齐,相互之间的结果可比性差。

为此,本文将介绍临床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标准参考方法和市场上关于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的仪器和试剂,希望有助于各级医院临床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的规范化开展。

1.真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基本概念1.1 常见抗真菌药物介绍开展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前提是了解抗真菌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分类、作用机制及抗真菌特性,见表1[1]。

对于不能从上述特性中推断出药物敏感性结果的部分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表1 常见抗真菌药物简介分类代表药物作用机制抗真菌作用多烯类两性霉素B 直接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导致细胞膜对单价和二价阳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细胞死亡。

对念珠菌、隐球菌、球孢子菌、孢子丝菌、芽生菌、毛霉菌和大部分曲霉敏感,对土曲霉、构巢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eaffinis 和Aspergillus lentulus天然耐药。

三唑类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 依赖的-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作用,导致麦角固醇合成受阻氟康唑抗菌谱窄,对大多数念珠菌、隐球菌有效,对曲霉无抑制活性,对克柔念珠菌天然耐药;伊曲康唑较氟康唑抗菌谱宽,并对曲1泊沙康唑舍他康唑霉有抑制作用;伏立康唑较氟康唑抗菌谱宽,并对曲霉、镰刀菌和其它透明丝孢霉有抑制作用;泊沙康唑抗菌谱最宽,对念珠菌,曲霉、镰刀菌、接合菌和其它透明丝孢有效;舍他康唑主要对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抗菌活性较强烯丙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而干扰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

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

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99.13(1) SichuanInstituteofAnimalHusbandryandV eterinaryMedicine体摘要应用五种抗真菌药物对引起人,兽皮癣病的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的体外敏感性试验进行对比观察,旨在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采用沙保弱氏药液培养基种菌试管法.结果五种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MFC值分别是:足光粉0.78—1.56Ing,rnl,达克宁霜3.2~6.4mrnl,皮康王4'8mCml,脚癣一次净7.8~15.6ml,脚癣狐臭宁31.2—62.4ml;对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分别是:足光粉1.56—3.12mg/ml,达克宁霜1.6—3.2mg/ml,皮康王8—16mg,rnl,脚癣一次净1.56—31.2盯d,脚癣狐臭宁31.2—62.4盯d.结论足光粉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MFC值最小,脚癣狐臭宁对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相同.提示足光粉在临床上治疗单独一种真菌感染的皮癣病效佳,脚癣狐臭宁在临床上治疗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皮癣病效果最优.关键词抗真菌药物皮肤真菌MICMFC对比试验人畜共患皮肤真菌病,大多数是由毛癣菌属的致病性真菌侵染皮肤,毛发,被毛,羽毛,指(趾)甲和爪.由于引起人兽皮癣病的病原性真菌种类繁多,各具形态特点,且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繁殖力强,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较强.临床上使用的抗真菌感染的药物,目前虽种类繁多,但真正能有效根治的药物却很少,而许多药物的副作用大….盲目地使用抗生素,亦未能起到明显的抗菌作用,反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为比较研究五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效,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1材料及方法1.1材料1.1.1药物与试剂脚癣一次净批号:970523—4,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达克宁霜批号:970516—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皮康王批号:970529—03,昆明滇虹天然药物厂;足光粉批号:970131—32,成都中药厂;脚癣狐臭宁(由斑蟊,狼毒,樟脑,冰片等组成)由四川畜牧兽医学收稿日期:1998—1O一28笙.1_塑垄篁!互墓堕垫物对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35院中兽医教研室提供;放线菌酮批号:681__9,ChemieAG;葡萄糖批号:931005,重庆北碚化学试剂厂;蛋白胨批号:940928,湖北医药公司化玻站分装;氯霉素批号:970703,重庆西南药业有限公司.1.1.2实验菌种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metgrophytes)由四川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提供;堇色毛癣菌(T.vidaleum),亦称紫色毛癣菌(TrichophytonViolaceumSabouraud),从患者所采集的病料,经分离培养,镜检系真菌疱子,菌丝,并通过真菌学鉴定即得.1.1.3实验设备实验室常规设备.1.1.4培养基沙保弱氏培养基J.1.2方法1.2.1菌种制备在无菌操作下,钩取(或刮取)已分离培养的真菌孢子菌丝接种于沙保弱氏液体培养基中,置25℃的隔水式电热恒温中培养2-3周,菌落生长良好者备用. 1.2.2培券基的制备准确称取葡萄糖40.0g.蛋白胨10.0g,量取l000ml蒸馏水,盛于锥形瓶中加热溶解,再加125g氯霉素,150g放线菌酮,待溶解混匀后,用移液管吸取分装试管(5.0rnl/支),纱布棉塞塞紧包裹,然后高压灭菌15磅15min,待冷却后备用.1.3敏感性试验1.3.1实验药物的制备对石膏样毛癣菌抑菌药物的配制:足光粉1.0g,加入20.0ml 蒸馏水溶解;达克宁霜1.0g,加蒸馏水18.12rnl溶解;皮康王1.2g,加18.5rnl蒸馏水溶解.取13×100mm灭菌有棉塞的沙氏液试管各11支,编号排列在试管架上,然后各吸取5rnl受试药物,分别加入每组第1管,混匀后取5rnl放入第2管中,依次类推,直到第9管取出5rnl弃去,使成1:1,1:2,1:4,l':8……等各种浓度.第l0管不加药物,不种菌作空白对照,以便观察沙氏培养液是否被污染.第11管不加药物,只种菌作对照,以便观察沙氏液是否适合于真菌生长.脚癣一次净取5ml,加入第1管,操作同上法.脚癣狐臭宁取2.5rnl,加2.5rnl蒸馏水混匀后加入第l管,操作同上法.对堇色毛癣菌抑菌药物的配制:足光粉2.0g,加20.0ml蒸馏水溶解;达克宁霜2.25g,加39.0ml蒸馏水溶解;皮康王1.4g,加10.96rnl蒸馏水溶解;脚癣一次净取2.5rnl,加7.5rnl蒸馏水混匀;脚癣狐臭宁取2.5,加蒸馏水2.5混匀;其余操作方法与石膏样毛癣菌方法相同.1.3.2抑菌试验将分离纯培养的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在无菌操作下各钩取米粒大小的菌落,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受试药物的沙氏液培养基试管中,然后置25~C的隔水式电热恒温箱中培养3—4周,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作好记录.1.3.3MIC值判定方法用肉眼观察接种菌菌落的大小(米粒大)判定:凡菌落大于米粒或覆盖于试管液面,视为菌落生长,则为无抑菌作用即阳性;接种的菌落大小无变化或沉于试管底部.判为菌落未生长,则为抑菌作用即为阴性.MIC的端值应为最后一支菌落未生长的试管为药物浓度值和第一支菌落生长的试管为药物浓度值.1.3.4常规法测MFC值各取有抑菌作用的管中接种菌,分别接于沙氏固体培养基平皿上,置25℃隔水式电热恒温箱培养3-4周观察,有菌落生长为阳性,无菌落生长为杀菌. 1,3.5计算MIC,MFC值试验的五种药物系复方制剂(成药)均不知其复方成份(含量).足光粉,达克宁霜,皮康王所配制的药液为混浊液或乳浊液,故无法定量测定其成份及产生药效36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第13卷的成份的量.因此,将这五种药视为百分之百的含量,如在某一试管中含达克宁霜多少毫克,其余两种酊剂药,视为一毫升量相当于一克,以作为对比分析计算单位.2结果2.1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MIC,MFC试验,结果见表1.表1五种抗茵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效果足光粉一一一一一一+++一+(中药粉剂)达克宁霜一一+++++++一+(西药膏剂)皮康王一一一一一++++一+(西药膏剂)脚癣一次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TT●●(中药酊剂)脚癣狐臭宁1:31:61:121:241:481:961:1921:3841:768一+注:"+''表示菌落生长,"一"表示菌落未生长.2.3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茵,堇毛癣菌MIC,MFC范围值计算结果见表3.笙二塑垄篁:至塞堕垫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37l___l___●___-I___--__I——--———————————.=——=l_=………………'…J/u表3五种抗真菌药物MIC,MFC值范围3结论与讨论3.1足光粉,达克宁霜,皮康王,脚癣一次净和脚癣狐臭宁五种抗真菌药物对引起人兽皮癣病的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杀灭抑制作用.但是,这两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其中石膏样毛癣菌对足光粉最敏感,脚癣狐臭宁次之.因此,在临床上使用足光粉,脚癣狐臭宁治疗石膏样毛癣菌皮癣病效果较好.3.2足光粉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MFC值0.78——1.56mg/rnl,为五种药物中对两种真菌的十个MIC,MFC值最小.提示临床使用该药产生耐药菌株比其余四种药物的可能性小,且对石膏样毛癣菌或堇色毛癣菌单独感染引起的皮癣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3脚癣狐臭宁擦酊对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均为31.22.4ta/mt, 表明该药在治疗由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皮癣病有很好疗效.同时,它与脚癣一次净对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31.2-一62.4~/rnl相同,提示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由堇色毛癣菌单独感染引起的皮癣病有相同疗效.3.4MIC,MFC对比分析认为,足光粉,皮康王两种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和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相比,后者是前者的二倍.充分说明堇色毛癣菌(野株)经过一定抗真药物治疗后,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这与真菌在培养或宿主体表繁殖时,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抗菌素,积存于细胞中或分泌于细胞外.或亦在长期的治疗中,由于抗菌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的潜在适应能力被激发,病原微生物要么被抗生素杀灭抑制,要么就以细胞表面组成发生变异而存活,从而产生对药物抵抗力4有关.提示在临床治疗皮癣病时应尽量交叉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3.5足光粉,脚癣一次净,脚癣狐臭宁三种中药复方制剂与两种西药复方制剂MIC,MFC比较结果,表明中药在用于临床时,产生耐药性可能比西药小,而疗效也较好.这与某些中草药的制剂提取物中的有效成份或含有某些生物碱对真菌具有杀灭抑制作用有关.提示中草药制剂具有高效,低毒,普简,价廉等优点.因此,在今后对皮癣病的防治工作中,应当加大对我国中草药资源的开发研究,减少耐药株的出现.3.6达克宁霜,皮康王对皮肤真菌的杀灭抑制作用,均为眯唑类的含氮衍生物.其主要机制是直接作用于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或直接作用于真菌的细胞膜,使麦角甾醇的前体发生去甲基化反应,从而阻碍真菌合成麦角甾醇而达到抑制,杀灭真菌的作用㈣.3.7抗皮肤真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由于真菌本身的特点,如产孢的条件难以控制,接种的菌种38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第13卷量难以精确化等以及试验方法的不尽相同,甚至同一方法因选择的实验条件的不同,但国内报道大多采用的是药基法,菌基法,很少报道用琼脂稀释法或琼脂扩散法,使试验的结果难以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也就参差不齐.同时,抗真菌药敏试验又受到培养基的成份和pH值,接种浓度,培养的温度和时间,药物的溶剂,试验方法和终点判定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必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对药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对比评价,这无疑对临床上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造成了困难.上述方法的操作较为复杂,对实验条件的要求较高.此次实验,我们采用沙保弱氏药液培养稀释法测定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皮癣病病原性真菌的MIC,MFC值,在国内尚未报道,与上述方法比较,它具有操作简便,易于识别,客观实用等优点,测出的MIC,MFC有一定的说服力,此法值得推广应用.由于菌种种类太少,结果仅供参考,今后要扩大菌种种类,以得出确切的结论.参考文献1张红,白东鲁.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7,7(4):303—3102微生物学及检验学技术编写组.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472—l4763刘伟,李若瑜,王端礼.丝状真菌药敏试验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o(5):313—3154席丽艳.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新进展.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9,15(4):2l1—2145吴得峰.某些中草药对犬猫皮肤病病原菌抑制效能试验.中兽医学杂志,1996,(4):31—326图布丹扎布,桌建国,刘仁满.毛癣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中国兽医杂志,1996,22(2):13—147虞瑞光,郑佛州,乐光熙等.酮康唑治疗66例真菌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85,18(3):17O一1728戴自英主编.临床抗真菌药物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77—383 COMPARIS0N0FSENSITIVITY0FFIVEDRUGSINAUTI—DERMAT0PHYT0SISINVITR0SongY ouwenXieZhenJiangHoudietalAbstractAnti—Demmtophytosisoffivedrugswascomparedincultivation,Theresultshowedthat MICofZuguangPowder.MiemnaioleNitrateCream,CompoundKetoconaioleCream,Athl epe'sFoot killedOnceTinctureandatinctureofchineseherbsagainstT.gypseurflwere0.78,3.2,4.0mg/ n~,7.8,31.2ml,andtheirMFCwere1.56,6.4,8.0mn1l,1.56,31.2ml,andNFC3.12,3.2016.0mg/n~,31.2,62.4td/ml,respectively,sstudysuggestedthatZuguangPowderisthebesto neinthefivedrugstotreatelinieallgdermatophysiscausedbyonlyfungus,whilethetinctureisth emostef-fectivetotreatthoseinfectedmulfiplicatedbyfungus,andthatbecauseofit'ssimplicity,sensit ivityandpracticality,Sabourordcultivationmethoddeservetobespreadinfungusstudy. KeywordsDrugofanti—fungus,Dermtomyces,MIC,MFC,Comparafiretest。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是评价抗菌药物对微生物的作用和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重要手段。

正确执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控制细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执行标准。

1. 试验菌株的选取。

试验菌株的选取是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第一步。

应根据临床感染的部位和病原菌的种类,选择相应的菌株进行试验。

同时,应注意菌株的来源、保存和传代方式,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试验方法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抗菌药物和微生物,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进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

在选择试验方法时,应考虑到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操作的简便性,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3. 试验条件的控制。

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培养基的配制和质量等。

试验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外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 试验结果的解读。

试验结束后,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解读。

应根据相关标准和临床实际,判断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确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等参数。

同时,应注意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5. 结果报告和数据保存。

试验结果应及时进行报告,包括试验方法、试验菌株、试验条件、试验结果等内容。

同时,应将试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进行保存,以备查验。

在报告中应注明试验人员、试验时间、试验地点等信息,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

6.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在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程序。

包括对试验菌株的鉴定、对试验方法的验证、对试验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相关标准和法规的遵守。

在执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包括药典规定、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

抗药敏实验报告结论(3篇)

抗药敏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抗真菌药物对致病性外瓶霉的敏感性,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13株皮炎外瓶霉、17株甄氏外瓶霉、13株丛梗孢外瓶霉、10株棘状外瓶霉及4株威尼克外瓶霉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所研究的药物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二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

一、实验结果1. 致病性外瓶霉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2. 二性霉素B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均较好,最小抑菌浓度(MIC)较低。

3. 伊曲康唑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次之,MIC较二性霉素B略高。

4. 氟康唑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较差,MIC较高。

5. 酮康唑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最差,MIC最高。

6. 5-氟胞嘧啶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与氟康唑相似,MIC较高。

二、结论1. 二性霉素B是治疗致病性外瓶霉感染的首选药物,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2. 伊曲康唑可作为二性霉素B的替代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3. 氟康唑和酮康唑对致病性外瓶霉的抑菌效果较差,不推荐作为首选药物。

4. 5-氟胞嘧啶可作为氟康唑和酮康唑的替代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5.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6. 本实验结果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

7.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不同药物联合应用对致病性外瓶霉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8. 同时,应加强对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应对耐药性问题的出现。

总之,本次实验结果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2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我国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本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的13株皮炎外瓶霉、17株甄氏外瓶霉、13株丛梗孢外瓶霉、10株棘状外瓶霉及4株威尼克外瓶霉进行了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药物敏感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药物敏感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药物敏感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方法标题:药物敏感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引言:药物敏感实验是评估药物在活体系统或体外条件下的功效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这种实验,我们可以确定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了解其对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影响,并为药物研发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药物敏感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实验的执行过程和关键要点。

第一部分: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药物敏感实验之前,必须进行仔细的准备工作。

下面是实验前的关键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例如,我们可能想要评估某种新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或者测试某种药物对细菌的抗菌活性。

明确的实验目的有助于设计实验方案和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2. 收集实验材料和设备:根据实验的需求,我们需要准备符合质量标准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这可能包括细胞培养物、试剂、培养基、培养皿、离心机、显微镜、试管架等等。

3. 选择适当的实验模型:选择适合研究对象的实验模型是实验设计的关键一步。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评估药物对癌症细胞的杀伤效果,可以选择体外细胞模型(如细胞培养)或体内动物模型(如小鼠实验)。

第二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在明确实验目的、准备好实验材料和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药物敏感实验。

下面是实验操作的一般步骤:1. 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置: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将实验对象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药物处理,而对照组则不接受药物处理。

这样可以比较药物的效果和效力。

2. 药物制备和配制: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溶液或悬浮液。

确保按照指示或文献中描述的方法正确配制药物,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药物处理与控制组处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相应的药物溶液或悬浮液,进行适当的药物处理。

对照组应该接受与实验组相同的处理,但不加入药物。

4. 培养和观察:将实验对象放入培养条件下,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培养和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琼脂扩散法
培养基制备
基本培养基为MH琼脂,其中加入2%葡萄糖和亚甲基兰 (0.5μg/mL)。调整pH值至7.2~7.4(室温下)。高压灭菌后分装入 平皿,室温下冷却凝固后,37℃温箱中干燥10~30min,以去除平皿 表面水蒸气。 培养基平皿可在2~8 ℃冰箱保存一周。如采用塑料袋包裹可适 当延长。 使用前,应抽取同一批次平皿置于30~35℃孵箱中24小时,以确

4%琼脂:
40g 琼脂,溶于1000mL蒸馏水中,高压灭菌15min,备用。
琼脂稀释法
菌液的制备
受试菌在SDA中35℃ 培养24小时(念珠菌属)或48小时 (新生隐球菌)
取直径约5mm菌落,混悬于5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涡
旋混匀15秒,采用分光光度计在530nm处,调整菌悬液至0.5 个麦氏单位浊度,相当于1×106~5×106/mL,作为菌液的 工作液。
试管液基稀释法
实验步骤:

(NCCLS-M27A)
取无菌的15mm×100mm试管进行实验 在试管中依次加入0.1mL倍比稀释的不同浓度药物工作液。 依次在试管中加入0.9mL菌工作液,混匀。注意整个过程需在 15min内完成。 实验过程中,设置空白对照和生长对照。同时进行质控菌株平行试 验,进行质量控制。 将试管置于35 ℃培养46~50h观察结果。对于新生隐球菌,培养时 间应延长至70~74h。
3. 将培养板置于35 ℃孵育48小时(新生隐球菌为72小时)后读取结果。
微量液体稀释法
结果判读
观察前,可轻轻震摇药敏板,使终点判读更容易。如果出现菌膜沉 淀,须进行吹打、涡旋或其他方法混匀后,在进行结果判读。
结果判读以生长对照孔作为标准,将生长情况进行评分:
0:完全透明清澈; 1:轻度浑浊 2:浊度较生长对照明显下降; 3:浊度较生长对照轻度下降; 4:浊度与生长对照一致。



如采用平板多点接种,可将培养基18mL,加入不同浓度药液2mL,混匀 倒入9cm直径平皿,制成药物平板备用。
琼脂稀释法
接种和培养

在药物平板中接种测试菌液,每点接种1~5μl,可进行多点接种。并设 置生长对照平皿,空白对照平皿和标准菌株对照。 37℃ 培养48h或72h(新生隐球菌) 终点判定:确定生长对照菌生长良好,空白对照无污染菌生长。逐一观 察从高浓度至低浓度平皿上的生长情况,以菌不生长平皿的药物浓度作 为对该菌的MIC值。
新三唑类药物(如伏力康唑等)0.0313~16μg/mL。
琼脂稀释法
培养基制备

RPMI 1640培养基: 2倍量:RPMI 1640 20.8g,葡萄糖40g, 以0.33M MOPS缓冲液溶解, 调整pH值至6.9~7.1,过滤除菌,置-20℃保存。

HR培养基:
2倍量:29.3g HR培养基,NaHCO3 2.0g,溶于1000mL双蒸水中, 调整pH值至7.5,过滤除菌,低温保存。
终点的判断。
试管液基稀释法
菌液的制备
(新生隐球菌)。
(NCCLS-M27A)
受试菌在SDA或PDA中35℃ 培养24小时(念珠菌属)或48小时 取直径约5mm菌落,混悬于5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涡旋混匀15秒, 采用分光光度计在530nm处,调整菌悬液至0.5个麦氏单位浊度,相当于 1×106~5×106/mL,作为菌液的贮备液。 使用时,采用2倍量培养基将菌液调整至工作浓度为1.0×103~ 5.0×103/mL。再用无菌蒸馏水倍比稀释成0.5×103~2. 5×103/mL。
琼脂扩散法
操作步骤:

用棉签蘸取菌液涂于平板上,重复三次,每次将平板旋转60o再进 行涂布,最后涂布平板边缘。 将浸有药液的纸片贴于琼脂表面,可轻微加压保证纸片与琼脂贴 合紧密。纸片与纸片中心距离一般大于24mm。通常,150mm平 板纸片数量不超过12个;100mm平板不超过5个。由于药物扩散 在接触时即已进行,因此,当纸片接触平板后即不可再移动。 将贴有纸片的平皿翻转后置35℃培养20~24小时,观察结果。如 24小时菌生长不良,可将培养时间延长至48小时。
定无污染。
琼脂扩散法
药液纸片制备:
商品化药液纸片:应保存于-14℃以下冰箱中。 使用前,应提前取出置于室温中平衡1~2小时。
琼脂扩散法
菌液制备
同试管稀释法,受试菌在SDA或PDA中35 ℃培养24
小时(念珠菌属)。 取直径约5mm菌落,混悬于5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 涡旋混匀15秒,采用分光光度计在530nm处,调整菌悬液 至0.5个浊度单位,相当于1×106~5×106/mL,作为菌液 的贮备液。
试管液基稀释法
注意事项

(NCCLS-M27A)
测试药物的浓度范围应包括终点浓度和质控株的MIC范围。一般常见药
物的测试浓度范围: 两性霉素B 0.0313~16μg/mL; 氟胞嘧啶0.125~64 μg/mL ;
酮康唑0.0313~16 μg/mL;
氟康唑0.125~64 μg/mL,
伊曲康唑0.0313~16 μg/mL;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
沈 永 年

渐增高

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
大量新型抗真菌药物不断涌现
临床耐药菌株的出现
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为临床耐药菌株的发现,
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导。



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方法是建立在抗细菌药物敏感实验方法基础之上 由于真菌是一种高等的生物,其繁殖方式、生长周期、生长条件等均与 细菌不同,因此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难题。因 此,实验方法多样化,但尚无通用的标准方法。
度为该药的MIC值。
试管液基稀释法
结果的判定

(NCCLS-M27A)
新三唑类药物 酵母菌的MIC值为0.03~16 μg/mL,大多数酵母菌的MIC值小于1 μg/mL。目前尚无资料说明MIC值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 氟胞嘧啶、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判定标准如下表所示。氟康唑的判定标准不适用于克柔念珠菌。 采用不适当的溶媒溶解伊曲康唑可导致结果偏差。
提供临床应用
常见术语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MIC50,MIC90,MIC50%~80%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 MFC)
MFC50,MFC90
最低有效浓度(min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MEC )
优点:可同时测定多个菌株,易于确定终点。比液体稀
释法重复性好。 缺点:方法繁琐,耗时长。
琼脂稀释法
药液的制备: 同试管液基稀释法,工作液浓度为10倍浓度的测试浓 度,各种常用药物的浓度测试范围为: 两性霉素B 0.0313~16μg/mL; 氟胞嘧啶0.125~64μg/mL 酮康唑0.0313~16μg/mL ; 氟康唑0.125~64μg/mL ; 伊曲康唑0.0313~16μg/mL
倍比稀释。
微量液体稀释法

试验步骤
1. 药敏板的制备:采用96孔U型板,每排1~10孔依次加入不同浓度待测 药物工作液100 μl,第1孔为最高浓度,第10孔为最低浓度。制备好的药敏板 可用塑料薄膜包裹后置-70℃保存6月以上。 2. 取制备好的药敏板,在1~10孔加入100μl菌工作液,第11孔中加入 100μl无菌蒸馏水和100μl菌工作液,作为生长对照;12孔仅加入无菌不含药物 培养基作阴性对照。
他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如琼脂稀释法,琼脂扩散法,E试验法
等时有应用。
试管液基稀释法
药液的制备
(NCCLS-M27A)
储存液:浓度至少为1280μg/mL或10倍于受试的最高浓度。储存
液浓度需根据药物本身溶解性决定。 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5-FC)以灭菌蒸馏水溶解;酮康唑、伊
曲康唑、两性霉素B、伏力康唑等采用DMSO溶解。

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委员会(NCCLS)从1992年起,制订了一系列针 对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的指导性文件,但目前仍不能适用于所有医学真 菌的检测。
抗真菌药敏试验目的
指导抗真菌药物的选择 测定抗真菌药物对致病真菌的敏感性,提供临床用
药量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监测的参考
筛选耐药菌株及研制对致病真菌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度),以防止药物的析出。
试管液基稀释法
培养基的制备
(NCCLS-M27A)
2倍浓度RPMI 1640培养基(不含NaHCO3) 作为标准培养基,用0.33mol/L MOPS缓冲液溶解,调 节pH值至6.9~7.1(室温),过滤除菌,4℃可保存4 周。在培养基中加入4%葡萄糖可促进菌生长,帮助

琼脂扩散法
将待检菌掺入琼脂培养基内,将浸有固定浓度的抗真菌 药液纸片置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经孵育后,根据纸片周围真 菌生长被抑制的范围大小确定药物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如同
时应用系列浓度纸片,尚可测出MIC值。
优点:简单、易行、不需复杂设备 缺点:单一浓度纸片仅能定性,不能确定MIC值。 药物纸片的标准化问题。


试管液基稀释法
结果判读

(NCCLS-M27A)
两性霉素B
终点的判断比较容易,无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两性霉素B 的MIC值。

氟胞嘧啶及唑类
往往在最低浓度时也可出现轻度浑浊。此时,可取生长对照管中菌 悬液0.2mL,加入培养基0.8mL混匀作为判断终点的浊度(即80%菌的生
长受到抑制时的浊度),与此浊度相近的试管即可判定为终点,其药物浓

培养基pH值可能影响测试结果,应严格控制pH值于6.9~7.1。
微量液体稀释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