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
第四章 社会政策的制定
![第四章 社会政策的制定](https://img.taocdn.com/s3/m/db8f3ccb5fbfc77da269b16b.png)
二、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基本因素 1、社会政策的需求状况 2、政府和政党的目标: 3、社会政策的预期效果 4、社会政策行动的成本:
1、基线调查 在一项政策行动开始之前,就该行动所要 解决的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现状做详 细调查。
2、初步方案设计(寻找实现目标的手段,其目 的在于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多种备选方案)
① 设计的主体: 政策设计的政府主导化
政策设计的主体多元化:政策咨询组织;听证(Public Hearing)制度 听证,最早源于西方的司法实践,后来被逐渐运用到立 法实践和行政实践之中从而成为政府政策过程(尤其是 政策规划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形式。 其核心要求是政府在作规划政策方案时要听取有关专家、 有关管理主体、有关利益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以利于政 策规划和抉择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公正化和规 范化。
所谓试点是指决策者为了验证社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发现其存在的缺陷而在正式实施该方案之前先在局部区域或组织内将社会政策的方案做实验性的实施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有关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效果的实际情况以便为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及正式实施做好准备
第四章 社会政策的制定
第一节 社会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原则
一. 社会政策制定的依据
(三) 试点
所谓试点,是指决策者为了验证社会政策方案 的可行性,发现其存在的缺陷,而在正式实施 该方案之前先在局部区域或组织内将社会政策 的方案做实验性的实施,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有 关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效果的实际情况,以 便为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及正式实施做好准备。 案例:新农保试点:农民 60 岁后可月领基础养 老金55元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6ff62d2f60ddccda38a048.png)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1.社会保障政策 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 系
1.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概念的涵义 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的商业性交换为原 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 和服务的制度 (2)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 与“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 可能是一致的,以至于在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 念可以互换使用。
定性研究方法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一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决策中的应用?二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实施中的应用?三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四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服务规划中的应用?五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一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1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
(1)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 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 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 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 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 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的关系 既相互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一些作者甚 至认为这两个概念在欧洲已经基本可以等同使 用了。
第一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
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社工师中级)
![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社工师中级)](https://img.taocdn.com/s3/m/06339d5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1.png)
社会政策与法规第一章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一、政策的概念:1、狭义的理解:政策主要指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2、广义的理解:除包含规则体系的含义外,还包含政府或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
概念定义为:“国家、政府或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二、政策行动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政策行动,是指政府制定、实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
2、特点:政策行动是有组织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是制定和修订政策和实施政策的结合。
三、公共政策的含义: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四、社会福利的特点:一是不以商业交换为原则,按照社会成员实际需要进行分配。
二是受益者以无偿或低偿获得服务或物质。
三是以公共资金支持,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五、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几大类。
六、社会政策的含义: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其实质是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七、社会福利的含义:是指当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达到福利目标而实行的非市场化的财富分配制度和公共服务方式。
广义的含义:常指所有以非市场化的公共行动方式而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财富分配和服务提供方式。
狭义的含义:用来特指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专门服务的方式。
八、社会政策的内容: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7、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九、社会政策的特点:1、具有社会性的目标2、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3、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344b00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d.png)
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第一章:政府公共政策的概述政府公共政策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过一系列程序,提出、通过并实施以达到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目标和手段的一种政府行为。
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遵循法制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原则,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和服务精神。
政府公共政策可以包含国家计划、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广泛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
政府公共政策通过制定、实施和监测、评估等环节,对于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大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第二章: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一般程序如下:1、明确政策制定的目的和依据。
政策制定的目的必须要明确,依据就是法律法规等。
2、研究市场和社会信息数据。
研究市场和社会信息数据,针对相关领域形势变化作出研究报告。
3、制定政策初稿。
以研究报告为基础,制定初稿,着重考虑实际情况和影响相关人群的问题。
4、公开征求意见。
制定初稿后,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便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
5、政策调整。
针对公开征询出来的社会民意,逐渐完善制定的政策。
6、上报、审核。
政策制定完毕后,应当上报相关职能部门或组织进行审核和批准。
7、宣传和实施。
政策制定完成后宣传和实施,以实现政策目标。
以上是政策制定的一般程序,但具体执行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而异。
第三章:政府公共政策的实施政府公共政策实施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切实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
政策实施应该围绕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依据社会发展变化,针对社会问题制定出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时效措施。
2、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政策制定后要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监督,不断完善并提高政策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3、服务群众、尊重人民的知情权。
政策实施应当严格遵循科学、民主、信息化原则,通过多种形式让公众了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度,使群众更好地参与公共决策,增强政策实施的透明化和公正性。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bffb3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9.png)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一、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包括威斯敏斯特体系、社会正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等。
2. 教学内容(1)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功能(2)社会政策的类型(3)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讨论:分析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策问题。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二、第二章: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与发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
(2)让学生掌握我国不期的社会政策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2. 教学内容(1)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2)我国社会政策的特点与转变(3)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驱动因素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
(2)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不期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我国社会政策历史发展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我国社会政策的特点和转变。
三、第三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与方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包括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2)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案例研究。
2. 教学内容(1)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2)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进行实际分析。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基本过程的理解。
第四章 政策的制定(下)
![第四章 政策的制定(下)](https://img.taocdn.com/s3/m/35e265ec0242a8956bece4e0.png)
• 第二,从分配物来看,它涉及可分配事物的范围多大、 可分配物的价值如何等问题;
• 第三,从分配过程来看,它涉及竞争机会是否平等、统 计学意义上的平等分配过程、投票等政治参与机会平等 问题。
•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三种公平:
• 第一是机会公平,每人都有同等的获取分配物的机会,但 不保证每位最终都能得到,例如抓阄决定、投票决定、平 等竞争等都属于机会公平。 • 第二是分配公平,这又有两种情况:
• 简言之,自由就是人们能做他们想做的事情,除非会伤 害其他人和群体的利益。这里主要涉及政府或社会对个 人行为的干涉范围到底如何界定?也就是对人群存在什 么样的伤害(如物质损伤,环境破坏、心理,感情或精 神道德伤害以及伤害到什么程度等)才有必要由政府或 社会来干涉?与此相应的问题就是如何防范和制约女回家”的提法坚决反对!她 表示,如果让妇女回家,建国以来倡导的男女平等就白费 了,是历史的倒退。妇女没有经济地位,其他权利就无从 保障,就会任人宰割。她还告诉记者,她和其他几位委员 正在撰写一份提案,建议政府帮助下岗女职工重新就业。
•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讨论的问题很多。
第四章 政策的制定(下)
第四节 政策的规划与决择
• 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与认定是整个政策过程的开始,公共 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包括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目标确定、政策规划、政策方案评 估和抉择四个环节和过程 。这个阶段之所以重要,就因 为它的目标定位、体系程序和方法技术等都会直接关系到 公共政策产出的质量和水平。
• 所谓自由,学界争论很多。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有 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 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 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 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 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约翰· 密尔主张,在自由的边界 (不伤害他人)内,政府应该越少干涉自由越好。
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
![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https://img.taocdn.com/s3/m/8528263e67ec102de2bd897a.png)
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
(3)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层次 社会服务机构是指直接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 机构,包括学校、医院、养老院、社会保险机构等等。 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福利体制中,社会服务机构在社会政 策行动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因而对其的管理也是不 一样的。在国家福利模式下,对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的基 本着眼点是完成政府下达的社会服务计划。社会服务机 构自身在管理方面没有多大的自主权,同时也不需要太 多地考虑如何提高机构运行和服务活动的经济效率。 而在社会福利社会化或私有化的模式下,社会服务机构 更多的是独立的经营者。社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按照合 同承接政府社会政策行动中的社会服务项目,而政府则 向社会服务机构提供资金补偿。在这种模式下社会服务 机构的管理往往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
2、社会政策宣传的方式和角度 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宣传 ——最基本的宣传方式是将政府社会政策文本及实施细 则及时公布于众; ——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对社会政策进行反复宣传; ——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对社会政策 行动做出专业化的解释; ——印制和分发各种简明手册,以通俗语言向群众宣传; ——将政策文本长期性地臵于网上,供大家随时查询; 社会政策宣传还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入手: 一种角度是以政策和机构为中心的宣传,主要侧重对各 项政策和各类机构的服务项目及其要求进行宣传和解释; 另一种是从服务对象角度的宣传是面向各类不同的群体, 宣传和介绍每类群体可以获得的各项福利服务和应该承 担的责任。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
2、社会政策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 社会政策实施细则的具体内容只有结合具体部门和地区 以及具体的政策才能加以具体的说明。但一般来说社会 政策实施细则比较多地包含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 (1)受益者资格及其认定方式 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除了要一般性地界定其受益者 范围以外,还需要具体地制定出确认受益者资格的标准 和认定方式。所谓确定受益者资格的标准,是指要在某 种自然或社会的属性上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规定,以此作 为划分受益者的界限。 从定性的方面来看,可以根据人、机构或地区的某种属 性来划分出受益者。如所有制性质、官方界定、区域划 分等。从量的方面的划分更为普遍。如收入标准等。 对于受益者资格审查的方式和程序也需要在社会政策实 施之前加以设计和规定。一般的程序事先由申请人自己 提供相应的数据加以证明自己符合受益者的标准,然后 社会项目的管理机构对数据进行审核,以判断申请者是 否符合受益者标准。同时,还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 确认数据本身的真实性。
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
![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219d44327284b73f242506a.png)
**市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增强政策制定稳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政策制定稳评机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预防和化解由政策制定引发的社会矛盾,为政策制定实施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重大政策制定出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政策制定与发展稳定的关系,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第二章评估范围第三条凡市、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及部门单位以权威方式标准化制定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管理、实施、解决某一类或某方面的事项或问题的意见、建议、办法或规定措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包括市、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涉及民生或一定群体切身利益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市、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起草的涉及民生或一定群体切身利益的工作政策、规划、意见、办法、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章评估主体第四条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政策制定部门负责该项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对中央、省上制定的、由地方落实的政策,由政策落实部门负责对这项政策落实的可行性、可控性风险进行评估。
市、县区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由市、县区党委政府指定的部门负责这项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乡镇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多个部门联合制定的政策,由牵头部门或指定其中一个部门负责这项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五条重大政策起草部门向重大政策决定部门提交《政策草案》时,一并提交《XXX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未提交稳评报告的,一律不予审议、审核、批准。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be9c6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4.png)
引言社会政策是指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福利和改善社会状况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政策概论是社会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为切入点,介绍其课程框架和内容。
概述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是指在社会政策概论课程中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该大纲涵盖了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社会政策概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和研究。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内涵a.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范围b.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a.社会政策的起源和发展b.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和趋势3.社会政策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a.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关系b.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二、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社会政策的理论框架a.社会政策的制度理论b.社会政策的公共选择理论2.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a.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b.社会政策研究的案例分析三、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实践应用1.教育政策a.教育机会公平与社会流动性b.教育资源分配与优质教育的普惠性2.医疗保障政策a.医疗资源的配置与公平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革3.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a.贫困减少与社会救助制度b.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平衡4.就业和劳动力政策a.就业机会的创造与就业保障b.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社会保障5.养老保障政策a.养老金制度与老龄化问题b.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四、社会政策的评估和改革1.政策评估的方法与意义a.政策目标的评估与效果分析b.政策改进的建议和措施2.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a.政策创新的理论和实践b.国际经验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启示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a.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b.社会政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2.社会政策的责任与责任分担a.国家、市场和个人的权责关系b.社会政策的政治合理性与社会支持度总结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通过对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介绍,促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完整word版)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
![(完整word版)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b47a7566680203d8cf2f2488.png)
**市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增强政策制定稳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政策制定稳评机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预防和化解由政策制定引发的社会矛盾,为政策制定实施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重大政策制定出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政策制定与发展稳定的关系,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第二章评估范围第三条凡市、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及部门单位以权威方式标准化制定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管理、实施、解决某一类或某方面的事项或问题的意见、建议、办法或规定措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包括市、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涉及民生或一定群体切身利益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市、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起草的涉及民生或一定群体切身利益的工作政策、规划、意见、办法、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章评估主体第四条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政策制定部门负责该项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对中央、省上制定的、由地方落实的政策,由政策落实部门负责对这项政策落实的可行性、可控性风险进行评估。
市、县区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由市、县区党委政府指定的部门负责这项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乡镇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多个部门联合制定的政策,由牵头部门或指定其中一个部门负责这项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五条重大政策起草部门向重大政策决定部门提交《政策草案》时,一并提交《XXX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未提交稳评报告的,一律不予审议、审核、批准。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特点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4d43572f60ddccda38a095.png)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社会政策的特点:社会性--社会性目标价值性--体现社会共有价值、社会公平、社会关照服务性--以提供社会服务为基本内容结合性--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结合福利性--无偿或低偿2010年单选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决定对本市失业人员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但其对象不包括农村户籍失业人员。
从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应遵循的原则看,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这一做法违背了( )。
a.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b.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c.以人为本原则d.社会保护原则【答案】b【解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是指政府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并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这些方而基本的服务。
在社会政策方而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收入分配不平等较大的情况下,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应该更多地照顾到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各类弱势群体和城乡困难群众。
2011年单选1.在社会服务提供中,由服务使用者支付部分费用,这种社会服务付费模式称为( )。
a.福利性模式 b.准福利性模式 c.市场模式 d.准市场模式【答案】d【解析】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是指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为服务付费。
在此方面可依社会服务的福利性水平的高低而分为以下模式:①福利性模式,是指在社会事业中广泛实施再分配和收入转移,社会服务完全由政府的公共资金来付费,受益者可以获得无偿的服务而无须直接付费;②准市场模式,准市场模式是指在社会服务的提供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增加服务使用者的付费。
这种付费模式,使服务使用者承担一定的费用,一方面体现受益者的个人责任,并约束其不合理的福利需要;另一方面也增加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并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
2012年单选1.各类法规与政策具有不同的效力,同一层次的法规与政策具有同等效力。
下列法规和政策中,与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效力的是( )。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aab82167375a417866f8fdd.png)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社会政策导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第三节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概况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与理论体系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第三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第二节社会政策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节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评估与变动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第二节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争议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类型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第三节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第四节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与社会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社会分析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政策第二节国际组织在社会政策中的作用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第十二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一)第一节社会保障政策概述第二节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第十三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二)第一节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医疗服务政策第二节住房政策第三节教育政策第四节就业社会政策第十四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三)第一节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第二节残疾人社会政策第三节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社会政策第四节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政策第五节反贫困社会政策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考核知识点: 政策的概念参见讲稿章节:1-1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课件 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课件 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6c007f6bd97f192279e9cf.png)
8
❖ 社会政策学关心的是如何实现美好的生活,这并不 意味着让每个人快乐,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生命会 给我们带来痛苦和欢乐。它实际要做的,就是系统 地研究不同类型的社会如何尽可能地保证其成员拥 有良好的健康,使他们能够自由地投身社会,并且 有能力自主思考。
14
第二节 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一、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1、基本含义:
❖ 社会病态论: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的现象,社 会群体的道德病态或社会本身的道德不健康状态就 是社会问题。
❖ 生物社会论:社会问题是由于人类的生理因素造成 的某些行为现象。
❖ 社会解组论:是社会变迁导致的社会失控现象。 ❖ 文化失调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各部
有效性; ❖ 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可操作
性; ❖ 能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保证其有
效性; ❖ 国家和政府是社会政策的主体。
21
2、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局限 对问题的分析、界定和决策层面的障碍: ❖ 政策选择 ❖ 对问题的分析、界定本身可能存在偏差 ❖ 决策模型本身的问题
22
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障碍: ❖ 政策文本是需要解释的 ❖ 政策的落实往往通过科层组织自上而下地实施,在
这个过程中造成政策的走样 ❖ 政府与非营利性的第三部门等组织之间的协调的障
碍。
23
③ 表达的需要:感觉性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 即把自身的感觉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例如 申请服务、排队等候服务等。
④ 比较的需要:当一些人所获得的产品和服务少于 同类的其他人时,就会产生需要的感觉。
第四章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
![第四章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10b2f441767f5acfa1c7cdb1.png)
缘起:问题导向和有责任心的政府行为 居家养老院的实践产生于社区工作人员解决问题 的策略。沙河口区第一家居家养老院在2002年产 生于民权街道,有两个迫切需要基层政府出面干 预的问题促发了对这种养老服务方式的最初思考。 其一,当时的民权街道有13户17位80岁以上年纪 的孤寡老人生活在没有上下水、没有煤气、没有 暖气的大杂院内,另外辖区内有165位空巢老人, 身边没有子女,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得不到照护。 其二,辖区内有大龄失业女工486人,她们大多数 上有老人需要供养,下有子女需要培养,生活困 难,急需找工作。如果把最需要养护帮助的老人 和最需要就业援助的大龄失业女工这两个特殊的 群体结合起来,可以同时增进这两个群体的福 利。。
第四章 社会政策的制 定过程
主要内容
一、一般理论概述 二、案例分析:居家养老院的发展状况与问题 三、居家养老对社区建设的作用 四、居家养老院的政策研究与建议
一、一般理论概述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 后果预测、方案抉择和合法化等6个相关联又相互区别的阶 段或环节。 问题要具有相关性、主观性、历史性、动态性特征; 社会政策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具 体性; 方案设计分为轮廓勾画和细节设计两步骤; 后果预测包括对客观条件变化的预测及方案在各种可能的客 观条件下预期效果的预测两方面; 方案抉择过程的基本标准有:体现基本国策精神、最大限度 实现政策目标、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风险程度小、副 作用小。 本章主要以大连市沙河口区居家养老院的发展来讲述社会 政策的制定过程。
3、居家养老院的管理方式 民权街道社区试点的居家养老院由三层基本单位、一个保 障委员会、一个监督委员会组成,各司其职。 第一层基本单位是街道家庭养老院(居家养老院管理服务 中心),院长由主管民政工作的街道副主任担任,负责居 家养老院的计划、管理、养护员培训、养护关系确认、善 款募集、关系协调等。 第二层基本单位是社区居委会的“家庭养老服务站”,站 长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主要任务是采集居家养老需求 信息、对社区养护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三层基本单位是“居家养老院”的成员,由一名养护员 和一至二名被养护的老人组成。养护员与老人签订协议书 和服务承诺,在完成规定的服务项目外,每日填写《服务 日记》和《家庭收支明细账》,自费和部分自费的老人要 按时向养护员提供相应养老费用。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管理制度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7d7f1d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2.png)
社会责任和可连续发展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促进可连续发展,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需要,订立本《社会责任和可连续发展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章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第一节社会责任理念1.公司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全过程。
2.公司要求全体员工都要具备社会责任意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倡员工乐观参加公益活动,推动社会公平和公正。
3.公司乐观履行公民义务,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支出合理的工资和福利,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社会责任管理机构1.公司设立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由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构成,负责社会责任管理的策划、执行和评估。
2.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负责订立相关政策和规定,监督社会责任目标的达成,并定期报告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
3.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成员应具备专业背景和丰富的社会责任管理经验,任期为两年,可以连任一次。
第三节社会责任目标和措施1.公司将社会责任目标纳入公司年度发展计划和绩效考核指标,并定期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
2.公司要进行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鼓舞合作伙伴遵守社会责任准则,并供应必需的技术和培训支持。
3.公司乐观参加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捐赠资金和物资,关怀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和可连续发展。
第三章可连续发展管理第一节可连续发展理念1.公司坚持可连续发展的原则,实行资源节省、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公司要求员工关注环境保护,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推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3.公司鼓舞技术创新,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倚靠。
第二节可连续发展管理体系1.公司建立可连续发展管理体系,订立相关政策、流程和指南,确保可连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公司要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省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四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3b25f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4.png)
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1、个人需要。
社会政策中的需要是指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
个人需要即个体在其生活中具有的各种需要。
在社会政策中主要关注的是人们的基本需要,这种需要受到其支付能力的限制。
2、布莱德肖的需要类型论(简答)。
布莱德肖将需要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规范性需要。
这种需要是已经建立起来的标准和实际存在的状况比较之下产生的,只要个人或团体的现状未能达到已经被视为“规范”的期望标准,就产生需要,比如贫困线就是这样一种标准。
第二,感觉的需要。
这种需要是侧重于由个人表达引起个人的感觉与经验的需要,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如果个人的信息不全,真正的需要会有所偏差,而不能正确表达出来。
第三,表达的需要。
这是感觉的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在行动上表现为“要求”。
弱势群体的示威请愿活动所表达的就是这种需要。
第四,比较的需要。
当一些人所获得的产品和服务少于同类的其他人时,就会产生需要的感觉,就是一种相对剥夺感。
所有的需要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主观的性质,即便是规范性需要,所建立的标准也是人为的,因而也是社会的、文化的。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简答)。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按照其对人的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排列。
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需要,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例如,个人在收入维持、健康、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需要。
人类的基本需要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代社会不可能采用过去农业社会中的基本需要标准,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的基本需要与边远落后地区的基本需要也不一样。
4、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
1)个人首先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包括基本需要在内的各种需要,在因种种限制无法满足自己基本需要的时候,才需要外界的帮助。
2)在传统社会中,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主要途径是家庭,亲友,邻里以及民间慈善团体,包括宗教慈善组织。
《社会政策》网上考试题库
![《社会政策》网上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3bd4018de80d4d8d05a4f0d.png)
A、身体健康
B、自我实现 C、自尊 D、安全 E、自主性
答案:AE
三、判断题
1、马斯洛从人的认知特点和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方面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 )
答案:×(解析:是布拉德肖。)
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成为圣人还是成为大奸大恶之人都是比较充分的
自我实现。( )
答案:√
3、“福利”的概念很早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出现了,它的含义一是指幸福,二是指得
的是美国学者霍巴特.伯奇的“the six P’s”中的( )。
A、政策分析 B、政策行动 C、政治 D、计划
答案:C
8、福利的五边形中的五个元素不包括( )。
A、家庭
B、政府
C、志愿组织 D、市场
答案:C
9、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是( )。
A 、社会政策理论
B 、社会政策实践
C 、社会政策制定
D 、社会政策评估
4、社会政策不仅仅关注对公民的收入维持、经济保障,而且越来越关注( )。
A、社会公平 B、社会合作 C、社会整合 D、社会正义 E、社会排斥
答案:ABCE
三、判断题
1、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
答案:√
2、建构用来陈述国家福利供给的概念是社会政策的研究主题之一。( )
答案:D
3、英国《济贫法》颁布于( )。
A、1531 年 B、1601 年 C、1834 年 D、1662 年
答案:B
4、英国《济贫法》规定的实施济贫法的基本单位是( )。
A、家庭 B、教区 C、皇室 D、城市
答案:B
5、英国《济贫法》对贫民进行的分类不包括( )。
A、健壮的贫民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 知识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 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403635bceb19e8b9f6ba4c.png)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知识要点政策: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即公共政策是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任何一个组织的内部事务。
(2)权威性:一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权威性;二是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3)价值性: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
所谓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则是指某种政策行动相对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这种相对的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主观偏好为基础而做出的主观判断。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一方面,制定和实施的某些公共政策能够符合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公共政策的走向往往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实施公共政策实际上就是政府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实施强制性的利益分配。
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一)区别1、二者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的性质2、二者增进社会福利的路径不同3、决定二者的大前提不同。
公共政策:通过科学方法来制定公共政策。
但是社会政策的产生和形成经常是由于提出它们的人的信仰体系或价值观念。
(二)共同点(形成过程中的)1、一项具体的政策的确定往往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
2、确定下来的政策的设计、执行都应该主要以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的运用为主,以此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
(三)二者之间不确定的界限。
原因之一就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不确定我国社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特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其他政策文件需要:指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
各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试题(附带答案)
![各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试题(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52f81b03d8ce2f006623f1.png)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试题《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A.单行条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性规章【B】法规与政策分为:法规、政策、国际公约及规范性文件。
法规体系:国家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国务院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一般称“规定”、“办法”,不得称“条例”)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制定,不得称“条例”)政策文件:党政部门向其下属单位和社会发布的有关政策的文件。
2.英国于1942年提出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被称为“西方福利国家的蓝图”。
A.肯尼迪报告B.贝弗里奇报告C.约翰逊报告D.丘吉尔报告【B】英国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政府发布法令的方式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创了政府干预社会福利事务的先河。
德国从1883颁布《工人医疗保险法》开始,逐步建立起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保险制度。
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国家干预的现代社会政策制度模式。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下,英国1942年提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贝弗里奇报告”,以此为基础,逐步建成“福利国家”的基本体制。
70年代经济危机冲击,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兴起,西方各国开始改革社会政策。
英国逐步又建起一个更强调个人责任,反对依赖国家的政策体制。
应对社会公平的呼唤,90年代中期开始走“第三条道路”,即兼顾公平与效率,强调国家干预与企业、社会、个人责任相结合,协调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并要在社会政策中引入市场机制。
3.下列不属于社会政策的经济功能的是()A.人力资本的投资功能B.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C.激励劳动积极性的功能D.收入再分功能【D】公共政策: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处理公共事务,调节公共利益,而制订的行动方案和准则,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