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实验课讲稿

合集下载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实验剖析讲课讲稿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实验剖析讲课讲稿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 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 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去雄完毕,即刻套袋隔离.
套袋完毕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挂号标牌
实验
⒊授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 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 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 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 同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 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 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小时开始萌发。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实验剖析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㈡开花习性
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 通常小麦抽穗2-4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也有的 抽穗10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其开花 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所差异。 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8-11时,下午约2-6时开 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最适相对湿 度70-80%,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20分 钟。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
1. 用品 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 75%的酒精、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小杯。
实验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㈠操作方法
1. 普通法
(1)选穗整穗
根据确定的杂 交组合,在母本群 体内选择典型、健 壮植株的主茎穗 (刚抽出叶鞘、花 药呈绿色)

小学二年级科学实验教案:种植小麦的步骤

小学二年级科学实验教案:种植小麦的步骤

小学二年级科学实验教案:种植小麦的步骤一、引言种植小麦是小学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种植小麦,观察其生长过程,并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小学二年级科学实验教案:种植小麦的步骤。

二、实验目的通过种植小麦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并促进学生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准备为了进行种植小麦的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小麦种子2. 温水3. 盆或花盆4. 松土和肥料5. 可以遮光的透明塑料袋6. 水壶或喷雾器7. 水8. 记录实验观察结果的笔记本和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容器:选择一个合适的盆或花盆,并在底部铺上一层松土。

2. 撒播小麦种子:将小麦种子均匀地撒在松土上,再用手轻轻按压种子,使其与土壤接触。

3. 浇水:使用水壶或喷雾器,均匀地喷洒适量的温水在种子上。

4. 覆盖透明塑料袋:将透明塑料袋轻轻地覆盖在盆上,并用橡皮筋或绳子固定住,以保持水分和温度。

5. 放置在适当环境:将盆放在适当的环境中,要保证光照充足但不直射阳光,并且温度适宜。

6. 观察和记录:每天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注意它的根部、茎和叶片的发展。

并在笔记本上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

7. 给予适量水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可以使用喷雾器或水壶定期轻轻地给小麦浇水。

8. 移除塑料袋:当小麦开始长出苗并茂盛生长时,可以逐渐移除塑料袋,让小麦暴露在室内的自然环境中。

9. 观察成长:继续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任何值得注意或有趣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小麦种植实验中,学生将会观察到以下现象和结果:1. 种子发芽:经过数天的观察,学生将能看到小麦种子开始发芽,生长出细长的根茎。

2. 茎的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会观察到小麦茎的生长速度加快,伴随着叶片的展开。

3. 茎和叶的颜色:小麦茎和叶片通常呈淡绿色或浅黄色,这是由于叶绿素的存在。

4. 收获成果:最终,学生们将能够看到小麦成熟并结实,了解到种植小麦的全过程。

幼儿园大班《认识小麦》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认识小麦》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认识小麦》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材为《认识小麦》。

活动内容包括: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小麦的收割与加工,以及小麦粒的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知道小麦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帮助学生建立对农作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知道小麦的生长过程,以及小麦粒的结构。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对农作物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麦植株模型、小麦粒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小麦植株模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小麦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小麦为什么会生长在这里。

2. 知识讲解:通过视频或讲解,向学生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小麦从发芽到成熟的整个过程。

3.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小麦粒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小麦粒的结构,了解小麦粒的组成。

4.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小麦粒模型,加深学生对小麦粒结构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画笔在纸上绘制小麦的生长环境,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麦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小麦粒结构。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描述小麦的生长环境。

答案:小麦的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水分、温度等。

2. 请学生简述小麦的生长过程。

答案:小麦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3. 请学生介绍小麦粒的结构。

答案:小麦粒的结构包括胚乳、麸皮、胚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小麦粒的结构。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小麦粒模型的制作略显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认识和关爱。

小麦实验课讲稿

小麦实验课讲稿

小麦生长发育特性的田间观察一、目的掌握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特性群体动态及田间观察记载的标准与方法。

二、内容说明实验最好与理论学习同进行,两者相结合,及时观察记载,加深对小麦剩余过程的认识。

(一)程的观察1. 小麦的生育过程:小麦植株的个体发育时期,需要经发育—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受精—子粒形成—灌浆成熟等过程。

小麦播种后,种子在适宜气温(20。

C)、土壤水份(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等条件下,一般播种7天左右可出苗。

播种愈迟,随着气温的下降,播种至出苗的时间逾愈长。

小麦在正常播种条件下,出苗后15—20天,当主茎上第三片真叶完全展开,第四真叶露尖时,在第一真叶的叶鞘就长出第一分蘖。

分蘖发生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温度的影响,即温度较高,分蘖发生快,温度低,则分蘖发生慢。

当植株第一节间显著伸长,植株茎秆露出地面1.5—2.0 cm时,成为拔节。

拔节以后,穗、茎秆迅速生长发育,当旗叶的叶环露出旗叶下一叶的叶环时,成为孕穗。

当麦穗的顶小穗露出旗叶叶鞘时,成为抽穗。

小麦抽穗后一般2—4天开始开花,也有抽穗后10天才开花的。

小麦开花是穗中部小穗的基部小花先开,然后向上向下开放,就一小穗来说,是基部小花先开,然后是向上开放。

小麦开花受精后到麦粒外形基本形成的期间是,成为子粒形成期,这时子粒呈绿色,用手指可以挤出稀薄的,稍带粘性的绿色汁液,以后就进入子粒灌浆和成熟过程。

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乳熟期(又叫灌浆期)子粒呈绿色,从子粒中可以挤出含有淀粉的乳白色的汁液;蜡熟期,子粒初呈绿色后转为黄色,腹沟从浅绿色转为黄色,内含物从粘带状转为蜡质状;完熟期,子粒失水变硬,变小,显出各品种固有的形状和色泽。

2. 生育时期记载标准(1)出苗期:当第一真叶从胚芽鞘顶端裂口处伸出,长达1.5—2.0 cm时即作为出苗;全田有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时即为出苗期。

(2)分蘖期:当田间有50%的植株出现第一分蘖时称为分蘖期。

实验2小麦的形态特征观察教案

实验2小麦的形态特征观察教案

教案实验2--2小麦形态观察汤阴职教中心郑慧军学习目标1、掌握小麦幼苗的形态结构特点。

2、熟悉分蘖期麦苗的形态特征:3、了解主茎叶片与分蘖发生的同伸关系及分蘖与不同根发生的关系;4、学习分析小麦分蘖期麦苗性状的方法。

5、初步学会绘制小麦幼苗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1.通过练习用解剖镜或放大镜进行观察以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2.学会画小麦幼苗结构简图以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勇于质疑和尝试改革的精神;3.体验小组交流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教学重点]1.正确区分主茎和各级分蘖。

2.认识小麦幼苗各器官形态特征及功能。

[教学难点]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小麦幼苗结构简图[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设计思路]本节的实验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突显实验的“探究”功能,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变个人独立学习为多方合作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如下:复习巩固小麦冬前壮苗标准→创设情境引入实验教学→介绍小麦幼苗材料→教师示范观察小麦幼苗的方法→学生动手观察小麦幼苗→交流得失,体会总结制作技巧→评价→讨论总结小麦幼苗的特征→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整理仪器[教学过程]I.复习巩固小麦冬前壮苗标准是什么?冬性、春性、半冬性小麦形态有何不同?II.教学引入创设情境:请观察小麦幼苗,你能区分壮苗、弱苗、旺苗吗?大家不妨试试。

III.实验教学一、介绍小麦幼苗材料二、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小麦幼苗的形态结构特点。

2、熟悉分蘖期麦苗的形态特征:3、了解主茎叶片与分蘖发生的同伸关系及分蘖与不同根发生的关系;4、学习分析小麦分蘖期麦苗性状的方法。

5、初步学会绘制小麦幼苗结构简图。

三、演示依次观察小麦幼苗的方法1、依地下部向地上部的顺序观察小麦幼苗的器官种子根→地中茎→次生根→主茎→分蘖2、区分种子根和次生根着生的位置、条数、形态及生长特性3、地中茎的长短(影响因素是什么?)、分蘖节的位置4、区分鞘叶及叶的叶鞘、叶舌、叶耳和叶片5、各品种类型幼苗形态与分蘖力的区别。

《认识小麦》幼儿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

《认识小麦》幼儿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

《认识小麦》幼儿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小麦,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爱惜食物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小麦种子、麦穗、面粉等实物。

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放大镜、工具箱等观察和操作工具。

4. 画纸、彩笔等创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小麦种子、麦穗和面粉等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幼儿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小麦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

3. 观察:教师分发放大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麦种子和麦穗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4. 操作:教师带领幼儿动手操作,将小麦种子种在花盆里,让幼儿亲身感受小麦的生长过程。

5. 创作: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麦。

6. 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小麦的认识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小麦主题展示区,让幼儿持续关注小麦的生长。

3. 学科融合:结合语文、数学等学科,让幼儿深入了解小麦的相关知识。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公开课,幼儿对小麦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幼儿节约粮食、爱惜食物的意识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努力为幼儿提供更多有趣、有益的学习体验。

六、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小麦种子、麦穗和面粉等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幼儿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小麦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

3. 观察:教师分发放大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麦种子和麦穗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4. 操作:教师带领幼儿动手操作,将小麦种子种在花盆里,让幼儿亲身感受小麦的生长过程。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的粮食》中的第二章《认识小麦》。

详细内容包括:小麦的生长过程、小麦的分类与用途、如何储存小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认识小麦的基本特征。

2. 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小麦,了解小麦的用途。

3. 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麦的生长过程、小麦的分类与用途。

难点: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麦实物、小麦种子、小麦图片、小麦生长过程的动画视频、小麦制品(如面粉、面条等)。

学具:画纸、彩笔、小麦种子观察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麦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观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2. 小麦生长过程学习(10分钟)播放小麦生长过程的动画视频,让幼儿了解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

结合动画,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3. 小麦分类与用途学习(10分钟)展示不同种类的小麦,让幼儿学会区分。

讲解小麦的用途,如制作面粉、面条等,让幼儿了解小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例题:“请找出小麦的种子。

”让幼儿在教具中找出小麦种子,并观察其外观特征。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每组观察一种小麦制品,讨论其制作过程和用途。

5. 作业布置与讲解(5分钟)布置作业:请小朋友们画一幅小麦生长过程的画,并标注出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

讲解作业要求,提醒幼儿注意细节。

六、板书设计1. 小麦的生长过程播种→ 发芽→ 成长→ 抽穗→ 成熟2. 小麦的分类与用途硬质小麦:制作面粉、面条等软质小麦:制作糕点、饼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小麦生长过程的画,并标注出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小麦种子、发芽的小麦、成长的小麦、抽穗的小麦和成熟的小麦,每个阶段都标注清楚。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小麦》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小麦》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小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植物的奥秘》中的第二节《认识小麦》。

详细内容包括:小麦的生长过程、小麦的分类与用途、小麦的种植与收割。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小麦的生长过程,了解小麦的分类和用途。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小麦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麦的分类和用途。

教学重点:小麦的生长过程,观察和描述小麦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麦实物、小麦种子、图片、视频、展板。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麦田,让幼儿亲身感受小麦的生长环境。

2. 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1)播放小麦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小麦的生长变化。

(2)教师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小麦的播种、出苗、抽穗、成熟等阶段。

3. 小组讨论小麦的分类和用途(1)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小麦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幼儿分组讨论小麦的用途,分享各自的观点。

4. 例题讲解教师以小麦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点。

5. 随堂练习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制作小麦生长过程的观察记录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小麦生长过程。

(2)画出你喜欢的小麦种类,并说明原因。

2. 答案:(1)小麦生长过程:播种、出苗、抽穗、成熟。

(2)小麦种类及原因:幼儿根据个人喜好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面粉加工厂,了解小麦的加工过程。

(2)开展家庭实践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种植小麦,观察并记录生长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对小麦有了全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小麦讲稿育种学

小麦讲稿育种学

2.4.3非整倍体
1.缺体(2n-2=40),21种缺体
缺体系列
特点: 生活力低,育性低,自身难以保 ,必须通过相应单体自交获得 用途:依表型效应进行基因定位,确定 同源转化群。
1.单体(2n-1=41) 21种单体 单体系列 特点:表型与二体无明显差异,必须借助 细胞遗传学手段 用途: a.显性基因定位 做法:21种单体×受测品种 21种杂交后的单体F1 自交 ( 其中二体、单体 93-99% ,缺体仅占 7% 以 下)
五种结合方式: AA AABB AAGG AABBDD AAAAGG
2.4.2同源转化群 彼此间具有程度不同的代偿能 力,并且在控制同源配对基因缺 失或失效时能相互配对的一群染 色体。 1A, 1B, 1D, 1G, 1R 2A, 2B, 2D, 2G, 2R ┆ ┆ ┆ ┆ ┆ 7A, 7B, 7D, 7G, 7R
2.5.5茎杆
颜色:紫杆(显)/绿杆(隐) 长度:节间数目,节间长度,与1A、1B、 1D有关
强度:粗细与厚度,与3A,3B,3D有关
2.5.6 叶 叶耳:(红、绿、白)红对绿、白色为 显性 叶耳有毛否:有毛为显性(位于3B) 叶舌:无叶舌受两对互补隐性基因控制 叶毛:有毛(显) / 无毛(隐),(与 4A、5A有关) 蜡质:与2B、2D上的两个位点有关 (均可出现决定蜡质基因或抑制蜡质基因)
Rht(karcag522MTK) Rht(CPB1232) Rht(LeedsM131)
karcag522的辐射诱变体 Cappelli 的辐射诱变体 Leed的EMS诱发突变体
2.6.3 矮杆基因与赤霉酸基因关系 赤霉酸不敏感基因 GA1(4A) GA2(4DS) GA3(4A上) Rht1-GA1 Rht2-GA2 Rht3与GA3 紧密连锁(似是一个基因)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认识小麦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认识小麦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认识小麦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题为“认识小麦”。

详细内容包括小麦的生长过程、外部特征、种子结构,以及小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认识小麦的外部特征和种子结构。

2. 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麦的生长过程、种子结构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小麦的外部特征,了解其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麦实物、小麦种子、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里的麦田,让学生观察小麦的外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a. 教师展示小麦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小麦的外部特征。

c.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教师出示小麦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结构。

c. 教师讲解小麦种子的萌发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画出小麦的外部特征。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和画作。

c. 教师拓展延伸,介绍小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小麦2. 板书内容:a. 小麦的生长过程b. 小麦的外部特征c. 小麦种子的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小麦应用,画出小麦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示例:a. 小麦应用:面粉、面条、馒头等。

b. 小麦生长过程:种子萌发、出苗、拔节、抽穗、成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小麦。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幼儿园小麦种植教案实践课程与农业知识分享

幼儿园小麦种植教案实践课程与农业知识分享

幼儿园小麦种植教案实践课程与农业知识共享: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现代社会,农业知识的传承和学习变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承担着培养孩子对农业的认识和兴趣的重要任务。

设计一套有趣、生动的小麦种植实践课程,不仅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农业的好奇心和热情。

本文将以幼儿园小麦种植教案实践课程与农业知识共享为主题,深入探讨其中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效果。

一、小麦种植教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落地1. 课程设计理念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农业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幼儿园小麦种植教案实践课程的设计初衷就是让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种植小麦,亲眼见证小麦从种子到成熟的全过程,从而增强他们对农业的体验和认知。

2. 课程实施步骤第一步:播种准备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参观学校的小麦种植区,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要求和种植过程。

第二步:播种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小麦种子的播种实践,亲自动手将小麦种子埋入土壤中,并学习关于种子发芽、生长的基本知识。

第三步:生长观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孩子们定期浇水、施肥,并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数据,以便了解小麦的生长特点和需求。

第四步:收割体验当小麦长成金黄色时,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收割小麦,体验到农民丰收的喜悦,同时也了解到农作物的劳动价值和重要性。

二、农业知识共享与孩子的成长1. 农业知识的普及通过小麦种植实践课程,孩子们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到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还可以学到大量关于农业的知识。

他们可以了解小麦的品种、生长周期,以及小麦在我国的种植分布等基本信息,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2. 体验劳动与成就在参与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还能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成果。

在种植、维护、收割的整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辛勤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对孩子们的性格养成和价值观形成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小麦发芽实验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小麦发芽实验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小麦发芽实验科学教案1. 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科学知识的重要阶段,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中,小麦发芽实验是一个非常适合幼儿园的科学教案,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从简单到深入地讨论这个主题。

2. 小麦发芽实验的简介小麦发芽实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科学实验,只需要一些小麦种子、湿纸巾和一个透明容器。

我们将湿纸巾铺在容器底部,然后将小麦种子均匀地撒在湿纸巾上,再覆盖上一层湿纸巾。

把容器放在一处阳光充足的地方,并保持湿纸巾的湿润度,几天后,就能看到小麦种子发芽的过程。

3. 小麦发芽实验的科学原理小麦种子在湿润的环境下,通过吸收水分,开始生长并最终发芽。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

4. 实验的教学目标通过小麦发芽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可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5. 实验的教学步骤(1)引导孩子们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过程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小麦发芽实验的目的,让他们了解这个实验是为了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引导孩子们观察和记录小麦种子在湿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实施实验在引导下,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将湿纸巾和小麦种子放入容器中,并且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

(3)总结和回顾实验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实验的结果,回顾种子的生长过程,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发芽的原因。

6. 我对小麦发芽实验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小麦发芽实验是一个非常适合幼儿园的科学教案,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园孩子的科学素养,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知识的文章中,我们可以通过序号标注的方式,详细地介绍小麦发芽实验的教学目标、科学原理和教学步骤,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些关于孩子们实际参与实验的情景和反馈,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和扩展实验的建议。

幼儿园小麦发芽实验教案

幼儿园小麦发芽实验教案

幼儿园小麦发芽实验教案
一、教学主题:小麦发芽实验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2. 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3. 观察小麦发芽的过程,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 教学内容:
(1)小麦发芽的生长过程;
(2)通过实验观察小麦发芽的过程。

2. 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
(2)实验观察;
(3)讨论交流。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谈论秋天的收获,提问:收获的种子怎样才能
变成植物?
2. 呈现问题:教师展示小麦种子并提问:为什么小麦种子可以变成小
麦植物?
3. 实验展示:教师将一些小麦种子放在水里,告诉幼儿这是小麦发芽
的过程,并让幼儿观察并记录。

4. 观察记录:幼儿观察小麦种子的变化,记录小麦的发芽情况,包括:种子开始发芽的地方,发芽的方式以及发芽所需的时间等。

5. 群体讨论: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及对小麦发芽
的猜想和经验。

6. 结束:通过讨论,幼儿们对小麦发芽的过程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教师再次强调小麦发芽的过程,告诉幼儿们种植一颗小麦种子需要的
条件。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了解了小麦发芽的过程和原理,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们通过观察、记录、讨论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本次教学引导幼儿思考,从实验现象中探究小麦发芽的原理,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认识小麦》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认识小麦》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认识小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走进农田》,详细内容为认识小麦。

通过对小麦的观察、了解和探索,使幼儿对小麦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及其用途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小麦的生长过程,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及其用途。

2. 能够观察、描述小麦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及其用途。

难点:通过观察和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麦实物、小麦生长过程的图片、小麦种子、放大镜等。

学具:画纸、彩笔、小麦种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麦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时候成熟的?”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小麦生长过程的图片,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3)讨论小麦的用途,如制作面粉、面包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小麦种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强调小麦种子的结构、功能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小麦种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小麦种子,进一步了解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小麦的生长过程2. 小麦的外形特征3. 小麦的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小麦。

作业要求:用彩笔画出小麦的外形特征,并标注生长过程。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为依据。

2. 作业题目:采访家人,了解他们知道的小麦知识。

作业要求:将采访内容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采访到的内容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种植小麦,观察其生长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大班科学公开课认识小麦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认识小麦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认识小麦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走进田野》,具体内容为认识小麦。

详细内容包括小麦的形态结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以及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麦的形态结构,能够正确识别小麦的各个部分。

2. 让学生掌握小麦的生长过程,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及条件。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麦的形态结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

难点: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麦实物、小麦种子、放大镜、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学生观察教室内的一盆小麦,引导学生关注小麦的外观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小麦的形态结构,讲解小麦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分析小麦生长的环境条件。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麦的生长过程,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画图表达:请学生用画纸、彩笔描绘出小麦的形态结构。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麦的形态结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等。

5. 互动环节(10分钟)观看视频:播放小麦生长过程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实物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麦种子,了解其外观特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小麦2. 板书内容:小麦的形态结构:种子、胚芽、茎、叶、穗等小麦的生长过程:播种、出苗、分蘖、拔节、抽穗、成熟小麦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小麦的形态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的功能。

简述小麦的生长过程,并分析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小麦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小麦自然教育案例(2篇)

小麦自然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我们设计了一堂小麦自然教育课程。

二、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周期,包括播种、发芽、分蘖、拔节、抽穗、灌浆、成熟等阶段;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内容1. 小麦的生长周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小麦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2. 小麦的生长环境:介绍小麦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条件;3. 小麦的生态价值:阐述小麦在粮食生产、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4.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思考如何实现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麦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小麦生长周期这一主题;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小麦的生长周期、生长环境、生态价值等知识;3. 观察与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进行播种、浇水、施肥等实验活动;4.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反思自己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观察与实验:评价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认真观察、动手能力强、团队协作好等;2. 分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度、观点独到、表达清晰等;3. 总结与反思:评价学生在总结和反思过程中的收获、思考深度等。

通过这堂小麦自然教育课程,学生不仅了解了小麦的生长周期和生态价值,还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他们认识到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了生态意识和责任感。

第2篇背景: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麦》

(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托班教案、幼儿课件、大班课件、中班课件、小班课件、说课稿、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nursery class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courseware, large class courseware, middle class courseware, small class courseware, said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活动目标】认识小麦,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会正确种植并关注、照料小麦的生长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小麦》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小麦》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小麦》活动名称:认识小麦活动目标:1. 了解小麦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小麦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活动时长:1小时活动准备:1. 小麦种子2. 盐水溶液和温水3. 盖子和透明容器4. 活动海报或图片5. 小麦的生长记录表活动过程:引入(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海报展示小麦的形态和特征,引发学生对小麦的好奇心。

2. 提问:小麦是一种什么植物?它的特点有哪些?实验部分(30分钟):1. 实验1:观察小麦种子的发芽。

- 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盖子和一张透明容器,每个学生在盖子上铺一层盐水湿纸巾,然后将几粒小麦种子放在湿纸巾上,再盖上透明容器。

- 每天观察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记录在小麦的生长记录表上。

- 学生可在家继续观察和记录。

2. 实验2:观察小麦的光合作用。

- 在教室窗台或阳台上放置一些盛有小麦苗的透明容器,保证小麦苗能够充分接触到阳光。

- 每天观察小麦苗的颜色和生长情况,记录在小麦的生长记录表上。

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小麦的生长情况和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小麦和人类的关系,小麦对人类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小麦和农田。

3. 总结小麦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拓展:1. 组织学生了解小麦的其他用途,如制作面食、酿造啤酒等。

2. 可以组织参观农田,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麦的种植和收获过程。

3.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进行比较和总结。

注意事项:1. 活动前提醒学生对实验和观察进行记录和整理。

2. 活动中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实验时,确保小麦种子和小麦苗能够充分接触到阳光和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生长发育特性的田间观察一、目的掌握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特性群体动态及田间观察记载的标准与方法。

二、内容说明实验最好与理论学习同进行,两者相结合,及时观察记载,加深对小麦剩余过程的认识。

(一)程的观察1. 小麦的生育过程:小麦植株的个体发育时期,需要经发育—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受精—子粒形成—灌浆成熟等过程。

小麦播种后,种子在适宜气温(20。

C)、土壤水份(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等条件下,一般播种7天左右可出苗。

播种愈迟,随着气温的下降,播种至出苗的时间逾愈长。

小麦在正常播种条件下,出苗后15—20天,当主茎上第三片真叶完全展开,第四真叶露尖时,在第一真叶的叶鞘就长出第一分蘖。

分蘖发生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温度的影响,即温度较高,分蘖发生快,温度低,则分蘖发生慢。

当植株第一节间显著伸长,植株茎秆露出地面1.5—2.0 cm时,成为拔节。

拔节以后,穗、茎秆迅速生长发育,当旗叶的叶环露出旗叶下一叶的叶环时,成为孕穗。

当麦穗的顶小穗露出旗叶叶鞘时,成为抽穗。

小麦抽穗后一般2—4天开始开花,也有抽穗后10天才开花的。

小麦开花是穗中部小穗的基部小花先开,然后向上向下开放,就一小穗来说,是基部小花先开,然后是向上开放。

小麦开花受精后到麦粒外形基本形成的期间是,成为子粒形成期,这时子粒呈绿色,用手指可以挤出稀薄的,稍带粘性的绿色汁液,以后就进入子粒灌浆和成熟过程。

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乳熟期(又叫灌浆期)子粒呈绿色,从子粒中可以挤出含有淀粉的乳白色的汁液;蜡熟期,子粒初呈绿色后转为黄色,腹沟从浅绿色转为黄色,内含物从粘带状转为蜡质状;完熟期,子粒失水变硬,变小,显出各品种固有的形状和色泽。

2. 生育时期记载标准(1)出苗期:当第一真叶从胚芽鞘顶端裂口处伸出,长达1.5—2.0 cm时即作为出苗;全田有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时即为出苗期。

(2)分蘖期:当田间有50%的植株出现第一分蘖时称为分蘖期。

(3)拔节期:全田有50%以上的植株主茎节已伸长高出地面2cm 时即为拔节期。

(4)孕穗期:全田50%的植株主茎旗叶的叶环露出旗叶下一叶的叶环,茎秆中上部呈纺锤形时成为孕穗期。

(5)抽穗期:全田50%的植株小穗露出旗叶鞘时为抽穗期。

(6)开花期:麦穗中部小穗基部小花开花数达10%以上时为开花始期,50%为开花期,80%为开花终期。

(7)子粒形成期乳熟期:50%以上子粒能挤出乳白色汁液时为乳熟期。

蜡熟期:50%以上的子粒具有蜡质特征时为蜡熟期。

完熟期:50%的子粒变硬,具有本品种固有特征时为完全成熟期。

3. 生育进程观察方法:在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的天块,选择优待表性样段,进行观察调查,然后计算其百分率,以确定各生育时期,并记载于表中。

1.定点方法:小麦有条播、撒播、点播等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不同,定点取样方法也不一样。

一般条播麦观察点每点长2cm(不取边行),大田生产布点约10个,小区试验布点2—3个;撒播麦每个观察点1平方尺,大田布点5—10个,小区2个;点播麦大田定100—200穴,10—20穴。

播种时,按面积和实际播种量计算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内应播种子数量,再数计一定种子数量分别播到样段之内,以后在样段内观察群体动态变化。

2.躯体观察内容(1)调查出苗率和基本苗数出苗后数计样段内苗数,求出每平方米的苗数,再换算成单位面积内苗数,即基本苗,根据播种种子数计算出苗率。

出苗率(%)= 出苗数/播种种子数×100 (2)调查冬前茎捏蘖数和最高茎蘖数:分两次进行,冬前茎蘖数在1月上旬调查,最高茎蘖数在2月中旬进行。

分别数计样段内苗数(主茎加分蘖),换算成单位面积内苗数。

(3)调查成穗数:于蜡熟期数计样段内有效穗数,并换算成单位面积穗数。

将上述调查内容分别填入表23.定株观察出叶周期:在前述样段内,每点选取生长一致,代表性好的麦苗15株,用红漆标记叶片,定期观察各叶出生、定长、枯黄时期,将观察的结果记入表3。

表3 小麦出叶周期记载表说明:出生——心叶从下一叶叶鞘中露出1—2cm。

定长——心叶叶枕下一叶叶鞘中露出。

枯黄——绿色部分不足叶长1/2者。

4.小麦越冬前的田间调查:冬小麦越冬前的幼苗诊断,主要是通过田间实地调查苗情、墒情、虫情等情况,科学地判断,并制定出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使幼苗正常生长,为实现计划常量指标打好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

为此,田间诊断要求做到:(1)1米深度土壤水分(墒情)的分析,作为灌水与否的依据;(2)调查大田群体结构(每亩总茎数),,是否达到或超过预定的指标;(3)调查群体条件下各个体的发育状况,判断幼苗属于哪种苗(壮苗、弱苗或旺苗),并通过苗情进一步判断土壤肥力及供肥情况,作为施肥的依据。

如有虫情和病情,要考虑防治措施,并将田间调查情况填入表4小麦子粒灌浆速度的测定:在小麦品种观察区或栽培试验田,抽穗后选同一天开花,长相和买岁大小一致的植株挂纸牌(或用红漆标记),作为以后取样观察的材料。

标记的数两依据次数而定,但要略高于观察需要的株穗数。

从开花到成熟期间每隔一定田鼠在标记株穗中取样,每次取样测定20 穗,全部脱粒后放在磁盘或培养皿中,并数计总粒粒及按顺序测定。

(1)称鲜重,计算百粒鲜重(g)(2)量子粒长、宽、厚,随机取样20—50粒测量,并求出平均值(mm)。

(3)用比重法测定百粒体积,灌一定量的水于小量筒中,再放入百粒麦粒(重复3次),求得其百粒体积(ml)。

(4)烘干测定干重:将供测定的全部麦粒放入纸袋或铝盒中烘干称干重(烘干称重方法参照实验六,水稻子粒灌浆速度调查部分),折算成千粒重(g)。

将上述测定结果填入表5。

品种或处理取样日期(月/日)开花后天数(天)取样穗数总穗数每穗粒数百粒重(g)子粒长度(mm)子子粒宽度(m(mm)子粒厚度(mm)百粒体积(ml)千粒重(g本实验次持续的时间较长,有些内容可在课后进行,亦可根据需要择其部分进行。

三、作业根据系统观察,整理数据,每人写出“小麦生长发育特性观察”报告一篇。

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一、目的熟悉分蘖期麦苗的形态特征;了解主茎叶片与分蘖发生的同伸关系及分蘖与不定根发生的关系;学习分析小麦分蘖期麦苗性状的方法。

二、内容说明(一)麦苗形态的观察和各种分蘖类型的识别。

1小麦幼苗形态观察:取一株典型的分蘖期麦苗对照挂图认识小麦幼苗的性态结构。

小麦的幼苗是由胚根、不定根、中茎、分蘖节、主茎叶片、分蘖鞘和分蘖叶片等构成。

(1)胚根:种子萌发时由胚根鞘中长出,先长出一条主胚根,随后长出侧胚根。

一般有3—7条,在形态上比节根细,颜色较深,位于节根下面。

(2)不定根:着生于茎基部的节上,与分蘖几乎同时发生。

一般主茎每发生一个分蘖,就在分蘖节上,透过主茎叶鞘的基部,长出不定根。

在形态上比胚根粗。

(3)盾片:与胚根在一起,位于地中茎下端,呈光滑的圆盘状,与胚芽鞘在同一侧。

(4)胚芽鞘:种子萌发后,胚芽鞘首先伸出地面,为一透明的细管状物,顶端有孔,见光后开裂,停止生长。

到麦苗分蘖以后,它位于地中茎下端。

(5)地中茎:指芽鞘节与第一叶节之间出现的一段乳白色的茎。

是调节分蘖节深度的器官。

当播种过深,超过地中茎的伸能力时,第一、二叶或第二、三叶之间的节间也回深长,形成多蘖节的现象。

(6)分蘖节:发生分蘖节的部位称为分蘖节。

由几个极端的节间和几个极端幼小的顶芽和侧芽(分蘖芽)所组成,它不仅是长茎、长叶、长蘖、长次生根的器官,而且也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器官。

(7)分蘖鞘(鞘叶):分蘖鞘在形态上与胚芽鞘相似,是只有叶鞘没有叶片的不完全叶。

小麦的每个分蘖都包在分蘖鞘里,与主茎的第一片叶包在胚芽鞘里一样,当分蘖刚从叶鞘中伸出时,由分蘖鞘中则出生分蘖的第一片叶。

(8)主茎叶片:丛生在分蘖节上,观察时注意叶片的位序。

首先找出第一片叶,然后依其互生关系就可以找出其他叶片。

确定第一片叶的方法,生育初期可以用叶形鉴别,第一片叶在形态上与其他叶片不同。

上下几乎一样宽,顶端较钝,叶片短而厚,叶脉较明显。

生育中后期,第一片叶往往枯死脱落,但其方位可依盾片的位置和方向来确定,因为小麦主茎上的第一片叶都在盾片的对侧,以盾片来鉴别时,一定要把麦苗拿正,拉直胚根,根茎不要发生扭曲。

认识主茎叶序,还可以借助主茎分蘖(一次(级)分蘖)的方法来确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一般是一个叶带一个蘖,确定了分蘖,也就找到了相应的叶片。

根据这种关系,应先区别主茎和分蘖,从位置上看主茎一般位于株丛中央,从形态上看,主茎较分蘖高而粗壮。

如遇特殊情况(畸形或缺位),须综合上述两种情况确定,并根据一般经验来判断。

2.分蘖类型识别:由于生育条件的不同,可使麦苗出现不同的分蘖类型,根据分蘖的着生部位和入土深度,通常分四各类型。

(1)普通分蘖型:在适宜播深条件下,一般多出有地中茎的分蘖植株,这是最常见值的一种分蘖类型。

(2)胚芽鞘分蘖型:呀鞘是主茎变态叶,叶腋中有一腋芽,可长出一个分蘖,该分蘖也可发生二级(次)分蘖,在种子大,播深适宜,单株营养面积大,光照良好,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出现分蘖鞘分蘖类型。

(3)多层分蘖型:此种类型常出现在肥水条件良好,播种过深的松软地上或畦埂上,主茎第一片叶与第二叶甚至第二叶与第三叶间的节间深长,补偿地中茎深长能力的不足。

但主茎低位叶分蘖仍然能正常发生。

(4)无地中茎分蘖型: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浅播的情况下,地中茎在较强的光照下不伸长,形成地中茎未伸长的分蘖,分蘖节上在种子的入土深处形成。

(二)分蘖的出现及同伸关系取主茎叶龄3、5、7的麦苗进行观察。

小麦幼苗长出第三叶时,由胚芽腋间长出第一个分蘖,由于胚芽鞘入土较深,胚芽鞘分蘖受抑制,一般只有在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当主茎第四叶伸长时,在主茎第一片叶的叶腋间长出一个分蘖(主茎第一分蘖),当主茎第五片伸出时,主茎第二叶的叶腋又生出一分蘖(主茎二分蘖)依次类推着生于主茎上的分蘖称为第一次分蘖。

由第一分蘖长出的分蘖称第二次分蘖。

有时,当第一次分蘖的第三片叶伸出时,在其分蘖鞘腋间产生一个分蘖,以后每增加一叶,也按叶位顺序增长分蘖。

上述蘖称蘖位分蘖。

分蘖的发生有严格的顺序性,一般情况下,主茎或分蘖上的腋芽循着由敌位向高位的规律萌发生长,并且与主茎叶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小麦分蘖过程中,主茎的叶序与各级分有以同伸关系(附表)。

如主茎第三叶(3/0)与胚芽鞘第一叶(1/P)同伸;主茎第四叶(4/0)与胚芽鞘分蘖第二叶(2/P)及主茎第四叶(4/0)与胚芽鞘分蘖第二叶(2/P)及主茎第一分蘖第一叶(1/I)同伸;5/0与3/P、I/PP、2/I、2/I、1/II同伸等,余者类推。

根据上同伸关系已知主茎叶龄,可推某叶的叶龄全株可出现的理论分蘖数,即主茎某一叶片出现时可能出现分总分蘖(包括主茎)为其前两个叶序发生总分蘖数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