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合集下载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1 / 11一、心律及心率1、基础心律的性质。

2、24小时内心率动态变化(最高与最低心率之差)是否正常。

3、24小时平均心率是否正常。

4、最低心率是否正常。

二、心律起源异常1、有无窦性游走心律及发生规律。

2、房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

3、室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单发或双发,形态特征、联律是否相等,昼夜发生率有无差异。

4、交界性早搏的发生频度,联律是否相等,是否并行心律。

5、各类心动过速及发生频度,是否多源,每阵持续时间(最短与最长者)是多少6、心房及心室扑动、纤颤的发生频度,是持续性或是短阵性,总计发生了几阵,最短与最长一阵持续多长时间。

7、各节律点有无停搏现象,发生频度及数量,停搏的时间(最短及最长者)及有无并发症状。

三、激动传导异常1、窦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昼夜发生率差异。

2、心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

3、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或短阵,发生频度,昼夜有无差异,最长的持续时间,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2 / 114、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频度,总计发生几次心室脱漏,昼夜有无差异,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同二度。

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全天无一次室上性冲动下传。

7、束支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是否频率依赖性,阻滞阈值是多少。

8、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

9、心室内传导阻滞:以常规心电图图形为准,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0、心室肌内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或隐匿性,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1、预激综合征:持续性或间歇性及所属类型,分类按大类区分。

无突发心动过速史者诊断术语同常规心电图。

预激波的认定应以同步测量法为准。

四、心肌梗死1、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不典型时(如局灶性、碎裂波、等位性Q波、R递增不良等),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因此类改变在DCG中易受体位、心率、电极噪声影只供学习与交流语报告。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惯例ECG易漏诊,而DCG 可以捕获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更,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随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示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全。

对快一慢综合征,通过DCG观测,协助选择抗心律失常药,调整剂量或考虑其它治疗方法,为装置起搏器及类型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4. 协助判断分歧类型异位节律或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通过DCG监测其发生频度与严重程度,和生活或活动的相应关系,确定治疗方针。

5.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DCG是研究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靠的临床指标。

6发现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心性猝死最罕见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颤,发生前常有心电活动不稳的室性心律失常,它仅能依靠DCG才易发现其发生规律。

对有可能发生猝死的二尖瓣脱垂、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Q-T延长综合征患者,DCG可及时并比较全面地发现猝死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采纳有力治疗措施。

7.协助判断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朦或晕厥是否心源性。

8.DCG连续监测12导联的ECG,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还可进行定位诊断,尤其症状不典型的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无可代替的临床价值。

ST-T改变与时间同步的活动相关分析,有助于判断其心肌缺血的类型和选择药物。

此外,还能检出心肌缺血时陪伴的心律失常类型及频率,以及预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便于及早采纳防治措施。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24h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检查方法,通过连续记录患者心脏电活动24小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

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则是对这些记录到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对于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心率、心律、ST 段、T波、QRS波群等指标。

在分析这些指标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一般来说,正常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心律应该是规则的,ST段、T波和QRS波群的形态也应该符合正常范围。

如果出现异常,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其次,对于心率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心率的变异性、夜间心率下降、运动时心率的变化等情况。

心率的变异性是指心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波动情况,夜间心率下降是指夜间心率相对于日间的下降情况,而运动时心率的变化则是指在运动状态下心率的变化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对于ST段和T波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ST段的抬高或压低、T波的倒置或增高等情况。

ST段和T波的异常往往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有关,因此对于这些指标的分析和判断至关重要。

在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最后,对于QRS波群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QRS波群的时限、形态、电轴等情况。

QRS波群的异常往往与心室肥大、传导阻滞等疾病有关,因此对于这些指标的分析和判断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指标和参数,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准确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哪些人需要做动态心电图

哪些人需要做动态心电图

哪些人需要做动态心电图当前心脏病逐渐成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但是心脏病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处于发病期,检查的难度比较大。

很多人在检查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疑问,为什么针对部分病人,医生会要求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呢?普通的心电图检查不行吗?接下来将帮助大家解惑。

一、什么是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对病人活动状态下长时间的心电监测和记录过程。

动态心电图中需要应用高科技方法,同步分析大量的心电图数据,并进行检查和诊断。

可以在15到30分钟的时间对一个人24小时的心脏运动情况进行记录,并做出诊断,形成书面报告。

二、为什么部分心脏病需要做动态心电图?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我国每年因为心脏病猝死的人数达到55万左右,心脏病猝死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病人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而导致死亡。

而对病人心血管情况的诊断难以通过普通的心电图进行确定,需要24小时的连续监测数据。

具体来说也就是普通心电图做一次的时间只有十几秒,检查结果只能对这十几秒时间内的心跳情况进行记录,而这短暂的时间内可能会遗漏掉很多的问题,无法准确的捕捉到心律失常的情况。

而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病人24小时的心脏情况,不会遗漏各种心律问题。

心脏病无论是心跳过速还是过缓持续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属于间歇性发作,所以可能前几秒还是正常的,突然就会出现心脏过速或者过缓的情况,而这个时候就医可能还没有达到医院这种症状就会消失,通过动态心电图更容易捕捉到心脏问题。

三、哪些人需要做动态心电图?并不是所有患者医生都会建议做动态心电图,那么哪些人才需要做动态心电图呢?一般来说,65岁以上老年人在心脏方面体检的过程中可以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因为心肌缺血在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通过动态心电图能够及时发现心脏问题,除了老年人体检外,以下四种人群也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

1.经常出现胸闷、心慌、头晕、胸痛等疑似心脏病问题的人群,通过普通心电图的检查难以及时有效的诊断,需要通过动态心电图对一些偶发性或者短期心肌缺血的情况进行捕捉,有利于对病情的及时、准确诊断。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活动的检查方法,能够对心脏的电活动进行全天候的监测,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

1. 室性早搏(PVC),在24小时内出现≥100次,或连续出现≥3次。

2. 房性早搏(PAC),在24小时内出现≥30次,或连续出现≥3次。

3. 心房颤动(AF),持续时间≥30秒,或频繁发作。

4. 心室颤动(VF),出现一次即可诊断。

5.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心率>100次/分,持续时间≥30秒。

二、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1. ST段改变,水平或向下型压低≥0.1mV,持续时间≥0.08秒。

2. T波改变,对称性倒置,持续时间≥0.16秒。

3. 心肌梗死,出现异常Q波。

三、其他心电图异常的诊断标准。

1. 心室肥大,QRS波宽度≥0.12秒。

2. 心室传导阻滞,QRS波宽度≥0.12秒,伴有束支传导阻滞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 QT间期延长,男性≥0.45秒,女性≥0.46秒。

4. 心脏起搏器功能,检测心脏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判断心脏疾病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因此,在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时,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医生在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析和判断,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要点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要点
管消融有助于改善症状及左心功能。室早负荷(室早占记录总心搏的百 分比)> 20% 为心血管病死亡高危因素。 ② 室速:当患者报告存在室速时,需判断其为持续性还是非持续性室速。
室性异位搏动
▪ 持续性室速:单形性室速持续时间 > 30 s,或持续时间虽 < 30 s 但 室速发作时伴随血流动力学障碍需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 用药后达到以下标准者判定治疗有效:室早减少 ≥ 70%,成对室 早减少 ≥ 80%,短阵室速减少 ≥ 90%,连续 15 次以上的室速及运 动时连续 5 次以上的室速消失。
心率变异性
▪ 是指逐次窦性心搏 R-R 间期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心脏自主神经 调节的动态平衡状态,是整个自主神经系统复杂性和适应性的敏 感指标,可用于判断心血管等疾病的病情,是临床预测心脏性猝 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重要指标。
≥ 480 ms;短 QT 综合征患者,QT 间期 ≤ 340 ms,临床上易 发作房颤和心脏性猝死。
ST事件
▪ 可以观察 ST 段动态变化趋势图、发生的导联、ST 段抬高与下降的 程度及其形态、ST 段移位持续时间、阵数等。
ST事件
▪ 对于缺血的诊断,ST 段压低应至少 0.5~1.0 mV(0.5~1.0 mm),在恢复至基线前至少持续 1 min,2 次心肌缺血事件的 时间间隔 ≥ 5 min。
▪ 非持续性室速:指连续 3 个及 3 个以上的室性心律、频率 > 100 次/min、持续时间 < 30 s,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自行终止。 一般由 3~10 个室性心律组成,心室率多在 100~200 次/min。
室性异位搏动
▪ 动态心电图所记录大多数为短阵室速,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十分常 见。少数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需尽快处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图的检查方法,能够全面记录患者心脏在24小时内的心电活动情况,是心脏疾病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是根据动态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心电图监测数据,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心脏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评估和诊断的标准。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的常见波形变化和相关参数入手,介绍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态心电图。

一、ST段改变。

ST段是心电图中一个重要的波段,其改变常常反映了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情况。

在动态心电图中,ST段改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两种情况。

ST段抬高的诊断标准为,在导联上ST段抬高≥0.1mV,持续时间≥0.08s。

ST段压低的诊断标准为,在导联上ST段压低≥0.05mV,持续时间≥0.08s。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评估和诊断。

二、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记录患者的心律情况,对各种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和诊断。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

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根据动态心电图中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形态特点进行评估和诊断。

三、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还能够监测患者的心率情况,对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进行评估和诊断。

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为,静息心率<60次/分,或者夜间心率<40次/分。

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为,静息心率>100次/分,或者夜间心率>120次/分。

根据心率的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评估和诊断。

四、心电轴偏移。

心电轴偏移是指心脏电轴在胸部心电图上的方向发生改变,常常反映心脏的解剖和电生理情况。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记录心电轴的变化,对心电轴偏移进行评估和诊断。

心电轴左偏的诊断标准为,Ⅰ、aVL导联QRS波群电轴左偏>+30°。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第 4 节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 AECG)是指长时间连续记录的体表心电图, 1961 年由美国 NormanJ. Holter 发明问世,迄今临床中仍广泛将其称为“ Holter ”。

它能长时程连续、动态记录心电图,更易获得一过性心电变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助于明确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和生活状态的关系,能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做出定量分析,明确发生规律,指导治疗、估测预后。

一、动态心电图系统的基本构成动态心电图系统包括记录器、电极、导联线和回放分析系统。

记录器是核心部分,是通过导联线与受检者相连的、随身携带的心电信息采集和存储设备。

随着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记录器的记录介质从盒式磁带发展为电子硬盘、闪存卡和电子优盘。

由于闪光卡存储器的体积小,耗电低,具有记忆功能,克服了断电后数据丢失的缺点,成为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记录器。

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优盘存储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回放分析系统采用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或心电工作站通过专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浏览分析所记录的心电图形。

二、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监测导联由单道、 3 导联发展到了 12 导联同步实时监测。

1.双极导联目前在国内普遍应用的是模拟常规导联的双极导联,常用模拟导联的解剖定位见表 7-4-1,最常用的是同步记录 CM1 、CM5 和 MaVF 三个导联。

表 7- 4- 1 动态心电图双极导联位置导联正极负极模拟 V1(CM1)右第四肋间胸骨旁 2.5cm 处右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V2(CM2)左第四肋间胸骨旁 2.5cm 处右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V5(CM5)左第五肋间腋前线左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aVF(MaVF )左腋前线肋缘左锁骨下窝内 1/3 处注:无干电极在右锁骨下窝外1/3 处,或右胸第五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2. Mason-Linkar 导联随着记录器存储能力提高,同步记录图临床中应用逐渐增加。

24小时动态心电图适应症及禁忌症

24小时动态心电图适应症及禁忌症

24小时动态心电图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 识别一过性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痛、气急、
黑蒙、眩晕、晕厥、抽搐等)是否与心血管病变
有关,可协助诊断和鉴别
二. 对确诊冠心病患者评价心肌缺血
1. 急性短暂性心肌缺血
2.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三. 对病窦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24h窦性心搏数<8万次
2.最高窦性心律<90次/min
3.最低窦性心律<40次/min
4.平均心率<50次/min
5.出现频发窦性停搏
6.频发I°以上窦房阻滞
7.慢-快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窦性阻滞
四. 捕捉特殊的心律失常
1. 某些心律失常是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期唯一表现
2. 特宽形室性早搏QRS>0.16s,反映心肌病变
3. 洋地黄类药物过量,发生室性早搏,传导阻滞
及各种异位性心动过速
4. RonT室性早搏,提示患者有发生室速、室颤的
危险性
五. 评价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险性
冠心病伴严重心律失常有较多的危险性,伴心肌缺血、
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传导障碍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急性心梗合并多形、多源室性早搏及快速的室性心动
过速,有更大的危险性及猝死的可能
六. 评价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标准,治疗后较治疗前早搏
数减少50%以上,成对早搏数减少90%,心动过速
消失。

高危患者中检测抗心律失常治疗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七. 评定起搏器功能
1.起搏失败
2.感知不足
3.感知过度
禁忌症
一. 胸部皮肤缺损
二. 躁动型精神病患者。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电图检查方法,它可以在24小时内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帮助医生对心脏疾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准确的诊断标准,才能确保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

本文将重点介绍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

首先,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

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需要根据动态心电图上的心率、心律、P波、QRS波、T波等指标进行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而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的诊断,则需要关注动态心电图上的ST段改变、T波倒置、Q波出现等特征,以及心肌酶学检查和心肌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动态心电图上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而年轻患者更容易出现缺血性心脏病的表现。

性别因素也需要考虑,女性患者在动态心电图上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于男性。

此外,患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也会对动态心电图的表现产生影响,需要在诊断时进行综合考虑。

最后,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需要考虑到动态心电图的技术特点和局限性。

动态心电图是在患者正常生活和活动状态下进行监测的,因此在分析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活动状态、情绪状态等因素对心电图的影响。

此外,动态心电图的监测时间有限,可能无法记录到患者发作的所有心电活动,因此在诊断时需要注意到这一局限性。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医生在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结合动态心电图的技术特点和局限性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水平。

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

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

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动态心电图,也称Holter心电图监测,能够在患者自然生活状态下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记录二导或多导心电信号,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各类心律失常事件及ST段异常改变,获取重要的诊断评价依据,自60年代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

动态心电图的主要价值,是用以发现并记录在通常短暂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及日常活动时发生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适应证1.与心律失常有关症状的评价检测短暂或隐伏的心律失常:证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周期性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间歇或潜在型预激综合征短阵快速性心律失常间歇性心脏传导阻滞发作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各种过早搏动(鉴别良性与恶性)心律失常可产生心悸、眩晕、气促、胸痛、晕厥、抽搐等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测可连续记录此类症状发生时的心电图变化,做出症状发生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初步判断。

实际上只有约50%患者在检测时再现相关症状,没有症状的患者也可能记录到显著的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既可有明显症状,也可以无症状,而眩晕、晕厥等症状也并不一定是心源性的,因此,如果检测时无症状发生,又未记录到心律失常,一般需结合临床综合评价,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复查及进一步检查,如运动试验、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动态心电图对于常规心电图正常但有心脏症状,或者心律变化与症状并不相符时,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以获得有意义的诊断资料。

2.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夜间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监测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对ST段变化的检测方法已有很大改进,如增加导联数以了解更为广泛的心壁供血情况,分段数字分析以判定ST段下降形态、幅度,记录并计算ST段下移阵次、总时间、总面积,并已注意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时出现的心率过快及体位改变所造成的假阳性改变,使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成为可能。

但动态心电图不能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首选方法。

心律失常患者心电监测指南

心律失常患者心电监测指南

心律失常患者心电监测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情况。

为了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心电监测成为了必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本指南将介绍心律失常患者心电监测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要点。

一、心电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心电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依据,用于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频率和严重程度。

通过心电监测,医生可以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心电监测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二、常见的心电监测方法1.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监测):患者佩戴便携式心电仪器,将心电图变化实时记录下来,持续24小时。

这种监测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心脏节律的日常变化情况。

2. 事件记录器监测:患者佩戴小型事件记录器,当出现心电活动异常时,按下按钮记录心电图。

这种监测方法适用于短暂而不可预测的心电异常,可以提供更具体的信息。

3. 心脏动态负荷监测:通过连续记录心电图和血压、运动、呼吸等参数的变化,了解患者在不同环境和活动情况下的心电活动。

三、心电监测的操作要点1. 准备工作: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前,应按医生要求进行相关准备,如清洁皮肤、脱去金属饰品、放松身体等。

2. 选取监测装置:根据患者病情和监测目的,选择适当的心电监测装置。

不同的监测方法对应不同的装置类型,医生会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3. 佩戴方法:佩戴心电监测装置时,应注意正确位置和紧固度。

一般而言,心电贴片应贴于胸部,导联线应固定好,确保信号传输顺畅。

4. 监测期间的注意事项:患者在监测期间应尽量保持正常的日常活动,不要特意控制或改变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同时,避免接触水、电磁干扰等可能影响信号稳定性的情况。

5. 记录异常情况:患者在监测期间如果感到异常,如心慌、胸痛等,应及时记录下来,并在监测结束后告知医生。

四、心电监测结果的解读心电监测结束后,医生会对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1、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什么
24小时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 graph DCG),又称Holter,是通过随身携带连续24小时以上记录在日常活动过程中的心电图信息,然后取记忆体回放于特定设计电脑软件中,回放、分析、人工参与诊断,打印出心电图波形和观察分析判断并诊断报告。

对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诊断,能及时准确捕捉到早期(发作时间短,间隔时间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异常心电图变化。

动态心电图能为您24小时站岗放哨。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特点:
⑴非创伤性检查(2)动态的,常态下(3)长时间的连续纪录(4)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较高。

3、24小时动态心电图适应范围:
1、心悸、胸闷、胸痛、眩晕、晕厥等症状的鉴别诊断。

2、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诊断,包括有无心律失常、类型、频度、起止与持续时间、轻重程度及其与日常活动和昼夜间的关系。

3、—过性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诊断,包括有无ST—T变化、形态、程度、起止时间、频度分布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冠心病、心绞痛类型鉴别。

4、心肌梗塞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心率、心律失常、缺血性改变的关系,出院后和康复阶段的观察。

5、选择安装心脏器搏器的适应症,评价起搏器的功能,观察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6、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判定一洋地黄类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的观察。

7、心率变异性分析、心室晚电位分析等。

8、对特殊人群(宇航员、登山队员、飞行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的心电活动的观察。

动态心电图检查须知

动态心电图检查须知

动态心电图检查须知
动态心电图是通过贴在病人前胸的电极,将受检者24小时静息、活动以及立、卧、坐位等日常生活状态下的心电波形,连续不断的记录于记录仪中,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适用于常规心电图正常但有心脏症状者或心律失常患者,是诊断心律失常、及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检查工具。

检查时:
1.忌带手机。

在佩戴动态心电图机期间,请远离手机、电脑、电视等强电场、强磁场的物品,不能睡电热毯,禁止开车,如遇急事接听一两个电话是不受影响的。

2.忌受潮。

患者必须保持皮肤干燥,如果发现电极片因受潮脱落,请找医务人员及时更换。

3.忌刻意增加运动量。

避免剧烈活动,如扩胸、提举重物、洗衣服等上肢活动。

4.宜记日记。

在佩戴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记录不适的具体时间。

5.请按指定时间到检查地点取下动态心电图仪。

检查后:医生出具报告后会打电话通知,患者或家属即可来心电图1室取报告。

24小时动态心电技术参数

24小时动态心电技术参数

24小时动态心电技术参数一、软件参数1.具有软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记录盒医疗器械注册证2.提供厂方出具的正版软件证书,具有完善的升级服务方式,及时提供网络免费软件升级服务3.动态心电分析软件支持三通道Holter记录器和十二通道Holter记录器4.具有心率减速力分析功能5.将室性异常搏动做出联律间期对比图,根据时间关系加以区分室性早搏和室性逸搏。

6.房早提前率直方图分析。

窦性心率震荡分析功能。

7.三通道/十二通道心率失常分析,可提供12导心电图,便于观察心律失常。

8.软件支持7天以上心电图分析,便于射频消融手术后病人心电图及心源性引起的不明晕厥诊断及观察。

9.具有T波电交替分析功能10.具有P波色谱分析功能11.具有ST段分析功能,QT分析。

12导联ST段趋势图对比扫描。

12.可显示全面的12导联ST段三维趋势图。

方便直观st-t变化。

13.心率变异度分析,具有三维心率变异及药物试验。

便于快速观察和修改心率失常。

1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分析功能。

可观察24小时的心率栅栏图。

栅栏图规律上下波动,心率呈规律的快慢交替。

15.睡眠窒息危险分析。

16.具有抗基线漂移功能。

17.报告中可以导入血压数据,血压趋势图和心电图整合在一张报告上,方便临床诊断。

18.记录盒采集中,心电波形可以通过数据线在电脑屏幕上显示。

19.病历库可进行多种方法检索:日期、心律失常事件、性别、导联……..20.高性能的起搏器分析功能,适合VVI、AAI、DDD等多种类型起搏器。

21.可生成PDF文档,便于网络传输。

二、记录盒参数1.普通心电采样率每秒4096点采样率;每秒10000点采样率的独立起搏通道2.支持多天HOLTER记录,三通道记录器记录时间:≥7天,十二通道记录器记录时间≥3天3.XYZ导联方法时,可以打印心电向量图,且任意时间的数据可以进行晚电位分析,相关软件可以推算24小时标准12导联和V1R、V3R和V5R导联。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内三科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情况说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状况,包括:ST水平趋势图,身体运动后的数据及各种心率失常的鉴别诊断。

对心率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诊断,对阵发性晕厥、眩晕和心悸原因及性质的确定,对药物疗效的评定及起博器的功能评定。

能够记录全部的异常电波,能检出各类心律失常和病人在24h内各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心脏病的诊断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在临床应用中,尤其对早期冠心病有较高的检出率。

我科自2013年9月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来,曾检出很多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患者,对患者阵发性晕厥、眩晕和心悸原因及性质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受到很多患者的好评。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逐次心跳周期差异的变化情况,它含有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系统调节的信息。

心率变异性的大小实质上是反映神经体液因素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也就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活性与迷走神经活性及其平衡协调的关系。

在迷走神经活性增高或交感神经活性减低时,心率变异性增高,反之相反。

目前,HRV分析成为心血管病及一些非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

HRV降低被认为是预测心脏病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判断糖尿病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系统损害最准确、最敏感的指标。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具有简便、无创、可定量、重复性强的特点,已得到公认。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对心电事件的记录远远超出普通心电图的范围,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

心电图分析医师在进行分析时要对心电事件记录进行逐一分析,并选择异常的片段进行归类,因此工作量大。

我科在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同时予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心电事件记录,更好的为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又称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Holter心电图,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图信号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在患者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对心脏的电活动进行全天候的监测,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心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下面将详细介绍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首先,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包括对心律失常的诊断。

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

根据国际上公认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心律失常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其次,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包括对心肌缺血的评估。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心脏疾病的重要诊断内容。

通过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可以观察到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的表现,如ST段改变、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和范围等,这些信息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包括对心脏传导系统的评估。

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障碍,而动态心电图可以提供关于心脏传导系统功能状态的详细信息,如P波、QRS波、QT间期等参数的变化,有助于医生进行心脏传导系统的评估和诊断。

此外,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包括对心脏功能的评估。

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医生可以了解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如心率的变化、心律的不稳定性等,这些信息对于心脏功能的评估和诊断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涵盖了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脏功能的全面评估。

通过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动态心电图的准确解读和诊断标准的正确应用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全。

对快一慢综合征,通过DCG观测,协助选择抗心律失常药,调整剂量或考虑其它治疗方法,为安装起搏器及类型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4. 协助判断不同类型异位节律或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通过DCG监测其发生频度与严重程度,和生活或活动的相应关系,确定治疗方针。

5.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DCG是研究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靠的临床指标。

6发现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心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颤,发生前常有心电活动不稳的室性心律失常,它仅能依靠DCG才易发现其发生规律。

对有可能发生猝死的二尖瓣脱垂、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Q-T延长综合征患者,DCG可及时并比较全面地发现猝死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采取有力治疗措施。

7.协助判断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朦或晕厥是否心源性。

8.DCG连续监测12导联的ECG,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还可进行定位诊断,尤其症状不典型的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无可代替的临床价值。

ST-T改变与时间同步的活动相关分析,有助于判断其心肌缺血的类型和选择药物。

此外,还能检出心肌缺血时伴随的心律失常类型及频率,以及预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便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