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书法真迹
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打开文本图片集2021年12月8至2021年3月8日,苏州博物馆举办的“六如真如——吴门画派之唐寅特展”,将海内外部分唐寅的书画作品汇集一起,让我们有机会目睹这位苏州籍的先贤的书画“真容”。
其中有二卷静静躺在展柜里的《落花诗》,泛黄的纸张,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更替而减少其永恒的魅力。
矮纸长行,如泣似诉。
在品读书卷的过程中,无论是谁,都会为其一生的坎坷洒下一掬心酸之泪。
一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
他出生于清寒之家,其父“贾业而士行”(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
他一生三娶,而一亡一离。
二十四五岁前后,父、母、妹、妻相距离世。
三十岁(弘治十二年,1499)时,被陷入傅瀚与程敏政之间因权利争夺的科场舞弊案,遭受牵连,从此断绝了功名之路。
遭受这些打击后的唐寅,愈加放浪形骸,沉醉于酒色之中,自署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虽屡得文徵明等人的规劝而不顾。
最后,在苏州桃花坞建“桃花庵”,在卖文鬻画酒色流连中度过了凄苦而寥落的余年。
而其身后之萧条,则令人叹惋不已。
唐寅才华超众,在少时就得到文徵明之父文林的器重。
文学上,他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有“吴中四才子”之目;绘画上,他与沈周、文徵明、仇英有“明四家”之誉。
同时他还与周臣、杜堇、张灵、王宠等人互为莫逆。
唐寅博学多能,诗、词、文、赋、书、画兼擅尤以绘画最著,可以说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能,无一不精。
对于唐寅的绘画,研究者颇多,不再赘言。
但对其书法历代论及甚少。
据江兆申先生的研究,唐寅的书法主要受到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文徵明的影响。
其中尤以受赵孟频影响最深,在他的各种字体当中,几乎都有着洗刷不尽的赵书气息,因此江兆申先生说“我怀疑唐寅的书法,是以赵书扎实根基,然后又临了不少其他的碑帖。
他的手性很好,对于每一种字体都能得到它的精华,因此他常常的轮换着写各种不同的字。
”(江兆申先生《关于唐寅的研究》甲、唐寅的书法)关于这点,几乎是唐寅那个时代的通例,可以“明四家”中的祝枝山、文徵明为例。
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及《梅花图》
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及《梅花图》明唐寅《梅花图》纸本水墨纵95.9厘米横36.1厘米现藏故官博物院图绘折枝墨梅,自题七言诗一首:“黄金布地梵王家,白压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枚清影写横斜。
”抒发了自己的清高逸气。
梅枝曲折向上,花朵随枝点染,笔墨十分干净筒练。
画幅以大面积的空白,用潇洒飘逸的行书题诗,表现了文人画在诗画结合上的特点,也反映了唐寅在绘画、书法、文学艺术修养方面的成就。
明唐寅《墨梅图》--- 此作为传世极少的唐伯虎梅花图之一,以淡墨浅绛画独枝寒梅,没骨法写枝干,形姿曲则。
花朵为勾线轻染,笔法秀逸洒脱。
唐寅于画面右上自书咏梅诗:丛条静色岁暮寒,清影方昭君子心。
声集射干蔽豫章,古今独领四时春。
明唐寅《早春幽芳》立轴水墨纸本86×34cm题识:一种幽芳占早春,雪中谁是看花人。
暗香疏影吟边趣,秖许逋仙为写真。
苏台唐寅画并诗。
印鉴:唐居士文嘉题记:春色到家园,处处梅如雪。
惟底暗香清,浮动昏黄月。
茂苑文嘉题。
钤印:肇锡余以嘉名、文嘉休承王穉登题记:疏枝冷蕊散寒香,一树垂垂覆草堂,输却逋仙有新句,水痕清浅月昏黄。
王穉登。
钤印:穉登章藻题记:梅花赋。
高斋寥阒,岁宴山深,景翳翳以斜度,风悄悄而乱吟……鉴藏印:吴亦先藏、行之清玩、岳氏珍藏、刘氏寒碧庄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在中国世俗社会中,唐寅这个名字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且不说关于他的各种野史逸闻广流于民间, 旧时的一部《四杰传》以及评弹《三笑姻缘》亦可谓深入人心,遍传于大江南北之街头巷尾与茶楼酒肆。
再加上近世影视作品的推波助澜,更使得唐伯虎的形象带有了浓重的世俗文化意蕴,他本人也日益被打造成为一个半人半神的传奇人物。
或许是人们将小说和历史混为一谈了,世人对唐寅的了解很流于表面化,只知其人才情甚高,也算是恃才傲物之人,一生娶先后有二妻,但却穷困一生,给人最深的感觉就是用情不专。
其实故事未必就是事实,我更偏好于了解真实的唐寅。
那么,在历史上,真正的唐寅又是何样高人呢?明代画家、诗人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
如诗如画亦风流——赏析唐寅的一副碑拓对联书法
如诗如画亦风流——赏析唐寅的一副碑拓对联书法唐伯虎《联句诗帖》,纸本墨迹,书于明正德五年(1510),纵30.7厘米,横33厘米,行书,正文6行,款字3行,故宫博物院藏。
唐伯虎以画名世,其书亦可观。
此帖书于41岁时,结体宽博方正,用笔劲健遒润,笔画粗细相间,行间疏密得宜,熔颜真卿、李邕、赵孟书风为一体,为唐寅书法精品。
一、外表放荡不羁、内则落寞悲催的风流才子唐寅(1470-1523),字子畏,又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以及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同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又同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伯虎出身于商贾之家,才华出众,29岁中“南京解元”,在民间名气要远大于上述的沈、文、仇、祝、徐诸人,但相较于戏曲传说中的“风流才子”,唐伯虎的真实命运实际上是颇为坎坷,甚至是悲惨的。
唐寅小时就很聪明,祝允明在《梦墨亭记》中云:“子畏(唐寅)天授奇颖,才锋无前,百后千杰,式当其选”。
明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参加应天府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
但在次年的会试中,唐寅却身涉科教案而受牢狱之灾。
《明史·文苑·唐寅传》记云:“(程)敏政总裁会试,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僮的试题。
事露,言者劾敏政,语连寅,下诏狱,谪为吏。
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
”事实上程敏政鬻题事难以核实,系捕风捉影。
但程敏政还是被勒令致仕,徐经与唐寅也被黜落功名。
自此,唐寅绝意仕途。
在《与文徵明书》中,唐寅写道:“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
”、“兹所经由,惨毒万状,眉目改观,愧色满面。
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纳”。
祝允明《唐寅墓志铭》记:“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辨,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
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
子畏大笑,竟不行。
放浪形迹,翩翩远游。
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
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
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
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
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
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书画题名常用“晋昌唐寅”落款。
先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
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布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
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4] ,父亲唐广德,母亲丘氏。
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
成化十二年(1475年),唐寅的弟弟唐申出生。
成化十八年(1482年),唐寅结识祝允明。
成化二十年(1484年),唐寅结识文徵明,并得到其父太仆文林的欣赏。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
唐寅结识好友张灵。
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
唐伯虎的真迹,太全了!令人惊艳!
唐伯虎的真迹,太全了!令人惊艳!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故事剧和一位漫画家的名字。
他的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两岸峰青图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画家晚年信奉佛教,取号六如居士,日趋消沉。
他的《桃花庵歌》有“别人笑我成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在他的自题的七言绝句中有:“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此图为唐寅临摹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五代名士韩熙载故意耽于声色以避后主李煜的召用。
唐寅临摹此图时,在背景中作了较大的改动,而人物形象更显得浓艳华丽,具有明画风格。
唐寅如意孩童立轴唐寅到了晚年,家里变得“僮仆据案,夫妻反目,归有狞狗,当门而噬”。
画家在给文徵明的信中说:“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
知与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可谓晚景凄凉。
唐寅人物唐寅人物唐寅人物唐寅哺乳图立轴唐寅(款)寒峰踏雪图立轴唐寅文会图立轴唐寅(款)兰亭雅聚图卷手卷唐寅(款)人物唐寅(款)南极星翁图立轴唐寅(款)采药图立轴唐寅 (款) 百寿图立轴唐寅采莲图唐寅人物镜心唐寅仕女立轴唐寅人物镜心唐寅仕女立轴唐寅 1515年作对奕图唐寅人物立轴唐寅仕女图镜心唐寅 1509年作二乔图立轴唐寅小庭良夜图立轴。
唐伯虎《秋风纨扇图轴》首露真颜
唐伯虎《秋风纨扇图轴》首露真颜作者:李婷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7年第11期上海博物馆眼下正在对历代绘画馆和历代书法馆的展品进行调整,一批鲜少露面的绝世古代书画作品本周六将与观众见面。
其中包括首次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公开展出的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轴》、宋徽宗赵佶的《柳鸦芦雁图卷》以及该馆所藏最长赵孟頫书法作品———《真草千字文卷》等。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告诉记者,新陈列中首次露面以及许久未展的展品有25 件,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莫过于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轴》。
“这是中国古代书画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件作品,说到唐伯虎的水墨人物画,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凌利中说,在“明四家”中,唐伯虎是个性最鲜明的一个,虽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名号,但一生坎坷不得志。
《秋风纨扇图轴》描绘了一名手持纨扇伫立在秋风中的美人,她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怅惘神色。
画轴左上角有画家自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透射出唐寅的自叹之情。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唐伯虎作品有近40 件,许多人或许在各类宣传册、画册上看见过《秋风纨扇图轴》,但鲜少有人一睹真容。
“配合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建设,我们正在努力盘活馆藏,争取让所有作品都有机会亮相。
”凌利中透露,此次《秋风纨扇图轴》展期为两个月。
宋徽宗赵佶的画作一向以富贵华丽著称,而即将亮相的《柳鸦芦雁图卷》则让人们看到其作品中难得一见的拙朴。
该画作分为前后两段,前段绘有四只栖息于柳树树根、枝头的白头鸦;后段绘有四只在芦苇旁临水而饮的芦雁,它们神态各异、生趣盎然。
此卷曾经北宋内府收藏,乾隆时归清内府收藏,《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 续编》《石渠随笔》上均有著录。
然而,因为这幅作品与宋徽宗大多数画作的风格不同,一度曾被怀疑不是真迹。
新中国建立初期,鉴定专家张珩与谢稚柳不谋而合地认定此画为宋徽宗的真迹,上海博物馆将此画买下。
由此,这张《柳鸦芦雁图卷》便成了上博镇馆之宝之一。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
手动换页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之尘埃”。
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
唐伯虎行书《古诗二十七首》欣赏
唐伯虎行书《古诗二十七首》欣赏唐伯虎(明朝苏州画家)一般指唐寅(明代绘画大师)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
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
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
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
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所以唐寅回忆儿时常提到杀鸡烹肉等血腥的往事,也许正因为如此,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
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
在唐寅25岁时其父母妻子相继死亡,家道中落,在朋友祝允明的规劝下认真读书。
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不料爆发弘治十二年科举案,被牵连入狱。
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1]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2]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主要成就唐寅绘画唐寅画作(3张)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题材来看,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写意画等。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
苏州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
唐寅(yín)(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吴县吴趋里人。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明朝着名的画家、诗人。
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
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即民间所说“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着,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一、人物生平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03月06日),去世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01月07日)。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睿榉缙媲涂⌒恪S小镀锫抗樗纪肌贰ⅰ渡铰匪缮肌贰ⅰ妒萝肌贰ⅰ锻跏窆送肌贰ⅰ独疃硕寺浼肌贰ⅰ读偎饺赝肌贰ⅰ肚锓珂韧肌贰ⅰ栋倜劳肌贰ⅰ犊蓍尔Y鹆图》、《两岸峰青图》、《看泉听风图》、《牡丹仕女图》、《震泽烟树图》、《吹箫图》、《班姬团扇图》、《杏花茅屋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不可不知的10幅中华书法传世名帖
不可不知的10幅中华书法传世名帖作者:暂无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6年第9期文/ 王艺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
中华书法留下了无数名作,让后人叹为观止。
这10 幅中华书法传世名帖,得带你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文化。
一、现存最为古老的书法真迹——《三希宝帖》《三希宝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书法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书法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公元1746 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
《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书法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
《三希宝帖》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1.《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精品。
纵23 厘米;横14.8厘米,行书四行,二十八字。
《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释文: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未果为结。
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2. 王献之《中秋帖》王献之,东晋大书家,字子敬,山东临沂人。
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书史上一直把他父子二人并称为“二王”。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3 . 王珣《伯远帖》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
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
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
自以羸患,志在优游。
始获此出意不克申。
分别如昨永为畴古。
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二、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唐寅的作品
唐寅的作品
唐寅(1470年—1524年),字子厚,号葡萄仙,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以书画、诗文三绝而著称于世。
他的书画风格自由、洒脱,多
以诙谐、幽默、戏谑闻名。
下面是他的几幅代表作品:
1.《饮酒图》:这幅画中,唐寅画了一群人拿着酒瓶子相互敬酒、议
论天下,非常欢乐。
画面上树木、花草、山石,都笔法清晰、安详自然,
使整个画面洒脱自由,和谐统一。
2.《折花图》:这幅画中,唐寅画了一个女子站在院子里,手中拿着
一个蓝色的花瓶,眼睛微闭,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她折了一朵花,看起
来非常高兴。
整个画面构图简单、明了,色彩柔和,给人以舒适、愉悦的
感觉。
3.《富春山居图》:这是唐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共有十二幅,描绘
了明代人文风景。
画面中,山水相映、万物齐备,人们在诗词歌赋中享受
人生乐趣,展现了田园风光和人文情怀。
4.《女房图》:这幅画中,唐寅画了一个女人穿着长袍,手拿扫把。
她的脸上带着笑容,耳边插了两枚银耳环,显得十分幸福。
画面色彩充满
活力,突出了女子的风韵和生命力量。
5.《黄州图》:这幅画中,唐寅描绘了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自然风景,包括小桥流水、山峦如黛、旧宅古井、民俗风情等。
整幅画博大精深,展现了唐寅丰富的厚重的学养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厚关注。
唐伯虎真迹价格最贵的画100亿唐伯虎十大最贵的画作
唐伯虎名唐寅,字伯虎,是出生于1470年明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和书法家以及诗人,他一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名画,各个价值连城,甚至有人盛传唐伯虎最贵的画100亿,那么是不是真的呢?跟探秘志小编一起来揭秘把。
唐伯虎最贵的画100亿?根据小编多处查证,其实唐伯虎最贵的画作为36亿人民币,为2013年9月19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的《庐山观瀑图》,从3亿元起拍,经过120轮的竞争,最终以5.9亿美元的价格成交,当时约合人民币36亿人民币,这是唐伯虎画作中最贵的一副,也刷新了唐寅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所以,世界上并没有唐伯虎最贵的画100亿之说,但唐伯虎每一幅画都是价值连城,除了这幅《庐山观瀑图》之外,还有如《山静日长图》、《月泉图》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唐伯虎画作拍卖最贵排名。
唐伯虎十大最贵的画作1、2013年9月19日《庐山观瀑图》以5.9亿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36亿人民币。
2、1989年6月1日《山静日长图》,以5亿美元成交。
3、1990年5月30日《月泉图》,5600万美元4、1990年11月28日《古木竹石》,1000万美元5、1990年11月28日《雨中竹》,2800万美元6、1990年11月28日《葛长庚图》,6500万美元7、1991年11月《春风酒盏图》,7200万美元。
8、2013年6月3日唐伯虎的仿作《松崖别业图》,7130万元人民币。
9、2013年6月3日《江亭谈古图》,3150万人民币。
10、《吹箫仕女图》,9270万美元唐伯虎传世作品大全《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洞庭黄茅渚图》、《贞寿堂图》、《对竹图》、《王鏊出山图》、《沛台实景图》、《行春桥图》、《关山行旅图》、《山路松风图》、《春山伴侣图》、《落霞孤鹜图》、《西洲话旧图》、《幽人燕坐图》、《墨梅图》、《风竹图》、《鸲鹆鸣春图》、《临水芙蓉图》、《杏花图》等。
他的春宫图,个个富豪都珍藏着!
他的春宫图,个个富豪都珍藏着!来源:央视鉴宝(ID:CCTVYSJB)他是⼀代风流才⼦,诗、⽂、画样样俱佳。
他笔下的仕⼥,端庄⽽娇媚,雅俗共赏;他留下的春宫画,在众多相同题材中脱颖⽽出,黄也不淫地表现出了时⼈的⽣活情趣。
他前半⽣风流倜傥,率性不羁,后半⽣随着仕途失意,从此与名⼭⼤川结缘在满腔愤懑与穷愁潦倒中,专攻绘事,⽤⾃⼰的创作揭露和反抗着整个官场和社会的丑陋与虚伪。
他就世⼈⼼⽬中的“传奇”艺⼈,被称为“江南四⼤才⼦”之⼀的诗书画⼤家与全才——唐伯虎⼤街上裸奔的仕途迷失意⼈世⼈笑我忒疯癫,我咲世⼈看不穿!明成化六年⼆⽉初四(1470年3⽉6⽇),⼩⼩的唐寅就在⼀户酒家呱呱坠地,那年刚逢虎年,⼲⽀庚寅,故得名唐寅;⼜因是长⼦,故字伯虎。
唐家虽不是什么⼤户⼈家,所幸还算富裕,唐家少爷从⼩便⾐⾷⽆忧,给的家庭教育也是最好的。
要说这⼩⼉学才平庸就罢,偏偏⽣来聪明伶俐,很⼩便才名显露,唐家世代从商,没出过什么达官贵⼈,唐⽗遂把这振兴门户的厚望寄予了他。
⼗⼏岁时他先后认识了祝允明、⽂征明、张灵等⼈,他们⼀起交游玩乐、谈诗论⽂,度过了⼀段⽆忧⽆虑的快乐⽣活。
《西洲话旧图轴》“醉舞狂歌五⼗年,花中⾏乐⽉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惭称学者,众⼈疑道是神仙。
些许做得功夫处,不损胸中⼀⽚天。
”——《西洲话旧图轴》题词⼗五六岁⾸次参加科举的唐伯虎,以第⼀名的优异成绩考上秀才,被乡⼈传为“神童”。
可好景不长,24岁这年,唐⽗去世了,唐家⼀下⼦失去了⽀柱,在莫⼤的悲痛中,唐伯虎的其他⾄亲也在两年内相继死去。
浩瀚⼈世,独留伯虎⼀⼈,可以想知,这对于他来说该是多么⼤的打击啊,⼆⼗⼏岁的唐伯虎就在这意⽓风发的年纪遭受着厄运的洗礼,沉默地承受了这来⾃⼈⽣的不可承受之重。
《松溪访隐图》设⾊纸本,纵41厘⽶,横29.8厘⽶家境衰败后,祝允明不愿看好友这样⼀直消沉下去,规劝他潜⼼读书,唐答应了,便打起精神,全⾝⼼地投⼊到了书本中。
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唐伯虎、启功三大摹本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一生酷爱王羲之书法,终求得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他爱不释手,常于 深夜把烛学《兰亭序》,为了使此名迹得以流传, 他生前曾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精工 模榻,又命虞世南、诸遂良各临一本,现藏于北京 宫博物院的唐冯承素《兰亭序》神龙本,摹写精细, 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 最好的摹本。
众所周知,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尊为 “天下第一行书”!可惜真迹早已失传(一 种说法是藏于唐太宗或武则天的墓中),我 们都无缘一见。只能从历代书法名家的临摹 本中一窥王羲之原本真谛。 那么,历代摹本之中,到底哪个更接近于王 羲之的真迹呢?
1.存世《兰亭序》摹本墨迹之中,以唐冯承素“神 龙本”最为著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唐摹本是 直接比照《兰亭序》真迹临摹的,理论上说最为接 近真迹。随着王羲之真迹的失传,以后世摹本常以 唐摹本为蓝本进行再临摹、再创作。
2.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临王羲之《兰亭 序》。其书放浪形骸,尽显风流! 唐伯虎,在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 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 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世人皆谓唐伯虎的字,风流。今观唐之《兰亭》, 绝非浪得虚名!
Hale Waihona Puke 3.鲜为人知,所见甚少,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兰亭 序》临摹本 启功,无需赘言,当代书法大家。虽已仙逝,其独 树一帜的“启体”仍为人称道与推崇。 启功临习了大量碑帖,当然包括王羲之的《兰亭 序》,最后让我们再看一看启功笔下的兰亭,是不 是别有一番韵味!
大明湖唐伯虎题字
大明湖唐伯虎题字
摘要:
一、大明湖简介
二、唐伯虎题字背景
三、唐伯虎题字作品介绍
四、题字背后的故事与寓意
五、总结
正文:
在大明湖的历史上,一位才子名垂青史,他就是唐伯虎。
大明湖位于山东济南,是济南三大泉之一,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
湖中心有座小岛,岛上建有典雅的古典建筑,湖四周环绕着柳树和鲜花,风景如画。
唐伯虎,字子畏,号六如,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
他在大明湖畔留下了珍贵的题字,为后人传颂。
当时,湖边有一座亭子,名为“秋爽斋”,是济南八景之一。
唐伯虎应济南知府之邀,为这座亭子题字。
他挥毫泼墨,写下“秋爽斋”三个大字,字迹潇洒飘逸,铁画银钩,成为一大景观。
秋爽斋的题字背后,蕴含着一个寓意。
据传,唐伯虎在题字时,正值秋天,湖边的景色令他陶醉。
他感慨万千,将自己的心情融入了题字之中。
这三个字不仅表达了他对济南美景的赞美,还透露出他坚韧不屈的人格魅力。
每一个字都充满力量,仿佛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不仅如此,唐伯虎还在大明湖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他的诗作意境深远,字字珠玑,成为大明湖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后人纷纷效仿,将大明湖
视为文学艺术的摇篮,前来寻觅灵感。
总结,唐伯虎在大明湖的题字,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颂着才子佳人的故事,成为大明湖一道永不磨灭的风景。
大明湖唐伯虎题字
大明湖唐伯虎题字
在大明湖这座美丽的湖泊旁,流传着一段关于唐伯虎题字的佳话。
大明湖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素有“泉城明珠”之美誉。
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玩赏景,赋诗作画。
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便是其中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大明湖畔,唐伯虎灵感迸发,题字留念,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当时,唐伯虎游历至大明湖,被湖光山色所吸引,感慨万千。
他跃然于湖畔的一块巨石之上,题写了“大明湖”三个字。
这三个字苍劲有力,气韵生动,堪称书法佳作。
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大明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让游客们领略到了唐伯虎的才子风范。
唐伯虎的题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首先,从书法角度来看,他的字体独具特色,堪称书法史上的佳作。
其笔法刚中有柔,布局严谨,气韵连贯,为后世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其次,从文学角度来看,唐伯虎的题字作品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他将自己的心情与湖水山色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至今日,游客们来到大明湖,不仅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的美景,还可以一睹唐伯虎题字的风采。
这段历史佳话,成为了大明湖景区的一张独特的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寻觅古人的足迹。
总之,大明湖的唐伯虎题字作品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唐伯虎的文学才华和书法造诣,更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传世佳话。
唐伯虎什么画是最出名的
唐伯虎什么画是最出名的唐伯虎是明朝晚期著名的画家,诗人,那么唐伯虎什么画最出名?下面是为你搜集唐伯虎什么画最出名,希望对你有帮助!《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南农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双松飞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阊别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函关雪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洞庭黄茅渚图》,上海博物馆藏《梦仙草堂图》,大都会博物馆藏《西州话旧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伯虎最出名的诗《题落霞孤骛图》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
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阊门即事》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叹世》坐对黄花举一殇,醒时还忆醉时狂。
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
身后碑铭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
追思浮生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
《叹世》之一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
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
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
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
《叹世》之二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一年歌》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夏热最难当,寒则如刀热如炙。
春三秋九号温和,天气温和风雨多;一年细算良辰少,况又难逢美景何?美景良辰倘遭遇,又有赏心并乐事;不烧高烛对芳尊,也是虚生在人世。
古人有言亦达哉,劝人秉烛夜游来;春宵一刻千金价,我道千金买不回。
《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唐寅行书作品汇集赏析
唐寅行书作品汇集赏析2019-09-22 17:28·云逸书院唐寅《跋宋王詵江山叠翠图》唐寅《跋宋王詵江山叠翠图》唐寅《跋宋王詵江山叠翠图》行书26.×155cm 嘉靖元年(152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拖尾的唐寅诗跋被装裱於(传)宋王詵〈江山叠翠图〉之后,从诗文内容来看,两件作品之间似无关係,可以独立看待。
本幅内容写自作诗七言绝句七首,字字用笔精到,线条粗细变化有致,笔力雄强浑厚。
结体妍美,间架左倾。
章法行距疏朗,气象恢弘。
从款识知此作写於嘉靖元年(1522),唐寅时年五十三岁。
诗文意境清新典雅,书法笔精墨妙,可谓唐寅书法中,诗、书相互衬托最為纯熟精美之作。
唐寅《行书绝句四条屏》1释文:杏花春雨晚晴天,篙檝冲烟放钓船;恰有一壶寒食酒,却邀同局话新年。
吴郡唐寅。
唐寅《行书绝句四条屏》2释文:俯看流泉仰看松,泉声松韵合笙镛;如何不把瑶琴和,为是今无人姓钟。
唐寅。
唐寅《行书绝句四条屏》3释文:翁乎家在水云居,不弄纶竿便读书;四海五湖风月好,清高谁是笠蓑渔。
吴郡唐寅。
唐寅《行书绝句四条屏》4释文:清驴仙客到诗家,会赏临溪好杏花;山佃驮柴出换酒,邻翁陪坐自捞虾。
唐寅。
唐寅自题《墨梅图》纸本行书书法作品释文:黄金布地梵王家,白压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枚清影写横斜。
□堂看梅和王少傅韵。
吴趋唐寅。
唐寅《雨花台感昔诗札》纸本,行书,27.5×3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寅《雨花台感昔诗札》释文:雨花台感昔,雨花烟月此时逢,台殿虚无古寺中。
莫问六朝何事业,万年跕杵弄秋风。
友弟唐寅草上,石壁先生吟坛斧正。
唐寅《平康巷陌帖横幅》唐寅《平康巷陌帖横幅》释文:平康巷陌倦游人,零落桃(花)病酒身。
短梦风烟千里蝶,多情弦索一床尘。
黄金谁买《长门赋》,黛笔空描满额颦。
惟有所欢知此意,共烧高烛送余春。
造物何曾苦忌名,升平端合弃无能。
交游零落绨袍冷,风雪欺凌瓦罐冰。
二顷难谋田负郭,一餐随分欲依僧。
唐伯虎秋声赋书法作品欣赏
唐伯虎秋声赋书法作品欣赏你看这字啊,就像是唐伯虎在纸上跳舞一样。
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他精心编排的舞步,灵动又不失韵味。
那笔画的粗细变化,就好像是舞者在旋转时裙摆的起伏,时宽时窄,充满了节奏感。
唐伯虎写这《秋声赋》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跟你聊天似的。
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洒脱,没有那种刻板的拘束。
你能想象到他当时蘸着墨,心里想着秋声赋的词句,然后一挥而就的场景吗?他可能还哼着小曲儿呢,那状态下写出来的字,就像是带着他的情绪一样。
这书法作品里的字啊,单个看各有各的美。
就像一群性格各异的小伙伴。
有的字笔画舒展,像是个大大咧咧的豪爽小子,手臂张开,迎接一切。
有的字呢,又很含蓄,像是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角落里却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再从整体上看,整幅作品就像是一幅画。
字与字之间的排列组合,疏密得当。
就像画家在构图的时候,精心安排每一个元素的位置一样。
留白之处也很巧妙,让你的眼睛有休息的地方,同时又能感觉到那种意犹未尽的美妙。
唐伯虎的字里还带着他的才情呢。
他本来就是个才华横溢的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这书法作品就像是他才华的另一种展现形式。
你看那字,仿佛能看到他在诗酒作伴的生活里的潇洒模样。
我每次看唐伯虎的《秋声赋》书法作品,就感觉像是在和他交朋友。
他通过这些字,把他的情感、他的想法都传递给我了。
这字啊,不仅仅是简单的笔画组合,更是唐伯虎这个有趣的灵魂在纸上的投影。
我就想啊,要是能穿越到他那个时代,看他现场写这幅字,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儿啊。
而且啊,不同的心情下去看这幅作品,还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心情好的时候看,觉得这字都在欢快地跳动。
要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感觉这字像是在安慰你,陪着你一起度过那些低落的时刻。
这唐伯虎的书法作品啊,就像是一个永远不会厌烦的老朋友,不管什么时候去看它,它都在那儿,用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伯虎书法真迹《落花诗册》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yín),晋昌人。
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两岸峰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