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山水画真迹

合集下载

不言风韵 直诉败兴—唐寅《匡庐图》研究

不言风韵 直诉败兴—唐寅《匡庐图》研究

94不言风韵 直诉败兴□ 李鹏飞—唐寅《匡庐图》研究现藏安徽博物院的《匡庐图》是唐寅传世山水精品之作。

该图自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陆续有学者对其做过相关研究。

但目前的研究在唐寅登庐山时间、作品创作时间及作品流传等问题上或语焉不详,或缺乏信据,或互有抵牾①。

因唐寅游览庐山问题关涉《匡庐图》的创作背景、创作时期等问题,故本文拟以唐寅庐山行为切入点,进而研究《匡庐图》的价值和意义。

一、唐寅庐山行目前唐寅传记文献中关于其庐山行最早的记载,是嘉靖癸未(1523)祝允明所撰的《唐子畏墓志并铭》。

言其在弘治己未(1499)会试后“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②。

而后诸家多承袭此说。

依徐祯卿《有怀唐伯虎》诗中“秋红昔共辞,春燕今同见”可推,唐寅此次远游始于弘治辛酉(1501)秋,终于弘治壬戌(1502)春③。

然而此次游程之广,游时之紧,耗资之巨,让祝文中长游颇具疑点。

鉴于此,江兆申在《关于唐寅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质疑,认为祝允明此处有曲隐之意,其有将唐寅生平游踪合并来写之嫌。

江兆申依据史料,考证出唐寅游匡庐时间应在正德甲戌(1514)秋应聘宁王途中完成④。

印证此观点最直接材料是唐寅正德乙亥(1515)写的《致姜龙书》:寅顿首顿首,梦宾姜仪部大人座下:别来简阔殊甚,仆自去岁游庐山,欲溯江西上,悉览诸名胜,不意留顿在豫章,三月中旬得回吴中矣,所为兴败而返矣。

丈夫潦倒于江山花竹之间,亦自有风韵。

此但可与先生道,难与俗人言也。

⑤关于唐寅在弘治远游中是否到过庐山的问题,笔者是同意江兆申观点的,认为并无可能。

笔者再援引两处材料,作为引证。

其一,沈周《匡山新霁图》题跋:吴山沈周作《匡山新霁图》,用巨然笔法。

水墨固戏事,山川偶流形。

辍笔信人卷,妍丑吾未明。

摹拟亦云赘,所得在性情。

今在百尺楼,弥笔云烟生。

把酒重相对,短鬓秋风生。

弘治乙丑孟冬八日沈周重题。

翁昔少年初画山,苍松黄竹杂潺湲。

打着“复本画”幌子的赝品画——唐寅《修竹茅亭图》

打着“复本画”幌子的赝品画——唐寅《修竹茅亭图》

打着“复本画”幌子的假画——唐寅《修竹茅亭图》2018西泠春拍推出唐寅《修竹茅亭图》,此画不是第一次上拍了,在2016年的朵云春拍上就曾上拍过,当时估价380-450万,结果流拍了,显然不是因为贵,唐伯虎的真迹绝对不止这个价!这次又拿出来,我估计还是要流拍,为什么?只因为它是一张不折不扣的赝品。

修竹茅亭图此画乍看确有几分唐寅的味道,只因它是临仿自现藏辽宁博物馆的唐寅真迹《虚亭听竹图》。

辽博《虚亭听竹图》拍卖会为将赝品拍出高价,竭力把该画描述成“复本画”。

拉大旗引出唐寅研究的权威,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江兆申先生在《关于唐寅的研究》中就列出六组复本画,并指出“画家应酬多的时候,并不难在落笔,而难在选题与构想,所以常常会使弄小狡狯”。

吴湖帆在跋文中也提到“六如修竹茅亭图生平得意笔也,余所见不止一本”。

但假的真不了,再如何证明唐寅做过很多复本画也无法证明此画就是复本画,因为它无论从构图、笔法、墨法、人物、竹子、款识、印章哪一方面都是破绽百出,绝非唐寅手笔,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构图,赝作依照原作临仿,但画背景山头时画小了,不得已在其左后又加画了虚写的山崖,却画的过高,这样一来,整个构图的和谐被打破了,造成右上部的虚空,虽说有题诗款识来弥补,但和原作没有款识也很和谐的完美构图差距甚远。

在画瀑布水口时又偷懒少画了背后的山岩,使得瀑布之水成了无源之水,仿佛从两山之间的一线天凭空冒出来的。

再说笔法,唐寅山水师周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说:“周臣,别号东村,亦吴人。

所得宋郭、李、马、夏法尤深。

”可见唐寅是跟周臣承袭北派院体的画风,用笔劲直有力,山石多学马、夏用侧锋斧劈。

远虚近实,用笔的繁与简,用墨的浓与淡,将山石的位置与厚重质感真实表现出来。

再看赝品的笔墨,可以看出,仿作者是画行活儿的出身,平日多仿四王一派的山水画,习惯使然,临仿这幅画时不自觉地用上南宗推崇的披麻皴,这种皴法表现南方远景土山尚可,表现近景岩石的质感就不伦不类了,更与唐寅不沾边。

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

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

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

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

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

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书画题名常用“晋昌唐寅”落款。

先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

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布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

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4] ,父亲唐广德,母亲丘氏。

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

成化十二年(1475年),唐寅的弟弟唐申出生。

成化十八年(1482年),唐寅结识祝允明。

成化二十年(1484年),唐寅结识文徵明,并得到其父太仆文林的欣赏。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

唐寅结识好友张灵。

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

唐伯虎课件

唐伯虎课件

02
唐伯虎作品欣赏
绘画作品风格特点
总结词
自然飘逸、色彩明丽、意境深远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绘画作品风格自然飘逸,色彩明丽,意境深远。他的画作中常以山水 、花鸟为主要描绘对象,笔墨运用熟练,构图巧妙,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书法作品风格特点
总结词
潇洒流畅、气韵生动、功底深厚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书法作品风格潇洒流畅,气韵生动,功底深厚。他的书法作品多以行书 、草书为主,笔法灵活多变,字形俊逸潇洒,展现出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厚造诣。
通过举办唐伯虎专题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他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精 神。
出版研究书籍
出版有关唐伯虎艺术精神的书籍,深入研究他的艺术思想和风格。
网络传播
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唐伯虎的艺术精神和作品,扩大其影响力和受众 范围。
06
总结与展望
对唐伯虎艺术成就总结回顾
绘画风格
01
唐伯虎的绘画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形成了自己
题材拓展
唐伯虎的绘画作品涵盖了山水、人物、花鸟等多个领域,为后世的画家提供了更广泛的创作题材 。
审美观念
唐伯虎的审美观念对后世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追求清新自然、 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
对后世书法家影响
书法风格
唐伯虎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注 重笔法、结构和章法的运用,为 后世的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艺术成就及影响
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就
唐伯虎是明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和诗人。他的画作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他的诗歌也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影响
唐伯虎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画作被后人广泛收藏和传颂,成为了中国画坛的经典之作。他 的诗歌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同时,唐伯虎还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与文徵明、祝允 明、徐渭等人并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伯虎《秋风纨扇图轴》首露真颜

唐伯虎《秋风纨扇图轴》首露真颜

唐伯虎《秋风纨扇图轴》首露真颜作者:李婷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7年第11期上海博物馆眼下正在对历代绘画馆和历代书法馆的展品进行调整,一批鲜少露面的绝世古代书画作品本周六将与观众见面。

其中包括首次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公开展出的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轴》、宋徽宗赵佶的《柳鸦芦雁图卷》以及该馆所藏最长赵孟頫书法作品———《真草千字文卷》等。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告诉记者,新陈列中首次露面以及许久未展的展品有25 件,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莫过于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轴》。

“这是中国古代书画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件作品,说到唐伯虎的水墨人物画,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凌利中说,在“明四家”中,唐伯虎是个性最鲜明的一个,虽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名号,但一生坎坷不得志。

《秋风纨扇图轴》描绘了一名手持纨扇伫立在秋风中的美人,她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怅惘神色。

画轴左上角有画家自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透射出唐寅的自叹之情。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唐伯虎作品有近40 件,许多人或许在各类宣传册、画册上看见过《秋风纨扇图轴》,但鲜少有人一睹真容。

“配合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建设,我们正在努力盘活馆藏,争取让所有作品都有机会亮相。

”凌利中透露,此次《秋风纨扇图轴》展期为两个月。

宋徽宗赵佶的画作一向以富贵华丽著称,而即将亮相的《柳鸦芦雁图卷》则让人们看到其作品中难得一见的拙朴。

该画作分为前后两段,前段绘有四只栖息于柳树树根、枝头的白头鸦;后段绘有四只在芦苇旁临水而饮的芦雁,它们神态各异、生趣盎然。

此卷曾经北宋内府收藏,乾隆时归清内府收藏,《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 续编》《石渠随笔》上均有著录。

然而,因为这幅作品与宋徽宗大多数画作的风格不同,一度曾被怀疑不是真迹。

新中国建立初期,鉴定专家张珩与谢稚柳不谋而合地认定此画为宋徽宗的真迹,上海博物馆将此画买下。

由此,这张《柳鸦芦雁图卷》便成了上博镇馆之宝之一。

中国美术史:8.明清-近代美术

中国美术史:8.明清-近代美术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美术
明代绘画
一、宫廷花鸟画派 二、宫廷山水画派(浙派) 三、吴派(山水画派)
一、宫廷花鸟画派
画风: 艳丽典雅、笔法工整而富有生意。
主要宫廷画家:
边文进(福建沙县人) 吕纪(浙江宁波人) 林良(广东佛山人)
林良 花鸟画
吕纪 花鸟画Page 4
边文进 花鸟画作品
Page 5
二、宫廷山水画派——浙 派(院派) (157)
1.陈淳(今江苏苏州人) 2.徐渭(今浙江绍兴人) 3.周之冕(今江苏吴江人)
陈 淳 花鸟画作品
徐渭
花鸟画 作品
位于浙江绍兴的徐渭墓
周之冕 花鸟画作品
159
明末画家 董其昌
★ 上海人。明政府
官员(礼部尚书), 上海一带的大地主。 他具有很高的文化修 养,是明朝末年中国 书画界的领袖,最著 名的山水画家、书法 家,无论对当时,还 是对后代,他都有十
郑燮 《竹石图》
金农作品
黄慎的人物画
第四节 明清书法
第二节 明 清 书 法 家 (348)
一、明代书法家
祝允明(草书)、文征明、 唐寅、董其昌、王铎(草 书)
祝允明 草书
祝允明 书法作品
文征明 书法作品
唐伯虎 书法作品
王铎 书法
二、清代书法家 郑燮、金农、吴昌硕、 何绍基、康有为
峰 画作品
陈树人
(1883-1948)

名哲,后改名韶,字树
人,以字行,号葭外渔
子。籍隶广东番禺(今
广州)。年十七学画于
居古泉(廉),与高剑
父为同门。留学日本,
先后毕业于西京美术学
校绘画科、东京立教大
学文科。
陈树人作品

唐寅:风骨清雅的山水画

唐寅:风骨清雅的山水画

示张进士伯起,谓其天真烂发,逸趣宛然。一段萧疏清旷之气,出没于烟波柳岸间, 使人应接不暇,藉令营丘(李成)、北苑(董源)、松雪翁(赵孟頫)极意为之,亦 自不远,真神笔也。”可见此时唐寅的独特风格已十分明显。
唐寅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山水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山路松声 图》。这是唐寅四十七岁时创作的。上铃印“梦墨亭”、“南京解 元”、“逃禅仙吏”,可知是他晚年归心佛氏后的作品。整幅画前景是 峻峭的山岩,一曲桥连接着数山,一高士立在桥上袖手观望,一童子抱 琴随后,反映了古代隐士的生活。桥下瀑布自后景高山流泻而下,时隐 时现,而层层飞泉缓缓流淌,是全幅画的脉络,由它将山峦层层推高推 远,造成幽深奇妙的境界。瀑布自桥后的岩头垂下,落于桥下的石岩 间,成奔溅之势后,流入溪流。中景以三株巨松为主,松树的主干和技 干均呈“S 形”的回转,互相穿插掩映。后景是山峰崚嶒,顶端以 “介”字点作小树。这幅作品在构图上以高远法表现“连江叠(山 献),纚纚不穷”的江山景色,尽略去南宋一角倚重,一角留空的特点。山石画法虽 明显取法于宋人李后、刘松年,但唐寅改变了南宋院画的以侧锋挥洒,大块画面的勾 斫画法和锋芒毕露似刻山的味道,而是用中锋兼用侧笔,作细长线条的清劲皴法,并 间以小面积的侧锋勾斫或点斫。随山势变幻或作曲线弧皴,皴笔细密遒劲、流畅娟 秀,挺拔中见柔和。这也表现在山石的画法上,已渐掺和沈周、文徵明的笔墨观念, 将其化为己用。在皴的基础上用水墨晕染,使山峰于奇峭的风骨中,孕含了爽洁秀 润的雅逸之 气。同时在面 的明暗处理上 也脱去周臣块 面厚重的面 貌,用浓墨皴 染时留出道道 空白,黑中存 白,形象地表 现了硬峭的质 感,这也是唐 寅在绘画技法上摸索出来的独特技法。而树枝上的长曲,虽得之于周臣的技法,但却 使之成龙翔凤翥之势,令人叹为观止。画中点景人物刻画精细,一丝不苟、神采飞 扬,有呼之欲出之感,使整幅画的立意很高。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课件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课件

.
6
唐寅此图画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谷 内,两位文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寻幽晤 谈的情景。图中高岭回耸,枯树新枝,绽 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悬泉如练, 汇入溪流,跳珠溅玉,泠泠有声。环境清 雅出尘。两位士人的侃侃而谈,平添了些 许诗情画意。因此幅画在纸上,效果不同 于绢素,作者因势而变,一改方硬峭厉的 皴笔,柔化为婉转流畅之线条,笔锋稍稳, 略加适量的水墨渲染,更显得笔秀墨润, 尤见韵致。全图主要以水墨为之,仅枯树 的枝梢略加石绿、人物的衣饰稍用赭石, 显得谈雅,不同时流。画风与正德癸酉 (公元一五一三年)所作的《云槎图》相 近,约为唐氏四十四岁前后的作品。图左 上题自作诗一首:[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 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沙堪坐 静无尘。唐寅。]
.
14
唐伯虎的花鸟画
.
15
《枯槎鸲鹆图》构图用折枝法,枯木 枝干由右下方弯曲多姿地向上伸展, 以枯笔浓墨画之,苍老挺拔。以积墨 法画一只栖于枝头的八哥,正引吭高 鸣,树枝似乎都在应节微动,从而显 现出自然界生命律动的和谐美。秃笔 点叶,一两条细藤与数笔野竹同枯树 上的老叶画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 幽旷恬静与清新的气氛。右上角题诗 为:“山空寂静人声绝,栖鸟数声春 雨馀。”诗画映发,对象的神态和画 家的情趣融为一体,寄寓了超凡脱俗 的思想。这幅画在画法上属小写意, 一路运腕灵便,以书法人画,以写代 描,笔力雄强,造型优美,全画笔墨 疏简精当,行笔挺秀洒脱,形象饶有 韵度,从中可以窥见唐寅在探讨写意 技法和开拓花鸟画新境界方面的卓越 建树。
册》。
落花诗册
.
19
.
20
《杏花茅屋图》
.
9
唐伯虎的人物画
.
10
龙虎榜中第一名,烟花队里醉千场。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唐寅(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又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

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

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

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

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

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明代中期唐寅《李端端落籍图》赏析唐寅《李端端图》轴,纵122.8厘米,横57.2厘米,纸本,设色,现藏南京博物院。

此画其内容就是取李、崔这几经流传的风流韵事为佳构,并予以改造,将李端端向崔涯求谅变为当场论辩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李氏的智慧和胆略。

画上居中坐着、头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须的当是崔涯,其倚坐姿势和面部神情显示出潇洒、儒雅的气息和风度。

身边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对比鲜明,有层次感。

在其右前的是来客李端端,她手持一朵白牡丹,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

四女围着主人,左右上下排列,错落有致,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了崔生的主要形象和重要地位。

这是此画构图特色。

唐寅对李端端的运笔如行云流水,更显她落落大方地立于崔面前,面目表情沉稳自若,又略露忐忑不安和迫切期盼的心态。

她正以白牡丹自比,据理评析。

崔涯静气安坐,凝神谛听,内心折服之情思流溢于眉目间,手按着一卷纸正拟写或已写成的新诗。

主客的“面目像一页书”(沃维提乌思《爱经》),堪可解读!明代中期唐寅《枯槎鸜鹆图》赏析《古槎鸜鹆图》纸本。

纵121厘米横26.7厘米,该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图以纯水墨写意法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鹦鹆形象。

画面中的八哥从用笔、用墨、造型上看都十分到位,描绘生动随意,仆造化不叮得。

唐伯虎最优秀的十张名画

唐伯虎最优秀的十张名画

唐伯虎最优秀的十张名画1.落霞孤鹜图画中题诗:“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缈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说起唐伯虎最有名的画,怎么少得了这幅绢本设色画《落霞孤鹜图》,它是唐寅山水画的知名代表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画以千笔淡墨皴擦点染出山石轮廓,苍秀润淡,虽参南宋画法,但全无南宋气味。

整幅作品中清旷优美的意境,展现出浓郁的文人气息,既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又加强了诗书画的有机结合,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对后世绘画有着深远影响。

2.秋风纨扇图画中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秋风纨扇图》画笔墨富于变化,含蓄有思致,画法兼工带写,人物的勾勒,湖石的渲染极其熟练,流利潇洒。

唐寅以畅达自如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对画中女子衣纹的处理,唐寅一反前人沿用的细柔长线条,而是用略带方折而不失流畅的细线表现衣裙的沉沉下垂,直到脚边才略微飘拽,以显示出人物的端秀和凝思的情绪。

全画纯用白描,以淡墨染衣带,衣带微微飘起,点出正是秋风已起的时候。

丛竹双钩用得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显出了色泽的丰富。

全幅图面气韵生动,美感十足,让人一见即有种被打动的感觉。

3.杏花茅屋图画中诗句:“绿水红桥夹杏花,数间茅屋是渔家。

主人莫推看花客,囊有青钱酒不赊。

”《杏花茅屋图》是唐伯虎风景画中一幅富有生气的作品。

画中高峻的山峰,叠叠泉流,摇曳的松树,布置合理,意境清远,的确能显示唐寅的才子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他那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力。

唐寅曾从苏州老师周臣学习,也受过沈周的指点。

他的绘画在基本技法上,是透过接受从李成、郭熙到李唐的传统,而在笔墨情趣和意境上,则是文人的素质,可以说是画匠士气俱有。

4.骑驴归思图:“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

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

”《骑驴归思图》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唐伯虎什么画是最出名的

唐伯虎什么画是最出名的

唐伯虎什么画是最出名的唐伯虎是明朝晚期著名的画家,诗人,那么唐伯虎什么画最出名?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唐伯虎什么画最出名,希望对你有帮助!唐伯虎什么画最出名《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南农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双松飞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阊别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函关雪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洞庭黄茅渚图》,上海博物馆藏《梦仙草堂图》,大都会博物馆藏《西州话旧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伯虎最出名的诗《题落霞孤骛图》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

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阊门即事》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叹世》坐对黄花举一殇,醒时还忆醉时狂。

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

身后碑铭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

追思浮生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

《叹世》之一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

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

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

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

《叹世》之二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一年歌》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夏热最难当,寒则如刀热如炙。

春三秋九号温和,天气温和风雨多;一年细算良辰少,况又难逢美景何?美景良辰倘遭遇,又有赏心并乐事;不烧高烛对芳尊,也是虚生在人世。

古人有言亦达哉,劝人秉烛夜游来;春宵一刻千金价,我道千金买不回。

《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唐伯虎真迹价格最贵的画100亿唐伯虎十大最贵的画作

唐伯虎真迹价格最贵的画100亿唐伯虎十大最贵的画作

唐伯虎名唐寅,字伯虎,是出生于1470年明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和书法家以及诗人,他一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名画,各个价值连城,甚至有人盛传唐伯虎最贵的画100亿,那么是不是真的呢?跟探秘志小编一起来揭秘把。

唐伯虎最贵的画100亿?根据小编多处查证,其实唐伯虎最贵的画作为36亿人民币,为2013年9月19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的《庐山观瀑图》,从3亿元起拍,经过120轮的竞争,最终以5.9亿美元的价格成交,当时约合人民币36亿人民币,这是唐伯虎画作中最贵的一副,也刷新了唐寅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所以,世界上并没有唐伯虎最贵的画100亿之说,但唐伯虎每一幅画都是价值连城,除了这幅《庐山观瀑图》之外,还有如《山静日长图》、《月泉图》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唐伯虎画作拍卖最贵排名。

唐伯虎十大最贵的画作1、2013年9月19日《庐山观瀑图》以5.9亿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36亿人民币。

2、1989年6月1日《山静日长图》,以5亿美元成交。

3、1990年5月30日《月泉图》,5600万美元4、1990年11月28日《古木竹石》,1000万美元5、1990年11月28日《雨中竹》,2800万美元6、1990年11月28日《葛长庚图》,6500万美元7、1991年11月《春风酒盏图》,7200万美元。

8、2013年6月3日唐伯虎的仿作《松崖别业图》,7130万元人民币。

9、2013年6月3日《江亭谈古图》,3150万人民币。

10、《吹箫仕女图》,9270万美元唐伯虎传世作品大全《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洞庭黄茅渚图》、《贞寿堂图》、《对竹图》、《王鏊出山图》、《沛台实景图》、《行春桥图》、《关山行旅图》、《山路松风图》、《春山伴侣图》、《落霞孤鹜图》、《西洲话旧图》、《幽人燕坐图》、《墨梅图》、《风竹图》、《鸲鹆鸣春图》、《临水芙蓉图》、《杏花图》等。

他的春宫图,个个富豪都珍藏着!

他的春宫图,个个富豪都珍藏着!

他的春宫图,个个富豪都珍藏着!来源:央视鉴宝(ID:CCTVYSJB)他是⼀代风流才⼦,诗、⽂、画样样俱佳。

他笔下的仕⼥,端庄⽽娇媚,雅俗共赏;他留下的春宫画,在众多相同题材中脱颖⽽出,黄也不淫地表现出了时⼈的⽣活情趣。

他前半⽣风流倜傥,率性不羁,后半⽣随着仕途失意,从此与名⼭⼤川结缘在满腔愤懑与穷愁潦倒中,专攻绘事,⽤⾃⼰的创作揭露和反抗着整个官场和社会的丑陋与虚伪。

他就世⼈⼼⽬中的“传奇”艺⼈,被称为“江南四⼤才⼦”之⼀的诗书画⼤家与全才——唐伯虎⼤街上裸奔的仕途迷失意⼈世⼈笑我忒疯癫,我咲世⼈看不穿!明成化六年⼆⽉初四(1470年3⽉6⽇),⼩⼩的唐寅就在⼀户酒家呱呱坠地,那年刚逢虎年,⼲⽀庚寅,故得名唐寅;⼜因是长⼦,故字伯虎。

唐家虽不是什么⼤户⼈家,所幸还算富裕,唐家少爷从⼩便⾐⾷⽆忧,给的家庭教育也是最好的。

要说这⼩⼉学才平庸就罢,偏偏⽣来聪明伶俐,很⼩便才名显露,唐家世代从商,没出过什么达官贵⼈,唐⽗遂把这振兴门户的厚望寄予了他。

⼗⼏岁时他先后认识了祝允明、⽂征明、张灵等⼈,他们⼀起交游玩乐、谈诗论⽂,度过了⼀段⽆忧⽆虑的快乐⽣活。

《西洲话旧图轴》“醉舞狂歌五⼗年,花中⾏乐⽉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惭称学者,众⼈疑道是神仙。

些许做得功夫处,不损胸中⼀⽚天。

”——《西洲话旧图轴》题词⼗五六岁⾸次参加科举的唐伯虎,以第⼀名的优异成绩考上秀才,被乡⼈传为“神童”。

可好景不长,24岁这年,唐⽗去世了,唐家⼀下⼦失去了⽀柱,在莫⼤的悲痛中,唐伯虎的其他⾄亲也在两年内相继死去。

浩瀚⼈世,独留伯虎⼀⼈,可以想知,这对于他来说该是多么⼤的打击啊,⼆⼗⼏岁的唐伯虎就在这意⽓风发的年纪遭受着厄运的洗礼,沉默地承受了这来⾃⼈⽣的不可承受之重。

《松溪访隐图》设⾊纸本,纵41厘⽶,横29.8厘⽶家境衰败后,祝允明不愿看好友这样⼀直消沉下去,规劝他潜⼼读书,唐答应了,便打起精神,全⾝⼼地投⼊到了书本中。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
唐伯虎的《庐山图》是一幅山水画杰作,画面上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瀑布飞流,古木参天。唐伯虎 运用了独特的笔墨技巧,将庐山的壮丽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还融入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 思考,使得这幅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临李公麟饮中仙》赏析
总结词
此作品反映了唐伯虎对前人绘画的传承与创 新,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风格。
总结词
行草相间、刚柔相济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行草书作品行草相间,刚柔相济。他的书法既有 行书的流畅与自然,又有草书的奔放与豪迈。他善于运用 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表现出书法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总结词
温文尔雅、秀逸高洁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小楷作品温文尔雅,秀逸高洁。他的小楷书法结 构严谨,线条流畅自如,字形端庄秀丽,给人以清雅脱俗 之感。他的小楷作品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有个人独特 的艺术风格。
唐伯虎的家族背景
• 唐寅出生于苏州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上曾为官宦世家,但 到唐寅父亲一代已经没落。唐寅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 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经营布匹生意。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唐 寅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02
唐伯虎作品赏析
《桃花庵歌》赏析
总结词
此诗表现了唐伯虎的豁达与超脱,反映了他的生活哲学和人生追求。
总结词
笔墨淋漓、气韵生动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花鸟画作品笔墨淋漓,气韵生动。他运用灵活多 变的笔墨技法,描绘花鸟的形态、色彩和质感,画面充满 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唐伯虎的书法风格
总结词
俊逸挺拔、气韵生动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书法风格俊逸挺拔,气韵生动。他的书法作品既 有晋唐风骨,又有宋元意趣,笔法多变,线条流畅自然, 字形结构严谨,给人以美的享受。

风流才子唐伯虎书画真迹难得一见

风流才子唐伯虎书画真迹难得一见

风流才子唐伯虎书画真迹,难得一见!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画风构图简洁清朗,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具有刚柔相济之美。

山石的皴法丰富,多有短砍、长皴、顺笔、逆毫、方折、圆转等笔墨。

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杂而不乱,极富韵律和文人画秀润空灵的美感。

墨色淋漓,又富浓淡变化。

唐寅的山水画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能打破门户之见,无论北方画派、江南画派,还是南宋的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画师,他都认真学习,博采众长,革新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画风。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他的山水画创作起着重要的滋养作用。

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都超过了同时代的一些画家。

山路松声图绢本设色194.5 X 102.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绘层岩邃壑,飞瀑流泉。

山腰苍松葱郁,虬枝老干,掩映画面。

山下平湖一湾,清澈见底。

一条崎岖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涧,以增加画面的幽深感。

一隐者凭眺倚栏,静听松风,侍者囊琴随后。

在表现技法上,画家以畅达自如的笔墨挥写山石树木,笔法上略近杜堇,较南宋画家更为洒脱灵活,与笔法匀细、设色秀艳的风格判然有别。

吴门画派唐寅作品欣赏

吴门画派唐寅作品欣赏

吴门画派唐寅作品欣赏吴门画派:唐寅作品欣赏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

江苏吴县人。

举乡试第一( 解元)。

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个人的挫折促使他无奈地取狂放与玩世的生活方式,“任逸不羁,颇嗜声色”,实则常借诗画宣泄心中郁愤。

久而久之,民间缘其画,惜其才,又据传闻重新为他塑造了一个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形象。

唐寅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章,实也名不虚传。

他不仅诗才出众,画也独见功力,除高雅的山水画外,人物、仕女以至神仙故实,都极精到,写意花鸟洒脱真切。

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迈轶群,颇见功夫。

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晴色湖光》虽然近景最为繁复,全图重点仍在中景。

近写岩块突兀,用小斧劈皴,用笔森严挺劲。

岩间石罅老树四株,近树墨浓,远树轻盈。

后有茅屋,并以点簇成密林以相衬托,有木桥跨水通往。

中景自左侧陡起高耸山岩,岩头遍布林木,枝头新绿,红花怒放,看去一片红霞。

山间时现屋顶,岩前则一楼突出,有倚栏而观者,有坐而啜茗者,楼顶屋瓦,所围栏干,皆以界尺画成,极为精到。

远处一片湖山,洲渚时见,三数风帆,正载客远航。

题句为:“红霞潋滟碧波平,晴色湖光尽不成,此际栏干能独倚,分明身是试登瀛。

”由题句中点出画意来。

设色不多,但颇清明隽爽。

《赏菊图》此图用笔较不经意,山石皴法也较板重,但其潇酒之气,如同高士图般,非仿冒者所能得。

二株长松,前后遥接,间以点点红枫,写出一片秋意。

长亭坡间石上,二翁并坐,一回面扬手欲语,一人穆坐似聆听然。

右侧右石桌,罗列杯盘,一童生火,二童正料理品茗,另一童则捧瓶灌溉。

数丛秋菊散植岸边,以朱黄二色点出满园金黄。

塘边巨岩用大斧劈,墨色上重下轻,墨气蕴藉,以苔点攒簇石罅暗处,更显苍劲。

远处化去,仅在松颠微露峰头,和色点出青峰三四,隐役云际。

诗云:满地风霜菊锭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真迹,唐伯虎山水画欣赏,13幅

真迹,唐伯虎山水画欣赏,13幅

真迹,唐伯虎山水画欣赏,13幅
唐伯虎山水画《杏花茅屋图》,绢本,设色,纵147.8厘米,横73.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唐伯虎山水画《虚阁晚凉图》,立轴,绢本设色。

纵171厘米,横138厘米。

四川省博物馆藏。

唐伯虎山水画《松林扬鞭图》,旅顺博物馆。

唐伯虎山水画《溪竹风柯图》。

唐伯虎山水画《步溪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59厘米,横8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伯虎山水画《高山奇树图》,绢本,设色,纵122厘米,横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唐伯虎山水画《钱塘景物图》,绢本,设色,纵71.4cm,横37.2cm 故宫博物院藏。

唐伯虎山水画《江南农事图轴》,台北故宫藏。

唐伯虎山水画《柴门掩雪图》。

唐伯虎山水画《春山伴侣图》,上海博物馆藏藏。

唐伯虎山水画《西洲话旧图轴》。

唐伯虎花鸟画《梅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伯虎山水画《沛台实景图页》,北京故宫藏。

唐伯虎精品《山水八段图卷》,张张精彩!

唐伯虎精品《山水八段图卷》,张张精彩!

唐伯虎精品《山水八段图卷》,张张精彩!
《山水八段图卷》,明代,唐寅,绢本淡设色,手卷,纵32.4厘米,横413.7厘米,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山水八段图卷》画的是“浔阳八景”,唐伯虎以单景人物入山水画,又重着笔墨画柳树扶风,将白居易与友人话别浔阳江畔表现得别有韵味。

画面环境幽雅清静,给人以深厚、凝重之感,呈现出大自然的生动景象。

为唐氏作品中少见的浑厚、凝重的作品。

八幅山水各有主题,分别为:浔阳送别、每副皆有唐伯虎字体诗句一首,张张精彩,可饱赏唐寅山水的曲尽其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伯虎山水画真迹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吴县人。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岁时家中连遭不幸,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民。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唐寅,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
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fǔ),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wán)扇图》、《百美图》、《枯槎(chá)鸜(qú)鹆(yù)图》、《两岸峰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