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杜甫《登高》教案(3篇)

杜甫《登高》教案(3篇)

杜甫《登高》教案(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3篇杜甫《登高》教案,希望在登高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杜甫《登高》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分析鉴赏是个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1、听写:江渚潦倒露从今夜白,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2、请同学口答“基础早早练”3—5题。

(二)展示目标1、分析鉴赏是个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感。

(三)诵读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诵读。

指导诵读方法:(三)讨论1、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请同学展示。

2、小组分领任务,讨论下面3个问题。

(1)思考文中写了那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2)讨论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3)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分条列出。

3、展示目标,各小组推举人选展示。

4、教师点拨:参考材料:开首两句用工笔从细处着笔,写了六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飞鸟。

每一种景物都杂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有特别的意义。

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感到“悲哀”。

三、四句从大处着眼。

落木纷纷,可知是深秋,叶本无声,而‘萧萧’有声,其境界阔大可知了。

“无边”,写出景象的壮阔,又可见秋意正深,其肃杀之气已经遍临天下了。

其‘滚滚’而来的江水,是多么地一泻千里而不可阻挡啊!这两句写得境界阔大而意境深远,而气象寥廓肃杀,于苍茫之中又增添了多少的悲壮啊!对于颈联,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种种原因,无一字虚设,无一字没有丰富的内涵。

有人认为这两句八重悲哀,或九重悲哀。

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四重经常作客更可悲;五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六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啊!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杜甫《春望》教案

杜甫《春望》教案

杜甫《春望》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春望》教案杜甫《春望》教案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杜甫的《春望》和《月夜忆舍弟》两首诗;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3. 能够理解杜甫的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杜甫的诗歌结构和韵律;2. 通过研究杜甫的生平背景,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社会环境;3. 通过创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尊重和欣赏;3.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春望》1. 朗读并背诵《春望》;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3. 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4. 欣赏杜甫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抒发。

2.2 《月夜忆舍弟》1. 朗读并背诵《月夜忆舍弟》;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3. 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4. 欣赏杜甫对兄弟情谊的表达和思念。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杜甫诗歌,激活学生对杜甫诗歌的认知;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诗歌《春望》和《月夜忆舍弟》。

3.2 朗读与背诵1. 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鼓励学生背诵两首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3.3 分析与讨论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讨论其特点和效果;2.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4 欣赏与创作1. 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讨论其对自然景色和兄弟情谊的描绘;2. 给予学生创作机会,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2. 评估学生对诗歌结构和韵律的理解,以及对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4.2 诗歌背诵1. 评估学生对两首诗歌的背诵情况,包括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能力;2. 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在背诵过程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杜甫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春望教案。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难点】1、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2、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意境。

2、问题探索法。

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从《诗经》到现在,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从小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长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抽背),领略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风格:杜甫《春望》。

二、学习《春望》(一)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诗优秀教案篇1一、师生共同观看《唐之韵》第九集、第十集“千秋诗圣”。

二、师生共同回忆与三首诗作相关的杜甫主要生平事迹。

三、阅读鉴赏《登高》(教师导学)1.诵读(鉴赏音韵美)(1)按照要求自由诵读(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读出感情)(2)展示教师范读(教给方法:标画韵脚、节拍和平仄)(3)选读(师生简评,鼓励为主)(4)齐读,初步感知诗人情感(悲伤、忧愁、孤独……)2.品读(示范操作步骤,教给学生方法)(1)理解词句含义,培养习惯能力(教给方法:结合注释和语境,联系所学相关材料,推敲词句含义,做好笔记;教师示例:猿啸哀、鸟飞回、百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2)感受意象意境,想象贯通诗意(教给方法:抓住意象,联想想象,口述或笔述再现画面,走进意境;教师示例:秋风强劲,蓝天高远,猿啼哀啸,十分悲凄;清清河堤,白白沙洲,鸥鹭盘旋,鸟儿飞舞。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奔腾而去。

万里漂泊,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悲伤;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登临,独自孤苦。

世事艰难,生活困顿,十分遗憾,鬓如白霜;浊酒消愁,怎奈潦倒,病体日衰,需要停杯。

)(3)逐句玩味感情,鉴赏表达方式(教给方法:分析描写景物的形态、色彩、神韵,概括意境特征;理解概括意象意境中寄寓的情感;分析鉴赏表达方式和作用,在课本空白处批注评点。

教师示例:首联、颔联,意境、情感、写法、作用,营造悲凉氛围、情景交融;颈联、尾联,“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表达忧思深广,国难家愁、悲忧难遣、矛盾心情、尽展无遗。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掌握《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杜甫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望岳》和《春望》两首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杜甫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岳》和《春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杜甫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交流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教师对《望岳》和《春望》进行详细解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6. 课后作业7. 拓展延伸推荐杜甫其他代表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杜甫诗歌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杜甫不同诗歌的艺术特色。

3. 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杜甫诗歌中的意境美。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针对《望岳》和《春望》两首诗,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杜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对《望岳》和《春望》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 选取代表性问题,进行全班讨论,共同探讨杜甫诗歌的魅力所在。

最新杜甫《春望》教案(优秀6篇)

最新杜甫《春望》教案(优秀6篇)

最新杜甫《春望》教案(优秀6篇)杜甫《春望》教案篇一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收获良多。

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量多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

在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以读带学,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

在教学中,老师多提问,少讲解,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所以我设计了很多思考题目,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布置的扩写题目,老师可以示范性的先写开头,以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效果。

杜甫《春望》教案篇二纵观杜甫之仕途,可谓极不顺利。

先是考取进士落第,受困长安,继则投诗献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一小官。

安史之乱,长安陷落,玄宗入蜀。

本欲北投肃宗,却陷于贼手,羁縻半载。

好不容易冒死逃归获左拾遗,又因房案私情,犯颜直谏,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以后,虽然官复原职,而旋即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

不久关中饥荒,杜甫遂弃官携家随民加入逃难之列。

此后在好友严武处(成都)稍有短暂的安定生活(就是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的那段时间,这两句恐怕也并不仅仅是感慨诸葛武侯吧?),但随着严武之死,再落漂泊不定,直至病死在湘江之上。

杜甫胸怀远大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却不能脚踏实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喜欢做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却又有失约束、满腹牢骚(“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喜欢关心天下大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又高谈阔论不切实际,他甚至是一个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养活不了的人(“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这样的人必然会在现实中到处碰壁不为所容,而终将一无所成(“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从而酝酿出《离骚》式的满腔“怨恨”情绪。

人们把杜甫的诗歌风格概括为“沉郁钝挫”,其“沉郁”之风恰恰道出其作品内容及主题的深沉厚重、所抒情感的压抑郁闷。

《杜甫诗二首》教案

《杜甫诗二首》教案

《杜甫诗二首》教案《杜甫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其忧国忧民的意识。

2、学习抓住“诗眼”,赏古代诗歌。

教学重难点:1、理解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其忧国忧民的意识。

2、学习抓住“诗眼”,赏古代诗歌。

教学方法:尝试学习,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明确教学目标二、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阳(今湖北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遗。

因上疏救房,被贬,弃官后奔蜀投严武,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

严武死后,杜甫漂泊于蜀、、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立登要路、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

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三、布置学生熟读诗歌,并尝试背诵四、师生共同赏、探究诗歌(一)月夜:1、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

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廊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

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

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2、基本解读这首诗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杜甫诗二首》教案

《杜甫诗二首》教案

理论教案首页理论课教案副页课程名称 语文课题名称杜甫诗二首课时2授课日期 目标群体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

3、背诵课文 职业通用能力目标体验诗歌丰富的情感制造业通用能力目标体验诗歌丰富的情感; 学习重点体验诗歌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

学习难点1、理解分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其忧国忧民的意识。

2、学习抓住“诗眼”,赏析古代诗歌。

教法、学法诵读欣赏法 联想教学媒体 黑板、小蜜蜂教学.学习准备教师:查阅相关知识,认真备课。

学生:认真预习,做好练习。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古诗介绍整体感知讲析导入《登高》假如你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此时流落夔州,年已55岁(去世前三年)。

秋日的一天你登高远望,“面对”洪涛滚滚的秋江秋景,不禁忧时伤世,万般悲慨涌上心头……请带着这样的想象再读诗歌。

寄意遥深“三秋图”有评者把此诗概括为“三秋图,杜甫心”。

“三秋图”寄意遥深,“秋”字蕴涵丰富,除了指季节之秋外,请再究深意。

研习:“三秋图”,“秋”不仅是季节,也是心境,不仅是自身遭遇,也是国家前途。

季节之秋——秋风正劲,长天高远,猿猴哀鸣,飞鸟盘旋,天地间阔大苍茫、凄凉清冷的景象,皆传达出秋之凄冷;生命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着诗人心情的下坠,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对滚滚长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国运之秋——战乱虽已平定,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触动了诗人忧时伤世之感。

此诗明写季节之秋,其中也渗透着生命之秋与国运之秋,三者交汇浑融,诗意也由此深沉博大。

忧思沉郁“杜甫心”1.本诗诗眼为哪一字?(悲)2.本诗都体现了哪些悲意?研习:引宋人罗大经评“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千愁万绪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5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5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5篇】《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5篇】杜甫诗教案篇1教学要求:1、了解诗人生平。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岳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

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

)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岱宗”两句。

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

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 “造化”两句。

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

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

)“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

)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

大意已见注释。

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

语文教案:杜甫诗优秀6篇

语文教案:杜甫诗优秀6篇

语文教案:杜甫诗优秀6篇课《杜甫诗三首》教案篇一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

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对于杜甫,我们很熟悉了,那位同学介绍一下?一生: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 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三吏”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师: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你能背过哪些?一生:《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生:《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学生一时记不起),师提示:小学学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吧?生齐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提示:《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诗歌吧?生齐背: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师:今天让我们走近杜甫,跟随他去领略泰山高大雄伟和神奇秀丽,去体味战乱中杜甫的忧国思亲之情。

(板书:《望岳》和《春望》)请自读《望岳》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生读)指名二生读。

学生读音很准,节奏准确。

教师强“夫”的读音。

指导:五言诗歌的节奏划分一般是二二一,或者二一二形式。

师:读音准,节奏对,但是感情上似乎欠缺点。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来?生:豪迈,高昂。

师:对。

此时,正逢盛唐,诗人24岁,意气风发,壮怀激烈,想大展宏图,实现人生理想。

来到泰山脚下,看到泰山的高达广阔,自然地豪情满怀,所以,应饱含赞美之情,语调高昂,读出那种酣畅的豪情来。

请试着再读两遍。

指名二生读。

读得很有感情。

师:下面我们齐读一遍,要求:女生齐读1,3,5句,男生齐读2,4,6句,合读7,8句。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杜甫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默写两首杜甫的诗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杜甫诗的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诗的真挚情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杜甫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2.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默写两首杜甫的诗句。

三、教学难点:1. 杜甫诗中的深刻思想内涵;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源;2. 学生预习杜甫诗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杜甫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杜甫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杜甫的诗;(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杜甫诗的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2)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5. 默写练习:(1)学生默写两首杜甫的诗句;(2)教师点评并进行反馈。

6. 课堂小结:(2)强调杜甫诗的价值和意义。

7. 课后作业:(1)深入了解杜甫诗的其他作品,提高文学素养;(2)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杜甫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杜甫诗的默写情况;4. 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5. 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关注程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理解诗歌的风格变化。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二、学习《望岳》1.了解作者生平。

2.播放录音,学生朗读。

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3.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4.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诗歌图片,要求学生欣赏图片,读出感情。

5.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1.唐朝盛世。

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

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6.合作探究:7.背诵本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575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杜甫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2)能够分析两首杜甫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3)能够欣赏杜甫诗歌的美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杜甫诗歌;(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杜甫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2)两首杜甫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3)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杜甫诗歌中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3)如何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深入解读杜甫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2)阐述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激发学生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杜甫诗歌;(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作者、注释等;(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2)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碰撞;(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诗歌品鉴:(1)分析诗歌的语言、韵律、意象等;(2)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3)感受杜甫诗歌的美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杜甫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情怀;(2)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诗歌对人生的启示。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选择一首杜甫诗歌进行背诵;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杜甫的《春望》和《月夜忆舍弟》两首诗;(2)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手法技巧;(3)能够理解杜甫的诗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杜甫的诗作;(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体会杜甫的情感表达;(3)学会欣赏杜甫的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3)激发学生对杜甫诗作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杜甫诗作的背景及意义;2. 杜甫诗歌手法技巧的鉴赏;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手法技巧的深入理解;2. 学生对杜甫诗作情感内涵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杜甫生平介绍、诗作背景、诗句解析等内容;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生平及诗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杜甫的诗作,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春望》和《月夜忆舍弟》两首诗;(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杜甫的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杜甫诗歌手法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句解析(1)教师针对重点诗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体会诗句的美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诗歌描绘画面;(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杜甫的思想情怀。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1)背诵《春望》和《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杜甫诗作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杜甫的《春望》和《月夜忆舍弟》两首诗;(2)能够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杜甫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杜甫诗歌中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3)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杜甫的生平介绍2. 《春望》的诗歌内容、意境和主题思想分析3. 《月夜忆舍弟》的诗歌内容、意境和主题思想分析4. 杜甫诗歌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5. 诗歌默写、朗读和鉴赏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2)引发学生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讲解:(1)讲解《春望》的诗歌内容、意境和主题思想;(2)讲解《月夜忆舍弟》的诗歌内容、意境和主题思想;(3)分析杜甫诗歌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

3.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诗歌默写、朗读和鉴赏练习;(2)小组讨论,分享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学生写作练习,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杜甫诗歌的背诵和理解程度;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3. 学生对杜甫诗歌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1. 杜甫的生平介绍资料;2. 《春望》和《月夜忆舍弟》的诗歌文本;3. 相关的文学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简短的视频介绍杜甫的生平,让学生对杜甫有所了解。

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望》和《月夜忆舍弟》,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解析:教师详细解析两首诗的内容、意象、韵律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的思想感情。

杜甫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

杜甫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

杜甫诗教学设计杜甫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杜甫的《望岳》、《春望》一、导入: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二、学习《望岳》: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

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4.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明确:(1)、唐朝盛世。

(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

(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5.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杜甫诗二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二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一篇:杜甫诗二首教学设计杜甫诗二首之《望岳》《春望》教学设计新源六中汤春华教学目标:1、理解《望岳》《春望》的深刻内涵、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2、通过比较,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及人格。

教学重难点:目标1、2一、导入——话说一位很有抱负的青年--杜甫在24岁时科考进士失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考落榜。

怎么办,杜甫想,我还年轻啊,还有资本。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这么决定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杜甫决定到齐赵一带漫游,看看一直心之向往的五岳之岱宗——泰山。

来到泰山脚下,远远望去,内心澎湃,激动不已。

杜甫想啊,不写点什么都对不起自己的才华。

于是大笔一挥,《望岳》就横空出世,而且名绝千古。

二、整体感知、品读赏析1、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指名读,纠正、齐读)教师读第一句“岱宗夫如何?”,全班接读。

纠正字音,标示停顿。

PPT12、二读、读出仰慕向往之情。

(诗中景)诗人仰之弥高,神往已久的泰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结合课下注释描述描述。

3、三读,读一读你最欣赏的诗句,做点赏析。

(提示:从一字一词一句、修辞手法等角度说说你欣赏的原因。

)4、四读,体悟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雄奇壮美秀丽的泰山,诗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师小结:在这里我们望到的不仅仅是杜甫登泰山之志,同样也望到了杜甫在抒发豪气盈胸、意气奋发的自信满满,兼济天下的人生之志。

5、试背、诵读(齐背)大声齐背《望岳》,读出诗人的意气风发、豪情满怀。

三、设疑过渡导入在时间的长河里跋涉,杜甫在他人生的45岁的坐标轴上,实现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兼济天下的报负了吗?他的这首《春望》会给我们做出解答。

按照学习前一首诗的方法读一读这首诗。

1、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二读,读出诗意,读出诗人所望之景。

3、三读、读出诗味,读一读让你感触特别深的诗句。

4、四读,读出诗情,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忧国、感时、伤民、思家、悲己,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诗人。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两首教案范文一、新课导入,检查背诵。

二、学习《哀江头》(一)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春天。

当时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名诗。

(二)、学习诗文1、初次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2、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意。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

(主旨) 全诗分三部分。

1)第一部分为前四句,写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

①“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大加修建,宫殿楼阁连绵起伏,奇花异草四处种植,是皇室贵族和文人们的游览胜地。

安史乱前,这里一到春天游人如织,车马繁华。

安史乱中遭受严重破坏,游人稀少。

一个明媚的春日,诗人前往曲江,偷偷行走在一个僻静的角落,看到眼前荒凉破败之景,不禁吞声忍气,暗暗哭泣。

这就是如今的曲江的游人 !行人稀少,哭泣也不敢大声哭,只能吞声而哭。

,重复用一个“曲”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中愁肠百结、纡曲难伸的感觉。

这两句,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因为当时江山易手,安史叛军已掌控长安。

②“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诗人在曲江所见到的又是什么样一番景象呢?“千门”,极言宫殿之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但加一“锁”字,便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妙地构成对比。

“细柳新蒲”,又是一个春天到来了,只见细柳袅袅,茵茵蒲芽,生机盎然。

“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衬哀情,含有肝肠寸断的悲痛:江山易主,旧的主人仓皇出逃,如画江山沦入敌手。

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诗人不禁心中大恸,对往日的回忆自然而然地转入下段“忆昔”。

2)第二部分为接下来八句,写安史乱前春日曲江繁华盛景。

①“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总写往日繁华。

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在开元二十年 (732),从大明宫到南苑,修筑了复道夹城,帝室权贵可通过夹城直抵南苑。

诗人想起当年御驾游苑时,霓彩旗帜飘扬,车驾豪华奢侈,珠光宝气映得花木也五光十色,绚丽无比。

②“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这几句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

“同辇随君”用班婕妤典故,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形成对比。

当年汉成帝未能做成的事,唐明皇做出来了;班婕妤不屑于做的事,杨贵妃却自鸣得意地做了。

言下之意,暗讽唐明皇荒淫好色。

接下来四旬写杨贵妃的骄纵得意之态。

“才人”是宫中女官,她们身着戎装,骑着有黄金勒口的白马,带着精美的弓箭,翻身仰天射中比翼双飞的鸟儿,杨贵妃为之嫣然“一笑”。

“一笑”二字颇有言外之意。

妃子“一笑”,唐明皇能不开心?联系周幽王为博妲己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这“一笑”之中又有多少讽刺之意!3)第三部分为后八句。

写诗人在沧桑巨变之前的哀思,总结了全篇,且照应了开头。

①“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这几句写对李杨二人自食恶果而酿成悲剧的感慨。

“明眸皓齿”既是写“一笑”的情态,又引出了杨贵妃那令人感慨万千的悲剧。

杨贵妃在马嵬坡遭兵变而缢死,然而长安已是沦陷于敌手,血污的游魂也难以回京了。

杨贵妃死后埋葬在渭水之滨的马嵬,唐玄宗入川,走的是崎岖难行的剑阁古道,生死别离,彼此之间音容渺茫,难通消息。

诗人以“同辇随君侍君侧”与“去住彼此无消息”、“一笑正坠双飞翼”与“血污游魂归不得”的今昔对比,揭示了李杨二人的荒淫无度与大祸临头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写得惊心动魄,引人深思。

②“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人生总是有感情的,诗人触景伤怀,泪水夺眶而出;而大自然是无情的,江水自流,江花自开,它们不管人世多少沧海桑田,亘古如此,未有终极。

这里以无情衬有情,更见伤痛之情深。

此时天已黄昏,胡骑出动,扬起了满天灰尘,给人一种高压恐怖气氛。

这样,开头写的诗人为何要“潜行”、“吞声哭”便有了答案。

诗人忧愤交迫,心急如焚。

末两句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想回到城南住所,却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烦意乱竟辨不清南北方向;一是诗人明知住所在城南,却驻足眺望城北,翘首盼望官军的到来,因为唐肃宗此时在灵武,灵武在长安以北。

诗人同时写的《悲陈陶》一诗中有句“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含意相同。

陆游《老学庵笔记》云:“北人谓‘向'为‘望'。

”可见“望城北”即“向城北”意。

3、小结:全诗忧时伤乱的主题至为沉痛。

诗人潜行曲江,今昔对比之中,寄托了深深的哀思。

(三)艺术特色:1、全诗结构紧紧围绕主题而展开。

由眼前翻到从前,又从回忆转回现实。

纡曲有致,跌宕起伏,富有层次感。

先是写哀,触景伤情,有物是人非之感;接写极度之乐,回忆李杨二人荒淫无度的豪奢生活;尔后又写乐极生悲,写出时代变幻的深哀巨痛。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中乐与哀因果转换,对比效果强烈,在今昔对比中,蕴含了诗人无尽的哀愁。

这里既有诗人忧国忧民的真诚,也有对蒙难君王的伤悼。

哀其不幸蒙尘,讽其荒淫误国。

这是李唐王朝衰败的悲歌,也是诗人为国破家亡而泣,可谓句句伤心,字字血泪。

三、学习《蜀相》。

(一)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 落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学习诗文:1.初次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2.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意:1)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感慨。

(主旨)2)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设为问答,以寻访丞相祠为由,点出诸葛亮庙在成都城外,为高大繁茂的柏树所遮掩。

丞相祠堂即今武侯祠,在成都城南约二里处。

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创下了令后人景仰的勋业。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

“何处寻”,口气急切,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追慕;锦官城,即成都,成都在汉代织锦业发达,朝廷曾在此设锦官专管,故有“锦官城”之称。

“柏森森”,以苍松翠柏之茂密暗含人们对诸葛亮的景仰,透出一种肃穆、安谧的气氛;杜甫在夔(kuí)州时写有《古柏行》一诗,其中有句“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可为“柏森森”三字作一较好注脚。

“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据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3)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进一步写丞相祠堂幽静的环境,表现了诗人追怀诸葛亮的寂寞之心。

这里有把台阶都映得发绿的碧草,有藏在深树枝叶后鸣啭的黄鹂。

“自春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空好音”,写游人稀少,鸟儿鸣声婉转,但并不引起游人的注意。

丞相庙宇如此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渐渐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多么寂寞的怀古之心啊 !其中亦可见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对世无贤才的深深失望之情。

此联还命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

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

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确切地说,这两句应看成“景语含情,情语寓景”。

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

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婉,就是生动的一例。

4)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以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这里突出诸葛亮一生中的三件大事:一是三顾茅庐,定天下鼎足三分之大计;二是辅助刘备开创蜀汉政权;三是辅佐后主刘禅巩固帝业。

诗人最为羡慕的是诸葛亮能与刘备的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施展。

“天下计”,天下大计。

指《隆中对》中所言:“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

“老臣心”意指诸葛亮功成不居、忠心谋国之心。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日:‘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此联既是对诸葛亮高尚人格的赞美,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隐衷。

5)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写自己对诸葛亮一生遭际的沉痛感慨。

诸葛亮一生对蜀汉政权耿耿忠心,最后于后主建兴十二年 (234)病逝军中。

这年春天,诸葛亮第六次兵出祁山,与魏司马懿军在陕西渭南对垒,相持百余日,终因操劳过度,八月于五丈原离世,年五十四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指的就是这段史实。

诸葛亮虽未能伐魏功成,却践行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崇高精神和品质光照千古,千百年来后人无不为此感动流泪。

“英雄”,应是指千古以下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而赴汤蹈火之人,其中尤其如杜甫这样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之人。

此句隐含着诗人感时伤乱之意。

3.小结:本诗题目为蜀相,却直写诸葛亮,景中含情。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其间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和政治理想,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诗人对自己不能拯时济世而潦倒一生深感遗憾。

(三)艺术特色:1.结构严谨,起承转合,天衣无缝。

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写专程寻访丞相祠堂,这是“起”;第三、四两句,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第五、六句,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第七、八句,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合”。

在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富有艺术感染力。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中乐与哀因果转换,对比效果强烈,在今昔对比中,蕴含了诗人无尽的哀愁。

这里既有诗人忧国忧民的真诚,也有对蒙难君王的伤悼。

哀其不幸蒙尘,讽其荒淫误国。

这是李唐王朝衰败的悲歌,也是诗人为国破家亡而泣,可谓句句伤心,字字血泪。

四、作业:背诵《蜀相》。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