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与门静脉
最新B超检测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对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意义
![最新B超检测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对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96d6a359b89680202d825c3.png)
B超检测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对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意义湖北省黄石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总医院功能科(435005)张艳华为了探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原诊断标准,我们自2001年3月〜2005年3月对2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了B超检测门静脉、静脉内径和脾脏疗度与X线食管吞钞!或内镜检查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仪器为SONOLlNE Adara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
2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男186例,女54例,年龄20〜65岁。
为了便于与食管静脉曲张轻、中、重度程度进行对比,将门静脉左支分为<1.3cm(不扩张)、1.4〜1.5cm(轻度扩张)、1.6〜1. 7cm(中度扩张),>1.8cm(重度扩张);脾门部位脾静脉内径<0.8cm(不扩张)、0. 9〜1.0cm(轻度扩张)、1.1〜1.2cm(中度扩张)、>1.3cm(重度扩张);脾脏厚度分为V4. Ocm(不增厚)、4. 1〜5. Ocm(轻度增厚)、5.1〜6. Ocm(中度增厚)、>6. lcm(重度增厚)。
2结果2.1本组240例肝硬化门脉拓压症X线食管呑钞!检查显示有食管静脉曲张者183例,此183例中B超检测门静脉内径>1.3CIn者128例,脾静脉内径>0.8Cm者142例,脾脏厚度>4. OCnl者164例。
另57例X线食管乔锁检查阴性而内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者门静脉内径>1.3Cin 者26 例,脾静脉内径>0.8Cm者42例,脾脏厚度>4. OCm者46例。
此外,本组中有58 例脐静脉开放,有35例检测了胃左静脉,扩张者31例。
2.2门静脉、脾静脉扩张和脾脏增耳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表1〜3。
表1 183例门静脉扩张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门静脉内径(Cln)食管静脉曲张轻度(例数)中度(例数)重度(例数)<1. 3312131. 4 〜1. 52735241. 6 〜1. 751211>1.8068X 2=18. 67 P<0. 05表2 183例脾静脉扩张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门静脉内径(Cnl)食管静脉曲张轻度(例数)中度(例数)重度(例数)<0. 8261320. 9〜1. 0282651. 1 〜1. 2123119>1.32712X 2=46. 88 P<0. 01表3 183例脾脏片: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门静脉内径(Cln)食管静脉曲张轻度(例数)中度(例数)重度(例数)<4. 014901. 4〜5. 0322965. 1 〜6. 1143823>6. 02812X 2=46. 32 P<0. 01LlBif公认,肝硬化患者肝内门静脉内径>1.3cm,脾门部位脾静脉内径>O. 8cm,脾脏厚度>4. Ocm,提示门脉高压,沙文阁等报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静脉扩张检出率为50%,脾静脉扩张为75%,本组中门静脉扩张检出率为60. 4%,脾静脉扩张为76. 4%,脾脏厚度为87. 5%,单凭以上一项指标,对肝硬化是否有门脉高压症难以作出确切的诊断。
肝门静脉循环的名词解释
![肝门静脉循环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08dba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9.png)
肝门静脉循环的名词解释肝门静脉循环是指一种重要的血液循环系统,负责将血液从肠道、胃部和脾脏等器官通过门脉系统输送至肝脏。
这个系统的运作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消化功能非常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肝门静脉循环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与其他循环系统的关系。
首先,肝门静脉循环是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的: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脾静脉(splenic vein)和冠状静脉(coronary vein)。
这些血管在通往肝脏的过程中逐渐汇合形成门脉(portal vein),最终进入肝脏。
相比于其他循环系统,肝门静脉循环起到分流和过滤作用,将从消化器官摄入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输送至肝脏进行处理。
这一循环系统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之成为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肝门静脉循环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通过门脉系统输送的血液中含有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药物及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在肝脏中得到进一步处理和代谢,确保身体能够正常运作。
其次,肝门静脉循环还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门脉系统流入肝脏的血液与通过门左、右侧分流进入肝脏的血液相互混合,使肝脏可以调节区域性的血流分布,更好地完成其功能。
然而,肝门静脉循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循环系统,而是与其他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例如,门脉系统与肝静脉系统之间存在着门-体循环(hepatic-venous circulation)。
门-体循环是指由门脉系统和肝静脉系统联合形成的循环系统,其承载的血液流向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进一步回流至心脏。
此外,肝门静脉循环还与肾脏血液循环相连。
门脉系统与肾脏的静脉血流相互关联,使得肝脏和肾脏能够共同协同工作,在人体代谢和排毒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某些疾病和病理状态中,肝门静脉循环可能受到影响。
例如,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是指由于肝门静脉血流受阻或胆囊静脉回流障碍等原因,导致门脉系统内的压力上升的病理状态。
(郭)门静脉高压症
![(郭)门静脉高压症](https://img.taocdn.com/s3/m/131bdb6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1.png)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流淤滞、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继而引发脾大及脾功能亢进、食管和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等一系列病症的临床病症。
【解剖概要】正常人全肝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 500ml,其中门静脉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 100ml,平均占肝血流量的75%。
肝动脉血流量平均占全肝血流量的25%,每分钟约为350ml。
由于肝动脉的压力大、血含氧量高,故门静脉和肝动脉对肝的供氧比例几乎相等。
门静脉骨干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其中约20%的血液来自脾。
门静脉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两支,别离人左、右半肝并慢慢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的肝窦,然后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汇人小叶下静脉、肝静脉,最后汇入下腔静脉。
因此,门静脉系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一端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小叶的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网)。
门静脉的正常压力约在1.27 ~ 2. 35ka (13 ~ 24cmH2O)之间,平均为1.76kPa (18cmH2O)左右。
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可升高至2. 94~4. 90kPa (30~50cmH2O)。
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存在四组交通支(图21-1)。
1.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吻合,流入上腔静脉。
2.直肠下端、脏管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3.前腹壁交通支门静脉左支的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吻合,分别流人上、下腔静脉。
图21-1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交通支1.胃短静脉2.胃冠状静脉3.奇静脉4.直肠上静脉5.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6.脐旁静脉7.腹上深静脉8.腹下深静脉①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②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③前腹壁交通支④腹膜后交通支4.腹膜后交通支肠系膜上、下静脉在腹膜后有许多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彼此吻合。
简述门静脉的属支
![简述门静脉的属支](https://img.taocdn.com/s3/m/e49d51c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7.png)
简述门静脉的属支门静脉是人体内的血管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肠道的血液输送至肝脏。
门静脉作为人体内的大血管之一,需要分为不同的属支来具体进行分工,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身体内的物质转运和代谢过程。
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以下几个:1. 肝静脉:门静脉在进入肝脏之后分为左、右肝静脉,将肝脏内的血液输送回心脏。
肝静脉的分支较多,可以分为肝内静脉、胆管静脉、网状静脉和毛细血管。
2. 肠系膜静脉:门静脉经过小肠、结肠之后,会汇聚成肠系膜静脉,然后将血液输送回肝脏。
3. 脾静脉:门静脉中的一支血管负责将来自脾脏的血液输送回肝脏,这就是脾静脉。
在肝脏内,脾静脉将与肝静脉进行合并。
4. 大网膜静脉:大网膜是腹膜的一部分,门静脉中负责将大网膜内的血液输送回肝脏的血管就是大网膜静脉。
5. 胃静脉:门静脉的一支血管分布在胃部,负责将胃部的血液输送回肝脏。
胃静脉可以分为左、右胃静脉。
6. 肠淋巴结静脉:门静脉会经过肠淋巴结,其中一条血管将肠淋巴结内的血液输送回肝脏,这就是肠淋巴结静脉。
门静脉的属支对人体的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肝静脉是肝脏内脏器的主要血管,负责清除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肠系膜静脉则负责将肠道内的养分输送到肝脏存储和进一步利用。
脾静脉则负责将脾脏内的血液输送回肝脏进行代谢。
胃静脉则是胃部血液循环的重要血管,肠淋巴结静脉则负责将肠淋巴结内的血液输送回肝脏维持身体免疫功能。
总体而言,门静脉的属支是人体内的关键血管之一,通过它们的分工合作,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和物质转运,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
因此,对门静脉及其属支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对于人体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门静脉简介
![门静脉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b65525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1.png)
门静脉简介目录•1拼音•2概述•3属支包括o 3.1脾静脉o 3.2肠系膜上静脉o 3.3胃右静脉(幽门静脉)o 3.4胃左静脉o 3.5胆囊静脉o 3.6附脐静脉•4属支的注入1拼音mén jìng mài2概述门静脉为一粗大静脉干,接受腹腔内除肛管下分以外全部消化管,以及脾、胰、胆囊等器官的静脉血,并将其输送至肝内(彩图30)。
根据国内资料门静脉内腔直径平均为1.25cm (0.7~1.9cm)长度约为6~8cm (3.1~9.2cm)。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构成,肠系膜下静脉则注入脾静脉(52.02%)或注入肠系膜上静脉(34.69%);有少数门静脉系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下静脉共同合成(肠系膜下静脉注入另二静脉汇合的夹角处(13.29%)。
门静脉起始处位于第2腰椎右侧,胰颈的后方(小儿略高,可达第12胸椎),行向上右经十二指肠上部、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胆总管的后方,下腔静脉的前方,继续上行进入作为网膜孔前缘的,小网膜右缘(肝十二指肠韧带),最后达到肝门右端附近分为左,右二支入肝(入肝门后再分左、右支者占65.84%),分叉处略膨大名门静脉窦。
当其在小网膜内时,左前方为肝固有动脉、右前方为胆总管、附近还有植物性神经肝丛的分支、若干淋巴管、淋巴结。
在肝门处,这些结构共同由结缔组织构成的Glisson鞘所包裹,一同入肝。
3属支包括门静脉的属支包括:3.1脾静脉由来自脾门的6~7支静脉,在脾门附近合成,较脾动脉为粗,与脾动脉伴行,但不及后者弯曲,经左肾及左肾门前方或稍上,在同名动脉下方行向右下,与肠系膜上静脉以直角合成门静脉,门脾角则多在91~130°之间,脾静脉在起始处附近接受胃短静脉(多至4~5支,引流胃底及胃大弯左部附近的静脉血)和胃网膜左静脉(接受大弯侧胃前、后面及大网膜左分的属支);在其经过胰腺后面上部附近时,接受若干来自胰腺的静脉小支;在距其终端约2.6cm(0.9~4.4)处常接受肠系膜下静脉,该静脉起始于发自直肠静脉丛的直肠上静脉,跨越小骨盆缘伴行于同名动脉的左侧,沿腹后壁腹膜后方上行经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上或后方,且常经过十二指肠或十二指肠旁隐窝前壁的腹膜襞,在胰腺后方汇入脾静脉。
脾切除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脾切除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b52069451e79b8968022634.png)
斌 崔乃强
3 .天津医科 大学
2 .华 中科技大学 同济 医学院附属协和 医院介入科
摘
要 目的:通过观察肝 功能 C h i l d — P u g h. A和 B级 门静脉 高压症患者手 术前后血 清促/ 抗 炎细胞 因子和 C I M /
硬 化 门静脉 高压症 患者处于免 疫抑 制状 态,肝功 能越差免 疫水 平越低 ;脾切除 可以改善 C h i l d — P u g 【 h B级 患者 的免 疫状
态。
关键词 门静脉 高压症 ;肝硬 化 ;脾切除 ;免疫
I mm u ne c ha ng e s o f p a t i e nt s wi t h p o r t a l hy p e r t e ns i o n a f t e r s p l e ne c t o my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C h i l d — P u 【 g h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p o r t a l h y p e t r e n s i o n b e f o r e a n d a f -
顶峰 ,随后逐渐 下降;此 两项指标在 术后 3个月时与术后 1个 月时 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意义 ( P> 0 . 0 5 ) 。术前肝功能 越差 ,I L 一 1 0和 I L _ 4水平越低 ( P< 0 . 0 5 ) ,两组患者 I L . 1 O和 I L 4 水平均在术后 l 4天增 长到顶峰 ,随后逐渐下 降,在
门静脉影像学
![门静脉影像学](https://img.taocdn.com/s3/m/eb5227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a.png)
门静脉影像学门静脉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影像学科,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
门静脉是人体内的重要血管之一,连接着肠道、脾脏和腹部器官,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受阻或阻塞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一、门静脉影像学检查的原理和方法门静脉影像学检查是通过一系列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MRI等,对门静脉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检查和观察,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
超声检查是门静脉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门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的情况,可以清晰地显示血流速度和方向,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梗阻或狭窄等情况。
此外,CT和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加精准和全面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门静脉高压症的影像学表现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表现。
比如,在超声检查中可以发现门静脉明显扩张和充血、脾脏肿大、肠系膜下静脉曲张等情况;在CT和MRI检查中可以显示门静脉周围的神经、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情况,帮助医生进行深入的诊断分析。
此外,门静脉高压症还可能引起腹水、胃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这些并发症,指导后续的治疗工作。
三、门静脉影像学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门静脉影像学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和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比如,在介入治疗中,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引导下的导管放置、封闭、分流等技术,直接对门静脉高压症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在手术治疗中,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规划手术路径和方式,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灶的充分清除。
四、门静脉影像学的发展趋势和展望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门静脉影像学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门静脉影像学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为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简述肝门静脉的收集范围及其属支
![简述肝门静脉的收集范围及其属支](https://img.taocdn.com/s3/m/360bab0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6.png)
简述肝门静脉的收集范围及其属支
肝门静脉(Hepatic portal vein)是肝脏脏血循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血管,是从肠道静脉、脾静脉、肾静脉、肝淋巴管等收集到肝内的血流。
它是由消化道血管(portal venous system)构成,主要由右肝、左肝两个弯曲的肝门静脉构成,它们最终汇合于肝内原发静脉中并开口至肝脏中。
肝门静脉收集的血液来自于消化道的血管系统。
在肠系膜上,肠毛细血管排放出大量血液进入肠系膜静脉(portal Vein),其间有很多收缩性肝静脉支筑,将肠系膜血液经肝静脉支向肝内营养血管向肝脏输送。
另外,还有脾静脉、肾静脉等静脉汇聚于肝门静脉上,裹合组成消化道血管系统,收集的血液被肝内淋巴性血管排入肝内,并最终合并于原发静脉,流入肝脏内部,完成对肝内的血液循环。
肝门静脉的属支包括肠系膜吻合静脉(Gastroepiploic venous)、腹腔系膜静脉(Peritoneal Venous)、肠内止血脉(Hepatic Artery)等,它们向肝门静脉所收集的血液多为含有氧饱和的营养性物质血管,上述血管发出的血液向肝门静脉进入,然后通过肝门静脉流入肝内,并汇合于肝内原发静脉,流入肝脏中,完成向肝内的营养分布。
肝门静脉向肝内血液流量是进入肝内血液总量的90%以上,为肝脏器官提供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汇集体消化道毒物、药物、激素等有害物质,有肝活性物质平衡血糖等重要作用,是肝脏新陈代谢、净化血液、调节消化道物质吸收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脾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17例分析
![脾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17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c09f78f46527d3240ce03f.png)
[ 2 ] 徐启明 , 郭 曲练 , 姚 尚龙. 临 床 麻 醉 学. 2版.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
版社 , 2 0 0 8 : 8 8 — 8 9 .
口腔 、 咽 部 和 气 管 都 在 同 一 水平 上 , 这 样 有 利 于 呼 吸 道 分 泌 物的排出 , 防 止 呕 吐 物 吸 人 气 管 导 致 窒 息 。及 时 清 除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和 呕 吐 物 。② 常 规 禁 食 6 h以 上 , 麻醉 前 3 0 m i n 肌 肉注 射 阿 托 品 0 . 0 1 5 mg / k g , 抑 制 涎 腺 和 消 化 系 统 腺 体 的分泌 , 减轻气 道的反应 性 , 预防喉和支 气管痉挛 的发生 。 氯胺酮在使用过程 中出现过量 或反 复使用 的情况 , 就 会 造
E 4 ] 张孝华. 1 O 5 例小儿 氯胺酮麻醉 的探讨. 麻醉 与疼痛 , 2 O l O , 1 7
( 2 ): 8 6 - 8 7 .
E 5 ] 魏广 凤. 小 儿 氯 胺 酮 麻 醉 的 围 手 术 期 护 理.中 国 社 区 医 师 ,
2 O1 2, 1 4 ( 3 l O): 37 3 .
肺水肿 , 过慢引起患儿脱水 。
参 考 文 献
[ 1 ] 康惠清, 张瑞 芳 . 小儿氯胺 酮麻醉手 术前后 的护理体会. 中 国 现 代 药 物应 用 , 2 0 0 8 , 2 ( 2 4 ) : 1 7 1 — 1 7 2 .
泌物 、 唾液 、 胃液 增 多 5 ] 。① 麻 醉 后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 体 位
作 者 简介 : 严香菊, 女, 1 9 6 4年 9月 生 , 副 主任护 师, 河 北 省
超声脾大标准
![超声脾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ce623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e.png)
超声脾大标准
超声脾大标准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有所不同。
在常规超声检查中,脾脏长径小于12cm,厚度男性小于,女性小于通常被认为是正常范围。
然而,脾脏大小存在个体差异,有研究认为和身高、体重、性别都有关系。
当脾长大于12cm,厚度大于,脾门静脉内径大于,右侧卧位左肋缘下脾长小于时,可能被认为是轻度脾大。
当脾长大于13cm,厚大于,右侧卧位左肋缘下脾长大于或平脐时,可能被认为是中度脾大。
当脾长大于15cm,厚大于,右侧卧位脾下缘超过脐孔时,可能被认为是重度脾大。
请注意,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具体情况还需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医生的诊断来综合判断。
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及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及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da1bc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7f.png)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及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肖春华;刘洁玉;董树强;迟昆燕;王妍;李晓豫;罗志刚;赖苇【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9)12【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及其参数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90例肝硬化(Child A、B、C)和3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对照研究.结果①肝硬化患者门静脉(PV)、脾静脉(SV)、胃左静脉(LGV)内径(D)明显增宽,流速(V)下降,血流量(O)增加,胃左静脉分流指数(QLGV/QPV)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②A、B、C级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胃左静脉内径(DLGV)按A、B和C级顺序逐渐增宽(P<0.01),门静脉流速(VPV)、脾静脉流速(VSV)逐渐减慢(P<0.01),胃左静脉流速(VLGV)逐渐加快(P<0.05),脾静脉血流量(QSV)、胃左静脉血流量(QLGV)及QLGV/QPV值明显加大(P<0.01)、门静脉血流量(QPV)无明显变化(P>0.05).③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DPV和DLGV逐渐增宽(P<0.o1),VPV逐渐减慢(P<0.05)、VLGV增加(P<0.01),QLGV及QLGV/QPV值明显加大(P<0.01).④所有健康对照组均呈向肝型血流,而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有82%为离肝型,轻度曲张病人约57%仍为向肝型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V、SV、LGV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储备功能,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及预后.【总页数】4页(P733-736)【作者】肖春华;刘洁玉;董树强;迟昆燕;王妍;李晓豫;罗志刚;赖苇【作者单位】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超声特点及临床意义∗ [J], 邱爽;姜波2.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J], 张勇;段云友;张莉;杨勇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 [J], 余东升4.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患者脾静脉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价值 [J], 肖碧华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J], 卢金生;张闻平;赵雪梅;董宗俊;李建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脾、门静脉
![胰、脾、门静脉](https://img.taocdn.com/s3/m/d3aaab28284ac850ad0242f3.png)
六、副脾
accessory spleen
• 色泽、硬度、功能 与脾同,出现率为 5.76—35%
• 其位置、数目、大 小等均不恒定,多 位于脾门、脾蒂、 大网膜等处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贫血等行脾 切除术时,应一并 切除副脾,以免症 状复发。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ein
一、概述
• 肝门静脉腹腔中较大的静脉干,长6~ 8cm,管径1.0~1.2cm。
• 血液主要来自食管腹段、胃、小肠、大 肠(至直肠上部)、胰、胆囊和脾等处。
• 在正常情况下,肝门静脉血液均汇入肝, 占入肝血液总量的70%
组成
• 由肠系膜上静 脉与脾静脉汇 合而成
•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门静脉行的右前面 为胆总管,左前面为肝固有动脉,后面隔网 膜孔与下腔静脉相邻,多数肝门静脉与下腔 静脉交叉成角,少数二者前后平行。
肝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吻合
•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泛 的吻合。
•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支不开放。当肝门 静脉高压症时,吻合支开放形成侧支循环, 肝门静脉系统部分血液进入腔静脉系统,从 而缓解肝门静脉的高压。
(3)胰体 (body of pancreas)
• 位于第1腰椎体平面。
• 前面隔网膜囊与胃后壁为邻。后面有腹主动脉、 左肾上腺、左肾及脾静脉。
• 胰体上缘紧靠腹腔干、腹腔神经丛,因此,胰腺 炎时极易波及神经丛,而出现腰部剧痛。如果胰 腺癌病人有腰部剧痛,可提示癌瘤已侵及腹腔神 经丛。
• 胰体上缘有脾动、静脉走行,脾静脉有时甚至埋 在胰上缘的沟内。脾动脉发出数条胰支进入胰内, 胰内又有多条小静脉直接汇入脾静脉。由于脾静 脉及其属支与胰腺紧密相连,不易分离时,行胰 体尾切除术时需将脾一并切除。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https://img.taocdn.com/s3/m/9d1005e4aeaad1f346933fc8.png)
效果欠佳 , 1 于 0月 1 6日至某院求诊 , 诊断 为 ( ) 1 门静脉及肠 系 膜上静脉血栓 ;2 肝硬化 ;3 牌亢 。 () () 入院后予抗凝 、 溶栓等治疗 后病情 缓解 出院 现患者 近 3日解 黑便人 院。 症见 : 解黑色便 ,
质 软 , 日 1 次 , 部 轻 微 浮 肿 , 部 隐 痛 不 适 , 往 有 乙肝 每 ~2 面 腹 既 小 三 阳病 史 ; 体 : 6 8 P 12次 / i, 2次 / n B 查 T3 .  ̄ 2 C, a rn R2 mi, p
症 时 需 要 监 测 相 关 的 指标 以指 导 治 疗 及 评 价 病情 的转 、这
指标 包 括 血 常 规 、 电解 质 、 血气 分 析 、 肾功 能 等 常 规 中 的 白 肝 、 m
细 胞 总 数及 分类 可反 映感 染 程 度 ,电解 质 叮 指 导治 疗 电解 质 紊
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功 能 可 监 测 肝脏 功 能受 损 情 况 。 肝 24 中医 药可 在 脓 毒 血 症 的 治 疗 中发 挥 更 大作 用 . ( ) 期 1
【 关键词】 静脉 血栓形成 中西 医结合
1 病 例
患者 , 性 ,9岁 , “ 痛 1 伴 黑 便 3 ” 2 0 男 4 因 腹 月 d 于 0 6年 1 月 1 7 日人 院 。 者 于 2 0 患 0 6年 1 O月 1 1日无 明 显 诱 因 出现 上 腹 部 疼 痛不适 , 恶心呕吐 , 腹泻 , 无 无 曾在 当地 医 院 以 “ 门脉 主 干 和 肠 系 膜 静 脉 疵 栓 查 因 ” 院治 疗 , 人 出现 持续 低 热 , 消炎 、 栓 治疗 予 溶
维普资讯
・
肝门静脉系
![肝门静脉系](https://img.taocdn.com/s3/m/fcae4de9f61fb7360b4c6580.png)
一、门静脉组成:由脾V 、肠系膜上 V
二、肝门静脉收集范围 腹腔不成对脏器 (除外肝脏)
即胆囊、脾、胰、 胃及以下的消化管道
三、肝门 V 属支
• 脾V
• 肠系膜上V
• 肠系膜下 V
• 胃左 V
• 胃右 V
• 附脐V
四、肝门静脉系与 上下腔静脉的交通途 径 食管静脉丛
直肠静脉丛 脐பைடு நூலகம்静脉网
五、联系临床
门静脉 → 胃左静脉→
食管静脉丛 →
食管静脉→ 奇静脉 → 上腔静脉
肝门静脉血回流入肝受阻,逆行经食管 静脉丛等回心,静脉丛血流增多,曲张,突向 食管腔,一旦食管粘膜及静脉丛破裂,出血流 入胃,呕出,临床称为呕血(胃酸的作用,呕 出的血为咖啡色)
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
脐上(浅面) 胸腹壁静脉→腋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深面)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
,一旦直肠粘膜及静脉丛破裂,流出的静脉血
随大便排出,临床称为便血(为暗红色)
谢 谢 大 家!
欢 迎 大 家 批 评 指 正!!
肝门静脉 肝门静脉 胃左静脉 食管静脉丛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食管静脉
奇静脉 上腔静脉
直肠下静脉
髂内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上腔V
肝门静脉
附脐静脉
锁骨下V 腋V 胸腹壁V 头臂V 脐周静脉网 胸廓内V 腹壁上V
腹壁浅V
大隐V
腹壁下静脉
脐周静脉网 附脐静脉 肝门静脉
股V
髂外V 髂总V 下腔V
脐下(浅面)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
→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深面)→腹壁下静脉 临床表现:腹壁‘海蛇头’样外观
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的原理
![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b3cf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8.png)
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的原理
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的原理主要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为了使淤滞在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流,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的交通支大量开放。
这些交通支的开放和扩张扭曲的静脉与体循环的静脉发生吻合,形成了侧支循环。
这种侧支循环可以让门静脉血不经肝脏而直接回流到右心。
此外,门静脉压力的增高也是导致侧支循环开放的重要因素。
当门静脉压力超过一定阈值时,消化器官和脾的回心血流经肝受阻,这使得门静脉系统许多部位与腔静脉之间建立了门-体侧支循环。
这种侧支循环的形成可以减轻
门静脉系统的压力,并使淤滞的血液得以回流。
然而,这种侧支循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吻合处静脉细小,当血流增多时,曲张的静脉可能会破裂导致大出血。
因此,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侧支循环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解释,可咨询医生或相关专家学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通过Retzius静脉: 门静脉系统的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
下静脉的部分小静脉(如升结肠、降结肠、肝裸区、胰和十二指 肠等器官腹膜后部分的小静脉),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 脉、低位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卵巢)静脉等相吻合, 亦可成为侧支循环的途径。这些位于腹膜后连通门静脉系与腔静 脉系的小静脉,统称为Retzius静脉。
当肝门静脉 高压症行断 流术显露胃 左静脉时, 必须首先切 开肝胃韧带, 找到胃胰襞, 切开后,方 能找到。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奇V
低位肋间后V
腹壁上V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
可能出现的症状、体征如下: 1. 通过食管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的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和
胃后静脉,在食管下段和贲门附近通过食管静脉丛,与腔静脉系 统奇静脉的食管静脉相吻合。因此,当门静脉高压症时,可发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2.
通过直肠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肠系膜下静脉的直肠上静脉,
脾,门静脉 spleen, portal vein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局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
脾的脏面凹陷,中央 有出入脾的血管、神 经等,称脾门
脾的位置
脾位于左季肋区的肋弓深处 相当左侧第9~11肋的深面,
长轴与第10肋一致 脾后上端(极)平第9肋的 上缘,距后正中线4~5cm, 脾前下端(极)平第10肋, 达腋中线 脾与膈相贴,故脾的位置可 随呼吸和体位的不同而有变 化,可有2~3cm的上下移动。
膈脾韧带 胃 胃脾韧带
膈
左肾上腺
脾肾韧带
左肾 胰腺 横结肠脾曲 脾结肠韧带
脾动脉
脾动脉起自腹腔干。 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分出1~3个一级分支,经脾门入脾实 质,称脾叶动脉。脾叶动脉再行分支,称脾段动脉,供应
相对独立的一块楔形脾段组织,楔形的底朝向膈面,尖朝
向脾门。
根据段动脉的支数,可将脾分为三段型、四段型和五段型, 以四段型为多,占94.8%。 脾动脉也可发出分支不经脾门而在脾上极或下极直接入脾 实质,分别称为上极动脉和下极动脉。
细菌或阿米巴原虫)多发生在右半侧结肠,故
由此而引起的肝脓肿多发生在右半肝。
问答题:试述门静脉的组成、 毗邻、主要属支?
通常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颈的 后方汇合而成。门静脉在胰腺的后方上行,经 十二指肠上部的深面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然 后继续上行达第一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分 别进入左、右半肝。门静脉走行于肝十二指肠 韧带内,右前方靠近小网膜的右缘为胆总管, 左前方为肝固有动脉,后方隔网膜孔与下腔静 脉相邻。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是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胃左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及附脐静脉, 也就是说,汇入门静脉的血液主要来自消化管、 脾和胰。
1.
2.
3.
4.
脾切除术的主要步骤是分离切断脾周围 韧带和结扎血管。脾切除术时需要切断 的韧带和结扎的血管有: 胃脾韧带及其内的胃短血管、胃网膜左 血管。 脾肾韧带及其内的脾动、静脉。 膈脾韧带。 脾结肠韧带。
门 静 脉 系 统 模 式 图
组成
汇合的 部位,一般 在胰颈的后 方,偶在胰 颈、胰体交 界处或胰头 的后方。因 此,胰的病 变常可累及 肝门静脉。
问答题:请从门静脉的解剖特 点,说明右半肝脓肿多于左半
肝的原因?
• 门静脉两端均为毛细血管,感染性栓子进人门
静脉,容易在肝中停留。据同位素研究证明,
门静脉血流有分流现象, 来自右半侧结肠的血
液经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经门静脉 右支流入右半肝。来自脾、左半侧结肠的血液 经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经 门静脉左支流入左半肝。临床上肠道感染(如
的解剖学原理是什么(它的有效 成分是如何到达患处的)?
提示:荣昌肛泰的说明书中解释说:药 物直接入血,避免了肝脏的第一次灭活, 消除了首过效应。
郑重声明:本题并非广告
填空题: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 ( ( 还有( )、 ( ) 、
)和肠系膜下静脉,此外 ) 、 ( ) 、
(
)。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 脉)、(脾静脉) 、(胃左静脉)和肠 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 胃右静脉 )、
组成类型
由于肠系 膜下静脉 及胃左静 脉汇入部 位的不同, 肝门静脉 组成有各 种类型
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
Henle干
是回结肠静脉 与Henle干 (右结肠静脉 外科干 与胃网膜右静 脉的汇合支) 之间的一段肠 回结肠静脉 系膜上静脉。 门脉高压时可 用此段行肠系 丛,与腔静脉系统骼内静脉的直 肠下静脉、肛静脉相吻合。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和肛管的 静脉曲张形成痔.
3.
通过脐周围静脉网: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通
过脐周静脉网与上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上静脉及胸腹壁静脉相吻合。 同时也与下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吻合。在门 静脉高压症时,脐周围的腹壁浅表静脉曲张形成“海蛇头”.
问答题:请说出门静脉的结
构特点?
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1. 与一般静脉不同,它的起始端与终未端均 为毛细血管。 2. 一端起始于胃、肠、胰、脾的毛细血管 网,另一端终于肝小叶内的血窦, 3. 而且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瓣膜。 4. 分流现象。 由于这些特点,无论是肝内或肝外门静 脉阻塞,均可引起血液逆流,导致门静 脉高压症。
毗邻
自胰颈的后方上行,通过十二指肠上部的深 面后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上行至第一肝门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门静脉行的右前面
为胆总管,左前面为肝固有动脉,后面隔网
膜孔与下腔静脉相邻,多数肝门静脉与下腔
静脉交叉成角,少数二者前后平行。
门静脉的特点
肝门静脉始末均为毛细血管。 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瓣膜。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泛的吻合。 分流现象。
副脾
色泽、硬度、功能 与脾同,出现率为 5.76—35% 其位置、数目、大 小等均不恒定,多 位于脾门、脾蒂、 大网膜等处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贫血等行脾 切除术时,应一并 切除副脾,以免症 状复发。
accessory spleen
问答题:脾切除术时需要切断
那些韧带?结扎哪些血管?
汉译英
脾 胰 胃 胰管 肠系膜
• • • • •
胃结肠韧带 十二指肠 肝门静脉 胆总管 肝胃韧带
英译汉
hepatopancreatic ampulla major duodenal papilla azygos vein accessory spleen inferior vena cava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hepatic pedicle
髂外V
下腔静脉
睾丸(卵巢)V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奇V
低位肋间后V
腹壁上V 海蛇头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痔疮
髂外V
下腔静脉
睾丸(卵巢)V
思考题 容昌肛泰“贴肚脐,治痔疮”
( 胆囊静脉 )、( 附脐静脉 )。
名词解释: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
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
是位于回结肠静脉与Henle干之间的一段
肠系膜上静脉。由于该段肠系膜上静脉与 下腔静脉距离很紧,且该段有足够的长度 (2cm以上)及管径,当门静脉高压症时, 可用此处进行分流术。
问答题:门静脉高压症时, 门、 腔静脉间有哪些侧支循环途径?
本课重点
胰腺、十二指肠和脾的动脉供应 Treitz 韧带 胰头和十二指肠的共同血液供应 脾的韧带和周围血管 门腔吻合的通路
上极动脉
脾静脉
脾静脉由脾门处的2~6条(常见为3条)属支汇集 而成,通过脾肾韧带,在脾动脉下方与胰腺后方右行, 在胰颈后方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 行程中接受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胰腺的小静脉 支及肠系膜下静脉。 脾静脉的管径常为脾动脉的两倍,在门静脉高压症时 更为增大,且其壁更加变薄。在巨脾切除术分离、结 扎脾静脉时,应仔细操作,以免破裂出血。 由于某种原因,脾静脉血运不畅或发生阻塞,将引起 充血性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