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脾、门静脉
门静脉CT检查技术
![门静脉CT检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f56ed4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f.png)
门静脉CT检查技术门静脉是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肠道吸收的营养通过门静脉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再经过肝脏的代谢将有用的物质转化为糖、脂肪和蛋白质;食物、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质经过门静脉的血到达肝脏后,通过肝脏解毒,把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处理;门静脉是肝脏重要血供的来源,肝脏百分之二十五的血供来自于肝动脉,百分之七十五的血供来自于门静脉。
所以门静脉对于机体功能和代谢的正常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当门静脉出现问题时,CT检查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关于门静脉的CT检查:一、门静脉的重要作用有哪些1、运输营养物质:门静脉没有静脉瓣,两端都属于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进入肝脏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来源于胃肠道的毛细血管网,所以在机体摄入食物后,营养物质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而运输后的营养物质在肝脏进行合成加工,如血糖、蛋白质、氨基酸、激素等;2、运输毒性物质:包括食物中所含有毒素,或者药物毒性物质,可经毛细血管网进入门静脉,运输进入到肝脏进行解毒,再通过肝后方的肝静脉回流,将代谢废物带回到心脏,进而输送到肾脏,从而排出体外;3、运输肝生成的新物质:肝脏可以将类胡萝卜素合成维生素A,通过门静脉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发挥作用。
另外肝脏还负责合成白蛋白,也需要通过门静脉送达全身,起到维持身体渗透压的作用。
二、常见门静脉病变的CT检查(一)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肝硬化是引起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病因,门静脉血栓形成、心衰等也会引起门静脉高压,患者会出现脾大、腹水、门脉高压性胃病等临床表现,静脉高压的患者还会伴有贫血、发热、呼吸困难、心悸、尿少、水肿等肝外症状。
患者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比如CT,CT的诊断标准主要是通过测量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反应门静脉压力,一般当门静脉的直径超过13mm,或者是脾静脉的直径超过10mm的时候,会认为存在门静脉高压,从而确定门静脉高压的诊断。
静脉
![静脉](https://img.taocdn.com/s3/m/b4c3bbeefab069dc502201c4.png)
肝门静脉的组成和行径: 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在胰颈的 后方汇合而成,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在肝门处分左右两支经肝门入肝。
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 肠系膜下静脉 脉 肝门静脉的属支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胆囊静脉 附脐静脉
肝门静脉系血液回流途径
右 心 房
右心房
下腔V 肝V
肝 肝门静脉
膈
脾V
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主要吻合部位及侧支循环途径:
面静脉(facial vein)
眼上、下V
内眦V 面V
面深V
起于内眦静脉→伴行面动脉→在下颌角 海绵窦 处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的结构特点及其交通 翼V丛 缺少静脉瓣; 通过眼上、下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 通过面深静脉经翼静脉丛与海绵窦相通。
:
翼 V丛 内眦V 面V
面深V 下颌后静 脉前支
收集膈以下腹、盆部、下肢的静脉血,注入右 心房。
(一)上腔静脉系
组成: 上腔静脉及其各级属支
收集: 头颈、上肢、胸部的静脉血(心除外), 回流入右心房。 静脉角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左 头臂静脉 右 奇静脉
右心房
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为一粗大的静脉 干,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后方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 接纳奇静脉后于右侧第三胸肋关节后方注入右心房。
9.当门脉高压时,门静脉内的血液可经哪些途径回流入心?
That’s all today. Thanks!
1、从肘正中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治疗左侧面部疾患,药物先后经何途径到达面部? 2、口服某种脂溶怀性药物(如维生素A),肠毛细淋巴管吸收后,先后经何途径到达眼球? 3、从大隐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治疗阑尾炎,药物先后经何途径到达阑尾? 4、臀部肌注某种药物治疗足背疾患,药物先后经何途径到达足背? 5、口服某种水溶性药物,由肠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后,先后经何途径到达肾,最后随 尿排出体外? 头V 1. 肘正中V 腋V 锁骨下V 头臂V 上腔V 右心房 贵要V 肱V 2. 3. 4. 肠毛细淋巴管 大隐V 臀部Cap
门静脉简介
![门静脉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b65525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1.png)
门静脉简介目录•1拼音•2概述•3属支包括o 3.1脾静脉o 3.2肠系膜上静脉o 3.3胃右静脉(幽门静脉)o 3.4胃左静脉o 3.5胆囊静脉o 3.6附脐静脉•4属支的注入1拼音mén jìng mài2概述门静脉为一粗大静脉干,接受腹腔内除肛管下分以外全部消化管,以及脾、胰、胆囊等器官的静脉血,并将其输送至肝内(彩图30)。
根据国内资料门静脉内腔直径平均为1.25cm (0.7~1.9cm)长度约为6~8cm (3.1~9.2cm)。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构成,肠系膜下静脉则注入脾静脉(52.02%)或注入肠系膜上静脉(34.69%);有少数门静脉系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下静脉共同合成(肠系膜下静脉注入另二静脉汇合的夹角处(13.29%)。
门静脉起始处位于第2腰椎右侧,胰颈的后方(小儿略高,可达第12胸椎),行向上右经十二指肠上部、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胆总管的后方,下腔静脉的前方,继续上行进入作为网膜孔前缘的,小网膜右缘(肝十二指肠韧带),最后达到肝门右端附近分为左,右二支入肝(入肝门后再分左、右支者占65.84%),分叉处略膨大名门静脉窦。
当其在小网膜内时,左前方为肝固有动脉、右前方为胆总管、附近还有植物性神经肝丛的分支、若干淋巴管、淋巴结。
在肝门处,这些结构共同由结缔组织构成的Glisson鞘所包裹,一同入肝。
3属支包括门静脉的属支包括:3.1脾静脉由来自脾门的6~7支静脉,在脾门附近合成,较脾动脉为粗,与脾动脉伴行,但不及后者弯曲,经左肾及左肾门前方或稍上,在同名动脉下方行向右下,与肠系膜上静脉以直角合成门静脉,门脾角则多在91~130°之间,脾静脉在起始处附近接受胃短静脉(多至4~5支,引流胃底及胃大弯左部附近的静脉血)和胃网膜左静脉(接受大弯侧胃前、后面及大网膜左分的属支);在其经过胰腺后面上部附近时,接受若干来自胰腺的静脉小支;在距其终端约2.6cm(0.9~4.4)处常接受肠系膜下静脉,该静脉起始于发自直肠静脉丛的直肠上静脉,跨越小骨盆缘伴行于同名动脉的左侧,沿腹后壁腹膜后方上行经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上或后方,且常经过十二指肠或十二指肠旁隐窝前壁的腹膜襞,在胰腺后方汇入脾静脉。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https://img.taocdn.com/s3/m/c3504772168884868762d650.png)
简介
临床表现
脾脏肿大,是首先出现的病理改变。门静 脉高压时使脾脏的静脉回流受阻、脾脏瘀 血而肿大。伴脾功能亢进时,可使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②腹水。门静脉高压是腹水形成的重 要因素之一。可使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并 与低蛋白血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 钠水潴留诸因素综合作用,促进腹水的形 成。 ③呕血和便血。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壁静脉曲张,前者可 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和便血, 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④其他。可伴有黄疸、蜘蛛痣、腹壁 静脉曲张等。 X射线和内窥镜检查能发现食管和胃 底静脉曲张 ,超声检查显示脾脏肿大、腹 水以及扩张的门静脉和脾静脉。 可针对发生门静脉高压的不同原因进 行相应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积极止 血和输血;大量腹水时可限制钠盐摄入, 利尿;脾功能亢进者若条件适宜可手术切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
,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 在临床上也应考虑一些少见或罕见的病因,以免造成漏诊与误诊。 上 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可归纳列述如下: 1.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 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 食管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非甾体消炎 药如乙酰水杨酸、保泰松、吲哚美辛等或嗜酒引起的急性胃粘膜损害), 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胆汁反流性吻合口炎与残胃 炎、缝线引起吻合口与残胃粘膜糜烂、残胃癌)。 (3)空肠疾病空肠 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2.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引起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结节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胆汁性肝硬化等。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 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 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 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 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 管。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https://img.taocdn.com/s3/m/82a47c2048d7c1c709a14502.png)
门静脉解剖概要
• 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网。 • 肝内动静脉交通支广
泛。 • 门静脉系统血管无瓣
膜。 • 与腔静脉间存在四个
交通支。
4
5
门静脉系统四个交通支
• 胃底和食管下段交通支:(最重要)
– 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静脉丛与奇 静脉、半奇静脉相吻合,血流入上腔静脉。
• 肛管和直肠下端交通支:
– 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相吻合, 血流入下腔静脉。
• 前腹壁交通支:
– 脐旁静脉与腹上、下深静脉相吻合,血分别 流入上、下腔静脉。
• 腹膜后交通支:
– 肠系膜上、下静脉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相吻 合,称Retzius静脉丛。
6
7
分类及病因
根据门静脉血流受阻的部位
肝前型
血栓 畸形 压迫
正常肝小叶
门静脉高压症
概述
•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是指由 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 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升 高,临床表现为脾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 和开放以及腹水。
• 正常门静脉压约在1.27~2.35kPa(13~ 24cmH2O)之间,平均为1.76kPa(18cmH2O)左 右。门静脉高压时,压力大都增至2.9~4.9kPa (30~50cmH2O)。
最多见
门静脉 高压症
肝内型
窦前型 血吸虫病
窦型和窦后型
肝硬化
肝后型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缩窄性心包炎
8
病因
(一)肝前性: 1、门脉血栓 2、门脉肿瘤压迫:胰头癌 胰腺假性囊肿 3、先天性畸形 :门脉海绵样变
(二)肝脏疾病: 1、乙肝后肝硬化:占90%以上 我国乙肝发病率 10~20%
胰腺
![胰腺](https://img.taocdn.com/s3/m/be3f1f85d0d233d4b14e69bc.png)
胰腺真性囊肿声像图表现:胰腺内见类圆形囊性结构(小 箭头所示)。P—胰腺;SV—脾静脉
多囊胰腺声像图表现:胰腺内见多个大小不等囊性结构(小箭头所示), 该患者同时并有多囊肾。 LIVER—肝脏;PAN—胰腺;AO—腹主动脉
二、假性囊肿:是胰腺炎或胰腺损伤后 的并发症。 由于胰腺局部组织坏死、渗血、渗液、 胰液不能吸收而外溢,如与胰管相通, 则囊腔扩大,被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 成的纤维壁而没有上皮,成为假性囊肿。
胰腺的形态(横切面): 蝌蚪形; 哑铃形; 腊肠形。
探测方法
1、检查前准备:禁食8小时以上,即清 晨空腹检查,必要时饮水500~800ml,让 胃内充满液体作透声窗,便于显示胰腺。
2、体位: ①仰卧位:最常用,常加压,配合呼吸。 ②侧卧位:右侧卧位观察胰头,左侧卧 位观察胰体尾。 ③坐位、半坐位或立位:可使肝脏位臵 下移,使胰腺易于显示。 ④俯卧位:观察胰尾。
正常值:胰头<2.5cm 胰体、胰尾<2.0cm 。 正常 可疑 增大 胰头 <2.0 2.1~2.5 >2.6 胰体尾 <1.5 1.6~2.0 > 2.1 测量方法:切线测量法。于下腔V前方测 量胰头,于主A前方测量胰体,于主A或脊 柱的左缘测量胰尾。
5 1 6
8 4
3 2 7
一、超声表现 1、瘤体较小,位于胰头及下腔V右侧。 2、内部回声多为强回声,边缘不规则。 3、早期胰头正常,胰头内胆管扩张,管 内可见肿瘤回声。 4、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而胰管扩张较 轻。
二、鉴别诊断 P301
病例分析
思考题1
家畜解剖学名词解释
![家畜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1ee6e9cdd88d0d233d46a08.png)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出发经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和前后腔静脉回到右心房的过程。
2.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出发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和肺静脉回到左心房的过程。
3.心传导系:由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并向下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构成。
4.窦房结:为位于右心耳和前腔静脉之间心外膜下的一团心肌细胞。
5.门静脉:为收集胃肠静脉血经肝门进入肝脏的血管。
6.动脉导管:为胎儿期位于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的一条血管。
7.淋巴器官——是由淋巴组织和网状组织组成,包括淋巴结、脾、血淋巴结、胸腺、扁桃体等。
8.胸导管:为全身最粗大的淋巴管,起于最后肋骨处的乳糜池,向前注入前腔静脉。
9. 组织液:血液流经动脉端毛细血管时,部分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之间所形成。
名词解释牛、羊的胃中从瘤胃到瓣胃经网胃壁的一条沟称食管沟。
1、腹股沟管: 位于腹底壁后部,耻前腱的两侧,为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一个斜行裂隙。
两个口,内口叫腹腔口,外口叫皮下口2、舌系带: 在舌尖和舌体交界处的腹侧有一条(在马)或两条(在牛、猪)与口腔底相连的粘膜皱襞,称为舌系带。
3、房水: 充满于眼房内的透明水样液体,由睫状体分泌产生,经巩膜静脉窦汇入眼静脉。
具有折光作用、营养角膜和晶状体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4、心包: 包围在心外面,形状与心相符,有保护心和固定心位置的作用,分内、外两层。
外层为纤维膜,又称纤维心包,在心底部附着于大血管,在心尖借胸骨心包韧带附着于胸骨。
内层薄为浆膜,又称浆膜心包或浆膜壁层,在心底部折转覆盖于心肌表面而成为心外膜或浆膜脏层。
5、脑脊液由脉络丛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各脑室、脊髓中央管、蛛网膜下腔中,营养脑和脊髓以及运走代谢产物的作用。
1.骨盆:由髋骨、荐骨、前四个尾椎和两侧的荐坐韧带所围成。
2.胸廓:由顶壁为胸椎,侧壁为肋,底壁为胸骨围成的支架。
4、鼻旁窦:部分头骨内形成的含气空腔1、粘液囊是密闭的结缔组织囊,囊壁薄,内面衬有滑膜,囊内含有少量黏液,主要起减少摩擦的作用。
门静脉系统
![门静脉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82b94c3a1c7aa00b52acb64.png)
一.门静脉与肝静脉:门静脉位于第一肝门(格利森Glisson系统),胆管、肝动脉伴行。
肝静脉位于第二肝门(肝静脉系统),直接汇入下腔静脉。
二.门静脉属支:(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汇合而成)1.肠系膜上静脉2.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胰腺静脉、+胃后静脉3.胃左静脉:+胃小弯、+食管静脉丛。
4.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5.胃右静脉6.胆囊静脉(细)7.副脐静脉(细)三、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1.特点:门静脉属支毛细血管网与腔静脉属支毛细血管网相吻合,门静脉属支均无瓣膜,易形成门静脉高压。
2.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胃底静脉曲张(需行奇静脉断流术)。
门静脉属支(胃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与食管静脉吻合,经奇静脉、至上腔静脉。
3.门静脉高压致直肠下静脉曲张,形成痔。
门静脉属支(肠系膜下静脉的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中、下静脉吻合,经髂内静脉、至下腔静脉。
4.门静脉高压致腹壁浅表静脉曲张(蜘蛛志、海蛇头)。
门静脉属支(附脐静脉)在脐周与腹壁上静脉、胸腹壁静脉吻合,至上腔静脉。
也与腹壁下静脉、腹壁浅静脉吻合,至下腔静脉。
门静脉高压时,脐周腹壁浅表静脉曲张,称为“海蛇头”。
5、门静脉与腹壁后静脉形成的Retzius静脉(侧枝循环)。
门静脉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升、降结肠和十二指肠、胰、肝的小静脉),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脉、低位的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静脉吻合,形成Retzius静脉。
门静脉高压时,Retzius静脉曲张、增多,以降低门静脉的高压。
手术中应尽量保护这些曲张的Retzius静脉,如有损伤应彻底止血。
肝胆胰脾影像学
![肝胆胰脾影像学](https://img.taocdn.com/s3/m/2db4ca6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a.png)
肝海绵状血管瘤
MRI表现:T1均匀性稍低信号,T2随回波时间 (TE)延长,血管瘤的信号强度递增
T1W
T2W
肝血管瘤 MRI
肝脏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造影: 实质其瘤体内出现“血湖”,呈爆玉米 花 状染色,出现早,消失晚,无肿瘤血管和动静 脉短路。
肝脏疾病的CT表现
原发性肝癌
平扫大多数呈低密度,部分可为等密度 或高密度;肿瘤可为单发、多发也可 为巨块形,较大肿瘤中心可坏死呈低 密度,也可发生出血呈高密度。肿瘤 边缘可以不清楚,也可边缘清楚包膜 完整
肝脏MR检查
禁忌证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检查部位邻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人 物 3.使用带金属的各种抢救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4.MRI造影剂有关的禁忌证 并发症 MRI造影剂有关的并发症
肝脏正常MRI表现
横断面解剖同CT 肝实质信号均匀,强度中等,略低于 脾脏和背部肌肉 肝外和肝内静脉信号流孔,显示良好
Extra cellular Imaging
Portal phase
Equilibrium phase
Arterial perfusion Portal systemc Liver veins Liver parenchyma
Presurgical topography information
& vessel assessment
胆石症 – 胆囊阳性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总管结石
胆石症 – 胆囊、胆管结石
右中上腹钙化影鉴别
胆囊结石
腹腔淋巴结钙化 输尿管结石
胆囊炎
急性:胆囊常不显影 慢性:
1. 胆囊不显影 2. 显影淡、延迟、轮廓不清 3. 收缩功能不良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https://img.taocdn.com/s3/m/9dc5396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6.png)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体表面积的计算中国成年男性 BSA=+中国成年女性 BSA=+H=身高,W=体重Stevenson公式已不适用于计算当代中国人体表面积,据男女各50例所得到的男女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分别为:S男=×身高+×体重+,S女=×身高+×体重,若不区别男和女,为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S=×身高+×体重;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表面积㎡=×身高cm+×体重kg-或体重kg×+已知小儿体重或身长时,可从下图查出小儿表面积;颅脑成人第三脑室宽:±0.6mm眼部1.成人眼球1 轴长:±~24.0mm2 角膜厚度:±~1.0mm3 前房深度:±~3.0mm4 晶体厚度:±~5.5mm5 玻璃体长度:±16~17mm6 球壁厚度:±~2.2mm2.成人眼肌厚度及眶内段视神经正常值1 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3.0mm2 内直肌:~4.0mm3 视神经宽度眶内段:±0.23mm3.成人眼球后间隙1 球后间隙宽度:±2.86mm2 球后间隙长度:±2.73mm4.正常眼部血管:1眼动脉直径:1~2mm2成人眼动脉最大血流速度:30~40cm/s、RI:;3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最大血流速度:~16.32 cm/s 、RI:;4成人睫状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22.8cm/s 、RI:; 颌面部1.腮腺厚度:1.0cm2.颌下腺:×2.0cm3.舌下腺:×0.6cm颈部1. 甲状腺长径:4~5cm左右径:2~2.5cm前后径:1~1.5cm峡部前后径:0.4cm2. 甲状旁腺:5×3×1mm心脏大血管心脏成人左室内径、室壁厚度、主动脉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男性:45 ~55 mm女性:35 ~50mm舒张末室间隔厚度:男性:9 ~11mm 女性:7 ~10mm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男性:8 ~12mm 女性:7 ~11mm主动脉内径:男性:23 ~33mm女性:23 ~31mm正常人左房内径与主动脉内径大致相等; 2.心脏泵功能:每搏输出量:35~90mL每分输出量:3~6L/min每分心排指数:2~3L/min/m2体表面积射血分数:45%~75%大血管主动脉根部男性:23 ~36mm女性:21 ~30mm肺动脉干:±3.8mm腹主动脉近端:平均20mm远端:平均15mm下腔静脉吸气时:±3.94mm呼气时:±3.92mm腹部脏器肝脏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3.肝右叶前后径:8 ~10cm;4.左半肝厚度及长度:分别为5~6cm 、5~9cm; 5.门静脉内径: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6.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 胆囊与胆道胆囊最大纵切面长径:约7~9cm 、前后径:多不超过3cm胆囊壁厚:2~3mm左右肝管内径:约2mm 、总肝管内径:3~4mm 、总胆管内径:6~8mm胆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45~65cm/s 、阻力指数:~脂餐一小时后收缩≥1/2脾脏1.脾脏厚度:不超过4cm2.脾脏长度:范围8~12cm3.脾的宽度:范围5~7cm胰腺胰头前后径:小于3cm、胰体前后径:小于2.5cm、胰尾前后径:小于2cm、胰管内径:小于2mm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肾脏1.肾脏长径:约10~12cm ,宽径:约4~5cm ,厚径:约3~5cm;2.肾实质厚度:约1~2cm ,通常约1.5cm ,肾皮质厚度:约8~10mm;3.肾静脉内径:约1cm ,立位或坐位增宽,肾动脉内径:约5~6mm ;输尿管与膀胱1.输尿管内径:约2~4mm2.膀胱容量:约350~500ml3.排尿后残余尿:小于50ml4.膀胱壁厚度:约1~3mm前列腺与精囊1.前列腺长径:3cm、宽径:4cm、厚径:2cm2.内腺宽/ 全腺宽<3.厚径/ 宽径=4.假定圆面积比PCAR :为阴囊与睾丸1.阴囊壁厚:2~8mm2.睾丸长径:约4cm、宽径:约3cm 、前后径:约2cm 3.附睾头厚:约~1.2cm4.精索静脉内径:小于2mm5.睾丸动脉和睾丸内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分别约:8~28cm/s和4~19cm/s肾上腺与腹膜后肾上腺1.肾上腺直径:<30mm 、前后径:<10mm;2.新生儿肾上腺为肾脏的1/3、成人肾上腺为肾脏的1/13; 后腹膜1.下腔静脉测值:近心段:~2.4cm 中段:~2.1cm 远心段:~1.9cm 2.肿块距腹前壁距离腹膜后肿块一般:>4cm前腹腔肿块:>1.5cm腹壁肿块:<1.5cm妇产科妇科子宫纵径:~7.5cm、前后径:~4.0cm,横径:~5.5cm 宫颈长:~3.0cm宫体/宫颈=2∶1卵巢:4×3×1cm输卵管内径:<0.5cm绝经期子宫内膜厚度:<0.3cm其他部位检查周围血管动脉内径:股动脉:7.6 mm、腘动脉:5.9mm 胫后动脉:2.5mm、足背动脉:2.3mm骨关节1.皮肤厚度:~4.3mm2.肌腱厚度:髌腱:3~6mm 宽20~25mm跟腱:4~6mm 宽12~16mm冈上肌腱:5~10mm肱二头肌长腱:±7mm小园肌腱:±0.5mm肩胛下肌腱:±0.7mm3.关节间隙宽度:指关节:~0.4mm髋关节:2mm髋关节前间隙:~6.3mm4.椎管宽度L2~L3 及L3~S4 斜矢状径:男性:14mm女性:14~15mm常用血管血流参数正参值颈部血管1.内中膜厚度IMT: 颈总动脉< 1mm,分叉处IMT< 1.2 mm2.内径:颈外动脉4-5mm;颈内动脉5-6mm;颈总动脉6-7mm3.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SPV:颈总动脉±20.7cm/s;颈外动脉±16.1 cm/s;颈内动脉±14.3 cm/s4.阻力指数RI:颈外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5.颈总动脉:V2 / V1<6.椎动脉:内径-4.2cm;收缩期峰值流速45-75 cm/s 颈内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1.轻度狭窄内径减少0%-5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频窗存在2.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3.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4.极重度狭窄内径减少91%-99%⑴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10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45.完全闭塞内径减少100%⑴闭塞的管腔内可有充满的血栓回声⑵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⑶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四肢血管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下肢动脉内径参考值下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1.近段髂总动脉85±20cm/s 远段髂总动脉90±21cm/s2.髂内动脉93±18cm/s3.近段髂外动脉99±22cm/s 远段髂外动脉96±13cm/s4.近段股总动脉89±16cm/s 远段股总动脉71±15cm/s5.股深动脉64±15cm/s6.近段股浅动脉73±10cm/s 中段股浅动脉74±13cm/s远段股浅动脉56±12cm/s7.近段腘动脉53±9cm/s 远段腘动脉53±24cm/s8.胫腓动脉干57±14cm/s9.近段胫前动脉40±7cm/s 远段胫前动脉56±20cm/s10.近段胫后动脉42±14cm/s 远段胫后动脉48±23cm/s11.近段腓动脉46±14cm/s 远段腓动脉44±12cm/s12.足背动脉30±10cm/s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I级:返流时间持续1-2秒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2-3秒I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4-6秒IV级:返流时间大于6秒返流时间在秒以内,可视为正常;-1秒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腹部血管及其他肝脏血管1.肝固有动脉⑴内径2-6mm⑵峰值流速46-66cm/s⑶阻力指数-2.肝静脉⑴频谱形态:三相S波、D波、a波或双相频谱⑵内径:<10mm3.门静脉⑴主干内径12-14mm⑵最高流速15-25cm/s⑶平均流速±3.7 cm/s门静脉高压征血管参数变化1.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出现双向或离肝血流,血流期相性消失,平均流速降低±2.8cm/s2.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内径-1.0cm3.脾门静脉:内径>0.9cm4.附脐静脉:内径>0.3cm5.冠状静脉:内径>0.5cm肾动脉1.肾动脉干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RI<2.不同年龄组肾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3.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⑵舒张期无血流信号⑶频谱的频带增宽⑷动脉加速时间延长>,加速度降低<3m/s2⑸肾动脉狭窄段SPV与邻近腹主动脉SPV之比> 腹主动脉1.内径:近段2.0cm-3.0cm,中段1.6cm-2.2cm,远段1.3cm-1.7cm2.收缩期峰值流速:近段70-180cm/s,远段67-150cm/s甲状腺上下动脉1.内径2mm2.收缩期峰值流速30-50cm/s3.阻力指数-超声医学操作规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红心脏与大血管●超声检查的操作程序●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工瓣膜●主动脉疾病●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脏占位性病变●心包疾病●心脏功能检查超声检查内容及适应证●判定心脏位置以及心脏与内脏的位置关系●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和节段性运动,间隔连续性,瓣膜功能,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回声肿瘤、赘生物、血栓以及周围血管病变;●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大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狭窄和反流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检出心包疾患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心包肿瘤定位和半定量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评价心功能常规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量收缩功能心脏超声常规检查切面A P 、L V A W 、L V P W 、L V 、M V 、L A 、P V左心二腔观 同胸骨旁左心长轴观左心长轴观同上+L V O T 、R A V 、L A V 五腔心观 A P 、L V L W 、R V R W 、I V S 、L A W 、R A W 、I A S 、L V 、L A 、P V 、R V 、T V 、R A 四腔心观 心尖R V O T 、T V 、A O 、A V 、L C A 、R C A 、I A S 、R A 、L A 、P A 、P V主动脉根部左室短轴观 R V 、I V S 、L V W 、A M V 、P M V 、M V O 、L V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观 R V 、I V S 、L V W 、P M 、L V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观 R V A W 、R V O T 、A O 、A V D 、A V 、I V S 、L V O T 、L V 、A M V 、P M V 、C T 、P M 、L V P W 、L A 、C S 左心长轴观 胸骨旁观察重点标准切面 探头位置心脏超声可能检查切面同上左心二腔心观二维超声心功能 四腔心观 心尖 M 型超声心功能 左心长轴观 胸骨旁 H V 、I V C 、R A 、R V 、I A S 、I V S 、A P 、L A 、L V 四腔心观 剑突下 A R C H 、 R P A 、L P A主动脉短轴观 A O 、A V 、A A O 、A R C H 、D A O 、I A 、L C C A 、L S A 、SR P A 、L A 、R A 、P D A 主动脉长轴观 胸骨上凹 观察重点切面 探探头头位位置置检查报告书写及正常报告●超声心动图检查报告包括三方面的内容:●M型和2D E对心脏结构的描述●多普勒超声对心脏和大血管血流的描述●超声诊断意见M型及2D E描述心脏结构●各房室形态大小,主、肺动脉内径,房、室间隔连续性,室壁厚度及运动状态,各瓣膜形态、结构及开闭情况,左室收缩功能,心包腔有无积液声像;多普勒超声描述心脏和大血管血流●正向血流---速度正常、速度增快、速度减慢●瓣膜关闭不全---返流束起源、走行、范围、返流量、返流时相●分流---分流部位,分流方向,分流时相●肺动脉压估测正常报告成人●各房室大小正常;右室流出道以及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搏幅正常,静息状态下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房、室间隔连续完整;各瓣膜形态、结构及活动未见异常;心包腔内未见积液声像;●多普勒检测:各瓣膜口两侧均未见异常血流;心内未见分流;●超声诊断意见:心脏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正常报告儿童●各房室大小正常;右室流出道以及主、肺动脉内径正常;房、室间隔连续完整;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搏幅正常,运动协调性好;各瓣膜形态、结构以及活动未见异常;主动脉弓降部发育正常;●多普勒检测:房、室水平以及大血管水平未见分流;各瓣膜口两侧未见异常血流;●超声诊断意见:心脏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2DE检查正常值2D E检查正常值L A●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收缩末期●30±3m m23~33m m●L A/A O=2D E检查正常值A O R●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舒张末期●A V D S19±2m m17~26m m●A O28±3m m高限33-35m m●A A O26±3m m高限30-33m m2D E检查正常值L V、R V●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舒张末期●L V E D D47±4m m高限M51m m,F48m m ●L V E S D33±5m m●I V S/L V P W高限12/11m m●R V17±4m m高限21-23m m●L V O T≥20m m2D E检查正常值P A、R V O T●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舒张末期●R V O T25±4m m高限30-33m m●M P A18±3m m高限23-25m m●P V D16±2m m14~22m m●R P A12±2m m●L P A11±2m m2D E检查正常值R A、R V●心尖四腔心切面收缩末期●R A上下径36±4m m高限42m m左右径31±4m m高限36m m●T V D D23±3m m20~30m m●R V左右径25±4m m高限30m m●M V D D25±3m m22~30m m2D E检查正常值A0●A A O远端26±3m m高限30m m●A R C H25±3m m高限28m m●D A O近端25±3m m高限28m m●膈肌平面D A O25±3m m高限28m m ●A d A O20±3m m高限25m m2D E检查正常值V E I N ●S V C13±3m m高限18m m●I V C15±3m m高限20m m●C S≤5m m●H V5±3m m高限10m m●I V5±3m m高限10m mM型检查正常值●I V S搏幅5-11m m●L V P W搏幅7-12m mP W检查正常值●M V E峰-1.3m s>有意义A峰-1.0m s●A V-1.7m s>有意义●P V-1.5m s>有意义●T V E峰-0.9m s>有意义A峰-0.8m s ●S V C-1.1m s●I V C-1.0m s●A A O-1.7m s>有意义●D A O≤2.0m/s●L V O T-1.2m s>有意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注意事项●明确有无M S、左房血栓和其他瓣膜病变,判断狭窄程度;极轻度M S不必作出诊断;●合并快速房颤,合并中度以上M R,不适宜测量E O A;●拟行P B M V的患者,需T E E检查排除L A A血栓;M S定量诊断≤<6极重度>12>20<<8重度6~12 11~20~8~12中度2~5 5~10~13~16轻度<2<5~17~20极轻度m P G m m H g P G m m H gM V A c m2M V D m m程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注意事项● 明确有无M R 和合并的瓣膜病变;半定量判断反流程度; ● 中度以上M R 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 术前EF > 60%才表明左心室收缩正常● EDD >80mm 、 ESD >50mm 、 EDVI >300 ml/m 2、EF <30%者,术后易出现低排MR 半定量评估<25 25~40 >40<20 20~40 >40<4 4~8 > 8轻度中度 重度R F % J A /L A A % R J c m 程度参考指标:左房室是否长大及长大程度肺静脉内有无逆向血流P G M R的用途●估测左室收缩功能,测量d p/d t=32/Δt ●合并A S时,估测L V S P=P G M R+L A P●估测L A P=S B P-P G M RMR半定量评估●偏心性反流程度判断,加半级-1级.●R F=M F-A F/M F● M F =M V D 2/4V T I ● A F = A V D 2/4V T I● M V D 取心尖四腔心切面舒张期测量 ● A V D 取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收缩期测量主动脉瓣狭窄注意事项● 明确有无主动脉瓣狭窄和合并的瓣膜病变,半定量判断狭窄程度和左心室收缩功能;● T T E 图象不清晰时,可采用T E E 测量主动脉瓣口面积;A S 定量诊断>50>80><重度25~50 51~80 ~ ~ 中度 10~25 20~50 2~ ~ 轻度 m P G m m H g P G m m H gV m a x m /sA V A m m程度注意: 合并中度以上A R , 下调半级-1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注意事项● 明确有无主动脉瓣反流和合并的瓣膜病变,半定量判断反流程度和左心室收缩功能;● A R 偏心朝向M V ,不要轻易诊断器质性M S ● L V E D P =D B P -P G e d● 小儿、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微量A R 应报告;AR 半定量评估>350 250~350 <250<25 25~50 >50局限于L V O T 达到L V 中部 达到L V 心尖轻度中度 重度P H T m s R J /L V O T % 返流深度程度。
肝门静脉系
![肝门静脉系](https://img.taocdn.com/s3/m/fcae4de9f61fb7360b4c6580.png)
一、门静脉组成:由脾V 、肠系膜上 V
二、肝门静脉收集范围 腹腔不成对脏器 (除外肝脏)
即胆囊、脾、胰、 胃及以下的消化管道
三、肝门 V 属支
• 脾V
• 肠系膜上V
• 肠系膜下 V
• 胃左 V
• 胃右 V
• 附脐V
四、肝门静脉系与 上下腔静脉的交通途 径 食管静脉丛
直肠静脉丛 脐பைடு நூலகம்静脉网
五、联系临床
门静脉 → 胃左静脉→
食管静脉丛 →
食管静脉→ 奇静脉 → 上腔静脉
肝门静脉血回流入肝受阻,逆行经食管 静脉丛等回心,静脉丛血流增多,曲张,突向 食管腔,一旦食管粘膜及静脉丛破裂,出血流 入胃,呕出,临床称为呕血(胃酸的作用,呕 出的血为咖啡色)
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
脐上(浅面) 胸腹壁静脉→腋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深面)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
,一旦直肠粘膜及静脉丛破裂,流出的静脉血
随大便排出,临床称为便血(为暗红色)
谢 谢 大 家!
欢 迎 大 家 批 评 指 正!!
肝门静脉 肝门静脉 胃左静脉 食管静脉丛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食管静脉
奇静脉 上腔静脉
直肠下静脉
髂内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上腔V
肝门静脉
附脐静脉
锁骨下V 腋V 胸腹壁V 头臂V 脐周静脉网 胸廓内V 腹壁上V
腹壁浅V
大隐V
腹壁下静脉
脐周静脉网 附脐静脉 肝门静脉
股V
髂外V 髂总V 下腔V
脐下(浅面)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
→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深面)→腹壁下静脉 临床表现:腹壁‘海蛇头’样外观
[精选]胰脾门静脉-正式-姜晓峰名师编辑PPT课件--资料
![[精选]胰脾门静脉-正式-姜晓峰名师编辑PPT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e14fc581eb91a37f1115c8e.png)
右肾静脉 胆总管等。 与空肠毗邻
胰头癌行胰十二指 肠切除术: 检查肿物是否侵及
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
十二指肠梗阻
胰颈
宽:2~2.5cm 胃幽门部的后下方 后:肠系膜上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门静脉主干
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主干下部 与胰颈之间没有胰腺
小静脉汇入,
通过Retzius静脉:门静脉系统的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
脉的部分小静脉(如升结肠、降结肠、肝裸区、胰和十二指肠 等器官腹膜后部分的小静脉),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 脉、低位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卵巢)静脉等相吻合, 亦可成为侧支循环的途径。这些位于腹膜后连通门静脉系与腔 静脉系的小静脉,统称为Retzius静脉。
腹腔:膈以下,骨盆入口以上,腹前壁与腹后壁之间 的腔。内有肝胆胰脾胃肠肾等内脏器官。
区别:小区与小区的路
思考题
容昌肛泰“贴肚脐,治痔疮”
的解剖学原理是什么(它的有效成 分是如何到达患处的)?
提示:荣昌肛泰的说明书中解释说:药物直 接入血,避免了肝脏的第一次灭活,消除 了首过效应。
郑重声明:本题并非广告
问答题
门静脉高压症时, 门、腔静脉间 有哪些侧支循环途径?可能出现 哪些症状和体征?
可能出现的症状、体征如下:
通过食管静脉丛:门静脉系统的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和胃后
静脉,在食管下段和贲门附近通过食管静脉丛,与腔静脉系统 奇静脉的食管静脉相吻合。因此,当门静脉高压症时,可发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外科干
意义:
门脉高压时可用此段
与下腔静脉行分流术。
回结肠静脉
胃胰襞
当肝门静脉高压症 行断流术显露胃左 静脉时,必须首先 切开肝胃韧带,找 到胃胰襞,切开后, 方能找到胃左静脉。
胰、脾、门静脉
![胰、脾、门静脉](https://img.taocdn.com/s3/m/d3aaab28284ac850ad0242f3.png)
六、副脾
accessory spleen
• 色泽、硬度、功能 与脾同,出现率为 5.76—35%
• 其位置、数目、大 小等均不恒定,多 位于脾门、脾蒂、 大网膜等处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贫血等行脾 切除术时,应一并 切除副脾,以免症 状复发。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ein
一、概述
• 肝门静脉腹腔中较大的静脉干,长6~ 8cm,管径1.0~1.2cm。
• 血液主要来自食管腹段、胃、小肠、大 肠(至直肠上部)、胰、胆囊和脾等处。
• 在正常情况下,肝门静脉血液均汇入肝, 占入肝血液总量的70%
组成
• 由肠系膜上静 脉与脾静脉汇 合而成
•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门静脉行的右前面 为胆总管,左前面为肝固有动脉,后面隔网 膜孔与下腔静脉相邻,多数肝门静脉与下腔 静脉交叉成角,少数二者前后平行。
肝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吻合
•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泛 的吻合。
•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支不开放。当肝门 静脉高压症时,吻合支开放形成侧支循环, 肝门静脉系统部分血液进入腔静脉系统,从 而缓解肝门静脉的高压。
(3)胰体 (body of pancreas)
• 位于第1腰椎体平面。
• 前面隔网膜囊与胃后壁为邻。后面有腹主动脉、 左肾上腺、左肾及脾静脉。
• 胰体上缘紧靠腹腔干、腹腔神经丛,因此,胰腺 炎时极易波及神经丛,而出现腰部剧痛。如果胰 腺癌病人有腰部剧痛,可提示癌瘤已侵及腹腔神 经丛。
• 胰体上缘有脾动、静脉走行,脾静脉有时甚至埋 在胰上缘的沟内。脾动脉发出数条胰支进入胰内, 胰内又有多条小静脉直接汇入脾静脉。由于脾静 脉及其属支与胰腺紧密相连,不易分离时,行胰 体尾切除术时需将脾一并切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胰的淋巴
胰各部的集合淋巴管呈放射状汇入胰周围的淋巴结: ①胰头的集合淋巴管均注入胰十二指肠上、下淋巴结; 然后向下至肠系膜上淋巴结,或向上经幽门下淋巴 结汇入腹腔淋巴结; ②胰体右上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肝淋巴结,然后入腹 腔淋巴结;左上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胰脾淋巴结。 胰体左下部的集合淋巴管入中结肠淋巴结,然后注 入肠系膜上淋巴结;右下部的集合淋巴管可入肠系 膜上淋巴结; ③胰尾上部的集合淋巴管向右注入胰脾淋巴结;下部 的集合淋巴管注入中结肠淋巴结,然后入肠系膜上 淋巴结。
胰管和副胰管的类型—可有6种类型,这
对胰管造影术诊断胰的病变有重要参考意义
• I型: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大乳头,有较细的副胰管连 通于主胰管,开口于小乳头。 • II型:无副胰管。胰头上部有一小胰管与主胰管相连通。 • Ⅲ型:副胰管粗大,贯通整个胰腺,开口于小乳头,而主胰 管细短,并与副胰管不相通,与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大乳头。 • Ⅳ型:副胰管较细,与主胰管相连通,开口于小乳头。钩突 小胰管相连通于副胰管。 • V型:有一较细的副胰管在胰头下部与主胰管相连通,经主 胰管浅面斜向右上方,开口于小乳头。 • Ⅵ型:主胰管在胰头部呈一圆圈形,副胰管连通于圆圈形上 方尾侧的主胰管,而钩突小胰管连通于圆圈上。
五、胰的血管
胰的动脉 •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 胰背动脉及胰下动脉
• 脾动脉胰支及胰大动脉、胰尾动脉
胰的静脉 • 胰的静脉基本与同名动脉伴行,主要回流 至门静脉系统。 • 胰头与胰颈部的静脉血汇入胰十二指肠上 静脉、胰十二指肠下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 • 胰体及胰尾部的静脉以多数小支在胰后上 部汇入脾静脉。 • 在胰头部有引流胰头、钩突的小静脉(一 般2~5支)汇入附近肠系膜上静脉的右 后侧壁,比较隐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要 仔细处理,以免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
总管等。
• 正常情况下,胰头部与上述组织之间隔有疏松结缔组织,当胰头部有 炎症或癌瘤时,上述组织可能受累,故对胰头癌欲做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时,应重点检查胰头肿物侵及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
情况。
(2)胰颈 (neck of pancreas)
• 位于胰头的左侧,是胰头与胰体之间狭窄的部 分,长约2~2.5cm • 胰颈部的背面有一凹沟,沟内有肠系膜上静脉 经过。该静脉向上走行不久即与脾静脉汇合成 门静脉主干。 • 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干下部在胰颈背面经过 时,没有胰腺小静脉汇入,因此,在行胰十二 指肠切除术分离胰颈背面与肠系膜上静脉时, 可从胰的上、下缘沿肠系膜上静脉与胰颈之间 进行钝性分离。
(4)胰尾(tail of pancreas)
• 是胰的左端狭细的部分,其末端钝尖,伸向左上, 抵达脾门后下方。 • 因胰尾部紧靠脾门,在脾肾韧带的两层腹膜之中, 脾切除时需防止损伤胰尾,以免发生胰瘘 • 胰尾部有4~6支小静脉注入脾静脉,门静脉高 压症时,这些小静脉变粗,其管壁变薄,在行脾 肾静脉吻合术时,为游离出足够长度的脾静脉 (一般需3~4cm),须仔细分离、结扎、切断 这些小静脉支。若处理不当,可因出血或撕裂脾 静脉而增加手术的困难。
(3)胰体 (body of pancreas)
• 位于第1腰椎体平面。 • 前面隔网膜囊与胃后壁为邻。后面有腹主动脉、 左肾上腺、左肾及脾静脉。 • 胰体上缘紧靠腹腔干、腹腔神经丛,因此,胰腺 炎时极易波及神经丛,而出现腰部剧痛。如果胰 腺癌病人有腰部剧痛,可提示癌瘤已侵及腹腔神 经丛。 • 胰体上缘有脾动、静脉走行,脾静脉有时甚至埋 在胰上缘的沟内。脾动脉发出数条胰支进入胰内, 胰内又有多条小静脉直接汇入脾静脉。由于脾静 脉及其属支与胰腺紧密相连,不易分离时,行胰 体尾切除术时需将脾一并切除。
胰 尾 部 小 静 脉
四、胰管和副胰管
• 胰管是胰的主要排泄管。胰管自胰尾部沿胰的长 轴右行,横贯胰的全长。胰管沿途汇集各小叶的 导管(约100个左右),这些导管几乎呈垂直方 向汇入胰管,引流胰的大部分胰液。约在胰头颈 交界处胰管弯向下后方,然后在胆总管的左侧与 胆总管汇合,最后斜行穿入十二指肠壁,共同开 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 副胰管在胰头上部,一般较短小,走行于胰管的 上前方,主要引流胰头上前部的胰液。副胰管的 左端多与胰管汇合,右端多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 小乳头。小乳头位于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上方(稍 偏内侧)约2cm处。胰管末端发生梗阻时,胰液 可转经副胰管进入十二指肠。
七、胰的神经
• 胰腺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同 时也分布有内脏感觉神经。 • 胰的内脏感觉神经,据临床外科实践、动物实 验和形态学研究表明,胰的痛觉和非痛觉传入 纤维联系是分开走行的。痛觉传入纤维伴随交 感神经走行,即经腹腔神经丛、肠系膜上丛、 主动脉肾神经丛、内脏神经、交感干、白交通 支至中、下胸段和上腰段的脊神经,再进入脊 髓上传。一般认为,胰头、胰体和胰尾有双侧 脊神经节来的传入神经纤维,但胰头可能主要 来自右侧,而胰尾则可能来自左侧。其它的传 入神经纤维伴随迷走神经走行,以实现非痛觉 的反射活动。因此,在治疗胰源性腹痛时不主 张作迷走神经切断术,因为既不能直接缓解疼 痛,又可能导致不良的后遗症。
十二指肠所环绕,因此胰头部肿瘤可压迫十二指肠而引起梗阻,X线 检查时,可见到十二指肠窗开大或变形。 • 胰头的下份有向左侧突出的钩突,其一部分位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右后 方。此处有数条(2-5条)小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的右后侧壁,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要仔细处理,以免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 • 胰头前面有横结肠系膜根越过。胰头后面有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及胆
面,横过于第1、2腰椎前方。
• 位置深在,位于腹后壁的壁层腹膜之
后,属腹膜外位器官。
• 右侧端较低,被十二指肠环绕,左侧
端,较高靠近脾门。
三、分部和毗邻
胰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
(1)胰头 (head of pancreas)
• 位于第2腰椎的右侧,是胰最宽大的部分。胰头的上、右、下三面被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局解手术学教研室 李彦科
一、概述
• 胰(pancreas)是人体内仅次于肝
的大腺体,也是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
用的消化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
种功能。
• 胰质地柔软,长12~15cm,宽3~
4cm,厚Leabharlann .5~2.5cm,重约75g。二、位置
• 胰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在网膜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