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ae3ca6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6.png)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口服方一、中药口服方组成:黄芪15g,金银花30g,马齿苋30g,桃仁12g,当归15g,木香15g,槟榔12g,槐米15g,仙鹤草30g,小蓟15g,枳壳15g,炒白芍15g,黄连15g,元胡15g,炙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灌肠方1、仙鹤草30g,小蓟15g,紫草15g,白芷15g,血竭5g,桃仁10g,金银花20g,马齿苋30g,生黄芪15g。
水煎100ml,加入云南白药3g,庆大霉素8万IU,保留灌肠。
2、清热解毒方(1)白头翁3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黄连10克、败酱草30克。
(2)黄连10克、山栀子15克、金银花30克、白芍3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3)马齿苋30克、半枝莲30克、地榆15克、千里光30克、白芨12克。
3、清化湿热方(1)苦参30克、黄柏15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
(2)马齿苋30克、白头翁3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大黄10克、明矾10克。
4、活血化瘀方(1)蒲黄15克、灵脂15克、丹参30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槟榔15克。
(2)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10克、白芷10克、皂荚刺15克、白芨30克、金银花30克。
5、瘀疡生肌方(1)生肌散10克、云南白药1克、青黛5克,溶于0.5%普鲁卡因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2)锡散类、生肌散、云南白药各1克,溶于温水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3)白芨15克、紫草15克、青黛5克、五倍子9克、血竭3克、儿茶9克、甘草3克。
6、白头翁50克、黄连25克、苦参50克、白芍25克、大黄15克、土茯苓20克、黄柏20克、白芨30克、丹参40克、云南白药2克、乌梅30克。
治疗方法每日1剂,加水1000ml浸泡2h。
文火水煎2次,每次40min取汁,合并2次煎液后再浓煎至约200ml,放置沉淀后取汁150ml直肠给药。
晚睡前排空大便,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Ocm,将18号导尿管轻轻插入病变部位,直肠病变者深约15cm,灌肠成功后继续保持臀部抬高1Ocm,左侧卧位30min。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44fc731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6.png)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治疗该病需要采取复杂的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1. 药物治疗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控制炎症的药物,另一种是控制免疫系统的药物。
(1)控制炎症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和甲基硫氧嘧啶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治疗患者,可有效缓解症状,但用药时间过长会增加患者的副作用风险,如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2)控制免疫系统的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和抗TNF-α单克隆抗体等。
这些药物可有效抑制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少肠道炎症和溃疡,但用药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
2. 营养支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因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应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常用的方法包括针对患者的饮食调整、口服营养素补充剂以及静脉营养支持等。
3. 手术治疗一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存在严重的出血、穿孔、结肠癌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全结肠切除、直肠乙状结肠吻合术等。
4.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逐渐受到重视。
中药中的苦参、黄连、黄芩等均有抗炎作用,可与西药治疗相结合,起到协同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药物副作用,还能改善患者的症状。
总之,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药或用药过长的情况,以减少副作用的出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9d2659960590c69fc37690.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论文【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阴伤湿热清热化瘀止血生肌方化瘀祛腐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侵犯直肠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
病情反复,经久不愈,属难治性疾病。
现代医学采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欠佳。
笔者就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异常有关。
参与的多种炎症细胞及免疫细胞释放抗体、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等,引起组织破坏及炎性病变。
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因素及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1]。
溃疡性结肠炎可因临床表现不同而分属不同的中医病证范畴。
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属痢疾中“休息痢”、“久痢”范畴;血性便明显,属“肠风”、“脏毒”范畴;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属“泄泻”范畴。
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多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寒热湿毒之邪,饮食劳倦或情志不遂,部分因外感寒热湿毒之邪或饮食劳倦所伤或情志不遂而导致脾胃受损,致热、湿、痰邪客于肠道,阻滞气血,肠络失利,脂膜受损,下利赤白而发病。
2治疗2.1中西医结合增效减毒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
单纯使用西医或单纯使用中医治疗不免有失偏颇,中西医结合常常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上部分医师将溃疡性结肠炎当慢性肠炎治疗,习惯用大量抗生素,在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停药后很快复发,甚至会导致菌群失调。
尤其对于20~30岁急性腹泻的患者,常规抗菌止泻等治疗效果不佳,应常规查肠镜以免误诊误治。
部分患者服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缓释片,奥沙拉嗪),后出现白细胞下降、腹泻等情况,停用西药而口服中药,可能使症状得到改善,但肠镜下病变可能加重,对这些病例,勿忘复查肠镜。
对于轻中度远端结肠炎者,使用中药(清热化瘀止血生肌为基本治法)配合氨基水杨酸制剂灌肠可使症状明显改善;对于广泛性结肠炎,仍需考虑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1aa923f67ec102de3bd8904.png)
[4] 1 吴晖, 庄金梅 , 李华 , . 等 穴位贴敷 治疗变应 性鼻炎 2 9例 [ ] 3 J. 福建 中医学 院学报 ,0 5,5 ( ):1— 2 20 1 ,5 4 4 .
[5 陈劫 , 1] 赖新 生 . 近年 来 针 灸 治 疗 变 态 反 应 性 鼻 炎 的 研 究 概 况 与
!
慢 性炎症 和 溃疡性 病 变 , 临床 以腹 泻 、 液脓 血 1 黏 l 腹 痛为 特征 。属 中 医“ 泻 ” “ 泄 、 痢疾 ” “ 血 ” 、便 等 畴 , 现称 “ 大瘕 泄 ” 。一 般发 病 缓 慢 , 程 漫 长 , 病
i
I
一 近 轻不医结合复作目尚特药治 情重一 反发 , 无效物 常 年来 中西 , 治疗 该 病 前为 可靠 的疗 效 , 有较
[O 李海霞 , 1] 王慧丽 , 肖凯杰, 穴位拔 罐贴敷 治疗 过敏性鼻炎 7 等. 3
例 [ ] 陕 谣 中 医 ,06,7 1 ) 123一l24 J. 20 2 ( 0 : 2 2.
[] 4 徐珊宁 , 陈苏 , 芸. 徐 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 3 O例 [ ] 福建 中 J.
芪 、 黄 、 苡仁 、 大 薏 白花 蛇舌 草 、 丹 皮 、 连 、 牡 黄 木香 、
显减 黄芪 用量 加用 黄连 。结果 近期 治愈率 治疗组 与
乌药等 )每次4粒 , 日3次; , 每 同时服用柳氮磺胺吡
啶片 , 每次 1g每 日 4次 。对 照 组 予 以柳 氮 磺 胺 吡 , 啶片 , 次 1g 每 E 4次 ; 每 , t 同时 服用 黄 连 素 片 , 次 每
JA X OU NAL OF RA T O ING IJ R T DI I NALCHI NES DI NE E ME Cl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fb80ce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6.png)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长期性溃疡、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目前,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控制和手术治疗,但其中副作用和风险也不可避免。
而中医药治疗因其温和、安全、有效等特点,逐渐成为了患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选择。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脾胃、活血化瘀。
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多样,可以饮食调养,可以内部服药,可以外用贴敷等。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方法逐一进行介绍。
饮食调养饮食调养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脾胃的调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遵循中医饮食的原则,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食品,例如稀饭、粥、米粉、菜汤等。
同时,还可以食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例如红枣、鸭血、红糖等。
当然,饮食调养虽然很重要,但并不能完全治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还需要进行其他治疗。
内部服药中医药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治疗病灶,二是调理全身。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白术、茯苓、川芎、黄柏等,这些药物有着温和、强壮、利湿、活血化瘀等功效,能够帮助患者调节身体状况,缓解炎症症状。
采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应注意药物的组方和配合。
不同的疾病状况需要不同的药方,同时药物之间也需要有适当的搭配,以发挥最佳的疗效。
因此,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治疗,切忌自行服药,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
外用贴敷外用贴敷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另一种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是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而腹部是脏腑的中心,可以通过腹部的贴敷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具体方法是在腹部适当位置贴上含有中药的药膜,让中药可通过穴道渗入人体,发挥药效。
外用贴敷有着温和、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适合长期治疗的需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https://img.taocdn.com/s3/m/73d3e30f581b6bd97f19ea3a.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1973年WHO所属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定名为“特发性直肠结肠炎”,国内一般习惯地称本病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本病临床以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之“泄泻”、“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范畴。
本病好发于欧洲和美洲,亚洲较少见。
本病多发于20-50岁之间,性别方面无特殊差异。
病机病理西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过去比较注意感染、精神、过敏和遗传等因素,近年来对免疫异常和炎性介质等学说较为重视。
本病的病变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直肠,少数只局限于某段结肠,也可上升累及降结肠和整个结肠,10-13%可累及回肠末端,但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病变为最重要。
病理肉眼所见:病变部位的结肠无光泽,失去伸展性,肠壁肥厚,结肠袋消失。
在急性暴发型病例和中毒性巨结肠病例,肠管壁由于扩张而变得很薄,在浆膜面可见所谓的小血管充血迂曲。
在粘膜面,典型病例可见正常粘膜皱襞消失,多数不规则小溃疡形成,以及残存粘膜的息肉样突起所造成的多数密布的假息肉。
假息肉多呈圆形,有时呈棒状或在肠管内形成桥状即所谓的粘膜桥。
病理组织学可见:病变主要集中在粘膜层,少数病例的粘膜下层、甚至肌层及浆膜层也可见到炎症改变,但仍以粘膜层为主。
本病属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理组织学改变不特异,但在不同病期所见也各有不同。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发病与情志所伤、饮食失节、感受外邪、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若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导致脾胃不和,腑气不利而发病。
过食肥甘,恣食生冷,损伤脾胃,湿浊内生,壅滞肠道;或“夏秋之交,酷热之毒蓄积胃肠”,均可致腑气不利,气血凝滞,壅而化脓,而为下痢后重。
脾胃素虚,防卫功能低下,易招外邪入侵而发病;或病情迁延,脾气受损,脾阳不运,日久脾病及肾,脾肾阳虚,清阳下陷,魄门失主,则泻下无度,或五更泄泻。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65a6e1f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d.png)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肠道疾病。
它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腹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对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进行概况。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由于脾胃失调、湿热内蕴等因素导致的肠道炎症,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以调理脾胃、清热解毒为主。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膏方外敷等。
1.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一种通过经络刺激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方法。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消退,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中极等。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的方法之一。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的中药可以改善炎症状况,促进溃疡的愈合。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白芍、薏苡仁等。
3. 膏方外敷膏方外敷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另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溃疡的愈合。
常用的外敷膏方包括桃红四物膏、黄连软膏等。
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氮芥类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重症患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重症患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结肠切除术、回肠造瘘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去除病变组织,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降低复发率。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针灸与西药联合治疗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概要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cc0c3a4c58fafab069dc0231.png)
临床主要的病理特点为:
粘膜浅层弥漫性炎症(充血水肿) 多处小脓疡形成
较大溃疡
临床症状特点
以粘液脓血便、腹痛、腹 泻、里急后重为主,严重 者可伴发热、呕吐、食欲 减退、贫血、大关节炎、 心肌炎、多发性口腔溃疡 、虹膜睫状体炎等病证。
病程漫长 轻重不一 反复发作 多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 男女差别不明显 欧美发病率高 (4/万-10/万) 国内无确切统计 近年患病率似有增加
三、诊断
消化道症状
腹痛 左下腹痉挛性疼痛,泻前腹痛,泻 后痛减,伴里急后重,肠鸣音亢进。 腹泻 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轻者大便 2—5次/日。重者可达20—30次/日, 慢性间歇型 慢性持续严重 急性暴发型
出血 脓血便,或只见脓血而无便,重 者可有出血性休克。 消化不良 厌食、上腹部胀满、呕吐
肠道外症状:
热毒炽盛
主证:发病急,高热不退,口渴心烦、腹痛 剧烈,里急后重、利下脓血,舌红苔黄燥, 脉滑数。 方药:白头翁汤合黄连解毒汤 高热加安宫牛黄丸;羚羊粉 抽搐加紫雪丹、全蝎
以上两型较重,可采用灌肠法:
主要药物: 炒槐花、地榆炭、苦参、黄连、败酱草、 大黄炭、儿茶、枯矾、三七粉 可以合冰硼散或锡类散,保留灌肠。
急性病变:
• 中度:粘膜充血水 肿明显,易出血;
急性病变: • 重度:黏膜充血 水肿、多发糜 烂、融合成片。
• 慢性病变:
• 活动期:肠壁僵硬, 肠腔狭窄,有溃疡, 炎性息肉
• 静止期:粘膜炎症轻,色泽苍白,出 血少
四、鉴别诊断:
溃结 菌痢
大便多,脓血量多
便血多
大便量较少、脓多血少
便血少
治菌痢的抗菌素效差 抗菌素治疗效佳 柳氮磺胺嘧啶(SASP)效 SASP效差 佳 大便培养无痢疾杆菌 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X 线钡灌肠检查有特殊变 化(溃疡、炎性息肉) 无特异性变化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恢复快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恢复快](https://img.taocdn.com/s3/m/eafdb8280740be1e640e9a22.png)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恢复快
溃疡性结肠炎给患者带来的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脓血便等,在经过检查后可以发现黏膜发生充血,且伴有水肿,而且往往还会存在一些小的溃疡或者是糜烂,可在中医指导下进行治疗。
1、大肠湿热型症状:腹痛、下痢脓血,肛门灼热,泻而不爽。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20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大黄5克、槟榔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炙甘草15克。
2、寒湿凝滞型症状:痢下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腹痛,
里急后重。
苔白腻,舌质淡,脉滑或濡。
治法:温化寒湿。
方药:胃苓汤加减:苍术10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炮姜10克、木香10克、炒白芍10克。
3、脾胃虚弱型症状: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兼有粘液,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
肢倦乏力。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5
克、扁豆10克、山药15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炮姜10克。
4、肾阳虚衰证症状:晨起腹泻、腹痛、肠鸣,便急,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肠。
方药: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2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5克、赤石脂10克、五味子10克、肉桂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炮姜5克、诃子肉10克。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d70ad28192e45361066f567.png)
[ btat U crt ecli i aclnm c sl n u muoa if mm tr dsae n sp toeei i A s c] r l a v o t o u oa a dsb csl n a a y i s ,ad i a gn s e i is s o l o e t h ss
,
Bi De rme t ’ sre tr l — n .1 pa t n Ga to n e oo
g ,Qn h i rv c l o i lfTa io a C ie dc e X nn 10 0, hn ;2 Dp r et so Y ig a oi i s t rdt n l hns Me in , ii 8 0 C ia eat n o C t — P n aH pa o i e i g 0 m a r f et o g , h hr fl t o i l S nI te nv s) G agh u5 03 , hn ; orp n i u o ne l y teT i A i e H s t u a— nU i r t, u nzo 16 0 C i C r so dn a t r ro d f a d pa o i f / s e i, a e g h
新医学 2 1 00年 1 第 4 月 l卷 第 1 期
述 评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的 中 西 医治 疗
青海 省 中 医院消化 科 ( 10 0 伏 新 顺 杨 翠 兰 800 ) 中山大 学附属 第三 医院消化科 ( 160 曾利娴 梁艳娉 503 )
[ 摘 要]
郭云蔚 吴
si n la . T e t n fu c r tv o ii sdi iu ty t Ge e a l t lu ce r r a me to l e a ie c ltsi f c l e . l f n rl y,t e te t n fW e t r d cn s t s h r ame to se n me ii e i o u e s me me ii e n l d n mi o aiy i a i o d cn s i c u i g a n s lc lc c d,c rio t r i s i o t se o d , mmu d l tr n a t— a t ra d u s A1 c ne mo u ao s a d nib ce il r g . 一 t u h t e ef c smo e p e ie,a v r er a t n i r ho g h f ti r r cs e d e s e c i s mo e,a d p o oe a c r c u r d i ain s Ule ai e o n o rtl r n e ae o c re n p te t. c r tv c l i s e s o r c u e c n e at rso pi g te t n . Tr ame to r d t n lCh n s d cn s t s o o i s i a y t e r d s e c fe tp n r a me t t e t n fta ii a i e e me i ie i o u e s me o he b lc mp u d v a o a ,e e r a o o n i r l n ma,a d i n o h r ss a l a lic a n lc mb n to h r p . Th r ame t n o tp o e i s wel s mu t— h n e o i ai n t e a y e te t n s o et re fc nd a lw— o t h wsa b t fe ta o c s.Thea v re r a to sl s ha e tr d c n e d e s e ci n i e s t n W se me i i e,b tt e ef c sn tb te n u h fe ti o et r f rs v r le a ie c ltst a e tr d cne I h sa tce,we ito u e r d to a i e e me ia iw— o e e e u c r t oii h n W se me i i . n t i ril v n n r d c d ta iin lCh n s d c lv e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f5e377d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2.png)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结肠炎症性肠病,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
该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弥漫性溃疡和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疲乏、发热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综合应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以下是关于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些研究概况:1.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传统中药中常用的方剂包括龙胆泻肝汤、桂枝茯苓丸、四妙丸等,这些方剂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调理肝脾等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反应,促进结肠黏膜的修复。
2. 中医针灸治疗: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表明,通过针灸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等。
3. 西药治疗: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如5-氨基水楊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但也常伴有一些副作用,如感染、骨质疏松等。
4. 粪菌移植治疗:最近的研究显示,粪菌移植可以通过改变患者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调节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粪菌移植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了解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相对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综合应用药物、中药、针灸和粪菌移植等方法,可以减轻症状、促进炎症的缓解,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该病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https://img.taocdn.com/s3/m/12ca48c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5.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的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周围环境、遗传、肠道微生态系统紊乱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道免疫系统失衡有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为亚急性,病程很长,多数患者呈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少数患者的症状会一直持续并进行性加重,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以及粘液脓血便等消化系统症状,另外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不适反应。
虽然中医中并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内科学》中的“胃痛”、“泄泻”等病症类似,因此该书将西医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以上腹部胃脘疼痛的消化系统疾病均以“胃痛”进行辨证论治,且《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凡痢,口里生疮,则肠间也有疮也。
”表明了中医也对溃疡性结肠炎,甚至其口腔并发症进行了专研。
我国传统医学将此本的病因分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以及脾肾阳虚三类。
1.中西医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标在于缓解症状、促进黏膜愈合以及防治并发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案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类:1.内科治疗:包括全身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是指维持患者的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纠正贫血等,而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如5-氨基水杨酸、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甲泼尼龙;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
2.外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手术指征包括:大量出血且难以控制的、有明确的穿孔的、并发中毒性巨结肠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怀疑或证实有结肠癌的以及激素剂量减少后恶化等。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有以下几类:1.瘀血停滞,这类患者表现为胃痛如针刺、刀割,疼痛有固定的部位,按之痛甚,进食以及夜间也会加重,可伴吐血、黑便,查舌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常用方药为失笑散合丹参饮,由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砂仁制成,其中五灵脂、蒲黄、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檀香、砂仁可行气和胃。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906c88a52d380eb63946d00.png)
诱导缓解
6.当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应用英夫利昔诱导治疗时,建议联合应用 巯基嘌呤 7.对于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建议应用维多珠单抗诱导缓解 8.对于经anti-TNF治疗失败的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建议应用维多珠 单抗诱导缓解 9.对于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建议应用托法替尼10mg,2次/d口服, 8周,用于诱导缓解 10.对于经过anti-TNF治疗失败的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建议应用托 法替尼诱导缓解 11对于既往应用anti-TNF治疗应答现在失应答的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 建议检测血清药物抗体水平评估失应答原因
Professional Presentation
维持缓解
1.对于之前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达到缓解但是经5-ASA治疗失败,现 用anti-TNF治疗的,不建议同时应用5-ASA维持缓解有效性 2对于既往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现经皮质类固醇诱导缓解的,与未接 受治疗或经皮质类固醇治疗相比建议应用硫嘌呤类药物维持缓解 3对于既往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现在缓解的患者,不建议应用甲氨蝶 呤维持缓解 4.对于既往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经anti-TNF诱导后,建议继续antiTNF治疗,应用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或应夫利昔单抗维持缓解 5.对于既往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现经维多珠单抗治疗后,建议继续 应用维多珠单抗维持缓解 6对于既往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现经托法替尼治疗后,建议继续应用 托法替尼维持缓解
Professional Presentation
维持缓解
1.对于轻度溃疡性直肠炎的患者,建议应用直肠5-ASA(1g/d)维持 缓解 2.对于轻度活动性左侧或广泛性UC患者,建议口服5-ASA(至少2g/d) 维持缓解 3.不建议UC患者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维持缓解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https://img.taocdn.com/s3/m/035d45cfaa00b52acfc7ca9e.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并与单用西药口服治疗38例作对照,结果: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2%,西药组总有效率65.7%,中西药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保留灌肠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病变,亦为消化内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本病呈慢性过程,口服药物疗效欠佳,2008年10月~2012年1月应用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并与单用西药30例作对比观察。
资料与方法参照1993年太原市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本病诊断依据,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中西药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57岁,平均44岁;病程1~15年,平均10年;腹泻50例,脓血便42例,里急后重38例,腹痛35例;大便镜检(1个视野)查见红细胞者48例,脓细胞46例,巨噬细胞28例;结肠镜查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易碎出血48例,黏膜呈多发性浅溃疡30例;假性息肉、肠袋变钝5例。
西药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7~55岁,平均42岁;病程1~13年,平均9.5年;腹泻38例,里急后重31例,腹痛30例,脓血便27例;大便镜检查见红细胞35例;脓细胞33例;结肠镜检查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易碎出血34例,黏膜多发性浅溃疡20例;假性息肉、肠袋变钝3例。
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药物组方:西药组:柳氮磺吡啶1g/次,4次/日口服。
中西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
中药处方:苦参20g,白头翁20g,白芍20g,白及20g,茯苓20g,木香15g,黄柏10g,秦皮10g,赤芍10g。
加水300ml,文火煎煮30分钟,取药液100~150ml,冷却至35~40℃。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baed471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8.png)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层,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肠道炎症、溃疡形成和肠道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原理:1.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严重病例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免疫调节治疗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减轻炎症症状。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运用中药治疗,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方面。
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缓解炎症症状、减轻腹泻、血便等症状。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1.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研究发现雷公藤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柴胡疏肝散、三黄片等中药也有一定的疗效。
2. 中医针灸疗法研究: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炎症症状,改善肠道功能。
电针和温针可以减少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炎症反应。
3. 中西医结合免疫调节治疗研究:免疫调节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
促肠道免疫调节剂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前列腺素E1和网状内皮系统能够改善肠道通透性,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症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1. 综合疗效更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的疗效,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
2. 减轻药物副作用:中药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3.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及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20a8d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e.png)
• 诱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
流行病学特点
• UC在欧美国家是常见的肠道疾病。我国UC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国外。UC治
愈难度大,迁延不愈,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有癌变倾向。
• 1. 发 病 率 :在欧美国家,UC发病率3-6人/10万人。白人高于有色人种。
并发症
•1. 中毒性巨结肠 •2. 结肠、直肠癌变 •3. 其他 肠大出血发生率约3%,结肠穿孔、肠梗阻、瘘管形成、
肛门周围脓肿及假息肉。
临床分型-病程分型
• (1)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
• (2)慢性复发型——临床上最多见,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 (3)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间以症状加重的急性发作;
变化者。应列为疑诊,予以追踪检查。
诊断-内容
• (1)临床类型(初发型、急性暴发型、慢性复发型及慢性持续型); • (2)严重程度(轻度:症状很轻、无全身症状;重度:有多次黏液血便、
发热及脉速等全身表现,并伴血沉快、血浆白蛋白降低等;中度:界于轻 度与重度之间);
• (3)病变范围(全结肠、右半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 (4)病变分期(活动期、缓解期、静止期)诊断举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发型可有高热,心率增快。病情进展与恶化患者可出现衰竭、消瘦、贫血、 水电解质失衡失调、低蛋白血症、营养障碍等表现。
*肠外表现:
• 1.口腔黏膜病变:鹅口疮样溃疡,胃粘膜多发性可孚他样溃疡和线样溃疡。 • 2.眼损害:眼病为2-3%;主要为虹膜睫状体炎、球结膜炎和角膜炎等。 • 3.肝脏病变:发生率约为1-2%;可伴有活动性病毒性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化、胆管周围炎,原
急性期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d5807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d.png)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持续性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疾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血便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没有根治方法,但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
一、中药治疗中医药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气滞、湿热、瘀滞等导致的病症。
因此,中药治疗旨在调节体内的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抗炎、抗菌、止血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方剂,如四川连翘、黄连泻肠汤等,对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二、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缓解炎症、减轻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可缓解腹痛、腹泻等不适感。
三、中医推拿治疗推拿作为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对患者的腹部按摩、敲击等手法,刺激气血的流通,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排出。
中医推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气的流通,舒缓结肠炎症。
推拿手法需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不宜自行进行。
四、饮食调理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也十分重视饮食调理。
因为饮食对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刺激肠道黏膜,加重炎症。
同时,应增加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医推拿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多方面综合应用,以达到缓解症状、调节体内平衡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此外,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的护理和生活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效果好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效果好](https://img.taocdn.com/s3/m/d92b10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f.png)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效果好发布时间:2021-09-01T11:41:42.80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2期6月作者:汪莉[导读]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且常见的肠道炎症疾病。
汪莉大邑县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1330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且常见的肠道炎症疾病。
当前临床上还尚未找到引发溃疡性结肠炎的明确病因,只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例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个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
在过去该疾病的发生非常少见,但是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涨,现已经成为一种多发性肠道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生位置为人体直肠以及结肠两部分。
当然也有少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发生在回肠末端这一位置。
通常情况下,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伴随黏液脓血便以及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
除了上述症状之外,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全身性症状,例如发热以及营养不良导致的体重减轻、贫血、低蛋白等。
其中发热症状多见于中度和重度患者。
还有一些患者会发生一些肠外表现,例如外周、骶骼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等等。
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三大特性:(1)难治愈(2)反复发作(3)致癌率高,如结肠癌。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患有溃疡性结肠炎,那么广大患者需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那么到底哪种治疗方式效果好呢?大家不妨试一试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吧。
1.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临床上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式有多种:第一,手术治疗。
第二,西药治疗。
第三,中药治疗。
第四,一般治疗。
据调查大多数患者都是单纯的采用西医或中药治疗,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避免不了会出现一定的偏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下列情况可考虑给予静脉营养:
①病变长期活动,病人明显消瘦,且需要肠管 休息者;
②病情严重,伴低蛋白血症及毒血症; ③肠梗阻; ④肠瘘; ⑤手术前后; ⑥大面结肠切除所致的短肠综合征。可采用股
静脉或颈静脉插管输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血浆、白蛋白、氨基酸和脂肪乳糜等。
2.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 腹泻严重者可给予复方苯乙 哌啶2.5mg,3次/d。易蒙停1—2mg,2次/d。 腹痛严重者可服小剂量阿托品,但注意有诱 发中毒性巨结肠的可能。
在晚期可见结肠袋形消失、管壁强直呈水管 样、管腔狭窄、结肠缩短、息肉引起的充盈 缺损等。
低张气钡双重结肠造影,
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细节。
钡餐检查有利于了解整个
胃肠道的情况,特别是小肠有无病变。
六、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 慢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阿米巴肠病、 血吸虫病、 克隆病、 结肠癌、 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相鉴别。
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最多见, 男性稍多于女性。 特点:病程长、治疗难、 痛苦多、反复发作
2.体征
全身有发热、脉速、失水征。 局部有左下腹或全腹部压痛,并可触及如硬管
状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伴有肠鸣音亢进。 急性结肠扩张者常有腹胀,可见上腹部膨隆。 病变范围广泛的急性活动期患者,
(4)肾上腺皮质激素 重症与暴发型患者。
激素常用方案:
①口服强的松10—15mg,4次/d,症状改善2~3 周后,可每隔3—7日逐渐减量为10mg,3次/d。
②口服无效者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80单 位,静脉滴注;或试用强化治疗,以地塞米 松 10mg,连续静脉滴注10—14日。
应注意副作用及掩盖感染、穿孔的症状 体征。每日静脉补充钾盐3—5g。有效后, 递减药量,加服SASP或硫唑嘌呤,硫唑嘌呤 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5rng。
七、中西医综合治疗 (一)西药治疗
1.一般治疗
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其 他一般病例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但可做些轻 便工作。
避免精神紧张与忧虑,必要时给予镇静安定 药如利眠宁、安定、苯巴比妥等。
重症、暴发型者应同时治疗贫血(输血、口服 铁剂或肌肉注射右旋醣酐铁),纠正水、电解 质紊乱。
③病变限于远端结肠的轻型患者可用地塞米 松5mg,加生理盐水100—200ml保留灌肠;
灌药时应转动体位,先仰卧10—20分钟, 再左侧卧位10—20分钟,后俯卧10—20分钟, 使药液充分接触病变的肠粘膜。
3.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需要根据病变性质、范 围、病情决定。手术的指征为:
①肠穿孔或濒临穿孔; ②大量或反复严重出血; ③肠狭窄并发肠梗阻; ④癌变或多发性息肉; ⑤并发中毒性巨结肠; ⑥结肠周围脓肿或瘘管形成;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 合治疗
一、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慢
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 粘膜的表浅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
病变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向近端发 病,以至遍及整个结肠。
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 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
可有腹肌紧张。 轻型或在缓解期者
可无阳性体征。
3.直肠指检 常有触痛,肛门括约肌痉挛; 急性中毒症状较重的患者可松弛。 可有指套染血。
四、临床类型
(1)慢性复发型 病变范围小,症状较轻,往 往有缓解期,但易复发,预后好。
此型最多见。
(2)慢性持续型 病变范围广泛,症状持续半 年以上。
临证加减 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 湿重者,加茯苓、泽泻、苍术、厚朴; 便血较多者,加丹皮; 恶心呕吐者,可加用玉枢丹吞服,
或加竹茹。
②肝旺脾虚
主证 腹泻多在精神刺激后发生,腹 痛即泻,泻后痛减,伴胸胁胀痛,肠 鸣,嗳气少食。
(3)急性暴发型 起病急骤,腹部和全身症状 严重,易发生大出血和其他并发症,如急性结 肠扩张、肠梗阻以及肠穿孔等。此型最少见。 以上三型之间可互相转化。
(4)初发型 指首次发病者。
五、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
(一)血液检查
发生低血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浆第Ⅴ、Ⅵ、Ⅶ因子活性增加和纤维蛋白原增加,
在急性期重型患者应暂缓进行,以防穿孔。 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失去正常光泽,粘
膜表面粗糙不光滑、颗粒感。 见散在糜烂、溃疡,覆有粘液脓性渗出物。 重者见大溃疡、假息肉。肠壁僵硬, 缺乏膨胀性,肠袋消失。 后期可见苍白斑片萎缩粘膜。
2.X线检查
钡剂灌肠在早期可见到结肠粘膜紊乱、结肠 袋形加深、肠壁痉挛、溃疡所引起的外廓小 刺或锯齿形阴影;
⑦并发关节炎、皮肤和眼部病变,药物治疗 无效;
⑧长期内科治疗无效,影响儿童发育。
(二)中药治疗 1、辨证分型治疗
① 湿热下注 主证 发热,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 粪便多呈糊状,混有粘液、脓血,或纯 粘液和脓血。
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则 清热利湿,解毒凉血。
方药 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15g,黄连、木香各6g, 黄柏、秦皮、赤芍、地榆、 车前子 (包)、枳壳各10g,蒲公英12g。
血小板增多,呈高凝血状态。 严重者血清蛋白降低,α1和α2球蛋白明显升高。 在缓解期如α2球蛋白增加时,常预示复发。 本病发作时,如γ球蛋白下降常提示预后不良。
(二)粪便检查
粪便肉眼检查常见血、脓和粘液; 涂片镜检见有大量红、白细胞或脓细胞。
(三)影像学检查 1、纤维结肠镜检查 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2)水杨酸硫氮磺胺吡啶(SASP) SASP与S— ASA为目前控制本病最有效的药物,适用于非 重型及暴发型的绝大多数患者,可作为首选 药,也可作为重型患者经激素治疗有效维持 治疗用。轻症每日剂量为2—4g,重症4~6g, 分3—4次口服。
(3)5—氨基水杨酸(5—ASA) 为偶氮磺胺吡啶 的疗效活性部分,对本病疗效好,副作用少。 5 — ASA 肠 衣 片 ( 艾 迪 沙 ) 口 服 , 剂 量 为 每 日 800~2400mg;5—ASA保留灌肛,结肠炎维持治 疗用量2.0g,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用量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