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翻译
孟子二章 课文及译文
18 《孟子》两章之阿布丰王创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堪。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堪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未几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克不及。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方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抄起来攻打它,却不克不及取胜。
采取四面包抄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克不及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其实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其实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其实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其实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苍生不克不及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克不及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克不及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成“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忙他的人就少。
帮忙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叛变他;帮忙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孟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弃城而逃,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qu ǎn亩之中,傅f ù说yu 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 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 举于海,百里奚x ī举于市,舜从田野中被任用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任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筋骨劳累,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为,经 受 饥 饿, 身 受 贫 困 之 苦, 使 他 做 事 不顺,所 以 动 心 忍 性,曾 益 其 所 不 能。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如果你要对贼、贼、贼采取守势,你就得被封,被固定;此世俗所谓知也。
但是,巨盗到来,他会背负着愧疚、尴尬和负担;恐怕它不牢固。
但是,农村所谓知者,非贼也。
所以,试着说说吧。
有没有所谓的世间知者不为贼积?所谓圣人,还有不防贼的?如何知道其恶?昔日齐国与邻城对峙,鸡犬之声相闻,布是王兰铺的,刺是雷兰刺的,两千多里。
四年之内,那么立祠堂、州、市、府、州、乡、宋的人尝过不法圣人的滋味吗?然而,一旦田成子杀了琦君,他偷走了他的国家。
小偷是不是一个人在为国作恶?然后用神识的方法去偷。
故有贼名,但在尧舜之安,小国不敢诛,大国不敢诛,排外齐。
不就是盗齐国,以其圣识守贼身吗?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富川尽而谷空,邱毅深而固。
圣人死,贼不起,天下平白。
圣人不死,贼不停。
圣人治天下固然重要,盗脚也很重要。
你为它量,就用它偷;称之以称之,然后用称之以盗;为傅而信,与傅而盗;正其为义,盗其为义。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对圣人弃知,贼唯一;玉毁珍珠,贼不起;烧符破印,而民淳朴;斗争是平衡的,但人民不争;破坏世界神圣的法律,人民可以讨论。
《孟子二章》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6)一、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不是不高啊,护城河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的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二、重点字词:1、七里之郭:外城2、环而攻之:围3、池非不深:护城河4、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5、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7、多助之至:极点 8、固国:国防9、亲戚畔之:亲戚:内外亲属;畔:通“叛”,背叛三、古今异义词郭(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今义:姓氏)池(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今义:池塘)去(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今义:到……去)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亲戚畔之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今义:委任)域(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今义:地域)是(古义: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今义:判断动词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四、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亲戚畔之。
五、一词多义以:1、凭以天下之所顺2、用来所以动心忍性之:1、代词,他。
孟子二章 课文及译文
18 《孟子》两章之蔡仲巾千创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堪。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堪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未几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克不及。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方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抄起来攻打它,却不克不及取胜。
采取四面包抄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克不及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其实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其实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其实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其实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苍生不克不及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克不及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克不及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成“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忙他的人就少。
帮忙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叛变他;帮忙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孟子》二章翻译
《孟子》二章翻译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
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即“义”,即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15.《孟子》二章·电子课文(附译文)
15.《孟子》二章·电子课文(附译文)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二章文言文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犯其上,民皆为之。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由生至死,亦皆欲利也。
为之者谁?为之者,己也。
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章句:孟子拜见梁惠王。
惠王说:“老先生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也是为了我国谋取利益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获利,大夫问如何使我家获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获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有人弑杀君主,违抗上级,那么民众都会跟着他们。
孔子说:‘最初制造木偶的人,恐怕不会有后代吧!’因为他把木偶当作人来使用。
如果人们所渴望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获得生命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尝试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难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采取呢?从这个角度来看,从生到死,也都追求利益。
那么,追求利益的是谁呢?追求利益的是我们自己。
只要有了仁义,何必再说利呢?”孟子见梁惠王章句翻译:孟子去拜见梁惠王。
惠王说:“老先生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也是为了我国谋取利益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获利,大夫问如何使我家获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获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有人弑杀君主,违抗上级,那么民众都会跟着他们。
孔子说:‘最初制造木偶的人,恐怕不会有后代吧!’因为他把木偶当作人来使用。
如果人们所渴望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获得生命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尝试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难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采取呢?从这个角度来看,从生到死,也都追求利益。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章》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部编版⼋上第21课】《孟⼦⼆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富贵不能淫》习题⼀、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丈夫】指有⼤志、有作为、有⽓节的男⼦。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
5、【丈夫之冠】古时男⼦⼆⼗岁⾏冠礼,表⽰成年。
【冠】,⾏冠礼。
6、【⽗命之】⽗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家】这⾥指夫家。
【⼥】,同“汝”,你。
9、【夫⼦】这⾥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居,⽴天下之正位,⾏天下之太道】(⼤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同遵循正道⽽⾏。
【由】,遵循。
13、【独⾏其道】独⾃⾛⾃⼰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是使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是使动⽤法。
16、【屈】屈服。
这⾥是使动⽤法。
⼆、重点句⼦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丈夫哉?⼀怒⽽诸侯惧,安居⽽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作为的男⼦吗?他们⼀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事。
2、是焉得为⼤丈夫乎?⼦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有作为的男⼦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命之;翻译:男⼦⾏加冠礼时,⽗亲训导他;4、往之⼥家,必敬必戒,⽆违夫⼦!翻译:到了你夫家,⼀定要恭敬,⼀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之道。
6、居天下之⼴居,⽴天下之正位,⾏天下之⼤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在天下最宽⼴的道路‘义’上;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其道。
孟子二章有哪些内容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二章有哪些内容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开经语道妙德善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第二章第一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三段: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四段: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第五段: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热衷于分别什么是美,【什么是恶】,所以已经显出丑恶。
(第一段)天下人热衷于分别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所以已经显出不善。
【大宗师刚刚告诫不要落入名相,世人却已经堕入名相。
】美恶善不善都是用来分别的名相,一切名相都是道体的假名,不可执着。
所以说分别什么是美,就落入恶中,分别什么是善,就落入不善中。
这都是劝告世人分别心不可妄动,修行者要在无分别的道体上下功夫,不要在名相上下功夫。
天下人最善于分别,(第二段)从混沌道体中分别出有,于是无相对产生。
分别出难,于是易相对产生。
分别出长,于是短相对产生。
分别出高,于是下相对产生。
分别出音,于是声相对产生。
分别出前,于是后相对产生。
正像五官分别出五境一样,如同锋利的刀在少女美丽的脸庞上划出五刀。
】混成道体忽然幻化出八对妄念,世人从此恍恍惚惚争端四起。
所以圣人安住于无为的无分别心中,(第三段)敷演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实相教法。
玄览妙道的大能如实显现,(第四段)使万物在宇宙法界中芸芸并作,应有尽有,从不推辞。
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成就一切却不使被造者仗仰。
道从不显形,如此大功如同三轮体空,因为行广大功德而不居功德,(第五段)并把功德回向法界,如此广大功德永不灭失。
注:括号为经文隐含义。
八上文言文翻译-孟子二章
孟子二章发:于:畎亩:举:士:市:降:是:苦:心志:劳:饿:体肤:空乏:拂:乱:所以:动:忍:曾益:恒:过:衡:作:征:发:喻:入:则:法家:拂士:出:岂:诚:大丈夫:天下熄:是:焉:戒之:女:必戒:夫子:正:居天下广居:由:淫:移:屈:谓:1.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4.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人恒过,然后能改;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14.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15.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16.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1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8.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发:被任用于:从畎亩:田地举:被选拔士:狱官市:集市降:下达是:这苦:使……痛苦心志:意志劳:使……劳累饿:使……饥饿体肤:躯体空乏:财资缺乏拂:违背乱:扰乱所以:用这些办法动:使……惊动忍:使……坚忍曾益:增加恒:常常过:犯错误衡:同横,梗塞不顺作:有所作为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入:在国内则:如果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在国外岂:难道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是:这焉:怎么,哪里戒之:告诫女:同汝,你必戒:谨慎夫子:丈夫正:准则,标准居:居住居:住宅由:遵从淫:使。
惑乱,迷惑移:使。
改变,动摇屈:使。
屈服谓:称作1.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被任用为大夫。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就罢了,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在田间种地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隐居滨海被举用;百里奚从市集中被举用。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孟子》两章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孟子》两章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管理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要降临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的体肤饿瘦,使他们受到贫困之苦,使他们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才能。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及课内外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及课内外阅读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及“逆境出人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是至圣先师)。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二、重点词和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点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受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拂:违背。
逆,不顺。
乱:扰乱。
所以:用这些办法曾:通“增”增加。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喻:明白,了解。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指国内。
出:指国外。
拂:通“弼”读bì,辅佐。
恒:常。
翻译: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
孟子二章课文及译文
18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孟子两章文言文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限定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靠武力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用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侵犯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孟子二章》文言文翻译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在这里谈论的是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才能实现和谐与繁荣。
首先,孟子以离娄之明和公输子之巧为例,说明了规矩和技巧的重要性。
离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以明察秋毫著称;公输子则是古代著名的工匠,以巧夺天工闻名。
然而,如果他们没有遵循规矩,就无法创造出完美的方圆和五音。
这说明,无论是个人的才华还是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规矩和准则的约束。
接着,孟子提到了师旷之聪。
师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以六律(即六种音阶)来调音。
如果没有六律的规范,就无法准确地调出五音。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音乐和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科学的规范和准则。
最后,孟子以尧舜之道为例,说明了仁政的重要性。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圣君,以仁政著称。
如果国家没有实行仁政,就无法平治天下。
这说明,国家的治理必须以仁政为基础。
孟子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君主有仁心仁闻,却不能让民众享受到他的恩泽,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值得效法。
这是因为他没有遵循先王的道德准则,没有实行仁政。
孟子总结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仅仅有善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来保证善心的实现;仅仅有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道德的引导来确保法律的执行。
总之,孟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道德、规矩和法律在个人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遵循道德准则、遵循规矩和实施法律,才能实现个人和国家的和谐与繁荣。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初二语文《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初二语文《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初二语文《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初二语文《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翻译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富贵不能淫》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居住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称为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人,是妇人家的准则。
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实现理想,便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我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我节操改变,威武不能使我意志屈服。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前六句用课本注释上的解释。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样的途径,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以后才知道长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