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21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目标】1.了解杜牧概况,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领会诗歌的主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和作者的忧国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是谁写的呢?生:杜牧。

师:对,作者是杜牧!那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生:唐代。

师:唐代人才辈出,其中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们是?生:李白和杜甫。

师:李白和杜甫被后人合称为“大李杜”。

唐代除了大李杜,还有一个“小李杜”,他们就是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走进杜牧,学习一首杜牧的诗歌《泊秦淮》。

(板书:泊秦淮杜牧)二、介绍作者教师PPT展示杜牧的个人背景资料。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其诗文多指陈或讽喻时政之作。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笔调多清俊生动。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代表作有《清明》《赤壁》《过华清宫》《江南春》《题乌江亭》等。

三、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1、教师指导,读准诗歌的节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浩渺寒江之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上。

入夜时,我将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的地方。

金陵城里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四、再读诗歌,领会诗歌主旨1、题目解析:(1)“泊”:读音及意思。

------bó;停泊;(2)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即秦淮河。

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这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0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0

泊秦淮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学习在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诗句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怀的诗歌学习的方法。

3、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重难点1、重点:诵读、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人情怀。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诗人生平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三朝宰相)之孙。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在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时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诗抒怀为主,其诗以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在晚唐成就颇高,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三)写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千疮百孔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了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重,看到了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四)整体感知1、听范读。

2、老师范读,并指点诵读细节。

3、学生自由诵读诗文并展示。

(五)知识延伸秦淮河在江苏省,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六)赏析诗文杜牧夜泊秦淮,在唐王朝内忧外患、千疮百孔、江河日下的情形下,又听到亡国之音后庭花》,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泊秦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夜晚欣赏美景的经历?”(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泊秦淮》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描绘夜景的奥秘。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他们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都进行得非常积极。但我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不够独立。为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了点评,并及时给予了鼓励和指导。但我意识到,在点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烟笼”、“月笼沙”)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现代语言描绘类似的夜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诗词背景:介绍《泊秦淮》的作者杜牧,以及创作背景。
2.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泊秦淮》,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尝试仿写《泊秦淮》,运用所学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六、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六、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教学设计

《泊秦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能背诵、默写本诗;2、学习诗歌中互文、用典等创作手法;3、体会理解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互文、用典手法和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四、教学方法:朗读、探究、研学、展示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1、作者导入:同学们,我来说一个称号,看看大家知不知道是谁?“李杜”(学生答:李白杜甫)那么小李杜大家知道是谁吗?他们是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小杜之称的杜牧的一首诗《泊秦淮》。

2、释题泊:停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六朝古都:三国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流入长江,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3、诗文理解。

①齐读本诗,辨别题材——七言绝句②理解诗的意义(结合注释,用白话把诗句翻译出来)烟笼寒水月笼沙——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③体会诗境,感悟诗情首句——烟、水、月、沙——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烟月朦胧的水色秦淮夜景图,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淡雅、凄清、朦胧的氛围。

二句——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映射统治者)的出场。

二、四句——抒情——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不关心朝政的悲愤之情。

创作背景知识补充: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这首诗实是在借古讽今4、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咏史怀古诗》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其艺术特色;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泊秦淮》,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泊秦淮》,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咏叹,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全班齐读《泊秦淮》,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句:讲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偶、夸张、拟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中的其他句子。

6.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等。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内容:诗句、艺术特色、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了对偶、拟人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2. 课后背诵《泊秦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赤壁怀古》、《乌江渔者》等,进一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句的理解与感悟1. 词汇解析:对诗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详细讲解,如“烟笼”、“寒水”、“夜泊”等,让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诗句的意思。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秦淮河流经金陵一段,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不减当年。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他听到什么呢,又听到什么,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杜牧的《泊秦淮》。

二、朗读诗歌《泊秦淮》,整体感悟。

1、全班朗读2、听范读3、学生配乐朗读。

4、老师范读5、学生再次朗读三、赏析诗歌。

(一)赏析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讨论合作)1、写了哪些景物?“笼”是什么意思?(笼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出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在“笼”动词的组合下,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2、“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3、谁来把这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二)、夜泊秦淮近酒家1、此句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呢?分析: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开启下文。

此句起承上起下作用。

2、此句说了什么内容呢?夜里把船停在靠近秦淮岸边的酒家旁。

(三)、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2、“犹唱”就是“还在唱”。

3、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4、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后庭花》。

5、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明确]“近”是靠近,但没有进去。所以才能听见隔江的商女唱的歌。有距离感,有美感。“进”就是走进了,秦淮酒家何其热闹,进去了外面的就什么也听不见了。无法引出下面的所闻所感。
(几位同学竟读该诗。)
三读: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屏显]
《赤壁》
唐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总结:
杜牧七绝两种题材:一咏史(如另学过的:《江南春》等),二即景抒情(如另学过的《山行》等)
无论写史还是抒情,多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诗即景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彼此交融。
意境幽美,意味深长。
四读: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1.关于作者
[屏显]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他是唐朝一个很有名的学者杜佑的孙子,而且他们家是唐朝的首都长安附近的人。而他弱冠年纪——不过20岁左右就进士及第了,而且进士及第以后不久通过了制科的考试。就是说考中了进士不久又中了制科的考试,可以说是少年得意的。
[屏显]
1、整体概读,读准音节
2、局部细读,大胆质疑
3、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4、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二、研读课文,读中悟。
一读:整体概读, 读准音节
首先我们来看笼的读音:笼(lóng lǒng),从前读lóng:笼罩的意思。依据:唐诗七绝头两句的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作为第二字和倒数第二字的“笼”应该读二声,平音。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唐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共同点:
都是七绝
都是由事或景生发议论。
都借女子来表达情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泊秦淮》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课外古诗词,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

这首诗以夜泊秦淮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和审美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审美能力上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领略诗歌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泊秦淮》的诗意、诗歌手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鉴赏、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泊秦淮》的诗意,掌握诗歌手法,领略诗歌美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背景、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泊秦淮》的文本,供学生阅读。

3.参考资料:收集与《泊秦淮》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

同时,简单介绍诗人张继及其创作背景。

2.呈现(5分钟)让学生朗读《泊秦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四首诗。

2.把握诗作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4.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四首诗。

2.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泊秦淮1.朗读古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理解诗歌:(1)注释:笼:笼罩。

寒水:寒冷的河水。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商女:歌女。

江:指秦淮河。

(2)译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水边的沙滩。

在夜里,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

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3.赏析:这首诗情景交融,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特征,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忧思。

本诗首句渲染气氛,迷蒙中透着悲凉;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后两句以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不满。

另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很值得我们学习。

4.自测:(1)诗中的两个“笼”字有何妙处?明确:“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寂的景象。

(2)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明确:诗人在船上听到岸上的酒楼中,歌女在演唱“亡国之音”,心中激起了无限的忧愤。

从字面上看是在批评歌女,实际上是在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二、贾生1.朗读古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理解诗歌:(1)注释:访:咨询,征求意见。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泊秦淮》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课外古诗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秦淮河畔泊船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教材将其列入课外古诗词诵读,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和背诵,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但对古代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相对有限。

《泊秦淮》这首诗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以消化。

此外,学生朗读、背诵能力较强,但古诗词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泊秦淮》。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3.学习诗文中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诗文历史、文化背景的掌握。

3.古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描绘的世界。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情感,体会诗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文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参考资料:收集与《泊秦淮》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3.分组名单:提前分组,便于讨论环节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淮河夜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想象诗人在秦淮河畔泊船的情景。

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泊秦淮》,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探究诗文内容,理解诗文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历史、文化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泊秦淮》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泊秦淮》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泊秦淮》教案设计
一、课题:《泊秦淮》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古诗《泊秦淮》的内容,了解诗中的景物及其意义。

2、把握古诗《泊秦淮》的文学特点,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

3、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
把握古诗《泊秦淮》的文学特点,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
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白板笔
3、课堂活动材料
六、教学过程
1、热身:让学生自由讨论古诗文化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让学生跟读古诗《泊秦淮》,讲解古诗中的景物及
其意义。

3、分析: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

4、拓展: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一首与《泊秦淮》相关的诗歌,展示学生的文学素养。

5、检测: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古诗《泊秦淮》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
让学生自主研究古诗《泊秦淮》,完成一份报告,把握古诗文化的精髓。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熟读成诵。

2.分析诗中意象并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人情感。

(重点)3.比较阅读领悟“怀古咏史诗”特征及写作手法,掌握做题方法。

(难点)诗歌给了我们一种重新面对生命真相的视野,这种真相就是无论生活的或泥泞或顺遂,或喜或悲,蒹葭就在湖边摇曳着,明月就在天上高悬着。

一直平凡着,也一直诗意着。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无望的生活有了一点点希望。

上学期教材里《天上的街市》这一篇课文后边的积累拓展选取了以下三首诗词。

李商隐的《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备课之前,我问了自己一些问题。

1、为什么烟笼寒水月笼沙和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不能换一下位置?2、烟只能笼罩寒水,月只能笼罩沙?3、商女不知亡国恨,还有谁不知亡国恨?谁又知亡国恨?4、后庭花是什么?商女是什么人?她们唱后庭花有何不妥吗?一、导入古人讲,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人居于天地之间,他们观照古往今来,也会感慨家国兴亡。

杜牧的《秋夕》中有烛光、有流萤(火虫的)光、有星光。

烛火,萤火,星光,都是微光,但足以照亮那个宫女的幽怨。

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也被人看见了。

当然还有诗人杜牧眼眸中深邃的光。

今天我们将继续透过诗人杜牧的眼睛,一起去感受月光下秦淮河。

二、师生朗读师:朗读能让我们通过声音抵达诗人创作的秦淮河,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泊秦淮》(学生朗读)师: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这首七绝押什么韵呀?请找出韵脚。

生:沙,家,花。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读出韵味。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泊秦淮》为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泊秦淮》全诗诵读、诗句解析、诗歌手法鉴赏、诗人情感体味及文化背景了解。具体内容包括:
1.诵读《泊秦淮》,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诗句或手法。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诵读体验。通过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绕“《泊秦淮》中的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传承意识;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把握《泊秦淮》全诗的基本意思,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手法:识别并分析杜牧在诗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2.分析诗句,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和寓意;
3.探讨诗人杜牧在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4.品味诗人情感,领悟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5.了解《泊秦淮》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增进对古典文化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后课外诗词四首《泊秦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能背诵、默写本诗。

2.学习诗歌中互文、用典等创作手法3.体会理解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难点:理解互文、用典手法和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视频欣赏]观看《金陵十三钗》中的评谈《秦淮景》。

(《秦淮景》由江南民间小调《无锡景》改编而来,歌词提到了瞻园、提到了白鹭洲,描写了金陵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

)导入语:听过这段苏州评弹《秦淮景》你对秦淮有着怎样的认识呢?过渡语:秦淮的繁华,金陵的古韵都在这条河上缓缓流淌,从六朝一直到唐朝。

河两岸酒家林立,歌声不断,是赏玩的好地方。

介绍秦淮: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导入语:今天我们读一首杜牧的诗,他笔下的秦淮是怎样的情景。

二.关于作者(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负。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较为人熟知的作品有:《江南春》《山行》《赤壁》《清明》《阿房宫赋》过渡语: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三.诵读感知[教师范读]听范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生活动]⑴自主朗读(提醒批注拼音、节奏)。

⑵学生对读。

⑶抽查朗读,学生点评。

⑷教师范读。

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按音节停顿或按意义停顿)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学生活动]听视频诵读,学生跟读。

四.疏通诗意,体会情感[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用你自己的语言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首词。

泊秦淮①文|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赤壁》复习案
三、课下诵读案:杜牧诗歌
七绝·秋夕杜牧七绝·寄扬州韩绰判官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赠别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遣怀赠别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中秋紫薇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散文】杜牧的江南
江南,是杜牧的。

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的寂寞?
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

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人云,渺茫难寻了。

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

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

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
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

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箫?”江南,就适意于洒脱地生活,诗意的游走。

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

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

“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

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

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

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腌脏。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江南,安慰着诗人。

诗人,沉醉于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