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探究法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问题探究法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发表时间:2013-06-19T10:13:45.2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总第145期供稿作者:王军
[导读] 运用问题探究性阅读教学法,必须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转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
王军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734500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我认识到,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探究性阅读教学,已越来越受到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基于此,结合我在课堂运用问题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的具体实践经历,我谈几点肤浅的思考。
一、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生疑、质疑
探究从何下手?可以从设问开始。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设计问题,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材可质疑设问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运用问题探究性阅读教学法,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必须完成的比较繁重的智力操作的任务。教师在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的同时,要重视、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问题独立思考,寻求新的发现,提出新的问题,获得新的认识。譬如:在执教《范进中举》时,可让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哪件事展开叙述的?人们对待范进的态度前后是否一样?”这一问题既能提纲挈领总体把握全文主旨,又能生发学生的思考与对当时社会的认识。
其次,运用问题探究性阅读教学法,必须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转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语文教学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能独立地听、说、读、写。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步,没有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老师提出问题,意味着“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是由老师完成的,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老是停留在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水平上,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发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使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笔者认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又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句话揭示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条规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生疑到解疑释疑的必然过程。这条学习规律,对于语文教学确实是很有指导价值的,但问题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生疑──发现问题的本领,不可能是先天具有的,也不可能是主观自生的,只能依靠教师来培养。再如《孔乙己》一文教学中,教者与学生对孔乙己一生悲惨的遭遇感知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解析,适时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中展开探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问题:“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是什么?”“文中多次写人们的笑有什么作用?”许多有助于对文章深入剖析的问题把学生的阅读欲望点燃,课堂气氛空前高涨。
二、全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自由思疑、议疑
探究氛围是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实施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真正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索、设计问题的机会。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讨论、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如学习《第一次真好》一文,学生介绍自己的第一次,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激发学生去体验自己未做过的有益活动的兴趣;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并作好记录。
三、精心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解疑、释疑
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的途径,探究式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合作能有效调动所有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问题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从讨论的时间和方式来看,可分限时性课堂组讨论和专场课堂讨论(辩论)。限时性课堂讨论是探究式教学中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如:学习《论语》十则,可讨论按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如何归类;归纳流传至今的成语,并学会运用等;也可专场讨论对孔子形象的理解力。开展专场性课堂讨论前,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四、科学合理划分小组,指导学生在探究中调整、提升
在组织课堂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划分小组,要考虑学生的智力背景、思维类型水平等差异,要好中差搭配,优势互补地划分小组。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述,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再次,教师要做好调节,以提高讨论效率,问题探究教学法不能满足于回答提问、参与讨论的人次,不能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课堂活跃的真谛应是思维的活跃。教师积极调动各种因素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时要有留一段“静默”的时间,引而不发,让学生有机会调整思维,以利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思维、创造思维。教师还要控制和引导讨论的方向和节奏,防止讨论偏离主题,失去意义。
五、指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回顾,学会探究中总结、反思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或多或少会对所探究的问题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语文教学的任务,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方法的多样性,任务的综合性决定了方法的综合性。因此,把问题探究教学法孤立起来,以为用它可以完成语文教学的一切任务,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客观事实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问题解决进行的。因此,当学生利用问题探究法对文本有了认识和理解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不是结束,而是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如学习《秋天》,通过对“为什么说本诗是一幅乡村秋景图”的探究,学生就了解了诗中一共描绘了几幅画面,通过及时的总结学生也最终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赞颂。又如学习《风筝》,通过追忆似水流年,讲那过去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