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为历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

(二)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和各种救国救民的方案,继承近代的优秀思想文化遗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內容:本课程主要介绍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旧民主主义时期各阶段、各阶级和派别提出的各种政治思想和救国方案,系统阐明中国近代思想的特点和规律性。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的方法,并适当布置参考书目。

二、本文第一讲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思想教学要点:清王朝文化专制政策;“经世致用”;“田相齐”;“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本讲主要介绍了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清王朝文化专制和晚清社会思潮的变向(2课时)清王朝的文化专制政策;鸦片战争前夕社会思潮的变向。

第二节龚自珍的社会改革思想(2课时)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以“更法改制”为核心的社会改革思想。

第三节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2课时)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师夷长技以制夷”;社会改良思想。

考核要求:识记:“经世致用”;“田相齐”;“师夷长技以制夷”。

简单运用:龚自珍社会批判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魏源“师夷”思想的进步性。

综合运用:分析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第二讲太平天国时期两种对立思想教学要点:“拜上帝”教产生的阶级根源;《天朝田亩制度》;曾国藩思想的阶级实质。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本讲主要通过介绍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思想,和曾国藩为代表的封建卫道思想,反应当时农民与地主阶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较量。

第一节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4课时)洪秀全对西方宗教形式的借用;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农业社会主义乌托邦。

第二节曾国藩的封建卫道思想(4课时)以“理”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庞杂多变,经世致用的学风;以“礼”为核心的反动治世之道。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学分: 2 总学时:32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本课程让政教专业的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国近现代的政治与文化,掌握相关的历史和政治知识,掌握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历史概况、发展脉络、主要观点和历史地位,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基本国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和基本任务。

2.熟练掌握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线索和主要特点。

3.学习掌握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1.名词概念社会思潮、政治思想。

2.研究对象3.基本任务4.基本理论问题时代主题、斗争方式、发展主线、思想武器。

5.发展线索6.主要特点救亡性、多元性、实用性。

7.学习目的、意义与方法第二章鸦片战争时期“经世致用”社会思潮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思想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社会思潮发生转变的动因2.熟练掌握“经世致用”社会思潮的时代特征与局限3.学习评价地主阶级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前后社会思潮发生转变的动因2.新“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程朱理学、“经世致用”今文经学。

3.新“经世致用”社会思潮的时代特征、社会意义、历史局限。

4.地主阶级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龚自珍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主要贡献与局限。

林则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主要贡献与局限。

魏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主要贡献与局限。

第三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思潮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了解洋务思潮兴起的原因2.掌握洋务派的主要观点3.学会评价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教学内容:1.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初思想界的特点“传播”、“对立”、“结合”、“分化”。

中国政治思想与制度史 教学大纲

中国政治思想与制度史 教学大纲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王亚南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05年版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余英时著 江苏人民 出版社03版 中国政制史 杨鸿年等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05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韦庆远等著提纲 任课老师: 任课老师:王洪树 政治学博士) (政治学院 政治学博士)
第一讲: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先秦政治思想概述 第二讲: 儒家的政治思想 阅读书目:大学、中庸、论语 第三讲: 道家的政治思想 阅读书目:道德经 庄子
第四讲:墨家的政治思想 阅读书目:墨子 第五讲:法家的政治思想 阅读书目:韩非子 第六讲:李世民的政治思想 阅读书目:吴兢:贞观政要 第七讲:康熙的政治思想 阅读书目:康熙政要
第八讲:第七讲:明末清初封建政治思想的 转变 阅读书目:明夷待访录等(王夫之、黄宗羲、 顾炎武) 第九讲: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阅读书目:饮冰室文集 第十讲: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阅读书目:孙中山选集(上下卷) 第十一讲:毛泽东的政治思想
学习和讲授方法: 1,全班分十组,每组六人。每组自推组长。 2,每组负责从一讲内容的课前准备。 3,课前准备内容:分组阅读和讨论相关书目 制作心得提纲,并做课堂演讲。
第十二讲:君主制度 第十三讲:宫廷制度 第十四讲:中枢辅政制度或宰辅制度 第十五讲:中央行政体制 第十六讲:中华民国政治制度 第十七讲: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政治制度
阅读书目
中国政治思想史 刘泽华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96年版 中国政治思想史 萧公权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98 年版 儒家与道家 [德]马克斯.韦伯著 江苏人民出版 社03版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著 北京三联书店01年 版

政 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政 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政治思想史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课程学时:XX 学时4、课程学分:XX 学分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重要政治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贡献,培养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现象背后的思想根源,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政治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古代政治思想1、古希腊政治思想介绍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政治生活。

分析柏拉图的《理想国》,包括其对正义、城邦结构和哲学家统治的论述。

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如政体分类、公民与城邦的关系等。

要求学生理解古希腊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传统的奠基作用。

2、古罗马政治思想讲述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政治制度演变。

研究西塞罗的政治思想,如国家的定义、法律的地位。

让学生认识古罗马政治思想对后世法治和权力制衡观念的影响。

(二)中世纪政治思想1、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阐释基督教的教义和教会在中世纪政治中的地位。

分析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包括双城论和神权政治观念。

探讨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如自然法和永恒法的理论。

使学生了解宗教在中世纪政治思想中的主导作用。

2、中世纪世俗政治思想介绍封建制度下的政治关系和权力结构。

研究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如君主的统治术和权力运用。

引导学生思考中世纪世俗政治思想对近代政治观念的孕育。

(三)近代政治思想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政治思想讲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分析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政治诉求和思想变革。

要求学生认识这一时期政治思想对封建专制的冲击。

2、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探讨洛克的政治思想,如自然权利、政府的起源和目的。

研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及其对政治制度设计的影响。

分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思想。

使学生理解启蒙运动对现代民主政治理念的塑造。

3、 19 世纪政治思想介绍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大纲-修改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大纲-修改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特征及其规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现代意义。

2.设计思路:《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类教指委规定的最核心课程,对政治学基本理论能够有深化作用,该课程选取中国政治思想史中不可逾越的代表性思想家,从政治哲学、政治理想、政治设施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每个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需要学生先修《政治学原理》,从而掌握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理论框架;该课程与《西方政治思想史》致力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认识和了解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而《中国政治制度史》、《比较政治制度》则使学生能够在思想与制度的互动中更好地把握中国政治思想的独特价值。

二、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基本上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脉络主线,了解中国政治思想是怎样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发展和变化;学会联系具体的历史背景,对各种政治思想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判,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底蕴,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和水平;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增强历史责任感,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我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学理论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学习要求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今后修读和理解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学生应初步具备高中政治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明确政治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掌握政治思想家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把握政治现象的本质。

学生在课前应该充分阅读相关文献,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课后及时进行复习,积极参与课程过程中的分组讨论等。

四、教学进度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开卷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学科的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本科生学习政治学理论打下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拓展知识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管理经验、政治哲学与管理方法,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对于达成上述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方面,颇有助益,成效明显。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教师对教材吃透,对课程教学目的吃透,对学生能力吃透。

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著名思想家的基本思想以及中国政治思想的基本传统。

三、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中国史纲要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在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历程及重要学术思潮的基础上重点了解政治哲学、社会模式、政治道德、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方略与政策、古代政治权术。

本课程即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知识框架的。

难点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博大精深,政治哲学内容丰富,但理解这些知识需要学生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网上查询、资料整埋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言(2学时)1.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2)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势2.重、难点提示(1)政治哲学第一章(2学时)1.教学内容(1)殷商时代政治思想的萌生;(2)周公的政治思想。

2.重、难点提示(1)周公敬天尊王的思想。

第二章儒家的政治思想(6学时)1.教学内容(1)孔子的政治思想;(2)孟子的政治思想;(3)荀子的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教学大纲模板

政治思想教学大纲模板

---政治思想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学科类别:3. 学分:4. 授课对象:5. 授课学期:6. 授课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公共课程。

-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观念和法律素养。

2.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道德和法律知识。

- 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 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部分:政治理论- 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 学时安排:XX学时。

2. 第二部分:道德修养- 内容:道德规范、道德修养方法、伦理学基本知识等。

- 学时安排:XX学时。

3. 第三部分:法律基础- 内容: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 学时安排:XX学时。

4. 第四部分:社会实践- 内容: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 学时安排:XX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基本理论。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笔试,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考核: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学大纲选定的教材。

2. 教辅材料: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3. 实践基地:可供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场所。

七、教学进度安排(此处列出详细的课程进度安排表)八、备注1. 本教学大纲为初步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课程教学大纲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of Ancient China学时数:48学分数: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政治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通过揭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其规律,阐明每一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政治主张,以及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相互斗争、融合的历史,使同学们从纵向维度上了解中国政治文明本质和特征,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知识、治国方略和政治智慧;从而提供理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提供基本的知识背景,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1、绪论讲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学科价值2、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讲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政治思想特点。

了解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儒家的政治思想,道家的政治思想,墨家的政治思想,法家的政治思想。

3、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讲解汉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政治特点,着重了解汉初以与民休息为核心的黄老思想,董仲舒的政治思想。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了解魏晋玄学。

5、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讲解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政治特点。

了解贞观统治、韩愈与柳宗元的政治思想。

6、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讲解宋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政治特点,了解张载、王安石、朱熹的政治思想。

7、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讲解明清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了解李贽、黄宗羲的政治思想。

8、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讲解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

了解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的政治思想。

五、教学学时分配五、教学参考书[1]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华书局,1936年。

[2]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年。

北京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 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  教学大纲

中国政治思想史江荣海一、教学内容和范围:中国历代思想学或政治家关于如何治国理民的思想和主张是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

讲授范围自先秦直到晚清,重点是先秦诸子百家和近代思想家的思想观点,涉及的重点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商鞅)、韩非、老子墨子、(吕不韦)、(陆贾)、(贾谊)、董仲舒、朱熹、(黄宗羲)、(唐甄)、龚自珍、林则徐、魏源、洪秀全、洪仁玕、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章太炎)、孙中山等。

二、教学目的:1.基本上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脉络主线,了解中国政治思想是怎样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发展和变化。

2.学会联系具体的历史背景,对各种政治思想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判,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进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底蕴,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和水平。

4.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增强历史责任感,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我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学理论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是课堂讲授为主,间或进行一两次课堂讨论或参观活动,期中做一次作业(小论文:3000字左右),期末闭卷考试。

四、成绩计算方法:期中作业成绩总分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0%;平时出勤率占总分的10%。

无故旷课达5次者,以零分计算,不参加期末考试,待以后重修。

五、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江荣海等:《从孔子到毛泽东》,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

2.主要参考书:古代部分:(1)刘泽华,葛荃:《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徐国、陈哲夫、谢庆奎、朱一涛:《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萨孟武:《中国政治思想史》,台湾一民书局,1979年版。

(4)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台北联经,1981年版。

(5)朱日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近代部分:(6)桑咸之、林翘翘:《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教学大纲_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教学大纲_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教学大纲总课时:54 学分:3一、目的要求1、树立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2、认识掌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主要理论和历史经验;3、继承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4、研究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内容、重点、难点(一)内容绪论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研究对象、任务3、内容介绍、学习要求和方法4、参考书目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形成二、工人阶级的崛起和工农运动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阶级基础的具备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基础的建立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黄埔军校的创办二、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及其特点三、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四、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训第三章人民军队创建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一、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二、《古田会议决议》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三、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长征中的“生命线”作用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与实践创新一、“两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基础的确立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思想教育三、《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第五章延安整风与全党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一、延安整风的原因、条件二、延安整风运动的发展历程三、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经验四、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意义第六章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举一、基层连队政治工作的“三把钥匙”二、高树勋运动与瓦解敌军中的政治工作三、党内政策和纪律教育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曲折发展一、新中国初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点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重挫折第八章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拨乱反正与改革探索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新时期思想解放大潮的兴起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转折三、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第九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形成与发展二、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探索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三、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二)重点、难点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2、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经验和教训3、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标志及其意义4、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熟的标志及其意义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6、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与发展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8、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10、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三、进度、方法1、教学进度:详见教学日历。

中国政治思想史完整版讲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完整版讲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特点一、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二、政治与哲学相结合。

三、强调人文主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线索一、思想形成期:先秦时期二、思想发展期:秦汉隋唐时期三、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四、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时期五、思想转型期:步入近代社会时期六、思想变革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章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商代西周社会的政治特点●商代西周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主体是君主专制制度在早期国家形成以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家长的绝对权力演变为君主权力,由于这一原因中国早期国家走上了君主专制的道路。

●商代西周时期,血缘关系依然起着维系国家的纽带的作用,特别是到了西周时期,形成了一套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在西周初期,宗法制度对于社会秩序的安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商王朝控制着当时国家的中心地带。

●在土地占有形态上,商代西周实行土地公有制度。

第二节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一、祖先崇拜的观念☐商代王权至上的思想,渊源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祖先崇拜的观念。

商代的祖先崇拜有着较为明显的政治特征。

从现有的甲骨文材料来看,还没有被统治的平民祭祀祖先的记载,这说明现实社会的政治等级决定了祖先的等级,在血缘关系的纽结下发展起来的祖先崇拜,已经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成为统治阶级实现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在君主与国家的关系上,人们已经萌发了君主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国家是君主的私有物的观念。

《尚书·盘庚》三篇载盘庚向百姓、贵族训话时自称”予一人”,在实际上,是一种把君主置于民众之上的观念。

在解释君主权力的至上性时,盘庚把君主权力的来源一方面归之于天,另一方面归之先公先王。

由于君主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臣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君主的意志。

☐商代王权至上的思想,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三节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一、天命不常•即上天授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永远地保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一)天命是可知的•(二)天命与民情是一体的,只有通过民情才能洞悉上天的意志•周公说:“天畏棐枕,民情大可见。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2、使学生 了解本国以政治学说为核心与根底的国民心理与意识;3、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历史与思想 文化的特色,并获得政治思维能力的系统训练。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72 学时
2
4.历史分期 依据不同的断代标准,可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如依长时段,可 以将其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期;如依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可以将其划分为封建 天下、专制天下和近代国家三个时期;如依政治思想本身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与趋势,可以 将其划分为发轫期、创造期、因袭期、转变期与发展期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的基本情况。 2.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习方法,要注意辨析古今政治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深入 探求政治思想沿革变迁的原因,善于评判各种政治学说的价值。 作业与思考题: 1、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拓展阅读书目: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东方出版社 1996 年简体横排版,“序论”部分。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绪论”部分。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前言”(关于中国 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部分。 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导言”部分。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单元 1:导论
参考学时:8 学时 学习内容: 1.学科对象与内容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政治思想史自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讲,政治思想史的 一般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学派和不同人物关于国家和社 会制度、社会改造、以及通过国家机关和强力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理想、 理论、方针和政策;研究这些理想、理论、方针和政策提出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实际政治的影 响;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因此,可以说,政治思想史的 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历史上各个阶级关于国家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国家政权 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另外,如下一些内容也应列入其研究范围,如:政治哲学,社会模 式或理想国的理论,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政治实施理论与政治权术理论等。 2.研究方法 就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而言,不同学者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大体上有这样几种: (1)按思想家或代表作来进行的列传式的研究。 (2)按宗派或流派来进行的研究。 (3)以每个时代普遍关心的热门问题或政治思潮为中心来进行的综合性的研究。 (4)按时代来进行的研究。 (5)对各种政治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6)对政治思想中重要概念和范畴(如礼、德、法、刑、仁、义、爱、赏、罚、势、 术等等)的含义进行梳理和分析的研究。 3.学科状况 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是在 20 世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经近百年时间。在这期 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研究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是该学科的开拓与奠基性 的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梁启超、萧公权、吕振羽等为代表,代表作有梁启超的《先秦 政治思想史》、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等。从 40 年代 末到 80 年代初,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处于相对停滞阶段。在被冷落、沉寂了三十年 后,至八、九十年代,相继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著作和有影响的教材,可以说进入了该 学科恢复与开创研究新局面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1.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它是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各种政治思想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蕴涵和历史局限等问题。

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与特征;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政治思潮;学会辩证分析、客观评价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充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课程教学要求1.以中国梦视野揭示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波澜壮阔和跌宕起伏,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无数志士仁人提出了种种政治救国方案,形成了诸如戊戌变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无政府主义、乡村建设等政治思潮,历史的思考和合理的批判这些政治思潮,从而为今天的人们提供历史反思的材料基础;2.对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以期管中窥豹,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转型中数代中国人的孜孜探索,同时表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西政治思想碰撞交汇的壮阔图景,以及中国精英分子接触、学习外来政治思想经历的逐步中国化过程,从而厘清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走向;3.呈现国家/社会/个体/思想的全面互动,深入思考历史/政治、过去/现实之间的关系;4.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政治思想史类著作和近现代重要政治参与者的原著,并完成至少一份读书笔记或相关论文。

3.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课程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与特征;2.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政治思潮;3.辩证分析、客观评价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4.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50234013 学分:3 总学时:54说明【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树立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掌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主要理论和历史经验,继承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研究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坚持以史为线、以史为据,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切入,围绕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和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系统地、科学地总结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阐述它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教学内容】研究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活动,探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变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处地位、所起作用和价值实现的规律性;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随着党的事业发展不断扩大工作领域,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等又是如何演变和丰富发展的;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方针原则、途径方法的历史沿革和形成发展、贯彻实施的客观规律性;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管理体制,包括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发展规律;总结、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启发式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

【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学时总数为54学时,在18个教学周内完成,平均周3学时。

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王树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

参考书:[1]《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张耀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案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案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案第一章先秦时代的政治思想第一节殷商、西周时代政治思想的发轫与初步发展重点掌握:殷商帝王、周公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殷商帝王的王权专制政治观念王权专制观念的来源:第一,上帝崇拜。

第二,祖先崇拜。

二、周公重在调节的政治思想1、对传统天命观的修正第一,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即上天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

第二,他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

民主即民之主,就是君主。

他认为,君主是由天定的,选择的标准就是德行。

第三,他主张以民情见天命。

他适应西周初年政治的需要,对传统的天命进行了重大修正。

否定了天命不可变的传统观念,认为天命的存废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有德,从而成功地为西周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2、施政的指导思想他为了巩固西周王朝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

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就是他的保民和慎罚思想。

第一,关于保民他从历史教训中认识到,要实现周朝的长治久安,就必处理统治者与民的关系。

最重要的要做到“保民”。

第二,关于慎罚他鉴于前车之鉴,力主慎刑罚。

在观念上,他把“慎罚”视为德的一项基本内容。

在刑罚与德的关系上,他认为德是根本,刑罚是辅助。

他根据周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提出了德的思想;主张按照德的要求,敬天、敬祖、明德、保民、慎罚,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下得民和,最众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

评价:总之,他的治国思想,既有神秘性,又有较多的世俗内容,体现了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政治思想的争鸣与繁荣重点掌握: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流派与重要思想家一、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第一,尊崇先王之道。

第二、崇尚礼仪。

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治。

第三,尊崇孔子。

二、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其特点为:第一,主张“道”。

第二,主张无为而治。

三、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The Thought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s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总学分:3 其中实验学分:0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历史上各阶段主要流派和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和价值,及其历史局限,并通过对中国政治思想发展过程的继承和联系的理解以及中西政治发展的比较,揭示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的规律。

同时,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念和方法去分析和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思想,从而得到借鉴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导言(4学时)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发展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特点四、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价值五、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研究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一章商周时期的政治思想(4学时)第一节商代的政治思想一、上帝的权威和祖先崇拜上帝主宰自然、社会和人世间的所有事情,在西周出现了对祖先的崇拜。

二、王权专制思想王权对现实的主宰,以及“余一人”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周公的政治思想一、明德慎罚的思想彰明德行,谨慎刑罚二、敬天保民思想天的崇拜和保民思想本章重点:商周时期尊天敬德保民的思想难点:神权与王权的关系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18学时)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概述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政治上各国鼎立,经济发展不平衡,思想意识上百家争鸣。

二、春秋初的人本主义思想表现在由重神向重人的转变,对君主制有新的认识。

三、诸子百家的产生和流派纷争百家争鸣的产生及其主要论题第二节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政治思想一、孔子的伦理政治思想及其对专制制度大维护孔子以礼治国、政治与伦理一体化、富民足君、先德后刑等思想二、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君臣关系论、王霸思想等三、荀子的礼治思想荀子的隆礼、礼治人治法治相统一、君臣君民关系论等第三节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一、《老子》法自然的无为政治思想老子的无为政治、小国寡民论等二、《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思想庄子的相对主义政治思想、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等第三节墨子的兼爱论与绝对尚同的专制主义一、兼相爱、交相利说兼爱思想、功利主义思想等二、尚同说与君主专制主义尚同的专制主义思想三、尚贤、节用、非攻说尚贤说、节用说、非攻说等第四节法家以法、术、势为中心的政治思想一、慎到的以势行法的思想慎到的权势和巩固君主的权势思想二、申不害的术治思想申不害的术的作用和术的要领三、商鞅的法治思想商鞅的改革、法治思想、耕战思想等四、韩非的绝对君主专制主义政治思想韩非的君利中心论、法术势相统一的思想第五节阴阳家以天人配合为特征的程式化政治思想一、阴阳、五行概说阴阳概说、五行概说二、邹衍五德终始下的政治循环论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及其政治循环论本章重点:各家各流派的政治思想难点:现实政治与思想家们的思想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8学时)第一节秦汉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秦汉时期的政治上废分封为郡县的大一统,经济的复苏及繁荣,文化上的大一统等。

第二节秦朝的皇权专制思想一、皇帝至上理论的极度发展秦始皇对封建专制集权的安置及皇权思想二、李斯的专制政治思想李斯废分封为郡县、别黑白定一尊、尊君抑臣等的思想第三节汉初以与民休息为核心的黄老思想一、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汉初的社会状况,黄老无为政治内涵二、黄老思想与先秦道家的关系二者的共同点及其不同点第四节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一、天的体系与天人合一天的人格化,天人感应说二、君权至上和天谴说大一统思想及其君权神授说三、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儒家思想与阴阳思想的结合,三纲五常的政治伦理思想第五节王充、王符和仲长统的政治思想一、王充对谶纬神学的批判与时命政治观王充对天人感应说的批判及其思想中的矛盾二、王符以德主刑辅为特征的政治批判思想王符的君正善、民和治、德刑并举的思想等三、仲长统重人事、轻天道的政治思想仲长统的治乱为人事及托古改制的思想等本章重点:各阶段及各思想家的思想难点:天人关系论发展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6学时)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政治上是大混乱、民族大融合的阶段,在思想文化上是大发展的一个阶段。

第二节玄学家的政治思想一、“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君主无为而治、省繁苛之政、放任等思想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论名教本于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和名教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第三节鲍敬言、葛洪的政治思想一、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君主是强凌弱等的结果、立君并非民意、无君胜于有君等二、葛洪的有君论思想立君利于统治、利于人民、节制人性等。

第四节傅玄、刘毅的政治思想一、傅毅务实求治的政治思想复兴儒家、德刑并用、任人唯贤等二、刘毅的社会批判思想列举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八个方面进行批判本章重点:各家各派的政治思想难点:玄学政治思想和有君无君之争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8学时)第一节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中国封建政治走向成熟的阶段,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思想文化有大发展。

第二节贞观集团重民举贤的政治观一、贞观集团与贞观之治贞观集团的形成及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表现二、居安思危关于创业与守成问题的思考三、论君臣君臣一体、君主的责任重于臣下四、政在得人关于选拔人才的思想五、民为水、君为舟治民、富民的思想等第三节韩愈的道统说与尊君思想一、排佛树儒的道统学说道统学说二、尊君抑民的专制主义理论尊君说、人性说第四节柳宗元的国家政体论一、论君主、国家的起源反对君主的君权神授说,认为君主和国家的产生是战争和武力的结果二、论国家政体考察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演变过程及其差异,提出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三、社会批判思想批判封建的等级制及其政治生活的腐败本章重点:各时期及各家的思想难点:韩愈和柳宗元的思想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6学时)第一节宋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民族矛盾加剧,国家贫弱,改革迭起。

第二节范仲淹变通更张与忧君忧民的政治思想一、变通更张、及时救弊的思想阐述易义,论述君主政治自我更张的思想二、变革思想和措施提出“明黜涉”、“抑侥幸”,“精贡举”、“挥官长”、“均公田”等具体变革主张第三节王安石“改易更革”政治调节思想一、天、道自然与“性不可善恶言”道兼本末,天道与人道的一统和性不可言善恶的思想二、“改易更革”论世必有革、革不必世,变其形式存其内容,“贵乎权时之变”等思想三、明法度、建贤才和生理财的思想大明法度,众建贤才和摧抑兼并的思想等第四节程朱的政治思想一、政治思想的理学基础天理观是其政治思想基础,三纲五常是治理的根本。

二、“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对仁德的新解释,君主修德,为政以德。

三、社会改良思想顺民、足食的民本思想四、天理人欲及义利观认为天理与人欲是绝对对立的,强调以仁义为先的义利观,本章重点:各家的政治思想难点:社会改革思想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第七章明清的政治思想(10学时)第一节明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在政治领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在思想文化上一方面政府仍然推行程朱理学,另一方面对程朱理学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形成新的思潮。

第二节张居正“尊主庇民”的政治思想一、社会治乱观极则必变,变极则反始。

这是人们不可抗拒的社会历史规律。

张居正还认识到“命不可必”,也就是具体的人或事的命运没有必然性,人们无法必然掌握。

二、“天之立君以为民”的民本思想“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明主“不以天下奉其身而以其身为天下”。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强其根本”的基本国策。

三、“事理无常,当随时处中”的施政思想“时宜之,民安之”。

“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

第三节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与启蒙思想一、“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将“古之君”与“今之君”、“古之法”与“今之法”比照,认为皇帝制度的要害是以“大私”为“大公”,从而得来一系列弊政。

二、行天下之法的匡世理论提出恢复宰相制度和学校议政制度,设置相对独立的边镇等。

三、“重定天下之赋”与工商皆本的思想“履亩而税”、“任田不任用”、“任土作贡”、税收改革;批判“工商为末”的思想。

第四节顾炎武改变君主专制的设想一、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君主独裁,权移乎法,废官而用吏,守令无权,不足以为治;二、“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政体思想在郡县制中注入封建制的合理内容,其政改方案实质是赋予县令以自治的实权,并且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顾炎武还提出复兴宗子法制度,以辅君治。

三、“正人心、厚风俗”的名治思想“劝学奖廉”“教化纪纲”提倡“清议”“明学术,正人心”四、“废生员”、用选举的取士思想改革科举考试,限制生员人数,推选荐举取士第五节王夫之的社会进化观和华夷之分的政治思想一、批判历代暴君暴政不均、不公是天下之大弊,帝王独尊、法制之弊,政治腐败,二、理势相成与政治变革“时异而事异,势异而理亦异”;主张仿隋唐制度,恢复并完善宰相制度等。

三、道器统一与任人任法并重“道者器之道”,对法治与人治的关系进行多方辨析。

四、道统、治统与尊君道统与君统合一的思想,“君天下者,道也”。

本章重点:各家的政治思想难点:对传统政治思想的批判和建设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主要参考书目:1、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二、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3、曹德本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徐大同等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5、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二、三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