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出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发展: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盛行: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成就: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制作工艺:商朝时期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当时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
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
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业不仅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如: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
1.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