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碳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6edc5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3.png)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应,由于氧气量是否充足,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4.解决办法(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目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目的] 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目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碳化合物知识点梳理
![初中化学碳化合物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2c11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0.png)
初中化学碳化合物知识点梳理碳化合物是化学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它们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是生命存在和繁衍所必需的基础化合物。
初中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碳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分类、命名、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的碳化合物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碳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碳原子的连接方式,碳化合物可以分为饱和碳氢化合物和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两大类。
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分子中只包含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例如甲烷(CH4)、乙烷(C2H6)等。
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则包含碳碳双键或三键,如乙烯(C2H4)、丙烯(C3H6)等。
此外,碳化合物还可根据它们所包含的功能基团进行分类,如醇、酮、醚等。
其次,我们要学习学习化学式的命名方法。
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示法,碳化合物的化学式由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符号和个数组成。
根据碳原子数目的不同,碳化合物可以分为单质有机物和混合有机物。
单质有机物的化学式表示为CnH2n+2(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如甲烷、乙烷等;混合有机物则根据含氧、氮、硫等元素的不同,在化学式中加入相应的符号,例如含有羟基的醇类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n+1OH。
随后,我们需要了解碳化合物的性质。
碳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的性质,其中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相态、密度等;化学性质则涉及到碳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例如,饱和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且伴有火焰和释放热能;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可以进行加成反应、氢化反应等。
此外,碳化合物还可以进行酸碱中和反应、酯化反应等。
最后,我们要了解碳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碳化合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
例如,饱和碳氢化合物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化石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则用于生产合成纤维、橡胶等材料。
此外,碳化合物还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业等领域。
初中化学有关碳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有关碳的化学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2a27732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9.png)
初中化学有关碳的化学方程式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C+2CuO= 高温=2Cu+CO2↑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3C+2Fe2O3=高温=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CO2+C=高温=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a(OH)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Ca(HCO3) =△=CaCO3↓+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Cu2(OH)2CO3=△=2CuO+H2O+CO2↑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2NaOH+CO2===Na2CO3+H2O(也可为KOH)现象:不明显CaCO3=高温=CaO+CO2↑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Fe3O4+4CO====3Fe+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FeO+CO=高温=Fe+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Fe2O3+3CO=高温=2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CuO+CO=高温=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3)、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初中化学碳教案
![初中化学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b2535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3.png)
初中化学碳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碳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碳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导管等。
2. 实验试剂:木炭、氧气、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碳?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自然界中主要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形式存在。
二、碳的物理性质(10分钟)1. 介绍碳的物理性质:黑色固体,不易导电,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强等。
2. 学生观察木炭,了解其物理性质。
三、碳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介绍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
2. 演示实验: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碳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15分钟)1. 介绍碳的化学反应:碳与氧气的反应、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
2. 演示实验: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生成碳酸钙。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操作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包括木炭燃烧和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碳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碳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农业等领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碳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使学生了解了碳的基本知识。
在实验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掌握了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a49b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9.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碳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个元素,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
本文将对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并探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碳的基本性质碳的原子量为12.01,属于非金属元素。
它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 四价性: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成多种化合价态,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
2. 高稳定性:碳的键能较高,碳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3. 强还原性:碳能与许多氧化剂反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二、碳的化学性质1. 碳的燃烧:碳与氧气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热能和二氧化碳。
例如,燃烧木炭可以产生明亮的火焰和热能,是取暖和烧烤的常用燃料。
2. 碳的氧化:炭可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如工业上的石墨化。
此外,在自然条件下,碳也可以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例如纸张、木材等自然材料会腐烂。
3. 碳的还原:碳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够将许多金属的氧化物还原成金属。
例如,通过还原炼铁可以从铁矿石中提取纯铁。
4. 碳的酸化:碳与酸反应可以产生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碳酸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氯化物和二氧化碳。
三、碳在生活中的应用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材料制备:石墨是由层状的碳原子构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广泛用于铅笔芯、电池电极等。
钻石是由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纯碳晶体,具有极高的硬度,被用作工具和饰品。
2. 燃料和能源:碳化合物是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煤、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燃料通过燃烧反应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 生物分子:碳是有机物的基础,生命体内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含有碳。
我们的身体需要摄取含碳的食物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4. 药物和化学品:许多药物和化学品都是由含碳的化合物构成的,如阿司匹林、乙醇等。
这些化合物在医药和化工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碳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氧化、还原和酸化等。
同时,在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及材料制备、能源利用、生物分子和药物化学等多个领域。
化学辅导之碳的知识点有哪些
![化学辅导之碳的知识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cc9574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2.png)
化学辅导之碳的知识点有哪些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
碳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化学辅导之碳的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化学知识点:碳的性质概述: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
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
汉字“碳”字由木炭的“炭”字加石字旁构成,从“炭”字音。
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
碳能在化学上自我结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业上是重要的分子。
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
a)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b)可燃性:碳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晶态单质碳如金刚石、石墨;有无定形碳如煤;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动植物等;碳酸盐如大理石等。
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
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晶体结构不同,各有各的外观、密度、熔点等。
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2.可燃性:氧气充足的条件下:C+O2CO2 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 2C+O23.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3Fe+2CO2↑ 木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CO2CO◎ 碳的性质的知识点拨碳”与“炭”的区别:“碳”是一种核电荷数为6的非金属元素,而“炭” 一般是指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混合物,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
在说明碳元素时,用“碳”表示,如碳单质、二氧化碳、碳酸等;在说明含石墨的无定形碳时,用“炭”表示,如木炭、焦炭等。
碳燃烧生成物的判断:氧气量充足时,碳充分燃烧:C+O2CO2 氧气量不充足时,碳不充分燃烧:2C+O22CO初中化学知识点:活性炭和木炭的结构和用途定义: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址杂质构成的,均属混合物。
初中化学《碳的化学性质》教学PPT课件
![初中化学《碳的化学性质》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b2f01c998fcc22bdd10d83.png)
知1-练
2 用墨书写字,虽年久仍不变色,这是因为墨中主要成
分碳在常温下具有( ) B
A.可燃性
B.稳定性
C.还原性
D.氧化性
知1-练
3 用木制电线杆时,常把埋入地下部分表面烧焦,其主 要目是( ) D A.烧死蛀虫 B.使木杆变硬 C.烘干木材 D.使表面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炭层
知识点 2 碳可燃性
知2-导
知2-讲
【例2】下列有关碳化学性质描述中正确是( ) D A.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B.碳充分燃烧时放热,不充分燃烧时吸收热量 C.木炭可以燃烧,金刚石不能燃烧 D. C60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C60+60O2 ==== 60CO2
知2-讲
导引:碳单质都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与氧气量有关. 金刚石、石墨、木炭、C60 等碳单质具有相似化学 性质.如木炭具有可燃性,石墨、金刚石在一定条件 下也能燃烧.碳单质燃烧产物与氧气量有关,氧气充 足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不过都会放出热量.
知2-讲
问题
回顾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现象是什么?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知2-导
归纳
知2-导
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 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2C+O2=点==燃==2CO
【视频播放】金刚石在液态氧气中燃烧.
(来自《点拨》)
总结
知2-讲
物质燃烧时,反应物浓度会影响反应现象,如: 1.氧气浓度不同,燃烧剧烈程度不同
如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 中燃烧时不剧烈,发出红光;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明亮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
初中化学关于碳的15个化学方程式(注释版)
![初中化学关于碳的15个化学方程式(注释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6475d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9.png)
初中化学关于碳的15个化学方程式2C + O2 (少量) →2CO备注:这是碳与氧气的反应,在氧气存在但较少的情况下,生成了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毒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制备合成气、金属还原等。
C + O2 (足量) →CO2备注:这是碳与氧气的反应,在氧气存在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是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如饮料制作、灭火器等。
C + CO2 →2CO备注:这是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
这是一种还原反应,碳从CO2中获得了氧,生成了CO。
这种反应在高温下常用于金属提取和还原过程中。
2CO + O2 (点燃) →2CO2备注:这是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经过点燃生成了二氧化碳。
这是一种燃烧反应,产生了大量的热能。
一氧化碳是一种易燃气体,这种反应在燃烧装置中广泛应用,如燃气灶、发动机等。
C + H2O →CO + H2备注:这是碳与水蒸气的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
这是一种还原反应,碳从水蒸气中获得了氧,生成了CO,并释放出氢气。
C + 2H2O →CO2 + 2H2备注:这是碳与水蒸气的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氢气。
这是一种氧化反应,碳与水蒸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了CO2,并释放出氢气。
CO2 + 2Mg (点燃) →2MgO + C备注:这是二氧化碳与镁的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氧化镁和碳。
这是一种还原反应,镁从二氧化碳中获得了氧,生成了MgO,并释放出碳。
CO + CuO (加热) →CO2 + Cu备注:这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经加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
这是一种还原反应,一氧化碳从氧化铜中获得了氧,生成了CO2,并产生了纯铜。
Si + C (加热) →SiC备注:这是硅与碳的反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了碳化硅。
碳化硅是一种高硬度、高熔点的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温、高压、高频电子器件等领域。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https://img.taocdn.com/s3/m/f4505423cfc789eb172dc85f.png)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一节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五、金刚石、石墨、C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六、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具有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碳具有还原性: C+2CuO2Cu+CO 2↑ 2Fe 2O 3+3C 4Fe+3CO 2↑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七、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③ 集中加热;④ 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八、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中的碳的几种单质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的碳的几种单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96fa357e21af45b207a82a.png)
初中化学中的碳的几种单质知识点总结
很多同学都觉得化学难学,其实只要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点,化学还是很好学的。
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初中化学中的碳的几种单质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
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O2==(点燃)CO22C+O2==2CO
3.还原性C+2CuO==2Cu+CO2
4.无定形碳1.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
2.焦炭炼钢
3.炭黑颜料
初中化学中的碳的几种单质知识点总结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常见方程式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常见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c2dee0f5ed630b1c58eeb50b.png)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常见方程式
(1)碳的化学性质
碳在氧气中充沛熄灭:C + O2 扑灭 CO2
木炭恢复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
焦炭恢复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2)煤炉中发作的三个反响:(几个化合反响)
煤炉的底层:C + O2 扑灭 CO2
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发生:2CO + O2 扑灭 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响(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不动摇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 CaO + CO2↑
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响(鉴别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恢复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扑灭 2CO2
其它反响: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响(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初中化学碳解释及用途
![初中化学碳解释及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75b3e74e7e21af45b207a81e.png)
初中化学碳解释及用途
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
制铅
笔芯、
干电
池的
电极、
电车
的滑
块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单质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单质](https://img.taocdn.com/s3/m/ddeefa6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1.png)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单质1.吸附是物理现象,与吸收具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木炭疏松多孔,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它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更强。
吸附作用是将气体或溶液里的微小粒子吸附在固体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吸收一般为化学变化,如:co2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过程中生成了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2.“碳”和“碳”的区别:“碳”是一种元素的名称,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其核电荷数为6。
例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我们不能在这里使用“碳”。
“碳”是指特定物质,指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简单物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等。
通常,当没有指定特定的单一物质时,通常使用碳,如“热碳”和“碳燃烧时”。
3.c还原氧化铜注意问题:① 带有网罩的酒精灯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③ 装置气密性好;④实验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热的试管致使试管破裂),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内的粉末倒在纸上(防止生成的铜再被氧化成氧化铜)。
[典型示例]例析:1.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预热开始时,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②, 但是石灰水仍然浑浊,因为;(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
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停止加热后,从试管中取出试管② 首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然后将粉末倒在试管后的试管中① 冷却下来。
原因是。
其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酒精灯要加网罩以提高火焰的温度。
刚开始预热时,装置中的空气会首先逸出,所以看到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
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否则试管①内温度降低,其压强会减小,外界大气压会把试管②中的液体压进试管①内,致使试管①破裂。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3篇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2a58a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7.png)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3篇珍惜这次考试,沉着冷静,考出好的成绩,成就自己的梦想。
愿你能以平常的心态参加考试,发挥自己的水平,考上理想的学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一、知识考查点考点1 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C60、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学习或复习时按“名称――结构性质用途”这条线来掌握这部分知识。
1.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金刚石的正八面体结构坚硬性作玻璃刻刀、机器钻头、装饰品等;石墨的细鳞片状结构质软、导电性、滑腻性、耐高温铅笔芯、电极、润滑剂、坩埚;木炭和活性炭的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吸附食品色素、除臭、防毒面具、冰箱除味剂等;C60分子(又称足球烯)的球状结构稳定性超导体等;碳纳米管的多孔结构储氢等。
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碳单质物理性质各异,但化学性质类似,都具有可燃性作燃料,家庭取暖、做饭等;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如冶炼金属铜、铁等;常温下稳定性制作字画、书写档案等。
例1 (2011·日照市)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
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
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
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点拨石墨烯以石墨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中间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四种物质物理性质各异的根本原因是结构不同,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但他们化学性质类似,都具有可燃性,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石墨烯只有碳元素组成,类属于碳单质,所以选项D是错的。
答案为D。
考点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气体制取设计思路一般为发生装置(先组装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验证气体性质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对有毒气体用溶液吸收或燃烧掉)等。
九年级上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5bb1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3.png)
九年级上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化学中的碳和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碳的性质:-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6,原子量为12.01。
- 碳的最外层电子结构为2, 4,属于第14族元素。
- 碳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通常与氧、氢、氮等元素形成化合物。
2. 碳的同素异形体:- 石墨:由层状的六角环状碳原子构成,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石墨层之间的结合力较弱,可以轻易地进行剥离。
- 金刚石:由密堆排列的六角环状碳原子构成,是碳的另一种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非常坚硬,在常温下不易溶解。
3. 碳的氧化物:- 一氧化碳(CO):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一氧化碳是一种亲受体,可以与铁离子形成络合物,导致缺氧。
- 二氧化碳(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二氧化碳广泛存在于大气中,并且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4. 碳的化合物:- 烷烃:由碳和氢原子组成,含有碳氢键。
例如甲烷(CH4)和乙烷(C2H6)。
- 烯烃:由碳和氢原子组成,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
例如乙烯(C2H4)和丙烯(C3H6)。
- 炔烃:由碳和氢原子组成,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三键。
例如乙炔(C2H2)。
- 醇:由碳、氢和氧原子组成,含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例如甲醇(CH3OH)和乙醇(C2H5OH)。
- 酮:由碳、氢和氧原子组成,含有一个碳氧双键。
例如丙酮(CH3COCH3)。
以上是初中化学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主要知识点,涉及到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详细学习和掌握。
初中化学人教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初中化学人教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fb344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e.png)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刚柔并济——碳单质一、常见的碳单质碳单质构成空间构成物理性质用途金刚石碳原子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装饰品钻头玻璃刀刀头石墨碳原子深灰色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良好的导电性铅笔芯电刷电极润滑剂木炭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性吸附异味和色素C60C60分子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注】金刚石与石墨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用途:用作写字、绘画的碳素墨水2、可燃性氧气充足:C+O2CO2(方程式)氧气不足:2C+O22CO (方程式)用途:作燃料3、还原性反应原理:C+2CuO2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注意事项:(1)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提高温度(2)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试管。
用途:冶炼金属三、还原反应1、定义: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走的反应。
2、碳与氧化铁的反应:3C+2Fe2O34Fe+3CO2↑(方程式)3、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CO22CO(方程式)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 3 )和稀盐酸(HCl )2、原理: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注:(1)不能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混入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内,造成制得的气体不纯。
(2)不能用稀硫酸的原因:因为H 2SO 4与CaCO 3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 4,它会覆盖在CaCO 3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3)不能用碳酸钠粉末的原因:因为Na 2CO 3(或K 2CO 3)是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易控制反应速率,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3、实验装置: 固液常温型 + 向上排空气法不用排水法的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4、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2)加药品:先加固体,后加 液体(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4)检验: 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学习之五
![初中化学学习之五](https://img.taocdn.com/s3/m/f1f23b40a8956bec0975e30b.png)
初中化学学习之五:碳及碳的化合物一、考点归纳1、碳 同素异形体(1)自然界中含有碳元素的单质或人物占物质总数90%以上。
(2)自然界中存在的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两种物质。
金刚石十分坚硬,它是天然物质里最硬的物质,熔点高,不导电,不导热,不溶于一般溶剂,可作为钻头、玻璃刀、装饰品等。
石墨柔软、细腻,能导热和导电,不溶于一般溶剂,可用于制作铅笔芯、坩埚、润滑剂、电极等。
(3)碳—60是碳的另一中单质:碳—60外形酷似足球,它具有金属光泽,搞辐射、耐高压,抗化学腐蚀等性能。
(4)同素异形体: 。
例如,金刚石、石墨、碳—60,红磷、白磷等等。
(5)木炭还原氧化铜:黑色物质中渐渐出现红色物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 2↑ ;木炭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单质。
(6)还原反应: 。
能夺取氧的物质称为 (具有还原性),能提供氧的物质称为 (具有氧化性)。
2、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1)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大量排放 有关。
(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类呼吸。
(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比较 )干冰的用途: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常用来 。
(5)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 色,一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加热后,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里溶液的红色褪去。
化学方程式 。
这说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这种酸(碳酸)加热后易分解,而一氧化碳却不能。
(6)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澄清石灰水变 ,继续通入二氧化碳, 。
化学方程式: 。
这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却不能。
(7)检验一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 色,烧杯壁上澄清的石灰水滴浑浊(呈白色)。
化学方程式: 。
这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8)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下班管中黑色物质变成红色物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中的碳循环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中的碳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f607cb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1.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中的碳循环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中的碳循环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而化学反应则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碳循环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也是我们学习化学过程中常常接触到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知识中与碳循环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碳的存在形态碳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元素之一,在化学反应中,它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存在。
常见的碳存在形式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1. 有机物有机物是以碳为主要元素并含有碳氢键的化合物。
在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可以经过不同的反应类型,包括燃烧、酸碱中和、酯化等。
2. 无机物无机物是指除了有机物以外的所有物质,其中部分无机物也会涉及到碳的循环。
例如,二氧化碳(CO2)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碳循环的过程碳循环是指碳在地球上不同环境之间的转化和再利用过程,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机制之一。
碳循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起始过程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绿色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化学方程式:6CO2 + 6H2O → C6H12O6 + 6O2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另一个重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体通过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同时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3. 腐解作用腐解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缺氧环境中,由细菌和真菌完成。
化学方程式:有机物→ CO2 + 有机酸4. 石化作用石化作用是指地下埋藏的有机物在高温高压下转化为化石燃料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生成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化学方程式:有机物→ 化石燃料三、碳循环的意义和影响碳循环在地球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影响了全球气候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选择题1.【05连云港】继“分子足球”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
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N60属于A.金属单质B.非金属单质C.化合物D.混合物2.【05黄冈】有关H2、CO、C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目前最理想的清洁燃料B.与金属氧化物发生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C.在氧气中燃烧,都产生淡蓝色火焰D.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后,一定有化合物生成3.【05佛山】贝壳(含CaCO3)煅烧后得CaO,CaO加到海水(含有MgCl2)池中得Mg(OH)2沉淀,Mg(OH)2与盐酸反应得MgCl2溶液。
上述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分解反应4.【05南通】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双吸剂”。
下列物质属于“双吸剂”的是A.炭粉 B.铁粉 C.氯化钙 D.生石灰5.【05佛山】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6.【05青岛】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是A.水、二氧化碳 B.氧气、金刚石 C.铜、食盐 D.氢气、氢氧化钠7.【05南通】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A.没有与氧气接触 B.无水酒精是液体C.没有达到着火点 D.酒精没有可燃性8.【05南通】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9.【05南通】区分02、H2、C0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0.【05南通】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其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C60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11.【05年衢州】在右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以是A.H2B.COC.CO2D.O212.【05上海】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H2OC、KMnO4D、C a(H C O3)213.【05徐州】据报道,今年5月广东某金矿发生毒气熏人致死事故,经测定该毒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物等。
其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都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14.【05汕头课改】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15.【05连云港】关于CO和H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难溶于水B.它们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在相同状况下,它们的密度都比空气小D.在加热时,它们都能和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16.【05连云港】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A.14∶11 B.11∶14 C.7∶11 D.11∶717.【05重庆】下列气体中,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D.氢气二、填空题1.【05徐州】为了研究CO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
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 。
2.【05年泉州】简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说明分子的什么性质?屋里插花,满室飘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螳螂放在盛有CO 2的A 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 和O 2的B 瓶中,两个瓶都拧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
A 瓶中蝗螂的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瓶中蟋蟀的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年衢州】我市常山县芳村一带有丰富的石煤资源,部分村民常用石煤作为燃料。
为了防止石煤中的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通常在石煤燃烧时加入一些生石灰(CaO ),使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生石灰(CaO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产物,从而达到固硫的目的。
则二氧化硫和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反应物SO 2中S 元素的化合价是 。
(提示:SO 2的一些化学性质和SiO 2相似,可以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如SiO 2和CaO 反应生成CaSiO 3)4.【05上海】物质的用途一般都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某同学根据此规律进行归纳、整理,请你帮助他补充填空:5.【05厦门】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是为减少二氧化碳而制定的国际公约某研究小组为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实验:用50mL 注射器吸取红色含酚酞的稀氨水(氨水是一种碱,具有碱的性质)10mL ,并密封,然后在下列地点分别抽取空气到50 ml 刻度处,堵住注射器吸入口,振荡后,将注射器吸入口向下,小心地将余气排出。
重复上述操作若干次(n),直至注射器内溶液的红色褪去。
记录数据如下表:稀HClNaOH 溶液浓H 2SO 4 CaCO 3A B C D E F(1)已知抽气次数与C02的含量(体积)成反比,请计算并填写上表的两个空格。
(2)这个实验中使红色褪去的化学原理是。
(3)请提出一个能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防止温室效应的可行措施。
6.【05厦门】请各写出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实验室制取氧气:。
(3)近日,美国悬赏征集以月球岩石中的含氧物质(如二氧化硅、氧化铝等)为原料在月球上制取氧气的研究成果。
请大胆没想,写出一个可能完成此任务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1.【05黄冈】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②;③;④……(只写四个即可)。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3)任选上述三个实验中的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5黄冈】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猜想可能是①;②;……。
(2(3)小华想用右上图给定的收集装置收集一瓶小佳同学猜想②中的气体,则气体由(填a或b)端进入。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
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
3.【05菏泽】H2、CO2、CO、CH4四种物质中,某种物质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具有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之处(其他三种物质在这一点上则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请按要求及示例填写下表。
4.【05南通】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
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I组:[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03和Ca0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CaC03和CaO的混合物。
II组:[作出猜想】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II组的方案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__________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吸收剂”宜选用__________,该方案中还需补充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
5.【05青岛】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1)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再点燃。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气管要伸到。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应预先。
6.【05上海】为了研究从长期使用的热水瓶中倒出的片状固体(水垢)的成分,学生进行以下探究:根据上述探究,估计此水垢的成分中含有 (写物质名称)。
写出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7.【05眉山】为弄清楚某废弃的防空洞内气体成分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某校化学兴趣实验小组用下列盛有药品的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检验防空洞内气体成分。
气体样品→A B C D(1)请你提出一种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 ;(2)通过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分析,填写下表空格:装置的目的是干燥气体,瓶内应盛 ;(4)你对这套装置有何评价 ;(5)干涸的深井中有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简单的方法用“灯火”实验来确定能否进入,其原因是 。
8.【05连云港】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固体草酸(H 2C 2O 4·2H 2O )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H 2C 2O 4·2H 2O⑴甲同学利用右图装置制取并收集CO:①B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