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土司概述

合集下载

遵义古称播州

遵义古称播州

遵义古称播州,自唐贞观十二年置播州始,至明万历二十八年止,共延续了961年,于公元876年设置播州宣慰使,从而开始了遵义土的司文化时期。

杨氏对播州的统辖始于杨端,止于杨应龙,长达725年。

虽然土司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都曾经实施过,土司文化也非遵义所独有,但由于播州一直是杨氏家族世袭统治,所以“播州”史亦是杨氏家族统治播州的历史。

加之杨氏先祖杨端自中原入播,大力推行汉文化,以孔儒思想教化人民,促进了民族间的进一步融合,留下了海龙囤、杨粲墓、播州城等许多特有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迹。

而今,土司文化正以其稀缺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重新审阅和挖掘这种文化的差异性、独特性,释放其蕴含的巨大吸引力,形成重要的旅游产品,是提升遵义旅游层次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一、遵义的土司文化旅游资源1.中国中世纪军事城堡——海龙囤。

海龙囤位于遵义县太平乡龙岩山东部,又名龙岩囤,仅山后一线仄径可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杨氏先祖利用其地理,在宽约5公里的山顶上围筑土城、月城三重,建楼房、仓库、水牢于其间。

囤前设铜柱、铁柱、飞龙、飞凤、朝天、万安等九关,各关之间以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气势恢宏。

除囤前遗址,还有囤顶朝天关、飞凤关、宋代老王宫、明代新王宫、采石场、绣花楼等遗址,囤后有环山而立的土城和月城、从高到低组成三道关口的万安关、西关、后关三座城门,此外,囤四周还有养马场、校场坝等遗址,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

2.杨粲墓。

杨粲墓位于遵义市东南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系宋代白锦堡,后为播州杨氏墓地,史称冉家林,后又因杨粲墓规模宏大为境内所未见,而被时人称之为皇坟嘴。

该墓建于南宋淳佑年间是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夫妇合葬的一座大型石室墓穴,墓室内遍雕文官武士、人物花卉、龙床龙椅,雕工精湛,栩栩如生,被誉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3.遵义老城。

公元1176年,即南宋淳熙三年,播州第十二代世袭土司杨轸将行政中枢从穆家川南面约20华里处的白锦堡迁到穆家川后,遵义老城就开始成为了黔北的政治文化中心,至今也有830余年历史。

遵义文化梳理

遵义文化梳理

遵义文化梳理20万年前—桐梓人(原始文化)在华南地区“最早用火”,点燃遵义的史前文明战国-大夜郎国的一部分-大夜郎国文化基本介绍(黔北)秦汉—夜郎国-濮人土著居民-农耕文化、丹砂文化、祭祀文化-受秦文化渲染(黔北东部)秦灭-汉武帝开始管理开发南夷,不断吸纳由秦楚巴蜀人的文化观念和技术,吸收中原文化;舍人、盛览、尹珍(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浙江大学张其昀将遵义2000年来发展的历史氛围9期,即夜郎期、戕牁期、播州期、杨保前期(白锦堡期)、杨保中期(穆家川)、杨保后期(海龙囤)、老城期、沙滩期、新城期一、农耕文化(自秦汉起)(黔北)1、先进的稻谷种植模式已在黔北出现。

通过出土的文物可知——务川茅天镇出土的铁犁2、生活方式明显特征:椎髻发饰、能耕田、聚邑而居二、丹砂文化(遵义务川县)1、背景介绍:(1)所在地:遵义市务川县,自秦汉起有2000余年丹砂开采历史有“丹砂古县”之称(2)开采民众:秦汉时期开始务川县一地土著濮人---仡佬族祖先(仡佬族是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土著民族)(3)地位:丹砂开采和水银冶炼技术从秦汉到明清一直很有名明清时期务川是贵州最重要的汞矿开采基地2、与丹砂有关的民俗事象(1)“宝王祭拜”(自秦汉开始)1)背景介绍:宝王---首先发现砂矿的人---尊为宝王菩萨(仡佬族的祖先)2)祭拜目的:希望其能带来好运(一般在山洞前)3)祭拜形式:小祭---采矿人洞前---猪头、香烛、白酒、纸钱---采矿人祈求打“发槽子(在山洞前举行有浓厚的原始特征)大祭---宝王庙---猪头---还愿年祭-宝王庙/大石头旁边---除夕夜、正月十四、七月半--过年过节祈运4)物化建筑:宝王庙---祭拜宝王5)相关民俗:务川傩戏(有关宝王祭拜内容、独特的宝王面具)-6)--相关链接—傩文化傩文化—驱疫纳疾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载体——傩戏傩戏类型:民间傩系列和军傩系列傩戏特色:带面具傩戏表演形式:过火海,上刀梯,高台舞狮地位:是中国原始文化和中国戏剧文化的活化石(2)尚红情结:1)民居:丹砂调制原料涂抹房屋器具---驱鬼降魔---红房子村寨2)饮食---红饭红米、3)服饰(喜红)3、以丹砂开采为依托的工艺、器具等生产技术物化旅游资源:博物馆陈列品---“炼汞土灶”比较珍贵4、制度文化-丹砂纳贡(秦汉-明末)三、手工技艺文化(自秦汉起)1、技术构成:手工制陶技术、制曲技术、酿酒技术2、相关文物-正安、务川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蒜头形青铜壶”、青铜钲四、祭祀文化(自秦汉起)(务川)1、文化缘由:当地民众尚巫鬼,好祭祀,精神上崇拜祖先。

贵州省历史沿革

贵州省历史沿革

贵州省历史沿革贵州省历史沿革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在黔西县的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

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时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

在普定县发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提供了1.6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据,而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

一、鳖人时代四五千年前,鳖人就生活在贵州高原乌江南北两岸的广大地区。

在后世人文学者的记忆里。

他们有双重的身份。

他们既是远古的鳖巴人,也是古代蜀人鱼凫部落的重要支系。

鳖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大师,贵州境内乃至中国境内众多伟大的早期水利工程系统都留下了鳖人的身影。

1.公元前22世纪,尧舜命令鳖人鲧治水,未获成功。

稍晚,鲧的儿子大禹治水成功,禅让以获天下。

2.公园前21世纪,大禹的儿子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朝。

3.公元前15世纪,鱼凫人建立古蜀国鱼凫王朝。

4.公元前7世纪初,鳖灵协助蜀王杜宇治水成功,禅让以获蜀国,建立蜀国开明王朝。

鳖灵后裔治理蜀国十三世,并缔造了蜀文化的中心--成都城。

5.春秋时代,鳖国为周楚属国。

鳖国的统治中心位于乌江北岸今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城附近。

秦汉时代为鳖县治所。

鳖注:鳖巴--夜郎--土家族、仡佬族等,是贵州早期人文发展的一条主线。

早期鳖人延续时间之长、分布地域之广,可以证明两个事实:1.鳖即巴,巴即鳖,巴即鳖的变音。

2.早期巴人的活动中心正是在贵州高原,而三峡及附近地区只是走进中原视野最前端的"巴人的篱笆"。

二、牂牁时代春秋时代,在今贵州南境有牂牁国,与北境鳖国并存。

牂牁江位于珠江上游北盘江、南盘江、红水河水域。

远古牂牁人属于濮越民系,大约于越王勾践称霸时代立国。

勾践不仅被早期浙江越人、闽越人、南越人奉为祖先,他显然也是珠江上游牂牁人的祖先。

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篇一: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

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造成分裂割据状态,从而使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产生仇恨和战争。

元代在今贵州地区遍行土司制度。

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永乐十一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

明末,贵州布政司领贵州宣慰司及贵阳、安顺、平越3军民府并都匀、黎平、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阡7府。

清代前期,贵州的行政建置有较大的变化。

雍正时,将四川所属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改隶贵州,同时,将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将广西红水河、南盘江以北之地置永丰州,与广西的荔波、湖广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

至此,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

清末,贵州建置设有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

贵州的改土归流始于明代,高潮却是在清朝前期的雍正年间。

督抚大员鄂尔泰等人的改土归流建议为雍正皇帝采纳,是有其深刻历史原因的。

这集中表现在:在经济上,土司制度下的领主经济阻碍了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土司享有各种特权,拥有军队,私设监狱,相互争杀,严重妨碍中央集权;而土司、头人为非作歹,奴役土民而造成的民族内部矛盾也日渐突出,不利于统治的稳定;在交通上,土司区域尤其是“化外之地”梗阻着“开江路以通黔粤”、连陆路以通川楚达云南,不利于中央王朝对边疆的控制、治理等。

明代贵州土司制度明代土司制度的建立,是以湖湘诸土司的归附启其端,继而今贵州地区等西南诸大姓以次服属总其成的。

朱元璋的治黔之策是着意安附,把元代土司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

待明政权日益巩固后,其对贵州土司的控制也随之加强。

可见,贵州土司的建立具有两个特点:在地域上是由东而西;在方式上是先抚后征。

明代贵州土司的形成,是有其社会历史原因的。

其主要因素有二:一为当地大姓,世代据有其地,势力根深蒂固。

贵州土官多源远流长,盘根错结。

从元明土司制度谈起,聊聊明代播州杨氏为何屡屡反叛

从元明土司制度谈起,聊聊明代播州杨氏为何屡屡反叛

从元明土司制度谈起,聊聊明代播州杨氏为何屡屡反叛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羁糜制度,其形成肇始于元代,而明继元制,对于改土归流的土司制度和已有的土司,更是近乎直接的继承。

然而,从结果上来看,明代土司对于明朝这一政权,却并未如元朝般认同,例如播州杨氏土司,在明朝中晚期更是酿出多次叛乱,这些叛乱中,又以万历朝杨应龙播州之乱最为酷烈。

所谓的万历三大征之中,播州之役费帑二百余万,虽不是三大征中最多,却对万历朝本就不堪重负的财政造成了最后一击。

在研究明晚期政局动荡因由之时,播州之役以及杨氏土司的叛乱,也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那么,在元朝尚能安居一地的播州杨氏,为何在明朝屡屡复叛呢?播州地图一、元代播州杨氏土司的建立就像前文所说,吐司制度是元朝确立下来的一种羁糜制度,对于元朝来说,边境地区本身不利于国家用兵,扶持地方势力并保证对方的效忠,是一种更为经济和直接的统治方式。

而在这种土司制度下,土司同样因为元朝的武力震慑而不敢轻举妄动,臣服和归顺既有利于它的统治,又不会与中原政权产生大范围的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和光同尘成了中原和地方最好的选择。

而这,几乎是元朝土司制度一以贯之的底色。

至元十二年,“佥事四川枢密院事昝顺言,播州安抚使杨邦宪、思州安抚使田景贤未知顺逆,乞降诏使之自新,并许世绍封爵。

从之”。

所谓的“世绍封爵”,其实就是元朝对播州杨氏土司职务“世袭罔替”的承认,甚至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世代居住于播州的杨氏一族并非主动归附,相反,首先抛出橄榄枝的反而是以武力立国的元朝。

之所以如此行事,是因为播州杨氏,正是播州一地根深蒂固的本土势力,对于这一点,元朝也心知肚明。

《杨氏家传》中对于杨氏一族的崛起有着极为详尽的记载,“杨氏本系太原。

唐乾符初,赠太师讳端者,宦游会稽,后客长安。

适南诏陷播州,大为边患,有旨募能安疆场者,太师慨然自效,遂命为将,以复播州。

威畅恩融,夷夏畏服,因领其郡,是为播州杨氏始祖”。

历史趣谈攘外之后安内 万历平定西南叛乱结束“三大征”

历史趣谈攘外之后安内 万历平定西南叛乱结束“三大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攘外之后安内万历平定西南叛乱结束“三大征”导语: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役,是平定西南苗疆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

首先解释一下这一战役中,叛乱的中心词“土司”,土司是自元朝以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役,是平定西南苗疆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

首先解释一下这一战役中,叛乱的中心词——“土司”,土司是自元朝以来所设置的地方官职,最初是为了安抚、封授西北、西南部分少数民族首领,给他们在这些边陲地区一定自治权力的安排,但“土司”和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可不一样,这些土司,世代袭位,世代受封,关键是可以保留部分掌兵之权,名义上是在中央的委托下,作为一方维稳力量的。

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这一旦拥兵就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山高皇帝远的偏远地区。

万历年间在四川南、贵州一带的播州任宣慰使司的杨应龙就折腾出了一场巨大的动荡,酿成“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场——播州之役。

杨应龙祖上是唐朝因扫荡西南边陲骚乱有功而受命在此镇守,近千年过去了,历朝历代管制不同任职不一,但没变的就是在这片川黔之地上起伏多少代仍居一门望族。

到了明朝,正是杨应龙袭土司之位,任了播州的宣慰使司一职。

杨应龙最初对大明政府是很拥戴的,万历喜欢大兴土木,建造他的定陵就是坨很大的项目,这个川黔边区的头目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给皇帝砍上好的木头进奉就是他这一方面的突出特长。

因表现良好,万历封给他“都指挥使”的头衔。

有人说杨应龙是因此遭到了地方其他土司的嫉恨,被陷害、逼迫后不得不走上造反之路,他本身是一个“深得苗人拥护”的首领。

不过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就凭他能给皇帝大兴土木提供坚实的货源基础,应该就不会给当地的百姓什么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而且正史对其的记载也是“骄横跋生活常识分享。

贵州土司制度

贵州土司制度

贵州土司制度1. 贵州土司制度啊,那可真是一段独特的历史!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你想想,在那片土地上,土司们有着怎样的权威和故事呢?比如水西土司,那可是威震一方啊!2. 贵州土司制度,这可不是一般的制度!它就像一张大网,把贵州的过去紧紧交织在一起。

土司们和百姓之间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像播州杨氏土司,他们的影响力多大呀!3. 哎呀呀,贵州土司制度,真的太让人着迷啦!它仿佛是一部精彩的大戏。

土司们的兴衰荣辱,不就跟戏里的情节一样吗?思州田氏土司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4. 贵州土司制度,你可别小看它呀!这简直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那土司们的权力游戏,是不是像棋盘上的对弈呢?比如安顺的土司们。

5. 嘿,贵州土司制度,那可是充满故事的呀!它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

土司们治理下的社会是怎样的呢?看看铜仁的土司统治时期就知道啦!6. 哇塞,贵州土司制度,真的超级有意思!就如同一个奇妙的世界。

土司和朝廷之间的关系,不就像拔河一样吗?像安氏土司和朝廷的互动就很典型啊!7. 贵州土司制度呀,这可是贵州历史的重要部分呢!像一座古老的城堡屹立不倒。

土司们的传奇人生,是不是让你特别好奇呢?像永宁奢氏土司的故事。

8. 哟呵,贵州土司制度,绝对不容错过!它好比一条蜿蜒的小路。

沿着它我们能看到多少土司的风云变幻呢?比如都匀的土司们留下的痕迹。

9. 贵州土司制度,真的是太有魅力啦!仿佛是一道绚丽的彩虹。

土司们的文化传承又是怎样的呢?看看石阡的土司文化就晓得咯!10. 贵州土司制度,这是多么独特的存在呀!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

土司们的故事丰富多彩,难道你不想深入了解吗?比如遵义的土司历史。

我觉得贵州土司制度是贵州历史中非常精彩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分,它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变迁,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铭记。

播州杨氏土官时期文化简说(上)

播州杨氏土官时期文化简说(上)

播州杨氏土官时期文化简说(上)□船夫对于文化的态度,以往的国人常常以非常极端的态度,要么将之捧得很高很高,要么把它踩在脚下;不是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像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那样对待之。

公元1600年以前,遵义这片土地叫播州,播州在公元875——1600年是播州杨氏土司的羁縻州、土知州,在此期间,土司与播州民众创造的极其丰富灿烂的文化。

平播战争结束了播州土司在黔北这片土地的统治,毁灭了这片土地725年时间的灿烂辉煌的文化,有的物质文化变为荒草蔓生的废墟,有的精神文化一火烧光灰飞烟灭,播州一时之间成为空前的空白。

但是,由于其文化深厚广博,毁灭性的破坏也没有完全根绝,到处还残留着它们的残垣断碣洁光片羽,留给后人无限的回溯想象。

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留下被人们看中的、比较丰富的是形下的物质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地面的大都因为人世沧桑而七零八落,只有深埋地下的保护得相对完整。

主要有城堡文化、墓葬文化、庄园文化、传说文化等。

与物质层面的文化相比,播州形上精神的文化相对寂寥,而且被人们大大地忽略,主要有文艺文化、家族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等。

一个地区、国家、民族的文化,其高度、品质、意义和价值主要是以其精神理念衡量的,播州精神层面的文化不可忽视。

特别是被误读得很深的人物颠仙,是一个值得播土遵义、值得神州中华铭记的人物。

他与播州土司杨斌、大儒王阳明同一时代,那时王阳明在乌江以南的阳明洞心悟至道至理,颠仙在乌江以北娄山支脉紫霞山博览儒释道,并将三家融会贯通,最后实现精神的超越,心悟至道善理,被称为“有道士也”,把中华文化推到了崇高的境界。

播州土司城堡文化首屈一指,当时最大的城堡应该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过去叫穆家川现在叫湘江河的附近遵义老城一带。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没有一点残迹。

倒是离遵义市城区约30公里的汇川区高坪镇白沙村海龙屯,虽然经过了400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屹立在万山丛中,成为亚洲中世纪保留最完整的军事城堡,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申求世界遗产保护地。

明朝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

明朝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

明朝xx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土司制度明代云南、贵州、两广、湖广以及四川等地,自然条件差别甚大,民族众多。

除居有汉族之外,还有苗、瑶、彝、傣等少数民族,他们的社会发展也极不平衡。

元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土司制度进行管理。

土司的官职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官职。

这些土司官职,大多由各族的首领世袭。

明初,太祖以数十万兵力平定西南各省后,为控制这些地区,遂承袭元朝的统治制度。

洪武初年,“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

其土官衔号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

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①。

关于土司的选任和袭替,“原俱属验封司掌行。

洪武末年,以宣慰、宣抚、安抚长官等官皆领土兵,改隶兵部,其余守土者,仍隶验封司”②。

但明朝政府的这一规定,并没有贯彻始终。

从天顺末年起,朝廷“威柄渐弛”。

到嘉靖九年(1530)始复旧制,“以府州县等官隶验封,宣慰、招讨等官隶武选。

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

于是,文武相维,比于中土矣”③。

土司必须定期向明朝朝贡,明朝也回报以丰厚的赏赐。

各地土司朝贡分一年一贡、二年一贡或三年一贡。

贡使人数只许五六十人,多不过百人,限每年十二月底前到京,按期到达者给全赏,逾期者给半赏。

关于土官的考核,由土官本衙门将土官的事迹验实后,申报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进行④。

另外,明政府在西南地区也建立了军事卫所,隶属各省都指挥使司。

都司以下设都司土官,将诸土司的土兵纳入都司的管辖之下,都司和卫所的官员均由朝廷任命,土官可以世袭。

土司的土兵听从xx和都司的调发。

改土归流明代推行的土司制度,对稳定南疆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显露。

土司的世袭性造成割据势力的事实存在,土司间为争夺领地、承袭权而仇杀、内江,于是明朝廷在一些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的主要内容是改土司为府、州、县,由中央派官员治理,或废府、州、县中的土官,全部由流官统治。

不容忽视的贵州布依族土司-----八番(上)

不容忽视的贵州布依族土司-----八番(上)

不容忽视的贵州布依族土司-----八番(上)□罗登宜一提到古代贵州的土司,人们首先想到的无疑是水东宋氏、水西安氏、播州杨氏、思州田氏这四大土司。

那么,在古代贵州,除了宋、安、杨、田这四大土司外,是否还有别的其他土司存在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查阅相关史料,作了一个粗浅的探索。

旨在抛砖引玉,引起专家学者对这一历史问题的关注。

据史料记载,居住在今贵州境内的布依族系古代百越、濮越、骆越及“西南番”“五姓番”“七姓番”“八番”等先民的后裔。

古代史志文献中称布依族为“夷家、仲家、水家,仲夷”,濮乃越人的自称,布依族的“布”即“濮”的音转,布依族自称为“布越、布夷、布尧、布僚”等。

两宋时期,史书上称布依族先民为“蕃”或“番”。

《桂海虞衡志》载:“今郡县之外羁縻州洞,虽故蛮夷也,犹近省民,供税役,故不以蛮命之……宜州有西南大小张、大小王、龙、石、滕、谢诸蕃,地与牂牁接,人皆椎髻、跣足,或著木履,衣青花斑布,以射猎仇杀为事。

”因为这一时期,布依族先民已被纳入羁縻州洞的管辖之下,且与汉族多有接触,故与“化外真蛮”有别,特称之为“蕃”或“番”。

如“西南番”“五姓番”“七姓番”“八番(即八姓番)”等等。

从此,“番”便作为古代布依族先民的族称。

“五姓番”即五个不同姓氏布依族先民的部落,“八番”即八个不同姓氏布依族先民的部落。

《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说:“百越族系在唐、宋时期分化较为明显,其中较多的一部分被称为没夷、夷子、东谢蛮、西赵蛮,以后或称西南五姓番、西南七姓番、八番,或称仲家,形成了今天的布依族。

”《中国贵阳布依族文化·布依族族源》中这样写道:“马希范发兵镇压彭士然叛乱后,派怀化将军龙德寿统领柳州八姓兵征两江溪洞,兵至南宁州(故址辖今惠水、长顺一带)。

后晋天福八年(934年),南宁州酋长莫彦殊、都云酋长尹怀昌、牂牁酋长张万浚皆率部归马希范,马希范遂据有贵州南部之地,留下八姓兵镇守,以后演变为龙、方、石、罗、韦、卢、程、洪八番,八姓番是布依族先民。

播州土司文化教育考述

播州土司文化教育考述

为播州( 亦是今贵州 ) 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 时称“ 破 荒冉家” 。此后 四十年间, 播州接连高 中进士者 , 就 有杨震、 李子敏 、 犹道明、 白震 、 赵炎卵、 杨邦彦 、 杨邦 杰等人。整个南宋 时期 , 播州共 中进士八人 ( 贵州 境 内也只有这八人 ) 。另外 , 值得一提 的是南宋末 年受知余 玢而首 画城钓 鱼之 策 的播 州冉 氏兄弟。 《 宋氏》 :播州冉氏兄弟琏 、 , 载 “ 璞 有文武才 , 隐居蛮 中, 前后阃帅辟招 , 坚不肯起 , 闻玢贤 , 相谓 日: 是 ‘ 可与语矣 ’ ……( 密以其谋 闻于朝, 玢) 请不次官之。
诏 以璇 为承事 郎 , 发 遣合 州 , 为 承 务 郎 , 通 判 权 璞 权
二元明时期播州教育的兴衰蒙古贵族夺取全国政权以后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管理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统治方式土司制度即由中央政府任命少数民族贵族为世袭地方官并通过这些官吏对各族人民的管理达到对西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控制和管理实行统治的目的
教育文化论坛
2 1年6 0 1 期
播 州 土 司 文 化 教 育 考 述
陈季君
( 遵义 师范学院宣传部 , 贵州 摘 遵义 5 3 0 ) 60 2
要 : 播 州土 司文化教育与汉文化有密切联 系, 南宋时期 文教 昌盛 , 明朝初年 学校教育 随之 兴起 , 学教育也 达 儒
到较 高的水平 , 形成 了播州 以汉文化和儒家 学说 为主 的文化教 育。明代 中后期播 州文教 在土 司统 治的桎梏 中又陷
收稿 日期 :0 I 7—2 2 1 一0 6
作者简 介: 陈季君 (94 , 16 一)贵州遵 义人 , 遵义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 向为地域文化。

国中之国——“播州杨氏”七百年

国中之国——“播州杨氏”七百年

国中之国——“播州杨氏”七百年摘要:本文讲述的播州杨氏政权,是中国历史上西南地区的一个土司政权。

自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割据而始,到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应龙被剿而终,历经700余年,世袭罔替二十九代,为中原王朝内平夷乱、外攘异侵,为我国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国西南古夜郎国地区曾经屹立着一个由家族建立并承延的“国中之国”,他并立于唐、宋、元、明四大王朝,虽以臣名依附,实为军政自主。

钓鱼城畔是蒙古铁骑的绊马索,锦旗飞扬是满门忠烈的保家国,偏安一隅却屡救国难,刀耕火种却国泰民安,他就是播州杨氏政权!立业兴邦•挥师千里驱南诏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廷废牂柯郡而置播州,以遵义县为治所,旨在管理控制西南少数民族。

唐王朝的对外战争一向比较顺利,使不可一世的突厥也折服于阴山脚下,但唐朝西南的吐蕃一直是困扰朝廷的心腹大患,因此唐朝廷大力扶持云南少数民族以牵制吐蕃。

而云南六支少数民族在唐朝廷的扶持下逐渐壮大,建立了南诏国,且调转兵锋,将枪口指向大唐。

唐懿宗时期,南诏国占领了播州,且一度兵临成都府,对唐朝四川地区形成巨大威胁。

而此时的唐朝廷已经疲惫不堪,无力组织兵力征伐南诏,因此唐懿宗便颁布了“征募精兵,南收播州”的诏谕,并宣布“如应募出征、可永镇斯土”。

唐末,南诏叛陷播州,久弗未平,僖宗乾符三年下诏,募骁勇士将兵讨之。

——《遵义府志》屋漏偏逢连夜雨,西南未定,东南再起,随着裘甫的淅东起义和庞勋的徐州起义,唐王朝无暇应对西南局势,南收播州只得搁置。

待裘庞起义平息以后,唐王朝得以喘息的机会,但南诏皇帝蒙世隆再掀战事,倾全国之兵出播州寇边西川,直抵成都,疲惫的唐王朝再度陷入了西南无休止的战争。

公元873年,唐僖宗即位,再次下诏“募天下精兵南征,收复播州”,自此,多支义军开始向播州之地征伐。

时任越州会稽太守的杨端似乎看到了振兴杨氏家族的机会。

自西汉起,世族门阀就开始活跃在我国的历史舞台上,豪门世族“先家族后国家”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力争抓住每一次扩张势力的机会,正如汉末三国时期的诸侯割据一样,这次“永镇斯土”的机会不容错过。

遵义历史文化简介

遵义历史文化简介

遵义历史文化简介在春秋战国时期,遵义属于巴、蜀、夜郎等邦国的领地。

秦汉时期置犍为郡。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为播州。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改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和平越军民府隶贵州。

清初,遵义府改属贵州省。

辛亥革命后,废弃府建置。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5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今红花岗区。

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先置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1997年,遵义撤地设市改为今遵义市。

因其历史和地域独特的原因,遵义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长征文化”为主线的独特地方文化艺术。

综观遵义历史与文化,从汉代“三贤”盛览、舍人、尹珍,清代“三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到瓶底会议和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迁临,遵义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长征精神为文化依托,融时代精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遵义文化艺术。

1978年以后,遵义文化取得了长足发展。

1997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揭开了历史名城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2002年8月18日~9月18日“遵义三节全国杂技、国际名酒、旅游一会”招商引资的成功举办,谱写了遵义文化新的一页。

一、十大文化“十大文化” 是指:“沙滩文化、长征文化、国酒文化、土司文化、建筑文化、诗乡文化、杂技文化、辣椒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其中前五者属传承文化,后五者为特色文化。

一传承文化1.沙滩文化从明末至清末三百余年间,沙滩文化蒸蒸日上,方圆约2.5平方千米的沙滩出了数十名举人进士,成了大儒之乡、诗文之乡、书法之乡、外交家的摇篮,其中有学者、诗人郑珍,西南巨儒莫友芝和被称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和“全才君子”的黎庶昌等著名人物,形成了一个冠冕全黔的文人群体。

2021年,遵义籍贵大退休教师罗方和其姨夫郑贤钊投资100多万元在黎庶昌故居附近修建“沙滩文化陈列馆”,为故居旧景增添新的文化景点。

陈列馆展示名典“书山学海”、“三贤堂”、“农耕文化用具”等,以保护、开发沙滩文化为已任,搜集、整理、展示传统文化。

播州土司地区经济与交通状况窥探

播州土司地区经济与交通状况窥探

播州土司地区经济与交通状况窥探作者:王荟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24期摘要:遵义播州之名,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将夜郎州改名为播州起,到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战”止,共存在962年。

其间,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杨氏入播始祖杨端率其八姓族人入播始,杨氏据拥播州历四个朝代共达725年,袭职二十九世。

杨氏播州在历史上以军事重镇著称,对于播州的记载也偏重于军事方面,对于经济方面的记载则较为简略。

今天,我们只能从史书文献和其他历史著述的一鳞半爪,加上尚存文物等侧面资料,得以窥见播州的农工商贸状况。

关键词:播州土司;地区经济;交通状况一、农业从自然环境来看,播州的自然条件良好,适应农作物的生长,据史料记载,“西南诸夷,汉属牂牁地。

唐置费、珍、琰、播、郎、牂、夷等州。

……土熟,多霖雨,稻粟皆可再熟。

”水利事业的兴修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播州农业的发展。

唐末杨端领播州时,修筑“大水田堰”,据记载“周广十余里”,“可灌田万亩”,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灌溉作用。

之后历代的统治者陆续兴修水库塘堰灌溉工程,如今尚存的古代水利有大水田堰、雷水堰、军筑堰、白泥堰、又仙堰、菱角堰、常舒堰、千工堰、螺狮堰、八幅堰、宫陂堰等,这些水库堰塘,至今多数还在蓄水灌田。

水利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种植业特别是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利于粮食生产的提高。

此外,播州的统治者采取“寓兵于农,且耕且战”的政策,通过“无事则耕,有事则战”来实现“兵民两利”。

在南宋时期,十三世土官杨粲统一了“上下杨”之地,平息边患,实行“治政宽简”政策,给各民族休养生息的机会,使农业发展,物产逐渐丰富,开创了“播州盛世”。

这些都是播州农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平播战争的主帅李化龙就曾说道:“环播幅员千里,田地无虑数千万亩”,“白田坝沃壤数百亩”。

可见,播州农业发展可观。

在农作物方面,史料记载“水田皆宜稻,干田宜胡豆,山地肥者宜诸豆,高山宜包谷,山地之新垦宜小谷,冷湿地宜稗子,干松宜诸荞,米麦、水子米惟宜肥地,包谷、高粱、香麦、小麦、老麦、青稞、畏山豆,种瘠地亦获微收。

贵州土司名录

贵州土司名录

贵州土司名录贵州古罗施鬼国,汉夜郎国,并牂牁、武陵郡地。

唐亦置播州、思州。

元置八番、顺元诸军民宣慰使司以羁縻之。

明霭翠、奢香最为效忠。

后则播州之杨、永宁之奢、水西之安,为西南钜患,杨氏灭,为遵义、平越二府;奢氏灭,为永宁县。

清初,黔省安氏犹强。

贵阳府:中曹长官司,在府南十五里。

明洪武三年,以谢石宝为长官司。

传至谢正伦,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

副司,刘氏,清雍正七年,於土权叠害案内改流官。

养龙长官司,在府北二百二十里。

明洪武五年,以蔡普为长官司。

传至蔡瑛,清康熙八年,归附,准世袭。

白纳长官司,在府南七十里。

元为白纳县,寻改。

明初,以周可敬为长官司。

传至周尔龄,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

副长官。

赵启贤同。

虎坠长官司,在府东六十里。

明洪武三年,以宋璢为长官司。

传至宋继荣,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准世袭。

定番州程番长官司,唐末,程元龙平定溪洞,世守程番。

元改给安抚司印。

明洪武四年,改授程番长官司。

传至程民新,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

上马桥长官司,在州北二十里。

自唐末方定远开疆,明洪武四年,改授长官司。

传至方维新,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

小程番长官司,在州北五里。

始自唐末程鸾。

明洪武四年,改授小程番长官司。

传至程登云,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

卢番长官司,在州北五里。

始自唐末卢君聘。

元置罗番静海军安抚司。

明洪武四年,改授卢番长官司。

传至卢大用,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

方番长官司,在州南十里。

始唐末方德。

明洪武四年,改授方番长官司。

传至方正纲,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

韦番长官司,在州南五里。

唐韦四海守此土。

明洪武四年,改授韦番长官司。

传至韦璋,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

卧龙番长官司,在州南十五里。

唐时,龙德寿据此。

明洪武四年,改授卧龙番长官司。

传至龙国瑞,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

小龙番长官司,在州东南二十里。

唐时,龙方灵据此。

明洪武四年,改授小龙番长官司。

传至龙象贤,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文/霜晨月在贵州历史上,夜郎与水西的故事尽人皆知,但汉代以后, 夜郎古国便人间蒸发了.留下的千古之谜,令今天的考古和历史学家如盲人摸象.而水西土司却历经十余朝,跨越上千年.其间沧桑巨变、星移斗转,改朝换代腥风血雨,几多帝王将相灰飞烟灭?但它超然世外,安然无虞,在贵州高原的乌江上游流域形成一个超稳定的土司王朝,回望这段堪称奇迹的水西历史,颇为耐人寻味.水西土司拥有几个“贵州之最”:建制最早,世袭最长,占地最广,影响最大。

追根溯源, 水西土司始于汉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终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从一世济济〔或作齐齐〕到八十五世安胜祖,从最初的蛮长、罗甸王到水西安抚使,封号六更,历时长达1474年。

水西土司的祖先,源出昆明的卤氏,后来语转为罗氏。

他们世居罗邑山中,以伐山通道为业,日久天长,聚族而居。

据其宗谱记载,这个氏族的一世慕齐齐〔慕明音近,即史载的祝明〕,二世齐齐火。

按其取名习俗,父名冠前,本名在后,与西方习惯不谋而合,齐齐火即济火。

在水西历史上,济火是一个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缔造了一个绵延千年的土司王国。

史书描述的济火形象是深目长身,面黧齿白。

他讲究信义,擅长打仗,深得大家拥戴。

而水西载入史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济火佐助诸葛亮擒拿孟获。

当武侯南征之际,济火不像孟获那样与其为敌,而是主动纳献军粮、像其祖先一样伐山通道、为王师排忧解难,协助诸葛亮收服孟获,维护了一方的稳定与安宁。

我认为,济火此举的更大意义在于,在处理土司与中央王朝微妙的关系上,为水西的后世子孙树立了一个审时度势可供参照的标尺。

济火的奉献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被封为罗殿国王,获得黔西的大片领地.朝廷令其世长其土,承担了维系一方安定的重任,同时奠定了水西土司最初的基业。

一个土司家族就这样悄然崛起于乌江上游流域的蛮荒之野。

从二世济火到十九世额勿,他们世居水西。

到三十八世阿札、三十九世阿朵、四十世阿塔的时候,当地民俗崇信鬼神,年年聚集部落祭鬼,并公推最强大的部落为鬼主,五十三世则额窃号罗氏鬼主。

历史名城——贵州遵义讲解

历史名城——贵州遵义讲解
24
• 夜郎文化
• 史学家称桐梓为“唐夜郎”,文学家称之为“李白夜 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设置的夜郎县,历经唐、 五代、宋,存在了478年。现在桐梓县的夜郎坝为唐代夜 郎县城故址。1300多年来夜郎之名依旧,是至今中国版图 上唯一仍叫做夜郎的地方。现尚有唐、宋以来的古墓为数 不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主要有:杨马坟(又称杨 八坟)、陈天宫墓和太白坟等。
遵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遵义市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 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遵义市的自然景观和革命 历史给遵义留下许多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革命纪念点。
• 2006年,《遵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完成, 并经省政府批准实施。本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古城区保 护规划、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同时,规划对遵义市域范围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 胜等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以及根据城市 总体规划,提出了中心城区范围(222.37平方公里)内的 园林绿地建设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具体要求。
生态●旅游
议著这峨城层辉路
AAAA 96
1935 1
)名里峨里楼章
,的是。首房的号国
就遵红 屈,私,家
在义军 一建邸原 主会总年指于。系
楼 楼 上 原 房 主 的 小 客 厅 举 行
议 ( 即 中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扩 大 会
30 1 15 17
司 令 部 驻 地 。

日 至
日 ,
月 初 , 红 军 长 征 到 达 遵 义 后 ,
根据成因,可分成三大类:熔蚀地 貌区、熔蚀构造地貌区和侵蚀地貌 区。其中以溶蚀和熔蚀构造地貌 (岩溶地貌)分布最广,,最高峰 大娄山山脉海拔2227米

播州推行土司贡赋制度述略

播州推行土司贡赋制度述略

播州推行土司贡赋制度述略党会先【摘要】贡赋制度是土司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元明两代对播州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保障,但相较于元代,明代的贡赋制度更为完善.文章主要对元、明两代播州推行朝贡、纳赋制度分别进行较为详细地阐述,以管窥播州土司贡赋情况的全貌.【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播州;播州土司;朝贡;纳赋【作者】党会先【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7-248【主持人语】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均以播州土司为研究对象,但都涉及了土司制度的重要内容。

土司贡赋是中央政府管理土司地区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土司地区纳入中央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党会先《播州推行土司贡赋制度述略》一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如对朝贡时间、朝贡者身份、贡品种类的阐述,以及对朝贡类型的归纳,尽管仅以播州为例,实际上也是对土司朝贡制度的归纳和总结。

土司地区的田赋问题十分重要,而以往的研究又很少,本文在这方面毕竟开了一个好头。

我们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能够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城镇的发展,在西南土司地区也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土司制度的建立,改土归流的推行,都在西南地区的城镇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杨旭的《明代播州城邑之嬗变》一文,把播州城邑的发展变化置于土司制度发展的过程中来考察,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很有新意。

通过研究分析,作者的结论是:播州城市的演变,是由单一的军事性或政治性城堡变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功能兼具的复合型城市,而平播之役和改土归流是重要的转折点。

这应是播州城市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当然,其他土司地区城市的发展未必都是这一模式。

因此,我们希望以这一研究为起点,能有更多的研究者对其他土司地区城镇的发展进行更为广泛的研究,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州土司述略罗克彬目录第一章播州土司概述第二章播州宣慰使司第一节宣慰使杨氏第二节同知罗氏第三节其他属官1、流官2、经历3、训导第三章两安抚司第一节黄平安抚司1、正使罗氏2、副使杨氏第二节草塘安抚司1、正使宋氏2、副使犹氏第四章六长官司第一节播州长官司1、正长官王氏2、副长官李氏第二节真州长官司1、正长官郑氏2、副长官骆氏第三节容山长官司11、正长官张氏2、副长官韩氏第四节余庆长官司1、正长官毛氏2、副长官杨氏第五节白泥长官司1、正长官杨氏2、副长官杨氏第六节重安长官司1、正长官张氏2、副长官冯氏第七节瓮水长官司第五章蛮夷长官司01、长官谢氏02、长官杨氏03、长官何氏04、长官程氏05、长官赵氏07、长官蒋氏08、长官都氏09、长官母氏10、长官都氏11、长官令氏12、长官胡氏13、长官孙氏14、长官陈氏第六章各氏夷目第七章各姓土民第八章新增土司第一节安宁宣抚司2第二节凯里安抚司第三节宣化长官司第四节怀远长官司第五节怀德长官司第六节松坎同知第九章播州杂识第一节播州五十四里第二节播州一十二路第二节宣慰使司杨氏官庄第三节宣慰同知罗氏田庄第四节播州军囤第五节播州驿铺第六节播州八路八十八局九种十三姓3第一章播州土司概述宋宣和中,州废,为播川县,隶南平军。

淳熙迁至穆家川,即今地。

端平废军,州仍旧,改为播州沿边安抚司,属夔路,隶四川制置司。

元至元升为播州宣抚司,割黄平等十一长官司属焉,隶湖广行省。

明玉珍增余庆州,割南平綦江等处长官司为綦江县。

本朝洪武四年改为播州宣慰司,六年升宣慰使司,领长官司六,安抚司二。

(景泰《寰宇通志》卷六十九、天顺《大明一统志》卷七十二播州宣慰使司建置沿革)播州在宋为安抚司,元升宣抚司,后复改为安抚司。

洪武五年正月己丑,播州安抚使杨铿、同知罗琛,播州总管何婴,蛮夷总管郑瑚等归附,贡方物,纳元所授金牌、银印、铜章、宣敕。

诏赐铿等绮、帛、衣、币。

仍置播州安抚司,铿、琛皆仍旧职。

改总管为长官司,以婴等为长官司长官。

六年,改安抚司为宣慰司,杨氏升宣慰使。

其后,播州宣慰司领安抚司二:曰草塘,曰黄平。

长官司六:曰真州,曰播州,曰余庆,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

以婴等为长官。

第二章播州宣慰使司第一节宣慰杨氏第二节同知罗氏罗琛罗钦罗宏罗其宾罗时丰本年失记月日,有本司同知罗宏下家人谷云南即苟云南,因结构、岩底等寨蛮人抢夺土民罗兴富等家财事发,本司捉拿监禁。

有何楫在监,教唆苟云南妄认系偏桥卫军役,又替伊写书一封寄与土民蔺澄借银打点,被罗宏家人杨卿搜出前书,具告本司行查明白,将苟云南量情责罚,发与罗宏收领。

本年五月内,有辽府失记名,孙仪宾家人孙全,央华阳县民人李遵前来本州,问杨爱收买黑铅。

杨爱明知赵月升家寄放黑铅一百担系应入官之物,不合辄将前铅隐情卖与孙全,得银一百三十两入己。

本月初八日,容山长官司将何清侵克钱粮等情具申四川布政司,蒙行仰宣慰司径自查追,有杨爱明知何清系是土官,例该奏请。

不合故违辄便收监追并。

本月日期不等,节蒙巡抚等官行催杨纲等将杨友所申贼情4作急勘报,有杨纲等纔方行委重庆府卫指挥使徐继、通判孙佐与同知罗宏督同杨友等前去各寨体勘。

(《勘处播州事情疏》)第三节其余属官1、经历2、训导越淳越升杨礼越淳,宣慰司人,正统六年举人,任四川播州儒学训导。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三贵州宣慰使司科贡)越升,字朝阳,宣慰司人,博学能文,尤长于诗。

播州宣慰司儒学训导,卒于官。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三贵州宣慰使司人物)本年七月内,杨友将伊父妾玉香取去安宁,转嫁与湖广都司都指挥佥事许英为妾。

有玉香父张顺不知改嫁情由,疑是杨友奸占伊女为妾。

本月初八日,翟庭蕙亦到本州。

次日,翟庭蕙与杨纲、谢士元同到杨爱家看祖训碑。

杨爱安排筵席相待,令人唤乐户刘鉴、郭福亮,又各不合依听到伊家弹唱劝酒。

至第三日,翟庭蕙诣文庙行香,杨纲、谢士元陪去行礼。

已毕,彼有本处军民照依年例迎赛壁山土主,装扮义夫节妇过街,人马喧闹,男女混杂。

有杨纲、谢士元、翟度蕙自合回避,各不合在本学仪门下坐看。

杨爱因见各官坐久,安排桌面四张,抬到彼处,要行劝饮。

各官因见训导杨礼词色不平,就各散回,不曾饮酒。

有杨纲访知本州有桃源洞,邀请谢士元、翟庭蕙到彼游翫饮酒作诗,至晚纔散。

后有徐继、孙佐勘得苗老平等攻烧平加等寨是实,别无僭号称王等情,呈报杨纲等处。

杨爱因与杨友不和,捏称冯暾刻契引惹生衅等词呈报各官,致蒙准信,通将前词混同。

徐继等勘过缘由,开报镇守巡抚等官,蒙转行各官,将冯暾等提问。

仍行杨爱将在迯土军督发前去安能守备。

有谢士元等各又不合一向因循,不曾施行。

(《勘处播州事情疏》)3、教授越熙雍本年五月内,有江西九江府德化县儒学训导越雍即越熙雍,丁忧回伊原籍贵竹5长官司守制。

杨辉访得本官学行颇优,请到本州,令杨友、杨爱从伊读书作课。

后越熙雍服满赴京,除授唐府教授。

本年十一月内,杨爱差长官何熹、舍人李勋赍本赴京。

行至南阳府,何熹等因与越熙雍旧识,前去探望。

越熙雍整理酒饭相待,何熹等吃饮讫,就行赴京将本投进。

本年七月内,唐王要买寿器。

闻知越熙雍曾在播州教书,本州出产紫杉材板,差校尉张琳将银五十两前来本州收买。

及分付越熙雍写书一封,令伊男越美同张琳送与杨爱,托伊主张收买堪用材板,就将前银照依时价转买紫杉板二副交与张琳带回讫。

(《勘处播州事情疏》)越熙雍,宣慰司人,成化三年贡,任唐府伴读。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三贵州宣慰使司科贡)3、僧纲本年十二月内,本州僧纲司都纲智全、副都纲炯徽各患风疾,不能举动。

有今在官僧人智和、未到官僧人永章各不合要得营求保任前职,对本司署印僧人可用央说前情。

可用不合听允,虑恐该部参驳,捏称智全、炯徽俱各病故,智和、永章相应任职等词具申宣慰司。

有杨爱明知智全、炯徽见存,不合朦胧具结,将智和等申送四川布政司转送礼部。

蒙将智和除授都纲,永章参查未报。

俱遇蒙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初七日赦宥。

第三章两安抚司第一节黄平安抚司黄平安抚司,在宣慰使司东南三百里。

宋为黄平府,立上下、三曲二长官司,隶叙州。

元因之,改隶播州宣抚司。

国朝洪武八年,改府为安抚司,并二长官司入焉。

(《寰宇通志》卷六十九、《大明一统志》卷七十二播州宣慰使司沿革)黄平安抚司,洪武中土官罗镛建。

(正德《四川志》、嘉靖、万历《四川总志》播州宣慰使司公署)黄平安抚司,在司东南三百里。

旧为黄平府,实杨镇子孙世居之。

元世祖时,黄平蛮叛,杨宣慰汉英讨平。

其将罗季明功多,遂以土授罗氏,改隶播州。

洪武初,罗镛从杨鑑归附,授黄平安抚。

其地广饶险固,有城垣足据,扼云贵之门户,为诸6司之襟带,盖西南一要境。

旧设通判一员总辖诸司,又设千户所驻扎司城听通判调用。

城中夷汉杂处,昔杨酋不道,首与为难者也。

其地东至湖广偏桥卫界五十里,西至贵州平越卫,南至清平卫各三十里,北至白泥司界百五十里。

荡平,改黄平州。

(《蜀中广记》边防记、《四川名胜志》卷三十二上川东边防遵义道。

克按:康熙《罗氏族谱》世系有季明、季和、季贤昆仲三人。

谱云:“季和,授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同知播州沿边安抚司事、兼黄平知府。

”)黄平安抚使司罗氏,今可考者凡十代,计有季明、震之、罗勋、罗镛、罗忠、宗昭、罗贇、承恩、罗袍等,详录如下。

1、罗季明2、罗震之康熙《罗氏族谱·世系》云季和子四:演之、震之、交之、唐之。

“震之,授武德将军,兼黄平军民元帅府知府。

聚母氏,墓在碑侧。

娶杨氏,墓在清水合。

”又《秉信碑记》云“又传至震之公,威德并著,猫狫顺服。

任黄平军民元帅府事,名誉翕然。

”3、罗勋康熙《罗氏族谱·世系》:震之生子四,罗毅、罗勋、罗云、罗稷。

“罗云,授忠显校尉,本部军民千户,兼黄平知府。

”《世系》又云罗勋分居黄平。

咸丰《罗氏宗谱·分袭》:“勋公,震之公次子,分袭黄平军民元帅府。

”4、罗镛康熙《罗氏族谱·世系》:罗云子四,罗珍、罗琛、罗璋、罗瑞。

琛子七,罗镛、罗铉、罗钧、罗钥、罗铎、罗鑑、罗钦。

罗镛,授黄平知府。

《秉信碑记》“琛七子,次曰镛,授黄平武略将军”。

咸丰《罗氏宗谱。

分袭》:“镛公,琛公次子。

因勋公乏嗣,承袭黄平军民元帅府。

洪武九年,改元帅府为安抚使司都安抚。

”正德十三年《四川志》卷二十三播州宣慰使司:“黄平安抚司,洪武中土官罗镛创。

”清顾炎武《肇域志》贵州平越府云:“黄平州,云贵门户,府北七十里。

洪武八年改为黄平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令罗镛世守,万历二十七年改为州。

”洪武七年十一月丁亥,置播州黄平安抚司。

(《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洪武七年甲寅,十一月丁亥,置播州黄平宣抚司、容美洞宣抚司。

(《国榷》卷五)是年,中书省奏,已复置播州黄平宣抚司。

(《明史·播州传》)黄平一支,其始分也,在大元至元时。

其祖为云公弟讳勋,实分袭黄平都安抚使司。

因勋公乏嗣,继者为琛公子镛。

镛公之后子孙荫袭,谱失,无从详考。

前所7纪数人,系于坟冢上华表录之。

故兹录自承恩公始。

(咸丰《罗氏宗谱》卷五)5、罗宗昭袭职播州黄平安抚使司都安抚使。

《明实录》:“永乐二十一年,四月戊辰,播州宣慰使杨升遣安抚罗宗昭等贡方物。

丁丑,朝鲜国陪臣李湛,播州宣慰使安抚罗宗昭等辞还。

赐钞币有差。

”6、罗文德咸丰《罗氏宗谱·坟茔》洋舟湾黄平坟山图有“安抚使司文德公墓”、“诰封恭人张氏墓”并列而葬,在“安抚使司秉中公墓”、“诰封恭人杨氏墓”下。

7、罗秉中咸丰《罗氏宗谱·分袭》云:“镛公曾孙,荫袭黄平都安抚使司。

”8、罗儶《明实录·英宗天顺实录》卷二七七:“天顺元年四月乙巳,命四川播州黄平安抚司安抚罗儶子赟代职。

”18、罗贇袭职播州黄平安抚使司都安抚使。

咸丰《罗氏宗谱》云:“贇公,秉中公子,荫袭黄平都安抚使司。

”何乔新《勘处播州事情疏》:“成化二十三年九月,有草塘、黄平二安抚司安抚宋韬、罗贇,真州、容山、重安、余庆、白泥五长官司长官郑旭、张经、张通、杨玉、毛钊亦各将杨友、何清等夺占地方,侵盗钱粮,激变夷民,杀死人命等情各具本奏发。

又准本院咨。

该本院题该抚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爱等奏为奸党谋害土官,杀死人命,扰乱地方边夷等事及草塘安抚司安抚宋韬、黄平安抚司安抚罗贇,容山等六长官司长官张经、张通、毛钊、杨玉、郑旭轮置司事。

”疏有万历刻本,载《纪录汇编》,后收入《丛书集成初编》,贵州大学图书馆古籍文献室有藏。

9、罗忠袭职播州黄平安抚使司都安抚使。

咸丰《罗氏宗谱》云:“忠公,贇公裔,荫袭黄平都安抚使司。

”《明实录》:“正德二年,八月丁酉,升播州宣慰使杨斌为四川按察使,仍理宣慰事。

旧制,土官有功惟赐衣带或旌赏部下,无列衔方面者。

斌狡横不受两司节制,讽安抚罗忠等上平普安蛮贼功,阴重赂瑾,故有是命。

”“十二年,正月辛巳,播州土官安抚罗忠、宋淮等,以宣慰使杨斌有父丧,欲如文臣例守制,1、儶,音xi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