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 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一. 教材分析《蚯蚓》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蚯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加深对蚯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模型、蚯蚓视频、土壤样本等。
2.学具:放大镜、小铲子、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蚯蚓吗?蚯蚓是什么样子的?蚯蚓生活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蚯蚓模型、视频和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细长、有许多相似的环节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小铲子挖出蚯蚓,并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蚯蚓在土壤中是如何运动的?蚯蚓对土壤有哪些改良作用?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教案学科科学课题蚯蚓做课教师年级三年级教学背景科学课程在三年级是首次出现,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崭新的科目,觉得新奇好玩,但孩子们对科学课堂还不太熟悉,更没有科学探究事物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课题《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蚯蚓》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入。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教学重、难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及蚯蚓的运动。
教学准备蚯蚓、白纸、放大镜、玻璃皿、小烧杯、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上节课我们通过寻找观察认识了许多的动植物,那你们看看老师找到了什么?(出示蚯蚓)生:蚯蚓师:今天咱们就来观察观察蚯蚓(板书课题)二、了解学生已知、提出研究问题关于蚯蚓,你们知道哪些呢?预设一蚯蚓断成两截还能活。
师:你们看我这两条蚯蚓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怎么不一样了生:一个大一个小一个长一个短师:那我样怎样知道他的长短呢?生:量一量师:怎样量?用尺子直接测量行不行?观察中还应注意什么呢?要求:1、请同学们把蚯蚓从培养皿里用镊子轻轻夹出放在白纸上观察。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一)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一)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2. 了解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和意义。
3. 掌握观察和描述蚯蚓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2. 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1. 让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大小等。
2. 介绍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性,如栖息地、进食方式、运动方式等。
3.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3.2 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和意义1. 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和意义,如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等。
2. 通过示例和故事情境,让学生了解蚯蚓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亲自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活动性。
2. 图片和视频展示:使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蚯蚓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3. 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有关蚯蚓的图片或引发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带领学生进行观察蚯蚓的实际活动,引导他们发现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3.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蚯蚓的生活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拓展延伸: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探讨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性和保护蚯蚓的意义。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应该如何观察和描述蚯蚓的方法。
六、教学资源1. 蚯蚓图片和视频素材。
2. 课件和展示工具。
3. 学生书籍或资料。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蚯蚓的记录表。
2. 问题回答:学生对于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的回答。
3. 讨论参与:学生对于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和意义的参与程度。
八、板书设计- 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和意义- 观察和描述蚯蚓的方法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科版科学三上《蚯蚓》表格式教案
课 题
蚯蚓
总课时
安 排
1
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躯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3、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状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4、喜爱蚯蚓如此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看态度,做到不打搅、不损害小动物。
教学
重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看,初步明白得动物躯体结构的多样性。
采纳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学。
1、组织讨论观看蚯蚓的躯体的顺
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看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看、记录蚯蚓牛的躯体。
并在观看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是否
4、鼓舞学生饲养蚯蚓,以猎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这一环节学生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作业
设计
鼓舞学生饲养蚯蚓,以猎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板书
设计
蚯蚓
口、环带、肛门
教 学
后 记
那个环节认识蚯蚓的躯体结构特点。
这部分活动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三、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忆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形。
1、组织学生讨论观看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看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三年级蚯蚓教案
三年级蚯蚓教案第一课时:认识蚯蚓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蚯蚓并描述它的特征。
2.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蚯蚓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观察蚯蚓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图片资料。
2. 蚯蚓的标本和玻璃罩。
3. 学生的放大镜和放大镜画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把蚯蚓标本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
2. 呈现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动物,它们就是蚯蚓。
我们要观察它的特征和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3. 呈现蚯蚓图片:通过介绍蚯蚓的外形特征,让学生了解蚯蚓是长而瘦的,身体由环节组成,没有眼睛但有感觉器官等。
4. 学生观察蚯蚓标本: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蚯蚓标本,用放大镜画笔指出观察到的特征,老师进行引导和解释,确保学生对蚯蚓的特征有基本了解。
5. 练习与展示:分组进行小实验,每组给学生准备蚯蚓和土样,让学生自己喂养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内容。
6. 拓展实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蚯蚓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答案,老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7. 总结归纳: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进一步了解蚯蚓的问题。
8.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蚯蚓,了解蚯蚓的更多知识。
五、板书设计:认识蚯蚓-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作用六、教学反思: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蚯蚓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描述蚯蚓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通过小实验和讨论,学生对蚯蚓的作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需要多进行实践和观察。
同时,在引导学生思考时,需要给予更多的启发和提示,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
【精品】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 第4课 蚯蚓 ∣教科版
二、动物
⒋蚯蚓
一、教材简析:
从动物的多样性来考虑,蜗牛代表的是软体动物,蚯蚓的身体也是柔软的,但它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结构比较简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在课堂上很容易观察。
蚯蚓的身体特征明显,尤其对应激性的反应强烈。
通过本课教学,会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形态的多样,更是结构的多样。
多样性的背后,仍然隐含着动物的共同特点,体现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所以本课的最后,设计了蜗牛与蚯蚓的比较,利用维恩图的帮助总结两种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本课设计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第三个活动是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最后一个活动是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和不同。
二、教学背景:
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
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饲养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
、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会害怕蚯蚓,不敢触摸,缺少对它的最直观的认知,应鼓励引导这些学生,通过抚摸的方式,接触蚯蚓,了解蚯蚓。
三年级上《蚯蚓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蚯蚓、土壤、呼吸、触角”等词语。
(2)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学会用动词描述蚯蚓的运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蚯蚓的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会用动词描述蚯蚓的运动。
三、教学难点1. 蚯蚓的呼吸过程。
2. 蚯蚓的运动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蚯蚓标本、土壤、显微镜等。
2. 教学资源:蚯蚓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蚯蚓标本,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2)学生分享对蚯蚓的了解,教师总结。
2. 学习蚯蚓的特征(1)教师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等。
(2)学生通过观察蚯蚓标本,了解蚯蚓的身体结构,如环节、触角等。
(3)教师引导学生用动词描述蚯蚓的运动,如“蠕动、弯曲、伸展”等。
3. 学习蚯蚓的呼吸过程(1)教师讲解蚯蚓的呼吸方式,如通过湿润的体表进行呼吸。
(2)学生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呼吸过程,如蚯蚓如何排出二氧化碳。
4. 学习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教师讲解蚯蚓在土壤改良、有机质分解等方面的作用。
(2)学生讨论蚯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
5.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呼吸等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蚯蚓的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学生分享收获,提出疑问。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观察身边的蚯蚓,记录其生活习性。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蚯蚓的重要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蚯蚓-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蚯蚓-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蚯蚓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理解蚯蚓对土壤的作用,了解蚯蚓为何能被称为“农民的好朋友”;
3.了解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蚯蚓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3.了解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对于生态和环境的理解;
2.知识的确定和分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问:“我们经常能在我们家的花园、田地中看到什么动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
1.讲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简单讲解蚯蚓对土壤的作用,阐明蚯蚓为何能被称为“农民的好朋友”;
3.讲解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 实践操作(20分钟)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
2.学生分组前往校园花园中,收集蚯蚓,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
3.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促进鸟类和无足类动物的生存等。
4. 课堂总结(10分钟)
教师让学生报告实验操作情况,让学生对蚯蚓的生活习性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五、教学后记
本教案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体验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并理解蚯蚓对于土壤和其他生物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扩展他们的生态知识,增强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四单元《蚯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四单元4.蚯蚓科学概念: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装有蚯蚓的培养皿,装有少量水的培养皿、放大镜实验记录单(可以画蚯蚓)、湿巾教师:学生的仪器一份,一个稍大的透明的可以观察的塑料盒、磁铁一、导入出示大蜗牛,还记得它吗?(引导学生讲后面维恩图的内容,不能超过1分钟)出示蚯蚓的图片:认识吗?在哪里见过蚯蚓?(请3-4个同学说,强调话讲完整)小结:原来蚯蚓喜欢草地、菜园、花坛这样的环境。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1.蚯蚓长什么样,谁来说一说?2.看来要仔细观察才能更清楚,等下老师给大家几条蚯蚓,你想怎么观察?温馨提示:1.爱护蚯蚓,轻拿轻放。
2.小组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必要时可以使用放大镜。
(稍介绍一下放大镜)3.实验观察蚯蚓的特征,4.汇报交流,引出环带、口和肛门,有机会的话,引出刚毛。
(展示)三、蚯蚓的运动和反应1.刚才大家用手去抓蚯蚓时,蚯蚓有什么反应?这说明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中(安静的地方)2.当我们把蚯蚓放在纸上时,它是怎样反应的(慢慢地爬)。
观察蚯蚓的运动。
3.你觉得它喜欢纸上吗?那么你觉得它喜欢怎样的环境(引出潮湿)4.实验:蚯蚓喜欢水吗?实验该怎么做?温馨提示:觉得蚯蚓不喜欢水的话马上把蚯蚓拿出来。
5.说明蚯蚓喜欢环境是潮湿而不是水(板书:潮湿)6.你能解释为什么一场暴雨过后,蚯蚓会从地下爬出来透气呢。
(课件图片)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不同利用维恩图来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点。
刚才我们复习到的蜗牛的特点是(),那么蚯蚓的特点是(),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呢?五、延伸科学观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持之以恒地观察,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装有蚯蚓的盒子,放在教室里,大家继续研究观察,看看蚯蚓还有哪些生活习性,它对大自然又有什么作用。
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教案-教科版
蚯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2.4《蚯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课题:4、蚯蚓【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科学探究能力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手段】每组准备: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观察记录表。
【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了解蚯蚓的身体结构。
针对这一教学难点,我从学生熟悉的花坛、草丛发现的蚯蚓粪便开始导入新课,教师提出观察要求:从饲养盒里轻轻拿出蚯蚓,放在白纸上,观察蚯蚓的身体,把观察到的蚯蚓的样子画在课本的下方,要求画出蚯蚓的环节。
找找蚯蚓的口、肛门、和环带,把这三个名称标注在自己的简图上。
学生观察蚯蚓的结构,并画图描述自己的发现。
【教学资源】蚯蚓图片、实物投影仪、有关蚯蚓身体结构的视频。
【教学活动】一、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都喜欢到田野、花坛、草丛玩,有没有看到过地面上有一堆弯弯曲曲的泥土?这是怎么回事呢?2、课堂交流。
(学生回答预设:那是蚯蚓留下的。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蚯蚓。
板书课题:蚯蚓【教学评价】从学生活动的场所经常观察到的现象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1、师:现在我们来观察蚯蚓,请大家先看看观察蚯蚓的步骤要求。
(屏幕出示要求:轻轻地用手拿起蚯蚓,放在白纸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找一找蚯蚓的口、肛门和环带;把蚯蚓的样子画在笔记本上。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
【教学评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本环节的意图是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3、课堂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引导评价。
(教师播放蚯蚓身体结构的视频,讲解:蚯蚓的身体是长圆形的,身体是一环一环的。
三年级上册教案 蚯蚓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蚯蚓》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学情分析1、培养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具准备: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浅水碟子、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1、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哪里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蚯蚓是否伤害蚯蚓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2、导入新课:欢迎同学们继续来到动物乐园。
今天我们将请到哪种小动物呢?短短一段绳,泥中能穿行,松土又施肥,农民好帮手。
谜底:蚯蚓3、探索新知(1)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哪位同学带来了蚯蚓?说说从哪里可以找到蚯蚓?蚯蚓生活在地下,如花坛、菜园、草地、墙角等潮湿、疏松、肥沃的的泥土里,由于蚯蚓经常把粪便排在泥面上,因此可以根据蚯蚓的粪便找到蚯蚓的踪迹。
在捕捉时一定小心不要弄断身体,还要连它栖息的土壤一起放入盒里,做完实验后,我们应该把蚯蚓送到它最喜欢的环境。
(2)观察蚯蚓的身体蚯蚓究竟长得什么样呢?请每个组的同学用手指轻轻拿起蚯蚓,放在白纸上,仔细地观察,将蚯蚓的外形画在本子上。
蚯蚓的身体外形是什么样的?能区分清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吗?它的口、环带、肛门及环节、刚从图中可以看到,当触碰蚯蚓身体后,蚯蚓身体顿时伸长;触碰蚯蚓身体前后部时,顿时缩紧。
(3)我们把蚯蚓放在水里,看看蚯蚓在水中的反应。
注意:千万别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中哦!)我们看到:蚯蚓在水里会拼命的挣扎,向盘子的边缘爬行,试图脱离水中的环境。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从动物的多样性来考虑,蜗牛代表的是软体动物,蚯蚓的身体也是柔软的,但它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结构比较简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在课堂上很容易观察。
蚯蚓的身体特征明显,尤其对应激性的反应强烈。
通过本课教学,会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形态的多样,更是结构的多样。
多样性的背后,仍然隐含着动物的共同特点,体现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所以本课的最后,设计了蜗牛与蚯蚓的比较,利用维恩图的帮助总结两种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本课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第三个活动是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最后一个活动是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和不同。
二、教学背景: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
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科学词汇:蚯蚓,环带,肛门,应激性(二)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科学方法:观察,画图记录,维恩图比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核心价值观:了解蚯蚓特征,与蜗牛进行比较。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蚯蚓,放大镜,水盘课前布置寻找蚯蚓同,带几条来观察,在寻访中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比较:与蜗牛的异同实验:了解对水的反应观察:认识身体特征交流:了解生活环境活动过程:基础设计: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三年级上科学-2.4蚯蚓教案-教科版
《蚯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寻找身边的动物和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作为观察对象。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第二部分: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运动方式。
第三部分:观察蚯蚓的应激反应。
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让学生体验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的应激反应,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
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学情分析】科学课程在三年级是首次出现,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崭新的科目,觉得新奇好玩,但孩子们对科学课堂还不太熟悉,更没有科学观察事物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对科学观察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整节课中,以第一人称的的方式贯穿始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学生的兴趣应该会更浓厚。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蚯蚓是由口、环带、肛门,体节等部分组成。
科学探究:1.能经历一次有序地对蚯蚓仔细观察的探究过程。
2.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的反应有所了解,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1.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意识到观察仔细的重要性。
2.培养乐于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序地观察蚯蚓,并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小组一份:蚯蚓、有土的饲养盒、培养皿、放大镜、一次性筷子、抹布、装有水的烧杯、实验记录单。
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出示童心生物园图片,并介绍:生物园里总会有一种小动物的来访。
2.揭示课题:《蚯蚓》。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1.猜测并说明理由: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
2. 借助微课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三、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1.蚯蚓发布任务1:“我”的身体秘密有哪些2.交流3.提问:你想怎么揭开它的秘密?4.讨论交流观察方法。
教科版科学三上《蚯蚓》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蚯蚓》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三上《蚯蚓》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观察蚯蚓、触摸蚯蚓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见过蚯蚓,但对蚯蚓的深入了解不多。
他们对蚯蚓有一定的好奇心,希望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蚯蚓。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触摸、记录等方法来积累关于蚯蚓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蚯蚓,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蚯蚓的呼吸方式以及如何正确观察和触摸蚯蚓。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方式,了解蚯蚓的特征。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触摸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等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蚯蚓。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分享观察和实践的收获。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蚯蚓生活环境的图片、记录表等。
2.学具:放大镜、记录表、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动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蚯蚓吗?蚯蚓有什么特点?”呈现(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展示蚯蚓生活环境的图片。
2.教师讲解蚯蚓的呼吸方式,让学生知道蚯蚓是如何呼吸的。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观察蚯蚓,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2.学生分组触摸蚯蚓,了解蚯蚓的皮肤感觉。
巩固(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践的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记录蚯蚓的特征,如外形、运动、呼吸等。
拓展(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
第4课 《蚯蚓》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蚯蚓》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蚯蚓只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
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
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二个蚯蚓,供课堂应用。
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
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
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用感官和工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一,把科学探究的训练、方法的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学情分析】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
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进行观察。
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
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
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而不在于多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蚯蚓|教科版
蚯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蚯蚓有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2、蚯蚓能对外界环境刺激有相应的反应,如对水的反应、对外力刺激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简单画出蚯蚓的外形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小动物,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
做到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认真、细致地观察蚯蚓,了解动物身体的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细致地观察,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
课前准备:几条蚯蚓、塑料器皿、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走进生活了解蚯蚓师:谁跟随爸爸去田里劳动过,有一种被称作“松土能手”的小虫,你见过吗?生:见过,是蚯蚓师:说说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生:在菜园里在草地在奶奶的花盆里……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蚯蚓(板书:蚯蚓)二、观察蚯蚓,认识蚯蚓1、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师:蚯蚓到底啥模样?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每组放一条蚯蚓)师引导学生观察,提醒他们是否注意到口、环带、肛门。
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身体并汇报结果师:请同学们动手吧你观察到的蚯蚓样子画下来生边交流边画2、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师:了解了蚯蚓外形特点,接着我们来观察它怎样爬行(提示学生爱护小动物)生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蚯蚓的反应生:蚯蚓靠自己的身体伸缩爬行师对学生观察到的结果给予鼓励性评价3、观察蚯蚓在水里的反应师:同学们都知道蚯蚓生长在潮湿的环境,如果把它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强调:蚯蚓在水里停留不能超过五分钟,否则会被淹死)生小组实验,发现蚯蚓不能在水里生活师:难怪夏天,一场暴雨后,蚯蚓会从地下爬出来透透气4、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师:同学们见过蜗牛吗?比较一下它和蚯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小结师:想一想,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师:同学们对蚯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有关蚯蚓的其他知识还有待我们去发现,课后请查阅资料。
五、板书设计蚯蚓身体结构:口、环带、肛门运动:伸缩爬行在水里:不能生存反思:本节课突出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活动中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观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设四生:有一个特别白的地方
师: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长在身体的哪个地方呢?
预设五
生:蚯蚓生活在泥土里?
师:怎样的泥土里才有呢?
生:湿的松软的肥沃的阴暗的
三、画蚯蚓、提疑问
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脑子中蚯蚓的样子画下来。用铅笔画在你准备的那张纸上。
请两个大胆些的同学上黑板画。要求画得大些,让大家看清楚。
师:怎样量?用尺子直接测量行不行?
观察中还应注意什么呢?
要求:1、请同学们把蚯蚓从培养皿里用镊子轻轻夹出放在白纸上观察。
2、要边观察,边记录在P15、P16页
两人一组请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上来领取蚯蚓
五、学生观察并记录,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汇报
板书:蚯蚓
观察方法:眼、耳、鼻、手
使用工具:放大镜、镊子、绳、尺子、
学科
科学
课题
蚯蚓
做课教师
年级
三年级
教
学
背
景
科学课程在三年级是首次出现,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崭新的科目,觉得新奇好玩,但孩子们对科学课堂还不太熟悉,更没有科学探究事物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
学
课
题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交流:画好的同学请看黑板你脑子里想的蚯蚓和他画的一样吗?
蚯蚓有哪些特征呢?
(讲述蚯蚓的结构:环带、口腔、肛门。找一找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
如果学生没有质疑,师质疑:
身体一节一节的画出来了吗?
口的位置在哪里?
肛门的位置在哪里?
头的形状怎么样?尾的形状怎么样?
他是如何爬的呢?)
四、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
下面我们就来近距离观察蚯蚓。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及蚯蚓的运动。
教学准备
蚯蚓、白纸、放大镜、玻璃皿、小烧杯、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上节课我们通过寻找观察认识了许多的动植物,那你们看看老师找到了什么?
3、注重自身及学生课堂语言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4、实验前以文字形式出示具体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5、加深自身专业知识和基本功的学习。
你们想怎样观察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用放大镜、用镊子。
师:使用放大镜是借助了身体的那个感觉器官?
生:眼睛师:那Βιβλιοθήκη 们还可以借助那些感觉器官?要怎样观察?
生:鼻子闻、耳朵听、手摸、
师:你们看我这两条蚯蚓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了
生:一个大一个小一个长一个短
师:那我样怎样知道他的长短呢?
生:量一量
(出示蚯蚓)
生:蚯蚓
师:今天咱们就来观察观察蚯蚓
(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生已知、提出研究问题
关于蚯蚓,你们知道哪些呢?
预设一
蚯蚓断成两截还能活。
预设二
蚯蚓一缩一缩的。
师:一伸一缩在干什么?
生:爬
师:有没有脚,靠什么来爬行?
预设三
生:蚯蚓是一条一条的,有粗的有短的,有长的有短的。
师:如何知道它的长短?
生:用尺子测量。
身体结构:口腔、环带、肛门。
运动方式:蠕动
谈话引出蚯蚓揭示课题
学习科学观察法,为学生进行课题的研究,做好方法铺垫。
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选出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
说明探究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能有条理地开展探究,减少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使探究更加全面。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观察的空间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观察也就更加深入细致。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能让学生实际去操作,每个环节的设计比较明确。画蚯蚓这一环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学生实验过程中目的不明确,实验要求不具体清晰。实验器材的使用没有具体讲解,小组分工不明确导致实验效果不好。板书不够工整美观。
改进措施:
1、继续研读教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2、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做课教师反思及改进
《蚯蚓》教学反思
由于是城市的孩子们,平常见的比较少,所以课前我准备了很多的蚯蚓供学生观察。首先,我让学生介绍“你知道的蚯蚓”了解学生已知。再让学生画蚯蚓来加深巩固。随后向学生介绍蚯蚓的身体结构,再让学生说出观察蚯蚓的方法,进而观察蚯蚓的身体部位。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刻。为了达成目标,我通过让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观察方法,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
材
分
析
一、教材分析
《蚯蚓》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入。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