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录音新闻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录音新闻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从录音新闻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激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兴趣,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录音机3.录音新闻素材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让学生初步感受录音新闻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录音新闻是什么吗?它和文字新闻有什么不同?二、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录音新闻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录音新闻实例。

三、课堂实践1.教师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提取关键信息。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提取到的关键信息。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录音新闻的特点和听力理解技巧,谁能举个例子?二、课堂实践1.教师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提取关键信息。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提取到的关键信息。

三、拓展活动2.学生分享自己的录音新闻作品,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录音新闻有了哪些认识?二、课堂实践1.教师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提取关键信息。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提取到的关键信息。

三、新闻素养培养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提高新闻素养。

2.学生分享自己关注到的新闻,讨论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录音新闻有了哪些认识?二、课堂实践1.教师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提取关键信息。

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22 新闻两篇学案(

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22 新闻两篇学案(

新闻两篇基本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2.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所具有的划时代的“丰碑”意义。

提升目标能根据新闻的要素,概括新闻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体会文章饱含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默一默1.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荻.港 ( ) 要塞. ( ) 歼.灭 ( ) 溃.退( ) 2.查资料,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

二.读一读(1)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2)分别用一句话、一段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三、想一想①文章主体部分可分为几层?哪一层是详写?②品析鉴赏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3.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其作用。

四、练一练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②(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 )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击溃..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⑦我军..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用一句话(不超过20字)概括文段的中心。

2.在原文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A、不料剩下顽固消灭B、不料余部顽强歼灭C、不想剩下顽强打败D、不巧余部顽固击退3.第⑥句中加点的“击溃”一词能否改为“击退”,为什么?4.第⑥句中加点的“占领”一词与“控制”一词能否互换,为什么?第二课时一.默一默1.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méi( ) 体 qín ()满 zhǔ()目 cāng()桑xiāng()嵌承诺.()循.序渐进()二读一读1新闻通常分为导语、主体、结语三部分,划分出这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2课《新闻两篇》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2课《新闻两篇》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2课《新闻两篇》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新闻的结构;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从新闻的主体人手,把握新闻内容的阅读方法。

3.从渡江战役的胜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香港回归祖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新闻的结构;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从新闻的主体人手,把握新闻内容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读报看新闻可以表现出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整体把握1.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提示: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导语:第一、二句话。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3.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提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三>合作探究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提示: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这则广播稿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相结合,表达上运用口语和书面语,报道事件条理清楚。

教学本篇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播音时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步骤:1.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①记者们分别从什么地点报道了什么内容?在报道方法上有什么不同?②课文安排材料的顺序是什么?③将本文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④从题目及内容看,本文有哪些特点?2.模拟播音,体验文中情感:①由录音新闻的特点,体会括号中录音的作用,并安排学生模拟。

②模拟播音。

③教者作适当点评,结合探究练习第三题,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3.小组读书、讨论下列问题:①第2段中,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②第3段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③比喻句的运用有什么好处?(结合探究练习第二题讨论)④第二部分报道了哪几点内容?⑤末段中,负责人的讲话包括几层意思?4.自由读,感悟:①教师播放一小段录制的录音新闻,让学生感受其特点;②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边读边赏,想象描写的场景,感悟现场的气氛,体会文章的感情。

5.总结:师生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的写作特点、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的语言特点。

6.课外阅读《飞向太平洋》,比较两者的异同。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这则广播稿,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现场感强。

可进行模拟播音比赛。

此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思维、答辩能力。

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①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模拟播音,准备比赛。

②理解全文内容,画出美词佳句及疑难处,设计成问题,准备提问。

2.活动安排:①将全文分为四部分(1-4,5-7,8-12,13-16),小组抽签、准备。

②活动形式:每小组播音后,其他组学生作点评,并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时间5分钟)(教者对提问、解答要多鼓励,对不能回答的问题,要适当引导。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5.22 新闻两篇学案1(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5.22 新闻两篇学案1(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5.22 新闻两篇学案1(新版)苏教版第一标:课堂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3.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课堂准备:朗读课文,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第二标:我的任务任务一: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溃()退歼()灭当()真锐不可当()荻()港纤()维芜()湖要塞()殷()督()战无锡()阻塞()2.填空。

(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

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任务二:课堂探究课堂自学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标出重音,注意语调。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3.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组内交流1.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各路军的作战情况。

3.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第三标:反馈目标:学成评价:家长签名:达标检测(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

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录音新闻》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录音新闻》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录音新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理解报道的安排顺序。

4、学习本文文字报道与现场录音相结合报道事件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学生对此比较陌生。

因为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学生常见的电视新闻。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用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教学设想重点、难点:1、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

3、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突破: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趣导入中国是火箭的故乡。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茫茫宇宙的探寻,从飞行器到“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都记载着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可喜的成就。

1964年10月16日我国首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核试验取得成功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称,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的威胁,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82年10月16日,正当党的十二大召开之际,我国潜艇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从1980年5月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到这次潜艇水下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飞跃,海军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国防实力新的加强。

这次发射的新型运载火箭,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燃料,新的材料。

潜艇上的发射装置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与电子计算机配套的各种国产精密仪器和仪表,准确接收、处理并传递来自空中、地面和海上测量船队的各种信息,取得运载火箭飞行中的各种数据,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新闻两篇》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新闻两篇》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新闻两篇》学案(新版)苏教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词汇;了解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简明性和思想性。

2、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把握阅读新闻的基本方法。

3、理解新闻的主题,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文体知识简介】1、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

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内容简明扼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结构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内容。

4、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

又分为引题、主标题、副标题。

引题是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的,可有可无;主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是新闻必不可少的部分;副标题或概括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可有可无。

5、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内容的六要素经常集中出现在这一部分。

6、背景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力,没有明显的标志,可通过阅读主体领会背景和结语。

【时代背景简介】解放战争从1947年7月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形势发展很快,到1948年底,先后解放了东北、华北、中原等广大地区,国民党反动政府奄奄一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新闻两篇》(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新闻两篇》(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新闻两篇》(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奥运会,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作者所描述的各个场景的内容。

2.分析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教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教学重点)3、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教学重点)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预习】1.读一读,找一找。

关于《山海经》:关于夸父:2.查一查,写一写。

欲:想要足:够北:北方其:代词,他的,代夸父昔:从前3.问一问,悟一悟。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4.评一评,议一议。

夸父是个怎样的形象?作品有何寓意?【导学】一、整体感知1.、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欲得饮:饮于河:大泽:邓林:2.、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3.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品味探究1、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

应如何理解?【检测】一、积累·运用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⒉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⑶弃其杖,化为邓林二、阅读·感悟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答:2、《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答:3、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三、表达·交流(1—2题)拓展思维训练。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0课《录音新闻》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0课《录音新闻》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20课《录音新闻》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理解报道的安排顺序。

4. 学习本文文字报道与现场录音相结合报道事件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1.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二>整体把握1. 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

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

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2. 解释词语:雀跃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眼帘:指眼皮或眼内,课文中指眼内;溅落:重物从高空落入江河湖海中。

特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落入海洋。

操纵:控制或开动机器,仪器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扶摇直上:迅速往上升。

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

遥测:运用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对远距离的事物事物测量。

<三>合作探究1. 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书宋字体,另一种是括号内的仿宋字体,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明确:文字部分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 浏览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

讨论分析: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明确: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和运载火箭落水情况两方面的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摘要:(比较可引导学生就某展开讨论)3以我国航天事业飞跃发展主题办期壁报班级交流、展示,975年月6日我国发射了颗返回式人造卫星,98年月8日我国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教学设计】创说明这则广播稿现场录音和报道相结合表达上运用口语和面语报道事件条理清楚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体会播音感情、语速、语调教学步骤速课讨论下列问题①记者们分别从什么地报道了什么容?报道方法上有什么不?②课安排材顺序是什么?③将容概括成句话新闻④从题目及容看有哪些特?模拟播音体验情感①由录音新闻特体会括录音作用并安排学生模拟②模拟播音③教者作适当评结合探究练习三题体会播音应有感情、语速、语调3组、讨论下列问题①段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②3段表示先词语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③比喻句运用有什么处?(结合探究练习二题讨论)④二部分报道了哪几容?⑤末段责人讲话包括几层思?由感悟①教师播放段录制录音新闻让学生感受其特;②让学生轻声由边边赏想象描写场景感悟现场气氛体会感情5总结师生交流学习感受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写作特、口语和面语然结合语言特6课外《飞向太平洋》比较两者异【教学设计B】创说明这则广播稿幅短容浅显现场感强可进行模拟播音比赛设计旨让学生活动学习语理语培养学生朗能力及思维、答辩能力教学步骤课前准备①以组单位明确分工模拟播音准备比赛②理全容画出美词佳句及疑难处设计成问题准备提问活动安排①将全分四部分(57,836)组抽签、准备②活动形式每组播音其他组学生作评并提出问题要答(5分钟)(教者对提问、答要多鼓励对不能回答问题要适当引导)③师生共作简要评3总结①谈谈这课特或参加这次活动感受②以《模拟播音》题写报道次活动消息或通讯【教学设计】创说明通比较异异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能力感受我国航天事业飞跃发展还可将《神舟五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战太空》等并入起比较学习教师亦可鼓励学生选目研教学建议课前准备向学生推荐比较目《飞向太平洋》(见《语》)《录音新闻》《神舟五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战太空》(见上学年课00年月版)提出如下要①这四新闻稿件以标题新闻形式概括出每主要容②你感受深分别是什么?③比较几异如体裁、选材、写法等方面课堂讨论、交流采用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引导形式师生动预习题及学习遇到其他问题(比较可引导学生就某展开讨论)3以我国航天事业飞跃发展主题办期壁报班级交流、展示【整合平台】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记国航天事业起步0世纪五六十年代956年0月8日国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958年月开始兴建国运火箭发射场958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共八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970年月30日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970年月日东方红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发射颗人造卫星97年9月0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成功975年月6日我国发射了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9日返回地面980年5月8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火箭98年9月0日我国用枚运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98年0月日潜艇水下发射运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预定海域98年月8日我国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6日卫星成功地定东5赤道上空986年月日我国发射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0日卫星定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运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990年月7日国行研制长征3运火箭西昌卫星发射心把美国制造亚洲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次取得了国外用户发射卫星圆满成功截至目前已将7颗国外制造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0课《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0课《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0课《录音新闻》教案苏教版
.
火箭为主的火箭发射,震撼了全中国人的心。

限于当时国内生活条件的制
约,电视还未能在家家户户普及,所以录音报道这一火箭发射的盛况,显
、解释:欢呼雀跃——欢乐地呼喊就像小鸟一样的跳跃
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以什么为顺序报道的?
“像一条大鲸鱼”;具体、准确、形象。

时空顺序。

火箭刚出海面→升高了,腾空而去→越飞越高,直至消失、本段中的比喻句分别写出了什么景象?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
由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

比一般广播稿能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

、合理安排顺序,使条理清楚。

写运载火箭出水升空的过程。

看到这个场面,一定会一点,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

苏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录音新闻》教学设计大全

苏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录音新闻》教学设计大全

苏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录音新闻》教学设计大全《录音新闻》教学设计教材简说《录音新闻》见苏教版七下语文第二十课。

这则录音新闻是根据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广播录音整理的。

它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贡献的精神。

这则录音新闻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是: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显真实性、全面性;顺序安排合理,条理清楚;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

《录音新闻》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

先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再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

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从一小时准备开始写起,再写到还有两分钟,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然后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

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先报道测量船的情况,后报道直升机的情况,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报道的。

这样安排,使事件的发展十分清楚,便于听众的收听。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录音新闻》精彩教学设计吧《录音新闻》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七年级下《录音新闻》(转载) 教案教学设计《录音新闻》(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说课设计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说课稿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录音新闻》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录音新闻》说课设计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录音新闻》说课稿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录音新闻》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新闻两篇》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新闻两篇》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闻两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录音新闻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录音新闻的形式与其他新闻的异同。

2、了解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成功的盛况。

二、能力培养:
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培养祖国的荣誉感,学习参试人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斗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学习语言,训练朗读。

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以及在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资料补充: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可以分为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电头”后的第一句,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主体: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新闻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议论、描写。

一、情境导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二、课前热身:
1、给下列字注音:
翱硕大悫顷刻停泊
2、改正错字:
波光鳞鳞喜型于色拨地而起萤光屏运栽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

4、深入赏析课文,从描写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口语与书面语结合入手。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
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

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

(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学生自我评析。


3、再次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

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

标题: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

导语:在第二小节,第一小节是引子,交代通迅员和新闻标题,是录音新闻的特有形式。

4、通过比较,了解录音新闻特点的知识。

在这则新闻中,括号里的文字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这些文字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这些文字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了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

5、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录音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材料真实,报道全面。

6、精读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画出表示时间的句词,并分析作用。

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

先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再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

报道运载火箭情况,从一小时准备开始写起再写到“还有两分钟“,“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然后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

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先报道测量船的情况,后报道直升机的情况,也是按时间顺序,这样使事件发展十分清楚,便于听众收听。

课文除时间语言准确外,还有许多形象的语言,把它们找出来,看看它们对录音新闻有什么作用?
从景物描写的作用,比喻手法的表达作用等方面谈,言之有理即可。

设置活动,模拟播音,以课文播音稿为基础指定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播音。

朗读时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感情基调,选择适当的语调速度。

四、小结:
这则录音新闻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斗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歌颂了党的领导。

方法小结:1、作为录音新闻,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事件是它的主要特点。

2、合理安排顺序,使事件报道条理清楚。

3、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这篇报道的语言特色。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在沙漠中心》(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生词
3、培养学生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和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案】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硌()fú()射筛糠()犁铧()脐带()
真dì()yún yún( )( )众生协奏()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因惊吓或受冻而浑身发抖。

()
(2)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
(3)形容众多的人。

()(4)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
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国家)作家,他的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的生活,代表作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等。

4、收集描写沙漠的有关诗句:
5、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的所思所想,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飞机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

如果说飞机的发明和制造
经历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漫长过程,那么飞行员的试飞和新航线的开辟同样经历了一段艰辛的
时期,对于较早一代的飞行员来说,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
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圣埃克絮佩里的“在沙漠中心”,了解因飞机
失事而被困沙漠中的他的体验和思索。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初读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分析作者的情感
(1)我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我采用了哪些应对困难的的办法?
(2)划出第二段中描写环境的语句,说说其作用。

(3)、找出表达我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绪.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