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绿色技术白皮书

合集下载

5G网络技术白皮书

5G网络技术白皮书

5G网络技术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介绍5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将介绍5G网络技术的背景和目标,然后深入探讨其关键技术和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5G网络在物联网、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未来5G网络的发展前景。

最后,我们将总结5G网络技术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5G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更高速、更可靠的无线通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5G网络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代表,被广泛认为将引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节将介绍5G网络技术的背景和目标。

2. 5G网络技术的背景和目标2.1 背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入了第四代(4G)时代,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4G网络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更高速、更可靠的无线通信的需求。

因此,推动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

2.2 目标5G网络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大的网络容量、更好的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服务,5G网络技术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改变。

3. 5G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和特点3.1 关键技术3.1.1 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是5G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通过增加基站的天线数量和天线阵列的规模,实现了更高的信号传输速率和更好的频谱效率。

3.1.2 毫米波通信(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毫米波通信是5G网络技术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它利用高频率的电磁波进行通信,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但也面临传输距离较短和穿透能力较差的挑战。

3.1.3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配置和管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广告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上诉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广告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上诉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广告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上诉案文章属性•【案由】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号】(2014 )浙知终字第 161 号•【审理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规则专利权人认为某一产品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但只能证明在满足其主张的特定环境下对方才能重现该专利方法,不足以证明对方必然使用其专利方法的,不能认定该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

正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广告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上诉案【案号】一审:(2012)浙杭知初字第419号二审:(2014)浙知终字第161号【案情】上诉人(原审原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孙亚芳,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代理)王艳,系该公司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代理)王琪林,系该公司工作人员。

专家辅助人张群,系该公司系统工程师、六级工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

法定代表人侯为贵,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代理)罗云,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代理)曹建军,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专家辅助人周昆,系该公司四级测试高级系统工程师。

专家辅助人张玉磊,系该公司三级软件系统工程师。

专家辅助人李新双,系该公司四级高级系统工程师。

原审被告杭州阿里巴巴广告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网商路699号1号楼5楼。

法定代表人马云,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代理)黄琼,系该公司工作人员。

上诉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公司)因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不服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2)浙杭知初字第41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于2014年7月1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于同年10月23日、2015年1月5日两次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华为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艳、王琪林,被上诉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罗云、曹建军到庭参加诉讼。

EPON接入技术白皮书V1.1

EPON接入技术白皮书V1.1
4.2.1 EPON 系统构成-OLT ......................................................................................................4 4.2.2 EPON 系统构成-ONU .....................................................................................................4 4.3 EPON 技术特征 ......................................................................................................................4 4.3.1 单纤复用技术 .................................................................................................................4 4.3.2 LLID 和帧格式 ...................................................................................................................4 4.3.3 MPCP 协议 .........................................................................................................................6 4.3.4 定时与同步 .....................................................................................................................8 4.3.5 测距过程 .........................................................................................................................8 4.3.6 ONU 注册 ...........................................................................................................................9 4.3.7 动态带宽管理技术 DBA................................................................................................9 4.3.8 OAM..................................................................................................................................10 4.4 EPON 与 GPON 的技术对比 ...............................................................................................10 5 技术的应用场景分析.........................................................................................................11 5.1 FTTH 应用场景 ....................................................................................................................12 5.2 FTTB/FTTC/FTTCAB 应用场景...........................................................................................13 5.3 FTTO 应用场景 ....................................................................................................................13 5.4 FTTB/FTTBIZ 应用场景 .......................................................................................................13 6 参考文献.............................................................................................................................13

2023年中国IP网络未来演进技术白皮书

2023年中国IP网络未来演进技术白皮书

演进技术白皮书1前言2021年6月,中兴通讯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及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以下简称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IP网络未来演进技术白皮书》[01](以下简称白皮书2021),提出了IP网络技术未来仍将平滑演进的预判。

2022年9月,中兴通讯再次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及移动、电信、联通等发布《IP网络未来演进技术白皮书2.0——开放服务互联网络》[02](以下简称白皮书2022),提出从主机互联到服务互联,提出未来IP演进方案——开放服务互联网络解决方案和三大关键技术:服务感知网络(SAN)、增强确定性网络(EDN)、网络内生安全等技术。

白皮书2022提出的开放服务互联网络需要满足业务多样化的连接需求,包括确定性的连接需求,同时开放服务互联架构需要支持从局域、城域到广域大规模增强确定性网络EDN技术。

开放服务互联基于泛在的算网共性服务构建新的能力平台,其增强的L3层网络是关键使能组件,而EDN则是增强的L3层网络连接能力的关键技术,两者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

开放服务互联网络提供的服务将会使用不同的异构确定性技术,将会跨不同的特定确定性网络域,需要一种大规模确定性网络技术支持异构跨域互联,满足多样化业务的确定性QoS需求。

图1开放服务互联网络的整体设计近年来,确定性网络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5G承载网络的业务与网络需求的增强,大规模确定性网络技术需求迫切。

因此,中兴通讯在未来IP网络的研究中,将白皮书2022所提的开放服务互联网络解决方案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增强确定性网络(EDN)作为未来IP 业务提供高质量保障的重要支撑。

本白皮书在白皮书2022提出的开放服务互联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增强确定性网络(EDN)关键技术的场景需求、架构、关键技术、测试验证等内容。

本白皮书第二章首先定义了增强确定性网络(EDN)的相关术语。

第三章描述了开放服务互联网中的EDN需求和典型应用场景。

中兴通讯智慧城市白皮书√

中兴通讯智慧城市白皮书√

必然要求重视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智慧 城市建设必须要符合“美丽中国”的要义——生态文明, 能够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 力。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内涵的新拓展
新型城镇化是影响智慧城市内涵的另一个重要外部因 素。未来,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势必要与新型城 镇化紧密结合。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将拓展城市功能与格 局,这必然大大扩展现有智慧城市建设的物理范围;而另 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走集 约和紧凑的城市群道路,这就要求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不 仅要有城市角度的考量,更要在国家层面上统筹与规划, 实现全国一盘棋。此外,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而 这要求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从人的角度去系统地设计架构 与系统,民生服务相关的智慧基础设施,将成为优先建设 方向,而对基础设施、城市服务与运行等方面的规划,也 要具备前瞻性和扩展性,要在现有城市容量的基础上考虑 城镇化的问题。 建设实践:智慧城市内涵的进一步细化与丰富
第一类,已完成较为完备的城市信息化体系,主要以 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 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动机,同时提升城市管理、社会 服务水平等,这类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 这些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开展较早,目前已经基本 成型;
第二类,城市部分信息化基础较好,目前面临城市竞 争和城市的特色发展,这类城市主要以发展经济、形成特色、
为此,本白皮书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智慧城市建设 的新内涵,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城镇的新内容,进而提 出智慧城市建设升级版的阶段模型,同时也选择了智 慧城市建设的部分重点领域与典型案例,在深刻分析 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升级方向与重点,旨在 为智慧城市的后来者和智慧城市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兴通讯的绿色数据中心之道

中兴通讯的绿色数据中心之道

中兴通讯的绿色数据中心之道佚名【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2(000)028【总页数】1页(P29)【正文语种】中文数据中心对单位bit能耗较低的绿色数据中心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

中兴此前推出的“绿色云集装箱”方案以模块化为特色。

数据中心是信息社会数据存储、处理的基石,但是相较于信息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其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当前数据中心的困惑当前信息社会的数据量在爆发式增长,带来的能耗也越来越高,加上相关节能政策的出台、社会责任的要求等,给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 数据量爆发式增长依据IDC报告,2006年全球的数字信息量约1610亿GB。

到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9880亿GB,年复合增长率约57%,Cisco更预计2012年每个月网络上视频流大约为5Exabytes(5000PB)。

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提出了一个新的经验定律:网络环境下每18个月产生的数据量等于有史以来数据量之和。

到目前为止,数据量的增长基本满足这个规律。

而海量的数据增长,则意味着巨大的能耗需求。

● 数据中心的能耗越来越高数据中心的功耗一般从几十kW到几千kW,甚至更高。

单机架功率密度3kW左右,逐步向6kW乃至10kW以上迈进,这对配电和制冷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 相关政策更严格工业和信息部在《工业节能“二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数据中心PUE值需下降8%。

国家发改委等组织的云计算示范工程要求示范工程建设的数据中心PUE要达到1.5以下。

● 社会责任数据中心的能耗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其日益增长的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企业无法逃避的社会责任。

对于以上的种种挑战,数据中心对单位bit能耗较低的绿色数据中心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不讨论通过虚拟技术给数据中心带来的效率提升和能耗降低,只讨论通过基础设施的改进、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对数据中心带来的节能效果。

如何建设绿色数据中心依据The Green Grid对绿色数据中心的定义,PUE小于1.6是其标志之一,理想目标是1.5以下。

5G基站节能技术白皮书-中国移动word无水印版

5G基站节能技术白皮书-中国移动word无水印版
5G产品功耗高是由多因素累加导致的,具体包括:1)收发通道数从原来的8通道变为64/32通道;2)带宽从原来的几十兆变为160/200兆;3)流量从传统的2流变为16流;4)发射功率从100多瓦变为240/320瓦。以上因素共同导致5G基站额定满载功耗约4G的3~4倍。
基站功耗可以分为AAU和BBU两大部分,AAU的功耗约占整机功耗的90%,是基站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AAU功耗按照功能模块可分为功放、小信号、数字中频和电源功耗。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
MCG
MasterCellGroup
主小区组
SCG
SecondaryCellGroup
辅小区组
SRS
SoundingReferenceSignal
探测参考信号
站点级节能:实现能耗采集、亚帧关断、通道关断、深度休眠的5G商用部署,并探索设备关断等增强性节能技术的性能及应用场景,推动网络智能节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
网络级节能:开展多网络协作节能系统建设,实现商用网络规模部署;在C-RAN集中部署的条件下,通过BBU基带资源池共享,节省硬件板卡配置,实现节能效果。
4.总结与展望
本白皮书从5G基站节能的需求、目标出发,聚焦于设备级、站点级、网络级节能三大技术领域,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建议:
设备级节能:实现更高效率的新架构、新材料、新功能,扩大液体散热、高功放效率、高集成度器件等在产业的应用,实现整机功耗的逐年降低。
站点级节能:加快亚帧关断、通道关断、深度休眠等基础型节能技术方案的商用部署,加快设备关断、智能节能等增强型节能技术方案的性能及应用场景研究。
3.5G基站节能技术总体路标
未来3年,将大力推动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端管协作的高效节能目标。5G基站节能技术总体路标分为三阶段,下面将区分设备级、站点级和网络级分别给出:

中兴通讯IMS技术白皮书

中兴通讯IMS技术白皮书

IMS技术白皮书目 录1IMS网络结构与特点 (4)1.1IMS概念 (4)1.2IMS的引入 (4)1.3IMS网络结构 (5)1.3.1网络架构演进简介 (5)1.3.2IMS架构简介 (6)1.4IMS子系统特点 (7)1.4.1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和网络互通,实现固定移动融合 (7)1.4.2具有移动性管理能力 (7)1.4.3灵活的呼叫控制协议 (7)1.4.4开放灵活的业务环境 (8)1.4.5一致的归属业务提供能力 (8)1.4.6多重安全技术 (9)1.4.7灵活的计费体制和计费方式 (10)1.4.8完善的QoS保证 (10)1.5IMS功能实体 (11)1.5.1IMS网络实体概述 (11)1.5.2会话控制 (12)1.5.3数据库 (13)1.5.4业务应用 (13)1.5.5媒体资源 (13)1.5.6对外接口 (14)1.5.7QoS (14)1.5.8地址处理 (14)1.5.9计费 (15)2IMS主要接口和协议介绍 (16)2.1IMS网络主要接口 (16)2.2IMS网络的主要协议 (18)2.3IMS域与其他网络的互通 (18)2.3.1IMS与CS域的互通 (18)2.3.2IMS与PLMN/PSTN的互通 (20)3IMS:网络融合的基石 (22)3.1融合:行业趋势 (22)3.2IMS:网络融合的基石 (22)3.2.1IMS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支持 (22)3.2.2中兴通讯面向固网移动融合的IMS整体解决方案 (23)ZTE Confidential Proprietary 第 2 / 26页ZTE Confidential Proprietary 第 3 / 26页 3.2.3中兴通讯IMS 整体解决方案的特点..................................................................24 4 IMS 应用展望. (25)4.1中兴IMS 解决方案介绍..................................................................................................25 4.2“至美”在全球广泛成熟商用 (26)1 IMS网络结构与特点1.1 IMS概念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3GPP在Release 5版本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的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和与接入的无关性。

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中兴通讯)

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中兴通讯)

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版本日期作者审核者备注V1.02018/08/01ZTE ZTE©2018ZTE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2018版权所有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版权声明:本文档著作权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享有。

文中涉及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有信息,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和泄漏该文档以及该文档包含的任何图片、表格、数据及其他信息。

本文档中的信息随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和技术的进步将不断更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不再通知此类信息的更新。

本文档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承诺。

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目录1趋势和挑战 (6)2中兴通讯5G网络智能化 (7)2.15G网络智能化需求分析 (7)2.25G网络智能化总体方案 (9)3智能5G网络,构建智联中枢 (11)3.1网元智能 (12)3.1.1射频指纹 (12)3.1.2Massive MIMO (14)3.1.3智能节能 (15)3.2预测智能 (16)3.2.1小区负荷预测 (16)3.2.2突发高负荷预测 (16)3.2.3性能预测 (17)3.2.4承载网流量预测及调优 (18)3.3运维智能 (19)3.3.1无线网络规划 (19)3.3.2场景识别和参数自优化 (20)3.3.3智能KPI指纹定位 (20)3.3.4智能异常检测 (21)3.3.5智能告警分析 (22)3.3.6智能一线服务 (22)3.4边缘智能 (23)3.4.1无线感知服务 (24)3.4.2应用使能服务 (26)4智能5G切片,行业高效赋能 (28)4.1端到端切片智能部署 (29)4.2E2E切片智能保障 (31)4.3E2E切片智能运营 (33)5展望及建议 (34)6缩略语 (35)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图目录图2-15G智能化总体方案 (9)图2-25G网络AI能力架构 (10)图3-1中兴通讯5G网络智能化典型应用场景 (11)图3-2逻辑栅格示意图 (12)图3-3NSA架构中SN选择 (14)图3-4网络异常检测示意图 (21)图3-5告警智能化示意图 (22)图3-6异系统频谱资源共享示意图 (25)图3-7TCP跨层优化示意图 (27)图4-15G网络切片示意图 (28)图4-23GPP定义的5G网络切片管理网元及模型 (29)图4-3E2E切片SLA拆分示意图 (30)图4-4E2E切片保障示意图 (32)图4-5智能切片运营 (33)表目录表3-1栅格索引示例 (13)5G网络智能化白皮书1趋势和挑战随着5G技术标准的加速完善,以及全球5G预商用测试的深入开展,5G网络部署的步伐正在全球范围内加快。

ZXECS EBG2800 技术手册 V1.2

ZXECS EBG2800 技术手册 V1.2

4.1.2 语音补充业务 ...................................................................................................................... 7
4.1.3 语音增值业务 ...................................................................................................................... 9
4.1 语音功能 .................................................................................................................................................. 7 4.1.1 基础语音业务 ...................................................................................................................... 7
4.3.3 防 DDoS 攻击.................................................................................................................... 13
4.3.4 防火墙 ............................................................................................................................... 13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构建创新融合的5G网络——中兴通讯面向5G移动通信技术白皮书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构建创新融合的5G网络——中兴通讯面向5G移动通信技术白皮书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构建创新融合的5G网络——中兴通讯面向5G移动通信技术白皮书佚名【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4(000)019【总页数】1页(P31)【正文语种】中文4G及5G时代,使运营商避免成为单纯的管道提供商,构建统一开放的能力,合理开放基础业务及信息等能力极为关键。

5G将是M-ICT最重要的基础,其发展方向以“人的体验”为中心,在终端、无线、网络、业务等领域进一步融合及创新。

同时,5G将为“人”在感知、获取、参与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上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5G的服务对象将由公众用户向行业用户拓展,5G网络将吸收蜂窝网和局域网的优秀特性,形成一个更智能、更友好,更广泛用途的网络。

5G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其他成功商用的技术和谐同存。

5G的研究将从单纯提升带宽转向大幅提升用户体验、从满足个人信息消费应用转向满足万物互联的信息化社会应用。

因此,5G在技术发展上面临着三大挑战。

挑战一:无处不在的服务在M-ICT时代,服务永远就在用户身边,用户需要更便捷高效地使用移动办公、信息分享、社交互动、电子商务、互联金融等移动互联网业务。

5G的研究将从改善用户体验着手,围绕用户的服务需求来建立用户感知模型,进而对5G在网络容量、带宽保障、峰值速率、网络时延、高精度室内定位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将有量级的提升。

挑战二:海量的信息连接5G网络不仅仅建立人与人之间的高速连接,同时也建立“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的高速连接,这对网络能力和稳定可靠性带来巨大挑战。

解决这一挑战,5G 必将把办公、购物、医疗、教育、娱乐、交通、社交等各垂直行业的价值环节和生产要素更大规模地纳入移动互联网产业。

在互联网上构建“物理图谱”,将物理世界搬至互联网,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合二为一。

挑战三:绿色节能5G的发展必须在绿色节能方面要有巨大的提升。

“无处不在服务”和“海量信息连接”必将带来巨大的系统能源消耗;5G终端还将汇集各种感知技术、新媒体技术、新材料和新娱乐设施,也将面临更巨大的功耗挑战。

中兴通讯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要求

中兴通讯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要求

中兴通讯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兴通讯绿色终端产品中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最大含量的要求以及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兴通讯终端产品的绿色材料采购、供应商绿色材料认证以及绿色终端产品的研发选型。

本标准适用于中兴通讯设计、制造、销售并且发布的绿色终端产品;或中兴通讯委托第三者设计、制造、贴有中兴通讯的商标进行销售或发布的中兴通讯绿色终端产品;或第三者委托中兴通讯进行设计、制造的绿色终端产品(但是,由该第三者指定的部件、材料除外)。

2引用规范性文件BGBI.IS.1169 德国《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又称为《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管理法》)3术语和定义3.1环境物质部件、设备等含有的物质中,对地球环境和人体存在显着影响的物质。

3.2含有含有系指无论是否有意,所有在产品的部件、设备或使用的材料中添加、填充、混入或粘附的物质(包括在加工过程中无意混入或粘附于产品中的物质)。

3.3杂质包含在天然材料中,作为工作材料使用,在制造过程中技朮上不能完全去除的物质(natural impurity),或者合成反应过程中产生,而在技朮上不能完全去的物质。

此外,为了与主原料加以区别,在为了改变材料的特性而使用称为“杂质” 的物质时,也按“含有”处理。

但是,在制造半导体设备等使用的掺杂剂(Dopant),虽然是有意添加的,但实质上在半导体设备中仅有极微量残存,这种情况不作为“含有” 处理。

在本标准中,在指定允许浓度的情况下,当在部件、设备中该环境管理物质作为杂质混入或者粘附时,其浓度不应超过该允许浓度。

3.4CASCAS: 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登记号码。

3.5N.D.N.D.:Non-Detection,在本标准中等同于禁止使用的物质含量要求。

4环境物质管理的要求4.1环境物质说明本标准中作为对象的环境管理物质名称见表1,相关使用控制见本标准4.3所述。

TR101组网技术白皮书

TR101组网技术白皮书
目录
[内部资料,严禁对外]
1 范围.......................................................................................................................................3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
3 技术的应用场景分析...........................................................................................................3
第4页共4页
TR101 组网技术白皮书 &l外]
户侧,不同业务流映射到不同 PVC 中,一般实现是多网口 MODEM 直接与 PVC 绑定的方 式,在这种情况下 PVC 端口通常配置成 untagged 端口,对于网络侧设备和 DSLAM 上,配 置 VLAN 到 PVC 的一对一或一对多映射,如普通 Internet 流量每用户每 PVC 一个 VLAN, 对于 IPTV 等业务流可以所有用户对应 PVC 同一 VLAN,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也可以每用 户每 PVC 一个 VLAN,对于到汇聚网络的 VLAN tag 的封装方式,模型中要求 DSLAM 既 能支持单 tag 上联,也要能够支持双 tag 上联,并且同一 DSL 端口的不同 PVC 即可以封装 到不同 VLAN 中,也可以支持封装到相同的 VLAN 中接入会聚网络。

中兴通讯发布SDON白皮书详解光网络变革技术关键

中兴通讯发布SDON白皮书详解光网络变革技术关键

中兴通讯发布SDON白皮书详解光网络变革技术关键鲁义轩【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6(000)018【总页数】2页(P55-56)【作者】鲁义轩【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在演进之路上,SDN光网络体现出很大的创新性,也有很强的驱动力。

在具体的应用中,可能不同的场景存在具体的需求,需要产业链推出针对特定场景的阶段性解决方案和技术。

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网络流量与流向不可控已经成为光网络引入SDN的最大驱动力。

正如运营商人士在业内论坛上所说,光传送网引入SDN目前时机已经成熟:光转发平面和控制平面已经具备向SDN过渡的基础,其中,控制器的开源技术正在逐步完善;光转发平面技术已经具备支持SDN的基础,例如超长距离100G/400G、大容量OTN、组网ROADM、多颗粒调度等。

但同时运营商也提到了引入SDN的现实挑战:“中国现有规模的光网络如何有序演进SDN,是个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保护既有投资,光网络的控制层南北向接口方面需要做出创新,现有设备需要实现平滑演进。

”显然,产业链企业已经从技术成熟度和现实部署问题上提早做了考虑。

其中,中兴通讯提出的软件定义光网络(SDON)整体战略以“智能化、虚拟化、云化服务”几大特点,备受市场关注。

据中兴通讯承载网规划部部长魏晓强表示,中兴通讯SDON方案可提供BoD、OVPN、 IP+光协同等多种应用,可帮助运营商快速发放业务、按需调整带宽、跨域组大网、简化运维、降低整体建网成本。

2016年以及之后,SDN将进入试商用部署和长期演进阶段。

为了明确SDON演进过程、关键技术、应用模式,在6月底召开的法国尼斯NGON下一代光网络论坛上,中兴通讯将发布“软件定义光网络技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点明SDON发展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并给出部署建议。

经过一系列探索和试点,目前运营商更为关注的是如何逐步将SDN的典型应用场景部署到现网中,解决网络面临的实际问题。

ZXF20 S300技术白皮书

ZXF20 S300技术白皮书

ZXF20 S300存储系统技术白皮书目录第1章ZXF20 S300产品概述 (2)1.1 ZXF20 S300系统概述 (2)1.2 ZXF20 S300市场定位 (2)第2章ZXF20 S300功能特性及规格 (2)2.1 ZXF20 S300外形结构 (2)2.2 ZXF20 S300功能特性及优点 (3)2.3 ZXF20 S300技术规格 (4)第3章ZXF20 S300领先技术设计 (5)3.1 高性能体系结构和控制器模块 (5)3.2 业界领先的RAID运算技术及设计 (7)3.3 灵活的硬盘接口适配能力及高可靠性设计 (9)3.4 智能化预先数据迁移技术 (10)3.5 SATA硬盘介质自动调优技术 (11)3.6 多路径冗余和负载均衡 (12)3.7 基于SAS连接技术的系统可扩展性 (13)3.8 健全的可视化系统管理 (14)第4章ZXF20 S300应用方案 (16)附录:ZXF20 S300产品技术认证 (18)图表目录图1 ZXF20 S300实物图 (2)图2 ZXF20 S300结构示意图 (2)图3 ZXF20 S300扩展柜结构示意图 (3)图4 ZXF20 S300控制器逻辑框图 (6)图5 ZXF20 S300系统内部结构图 (6)图6 ZXF20 S300虚拟RAID管理示意图 (7)图7 RAID 6示意图 (8)图8 RAID 1示意图 (8)图9 RAID 1E示意图 (9)图10 SAS接口适配器 (9)图11 无端口选择器SAS/SATA磁盘连接 (10)图12 使用端口选择器SAS/SATA磁盘连接 (10)图13 正常模式数据迁移示意图 (11)图14 PDM模式数据迁移示意图 (11)图15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单路径连接 (12)图16 多路径故障接管示意图 (13)图17 多路径负载均衡示意图 (13)图18 SAS接口设备连接及系统扩展示意图 (14)图19 ZXF20 S300软件体系结构图 (15)图20 系统管理软件监控界面 (16)图21 基于ZXF20 S300光纤SAN存储方案 (17)图22 基于ZXF20 S300混合SAN存储方案 (17)表1 ZXF20 S300技术规格表 (4)前言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飞速提高和“知识大爆炸”对信息存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存储行业近年来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SNCP技术白皮书(P100R001_02)

SNCP技术白皮书(P100R001_02)

SNCP技术白皮书(P100R001_02)研发中心传输产品线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斯康达”)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直接向瑞斯康达购买产品的用户,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可与瑞斯康达各地办事处或用户服务中心联系,也可直接与公司总部联系。

读者如有任何关于瑞斯康达产品的问题,或者有意进一步了解公司其他相关产品,可通过下列方式与我们联系:公司网址:技术支持热线:400-890-1001,8610-82883110(7×24小时)技术支持传真:8610-82885200,8610-82884411技术支持邮箱:help@客户投诉热线:8610-82345572公司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六街28号院2号楼邮政编码:100085 ―――――――――――――――――――――――――――――――――――――――――――――声明Copyright ©2013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是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对于本手册中出现的其它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它原因,本手册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手册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修订记录目录1 SNCP基本概念 (1)1.1 SDH网络保护分类 (1)1.2 SNCP相关概念 (2)1.2.1 子网的概念 (2)1.2.2 子网连接保护 (3)1.2.3 SNCP保护业务流 (3)1.2.4 SNCP保护节点和透传节点 (3)1.2.5 SNCP业务保护对 (3)1.2.6 生成SNCP业务对的条件 (3)1.2.7 SNCP业务编号 (4)1.2.8 检测点 (4)2 SNCP保护原理 (5)2.1 保护机制:双发选收 (5)2.2 保护业务级别 (5)2.3 检测点转移 (5)2.4 倒换时间 (5)2.5 返回方式 (6)2.6 等待恢复(WTR)时间 (6)2.7 拖延时间(Hold-off Time) (6)2.8 倒换触发条件 (7)2.9 SNCP外部命令 (8)2.9.1 外部命令类型 (8)2.9.2 本地请求优先级 (9)2.10 SNCP与PP比较 (10)3 SNCP技术优势 (11)3.1 保护方式对比 (11)3.2 SNCP特点 (12)4 瑞斯康达SNCP解决方案 (13)4.1 SNCP典型应用场景 (13)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4.2 瑞斯康达SNCP解决方案 (14)4.2.1 SNCP单环 (14)4.2.2 SNCP环带链 (15)4.2.3 SNCP相切环 (16)4.2.4 SNCP环与PP环相切 (17)4.2.5 SNCP环与MSP环相切 (18)4.2.6 SNCP相交环 (19)4.2.7 SNCP环与PP环相交 (20)4.2.8 SNCP环双节点互连(DNI) (21)5 结束语 (23)6 附录 (24)6.1 参考文献 (24)6.2 术语 (24)6.3 缩略语 (24)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主要对子网连接保护原理、瑞斯康达设备组网支持情况、典型应用场景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5G+智慧公路” 交通运营与安全白皮书(2020 年)

“5G+智慧公路” 交通运营与安全白皮书(2020 年)

“5G+智慧公路”交通运营与安全白皮书(2020年)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版权说明 ................................................................................................................................ - 3 -前言...................................................................................................................................... - 4 -1现状及问题 ..................................................................................................................... - 1 -1.1国省干线公路运营与安全现状 .............................................................................. - 3 -1.1.1基础设施运营现状....................................................................................... - 3 -1.1.2交通安全运营现状....................................................................................... - 5 -1.2通信技术现状........................................................................................................ - 7 -1.2.15G通信技术现状........................................................................................ - 7 -1.2.2车联网技术现状 .......................................................................................... - 9 -1.2.3物联网技术现状 ........................................................................................ - 10 -2建设目标....................................................................................................................... - 13 -3智慧国省干线公路解决方案 ......................................................................................... - 14 -3.1基于物联专网的智慧养护与工程健康监测系统................................................... - 14 -3.1.1系统架构 ................................................................................................... - 14 -3.1.2智慧养护监测............................................................................................ - 15 -3.1.3工程健康监测............................................................................................ - 16 -3.1.4数据价值应用............................................................................................ - 20 -3.2基于车路协同的无信号控制平交口实时风险预警系统........................................ - 20 -3.2.1系统架构 ................................................................................................... - 20 -3.2.2全向无缝监测............................................................................................ - 21 -3.2.3瞬时边缘计算............................................................................................ - 22 -3.2.4可靠网络传输............................................................................................ - 24 -3.2.5醒目安全预警............................................................................................ - 25 -3.2.6部署方案选择............................................................................................ - 27 -4展望.............................................................................................................................. - 29 -4.1挑战 .................................................................................................................... - 29 -4.2趋势 .................................................................................................................... - 29 -版权说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并受法律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技术创新是绿色环保节能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全球能耗形势和挑战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 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与发展挑战。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近百年(1906~2008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超过 0.74℃,并且升温速率不断加快。

全球平均海平面已累计升高20cm,按照目前的趋势,到本世纪末,这一数字将上升为100cm。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2010年发布的统计,自1973年到2008年,全球能源消耗增长了超过75%,碳排放(CO2)则累计增加了超过80%,并且目前还在以每年2.1%的速度继续增长。

能源危机、异常气候、生态环境恶化……谁能想象到步入21世纪以来,我们所面临的是如此紧迫的局面?绿色环保成为这个时代共同的话题,节能减排成为行业、企业必须担负的任务,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无疑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选择。

在全球电信行业,绿色计划已经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

中兴通讯作为电信行业的重要一员,将通过多层面的技术创新来实现绿色环保作为其重要战略,我们认为电信产业在绿色环保方面主要有两个领域:一方面现代通信技术能够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帮助全社会其他行业减少碳排放,这方面的碳减排主要由通信运营商通过其多样化的网络服务来实现;另一方面,要实现通信产业自身的碳减排,即减少通信运营商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及排放,需要运营商与网络设备提供商共同努力,不断推动网络绿色技术创新。

本文主要关注通讯网络自身的节能减排及绿色技术。

ICT产业在绿色节能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未来,电信行业提供的ICT技术应用将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

预计,到2020年,全社会通过应用这些ICT技术将实现每年减排CO2达78亿吨。

同时,根据预测,在电信行业提供的ICT技术应用较多的四个领域中,云计算,智慧物流、智慧工作和智慧应用ICT产品比非实物化ICT产品具有更明显的减排效果和减排潜力。

ICT为实现碳减排提供了一个更加智慧的途径。

当然,这只是一个直观的认识,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探讨。

例如ICT应用自身带来的排放以及ICT应用对于需求的刺激作用等都会对最终的碳排放产生影响。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ICT将是影响未来世界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正确的引导和推动ICT在减排领域的应用,将促进社会向低碳健康的智慧世界发展;反之,我们面临一个高碳排放未来的几率将大大提高。

技术创新是绿色环保节能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架构级节能、设备级节能、单板级节能和芯片级节能。

网络架构级节能是通过通信网络的架构变革,实现各类网元组织结构的优化、演进,达成网络节能的目标;而其他三个层级的节能方案关注网元内部的节能,通过芯片级、单板级、设备级的绿色创新实现节能减排。

网络架构层面的节能减排方案作为网元层面的节能技术的引导和方向,而另一方面,网元层面的绿色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网络架构层面的绿色演进和创新。

与此同时,通信网络的可靠运行需要能源及配套系统的支撑,因此我们同样关注通信网络的能源及配套系统的绿色技术。

支撑网络运营的绿色节能:新能源和绿色配套方案网络本身的绿色节能,同时也需要网络支撑系统的配合;这其中新能源和绿色配套又是最为重要的。

中兴通讯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为全球客户提供稳定高效的绿色网络支撑系统。

绿色能源包括风光互补系统实现零排放,MPPT实现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创新环保的铁锂电池备电解决方案等。

绿色配套包括智能新风系统降低机房空调能耗,能源管理实现机房能耗跟踪管理,一体化方舱/机房实现机房整体设计和节能应用等。

中兴通讯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兴通讯的绿色技术创新网络层面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兴通讯认为通讯网络层面的绿色技术创新分为网络架构层面的创兴和网元层面的创新,其中网元层面的创新进一步细分为设备级的创新、单板级的创新和芯片级的创新。

这其中网络架构层面的绿色创新最为重要,可为网络带来高达60%-80%的节能,同时,网络架构层面的绿色技术创新又需要得到网元级技术创新的支撑。

网络架构层面节能方案网络架构确定通讯网络的能耗水平,中兴通讯认为节能的技术创新首先要从网络架构上着手,并且已经将我们的理念在解决方案中实施,分别为接入部分:创新的无线接入架构C-RAN和有线宽带接入架构FTTx 核心机房:融合的核心网作为统一的数据中心在架构布局上的创新传送部分:融合与扁平化的传送网架构实现节能减排C-RAN:“大容量、少局所”架构利于运营商的绿色无线接入网络部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运营商需要绿色灵动低成本的网络来支撑其全业务发展, “大容量、少局所”建网思路为运营商绿色网络提供坚实保证。

C-RAN架构就是在结合当前的接入网技术变革趋势和建网需求提出的。

传统宏基站的射频单元(RRU)和基带单元(BBU)分离后,接入网的灵活部署成为可能:1)RRU是室外密闭自然散热设备,通过CPRI接口与BBU的拉远互联,可实现近天线部署,为“少局所”零机房建网提供技术保证。

同时有效提升了蜂窝网络的覆盖能力,可用更少的站点数目实现同等的覆盖范围;或者在相同的覆盖半径下,网络容量得到有效提升。

2)BBU侧首先在扁平化驱动下,RNC/BSC网元功能分离,部分功能上移到EPC,部分功能下移到BBU设备内;其次BBU演进为BBU资源池后,一个个独立基站进化为基站簇,有更强的协作能力和更大的网络容量;为了降低蜂窝小区边缘的强干扰低吞吐量问题,BBU池化后COMP技术更易实现,低干扰少功耗的绿色网络更加可及;再次在内容本地化/流量就近处理驱动下,部分核心网功能下移到BBU池上,BBU池的容量和部署物理位置进一步提升,朝着“大容量、少局所”的绿色网络趋势迈进。

在绿色网络的建设的诉求下,“少局所”也就是零站点机房部署方案是运营商极佳选择,不仅可节省大量空调和配套设备的能耗,也有效减少站点租赁费用。

采用C-RAN架构方图 4 多种接入网络融合,建设FTTx实现绿色节能图 5 网络扁平化减少网络层级,减少设备,能耗节省FTTx:光进铜退实现绿色节能中兴通讯通过对现有固定接入网络进行FTTx化改造,从网络融合、网络扁平化、高带宽大分光等方面着手,可大幅降低固定接入网络的能耗,降低运营商电费支出,节省运营商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商的利润。

网络融合化,建设FTTx网络实现绿色节能当前的接入网络为语音、宽带等多种网络各自独立建设,设备繁多,网络功耗大。

中兴通讯提供基于PON的FTTx网络改造方案,融合现有多种网络,实现多业务融合统一承载,符合接入网节能减排演进方向。

网络扁平化,减少网络层级实现绿色节能通过建设大容量、汇聚型的OLT局点,可以节省汇聚层的网络交换机部署,符合运营商网络扁平化设计要求,是降低网络能耗的一个关键点。

数量,以降低服务器能耗,整体方案较传统方式可以节约能耗30%;同时尽量采用直流供电技术,可以节约能耗10%-20%;采用液体制冷技术,让冷源更接近热源,减少空气对流散热,相对传统的柜式空调制冷技术,节能能耗达30—50%,甚至更高;采用精准送风技术,使冷空气集中与服务器进行热交换,避免将大部分冷空气与环境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节能能耗在20%-40%;采用模块化或集装箱设计方案,有效整合数据中心各个子系统资源;最终能有效降低PUE值,同时最大效率的提高DciE值。

传送网:融合和扁平化的架构带来能耗节省根据传送网络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全IP承载网应该尽量减少网络层次,网络扁平化是运营商网络实现节能减排的措施之一。

传统的网络一般分为核心层、汇接层、接入层,而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流量爆发式增长,核心层、汇接层的设备随着接入层设备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使得网络变得更复杂,能耗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中兴通讯建议采用扁平化网络架构进行网络建设,即取消汇接层设备,在核心层部署大容量的设备,直接连接接入层设备,将原来的三层网络简化为二层网络,可以实现网络整体节能30%。

从网络结构看,采用扁平化方式节省了汇聚设备机架、下联端口和链路,降低网络能耗和机房空间。

同时海量的集群路由器将减少设备之间的互联链路,在降低网络能耗的同时,提高了网络的扩展性。

网络扁平化可以降低网络运维的成本,包括简化网络、降低故障率,节能减排、减少设备/空调等耗能,减少转发时延/网络抖动,减少维护人力需求等。

随着互联网业务和其他新型业务的发展,IP网络的负担越来越重,传统扩容的方式大量增加成本的同时,并无法解决流量拥塞和高能耗问题;高效利用成本和能耗相对较低的光网络,实现IP网络与光网络在业务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的全面融合,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方式,也是未来承载网络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中兴通讯认为在骨干网层面实现IP层和OTN层协同规划,有利于提高传送网资源利用率和流量传送效率。

OTN层和IP层可以共享网络资源信息,优化传输路径规划、提高光层网络的利用率,同时实现快速的业务部署和故障定位,由此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网络25%的运营能耗。

图 6 IP层与OTN光层统一承载方案图 8 ZTE OLT、MDU设备能耗与CoC V4标准比较无线基站控制器设备动态节能通信网络中通常情况下业务量呈周期性波动,在每天业务忙时负荷很高,但在闲时业务则很低。

中兴通讯RNC设备支持在业务量较低时,按照统一的策略执行降耗动作,降低系统设备的整体功耗。

对整RNC系统而言,如果设备处理能力过剩,可选择某些单板处理器休眠或下电来实现节能降耗;若RNC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则对节能中单板的处理器激活或者重新上电,增加系统的处理能力。

接口板、交换板、操作维护设备、支撑设备等不能离线,不执行休眠和下电的全局策略,从而实现设备的智能节电。

无线设备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常规的基站设备都依赖有空调环境的机房工作,中兴通讯的无线设备如ZXSDR BBU采用宽工作温度范围的设计,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为-10℃ ~ +55 ℃,极大的降低了对空调的依赖,满足了室内大部分无空调环境的要求。

降低了用于空调冷却系统的能耗。

固网接入设备绿色节能技术作为光进铜退,城市光网的主要组成部分,FTTx PON设备应用广泛,设备平台级的节能可以大大减少整体固网接入的能耗,中兴通讯通过应用关键节能技术来实现固网接入设备的节能。

在O LT 和O N U 侧,可以采用的节能技术主要有4种,分别为快速休眠模式技术(Fast Sleep Power Saving Technique),打盹模式技术(Dozing Power Saving Technique),熟睡模式技术(Deep Sleep Power Saving Technique)和备电源模式技术(Power Shedding)。

例如熟睡模式技术,该技术主要在ONU侧进行实现,在ONU上通过关闭某项或者全部服务功能来达到节电,仅仅保留运行一个最小的激活检查功能,当检测到有服务请求,例如,摘机,数据请求等,或者本地定时器超时,然后唤醒进入正常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