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
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
![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11494c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f.png)
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
从美国债券市场的概况、监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然后,提出了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监管和风险管理经验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将其应用到我国市场中。
在总结了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的意义,指出了尚需完善的地方,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美国债券市场经验的借鉴,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市场稳定和投资者权益。
【关键词】美国债券市场、监管、风险管理、借鉴经验、意义、完善、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国债券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之一,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债券市场在资本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债券市场规模巨大,市场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健全,成熟的市场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的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水平,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
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债券市场的概况、监管机制、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将对美国债券市场的一些优秀经验和做法进行借鉴,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美国债券市场的概况、监管体系以及风险管理机制,分析其成功经验并总结借鉴之处。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美国债券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市场规模、参与主体、发行机制等方面的特点,为借鉴经验提供必要的背景和基础。
探讨美国债券市场的监管机制,包括监管机构设置、监管政策以及市场监控手段等方面,以便借鉴其监管经验,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监管水平。
分析美国债券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以及控制等方面的措施,以便借鉴其风险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风险防范能力。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8840bdab14e852458fb5761.png)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中央国债公司信息部 李婧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就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漫长历程来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主要介绍全世界最发达的债券市场——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一、二级市场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美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债券市场之一。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92年,当时,为了方便美国政府债券的销售和交易,成立了纽约股票交易所。
换言之,作为当今全世界交易额最大的股票市场,纽约股票交易所在当年实际上是债券交易所。
随着股票发行量和交易量的增加,债券逐渐离开交易所市场。
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债券的销售主要依靠华尔街雇佣的销售员挨家挨户地推销。
与此同时,债券的交易转向了场外市场,但交易极其不活跃,因为大多数债券投资者都采取购买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其目的在于获得稳定的利息回报。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金融体制变化刺激了债券的交易。
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很高的通货膨胀率,并导致全球固定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不仅发生大幅度的上升(相应的是债券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且,波动极其剧烈(相应的是债券价格的剧烈变化),这种状况使得购买债券的风险迅速增加。
两次石油危机的另一个间接结果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使得大量企业、地方政府开始主要依靠债券市场、而不是银行贷款来获得直接的债务性资金,其结果就是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增长。
债券价格风险的上升和发行量的增加从规避风险、提供流动性等两个方面对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此外,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也要求有一个较为发达的债券二级市场,以便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现在,债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美国的债券市场也成为了汇聚全球资金的重要资本市场。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比较与借鉴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比较与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a54bb2c55fbfc77da269b1ad.png)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比较与借鉴财政部预算司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综述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各国基于自身的国情背景,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举债权限与举债方式据统计,世界53 个主要国家中,有37 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
大多数国家规定,只有联邦政府或中央政府可以举借外债,地方政府通常只能举借内债。
绝大部分国家要求地方政府在举债时必须遵守“黄金规则”,即除短期债务以外,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项目。
各国地方政府举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二是向金融机构借款,但一般都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向其所属金融机构借款。
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举债方式倾向于发行债券或银行借款。
美国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举债,辅之以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
美国市政债券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
一般责任债券是以发行机构的全部声誉和信用为担保并以政府财政税收为支持的债券。
而收益债券则是与特定的项目或是特定的税收相联系,其还本付息来自于特定项目的收入。
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和私募两种,投资主体则主要有个人投资者、货币市场基金、共同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封闭式基金以及其他投资者。
在日本,地方公债是日本地方债券制度的主体,是地方政府直接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地方道路建设、地区开发、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公营住宅建设、购置公用土地以及其他公用事业。
地方公共团体不能随便发行地方公债。
法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几乎全部来源于银行,很少发行债券。
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的长期贷款,如印度地方政府从中央政府贷款所占份额一直较高,目前各邦对中央负债已由20 世纪50 年代占邦债务总额的50 %上升到75 %。
二、债务管理模式由于各国宪法、法律和财政制度要求不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控制力度差异较大,财经状况和金融市场成熟程度不一,因此,各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控制的模式多种多样。
化解政府债务经验(3篇)
![化解政府债务经验(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01919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a.png)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渐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化解政府债务,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将总结国内外化解政府债务的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化解政府债务的经验1. 美国经验美国在化解政府债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其主要做法包括:(1)加强债务管理: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债务管理制度,包括债务规模控制、债务期限结构优化、债务成本控制等。
(2)提高财政透明度:美国通过公开债务信息,提高财政透明度,增强市场对政府债务的信心。
(3)推进财政改革:美国通过推进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 日本经验日本在化解政府债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主要做法包括:(1)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日本通过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降低市场利率,缓解政府债务压力。
(2)推进财政改革:日本通过推进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推进地方债务重组:日本通过推进地方债务重组,降低地方债务风险。
3. 我国经验我国在化解政府债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主要做法包括:(1)加强债务管理:我国建立了债务限额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债务规模。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我国通过发行长期债券,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成本。
(3)推进财政改革:我国通过推进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4)实施债务置换:我国通过实施债务置换,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二、化解政府债务的政策建议1. 加强债务管理(1)建立债务限额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止债务风险扩大。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通过发行长期债券,降低债务成本。
(3)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债务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
2. 提高财政透明度(1)公开债务信息:定期公开债务规模、期限结构、成本等关键信息,增强市场对政府债务的信心。
(2)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公开财政预算、决算、绩效等信息,提高财政透明度。
美国通胀指数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通胀指数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d66c82f4b73f242336c5f26.png)
August 2010 No.4 Total No.151
【比较与借鉴】
美国通胀指数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陈宝强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48)
[摘要]本文研究了美国通胀指数债券(T I P S)市场的发展,认为其经验能为中国提供借鉴。目前国内能有 效抵御通胀的指数化债券仍是空白,能够较好地防御通胀风险的债券品种,仅有基于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 的浮动利率债券。借鉴美国的经验,在中国引入通胀指数国债,将会有效降低政府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C P I 指数编制与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完整的通胀指数国债收益率曲线,满足国内居民和机构投资者规避通 胀风险的需求,为国内央行考察通胀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前瞻性提供一个重要的市场化工具。 [关键词]通胀指数债券 [中图分类号]F832 平准通胀率 [文献标识码]A 通胀风险溢价 浮动利率债券市场
RefCPI IssueDate =164 ,计算过程如下:
IndexRatioDate =RefCPI Date /RefCPI IssueDate = 164 /164 = 1 A= (181 − 181) /181 *3.875 / 2 = 0 Aadj = 0*1 = 0
v n = 1/ (1 + i / 2) n = 1/ (1 + 0.03898 / 2)19 = 0.69298 a n =(1- v n ) / (i / 2) = (1 − 0.69298) / (0.03898 / 2) = 15.75245911
T I P S的日历月度首日 Ref CPI 为先前第3个月的 C P I指数,比如4月1日参考的 Ref CPI 为当年1月份的 C P I指数,其在下个月2月份公布。当决定当月某一天 的参考C P I比率时,可以采用线性插补法公式计算, TIPS在特定日期的参考CPI的计算公式如下: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0e6326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b.png)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美国是高收益债券的起源地,同时也是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
下面由店铺为你分享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一、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兴起阶段美国是高收益债券的起源地,同时也是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因此,我们研究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借鉴其发展经验,对丰富我国债券市场的发行和投资主体、深化债券市场的发展、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Atkinson的统计,在1909-1943年期间,高收益债券在所有参与评级、公开发行的公司债中占到17%。
“大萧条”时期,由于经济的严重恶化,许多原来投资级别的债券等级下降,高收益债券的数量大增。
而1944-1965年期间,高收益债券在公司债中仅占6.5%,基本未发行新的高收益债券。
1977年,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市场存量仅占全部在外流通的公司债的3.7%,市场上鲜有发行时既是非投资级别的债券。
20世纪70年代早期,各类公司特别是没有达到投资级别的公司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浮动利率的短期银行贷款。
当时,美国的95%的公司由于达不到投资级别而被排除在公司债券市场之外。
而随着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导致大规模生产的行业优势丧失及许多新兴的中型规模的竞争者,这些企业需要融资。
在70年代的石油危机、通货膨胀及利率高企的情况下,企业开始寻求更稳定和成本更低的资金来源,投资者也积极寻找提高收益的方式,市场上产生了对高收益债券的需求。
同时,金融管制的放松(利率上限的取消、允许混业经营)使得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机构开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1977年,现代债券市场上出现了第一只发行时就低于投资等级的债券,即高收益债券。
70年代后期,一个美国金融史上的重要人物米尔肯(Michael Milken)使高收益债券活跃起来。
他研读了Hickman等人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发现,自50年代以来,非投资级别债券与投资级别债券的收益之差在逐渐扩大,这使他认识到对高收益债券的投资组合所带来的回报会远远大于它的风险。
“抗疫”巨灾债券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抗疫”巨灾债券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6f54c99bd64783e08122b02.png)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持续加剧,SARS、新冠病毒性肺炎等恶性病毒引发的疫情持续爆发,全球经济与社会秩序遭到巨大冲击。
对此,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及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创新,采取创设发行巨灾债券等方式来提供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缓解受灾客体资金缺口问题。
我国目前债券市场存量规模逾百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具备发行“抗疫”巨灾债券的基础与条件,中央结算公司于2月5日支持农发行推出首只50亿元阻击疫情主题金融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后续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进一步推出“抗疫”主题巨灾债券,为我国当下和未来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长效金融支持。
巨灾债券的发展情况与特点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亦称自然风险债券,作为债券衍生产品,其通常是由承担巨灾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通过发行与标的巨灾损失相连接的债券,将保险公司承担的巨灾风险部分转移给债券投资者。
巨灾债券的发展,源起于气候变暖及全球环境恶化情况下,自然灾害日趋频发地发生。
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巨灾债券领域快速崛起,并发展成为一个由国际化发行人、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市场,也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避险金融工具。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数年中,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许多机构投资者被巨灾债券相对较高的收益率所吸引,巨灾债券业务由此快速发展,巨灾债券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各国管理自然灾害风险的新场所。
据统计,2010年至2017年,未偿付的巨灾债券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见图1)。
在全球巨灾债券领域,美国在发行量、市场余额等方面都保持领先地位,这与其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自然灾害频发均有密切关系。
从巨灾债券对应的风险类型来看,围绕地震、飓风、龙卷风、台风、流行病与生命保障等重大灾害,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及世界银行等陆续推出了数量可观的巨灾债券产品,其中美国飓风和美国地震巨灾债券是占比最高的类型。
2017年,在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地区肆虐的背景下,世界银行连续推出2期疫情防控债,为当下防控新冠疫情提供了借鉴。
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c8d1706f78a6529647d5386.png)
三 ! 发展 我 国 高收 益债 券 市场 的相 关 建议
( 一 ) 放 宽投 资限制 , 完善债 券 市场投 资者结构
从银行 间债券市场 的投资者构成来看 , 我国债券投 资者 主体为商业银行 ! 保险公 司 ! 证 券公 司 ! 基金公司等 , 其 中商业银行起着主导作用 " 受监管部 门相关法规 的限制 , 大多机 构
投资者 目 前只允许购买信用级别为投资级以上的债券 , 市场上低信用等级债券发行难度很
大 , 不利于高收益债券的发展 " 建议逐步放宽商业银行 ! 保险公司 ! 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债 券
10 6
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非投资级别的债券 , 以寻求比投资级别债券更高的收益或进行组合投资 " 美国的高收益债券
投资者 主要包括保 险公 司 ! 高收益共同基金 ! 养老基金 ! 股权 和收人基金 ! 投资级基 金 ! 债 券抵押债务凭证 和外 国投资者 等多种类 型 的机 构投 资者 " 其 中 , 保险公 司 ! 高 收益共 同基 金 !. 养老基金是份额最大的三大投 资主体 "
( 三) 建立了完备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 美国的高收益债券存在较成熟且普遍的投资者保
护机制 ) 约束性契约 " 债券契约 的 目的是通过 限制发债主体及其子公 司从 事和进行任何可
能减少用于偿还债券的资源的活动或投资 , 以确保发债主体未来偿还债券的能力 " 美国高收
益债券 的发行 文件 中往往 包含 了大量严 格 的约束 性契约 , 要求 发债 主体 在 债券存 续期 内遵 守 , 以保 护投 资者利益 ! 防范债券的违约风 险和发债主体的道德风险 " 根据 契约 , 受托人将 作为债券持有人 的代表 , 监督发债主体偿还债务和履行债务条款 " ( 四) 拥有繁荣的信用衍生产 品市场 " 2 0 世纪 9 0 年代后期 , 诸如信 用违 约互 换 ( CDS ) 和债券抵押债务凭证 ( CBO ) 等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 , 有效转移和对 冲 了信用风险 , 使得市 场对违约事件 的冲击更具有 弹性 和防御性 , 对 高收益债 券市场 发展起 到 了进一 步 的推 动作 用 " CDS 可 以将违约风险从 债券 持有人转 移至 CDS 出售方 , 不仅 有利 于提高 高收益 债券 一 级发行市场的发行 , 也有利 于提高二 级交易市 场 的流 动性 " CBO 是将 债券 组合 经过结 构化 重组 , 将来 自多个债务人 的现金流转化成 一组分属不 同层级的新产 品 , 满足 了不 同投资者 的 需求 , 同时实现 了信用风险 的转移 " ( 五) 建立 了 良好 的市场基础性 制度和设 施 " 美 国 已建立 了较 为发 达的信 用评 级体 系 ! 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 ! 会计 审计 制度 以及健全 的法律 环境 ! 司法程序 , 中介 服务 机构效 率 高 , 交易结算 系统安全 高效 , 这些都对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 提供 了支持 "
地方债发行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地方债发行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306e7ee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6.png)
地方债发行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一、我国地方债发展历程从2009年国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以来,地方债发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中央代发代还”、“地方自发代还”和“地方自发自还”,我国的地方债发行管理体系逐步建立。
2009年至2011年为“代发代还”阶段,地方债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
2011年,“自发代还”试点上线,允许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四省(市)在批准额度内自行发债,仍由财政部代为还本付息。
在之后几年中,这一方式被推广到更多省市。
现行的“地方自发自还”模式开始于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以下简称国发43号文)剥离了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发行地方债是地方政府举债唯一合法形式,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提供了法律依据。
自此,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在下发的举债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筹措必需的建设投资资金。
2015年之后地方债发行量飙升,2017年末我国政府债务余额29.95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
截至2018年5月,地方债券余额、年度发行量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均超过20%,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大品种。
如此大的规模,一旦地方债发生重大风险事件,产生连锁反应,将对我国债券市场造成重大冲击,地方债风险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国发43号文中明确了我国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要“疏堵结合:修明渠、堵暗道”。
“修明渠”赋予了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对于“以非政府债券形式”存在的存量政府债务,可通过债务置换成为符合新预算法的地方债,以解决历史遗留的隐性负债问题;对于新发地方债发行采取限额管理,由上一级政府确定下一级政府的举债限额,以避免地方政府过度举债。
“堵暗道”则严查违规举债,加大问责力度,堵住“后门”。
在“疏堵结合”的监管思路指导下,我国地方债发行和管理日趋规范,存量债务置换工作也在今年完成。
美国资产证券化模式及其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借鉴
![美国资产证券化模式及其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b4a50bd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3.png)
美国资产证券化模式及其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借鉴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投资模式,通过将多种资产打包成可交易的证券,实现财务资产流通的方式。
美国是资产证券化的发源地,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政府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住房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以提高住房贷款市场的流动性,并对市场形成一种覆盖程度广泛的标准化的模式。
目前,美国债券市场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并实现了大规模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我国债券市场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资产证券化模式,尤其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支持金融市场深化的背景下,加快推动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从美国资产证券化模式的角度探讨其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借鉴。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模式及其特点美国资产证券化模式是指通过特定创建的资产证券化机构或通过倡议和合作来将特定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并通过市场层面进行流通、交易和投资的一种融资模式。
具体而言,该模式主要将各种贷款、债券、股票等流动性较强的金融资产作为基础资产,通过证券化技术转化为证券化产品,从而扩大交易流通量和降低风险。
相比传统债券模式,它不仅促进了流动性,还提供了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
在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房屋抵押贷款证券(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CMBS)、汽车贷款证券(ABS)以及信用卡债券证券(ABS)等最为流行。
同时,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产品结构上也存在区别。
例如,MBS发行主要经由政府支持的机构房利美和房屋抵押协会,市场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得到降低;而CMBS通常由私人财团主导,发行的规模较小。
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质量和流动性主要以信用等级划分。
同时,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也有其它特点。
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在二级市场流通,具有高流动性、高杠杆比例和高风险议价成本。
其中,以ABS为代表的现金流收益证券(CDO)通常是由多种低质资产组成的,其风险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得以展现,并引发了市场的恐慌。
而高级ABS由高品质资产组成,因此在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扮演了安全较高的角色。
国外储蓄国债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储蓄国债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866d2c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c.png)
国外储蓄国债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储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涌现出了各种投资理财产品。
而在这些复杂的金融产品中,国债一直是许多人首选的储蓄方式之一。
国债是政府发行的一种借款工具,通过购买国债,投资者可以获得政府支付的固定利息,并在国债到期时取得本金回收。
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国债是一种安全且收益稳定的理财方式,因此在中国储蓄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然而,国债的管理与发展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措施,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推进国债管理和储蓄事业。
下面,将以美国、日本为例,探讨其国债管理经验的启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国债管理经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国债发行和管理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国债管理处作为美国政府的储蓄债券管理机构,其成功的管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建立完善的债券发行和交易市场美国是一个极为成熟的债券市场,其在发行和交易方面具有严格的规则和标准。
美国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在公开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确保债券发行的公正、透明。
并且,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债券交易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经纪商等途径买卖政府债券。
而政府债券的市场价格也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遵循市场化、自由化的原则。
这个过程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发行和交易市场的规范,推进公开市场发行政府债券,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同时,加强债券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开展丰富的债券宣传教育美国国债的宣传教育十分重视,政府在多种渠道上定期向投资者推介国债,如电视、广播、网络等。
此外,政府还根据年龄、收入水平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债券种类,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个性化推广。
在美国,公共电视台非常注重推广美国国债,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债券教育,向公众普及国债的知识和投资价值。
这个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宣传教育的另一条途径,我们要加强对国债知识和投资价值的普及,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国债投资。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d8277e5fbe23482fb5da4c01.png)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一、地方政府债务概况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财政体制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管理模式。
为满足地方政府公共物品配置职能,并实现大规模公共投资的代际公平问题,其法律允许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进行债务融资,可以发行公债即市政债券(Municipal Bond)。
美国州和地方公债制度运行至今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资金。
1、市政债券的发展历程。
从历史上看,美国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是起伏不定的,但总是与州及州以下地区的基本建设——运河、铁路、公路等等的修建有关。
到1840年,各州债务总额已接近1.71亿美元。
这是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举债的第一次高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方政府为市政建设等也纷纷开始举债,出现了新一轮负债高峰。
1870年纽约州首次采用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办法开凿伊利运河,仅用5年时间运河就得以全部完工。
这对各州产生了很大影响。
它们相继仿效纽约州的做法,依靠举债进行基本建设,致使各州债务急剧上升。
1890年,由于扩大公路建设,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债务再次增加,到1916年其总额已达4.65亿美元。
此后直至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负债经过多次起伏,不断发展。
二战后,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负债逐步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运用范围更加广泛,债务管理日趋规范,债务规模持续增长。
1991年,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的未付债务总额将近9 160亿美元,人均负债达3 600美元以上。
尽管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因多种目的而增加举债,但与州及州以下地区的经济规模和政府收入相比,其债务规模仍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由于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债务是用于资本计划支出,其负债与资产保持着平衡。
到1998年,流通中市政债券总量达1.5万亿美元,在流通中占各类债券的比重超过了10%。
与此同时,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依靠举债进行的基本建设项目越来越广泛。
目前已涉及教育(学校建设等)、公路运输、公用事业、社会福利、市政建设、工业援助等各个方面。
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
![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200bf0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b.png)
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摘要】债券市场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美国债券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
美国债券市场拥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高,发行机制和定价方式也相对清晰。
投资者保护和风险管理得到重视,市场发展历程丰富。
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有助于提升国内债券市场的监管水平和市场透明度,同时能够加强投资者保护和风险管理。
为了有效运用美国债券市场经验,国内市场可借鉴其监管体系和发行机制,并积极推动市场发展和创新。
通过学习和吸收美国债券市场的成功经验,国内债券市场有望实现高效运作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债券市场、美国、监管体系、流动性、透明度、发行机制、定价方式、投资者保护、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借鉴经验、运用方式。
1. 引言1.1 债券市场的重要性债券市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融资功能上,还在于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金融稳定性。
债券市场的繁荣与否,不仅关系到政府和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债券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债券市场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促进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
不可忽视,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债券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实现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
1.2 美国债券市场的特点美国债券市场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债券市场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多样性:美国债券市场包括政府债、企业债、抵押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等各类债券产品,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选择适合的债券产品进行投资。
2. 流动性高:美国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参与者众多,交易量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投资者可以随时买卖债券,在市场上获得相对理想的价格。
美国私募债的制度和经验
![美国私募债的制度和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f19439fe0242a8956bece4c5.png)
境外对私募发债的制度和经验境外的私募债券市场已经十分成熟,与此同时,有关私募债券的相关法律制度也较完善。
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制度和经验。
(一)境外有关私募发债的相关立法情况1、美国有关私募发债相关立法的情况美国是私募法律制度的发源地,其拥有着世界上最发达、最完善的私募法律制度。
美国证券私募发行制度的建设始于 1933年,历经70 余年的发展演进,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国会立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行政立法、各州立法以及法院判例等有机组成的规范体系。
私募发行的主要规定集中在《1933年证券法》的第 4(2)节及1982年的《D条例》和 1990年的《144A 规则》中。
在 1933年的证券法中设定了相应的免除条款。
193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又公布了四项标准来界定私募的范围:对参与私募的投资者的人数、募集证券的数量、募集的资金额、募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界定。
1953年 Ralston Purina 一案作为私募相关案例中的唯一判例,否定了投资者人数等作为是否私募的判断依据。
由于证券的相关规定与判例的矛盾,使得进一步规范私募的法规《D条例》于 1982年开始实施。
其中的 506 规则专门针对私募进行了规定,明确规定了三种豁免或者称为安全港(safe harbor)的情况。
《D条例》对私募发售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及资格进行了限定,将合格投资者明确地分为八大类:(1)机构投资人,主要包括银行、注册证券经纪商、保险公司、自营商、经《1940年投资公司法》注册的投资公司及企业发展公司、小企业投资公司、资产超过 500 万美元的退休基金等;(2)经《1940年投资顾问法》注册的私人企业发展公司;(3)根据所得税法享受免税待遇的机构: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信托及合伙机构,其总资产价值必须超过 500 万美元,且成立的目的不得为取得私募证券;(4)发行的内部人员,包括董事或经理人及无限责任合伙人;(5)拥有净资产超过 100 万美元的自然人;(6)个人近 2年年所得平均超过 20 万美元或与配偶合并所得近 2年平均超过 30 万美元,且当年度所得可合理预期达到相同金额者;(7)总资产超过 500 万美元的信托财产。
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 美国债券市场考察引发的几点思考
![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 美国债券市场考察引发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9391a372cc58bd63086bd47.png)
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美国债券市场考察引发的几点思考尽管次贷危机拖累了美国经济的步伐,但美国债券市场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债券市场,其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债券市场依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今年6月,笔者赴美国对纽联储、路透总部、摩根士丹利、梅隆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进行了参访与交流,对美国债券市场最新发展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本文将主要归纳其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一些启示。
美国债券市场制度安排带来的启示(一)建立激励做市商的制度安排美国国债二级市场交易活跃。
据美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12年的年换手率(现券年交易量/债券年末存量)达到了11.97倍,而我国的年换手率仅为1.23倍。
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良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国债的做市商制度。
在美国,为了保证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承销商是从做市商中选出的,即先要成为做市商,才能成为国债承销商。
近年来,美国政府债券做市商数量一直保持在40家左右,其中21家拥有承销商资格。
由于制度设计的差异及市场成熟度不同,我国国债做市商数量少于承销商。
目前银行间市场由主管部门确定了23家做市商,但拥有做市商资格的机构缺少实质利益,履行做市义务时还会承受市场风险。
这种风险收益的不对等使得现有机构对做市业务不积极,做市商制度的作用发挥有限。
建议国债发行人和市场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将做市商资格与债券承销商资格、一级交易商资格三者结合起来:如一级交易商(国债等承销商)优先从做市商中选拔,赋予做市商对新发债券优先认购权和优先追加认购权,对做市的承销团成员优先提供现金管理招标融资便利等,以使做市商能在一级市场业务中获得足够的做市债券,同时吸引更多市场机构成为做市商,激励其履行做市义务。
(二)加强资产支持证券的信息披露次贷危机至今已有5年,尽管美国证监会对资产支持证券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但由于未进一步强制要求公布具体的债务人和资产,透明度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因此,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的认购热情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借鉴美国经验探索我国项目收益债券的发展模式
![借鉴美国经验探索我国项目收益债券的发展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b4e6df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6.png)
借鉴美国经验探索我国项目收益债券的发展模式日前,国务院已正式批准以财政部代发的形式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地方债发行开闸在即。
与此同时,《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开展另一形式的地方政府债券——项目收益债券的试点工作。
在此背景下,借鉴美国发展项目收益债券的实践经验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项目收益债券的发展。
一、美国项目收益债券发展情况项目收益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权的代理机构发行、用于特定市政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债券。
与其他地方政府债券不同的是,项目收益债券不以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为担保,只以市政项目的收益作为偿债基金的来源。
(一)美国项目收益债券发展概况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行项目收益债券以来,美国的项目收益债券市场一路迅猛发展,截至2007年底项目收益债券的规模已达1.3万亿美元,占到全部市政债券的50%以上。
从发行人上来看,美国项目收益债券主要由州和地方政府以及他们的代理机构和授权机构发行,并且法律对此类机构发行债券的权力都有严格明确的界定。
从投资项目的类型上来说,项目收益债券可分为机场收入债券、医院收入债券、单户住宅抵押收入债券等。
从项目收益债券的投资主体上来说,主要有家庭、商业银行以及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公司等。
同时美国市政收益债券的流通是通过柜台交易市场实现的,较小发行人的市场由地区性经纪公司、地方银行及某些较大的华尔街公司所维持,较大的发行人则由较大的经纪公司和银行组成。
(二)美国项目收益债券的审批及监管机制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州和地方政府拥有自行决定是否发行项目收益债券的权利,无需上一级政府的批准或同意。
美国《证券法》也规定发行项目收益债券无需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和登记,不存在由SEC核准发行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美国在项目收益债券的发行审批上实行的是较为宽松的管理制度。
从监管制度看,美国项目收益债券由美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下设的市政债券办公室和美国市政债券规则委员会共同监管,前者根据反欺诈条款对项目收益债券的发行者、承销商、经纪人等进行事后监督,后者则承担制定市政债券规则的主要责任,双方相互配合确保项目收益债券市场公平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我国债券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通过对比美国与中国债券券市场的不同,找出中国债券市场的差距,以提出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债券市场二级市场信用级从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部分发生过金融危机国家的教训来看,完善的债券市场对于维护一国金融稳定乃至整个的经济平稳发展方面,发挥着不替代的作用。
我国债券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债券市场的不同,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目前,美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截止到2005年年末,美国债券市场余额已达25.3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股票市值21.2万亿美元的1.2倍。
美国债券市场的债券品种主要包括美国政府债券、地方性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企业债券。
美国政府债券是由美国政府发放的债券,主要包括美国短期国库券、中期国库券和长期国债。
这种债券风险最低,同时投资所得免交州及地方税。
地方性政府债券是指由州、地方政府或其代理机构发行,用于为学校、道路、环境和住房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投资筹集资金,分为一般债务债券和收入债券。
一般债务债券是由政府的一般征税权力为担保的,需以政府的税收来偿还,这种债券只有有权征税的政府才能发行。
收入债券由政府事业的收入作为担保,由这些事业所获得的收入来偿付债券本息,例如供水收入债券以城市供水系统的收入来偿付。
政府机构债券是指美国其他政府机构(通常是联邦政府级机构)发行的债券。
这些机构债券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资助与公共政策有关的项目,如农业、小企业和对首次购房者的贷款等。
企业债券是指大型公司以自身信用为基础发行的债券,这种债券相对于前面三种债券风险较大,收益率也较高。
企业债券市美国债券市场中发行性量最大,约占市场60%以上的份额。
2 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 2.1 债券市场规模比较美国债券市场可流通债券规模总量较大,债券品种发展较为成熟。
截止到2005年底,美国债券市场可流通余额已超过25万亿美元(不含1年以内的短期票据),约为美国2005年gdp 的2倍。
近年来,美国债券市场总体规模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年均增长率9.1%。
市场可流通的债券品种丰富,包含国债、市政债券、抵押支持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
我国债券市场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但发展迅速。
截止2005年底,我国债券市场可流通债券余额达到7万亿元,约占当年gdp 30%,年均增长率达42.31%。
债券品种主要为国债、中央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企业债、商业银行债、非银行金融机构债等。
2.2 债券种类比较在美国债券市场中,以企业为发行主体的债券产品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截止2005年底,包括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内的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占了债券市场整体规模的60%以上。
其中,抵押支持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占企业债券总额超过50%。
美国政府债券余额41 658亿美元,占比16.45%。
联邦机构债券余额26 039亿美元,占债券市场10.28%的份额。
市政债券余额22 270亿美元,占比8.79%。
我国债券市场中,政府类债券所占比重较大。
截止2005年底,我国债券市场的债券品种中,国债和央行票据占了债券市场的67.48%,政策性金融债占比25.15%,商业银行债、企业债和企业短期融资券等企业类债券只占到7%左右。
2.3 国债的持有结构比较从美国国债市场投资人的构成来分析,截止2005年底,外国及国际机构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最大,持有量2.2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债可流通余额的52.15%;美国货币当局和各类养老金分别位居二、三位,各持有国债0.74、0.28万亿美元,占到可流通余额的17.6%和6.7%。
我国国债市场,由于外资机构参与程度较低,投资人构成结构主要呈现出本土化和机构化的特点。
截止2005年末,商业银行类机构国债持有量最大,持有16 522.63亿元,占国债可流通余额的61.92%;其次为特殊结算成员(包括人民银行、财政部、政策性银行、交易所、中央国债公司和中证登公司等机构)持有国债6 399.83亿元,占23.99%;保险类机构排名第三,持有国债1 693.94亿元,占6.35%。
2.4 二级市场流动性比较美国债券二级市
场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自由的交易模式和双边报价商制度给市场带来了活跃的氛围和良好的流动性。
同时,电子化交易系统的普遍应用也进一步提高了二级市场的交易效率。
目前,债券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现券)约9 000亿美元,是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日均股票交易量的13倍之多。
从各类型债券的交易规模看,由于国债二级市场是美国货币当局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场所,是美联储的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操作手段,因此交易最活跃的是以国债为主的政府债券,其日均交易量在5 545亿美元;其次是以政府支持机构发行为主的抵押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日均交易量在2 518亿美元左右;联邦机构债券、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的交易不活跃,分别只有788亿美元、210亿美元和169亿美元。
从各类债券的年换手率(现券年交易量/债券年末存量)来看,2005年国债的换手率达到了33.01倍;其次为机构mbs 和联邦机构债券,其换手率分别为7.93和7.51倍;市场债券和公司债券的流动性最差,换手率分别为1.88和1.04倍;市场整体换手率(不含短期货币市场工具)为10.4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