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徐州的民俗文化一瞥

合集下载

徐州家乡风俗作文

徐州家乡风俗作文

徐州家乡风俗作文一、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徐州的节日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有一些是家乡特有的。

比如说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灯会,悬挂彩灯,进行猜灯谜活动,庙会表演等等。

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庆祝新年到来,增加节日气氛,让人们感受到浓郁的乡土风情。

二、美食文化徐州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尤其是以徐州传统特色菜肴为代表的徐州菜,其特点是以甘甜可口、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为主。

徐州菜以“秦汉之味,徐州之名”著称。

徐州有许多家庭主妇手艺了得,做出来的菜肴无论是造型还是味道都很出众,深受人们喜欢。

三、传统民俗活动徐州的传统民俗活动有很多,其中有些是由历史悠久传承下来的。

比如说元宵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走花灯、踏青、舞龙舞狮等活动。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徐州民间还会有一些与春天有关的活动,如踏青、山顶祭祀、祈雨等,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四、婚礼习俗徐州的婚礼习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婚礼上,新郎和新娘会穿着传统的汉服或旗袍,戴着红色的头纱,由长辈主持,按照一定的顺序举行一系列的仪式。

比如说接亲、迎亲、敬茶、敬酒等等。

在整个婚礼过程中,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祝福新人,抒发情感。

五、戏剧文化徐州是一个戏剧发达的城市,徐州戏曲是中国戏曲种类之多,地域性之魁的大剧目。

有徐州地方的徐剧、滨剧、邳剧,兴化的徐剧和滨剧,淮安的淮海滨戏等,历来扬名中外,有"戏曲之乡"之美誉。

戏曲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徐州的戏剧文化也是徐州家乡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绘画雕塑徐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从古至今,有着众多的古老建筑和雕塑。

如云龙山石刻、沛县巨幅彩塑和兵马俑、武周祠彩塑群等。

同时,徐州地区还是圆雕美术的发祥地之一,拥有自己独特的雕塑风格。

每年,徐州还会举办雕塑艺术节,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雕塑家前来交流学习,这也使雕塑文化在徐州得以传承和发展。

七、绣艺徐州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徐州已有刺绣文化之美誉。

我了解的地域文化或风俗作文400字徐州

我了解的地域文化或风俗作文400字徐州

<<我了解的徐州地域文化>>徐州,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

徐州的饮食文化令人印象深刻。

地锅鸡,那可是徐州的招牌菜。

鸡肉鲜嫩多汁,贴在锅边的饼子蘸着浓郁的汤汁,一口下去,满满的满足感。

还有徐州的辣汤,早上来一碗,香辣可口,一整天都精神饱满。

徐州的戏曲文化也别具一格。

柳琴戏那婉转悠扬的唱腔,总能把人们带入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

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

徐州的建筑风格同样有着独特的韵味。

古老的街巷,青石板路,四合院式的民居,充满了历史的痕迹。

这些建筑见证了徐州的发展和变迁。

徐州人的性格豪爽热情。

在街头巷尾,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朋友相聚时更是坦诚相待。

这种真诚和热情,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徐州,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的地域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作文二<<我眼中的徐州风俗>>徐州,是我心中永远的家乡,这里的风俗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春节是徐州最热闹的时候。

从腊月开始,人们就忙碌起来,准备年货。

蒸馒头、炸丸子,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其乐融融。

大年初一,早早起来拜年,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收着红包。

徐州的婚礼风俗也很有特色。

迎亲的队伍热热闹闹,新郎带着伴郎们想尽办法才能接到新娘。

婚礼现场,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祝福新人。

在徐州,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习俗。

比如农历二月二,人们会炒豆子、剃龙头,寓意着吉祥如意。

徐州的风俗不仅体现在节日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邻里之间相互串门,关系亲密。

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会热情款待,绝不怠慢。

这就是徐州,一个风俗独特、充满温暖的地方,让我深深眷恋。

作文三<<我了解的徐州地域文化>>徐州,这座位于江苏省北部的城市,拥有着独特而迷人的地域文化。

徐州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地锅鸡。

一口大铁锅,鸡肉鲜嫩多汁,锅边贴着的面饼吸满了浓郁的汤汁,咬上一口,那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徐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徐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徐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徐州,这座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徐州地处南北方的交界处,其独特的位置和历史背景赋予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篇文章将向您详细介绍徐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以及旅游景点,希望能让您对徐州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河下游南岸,紧邻山东省。

这里的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城市。

徐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质的土壤,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徐州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煤炭、电力、化工等产业发达。

二、历史沿革徐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徐州属于宋国领土,后为楚、齐、魏等国相继统治。

秦统一六国后,徐州隶属泗水郡。

汉朝时期,徐州改为楚国,是汉朝的重要藩国之一。

此后,徐州历经了数个朝代的更迭,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三、风土人情1. 饮食文化:徐州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淮扬菜系为主,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里的美食以鲜、咸、微辣为主,如徐州油条、徐州锅贴、徐州蒸饺等,都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此外,徐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蜜三刀、麻花等,深受游客喜爱。

2. 方言文化:徐州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徐州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语调独特,韵律感强。

当地人热情好客,善于言谈,喜欢用方言交流,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3. 民俗文化:徐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其中,汉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

汉代时期,徐州是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此外,徐州的剪纸、泥人、糖人等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4. 节庆习俗:徐州的节庆习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农历正月十五是徐州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在徐州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精选徐州人结婚习俗,老徐州结婚男方女方习俗大全

精选徐州人结婚习俗,老徐州结婚男方女方习俗大全

精选徐州人结婚习俗,老徐州结婚男方女方习俗大全看嫁资男方去女方搬嫁资(嫁妆),女方置嫁资于厅堂,让人观看,称“看嫁资”。

器物披挂红色彩线,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数枚银元,俗称“压箱钱”。

嫁资搬到男方,亦陈列于厅堂供人观看,亦叫“看嫁资”。

由阿婆取女方钥匙包,取钥开箱,俗称“掏箱”。

安床伴郎迎亲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妇女,取24双筷子系扎红线,安放新郎席子下,称“安床”。

婚前一至三天夜里,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于床的里边,称“伴郎”。

晚上要给这个小儇吃包子、花生、鸡蛋,寓“包生儿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离开时,要给红包,俗称“挈出尿瓶”。

享先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贳器店贳得花轿和婚礼器物,挂灯结彩,以上等筵席款待贺客,称“细便饭”。

好日五更时辰,男家以全副猪羊或五牲福礼及果品,在厅堂供祭“天地君亲师”,俗称“享先”。

早餐兴吃“享先汤果”。

在徐州这方土地上,任意掬起一捧土,你便可以认定它曾被哪匹战马踏过。

大大小小二三百场征战。

饱经战火的山野间还会响起“牧童拾得旧刀枪”的悠悠歌声。

黄水一次次扑来,黄沙一层层掩埋,受灾难太多的徐州人,脉搏里涌动着本能的顽强与抗争精神,汇聚成强悍的民风。

活得艰难,便要想方设法多些“红火”,不然,岂不白活了?四时八节,那是该欢庆的日子,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才好。

平日里大吃大喝人家会耻笑你不会过日子,节日里冷冷清清、缺这少那,人家便会笑话你日子不过得不红火。

徐州地方的结婚风俗大全婚丧嫁娶是人生之大事,更需要排场,热闹一番。

喜事要“闹”,越闹越喜,闹亲闹喜闹红火。

不闹就没了滋味。

一个“闹”字道出了徐州民俗文化的主色调。

但徐州人闹而不野,有着教养上的分寸和礼数上的讲究。

没有狂欢节式的歇斯底里。

如徐州人的“闹洞房”,一般都较为文雅,粗俗的做法往往受到指责。

这或许是徐州“近齐鲁,尚儒学”的原故吧。

徐州地区兴“送房”,众人围坐八仙子,唱起《送房歌》,让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欢天喜地地目送新人佳偶入洞房。

推荐-家乡徐州的民俗文化一瞥

推荐-家乡徐州的民俗文化一瞥

家乡徐州的民俗文化一瞥——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课杂感关键词:徐州户部山建筑鸳鸯楼柳琴剪纸民俗,本就是一方风情的展现,一方水土的精魂。

无论你生在哪里,长在哪里,每个人的身上都脱离不了民俗的影子,人的一生都注定离不开家乡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一度,我十分醉心于各方小调,甚至是小贩的吆喝声。

我一直认为,家乡的民歌和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抑扬顿挫的叫卖声,是一方水土、一方乡里最重要、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标志。

小时候,在奶奶家,听换破烂的小贩拉着平板车吆喝,“破烂换碗啦,酒瓶报纸拿来卖啦”,那一字三调,千回百转的叫卖,曾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溜街卖麻油的大爷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放了一个木头梆子,一边走一边有节奏的敲,人们一听到规律的“梆梆梆,梆梆梆”,不用看就知道是麻油师傅来了(小时候,我曾以为那是和尚化缘);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叫“家乡的灶台”,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灶台和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

后来,许多关于灶台的知识都渐渐遗忘,但一直都清楚地记得的是文章里更夫的吆喝声“水缸满满,灶膛看看,火烛小心哉”……家乡的声音,家乡的印迹,或许就是文人们所常说的乡土情结,那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之根。

我并非生在什么民俗文化丰富且留存完好的地方,但是我的家乡江苏徐州,作为四省交界,仍有许多足以供我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供我在异乡回味的风俗与民间艺术。

或许这些风俗不仅仅是家乡有,在临近的其他省份的城市和乡村也有相近甚至相同的风俗和艺术,但是,家乡的记忆对我而言,就永远都是属于我的家乡的。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汉时为皇室重要的封地,因此也拥有许多汉墓和颇具汉风的文化遗存。

另外,徐州临近运河,古时又是五省交界,自古便是重要的漕运枢纽。

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在民俗与文化方面更是兼容了许多毗邻地区的传统风俗。

首先介绍一下徐州最为著名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户部山古民居。

在历史上,对徐州影响最大的两种灾害,一为战乱,一为水患。

徐州家乡的风俗

徐州家乡的风俗

徐州家乡的风俗
嘿嘿,小朋友们,我跟你们说哈,我的家乡徐州可有意思啦!咱徐州有个风俗叫“打春牛”,听起来是不是怪吓人的?其实不是打真牛,是用泥巴捏的牛。

每年春天,大人们就在广场上摆个牛儿,敲锣打鼓“啪啪啪啪”,好多人围着看呢!我最喜欢的是那牛的样子,胖嘟嘟的,好像能“哞哞”叫似的。

还有啊,咱徐州过年特别热闹,叫“跑竹马”。

就是有人骑在用竹子做的马儿上,扮成古代的人,敲着鼓,唱着戏。

嘿,那动作真叫一个帅,我还想自己试试,可奶奶说我太小,等再长高点儿再说。

哼,小高个才行呀?
最有意思的是元宵节,大街上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还得猜灯谜呢!上次我猜中了一个,答案是“鱼”。

嘿嘿,大人们还夸我聪明哩!
徐州的风俗真是特别有趣,我长大了还要把这些好玩的事儿告诉更多人,让他们也来徐州玩呢!
—— 1 —1 —。

家乡的风俗徐州作文

家乡的风俗徐州作文

家乡的风俗徐州作文
标题:徐州民俗风情——一份故乡的记忆与传承
正文:
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的徐州,是我深深眷恋的家乡。

这里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蕴含着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如同一幅生动而立体的历史长卷,以其淳朴、浓厚的人文气息,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徐州人的心中。

徐州民俗风情首先体现在节庆活动上。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寓意辞旧迎新、红红火火。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一堂共享年夜饭,必不可少的是“鱼”,象征年年有余。

元宵节时,人们欢聚街头赏花灯、猜灯谜,热闹非凡。

而在端午时节,香甜的粽子和五彩丝线编织出对屈原深深的敬仰和怀念。

徐州的风俗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譬如饮食文化,徐州菜以鲜辣浓烈、醇厚适口闻名,地锅鸡、羊方藏鱼等特色菜肴脍炙人口。

另外,“彭城茶馓”作为地方特色小吃,也是徐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制作工艺独特,口感酥脆,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意味。

再者,徐州的民间艺术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剪纸、泥塑、柳琴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其中,柳琴戏以其高亢激昂、韵味悠长的独特唱腔,展现了徐州人民的热情豪放性格。

此外,徐州的婚嫁习俗同样颇具地方特色。

从提亲、订婚到结婚,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庄重而又热烈的气氛,体现了徐州人对于家庭和睦、婚姻美满的深深期许。

综上所述,徐州的风俗宛如一部丰富多彩的生活史诗,它承载着世代徐州人的生活记忆,映射出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无论身处何方,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都将作为我心中的乡愁,成为我永远的精神归宿。

徐州家乡的习俗作文

徐州家乡的习俗作文

徐州家乡的习俗作文
徐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我们徐州的美食也数不胜数。

先来说说徐州的“三大名吃”吧。

云龙湖的龙虾,彭城的羊肉汤,还有就是我家乡的羊肉馍了。

这三大名吃,无论什么时候来徐州,都不会让你失望的。

羊肉汤是我们徐州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了,它以鲜美可口而著称。

它是用羊肉、羊肉汤、粉丝做成的汤。

如果你喜欢吃辣,那就点一碗辣椒油吧,这会让你终身难忘的。

徐州有名的小吃就数羊肉馍了,它可是一道传统名食,不仅在我们徐州人的心里有着极高的地位,在全国人民心中也是名声显赫呢!
它是用面粉、鸡蛋、红糖做成一大块面饼,上面撒上各种调料和芝麻。

然后再用一张面饼包住调料和芝麻。

最后再用模具压出一个方形的饼来。

它是圆的,形状酷似古代铜钱。

我们徐州还有一道特色小吃——羊肉汤泡火烧馍。

它也是徐州特有的美食之一。

这道小吃历史悠久。

相传在古代时,这里有座“羊头城”,每逢农历七月初七晚上,羊头就挂在城楼上,人们可以站在城墙上向羊头城内眺望。

—— 1 —1 —。

浅议徐州地区殡葬习俗(之一)(tWord文档

浅议徐州地区殡葬习俗(之一)(tWord文档

浅议徐州地区殡葬习俗(之一)徐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保留着独特的殡葬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来世的期待。

1. 报丧:当家中有人去世时,家人会立即通知亲朋好友,告知他们这个不幸的消息。

报丧的方式因家庭而异,有的会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有的则会亲自登门拜访。

2. 守灵:在徐州,守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俗。

家人会在家中为逝者设立灵堂,摆上鲜花、香炉、蜡烛等供品,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家人和朋友会轮流守灵,陪伴逝者度过的时光。

3. 出殡:出殡是殡葬习俗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徐州,出殡通常会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由家人和亲朋好友共同将逝者的遗体送往墓地。

在出殡的过程中,会举行各种仪式,如烧纸钱、放鞭炮等,以示对逝者的告别和祝福。

4. 安葬:在徐州,安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土葬和火葬。

土葬是将逝者的遗体埋入土中,火葬则是将逝者的遗体火化后,将骨灰安葬在墓地或骨灰堂。

安葬的方式因家庭而异,有的会选择土葬,有的会选择火葬。

5. 祭祀:在徐州,祭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俗。

家人会在逝者的生日、忌日等重要日子,前往墓地或骨灰堂祭祀逝者,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祭祀的方式因家庭而异,有的会烧纸钱、放鞭炮等,有的则会供奉鲜花、水果等供品。

浅议徐州地区殡葬习俗(之一)徐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保留着独特的殡葬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来世的期待。

1. 报丧:当家中有人去世时,家人会立即通知亲朋好友,告知他们这个不幸的消息。

报丧的方式因家庭而异,有的会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有的则会亲自登门拜访。

2. 守灵:在徐州,守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俗。

家人会在家中为逝者设立灵堂,摆上鲜花、香炉、蜡烛等供品,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家人和朋友会轮流守灵,陪伴逝者度过的时光。

作文:家乡的风俗之徐州

作文:家乡的风俗之徐州

作文:家乡的风俗之徐州我的家乡徐州,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徐州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习惯代代相传,成为了徐州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篇作文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徐州的风俗,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的家乡。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徐州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徐州人民最重视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徐州的街头巷尾都会挂起红灯笼,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和窗花,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年夜饭上,鱼是必不可少的菜肴,因为它象征着年年有余。

此外,还会包饺子,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午夜时分,人们会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徐州还有许多庙会和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吸引着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

其次,我要介绍的是徐州的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徐州人民非常重视的节日。

在徐州,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

中秋之夜,明月高挂,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月饼、水果等供品,一起赏月。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在徐州,有一种特色月饼叫做“云片糕”,它是一种用米粉和糖制成的糕点,口感酥软,甜而不腻。

中秋节期间,徐州的街头巷尾都会弥漫着月饼的香气,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徐州的婚礼习俗。

在徐州,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有着一系列的传统习俗。

婚礼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要进行“哭嫁”的仪式,这是一种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方式。

婚礼当天,新郎会带着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如跨火盆、揭盖头等。

婚礼现场会布置得非常喜庆,挂上红灯笼和彩球,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婚礼结束后,新人会进行“回门”的仪式,回到娘家,向父母表示感谢。

这些婚礼习俗体现了徐州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尊重。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相信大家对徐州的风俗有了一定的了解。

徐州的风俗习惯是徐州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徐州的历史和文化。

江苏徐州市各地风俗1

江苏徐州市各地风俗1

江苏徐州市各地风俗1江苏徐州市各地风俗(包括⽣活风俗、饮⾷、婚丧嫁娶、约定俗成的)⼀、正⽉风俗徐州⼈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是最正宗的。

不过发展到现在,城市⾥保留的地道的风俗习惯是越来越少了,不过在徐州农村地区⾄今还延续着许多传统的习俗。

就说吃年夜饭吧,年三⼗晚上,全家⼈⼀起吃年夜饭,吃饺⼦守岁,这⾥⾯也是有讲究的。

农村古⽼的过春节吃年夜饭风俗还保留着,先在桌⼦上摆供,饺⼦、菜、⽔果都要先摆在桌⼦上,点上⾹,要敬天敬地,就是这⼀年的丰收啊,好运啊,还有敬祖宗,徐州⼈的观念是天地君亲师,要特别尊重他们。

伙房⾥⽕神也要供上去。

然后⼀家⼈坐在⼀起吃。

家⾥养的鸡狗也要给饺⼦吃。

除了吃饺⼦吃团圆饭,拜年也是徐州农村最具有地⽅特⾊的习俗。

徐州民俗馆馆长李培民给我们详细讲述了农村拜年的情景:“春节第⼀天,都起得特别早。

有时早上四五点,都还是满天星星,就起来了,起来之后,就吃饺⼦。

吃完饺⼦之后,先给⾃⼰的⽗母拜年磕头,然后整个村庄都互相拜年。

拜年呢,⼀个是吉祥如意,另外⼀个呢,就是乡亲们平时相处,难免有些误会,闹些⽭盾啦,通过这个⽅式来化解⽭盾,也是中华民族的⼀个传统。

” 徐州农村过春节是从农历初⼀⼀直持续到农历⼗五。

⼗五这天,也就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孩⼦打灯笼,放礼花,村⾥还要组织舞龙灯、舞狮⼦、踩⾼跷等活动。

⼗五过后,春节才算真正过完了 每年农历⼆⼗九⽇值观⾳菩萨诞⾠之⽇逢会。

云龙⼭⼤⼠岩的观⾳会始于清康熙年间。

当时徐州知洲姜焯派⼈凿刻了观⾳像,信佛教者多来拜祭,久⽽久之形成了观⾳会,民间称为云龙⼭会。

⼗九这⼀天,进⾹者、乞⼦者、还原者以及凑热闹赶会者、放风筝者潮涌⽽来,⼭路为塞,路外⼈满。

如今的云龙⼭会更富⽂化⽓息和娱乐⾊彩,歌舞表演、风味⼩吃、传统⼯艺等异彩纷呈,热闹⾮凡。

徐州的地⽅戏曲以梆⼦戏和柳琴戏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艺术体系,在徐州⼀带拥有⼴泛的群众基础,在外地也同样受到⼈们的普遍欢迎。

江苏徐州家乡风俗作文

江苏徐州家乡风俗作文

江苏徐州家乡风俗作文徐州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传统习俗和丰富的民间文化。

作为本地人,我对徐州的家乡风俗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徐州的年节风俗。

在徐州,过年是家家户户最盛大的节日,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年画、红灯笼、春联应有尽有,家家都十分热闹,人人喜气洋洋。

在除夕之夜,家家都要吃团圆饭,然后一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守岁,不睡觉,以示团圆和阖家幸福。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以驱逐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其次是婚丧嫁娶的风俗。

在徐州,婚丧嫁娶,是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结婚的时候,徐州人有很多传统的习俗,比如嫁妆、纳聘、迎亲等。

在徐州,婚礼通常会在喜庆的日子,大家都要穿着节日的盛装,一起吃喝作乐。

而丧葬方面,也有一整套的风俗习惯,比如送终、守孝、烧纸等。

这些风俗习惯都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也是对生死轮回的一种尊重和表达。

再来说说徐州的节庆风俗。

在徐州,除了过年,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节日,比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徐州人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庆祝活动,比如赏月、吃月饼、包粽子、踏青等。

这些活动都是徐州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代表着对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接着,我要说说徐州的民俗文化。

在徐州,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比如南炸子,南炸子是徐州一种传统的文化展示形式,对南炸子的剧目、演出、场景都有着其独特的规矩和传统。

南炸子以其特有的表演形式,在徐州乃至整个华北地区享有盛誉,也成为了这里的一种独特民俗文化。

此外,还有徐州的灯会,这是徐州一种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每当春节将至,全市上下的民众都会蜂拥而至看灯,观燈,创灯,迎灯,讲究“油盐排场”,逐渐形成一个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

最后,我要说说徐州的民俗歌舞。

在徐州,有着悠久的歌舞传统,比如花鼓戏、龙船舞、走马灯等。

这些歌舞形式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是徐州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泄和娱乐方式。

家乡徐州的民俗文化一瞥教案资料

家乡徐州的民俗文化一瞥教案资料

家乡徐州的民俗文化一瞥——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课杂感关键词:徐州户部山建筑鸳鸯楼柳琴剪纸民俗,本就是一方风情的展现,一方水土的精魂。

无论你生在哪里,长在哪里,每个人的身上都脱离不了民俗的影子,人的一生都注定离不开家乡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一度,我十分醉心于各方小调,甚至是小贩的吆喝声。

我一直认为,家乡的民歌和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抑扬顿挫的叫卖声,是一方水土、一方乡里最重要、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标志。

小时候,在奶奶家,听换破烂的小贩拉着平板车吆喝,“破烂换碗啦,酒瓶报纸拿来卖啦”,那一字三调,千回百转的叫卖,曾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溜街卖麻油的大爷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放了一个木头梆子,一边走一边有节奏的敲,人们一听到规律的“梆梆梆,梆梆梆”,不用看就知道是麻油师傅来了(小时候,我曾以为那是和尚化缘);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叫“家乡的灶台”,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灶台和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

后来,许多关于灶台的知识都渐渐遗忘,但一直都清楚地记得的是文章里更夫的吆喝声“水缸满满,灶膛看看,火烛小心哉”……家乡的声音,家乡的印迹,或许就是文人们所常说的乡土情结,那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之根。

我并非生在什么民俗文化丰富且留存完好的地方,但是我的家乡江苏徐州,作为四省交界,仍有许多足以供我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供我在异乡回味的风俗与民间艺术。

或许这些风俗不仅仅是家乡有,在临近的其他省份的城市和乡村也有相近甚至相同的风俗和艺术,但是,家乡的记忆对我而言,就永远都是属于我的家乡的。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汉时为皇室重要的封地,因此也拥有许多汉墓和颇具汉风的文化遗存。

另外,徐州临近运河,古时又是五省交界,自古便是重要的漕运枢纽。

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在民俗与文化方面更是兼容了许多毗邻地区的传统风俗。

首先介绍一下徐州最为著名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户部山古民居。

在历史上,对徐州影响最大的两种灾害,一为战乱,一为水患。

徐州的特色

徐州的特色

徐州的特色徐州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徐州菜:徐州菜是四大菜系中的淮扬菜系之一种,口味醇厚,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著名的徐州菜有霸王别姬、彭城鱼丸、羊方藏鱼等。

2.徐州烧烤:徐州烧烤是当地的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调料和烤制技巧而著名。

在徐州,人们通常在街边的小摊或者夜市上享用烧烤,配以啤酒或者饮料,是一种非常惬意的美食体验。

3.徐州锅贴:徐州锅贴是当地的一道传统小吃,以其馅料丰富、口感鲜美而著名。

锅贴的形状像月牙,底面呈金黄色,上面则软软糯糯,馅料鲜美可口。

4.徐州油茶:徐州油茶是当地的传统饮品,是用糯米经过加工后制作成的一种茶点。

油茶色泽金黄,口感香酥可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5.徐州彭城鼓乐:彭城鼓乐是徐州市的汉族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

彭城鼓乐的演奏形式多样,包括吹、拉、弹、打击乐等,是当地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徐州剪纸:徐州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名。

剪纸的图案多以花卉、动物、人物等为主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气息。

7.徐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艺术和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在博物馆内,人们可以了解徐州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到各种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8.徐州云龙湖:云龙湖是徐州市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在云龙湖畔,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湖光山色,领略到独特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

总的来说,徐州的特色涵盖了美食、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徐州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

家乡的风俗徐州作文

家乡的风俗徐州作文

家乡的风俗徐州作文在我心里,家乡徐州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卷,每一处风俗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说起徐州的风俗,那不得不提每年春节时热热闹闹的“蒸馒头”。

这可不是普通的蒸馒头,而是一场全家老小齐上阵的盛大活动。

进入腊月中旬,家里的长辈们就开始为蒸馒头做准备了。

奶奶会把珍藏了一年的大面盆搬出来,仔细地洗刷干净。

那面盆大得夸张,我小时候甚至觉得自己能在里面洗澡。

然后就是准备面粉,这可不是在超市买的那种精细面粉,而是专门从村里磨坊打的粗面,据说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更有嚼劲。

正式蒸馒头的那天,天还没亮,全家就都起来了。

爷爷负责生火,那炉灶里的火被他烧得旺旺的,映红了他的脸。

爸爸和妈妈则在一旁和面,他们的手臂在面盆里有力地搅动着,不一会儿,面团就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乖乖地躺在盆里等着被“打扮”。

我呢,也没闲着,被分配了一个“重要”的任务——给馒头点红点。

这红点可是有讲究的,得用可食用的红色颜料,再加上一根新筷子。

我小心翼翼地蘸上颜料,在刚出笼的馒头上轻轻一点,那馒头瞬间就像化了妆的小姑娘,变得更加俏皮可爱了。

要说这蒸馒头的过程中,最有趣的还得是做各种造型。

奶奶可是这方面的高手,她能把面团变成小兔子、小刺猬,甚至是一条活灵活现的小龙。

我总是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缠着奶奶教我。

可我那笨手笨脚的样子,总是把好好的面团弄得惨不忍睹,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馒头出笼的时候,热气腾腾,整个屋子都弥漫着面粉的香气。

我顾不上烫手,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就往嘴里塞,那松软的口感,带着一丝丝甜味,简直是人间美味。

除了蒸馒头,徐州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伏羊节。

每年入伏的时候,大街小巷的羊肉馆就热闹起来了。

记得有一年伏羊节,我跟着爸爸去吃羊肉。

一进店门,那股浓郁的羊肉香味就直往鼻子里钻。

店里的人多得不得了,大家都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我们点了一份羊肉汤,那汤白白的,上面飘着一层绿油油的葱花,看着就叫人馋涎欲滴。

羊肉煮得恰到好处,入口即化,一点膻味都没有。

徐州的传统风俗

徐州的传统风俗

徐州的传统风俗徐州,古称“彭城”,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与豫、鲁、皖三省接壤。

徐州历史悠久,是华夏九州之一,有着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

在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

一、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徐州人过春节的习俗颇具特色。

从腊月初八开始,徐州人就忙着准备年货,家家户户都要熬制腊八粥,寓意着丰收和吉祥。

腊月二十三,是徐州的小年,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祭灶仪式,祈求来年灶火旺盛,家庭和睦。

到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对联、挂灯笼,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守岁。

子夜时分,鞭炮齐鸣,迎接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徐州人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互相拜年祝福。

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祝福他们平安健康、顺利成长。

接下来的几天,人们会走亲访友,互相宴请,庆祝新年的到来。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徐州人有吃元宵、赏花灯的习俗,街道上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二、婚嫁习俗徐州的婚嫁习俗历史悠久,流程繁琐而讲究。

在古代,徐州的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

婚前要进行“问名”、“纳吉”、“纳征”等一系列仪式。

婚礼当天,新郎会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在返回新郎家的途中要跨过一个燃烧的炭盆,寓意辟邪和去除不吉之物。

到达新郎家后,新娘要跨过门槛前的马鞍,寓意着平安和顺利。

婚礼上,新郎新娘要行三拜九叩之礼,感谢天地、父母和夫妻之间的恩情。

婚后第三天,新娘要回到娘家“回门”,表示对父母的尊重和感谢。

三、丧葬习俗徐州的丧葬习俗同样庄重而复杂。

当有人去世时,家人会立即通知亲友,并请风水先生选定墓地和安葬的吉日。

在停灵期间,家人要守灵,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出殡时,长子要摔碎一个瓦盆,寓意着“岁岁平安”和“碎碎平安”。

送葬的队伍要一路撒纸钱,为逝者引路。

到达墓地后,家人要进行安葬仪式,并请和尚或道士做法事超度亡灵。

安葬完毕后,家人要回家进行“圆坟”仪式,表示对逝者的最后告别。

江苏徐州家乡的风俗作文

江苏徐州家乡的风俗作文

江苏徐州家乡的风俗作文徐州,那是我土生土长的家乡,一个充满独特风情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别具一格的风俗,它们就像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要说徐州的风俗,那得先从过年说起。

一进腊月,徐州的大街小巷就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大人们开始忙碌起来,纷纷准备着过年的各种吃食。

炸丸子、炸麻叶儿,那香味能飘出好几里地。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眼巴巴地守在厨房门口,等着第一锅丸子出锅。

刚炸好的丸子金黄金黄的,外酥里嫩,咬上一口,满嘴留香。

妈妈一边炸,我一边吃,小肚子很快就鼓了起来,可还是忍不住往嘴里塞。

到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要送灶王爷上天。

奶奶会在灶台前摆上甜甜的灶糖,说是要让灶王爷的嘴甜甜蜜蜜的,到了天上只说好话。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那温馨的场景至今还刻在我的脑海里。

过了小年,就该扫尘了。

全家老少齐动手,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也拿着小扫帚,跟着大人有模有样地比划着,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贴春联。

每年大年三十的早上,爸爸总会早早地起来熬上一锅糨糊。

我和哥哥负责把春联铺平,爸爸则拿着刷子,仔细地刷上糨糊,然后小心翼翼地贴在大门上。

看着那红彤彤的春联,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感觉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浓了起来。

年夜饭更是让人期待。

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有红烧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有红烧肉,肥而不腻;还有那香喷喷的八宝饭,甜到了心里。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爷爷总会在这个时候讲起过去的故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吃完年夜饭,就到了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放鞭炮。

我和小伙伴们拿着各种各样的鞭炮,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有的胆小的小伙伴,只敢远远地看着,捂着耳朵。

而我总是勇敢地冲在前面,点燃鞭炮,然后迅速跑开,听着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被妈妈从被窝里拽了出来。

穿上新衣,跟着爸爸妈妈去拜年。

江苏徐州的风俗作文

江苏徐州的风俗作文

江苏徐州的风俗作文徐州,这座位于江苏北部的城市,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风俗。

在这里生活的日子里,我亲身体验到了那些充满魅力和独特韵味的风俗习惯,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与亲切。

要说徐州的风俗,那得先从过年说起。

一进腊月,徐州的年味就开始慢慢浓起来了。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那热闹劲儿,就像一锅煮沸的水,咕噜咕噜直冒泡。

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卖春联的摊位一家挨着一家,红彤彤的春联挂满了架子,那鲜艳的红色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新年的喜悦。

摊主们扯着嗓子吆喝着:“快来看看啊,春联福字,红红火火迎新年!”路过的人们总会停下脚步,挑选几副自己中意的春联,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再往前走,就是卖炒货的地方了。

瓜子、花生、核桃……各种各样的炒货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摊主熟练地翻炒着锅里的瓜子,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像过年的鞭炮声,让人听着心里就欢喜。

“来,尝尝这刚炒好的瓜子,香得很!”摊主热情地招呼着顾客,人们抓上一把嗑起来,边嗑边和摊主讨价还价,那场景,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可是个重要的日子——祭灶。

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准备好甜甜的灶糖,希望灶王爷能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几句。

我还记得小时候,奶奶总会在这一天早早地起床,把灶台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摆上一盘灶糖。

那灶糖可甜了,咬一口,能把牙都粘住。

奶奶一边摆着灶糖,一边念叨着:“灶王爷啊,您上天多说好话,保佑咱们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觉得既神秘又有趣。

年三十那天,更是热闹非凡。

一大早,人们就开始贴春联、挂灯笼。

大红色的春联往门上一贴,喜庆的氛围一下子就出来了。

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放着鞭炮,欢笑声回荡在整个巷子里。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场面真是温馨极了。

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有鱼有肉,有鸡有鸭。

徐州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全家福”,里面有肉丸、鱼丸、鹌鹑蛋、木耳、青菜……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徐州民俗文化

徐州民俗文化

徐州民俗文化◆古来民俗尚武徐州体育项目众多,古来民俗尚武。

4000年前称“大彭国”时,即有了彭祖气功。

春秋时期,游泳活动颇盛。

汉画像石中有举重、摔跤、狩猎、六博、武术等生动刻绘。

这些活动项目历代相传,经久不衰。

徐州市于1958年获“全国学校体育红旗市”称号。

沛县、铜山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徐州市两次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向国家、省队等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达650人,宫鲁鸣、邢爱兰等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比赛。

古代足球活动于清代中叶基本停止,但徐州沛县尚有此活动。

徐州也获得“足球城”的称号。

沛县素有“武术之乡”之称,且武术流派多,拳路广,武术活动具有传统性。

邳州老城西北方,有一个祁家村。

因为这个村里的人世代喜爱下象棋,被称为“棋村”。

◆正月十五赏灯正月十五赏灯,徐州城中点灯、放炮竹、点“滴溜金儿”。

往东至古邳、邳县一带,鞭炮和灯少了,多出了“抛扫帚”火把的游戏。

再往东至新沂一带,活动方式与邳县略同,但玩火把的时间,却是在二月初二日。

◆娶亲习俗娶亲之日,徐州一带女方必须在中午12时前到达男家,但丰县西北数乡、新沂东南部数乡,女方到达男家的时间则必须在日落之后。

◆求雨习俗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龙王庙烧香、抬龙王像游街求祈,认为“龙王一张嘴,遍地都是水”。

往东至邳县,求龙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渊德公的内容。

再往东至新沂,求龙王仅是第一步,随着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渊德公,求关圣帝君和地藏王菩萨。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初二龙抬头日,徐州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爷),爆米花、炒糖豆表示惊蜇打雷。

用柴木灰圈仓,仓中放铜元,以祈富贵,并用敲床桄、照烛光的方式诅咒毒虫。

邳县一带,用草木灰圈仓,仓中埋五谷杂粮,祈五谷丰登,炒米花、糖豆表示炒死害虫。

再往东至新沂一带,草木灰圈的仓中放炒熟了的杂粮,引鸟雀来啄食,名为“吃虫”,以为可以使农作物免遭虫害。

◆生活习俗服饰男子均穿长袍马褂,女子上穿大襟袄、大襟衫,腰系长裙,下穿长裤。

颜色老年人多尚黑色,中青年爱穿蓝色,少儿服装多尚红绿鲜艳的服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课杂感关键词:徐州户部山建筑鸳鸯楼柳琴剪纸民俗,本就是一方风情的展现,一方水土的精魂。

无论你生在哪里,长在哪里,每个人的身上都脱离不了民俗的影子,人的一生都注定离不开家乡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一度,我十分醉心于各方小调,甚至是小贩的吆喝声。

我一直认为,家乡的民歌和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抑扬顿挫的叫卖声,是一方水土、一方乡里最重要、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标志。

小时候,在奶奶家,听换破烂的小贩拉着平板车吆喝,“破烂换碗啦,酒瓶报纸拿来卖啦”,那一字三调,千回百转的叫卖,曾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溜街卖麻油的大爷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放了一个木头梆子,一边走一边有节奏的敲,人们一听到规律的“梆梆梆,梆梆梆”,不用看就知道是麻油师傅来了(小时候,我曾以为那是和尚化缘);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叫“家乡的灶台”,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灶台和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

后来,许多关于灶台的知识都渐渐遗忘,但一直都清楚地记得的是文章里更夫的吆喝声“水缸满满,灶膛看看,火烛小心哉”……家乡的声音,家乡的印迹,或许就是文人们所常说的乡土情结,那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之根。

我并非生在什么民俗文化丰富且留存完好的地方,但是我的家乡江苏徐州,作为四省交界,仍有许多足以供我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供我在异乡回味的风俗与民间艺术。

或许这些风俗不仅仅是家乡有,在临近的其他省份的城市和乡村也有相近甚至相同的风俗和艺术,但是,家乡的记忆对我而言,就永远都是属于我的家乡的。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汉时为皇室重要的封地,因此也拥有许多汉墓和颇具汉风的文化遗存。

另外,徐州临近运河,古时又是五省交界,自古便是重要的漕运枢纽。

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在民俗与文化方面更是兼容了许多毗邻地区的传统风俗。

首先介绍一下徐州最为著名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户部山古民居。

在历史上,对徐州影响最大的两种灾害,一为战乱,一为水患。

公元 1194年,也就是南宋绍熙五年,黄河改道,夺泗入淮,从此水患成为对徐州城、徐州百姓威胁最大的灾害。

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600多年间、黄河多次泛滥淹城.平地成渠几为常事。

甚至大水数年不退。

仅以清康熙元年至二十一年间为例。

在南到睢宁、宿迁,西到萧县、汤山,东至邳州的范围内竞发生黄河决口事件16次。

其中康熙十四年“河决徐州又决宿迁,是年河又决睢宁花山等处”,一年之中数处决口,徐州境内一片泽国,百姓流离,苦不堪言。

明代北京的供给依赖南方输送,运河漕运是惟一的官方运输方式,扼南北水陆交通咽喉的徐州更成人漕运的重要枢纽,永乐十三年(1415年),户部在徐州设立专司漕运的分司,漕运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当时的徐州舟车塞道,贸易兴旺。

豪商大贾云集。

天启四年(1624年),黄河两度决口,水浸徐州城,主事张璇将户部分司迁至南山,后来南山遂有“户部山”之名。

为避黄河水患,一些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从。

从明末至民国初年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

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行富商之宅、书香门第。

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

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都住户部山”的说法。

小时候,行走在户部山的石板路上,看着两旁高大的围墙、青房黑瓦、对开的带着匾额的门、还有十分古老的锁(老师在课上展示过的),仿佛置身于某个古代的时光,通体都是古典的气息。

户部山古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

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面栋,琢刻精细。

并有“里生外熟”及“鸳鸯楼”等独特的建筑方式。

所谓“里生外熟”是指垒砌的墙体分为两层,外层为砖砌的清水墙,内层为土坯,这种建造方式既降低了造价,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使房间内冬暖夏凉。

鸳鸯楼的建筑形式仅国内仅有,由于户部山古民居多依山而建,可谓地无三尺平,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工程量,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建造了这种独持的鸳鸯楼。

这种楼分为二层,上下叠压,底层墙体部分利用了原有山体,楼内天梯,楼上楼下的门朝向相反,反映了徐州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聪明才智,是徐州人在建筑史上的一个创造。

古民居中比较著名的有清道光年间翰林崔涛的府邸(崔家大院),清康熙年间徐州状元李蟠府邸,有号称户部山八人家的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刘家大院、张家大院、李家大楼等,此外还有阎家院、魏家园、孟家园、春香阁等。

这些民居历尽沧桑,建国后还保留完整的有古民民院落17处,分院54个,比较完好的民居近600间。

在戏马台(据说楚霸王项羽曾经在此演兵戏马)与彭城路之间有一条修悠长的街巷,那便是崔家巷,整条街巷的北侧几乎全被崔家大院所占据。

崔家世代书香,诗礼人家,清道光年间崔焘以廪生举孝廉方正,后中举人,道光九年(1829年),中进士,人翰林院,被钦点为庶吉士。

历任河南通许县知县、裕州知州、安徽怀庆知府等职。

现存的崔家大院依山而筑、是崔焘奉旨于道光年间在旧居上扩建的,分上院和下院,居高者为上院。

建筑中的砖雕、木雕、石雕也极具艺术价值。

历经崔氏20余代400多年的经营。

形成东西长约112米。

南北宽约44米,占地约4928平方米的建筑群,是徐州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处清代建筑群。

李蟠状元府也是徐州历史上惟一的一个状元府邸,位于户部山南麓、劳动巷以北、崔家巷以南。

其府邸占地 4000平方米,原有房屋100余间。

大门口原有两根旗杆和两个圆形石鼓(这两个石鼓现在正摆放在我的母校内撷秀园的正门两侧,名曰:状元石鼓),大门楼上迎面立着“状元及第”匾额。

若干院落次第相连,客厅、厢房、藏书楼、花园等设施一应俱全。

历经几百年的变迁,遭受到一定的破坏、但骨架保存完好,格局清晰。

翟家大院建于南侧余家大院和北测郑家大院之间的狭长地带,地块更加不规整,布局更加灵活多变。

大门东向,几进院落迂回曲折、有房屋 40余间。

目前仅存的两处鸳鸯楼(另一处在崔家大院)中,只有翟家的按原貌进行了修复。

翟家的后花园有伴云亭,为户部山东部较高的地方,从这里俯视这片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十分赏心悦目。

说完了建筑,再谈一谈民间艺术吧。

徐州的民间艺术不如少数民族那样别致,也不如江南水乡那样著名;在形成之时,这些艺术形式多不入富家巨贾的眼,却是普通百姓在劳作之余的智慧结晶。

在音乐戏曲方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柳琴戏。

柳琴,原名柳叶琴、柳月琴,简称柳琴。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土琵琶”就是柳琴的俗称。

“土琵琶”的来历有一段传说:大约在两百多年前,山东临沂一带有名叫武大团、武二团的弟兄俩到徐州地区讨饭,于寺庙中见有手抱琵琶的金刚神,遂想起何不做一把如此乐器以作讨饭用具。

他俩取来柳木掏空、嵌板,做成了两根弦的型似柳叶的乐器,名“柳叶琴”。

以此琴弹奏而唱曲儿,人们称为“拉魂腔”,后发展成为一种地方戏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徐州人以主伴奏乐器柳叶琴为名,把“拉魂腔”命名为“柳琴戏”。

“拉魂腔”的分支淮海剧、泗州戏等也用柳琴为主伴奏乐器。

柳琴弹奏乐曲,声大势壮,音质粗犷浑厚(重要的是歌词都是用徐州方言唱的),与徐州人豪爽、憨厚、淳朴的性格相融合,因此受到喜爱,普遍流传。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徐州的剪纸艺术。

虽然剪纸艺术作为中国著名的传统文化艺术,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剪纸,但各地的剪纸都是各各不同,融入了当地的风俗与文化的意蕴。

徐州剪纸也是如此。

徐州剪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艺人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对黑白关系进行大胆处理和把握。

作品中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的空白,有时在大面积的色块中不着一剪,有时又出其不意的在大面积的色块中,镂出一些灵性的物像,使剪纸工艺简洁明快,画面朴实、大刀阔斧,保持了原生艺术的纯正品格。

徐州剪纸艺人众多,最具有代表性和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新沂剪纸大师王桂英。

1995年,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0年,作品《洗被单》入选中国民间民族剪纸大奖赛;1994年,作品《农村生活剪纸》(五幅)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2002年,十五张剪纸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她的剪纸艺术和作品曾被中央电视台及《新华日报》、《中华读书报》刊登宣传。

徐州是那样的古老,“自古彭城列九州”,经六千年文明的陶铸,乡风民俗中自然会有几分古朴与厚重。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徐州素有南国屏障、北国锁钥、五省通衢之称;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的商贾僧侣、迁客骚人,或云集、或羁留,难免会留下些许印迹。

一层层积淀下来,融入乡风民俗之中,如此又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风貌。

但也正是这种南腔北调,汉风楚韵的融合,天灾兵燹的磨砺,才使得徐州人形成了那种本能的顽强与抗争精神,和重义贵友的上古民风。

记得有一次,见到初中老师的孩子,一张口便是地道的徐州方言,我不禁问他,为什么不让孩子说普通话,那位老师很骄傲的告诉我,徐州人怎么能不会说徐州话。

是啊,看着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一点点地被现代化的浪潮吞没,语言、方言,作为最好的文化判据,家乡根源的凭证,怎能不代代相传,作为寻根的最后一根稻草呢?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习俗也会相应的变化,但相信同一方水土养育出的人们,无论是性格还是本性,必定会有些许相似,在这种相似中,文化必会永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