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捉泥鳅

合集下载

2024年小班音乐标准教案捉泥鳅

2024年小班音乐标准教案捉泥鳅

2024年小班音乐标准教案捉泥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材》第三单元“趣味童谣”,具体章节为第5节“捉泥鳅”。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学习演唱歌曲《捉泥鳅》,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节奏与韵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熟练地演唱歌曲《捉泥鳅》,并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韵律;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捉泥鳅》的演唱和节奏感知。

难点:歌曲中的部分歌词理解以及节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录音机、歌词卡片、泥鳅玩具等。

学具:小鼓、沙锤、手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泥鳅玩具,了解泥鳅的特点;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关注歌曲中的泥鳅形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歌曲《捉泥鳅》的演唱,引导幼儿关注歌曲的节奏和韵律;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的节奏和韵律;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学具,按照歌曲节奏进行演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 歌曲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捉泥鳅》;通过歌词卡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5. 歌曲表演(10分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幼儿自由发挥;邀请部分幼儿进行钢琴伴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捉泥鳅》2. 歌曲节奏:强弱规律3. 歌词重点:泥鳅、捉、跑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演唱《捉泥鳅》,并尝试用不同的节奏演唱;2. 答案:根据幼儿的表现,家长给予鼓励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音乐学习,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创作简单的歌词,激发其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歌曲学习中的歌词理解和节奏感知;4. 作业设计中的家长参与和幼儿创作。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三章《动物音乐会》中的第五节《捉泥鳅》。

详细内容包括:学唱歌曲《捉泥鳅》,理解歌曲中描述的有趣场景,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音高,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学会演唱《捉泥鳅》这首歌,并理解歌曲的内容和寓意。

2. 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音高感,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集体合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以及歌词的记忆。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音高感,让孩子们能够熟练演唱歌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音乐播放器、歌词卡片。

2. 学具:小鼓、沙锤、铃铛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捉泥鳅的小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歌曲的学习。

2. 歌曲学唱(10分钟):a. 播放歌曲,让孩子们聆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b. 分组学唱,教师带领孩子们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

c. 对歌词进行解读,帮助孩子们理解歌曲的内容和寓意。

3. 例题讲解(5分钟):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分组进行打击乐器练习,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

b. 一起演唱歌曲,教师对孩子们的演唱进行指导。

5. 集体合作演唱(10分钟):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歌曲的不同部分,进行集体合作演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捉泥鳅》2. 歌词卡片:展示歌曲的关键歌词,方便孩子们记忆和学唱。

3. 节奏和音高图示:展示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帮助孩子们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教给爸爸妈妈《捉泥鳅》这首歌曲,并一起演唱。

2. 答案:歌曲《捉泥鳅》的歌词和旋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举办一场亲子音乐会,让孩子们展示所学歌曲。

b. 引导孩子们创作自己的歌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音乐才华。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音乐启蒙教材》第三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捉泥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捉泥鳅》,并掌握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旋律;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吉他、泥鳅玩偶、歌词卡片;2. 学具:小鼓、沙锤、节奏棒、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泥鳅玩偶,讲述一个关于捉泥鳅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音乐元素。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播放歌曲《捉泥鳅》,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b. 分组教唱歌曲,逐句指导幼儿学唱;c.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反复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演示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让幼儿模仿;b. 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节奏变化;c. 引导幼儿用彩色笔在画纸上创作出泥鳅的形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分组进行歌曲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b. 用小鼓、沙锤、节奏棒等学具,为歌曲伴奏;c.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a. 邀请幼儿上台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b. 对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捉泥鳅》2. 歌曲节奏:简单明了的4/4拍3. 歌曲旋律:以大调式为主,简单易学4. 歌词卡片:展示关键歌词,便于幼儿记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教爸爸妈妈学唱《捉泥鳅》,并用手机录音;2. 答案:完成录音后,将音频文件发送给老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如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等,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小班音乐捉泥鳅教案

小班音乐捉泥鳅教案

小班音乐捉泥鳅教案### 小班音乐捉泥鳅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歌曲《捉泥鳅》。

3.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捉泥鳅的动作,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材料:歌曲《捉泥鳅》的音频。

2. 教学辅助:泥鳅图片或实物模型,用于辅助教学。

3. 场地布置:准备一个安全的活动区域,模拟泥鳅池的环境。

####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情境设置:老师讲述一个关于捉泥鳅的小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 图片展示:展示泥鳅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泥鳅的特征。

##### 2. 学习歌曲- 歌曲播放:播放《捉泥鳅》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歌词教学:老师逐句教唱,引导幼儿模仿发音和节奏。

- 重复练习:通过多次重复,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和旋律。

##### 3. 动作模仿- 动作示范:老师示范捉泥鳅的动作,如“轻轻地”、“滑溜溜”等。

- 分组练习:幼儿分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老师巡回指导。

- 集体表演:全体幼儿一起模仿捉泥鳅的动作,老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 4. 游戏互动- 角色扮演:部分幼儿扮演泥鳅,部分幼儿扮演捉泥鳅的人。

- 游戏规则:捉泥鳅的人要轻轻地捉泥鳅,泥鳅要灵活躲避。

- 游戏进行: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捉泥鳅的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 5. 总结反馈- 情感交流:让幼儿分享捉泥鳅的感受和乐趣。

- 歌曲复习:再次播放《捉泥鳅》,全体幼儿一起唱跳,巩固学习成果。

#### 四、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和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 教学调整: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不仅能够学会一首新的歌曲,还能在模仿和游戏中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社交能力,同时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捉泥鳅》教案(精选10篇)

《捉泥鳅》教案(精选10篇)

《捉泥鳅》教案(精选10篇)《捉泥鳅》篇1设计意图: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

根据孩子们喜欢观察又害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除幼儿对动物的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活动过程: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

1、师: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猜猜,是谁?小结:这是一群调皮可爱的小泥鳅。

2、教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不可怕,从而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和勇气。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

(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许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

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

(放背景音乐《捉泥鳅》)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三单元“可爱的小动物”,主要围绕歌曲《捉泥鳅》展开教学。

教材内容包括:歌词学习、节奏练习、舞蹈动作创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捉泥鳅》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舞蹈动作。

2. 教学重点:歌词记忆和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歌词卡片、泥鳅玩偶、节奏棒。

2. 学具:小鼓、沙锤、舞蹈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幼儿园的小池塘,观察泥鳅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小动物。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歌词和节奏。

(3)分组进行歌词和节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舞蹈动作创编(10分钟)(1)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引导学生模仿。

(2)学生自由创编舞蹈动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3)分组进行舞蹈表演,教师评价。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用小鼓、沙锤等学具为歌曲伴奏。

(2)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捉泥鳅》2. 歌词:略3. 节奏:略4. 舞蹈动作: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歌曲《捉泥鳅》,并分享学习心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小动物,尝试创编关于其他小动物的歌曲和舞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舞蹈动作。

2. 教学重点:歌词记忆和演唱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泥鳅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4. 歌曲学习:跟唱、歌词和节奏练习。

2024年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2024年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2024年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音乐教材第三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歌曲《捉泥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并认识泥鳅这种生物,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歌曲《捉泥鳅》,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节奏感;3. 增进幼儿对动物世界的了解,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复杂节奏和动作;2.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捉泥鳅》,并能结合动作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录音机、泥鳅玩具、水盆、渔网;2. 学具:小鼓、沙锤、动作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实地观察泥鳅,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关注泥鳅的特点。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捉泥鳅》;b. 幼儿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掌握节奏;c. 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如捉泥鳅、泥鳅滑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歌曲中的一段复杂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小鼓、沙锤等),为歌曲《捉泥鳅》伴奏;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在节奏和动作上的错误。

5. 表演展示(5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b.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捉泥鳅》2. 重点节奏:X X X | X X X |3. 动作提示:捉泥鳅、泥鳅滑、捉住泥鳅笑哈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歌曲《捉泥鳅》,并分享学习心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可带领幼儿去动物园实地观察其他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同时,可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如街头巷尾的叫卖声、交通工具的鸣笛声等,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复杂节奏和动作;2. 实践情景引入:实地观察泥鳅,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3. 例题讲解:对歌曲中的复杂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4. 板书设计:板书应突出重点节奏和动作提示;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教师在示范演唱时,可适当放慢速度,让幼儿更容易跟上节奏;2. 在讲解复杂节奏时,可运用肢体语言,如用手拍打节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3. 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练习,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024年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2024年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2024年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音乐启蒙教材》第三章《动物音乐会》,主要内容为学习歌曲《捉泥鳅》。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捉泥鳅》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增进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歌词的发音和节奏。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以及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泥鳅玩具、歌词卡片。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池塘,观察泥鳅,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动物元素。

2. 歌曲学习(15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捉泥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b. 分组学习歌词,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c.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d. 学生独立演唱,教师点评并指导。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和音高,进行讲解和示范。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比赛,检验学习效果。

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捉泥鳅》2. 歌词卡片:展示部分歌词,方便学生跟唱。

3. 节奏和音高示例:展示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和音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捉泥鳅》,并讲述歌曲中的泥鳅特点。

2. 答案:歌曲《捉泥鳅》歌词及旋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歌曲,如《小燕子》、《数鸭子》等,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歌词的发音和节奏。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泥鳅,关注音乐中的动物元素。

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捉泥鳅

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捉泥鳅

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捉泥鳅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捉泥鳅【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感统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而捉泥鳅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中的捉泥鳅活动。

一、捉泥鳅的意义和作用捉泥鳅这项活动不仅仅是孩子们玩耍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捉泥鳅的过程,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准确地抓住泥鳅,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

捉泥鳅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因为泥鳅很滑,很难抓住,因此孩子们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成功抓到。

二、感统训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身体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感统训练正是帮助他们在此时期内获得更好的发展。

通过感统训练,孩子们能够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肌肉力量,改善他们的姿势和平衡感,进而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这对于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幼儿园的感统训练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三、如何进行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在进行感统训练时,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

对于捉泥鳅这种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泥鳅的习性,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然后在捉泥鳅的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用手抓住泥鳅。

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感统训练,又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生态和自然知识,收获颇丰。

【总结】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中的捉泥鳅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它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和肌肉力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和毅力,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幼儿园的感统训练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感统训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捉泥鳅这种活动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捉泥鳅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感统训练,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我认为幼儿园应该加强对感统训练的重视,让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受益。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小班音乐教案捉泥鳅篇一:捉泥鳅教案《捉泥鳅》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捉泥鳅》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泥鳅》,并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学生能够认识四四拍的拍号并了解其意义。

3、欣赏校园歌曲《蜗牛和黄鹂鸟》《让我们荡起双桨》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捉泥鳅》。

教学难点:附点的演唱、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话题导入。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情境创设,实图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课件:泥鳅图片)你们玩过捉泥鳅吗,它容易捉吗,(课件:泥鳅的介绍)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见识几位爱捉泥鳅的小朋友。

听~他们来啦~(课件:播放歌曲)板书:捉泥鳅第二环节:歌曲新授1、初听师: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听后感受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呢,(欢快地、活泼地、风趣地)2、二听师:我们再认真听一听,想想从哪些歌词中你能感觉到小朋友特别想去捉泥鳅呢,(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课件:播放歌曲 )3、三听师:谁来说说歌曲的最后几句歌词出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反复,唱唱反复部分,说明了孩子想去捉泥鳅的急迫心情)(课件:播放歌曲歌谱)4、学习附点部分的歌唱。

师:请同学们在曲谱中找出附点节奏,并数一数有几处,(8处)师:这些是八分附点音符,这些附点节奏在歌曲中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5、跟琴分句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跟琴一句一句的学唱这首歌曲。

6、接唱练习。

师:你们唱带有附点的一、三、五等单数句,老师接唱双数句。

7、难点解决。

师:在歌唱中你觉得还有哪里唱起来比较困难,8、完整地歌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完整的唱一遍这首歌曲。

9、理解拍子: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四四拍。

它表示的意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四拍。

它的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10、声势训练:以第一句为例子,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拍肩11、师:我们自己打着拍子再来完整的演唱一遍这首歌曲。

幼儿园抓泥鳅模板教案小班

幼儿园抓泥鳅模板教案小班

课时:1课时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抓泥鳅的技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学会在游戏中相互帮助。

教学内容:1. 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 抓泥鳅的技巧和方法3. 游戏合作教学准备:1. 泥鳅养殖箱2. 捕泥鳅的工具(如小桶、网等)3. 教学PPT或图片4. 游戏场地布置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泥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幼儿回答后,教师讲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学习抓泥鳅的技巧1.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捕泥鳅的工具,讲解注意事项。

2. 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环节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抓泥鳅”游戏,每组幼儿合作完成。

2. 游戏规则:每组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尽量多地抓到泥鳅。

3. 游戏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互相帮助。

四、分享与总结1.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抓泥鳅的经验,提问:“你们觉得抓泥鳅难吗?为什么?”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五、课后延伸1.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泥鳅,并询问泥鳅的生活习性。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泥鳅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泥鳅的了解程度。

教学反思: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游戏环节应注重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3. 在课后延伸环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亲子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小班科学教案捉泥鳅

小班科学教案捉泥鳅

小班科学教案捉泥鳅标题:小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引言:科学教育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学活动,幼儿能够培养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份小班科学教案,主题是捉泥鳅。

通过此教案,幼儿将能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

教案目标:1. 认识泥鳅的外观和特征。

2.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包括生活环境和食物。

3. 观察并描述泥鳅的移动方式。

4. 学习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锻炼小动物的爱护意识。

教学准备:1. 泥鳅模型或图片。

2. 描述泥鳅特征的卡片或图片。

3. 水槽或水桶。

4. 微型网子。

5. 观察筐。

6. 沙子、小石子等自然材料。

7. 水。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泥鳅的外观和特征(15分钟)1. 展示泥鳅模型或图片给幼儿看,并引导他们观察。

2. 使用描述泥鳅特征的卡片或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泥鳅的外观特征,例如长长的身体、扁平的头部、细长的尾巴等。

活动二: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20分钟)1. 介绍泥鳅生活的环境,例如泥土、河流和湖泊等。

2. 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泥鳅的食物,如小虫子、水生植物等,让幼儿了解泥鳅的食性。

3. 引导幼儿思考泥鳅为什么喜欢生活在泥土中,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活动三:观察泥鳅的移动方式(15分钟)1. 准备水槽或水桶,并将水槽或水桶里填满水。

2. 抓一些泥鳅放入水槽或水桶中。

3. 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泥鳅在水中的移动方式,例如弯曲的身体、尾巴的摆动等。

活动四:捉泥鳅的动手实践(25分钟)1. 准备一个观察筐,将其中一部分装满沙子、小石子等自然材料,并加入适量的水。

2. 在观察筐中放入几条泥鳅。

3. 引导幼儿用微型网子捕捉泥鳅,并将其放入观察筐中进行观察。

4. 鼓励幼儿观察泥鳅的行为,例如它们是如何在观察筐中穿行的,它们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结语:通过这个小班科学教案,幼儿们能够了解泥鳅的外观特征、生活环境和食物,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抓泥鳅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抓泥鳅

知识专题: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抓泥鳅一、前言在幼儿园小班的教学中,游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游戏教案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而抓泥鳅这个游戏教案,无疑是一种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抓泥鳅游戏教案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二、抓泥鳅游戏教案的重要性1. 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抓泥鳅这个游戏需要孩子们屈膝蹲下,用手去捕捉“泥鳅”,这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游戏中,孩子们往往需要两人或多人合作才能成功地抓住“泥鳅”,这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3. 增强孩子的对自然的认知抓泥鳅游戏可以通过模拟抓捕“泥鳅”来引导孩子对自然界的认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到一些水生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4. 提升孩子的情商与社交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相互配合,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互动,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非常有益。

三、抓泥鳅游戏教案的实施方法1. 环境准备首先需要在教室或者室外的场地上进行游戏区域的划分,可以使用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来模拟“泥鳅”的藏身之处。

2. 游戏规则制定游戏规则,明确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行为规范,例如不能推搡、要尊重他人等。

3. 游戏过程教师首先给孩子们展示抓泥鳅游戏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相互配合,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和团队合作。

4. 游戏总结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总结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收获和体会,让他们从游戏中获取更多的教育意义。

四、我的观点与理解抓泥鳅这个游戏教案是一种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是一种理想的游戏教育。

在实施这个游戏教案时,老师需要在游戏中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以上是我对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抓泥鳅的一些观点和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抓泥鳅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抓泥鳅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抓泥鳅教案概述本次课程设计是一堂幼儿园小班游戏课,主题为“抓泥鳅”。

本节课是一节针对小班幼儿的室内有趣的学习活动。

通过本课程,幼儿将在游戏中学会如何捉泥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高度的协作意识;3. 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教学内容1. 游戏规则介绍:讲解游戏规则及用具老师在开始之前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包括游戏场地、游戏道具、游戏时间等,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加自如、觉得方便。

2. 游戏仿真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情况,布置两个区域,分别是“捕鱼区”和“泥鳅区”。

让幼儿穿好雨衣、长袖衬衫和水靴,然后在池塘边守候,准备抓泥鳅。

3. 游戏实践通过老师的播报,幼儿们将分组走向所分配的区域。

幼儿在池塘里等待,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就要开始抓泥鳅了。

当一个孩子抓住一个泥鳅,他就会获得一个信任卡片,在所有卡片抓住后,拥有最多卡片的小组将获胜。

教学重点要让幼儿学会在游戏中互相协作、交流、分享,以增加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增强其身体的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Step1:游戏规则1. 游戏介绍:当孩子们到达场地时,老师解释了游戏规则和目标。

2. 游戏区域:大班幼儿分成了两组,分别在“捕鱼区”和“泥鳅区”打比赛。

3. 捕鱼区:此地是捕鱼的好地方,这里随处可见泥鳅。

4. 泥鳅区:这里有些泡沫,但也有很多泥鳅等着被捉。

Step2:实际操作1. 分组:将幼儿们分成两组,并给每个队员绑上飘带。

2. 开始之前:让孩子保持安静,等待老师的口令。

3. 开始抓泥鳅:当教练开始喊口令时,“开始!”孩子们便开始抓蝌蚪,抓了一个泥鳅就得到一个信任卡片。

4. 统计信任卡片:比赛后,每组孩子将他们的卡片放在一起计算,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5. 颁奖:最后,教练会颁发奖章和奖品给取胜队伍。

Step3:回顾总结1. 在游戏中,幼儿们学会了如何捕蝌蚪,培养观察力和反应素质。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抓泥鳅的趣味与启发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抓泥鳅的趣味与启发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抓泥鳅的趣味与启发【引言】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而《抓泥鳅》这个游戏教案,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还可以在其中融入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抓泥鳅的趣味与启发做深入探讨,并给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运用《抓泥鳅》游戏教案。

一、抓泥鳅游戏的趣味性1. 游戏规则在《抓泥鳅》这个游戏中,老师将会扮演泥鳅,而幼儿则扮演捕捉泥鳅的小鱼。

泥鳅使用一块布条或者绳子在教室中穿行,而小鱼们则要尽可能迅速地捉住泥鳅的尾巴。

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规则让幼儿们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很容易激发出他们的参与热情。

2. 协作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们需要彼此合作,共同捕捉泥鳅。

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共享和互助。

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反应力。

3. 角色扮演通过《抓泥鳅》这个游戏,幼儿们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和满足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也能够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抓泥鳅》游戏的启发性1. 自然科学启发《抓泥鳅》这个游戏可以很好地引导幼儿认识泥鳅这种动物,老师在游戏结束后可以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甚至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加深他们对泥鳅的了解。

这样,不仅能够拓展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数学启发在游戏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数一数自己捉到的泥鳅的数量,或者比较谁捉到的泥鳅最多。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简单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品德启发《抓泥鳅》这个游戏还可以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共享、互助和包容。

还可以通过游戏加深幼儿对友谊和友爱的体验,提高他们的情感品德素养。

【总结】通过对《抓泥鳅》游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教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小班——捉泥鳅

小班——捉泥鳅

小班——捉泥鳅
活动名称:捉泥鳅p150
活动目标:学习听辨运动信号,能根据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不锈钢钻架若干、草地或铺有软垫的场地、欢快的音乐、(事先观察过泥鳅,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起始活动
听音乐跟老师一起做模仿操,鼓励幼儿和大家一起活动身体。

二、基本部分
1、布置场景,交代游戏玩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做小泥鳅。

小泥鳅他喜欢生活在哪里?(泥土里)小泥鳅喜欢在泥洞里钻来钻去,这些(指不锈钢钻架)就是泥土里的洞洞。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幼儿四散练习。

3、集中交流。

小泥鳅在钻来钻去的时候不能把洞洞(不锈钢钻架)碰倒。

请个别幼儿示范。

4、游戏:捉泥鳅
介绍玩法:幼儿扮演泥鳅在“泥洞”中钻进钻出,听到捉泥鳅的信号时,扮演泥鳅者原地趴下,表示已钻到泥土里,捉泥鳅者就不能捉,泥鳅动弹时,则可以捉住他。

三、放松
1、小泥鳅玩累了,躺在地上休息。

2、帮助幼儿整理衣物。

抓泥鳅游戏小班教案

抓泥鳅游戏小班教案

抓泥鳅游戏小班教案教案标题:抓泥鳅游戏小班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泥鳅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泥鳅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2. 水池或容器,用于模拟泥鳅的生活环境。

3. 网、篮子等工具,用于抓捕泥鳅。

教学准备:1. 准备好泥鳅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并准备好展示设备。

2. 准备好适量的水池或容器,确保泥鳅能够自由活动。

3. 确保教室或活动场地的安全和清洁。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泥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2. 与幼儿一起讨论泥鳅的外貌、生活环境和特点。

活动1:观察泥鳅1. 将准备好的水池或容器放在幼儿面前,确保泥鳅能够自由活动。

2.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泥鳅的外貌、动作和习性。

3.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泥鳅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

活动2:抓泥鳅游戏1. 将网、篮子等工具分发给幼儿,解释游戏规则:幼儿需要合作抓捕尽可能多的泥鳅。

2.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抓捕。

3. 鼓励幼儿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和交流,提高抓捕效率。

活动3:总结讨论1. 结束游戏后,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2. 引导幼儿总结泥鳅的特点和抓捕技巧。

3.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对泥鳅的保护意识。

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一起参与,组织家庭观察泥鳅的活动。

2. 制作泥鳅的手工模型,让幼儿通过制作加深对泥鳅的了解。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作品和观察记录。

3. 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泥鳅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延伸:1. 在幼儿园的自然角落增设观察泥鳅的区域,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

2. 组织户外探索活动,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观察泥鳅和其他水生生物。

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2. 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能否更好地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 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达到教学目标?4. 教学评估方式是否能够客观地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5.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个别指导和支持?。

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捉泥鳅

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捉泥鳅

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捉泥鳅教学主题:捉泥鳅教学目标:1. 提高小班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物体的认知能力和兴趣。

3. 提高幼儿对运动的理解能力和手部敏捷度。

教学内容:1. 泥鳅捉捕规则和注意事项。

2. 捉泥鳅活动分组练习。

3. 捉泥鳅活动自由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泥鳅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引发幼儿兴趣。

2. 教师提问:“谁想去捉泥鳅?”激发幼儿热情。

第二步:讲解规则和注意事项1. 教师简单介绍泥鳅的习性和捕捉方法。

2. 教师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要过于猛烈地揪扯泥鳅、要注意蚊虫等。

3.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一些趣味性的热身运动,如摆手、踢腿、晃头等。

第三步:分组练习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有1-2名家长帮助。

2. 教师现场指导幼儿如何用罐子捕捉泥鳅,并鼓励幼儿积极尝试。

3. 组内成员轮流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捉到泥鳅。

4. 记录每个小组的成绩,并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四步:自由练习1. 在分组练习后,允许幼儿自由捕捉泥鳅。

2. 教师在旁帮助幼儿,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发现和探索自然。

3. 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不伤害其他小生物,爱护大自然。

4.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放生泥鳅,回收使用的器具。

第五步:总结反思1.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并总结活动中学到的东西。

2. 与幼儿共同回顾、反思,如“今天学到什么?有什么要改进的?”教学方法:1. 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问、讲解,让幼儿学习泥鳅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分组练习和自由练习,让幼儿亲身感受捉泥鳅的乐趣。

3. 通过评价和总结反思,让幼儿进一步深入理解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材料:泥鳅图片、捉泥鳅器具(罐子、盆、筛子等)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注意事项的遵守、协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等等。

2. 通过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信心。

户外小班捉泥鳅教案

户外小班捉泥鳅教案

户外小班捉泥鳅教案教案标题:户外小班捉泥鳅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学生能够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泥鳅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幻灯片。

2. 捉泥鳅所需的渔网、桶和水。

3. 适当的户外场地,如池塘或小溪。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泥鳅的图片、视频或幻灯片,并引导他们讨论泥鳅的外观特征和生活环境。

2. 提问学生,他们是否见过泥鳅,以及他们对泥鳅有哪些了解。

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如它们喜欢生活在水底的泥土中,喜欢吃小虫子等。

2. 解释捉泥鳅的基本技巧,如慢慢靠近泥鳅、用渔网轻轻捕捉等。

3. 强调捉泥鳅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要在陡峭或危险的地方捉泥鳅,不要抓住泥鳅太用力等。

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提供每个小组一个渔网和一个桶。

2. 带领学生前往户外场地,如池塘或小溪,进行捉泥鳅的活动。

3. 指导学生如何慢慢靠近泥鳅,并教授他们正确使用渔网的方法。

4. 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捉到更多的泥鳅。

总结回顾:1. 带领学生回到教室,进行活动总结。

2.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捉泥鳅经历和收获。

3. 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如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等。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泥鳅观察活动,让他们记录泥鳅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2. 鼓励学生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他们对泥鳅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捉泥鳅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估他们对泥鳅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泥鳅研究,如了解不同种类的泥鳅、泥鳅的生态地位等。

2.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泥鳅的观察和记录,并制作相关的展示或报告。

希望以上的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

捉泥鳅小班教案

捉泥鳅小班教案

捉泥鳅小班教案教案标题:捉泥鳅小班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捉泥鳅这种生物。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捉泥鳅的基本知识介绍。

2. 捉泥鳅的观察和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介绍捉泥鳅的基本知识。

2. 适量的容器或桶,用于捉泥鳅的实践活动。

3. 捉泥鳅的工具,如网子或小铲子。

4. 水和泥土,用于模拟泥鳅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在黑板或白板上展示一张捉泥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捉泥鳅的基本知识,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实践活动:1. 将容器或桶中加入适量的水和泥土,模拟泥鳅的生活环境。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只网子或小铲子。

3. 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捉泥鳅,观察和体验捉泥鳅的过程。

4. 引导学生观察捉到的泥鳅的特征,如身体颜色、形状等。

5. 组织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总结活动:1. 回到教室,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总结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分享彼此的经验。

3. 结合学生的观察结果,再次向学生介绍捉泥鳅的基本知识,加深他们的理解。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表达他们对捉泥鳅的印象。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户外继续观察和探索捉泥鳅的生活。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表现。

2. 收集学生的绘画或手工制作作品,评估他们对捉泥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指导: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保护自然环境,不损害捉到的泥鳅。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名称:捉泥鳅p150
活动目标:学习听辨运动信号,能根据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不锈钢钻架若干、草地或铺有软垫的场地、欢快的音乐、(事先观察过泥鳅,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起始活动
听音乐跟老师一起做模仿操,鼓励幼儿和大家一起活动身体。

二、基本部分
1、布置场景,交代游戏玩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做小泥鳅。

小泥鳅他喜欢生活在哪里?(泥土里)小泥鳅喜欢在泥洞里钻来钻去,这些(指不锈钢钻架)就是泥土里的洞洞。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幼儿四散练习。

3、集中交流。

小泥鳅在钻来钻去的时候不能把洞洞(不锈钢钻架)碰倒。

请个别幼儿示范。

4、游戏:捉泥鳅
介绍玩法:幼儿扮演泥鳅在“泥洞”中钻进钻出,听到捉泥鳅的信号时,扮演泥鳅者原地趴下,表示已钻到泥土里,捉泥鳅者就不能捉,泥鳅动弹时,则可以捉住他。

三、放松
1、小泥鳅玩累了,躺在地上休息。

2、帮助幼儿整理衣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