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
《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的学习笔记放假前,在网上挑选了几本暑假期间要读的书,其中就有这本史宁中教授主编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一书,每读一页都有很多收获,结合《课标》和另外一本关于案例式解读《课标》的书,使得我对“四基”、“四能”、“十大核心概念”等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
书读过一遍后,感觉还有必要再读一遍并做好笔记,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摘要。
史宁中教授的思考:(1)课程标准应当规定哪些教学内容,为什么要规定这些内容,这些内容的教育价值是什么?(2)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本质?(3)思考数学教育的本质,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实施一种什么样的数学教育?(4)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什么,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培养?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隐性的东西,恰恰是这种隐性的东西体现了数学素养。
判定数学基本思想的准则:(1)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2)学习过数学的人和没有学习过数学的人的思维差异。
数学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基础知识主要指概念和法则的记忆,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和证明的能力。
对教师的更高要求:除了“双基”之外,(1)还要求教师能够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并且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悟这些实质;(2)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3)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思维与实践,并且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和实践的经验。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因此在认识数之前,首先要认识数量。
数学的本质:在认识数量的同时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数的同时认识数之间的关系。
分数:虽然可以把分数看作除法运算,但分数更重要的还是数,分数本身是数而不是运算,人们用这种数表示自然数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一种是整体与等分的关系,一种是整数的比例关系。
数量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
例如:一粒米、两条鱼、三只鸡、四个蛋等。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六步模式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六步模式一、导入1. 师生交流:教师与学生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者数学游戏进行师生交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教学内容的导入做好准备。
2. 引入问题:教师在教学前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感性认识3. 创设情境:通过一些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或者图片、教具等,帮助学生通过感官感受、模拟、观察、操作等方式,逐步形成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
4. 实物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概念,通过操作物品、教具等,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的计算过程,从而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
5. 示范引导:教师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基本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逐步走向理性认识。
三、概念认识6. 概念引入:教师通过分析问题、引入概念,向学生提出新的概念,帮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概念和特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7. 理性认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新知识的理性认识,形成对数学概念的逻辑认识。
8. 案例演练: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学生的操作,深化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丰富数学知识。
四、反思总结9. 经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从操作和实践中总结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认识。
10. 整合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体系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五、情感体验11. 分享交流: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分享交流,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数学的美和趣味,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2. 拓展应用:通过数学游戏、趣味题目等方式,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六、巩固提高13. 知识巩固: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巩固训练,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际应用练习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模型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模型意识摘要】所谓数学模型思想,主要指有效结合数学理论以及实际生活,通过数学课本理论知识探索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应关系,同时采取数学概念和其基本性质等让课本知识变为有效数学模型,再在处理生活里面出现的问题时运用该数学模型的思想。
可实际上,当前不少教师依然没有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是一味传授数学知识的具体验算流程。
提升学生建模能力,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型思想;策略分析;小学数学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9-142-01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多样化一些数学教师对学生讲授课本知识时,没有严格遵循小学数学新课程提出的标准要求,依然采取的是单一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属于教学主体,学生仅仅负责听讲,并且数学教师基本上讲授的都是课本上面的理论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套用。
该类教学方法既对学生思维能力产生了限制作用,也导致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
2.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比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学校里面的数学教师自身缺乏综合素质,也未对学生所具有的实践能力进行考虑,觉得学生最终学习任务就是吸取教材内基本知识,没有将学生实践能力、听、说以及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上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3.教师始终存在应试教育观念进行数学课堂授课时,一些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或者是课上死记相关理论知识,应试教育现象非常严重,评价学生个人能力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每场考试所获得的分数。
在这种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就会产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的不良学习习惯,没有对其思考能力和课后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行考虑,从而降低了学生自身数学兴趣,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使一些学生患上考试恐惧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重要意义1.符合数学模型思想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
而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实现。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竞争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备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就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精心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2、研究情境--发现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数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及学习经验,引发学生思考,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对数学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而后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合作交流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所以,合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课堂上加以落实,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
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所在。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1、自主探究--分工合作自主探索就是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数学的知识。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法的几点建议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法的几点建议新的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学模式的革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标签: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宗旨。
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宗旨呢?笔者浅谈几点之见:一、教师要把握数学的本质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其内容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所以,数学教学应以辩证法的思想观点指导学生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同时,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样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变换时,可引导学生体会由轴对称变换所得导到的图形从中体现出的“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出美丽的图案,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不同的收获,学生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只有把握数学的本质,才能不断更新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师要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要讲清讲对现成的结论,学生只需听讲和记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重教轻学,教师的精力倾注于如何把知识讲精彩,没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
在新课标下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在互动中“学中做”,也要在互动中“做中学”。
教学中,教要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学”,新的教材中,几乎每节内容都有“探究活动”,让学生去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最后归纳出问题的答案,“做”与“学”是互动的,并且在多数章节的最后还安排了一两个“教学活动”,它是所学知识的再应用,是知识的升华,它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
有效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和方法
有效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和方法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比例”这一单元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房间面积、计算物品价格等,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方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这一单元时,可以让学生探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的性质和特点,并通过实验和证明来得出结论。
概念主题式教学模式:以数学概念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质和意义。
例如,在教授“分数”这一单元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切蛋糕、分物品等,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模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来提高数学素养和
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组合与排列”这一单元时,可以引入数学思想方法中的“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让学生通过解决排列和组合问题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思想方法。
多元表征式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表征方式(如图形、图像、符号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这一单元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等,让学生通过多种表征方式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这些大单元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应用和组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在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生活经验的获得与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为使学生在教学中逐步达到“三会”目标,我积极探索教育方式,逐步形成了“观察—猜想—验证—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观察—猜想—验证一运用”教学模式简介自某某年任教数学以来,认真学习新课标,结合学生学习效果,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尝试多种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最后“观察—猜想—验证—运用”课堂教学模式优为快捷,此教学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激活学生的内因上下功夫,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的创造性学习。
它主要包含四个部分:观察、猜想、验证和运用。
如在学习新的几何图形时,一般情况下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来观察图形,大胆猜想,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尝试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运用实践去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模式的操作流程仔细观察,激发兴趣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系统的知识都从观察开始。
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我们不难发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其前提必然是观察。
在学生众多的学习方式中,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观察,对知识有了表象的认识才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学好数学知识。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都会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情境图、图形、物体的变化、运动过程等,让学生自己从中寻找到相关数学信息,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在观察中,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
介绍几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介绍几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河北省临漳县孙陶学区任爱国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学习知识的一系列方法。
学生要学,也必须运用课本、练习册、学具等手段,采取观察、操作、听讲等方式进行探索、理解。
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等等,这些内容,从教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很多因素。
有传授知识的因素,也有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因素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已知的因素。
为此,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就把老师们过去和现在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整理介绍,以方便广大教师在教学时选。
一、谈话法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我们来看一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
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师问:你怎样知道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而且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而且少2个?生1:因为3个三角形对着3个圆形,还有2个圆形没有三角形与它对着,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六环教学(一)基本模式步骤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第二环节:学习目标———明确第三环节:自主学习———扎实第四环节:合作探究———互助第五环节:展示交流———发展第六环节:达标检测———能力(二)模式操作1.创设情境———激趣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
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2.学习目标———明确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班学生实际,确定学习目标。
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不能写空话、假目标。
让学生读了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互动的学习过程,能够达到。
3.自主学习———扎实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
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于源疑。
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好习惯;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4.合作探究———互助教师在教学方式转变决不能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
对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促使其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是从孩子们接触数学开始,教育孩子们如何认识、理解、应用数学知识,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成长奠定基础的重要学科。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篇文章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孩子们在小学时,对于抽象的数字概念理解较差,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给予他们生动的形象再现,触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就是利用生动的故事、图片等情境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小猫吃奶的故事情境,教孩子们掌握加减法运算的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推理、举例等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点;或者通过直观的几何形状让他们进行排序、分类和描述等方面的数学应用。
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的体验,既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做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者,任何学生都是活跃参与者,主要特点是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频繁、思维交流充分。
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自主性思考、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更加深入。
例如,来到一道难题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思广益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交流和讨论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思考,互相思考和发掘,共同进步,在互动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
三、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一种更具娱乐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游戏教学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更直观、生动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创意思维能力。
例如,在掌握完整数的概念后,可以借助“数学接龙游戏”类似的游戏来进行练习和加强运算;或者让孩子们在贴图板上进行几何图像的拼凑和构建,开发他们应用几何知识的空间想象力。
以上几种数学教学策略只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特点及具体教学要求,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于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常见的是课堂教学模式和互动教学模式。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包括其定义、特点、优点和应用。
定义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分数和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技巧。
该模式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互动教学两种方式实现。
特点1. 结合实际情境。
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实际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概念的理解。
2. 通过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互动教学,学生能够更快、更深入、更轻松地掌握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3. 问题导向。
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主导。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优点1. 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兴趣。
2. 提高效率。
通过互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更快地找到学生的弱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
应用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可以应用于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中。
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和学生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对于一些需要加深学生理解的概念和技巧,可以采用讲授、演示、归纳等方法进行教学;对于一些需要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难点,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学生主导、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总之,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技巧。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分数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分数混合运算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二、分数混合运算的定义所谓分数混合运算,就是在数学运算中,涉及到有整数和分数的混合计算。
通常包括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分数混合运算通常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的。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然后进行练习和应用。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很难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由于学生们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时往往会存在很多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无法很好地解决学生们的困惑和疑惑。
四、现代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也逐渐走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分数混合运算教学中,也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
五、教学策略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
一方面,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综合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六、教学案例以小学五年级的分数混合运算为例,假设有一个教学案例:小明购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1/4的苹果,3/8的香蕉,还有一些橙子。
请计算小明购买的水果中,苹果和香蕉的比例,并用分数表示。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的内容。
在首先进行了背景介绍,指出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然后分析了研究意义,强调了混合运算教学对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从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的概述开始,逐步深入探讨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并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展示了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最后在评价和建议部分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和提出了建议。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发展的方向。
本文全面分析了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旨在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并促进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现代教学,案例分析,评价,建议,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数学分数混合运算作为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解题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1.2 研究意义散乱的知识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理解,缺乏深入思考。
探讨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提升缓慢。
通过研究现代教学模式,可以找到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全面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2. 正文2.1 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概述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概念课的五个步骤
数学概念课的五个步骤数学概念课的五个步骤包括:引入概念、解释概念、示例应用、练习实践和总结反思。
首先,引入概念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引入概念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新概念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新概念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实例、引述有趣的故事或者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入新的数学概念。
在引入概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了解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入方式。
其次,解释概念是引入后的第二步。
解释概念需要教师通过简单、直观、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向学生详细解释新概念的定义、特点、性质及其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
在解释概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新概念的准确理解。
第三,示例应用是学习新概念的第三步。
示例应用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例,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并将其应用到数学问题中。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分组讨论、板书解析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推理,掌握新概念的应用技巧和解题方法。
在示例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四,练习实践是学习新概念的第四步。
练习实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对新概念的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及拓展性、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对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总结反思是学习新概念的最后一步。
总结反思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梳理学习收获和成效。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结讲解、课后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学习新概念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并检验自己对新概念的掌握程度。
浅谈“5E”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提出教学目标,重点是让这一目
四、迁移
标吸引住学生。怎样吸引学生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们常说:
知识讲授完之后,要注重迁移。即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设计目标要创设能 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
够激起学生兴趣的场景。我在教学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并且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
神州教育
浅谈“5E”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项娇娇
浙江省仙居县下各镇中心小学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忽略了 空间,让其进行探究。
学生情感,很难培养学生的技能。换而言之,不符合素质教育
在 讲《三 角 形 的 面 积 公 式 》 时, 我 不 是 直 接 告 诉 学 生 公
的核心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5E” 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来探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三
学中具体运用。
长方形面积的 2 倍,2 倍与其中的一半抵消,最后得出三角形
关键词:“5E”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吸引;探究;解释; 的面积为底乘高除以 2。
迁移;评价
三、解释
解释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包括两方面:教师根据
“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开发的一种基于建 学生探究过程发现的问题;再是学生发现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子们高兴得直点头。故事讲完了,学生立刻说:“猴子真傻,上
五、评价
午三个,下午四个与上午四个,下午三个不都一样吗?”这时
这是“5E”教学模式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可以根据需
学生立刻进入了今天的主题: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 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或互评;也可以是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数学概念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引入,分析,应用。
概念的引入一定要侧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概念的引入要情境化,要顺其自然,而不能强加于人。
在设置情境是一定要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贴近生活,而不要刻意讲究形式。
在概念的系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不同的角度认识概念,这不仅便于发挥知识的结构功能,使概念具有“生长活力”,有益于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特殊的意义。
精心设计练习,在应用中强化概念间的联系,巩固概念网络,加深概念的理解。
如何上好计算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
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
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
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比如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题组,运用迁移的方法,总结出积的末尾的0的确定。
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并巩固简便的笔算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
如何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一、明确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体验 (比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二、明确数学课和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联系与区别从课程设置地位看,数学课处于主导地位,数学综合实践课则处于辅助地位;从课程设置功能看,数学综合实践课是数学课的延伸和发展。
这是两者的联系。
两者的区别在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可是某单元后教材安排的内容,也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需要等而自己设置的内容);?活动方式不同(数学综合实践课,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在室内上或室外上等);?教学组织形式不同(数学课一般以一个班作为教学对象,而数学综合实践课,它可依据实际情况,把几个班或一个年级合起来上课);?教师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评价者)。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部提出了“四基”教学要求,即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数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数学基本方法的运用以及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
这四基的落实,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这四基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去理解数学基本概念,例如数的大小、形状的特征、数量关系等。
比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去感知和理解数的大小,让他们通过比较、分类等活动,去探寻数的大小之间的规律和关系。
在学习形状的特征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让学生去理解形状的特征。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和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数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数学基本技能包括了计算能力、作图能力、测量能力等。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比如加减乘除、分数的计算等;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如画图解题、图形的绘制等;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如长度、面积、体积等的测量。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
三、数学基本方法的运用数学基本方法的运用,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直观法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归纳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际场景和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体会和运用数学的基本方法,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1年第28期(总第452期)教育随笔▲【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浅层学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此情景下,深度学习应运而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主题”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
在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效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反思能力。
本文对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主线”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教学模式中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浅谈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主线”的教学模式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林大铁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进而提升数学学习效果[1]。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因地制宜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2]。
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教师通过“问题主线”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串联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
随着研究者对深度学习概念的不断研究,我们认识到,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具备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相应问题信息进行整合,获得新的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会进行有效的反思,并且通过协作及沟通的方式对自身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整,进而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
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还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及技能进行有效的迁移运用,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
情境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情境教学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指出其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接着讨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强调了应注重营造生活化、趣味化的学习氛围。
最后提出了如何结合情境教学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认为情境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将其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营造一个积极、生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生活化、趣味化、学习氛围、教学应用、学生影响、教学特点、教学改进。
1. 引言1.1 情境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情境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营造真实或模拟情境来促进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被广泛应用,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度低,需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而情境教学正是符合这一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情境教学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生活化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营造生活化、趣味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情境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2. 正文2.1 情境教学的基本概念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作为学习的背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
概念教学如此重要,但在实际的概念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轻过程,重结果,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
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导致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夹生饭的现象。
当发现问题再回去弥补,而这个时候的弥补,又感觉没有多少味道,从而造成误解的一直持续。
轻感悟,重讲解,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
一些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把概念记忆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来弥补对概念理解的不足。
学生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老师和学生都很疲劳。
为了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我们可以把数学概念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感知概念,形成表象;(概念从哪里来?)②通过抽象和概括,感悟概念,理解概念;(概念是什么?)③通过实例分析,巩固和应用概念。
(概念有什么用?)下面结合《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模式的一点思考。
一、引入概念,经历概念的发生过程。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①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图形、图表等作为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如学习“认识角”时,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或实物来引入。
②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
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
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来引入。
③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
数学中有些概念是用发生式定义的,在进行这类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演示活动的直观教具或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事物的发生过程。
例如,小数、分数、百分数等概念都可以这样引入,无可辩驳地阐明了这一概念的客观存在性。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
让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百分数的认识》的教材安排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模式。
从概念教学的目的出发,教学中探究新知部分我是这样处理的。
1、派谁去参赛获胜的可能最大。
(1)提出问题。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周学校的阳光体育比赛的内容是投篮比赛。
下面是我们班体育委员张俊辉统计的三个投篮比较好的同学的投篮情况,请你好好思考一下,你认为派谁去参赛,获胜的把握更大呢?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派谁去参赛,获胜的把握更大呢?”展开讨论。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把学生的不同想法简要地记录在黑板。
预设A:选李林书参赛,因为他投中的次数最多。
B:选闫冰参赛,因为他没中的次数最少。
C:18÷20=0.9;7÷10=0.7;21÷25=0.84,选择唐嘉维参赛。
D:18÷20=8/20;7÷10=7/10;21÷25=21/25。
……
你们觉得哪种选择方案更合理?用18÷20=18/20可以表示什么?
(3)你能一眼就看出谁大谁小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独立完成分数的大小比较,展示交流。
(4)现在你能一眼看出派谁去参赛,获胜的把握更大吗?为什么呢?
我创设了“派谁去参赛获胜的把握更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在讨论“觉得哪种选择方案更合理”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用“18÷20=18/20可以表示什么?”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分数的知识经验,特别是唤醒“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策略。
经过交流和思考,学生自然明
白不能只看投中的个数,用投中个数占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来表示各自的投篮情况更合理。
接着用“你能一眼看出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再一次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通分很必要,把三个分数都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大小便直截了当。
就这样让学生经历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在实际生活中,用一般的分数形式来表示有时很不方便,于是就选择了分数中的一部分——分母为100的分数,从而体会百分数产生的背景和必要性。
在这之后我又创设了“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更好?”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发芽棵树占实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发芽情况的合理性。
进一步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这时,我直接说明:像这些90/100,70/100,84/100数,还有另一种写法。
如90/100写作90%,在学生的自学基础上指导百分数的读写法的一些注意细节。
至此,完成了百分数这个陌生的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
二、在现实背景中,感悟概念,理解概念。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概念的建构需经多次反复,经历“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
而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北师大教材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设计了许多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有数学价值的情境,这为我们的概念教学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1、在交流中,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在学生体会了百分数的必要性,明白了读写法之后,出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个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
2、利用数形结合,促使概念清晰化。
在概念基本形成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对新旧相关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良好的认识结构,促使概念清晰化。
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3、在比较中,理解百分数的内涵。
前面学生通过交流,基本上可以说出每个百分数的意义,但此时并不等于学生已经牢固掌握,切实理解了概念,还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分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
三、设计习题,巩固和应用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我们新时期小学数学老师的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遇到学生会很熟
练地背出概念内容,但不能进行灵活应用的现象。
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概念教学中,在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地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 及时的巩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结合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不同的环节,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并能真正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运用,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提高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