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案

合集下载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设问: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 二、整体感知,构建知识框架任务:什么是“大一统”?阅读课文小标题,汉武帝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大一统?大一统: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三. 削弱地方势力 1.背景任务一:阅读史料,说说汉武帝初年在政治上面临怎样困境?材料一:西汉建立后,汉高祖继续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这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

汉景帝接受晁错建议,下令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

公元前154年,吴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朝廷出兵平叛,经过数月的战争,叛乱被平定。

景帝借机收回诸侯王的部分权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024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材料二:(豪强地主) “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阅材,思考问题研料,理解背景——《史记·平准书》政治困境:①汉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

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

这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2.措施任务二:阅读教材、观看视频,汉武帝是如何巧妙破解政治上的困境的?观看视频:何为推恩令措施:①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效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教师点拨:巧妙之处:不费一兵一卒,削弱诸侯王势力3.措施与作用任务三:阅读教材,归纳汉武帝在政治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措施:②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效果: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③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效果:这些豪强离开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还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后世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补充和说明:
1.例题一: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政治措施的核心,学生需掌握其内容和作用,理解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意义。
2.例题二:均田制是汉武帝时期经济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了解其原则和意义,分析其对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的影响。
举例:推恩令的实施细节,如何解决了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问题,以及这一政策如何体现了汉武帝的治国智慧。
2.教学难点:
-理解推恩令、均田制等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以及这些政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措施如何共同作用巩固了中央集权。
-认识到汉武帝时期政策对于后世的影响,以及这些政策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3.例题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文化政策的代表,学生需掌握其背景、原因和影响,认识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4.例题四:通过比较汉武帝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5.例题五:综合论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分析题:让学生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检测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讲解
1.例题一:简述汉武帝推恩令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案:汉武帝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推恩令的作用是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班姓名学习目标:1.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了解汉武帝采取巩固大一统措施的历史背景。

3.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过程:一、导入: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二、快乐自学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本54-57页。

1.西汉初年社会政治、思想、经济领域面临哪些困境?2.汉武帝针对上述情况各采取了什么措施?各有何作用或影响?3.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对西汉王朝有何影响?三、合作探究1.有人说,汉武帝的“推恩令”实在是一箭多雕、妙不可言。

你能看出汉武帝的这一招有何高明之处吗?2.试比较一下秦汉两个朝代对待儒家思想的异同点,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四、课堂小结颁布推恩令汉政治上武建立刺史制帝巩罢黜百家固思想上使西汉开始进大独尊儒术入鼎盛时期一统统一铸币王经济上盐铁官营朝平抑物价五、达标检测1.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有①商②西周③秦朝④西汉()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2.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有何相似之处﹙﹚A.背景相似B.方法相似C.结果相似D.根本目的相似4.后人把秦始皇、汉武帝并称为“秦皇汉武”主要是因为﹙﹚A.他们都用儒家学说治国B.他们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帝国。

C.他们都推行了郡县制D.他们都攻打匈奴,修筑长城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5.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6.阅读材料: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案-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案-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单元线索】【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国力强盛原因;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过程【重难点突破】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难点:大一统概念的理解【概念解释——“大一统”】一方面是指国家的大统一,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统治权要一统于皇帝。

“大一统”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知识梳理】一、削弱地方势力(政治上)1、背景: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势力强大,这两股势力成为统一国家的离心力量。

2、主要措施(1)“推恩令”(主父偃建议),汉武帝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后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镇压叛乱。

(2)下令将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离开故地,势力被削弱。

(3)建立刺史制度,分全国为12个州部,监察地方官吏豪强,严禁为非作歹。

二、加强经济管控(经济上)1、主要措施:(1)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使用新灌溉工具(耧车),手工业获得发展。

(2)①为加强朝廷对经济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盐铁官营:在各地设置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3)平抑物价:全国范围统一调配物资。

(4)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2、结果: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握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尊崇儒术(思想上)1、背景:汉初,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2、目的:为稳固统治,统一思想。

3、措施(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4、影响: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四、北击匈奴(军事上)1、背景:①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导学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二、思想上的大一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知识构建】【直击中考】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学习目标1.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二、重难点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知识导图四、学习提纲“推恩令”的实施1、原因:西汉初,势力强大的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对抗朝廷,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削藩”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

2.措施:(1)颁布“推恩令”。

建议者:主父偃措施: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作用:通过实行“推恩令”,各诸侯国的子弟也都受到封赏,于是他们对汉武帝更是感恩戴德。

从表面上看,各诸侯的子弟都受到了恩惠,但实际上各诸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了,无法同中央抗衡了,这样就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建立刺史制度。

监督地方官员。

刺史制度: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官员、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意义: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减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道家: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儒家:施行仁政,以德治国法家:严刑律法,以法治国2、提出者:董仲舒(他通过察举制度进入皇帝视野)3、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思想内涵:崇礼、尊王、攘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5、内容:①设立太学,使天下文人学习儒家经典。

以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附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附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附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XXX“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XXX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难点】XXX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师:楚汉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启发学生回答:XXX最终打败XXX,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XXX就是XXX。

)师:XXX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指导学生观看课文“导入框”,结合上一课知识回答:善于用人,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师:俗语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昔时XXX面对的也是这种情况。

请看课文“文景之治”的内容。

二、XXX的大一统1、XXX实现大一统的原因阅读文字”介绍了XXX哪一方面特点?这个特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些人物相似?A、XXX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B、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政、XXX等。

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XXX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XXX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XXX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2、XXX大一统措施联合课文,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XXX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

1.原因客观:XXX后期的经济繁荣主观:XXX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头脑:免除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增强中心集权大一统2.措施3、XXX大一统意义XXX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和巩固。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和对历史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学习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学习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是谁统治时期?2)、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3)、说出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4)、说出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呢?5)、在军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呢?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西汉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西汉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西汉王朝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从此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4.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3.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结合史料,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了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事迹,体会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百折不挠的精神。

(家国情怀)3.观察《西汉形势图》,认识西汉是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国家。

(时空观念)4.能够正确评价汉武帝。

(唯物史观)自主学习一、削弱地方势力西汉自高祖时起,一直到武帝年间,历代统治者都奉行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稳定政权。

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实施,让宗藩势力走向了没落,再也无法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阐释汉武帝的“推恩令”。

(2)除“推恩令”外,西汉还采取了哪些强干弱枝的政策?二、加强经济管控1.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材料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进行第四次币制改革。

钱文“五铢”从此启用。

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因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

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

政府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

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

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另一次恶币的泛滥。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西汉五铢》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学案课件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学案课件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加 手工 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强业

(1)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③ 五铢钱 ; ⁠ 在全国

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

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
控 商业 抑物价;对商人征收④ 车船税 ⁠
(2)作用: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

的离心力量

(1)采纳主父偃的“① 推恩 ”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

分封给其子弟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
方 措施 辖;又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

(2)下令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作用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农业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六辅渠、白渠等);新型 播种工具② 耧车 的⁠ 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 A ) 9. (2024广东)汉武帝时期,人们常用“勇”“雄”“猛”“安汉”“广 武”等字取名,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与该风气的出现可能 有关的是
A. 北击匈奴 B. 光武中兴 C. 楚汉之争 D. 文景之治
能力提升
( C ) 10. (历史解释)下面是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给我们带来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 会,使我们的国家两千多年来始终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不像面积与中 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由这一点可 以看出儒家文化的博大能容。
——摘编自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 西汉人口统计表
西汉建立时 约为1 300万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统治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背景。

2.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3.认识大一统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重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习难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内容【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一】“推恩令”的实行材料一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上从之。

——《汉书·主父偃传》(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汉武帝继位将面临哪些政治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他实施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背景 政治:西汉初, 势力强大,地方 发展起来,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经济:富商大贾掌握国家命脉,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思想: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诸侯门下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措施 政治 ① 采纳 的建议颁布 ,削弱诸侯王势力。

②建立 ,监视地方豪强官吏。

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加强了对 的控制,巩固了政治统治 思想 ① 接受 实行 把儒学立为 思想。

② 在长安兴办 ③ 以儒家的作为教材汉武帝时期,儒学居于地位,加强了思想上的统治经济 ① 中央统一铸造 ②实行盐铁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改善了 ,为汉武帝推行政策奠定了基础军事 派 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 (对抗匈奴的高潮)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对外 关系 ①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 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 时期。

【合作探究二】“尊崇儒术”的实行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第 12 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学目】1.能出武帝大一在政治、思想、方面采纳的举措及影响2.学会价武帝。

【活方案】活一能熟知武帝在政治上施“推恩令”的原由、内容及其影响。

资料一金玉衣资料二西早期,中央和封国力量比表900508007004060050030400300 200 100 020 10 0中中央人央口人封地口国方人口人口中央辖郡封国辖郡(人口单位:万)中央辖封郡国辖郡按朝礼法 ,金玉衣是皇帝才能够享受的,在的朝墓葬中 ,能够看到侯王大多使用金玉衣,明他无朝廷,“ 同天子”的史。

资料三情境武帝: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朕一威,他自制弓箭数十万,府的珠玉宝器不其数,比朕有。

地方下去必会朕的江山,朕想除此患,不知卿可有高?主父偃:皇上不用心,行⋯⋯可解此。

武帝:(开大笑)是卿能替朕分啊!1、上述资料反应出西早期中央面什么?主父偃的建是什么?2、合下“推恩令”的详细做法和作用。

内容:作用:活二认识思想上实行“ 黜百家,独尊儒”的背景、内容、影响。

1、情境第1页/共5页武帝:董卿,近来朕心中,王下的那些客又在批朕的政策,指中央,歪歪,吵得朕心神不定,不知卿可有策?董仲舒:皇上,您是天子,是代表天来治人的。

要思想的大一,行⋯⋯,吾皇定能尽除。

武帝:董卿言之有理,马上,通告天下。

1、全资猜中省略的内容。

2、了使儒家思想人心所向,真实成封建社会的正思想,武帝采纳了什么举措?合以下资料。

资料一愿陛下太学,置名 (聘高妙的教 ),以养天下之士(来培育天下的士人)。

——《·董仲舒》资料二史:武帝太学,最先只有 5 个老, 50 个学生。

一年后考,如能通一以上,就能排挨次当官。

昭帝学生增至100人,宣帝 1000 人,成帝猛增到3000 人。

举措:影响:2、比秦期的儒家,依据下和本知达成下表。

秦坑儒谷代(儒家的五)要,得看。

看与是一的,看禁止代度举措影响就以得好。

看,就是幼儿的察能力,大幼第2页/共5页儿的认知范围,让少儿在察看事物、察看生活、察看自然的活动中,累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检测提升稳固新知】1、〔2021•定西〕使儒学居于独尊位置,成为尔后整个汉代以致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情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B.汉武帝推行〝免除百家,独尊儒术〞C.隋唐创立科举制D.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2、〔2021•济宁〕铁穆在«中国历史研讨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挤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了解正确的选项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位置,异已遭到排挤B.秦汉以后,儒学失掉丰厚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3、〔2021•天门〕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气的对比〞,判别其反映的社会效果〔〕A.诸候国权利弱小要挟着中央王朝B.王国数量大大添加C.推恩令增强了中央对中央的控制D.西汉王朝支离破碎4、〔2021•福建〕建构表示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如下图是小文同窗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一致文字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张骞通西域5、〔2021•郴州〕某校历史兴味小组预备展开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求活动,以下契合主题的是〔〕①公布〝推恩令〞②修筑驰道,一致车轨③〝免除百家,独尊儒术〞④北击匈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2021•蒙阴县一模〕〝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推恩之令〞〔〕A.扩展了汉朝的疆域B.增强了中央对中央控制C.促进了经济的开展D推进了思想文明的兴盛7、〔2021•海州区一模〕〝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兴太学〞后,〝士〞接受的教育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8、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免除百家,〝独尊儒术〞B.一致货币、度量衡C.国度一致铸币,盐铁官营D.公布推恩令,削弱封国权利。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案)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案)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二、内容分析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

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推恩令”的实施,巧妙地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

在社会经济方面,汉武帝实行盐铁国有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在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改善国家财政状况,进一步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唯物史观)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出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削弱地方势力(1)教师活动措施1:实施“推恩令”。

措施2:削爵、夺地除国,镇压叛乱。

措施3: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措施4: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

措施5:确立察举制。

2.推动经济的发展(1)教师活动措施1: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措施2: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措施3: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措施4: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措施5: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措施6: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2)学生活动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握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尊崇儒术(1)教师活动措施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措施2: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二、思想上的大一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知识构建】【直击中考】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兴衰的根本脉络,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根本史实。

2.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让学生认真阅读本课第一个条目,从教材中提取重要信息,答复第1题。

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提醒学生第3题要结合课本归纳梳理,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总结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采取比照的方法识记相关知识模块。

方法指导三:要求学生用歌谣巧记本课知识模块:着眼长治和久安,武帝一统更非凡。

雄才大概汉武帝,善用人才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一统江山鼎盛期。

方法指导四:知识模块一可采取百家讲坛的形式;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剧的形式进展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展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4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独霸一方,骄奢淫逸,公开对抗封建官吏,甚至有人企图谋反;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①下诏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弟,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知道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

3.通过学习汉武帝大一统,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统一的思想观念。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重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1.推恩令(1)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汉武帝采纳_______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影响:中央对_______的控制大大加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3.盐铁专卖(1)措施: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本课线索
必背重点
政治 背景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
发展起来,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汉武帝像 措施 颁


推恩令
” 提出者 主父偃 内容 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
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作用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
越来越小 削爵、夺地、除国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思背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
五铢钱
易误警示
1.儒家的五经不包括《论语》。

2.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目的都是控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3.秦始皇与汉武帝都曾进行过货币改革:秦始皇时期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

4.西汉经济鼎盛时期不是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而是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西汉形势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4.明确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史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推恩令”的实施
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国,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而亡。

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黄老之学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结果出现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达到鼎盛。

1.背景:西汉初,_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有的企图谋反。

地方上的_____________也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地方上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他们拥有私人武装部曲。

2.措施(1)汉武帝采纳__________的“________”建议,
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
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
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名为推恩德,实为削王国
(2)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______________甚至除国,严厉
镇压他们的叛乱。

汉武帝还颁布法令,禁止读书人与诸侯王交往,防止他们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藩国的威胁自此消除。

(3)汉武帝建立______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________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_______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西汉在中央设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打击地方豪富。

3.作用:中央对_________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___________”的政策,诸
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淮南王刘安,招用诸子百家几千人著书立说,编写《淮南子》,一些学派用自己的观点议论天子,宣扬和汉武帝不一样的治国策略。

2.措施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______________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董仲舒的新儒学:(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3)“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新儒学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掺杂道家及法家思想的某些成分。

其主要内容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德刑并用。

核心:忠君、守礼、以孝治天下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_______,以儒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重用儒生为官,选拔儒士进入政府机构。

举孝廉。

3.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你如何看待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同点: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不同点: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思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坏。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在长安设立太学,重用儒生为官。

中国古代富豪榜之西汉——如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蜀的卓氏、程郑,南阳孔氏,由于“大鼓铸”,“通商贾之利”,富至巨万,腰缠万贯。

那时候,私人铸币还没有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这些富豪惟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汉初诸侯王叛乱时,朝廷向富商大贾们借钱去平叛,富商们却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

三、盐铁专卖
1.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2.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_______________;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_____________。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重量为五铢,故得名。

历代继续沿用五铢钱,从汉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

在汉武帝时期,因进击匈奴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的国家专卖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4.结果: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__________时期。

拓展: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

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两人都是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得象征,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厚实影响巨大,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

巩固练习:
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设西域都护府 C.加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
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放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5.“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

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

”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
A.秦始皇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C.汉高祖统治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
6.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B.外族骚扰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8.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行“削藩”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9.下面属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经济措施的是()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实行盐铁经营
10.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诸侯王;豪强地主;主父偃;推恩;削爵、夺地;刺史;刺史;豪强;地方;无为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忠君守礼;太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铢钱;官营、专卖;平抑物价;经济;鼎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