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地质灾害与防治课时作业(选修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对勾】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地质灾害与防治课时作业

(选修5)

认真练习高考回访

1.(2014·上海高考)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

极大的威胁。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

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

(2)判断图中①、②、③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解析:(1)题干所示华北地区,雨季在7、8、9月集中且强度较大,泥石流发生除地形等

基本条件外,主要诱发因素是降水。故可知答案。

(2)结合图2,①②两处地势比③陡,①处更陡,结合图1,①且位于东南部—迎风坡,断层、陡。故可见答案。

答案:(1)月份:7、8、9月。

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

(2)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2.(2014·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结合材料从地形、地质、气候(天气)等方面分析阐述。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陡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3.(2013·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较大,而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丙地附近有铁路,而且铁路跨越河流,发生泥石流时可能冲毁铁路;丙处山谷有河流发育,发生泥石流时可能阻塞河道,引起洪水灾害。

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名校调研

4.(2015·莱芜市上学期期末)图1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图2为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解析:第(1)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先从整体上来描述,如分布广泛或分布不均等;再描述其变化趋势,如西多东少或从西向东递减等;然后描述局部地区(极值区)的方位。第(2)题,从图中看出每年的夏季都有滑坡、泥石流发生,总体上是6~8月发生次数最多。分析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机制时,首先要明确其成因机制的因素(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坡度大的沟谷、充足的碎屑物质或堆积物、充足的水分等),再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形成机制。

答案:(1)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总趋势是西多东少(或西北多,东南少)。

(2)6~8月份。暴雨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一个动力条件、诱发因素;6~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云南省多暴雨,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致使滑坡、泥石流多发。

5.(2014·陕西二模)新疆和田地区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北京时间)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此次地震震中距离于田县城东南102千米。截至13日11时,新疆民政厅汇总信息显示,和田地区于田县、民丰县、策勒县、洛浦县、墨玉县、和田县等6县共计7 838人受灾,无人员伤亡。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于田大地震无人员伤亡的原因,以及在救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地势高,自然环境恶劣,因而人口稀少;地震发生在白天,威胁小,所以无人员伤亡。强地震会引发坍塌等地质灾害,阻断道路,影响通信系统,从而影响灾害的救援。

答案:无人伤亡的原因:震中30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5 100米,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因此人烟稀少;地震发生在白天,居民多在户外活动。

遇到的困难:震中所在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强震易造成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易造成道路堵塞,交通受阻,影响救援进程;震区通信设施遭到破坏,通信联系不畅。

6.(2014·浙江名校5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当年在南美洲智利沿海考察期间,第一次经历了地震。他感觉到大地在脚下跳舞,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身体不适,产生了幻觉,然而原本坚硬的地面开始了颤抖,这个现象唤醒了达尔文的地质学经验。他描述道:地震突如其来,持续了2分钟,但是感觉时间很长,地面张开了裂缝,岩石破碎了。这场地震将一堆海底的贻贝提高至海平面上约2.5米处。(摘编自《达尔文与进化论——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 请问,为什么达尔文以前没有经历过地震?假如这次地震发生时达尔文正在安第斯山区的山坡上,他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解析:达尔文为英国人,英国地处板块内部,因而地震较少。在山坡上遇到地震要及时抱住树木等以防滚下山坡,造成伤害;也可趴在垂直于等高线的坡下,同时注意防范滚石、滑坡等次生灾害。

答案:达尔文是英国人,英国处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所以达尔文考察以前没有经历过地震。如达尔文在安第斯山脉的山坡上遇到这次地震,他应该及时抱住树木或者抓住灌木、草墩等,防止地震将他摇翻,滚下山坡,造成不测;如果没有可抓之物,应该头朝山顶脚朝山谷垂直于等高线趴下,仰望山顶,躺开滚石;应该避开裂缝、陡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