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自考题06-09年五套真题(付完整答案)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专辑完整版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专辑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复习资料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D.问题意识与生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E.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之间没有必然关系2.以综合为导向进行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世界是综合的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E.综合是教学的唯一实现途径3.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重心,其中包括()A.教育政策研究B.教师教育研究C.课程研究D.教学的有效性研究E.教育史4.艺术研究分成哪四个层次()A.基本理念研究B.应用理论研究C.技术理论研究D.工艺研究E.野外写生研究5.经过研究形成的政策,虽然是主体决定的结果,但也体现了决策者的()A.年龄B.性别C.思想D.情感E.意志答案:1、AD2、AB 3、ABCD 4、ABCD 5、CDE6、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
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
D、问题意识与身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
7、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及试题
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1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并不期望中小学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却希望或者是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
这样的学生,要想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困难多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
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
创造性并不神秘。
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三、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真题及参考答案
《新世纪教师素养》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A、能力B、学识C、态度D、方法2、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A、受教育权B、生命健康权C、性的不可侵犯权D、人身自由权3、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4、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A、出于私情之爱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5、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6、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A、对立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7、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复杂会话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经验8、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A、学校教学的惟一依据B、教师教学用书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9、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10、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A、统一性B、适应性C、规范性D、选拔性11、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A、传授知识的过程B、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双基的过程C、交往互动过程D、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12、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C、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D、善于利用“突发事件”13、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说明的是()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14、“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
“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复习提纲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一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并不期望中小学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却希望或者是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
这样的学生,要想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困难多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
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
创造性并不神秘。
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三、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资料三新一德复习资料目录1.四川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师职业道德试卷(课程代码6609)(含答案)2.四川省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师职业道德试卷(课程代码6609)(含答案)3.四川省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师职业道德试卷(课程代码6609)(无答案)4.《新世纪教师素养》试题5.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6.新世纪教师素养自测题(含答案)7.《新世纪教师素养》师德篇考点--------------------------------------------------------------------------------正文四川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师职业道德试卷(课程代码6609)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的是( C )A.德治B专治C法治 D 人治2、道德是一种自觉地维护社会秩序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准则,只能通过自己“修炼”,因此具有(D)A.利他性B示范性C强迫性 D 内省性3、在人们的理想中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理想是( C )A.生活理想B道德理想C社会理想 D 职业理想4、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学的评价的是教师自己的( D )A.教育行为B教育理想C教育方法 D 教育观念5、在学习前人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规律的东西经分辨吸收变为自己的认识是人的素质结构纵向( B )A.第一层B第二层C第三层D第四层6、一个孩子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 B )A.正驱动B负驱动C自信心D自卑心7、提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的主张的是前苏联教育家( D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柯D苏霍姆林斯基8、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 C )A.守护者B督促者C引领者D约束者9、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 D )A.受教育权B个人隐私权C人身自由权D生命健康权10、规定教师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的义务是(A)A.《教师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宪法》11、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的(D )A.课程目标B内容标准C实施建议D各个部分12、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教师法》规定中的(A)A.第五条B第十五条C第二十五条D第三十五条13、《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所在单位可以予以( B )A.停薪留职B解除合同C下岗待聘D开除教职14、教学大纲强调的是局限于学科本科的(A)A.认知目标B学生综合素质C单一素质D知识体系15、建构主义的生成学习模式特别注重这是情境中的( C )A.机械记忆过程B知识灌输过程C意义生成过程D师生互动过程16、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应由面向结果变为面向( B )A.灌输B过程C领会D记忆17、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教学重视( D )A.自然科学B技术教育C职业教育D人文科学18、新课改认为,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活动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的( B )A.知识灌输B引导示范C技能传递D演说讲解19、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把沿袭多年的“教材”改为(A)A.教科书B教学参考书C教学大纲D课程标准20、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实现( D )A.专业进修B学历达标C技能提高D角色转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21、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的交流。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理念》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5.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
A.诊断B.调控C.激励D.教学6.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A.科学性B.指导性C.整体性D.客观性7.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价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的为目的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8.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9.为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采用()最合适。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10.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11.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分为过关标准。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1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分)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C)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A、人格魅力B、知识学问C、道德行为D、教学业绩2、具有较高(A)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A职业道德修养B、教学水平C、教学艺术D、职业道德理论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B)的根本。
A、以德治国B、以德兴教C、依法执教D、育人为本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B)教育为核心。
A、教育观念B、理想信念C、职业道德D、在职培训5、(C)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
A、生活理想B、人生目标C、职业理想D、社会实践6、(A)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A、示范性B、内省性C、他利性D、实践性7、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受(D)的制约。
A、教育部门B、教育环境C、教育方法D、教育观念8、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A)的一块试金石。
A、育人为本B、以德兴教C、面向全体D、精英教育9、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D)的表现。
A、热爱学生B、全面发展C、大众教育D、个性化教学10、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D)的手段,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
A、打骂B、罚跪C、变相体罚D、惩戒11、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B)来构成的。
A、情感关系B、师生关系C、伦理关系D、教学关系12、(C)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A、教师的学识B、教师的言行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教学13、(D)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A、性的不可侵犯权B、名誉权C、人身权D、受教育权14、(C)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B、民主管理权C、教育教学权D、获取报酬待遇权15、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B)。
A、教师行政复议B、教师申诉制度C、教师行政诉讼D、教师调解制度二、填空题:(15分)16、是道德之本,是师德之魂。
电键初中教师三新一德
电键初中教师三新一德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和答案分类:一、判断题1. 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A : 正确B : 错误B2.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3. 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V4. 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A : 正确B : 错误请选择答案:B5. 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各级行政机关。
A : 正确 B : 错误请选择答案:B6. 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A 正确B 错误答案:A7. 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A正确B 错误A8. 伦理学与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是一样的。
A : 正确B : 错误请选择答案:B9.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可见,早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V10. 一个教师的举止既体现了他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又表现出他与别人交往是否有诚意。
V11. 当前的在校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主体,由于家庭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狭小,在很大程序上促成他们的"自我专注",教育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基本不可能。
X12. 团结协作与相互激励公平竞争是矛盾的。
X13. 现代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是在人们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的。
V1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V1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处于“知识爆炸”时代,所以多读书毫无用处。
X16. 家长们有的"望子成龙",有的"望女成凤",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思想。
三新一德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和答案
三新一德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和答案3(2008-10-14 20:04:22)转载标签:教育三新一德教师职业道德试题答案分类:三新一德一、判断题1. 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A : 正确 B : 错误B2.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3. 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V4. 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A : 正确B : 错误请选择答案:B5. 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各级行政机关。
A : 正确 B : 错误请选择答案:B6. 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A 正确 B 错误答案: A7. 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A正确B错误A8. 伦理学与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是一样的。
A : 正确 B : 错误请选择答案:B9.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可见,早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V10. 一个教师的举止既体现了他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又表现出他与别人交往是否有诚意。
V11. 当前的在校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主体,由于家庭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狭小,在很大程序上促成他们的"自我专注",教育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基本不可能。
X12. 团结协作与相互激励公平竞争是矛盾的。
X13. 现代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是在人们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的。
V1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V1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处于“知识爆炸”时代,所以多读书毫无用处。
X16. 家长们有的"望子成龙",有的"望女成凤",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思想。
2011年最新三新一德教师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092) 2009年10月自考试卷
三新一德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092)2009年10月自考试卷一、单选(15题30分)1.课程理念是课程变革的()A.先导条件B.深层动因C.指导原则D.关键环节2.在课程内容的认知性加工中,让学生全面认知的课程内容信息包括材料信息、方法信息和()A.结构信息B. 材料信息C.活动信息D.资源信息3.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A.具体化B.抽象化C.简洁化D.明晰化4.学生学习时所面对的一系列刺激,都可以视之为()A.教学事件B.学习条件C. 教学环境D.学习情境5.学习的心理动力结构的深层核心是()A.内部驱力B.学习需要C.情感意志D.学习兴趣6.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为()A.学习兴趣B.间接动机C.成就动机D.内部动机7.言语讲授的基本要求是()A.讲解式B.启发式C.授受式D.问答式8.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教材是()A.教科书B.图书教材C.电子教材D.视听教材9.教师演示的最大特点是()A.形象性B.生动性C.客观性D.直观性10.构成课程与教学的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要素是()A.教材和学生B.教师和教材C.教师和学生D.课堂和活动11.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是()A.学习方法B.学习策略C.学习方式D.学习模式12.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A.决定因素B.先导条件C.内在依据D.深层动因13.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A.教学实践B. 教师培训C. 教学评价D.教学管理14.学习策略最基本的要素是()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学习条件D.学习背景15.课堂纪律管理的功能体现为()A.促进自律B.保障秩序C全面育人 D.形成责任感二、判断改错题(4题20分)16.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是多种教学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7.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1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
19.新课程教材观念转向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
三.简答题(5题35分)20.简述教学策略的一般特征。
2011年最新三新一德教师考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9年10月自考试卷
三新一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092)2009年10月自考试卷一、单选(15题30分)1.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A.“三个面向”B“三个代表”C.倡导“五讲四美” D.培养“四有”新人2.课程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A.教学内容B. 教科书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3.控制着课程功能的广度和深度,节制着课程的时间效应和情绪效应的是()A.课程目标B.课程功能C.课程结构D.课程理论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是()A.学生B.教师C. 班主任D.教师和学生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超越之处的是()A.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B.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还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C.课程标准以迎接考试为主要目的D.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创造空间6.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A.教育自身的需求B.学生的需求C.家长的需求D.教师的需求7. 我国课程标准的内容是:前言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和()A.实施建议部分B.过渡部分C.总结部分D.理论部分8.不属于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的是()A.自主性B.问题性C.评价的自主性D.互助性9.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性学习相对的是()A. 探究性学习B. 自主性学习C.创新学习D.自学10.教材的基本特质是典型性和()A.协调性B.重要性C.具体性D.综合性11.不是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的是()A.激发学生动机B.要根据经济水平发展C.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D.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性强12.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A.范围B.性质C.范围和性质D.范围或性质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是()A.课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B. 课程评价过程的动态化C. 课程评价标准的统一化D. 课程评价主体的互动化1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是()A.综合性课程评价体系B.考核性课程评价体系C.肯定性课程评价体系D.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15.对教科书的评价将服务于一系列目的,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A.为国家评审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提供参考依据B.为基层单位选择教科书提供参考依据C向教科书编写单位提供改进教科书的参考意见D.向社会公布最适合学生需要的教科书二、判断改错题(4题24分)16.探究性学习要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
中重点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复习迎考资料
“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简述现代知识增长的特征。
答:现代知识增长的方式呈现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知识加速度增长;二是知识综合化趋势成为知识增长的本质特征;三是理论迅速向技术转化;四是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2.对知识的全面认识,能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答:教学过程中的变化有:①教学便不再强调把确定的事实、系统的概念当作是目的,而是更强调它们的手段意义,即把事实、概念、规则的教学作为认识事物的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②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情景,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提问和启发为主,师生关系是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
1、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认识。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它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指导、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
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中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发展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师个人,都需要以—种新的姿态迎接这—转变。
2、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区别是什么?有没有正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
3、什么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2011年最新三新一德教师考试 教育新理念研究(092) 2009年10月自考试卷
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研究(092)2009年10月自考试卷一、单选(15题30分)1.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A.科技水平B.创新能力C.军队数量D.团结精神2.“让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的学生带着答案走出教室”,这种教育是()A. 素质教育B.传道C.答疑D.去问题教育3.因为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从单一的视角去观察只能获得片面的知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导向应该是()A. 推理B.分析C. 综合D.逻辑4.下面符合中国传统的知识观的选项是()A.知识是可以争论的B.知识被认为是正确的C.知识是人格化的D.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己产生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最好在高中阶段进行B.简单内容的学习不具有探索性C.复杂、深奥知识的学习照样可以是接受性学习D.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者的观念无关6.下面选项中属于班级授课制不足之处的是()A.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B.会消磨学生学习主动性C.师生能够实现充分交流D.知识传播效率高7.美育的目的在于()A.给人美的享受B.提高道德水平C.培育美的精神D.促进社会和谐8.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法是()A.行为导向教学法B.“四步移”教学法C.五步教学法D.四步教学法9.进行文科教育应该坚持的精神是()A.社会精神B.人文精神C.科学精神D.奉献精神10.“终身教育”概念提出的时间是()A. 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60年代后期C.20世纪末D.21世纪11.与英才主义最接近的是()A.素质教育B.应试教育C.电化教育D.创新教育12.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A.素质教育B.应试教育C.古代教育D.现代教育13.“是否重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用来形容哪两种教育的区别?()A.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B.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C.现代教育和后现代教育D.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14.“启智”是哪种教育观的体现?()A.社会主义教育观B.科学主义教育观C. 实质主义教育观D. 形式主义教育观15.把科学知识分成五类,构建了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的教育家是()A.斯宾塞B. 赫尔巴特C.卢梭D. 杜威二、判断改错题(5题30分)16.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三新一德小学语文问答题汇总及答案
三新一德小学语文问答题汇总及答案1.简述如何培养阅读能力?A.加强朗读和诵读。
B.强化体验,注重感悟。
C.注重积累,形成语感。
2.简述新课程的评价理论所决定的评价策略。
A.单项和综合相结合,注重综合的评价。
B.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注重形成过程的评价。
C.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定性评价。
D.关注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E.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F.鼓励探索创新,优化评价方法。
3.简述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实施“在临摹中实践美”。
A.加强基本笔画的训练。
B.不断总结汉字基本偏旁部首的书写规律。
C.研究汉字的结构形成、布局,根据不同的高低宽窄大小形态来合理搭配结构。
4.简述基于网络环境的作文教学优势。
A.利用网络可以建立“写作素材库”。
B.利用网络可以优化课堂作文教学。
C.利用网络可以优化习作讲评修改。
5.《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评价策略有哪些方面的优化?A.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B.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C.强调真情实感。
D.淡化了文体意识。
比大纲要求明显降低了,作出的建议是: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6.简述加强写字指导的主要方法。
A.常规性指导:注意坐姿、执笔要领、运笔技巧及汉字笔顺、间架结构等。
B.规律性指导。
7.简述写作教学中如何鼓励“自由表达”。
A.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做到的是减少束缚,解放学生。
B.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
C.只是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
8.简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9.简述在口语交际中拓展交际渠道的措施。
A.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B.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
师德、新技能、新理念考试卷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黔西南州“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试试卷《新技能》答案一、填空题1.教材观学生观2.教学大纲教科书3.教无定法,贵在得法4.均衡高效寓教于乐5.讲中设疑6.提问方式7.面向全体原则8.指导9.交流学习10.题型及搭配试题在卷面上的安排二、选择题1.ABC 2.C 3.ABCD 4.A 5.B 6.A 7.A 8.B 9.D 10.A 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简答题1.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教师文化修养;提高教师教学技能,让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课堂的乐趣;丰富教师情感态度,健全教师人格;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转化。
2.(1)合理地应用教学技巧。
(2)妥善地应用语言技能。
(3)灵活地应用教辅手段。
(4)适当地注重教师形象。
3.(1)问在何处;(2)“提”在何时;(3)怎样设问;(4)如何深化提问。
4.(1)教师行为调控;(2)教学媒介调控;(3)课堂环境调控;(4)课堂组织调控。
5.(1)学法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2)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
(3)学法指导是发挥学生这个学习内因作用的有效措施。
(4)学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五、分析论述题1.参考《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中的204页-206页答案要点:案例分析:背离教学本真,片面追求趣味,就会带来负面效应,出现尴尬的场面。
误区探讨分析:1.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表现为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复习提纲
《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一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并不期望中小学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却希望或者是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
这样的学生,要想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困难多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臵,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
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
创造性并不神秘。
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三、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2009年真题及答案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5.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二、填空(每空l分,共10分)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______理论和______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______,______。
3.新课程改革贯彻______的工作方针,坚持______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5.初中阶段设置______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改为: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改为: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改为: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改为: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改为:四、简答(本大题含3小题,共l0分)1.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什么?(2分)2.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4分)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特点?(4分)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1.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课堂秩序混乱,学生打架成风。
三新一德小语复习总结题
1.《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是什么?A、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了改革的精神。
B、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字里行间处处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C、妥当处理了开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尤其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D、指明了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基础教育有着怎样的变化?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基础教育在新的终身教育的体系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它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专业教育而是通才教育;它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发展,使基础教育成为人的发展的基础。
3.信息化给语文教育带来了哪些启示?A、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学习化的构想,已成为现实的需要。
书读不完,关键是要爱读书,会读书。
B、必须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
搜索、筛选、传播等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能力。
C、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高效快速的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4.全球化给语文教育带来的启示是什么?A、语文教育应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把学生带入现代文明。
B、培养学生尊重多元化文化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鉴别能力。
C、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全球化社会中现代公民之必需。
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D、语文教育应该渗透规范、规则、法制的意识。
E、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F、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5.个性化给语文教育带来哪些启示?A、语文教育也应该充分尊重人的个性一,发展人的个性。
B、课程、教材、教法、评价诸方面都应该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选择,促进每一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6.为什么说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改革有六项改革目标,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教育新理念考试真题集2006年四川教师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A )A、创新能力B.学习能力C.拼搏精神D.团结精神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C )A.是否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B.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学理念。
C、是否具有标准答案。
D.是否具有计划性。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D )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4、解放初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苏联凯洛夫的( D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学与发展》D.《教育学》5、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B)63A.杜威B.蔡元培C.王国维D.陶行知6、在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鹦鹉学舌、小僧念经”的原因最主要是:( B )A.教学方法不当B.艺术教育观念不当C.教师艺术造诣不高D.都不是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 B )A.1993年B.1999年C.2001年D.2003年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其概念,到70年代便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 D ) A.素质教育B.大众教育C.网络教育D.终身教育9、人才成长相关性最高的因素是( C )A.知识的积累B.人际关系C.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D.上级领导的重视10、“修道之为教”是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其代表人物是(A )A 孔子B 老子C庄子D朱熹11、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 B )A.孔子B.赫尔巴特C.柏拉图D.斯宾塞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美国的( A )A.马斯洛B.萨特C.海德格尔D.布贝尔13、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的文件是( B )A.《明天的教师》B.《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C.《以21世纪的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D.《学习---财富蕴藏其中》14、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 D )A.要形成教学意识B.要了解学生C.编写教材D.形成课程意识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AD)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
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
D、问题意识与身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
2、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BCD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D、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3、教学走向综合的理论基础是:(AB )A、世界是综合的。
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
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
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
4、.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美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培育对美的境界的追求B.不是所有的美的活动都具有美育的价值C.只要有利于美的精神的培育,人的一切活动和交往都是美育的素材D.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美育是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5、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强调:(ABCD )A.以学生为本位B.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C.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D.以大众教育为本位6、知识经济把经济推向了一个新形态,它是(ABCD )A.高科技经济B.道德经济C.创新经济D.全球化经济7、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即(BC )A.从量的研究转向质的研究B.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C.从形式研究转向功能研究D.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研究8、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有几个教学步骤是(ABCD )A、明了B、联想C、系统D 、方法三、判断题1、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2、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3、研究性教学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因而是无计划的。
(×)4、发展性是科学的本质。
(√)5、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
(√)6、本质上讲,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7、有运动不等于就有体育。
(√)8、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颁布,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10、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课程结构的改变。
(×)四、简答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P17(答案要点: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P30—31(答案要点: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
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
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
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第三次飞跃的促进作用。
75--76参考答案:(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强化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3)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4、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P101?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师生的关系的类型、影响着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教育价值观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论,明确地支配一种教育的实施;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育的行为。
5、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P152答: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6、从动态方面来说,教师的专业特性的含义是什么?P201答:第一,教师的成长过程、发展规律。
第二,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有效机制、内容和方法。
第三,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和社会保障。
五、论述题1、请结合你所教学科,谈谈你的学科教育观。
39--93答案要点:(1)分析学科的基本性质;(2)反思该学科教育的基本现状;(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阐述自己该学科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2、“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应享受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11--12答案要点:(1)教师首先是一个人――完整的人。
(2)现实反思:教师有没有被生活抛弃?(3)克服障碍,享受生活。
3、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是什么?P110-11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知识在数量上迅速膨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
要求我们把接受性的积累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发展性的学习。
未来的学生是否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是否学会学习,这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其次,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
知识、学科的发展,一方面不断的分化,一方面在不断综合,因此,注重学科的交叉,注重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就远比具体学科详尽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第三,知识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对人才掌握信息技术的要求。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国际性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要有现代国际沟通的基本技能,比如外语、计算机、法律金融等知识,要有现代的国际观念,比如共同发展的观念,民主与和平的观念,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观念等。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四川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新理念研究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D )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2.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会导致哪种意识日渐淡化?CA.劳动意识B.创造意识C.问题意识D.奋进意识3.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对世界进行深化了解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导向应该是(A)A.综合B.分析C.推理D.逻辑4.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 D )A.课堂教学的关键B.创新性教学的关键 C.学科教育的关键D.综合性教学的关键5.研究的第一步是(A )A.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B.实验 C.提出某种建议D.调查6.现代化人才素质的核心是( B )A.批判精神B.创新能力C.实践能力D.综合素质7.下面不属于中国传统知识教育特征的是( C )A.被动接受的B.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C.学生在知识教育中占有主动地位D.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8.五步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C )A.孔子B.蔡元培C.杜威D.赫尔巴特9.我们主张以哪种精神进行文科教育( A )A.人文精神B.社会精神C.科学精神D.文明精神10.艺术与什么分离开就不是艺术了?( D )A.善良B.理性C.科学D.情感1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哪年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 A.1980年B.1985年C.1999年D.2006年12.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 A )A.素质教育B.应试教育C.古代教育D.现代教育13.提出“生活教育”的教育家是( C )A.卢梭B.杜威C.陶行知D.蔡元培14.“修道之为教”出自于( B )A.大学B.中庸C.论语D.尚书15.把科学知识分为五类,构建了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的西方教育家是(A ) A.斯宾塞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16.与形式主义教育论相对应的是(B)A.本质主义教育论B.实质主义教育论 C.要素主义教育论D.社会主义教育论17.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并形成了一条新的研究重心的时间是( C )A.20世纪末期B.21世纪初 C.20世纪70、80年代以后 D.20世纪90年代以后18.哪一项法律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将教师列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为老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文件,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这个文件是( D )A.《教师专业化》B.《明天的教师》C.《以21世纪的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D.《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20.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B )A.形成课程观念B.形成课程意识C.形成课程理论D.形成教育敏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D )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D.问题意识与生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E.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之间没有必然关系22.以综合为导向进行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B )A.世界是综合的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E.综合是教学的唯一实现途径23.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重心,其中包括()A.教育政策研究B.教师教育研究C.课程研究D.教学的有效性研究E.教育史24.艺术研究分成哪四个层次?()A.基本理念研究B.应用理论研究C.技术理论研究D.工艺研究E.野外写生研究25.经过研究形成的政策,虽然是主体决定的结果,但也体现了决策者的(ADE )A.年龄B.性别C.思想D.情感E.意志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