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合集下载

肾小球疾病进展中肾小管间质病变产生机理的研究进展-文档资料

肾小球疾病进展中肾小管间质病变产生机理的研究进展-文档资料

20
Acta Pharmacol Sin 2019, 25(4): 485-489
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

TSP-1与肾纤维化

TSP1是一个大分子糖蛋白,以同源三聚体的形式表达于细胞外基质中 TGF-β下游信号因子之一 TSP1通过影响LAP构象变化使之与活性TGF-β1解离,完成TGF-β1的生物 学活化

肾小球/小管间质损伤(肾纤维化)中关键环节


细胞增殖和转分化
细胞凋亡 细胞外基质过度分泌和沉积 炎症反应
9
Khwaja A,et al.: Kidney Int 2019;72 (11):1316-1323

相关细胞学事件与肾纤维化


多种细胞与肾脏固有细胞交互作用结果
动态病理生理过程 多个进t 2019; 69 (2): 213-7
1 2
CKD、肾小球/小管间质病变和肾纤维化
肾小球/小管间质病变关键环节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肾小球/小管间质病变研究进展
3 4
小结
11
Optimized Template for Microsoft PowerPoint 2019
• 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小 管上皮细胞激活 • 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 系膜细胞、肾小球内皮和上 皮细胞以及足细胞凋亡、丢 失 • 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肾纤维化
•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 细胞激活浸润 • 趋化因子造成小管间质损伤 • 基质合成增加 • 降解减少

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刘小荣沈颖近年来,人们通过大量临床、病理研究认识到肾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肾脏疾病进展的速度密切相关[1],而小管间质的病变以炎性细胞渗出、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为特征[2]。

现就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肾小管间质病变引起肾功能损害的机制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肾炎预后的决定因素是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有无和严重程度,病变活动性组织学指标与蛋白质的多少、肾功能受损密切相关,而肾功能减退更密切相关于间质纤维化,而并非肾小球的损伤。

间质内单核细胞浸润的密度密切相关于肾功能损害程度。

肾小管间质导致肾功能受损的主要机制为间质纤维化使小管间毛细血管狭窄,血管阻力增加,致肾小球血流量下降;肾小管功能,尤其是近端肾小管萎缩,通过球管反馈机制影响肾小球的某些功能,如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小管间质病变可直接引起肾小球硬化或纤维新月体病变[3]。

二、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病变产生的机制肾小球疾病往往始于肾小球损害,之后引起肾小管间质的损害,而小管间质的病变反过来对肾小球病变的进展和预后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肾小球疾病中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是肾小球固有细胞如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突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化学因子、生长因子、炎症介质多个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

肾小球疾病引起小管间质病变的机制目前有如下观点。

(一)血管环节系统性高血压及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痉挛均引起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狭窄、闭塞,导致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

血管紧张素、内皮素是具有收缩血管及刺激细胞增殖作用的血管活性因子,缺血是血管紧张素合成和分泌的强烈刺激剂,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损害又增加了肾小球后的血管阻力,致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入恶性循环[4]。

(二)肾小管环节在进行性肾小球疾病中,残存肾单位的肾小管代偿性负荷增多,耗氧量增加,这可以在近曲肾小管细胞PTC刷状缘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形成终末产物C5b-9增多。

肾脏病理学分型

肾脏病理学分型

肾脏病理学分型肾脏病理学分型是指根据肾脏组织病变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将肾脏疾病分为不同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

通过病理学分型,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肾脏病理学分型。

一、肾小球肾炎分型肾小球肾炎是指发生在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的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

根据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表现和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膜性肾病: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特征,常见于成年人。

2.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导致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间质损害。

3. IgA肾病:以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为主要特征,是成年人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

4. 膜增生性肾炎:以肾小球内增生性病变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5. 肾小球局灶节段性肾炎:以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病变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肾小管间质肾炎分型肾小管间质肾炎是指发生在肾小管和间质的一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肾小管和间质的炎症反应和损害。

根据病变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肾小管间质肾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急性间质性肾炎:以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间质炎症为主要特征,常见于感染后肾炎和药物过敏性肾炎。

2. 慢性间质性肾炎:以慢性间质炎症和肾小管萎缩为主要特征,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

3. 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是由于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生素等)导致的间质性肾炎。

三、肾小管-间质-肾小球疾病分型肾小管-间质-肾小球疾病是指累及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的一组疾病,其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根据病变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肾小管-间质-肾小球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以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特征,病情进展迅速。

2.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以慢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特征,病情进展较缓慢。

肾小管标志物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前后变化的意义

肾小管标志物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前后变化的意义

b utCH ( h d n vi sc n ( > 0. 2 ) a o ob ou ha ge P 05) The d c e s I一 ET 1, l M G nd FDP r tsg fc ti h . e r a eofI 6, a— a we e no iniian n t e i a i oup P . 0 nv ld gr ( ' .05) Co lso T he dee m i to e e al e al ubul a k r a igno e,  ̄ . ncu in t r na in ofs v r r n t em r e sc n da s moniora t nd
MG)a dp 一 i o lb l ( MG)b h mmu et r ii t o ,h ir o e e rd t n p o u t F ) )b n 2 m c go ui 陲一 r n y t ei n u b t meh d t ef i g n d g a ai r d c ( I dy bn o P y
l3 检 测 方 法 与 试 剂 白细 胞 介 素 6 I 一) 用 放 射 免 疫 分 _ (I 6 采
析 法 ( 放 军 总 医 院 科 技 开 发 中 心 ) 一 球 蛋 白 ( .MG) 用 解 微 肾小 球 肾炎 的 肾小 管 一 质 的受 损 程 度 , 问 并
S g fc c fc n e f r n l u ul ma ke s e o e a d fe r a me n c o c go e ulne i niian e o ha g o e a t b e r r b f r n a tr te t nti hr ni lm r o phrts X i n , ii e Bi g

肾小管与间质的结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肾小管与间质的结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肾小管与间质的结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生和发展与肾小管和间质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肾小管与间质的结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

一、肾小管的结构变化肾小管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组成。

在糖尿病患者中,肾小管的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

1. 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小管上皮细胞会发生肥大,细胞容积增大。

这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细胞内渗透物质增多,引起细胞容积的改变。

2. 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和坏死: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萎缩和坏死。

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肾小管功能减退。

3. 肾小管腔扩张: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小管负担加重,导致肾小管腔扩张。

二、间质的结构变化间质是肾脏中连接肾小管和肾小球的区域,具有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功能。

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间质结构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间质纤维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间质中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化斑块。

这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损伤导致间质细胞产生过量胶原和纤维连接组织。

2. 间质炎症:糖尿病肾病时,肾脏的间质中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的。

3. 间质水肿:糖尿病肾病时,间质的水分聚集,导致间质水肿。

这与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小球滤液回吸收功能减退有关。

三、肾小管与间质结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肾小管和间质的结构变化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肾小管的结构变化使其功能受损,导致尿液浓缩、酸碱平衡、电解质等功能异常。

间质的结构变化影响了肾小球与肾小管的正常联系和代谢协调,加剧了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进程。

研究表明,肾小管和间质的结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结构变化越明显,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越快,肾功能受损越重。

这也说明了通过阻断糖尿病对肾小管和间质的损害可以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肾脏病病理学知识点

肾脏病病理学知识点

肾脏病病理学知识点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可能导致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了解肾脏病的病理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本文将介绍肾脏病病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以及间质性肾病等方面。

一、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是肾脏的基本过滤单位,包括毛细血管团和肾小球囊,起到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保留有益物质的作用。

肾小球疾病是指影响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常见的有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改变通常包括增殖、纤维化和免疫反应等方面。

1. 肾小球增殖性疾病肾小球增殖性疾病是指肾小球内的细胞增殖异常,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体积增大的疾病。

典型的增殖性疾病包括Ig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病理表现为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体积增大。

2. 肾小球纤维化疾病肾小球纤维化疾病是指肾小球内纤维组织增多,导致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受损的疾病。

常见的纤维化疾病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硬化。

病理上可见肾小球内纤维组织增加、基底膜增厚、肾小球体积缩小以及肾小球滤过膜的破坏等变化。

3. 免疫反应相关疾病免疫反应相关疾病是指肾小球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IgA肾病和肾病综合征等。

病理改变包括免疫复合物沉积和慢性炎症反应。

在病理检查中,可以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来检测肾小球内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

二、肾小管疾病肾小管是肾脏的排泄单位,主要负责尿液的浓缩和废物的排泄。

肾小管疾病是指影响肾小管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常见的有肾小管酸中毒和肾小管间质疾病等。

1. 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是指肾小管对酸碱平衡调节功能异常,导致酸中毒的疾病。

病理上可见肾小管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尤其是近曲小管和集合管。

常见的肾小管酸中毒分为远曲小管型和近曲小管型。

2. 肾小管间质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是指肾小管和间质的病变,可能导致肾小管功能减退和慢性肾脏病。

病理改变通常包括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

肾小球疾病并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肾小球疾病并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肾小球疾病并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沈颖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4(019)001
【摘要】众所周知,肾小球肾炎是慢性肾炎及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病因。

小儿肾脏疾病中以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据北京儿童医院1992年统计资料显示,肾小球肾炎占小儿肾脏疾病的85%。

近10余年来,通过大量临床和病理研究,人们对肾小管间质病变在肾小球肾炎进展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发现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不仅与肾小球本身的损害有关,更与其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沈颖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7
【相关文献】
1.820例肾小球疾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 [J], 郝翠兰;钱家麒
2.肾小球密度与肾脏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钱潜; 朱斌
3.清道夫受体在肾小球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杜娟;姜洪波;孙利伟;田玉玲
4.清道夫受体在肾小球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杜娟;姜洪波;孙利伟;田玉玲
5.槐杞黄颗粒在肾小球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李波;宋崟;张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

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

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简介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对维持内环境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肾脏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

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是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一、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是指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有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如下:1. 膜性肾病膜性肾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其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的弥漫性增厚以及在基底膜上沉积免疫复合物。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等。

鉴别诊断时需与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等相鉴别。

2. 系膜增生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病是一种以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过多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和密集沉积型IgA肾病等。

鉴别诊断时需与膜性肾病、IgA肾病等相鉴别。

二、肾管间质疾病肾管间质疾病是指肾小管和间质组织的病变所导致的肾脏疾病。

常见的肾管间质疾病有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如下:1. 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是一种因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管损害而进展为急性肾脏功能衰竭的疾病。

根据病理特点可分为两种类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型和肾间质炎症型。

鉴别诊断时需与急性间质性肾炎等相鉴别。

2.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是一种逐渐进展的慢性肾脏疾病,其特点是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

常见的类型有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等。

鉴别诊断时需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等相鉴别。

三、肾血管疾病肾血管疾病是指肾脏的血管系统发生病变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肾血管疾病包括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栓塞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如下:1. 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是指肾动脉内腔狭窄引起的肾脏供血不足的疾病。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解读(二)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解读(二)

指南解读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解读(二)黄松明李秋郭艳芳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在紫癜性肾炎原有诊疗常规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就该指南中的主要内容,结合2008年11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儿科常见肾脏病诊治指南专题研讨会”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解读如下。

一.诊断方面1.过敏性紫瘢是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当出现肾脏损害时,既往多称其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或紫癜性肾炎。

该病的病因及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临床上22%-30%的患者发病前有过敏史[1-2],且缺乏确切证据;而在感染后诱发的病例更常见,有证据显示,30%-50%的患者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史,如微小病毒[3]、链球菌感染[4],提示本病可能与感染关系密切。

为避免引起对该病病因的误解,本指南统一使用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n purpuranephritis,HSPN)作为疾病诊断名称。

2.Narchi[5]对20个中心1133例儿童紫癜性肾炎行系统性评价发现,97%患儿的肾损害发生在起病的6个月以内。

国内关于肾脏受累时间的报道亦与其基本一致[6-7]。

因此,尽管有过敏性紫癜发病后一年或更长时间发生肾脏损伤的相关报道[8],对这类肾损害发生时间相对较久的患儿诊断需慎重,避免对其他肾脏疾病的漏诊、误诊。

3.近年来,随着敁微量蛋白检测的应用,有学者发现紫癡性肾炎患儿可在域尿常规或尿蛋白定量尚未出现异常时,尿微量蛋内排泄已增加[9);对过敏性紫瘢患儿的回顾性分析亦发现,蜞微量白蛋白可早期提示肾脏损害[10]。

本指南制定时将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列为紫癱性肾炎的诊断指标,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此外,一些临床回顾性研究发现,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内等作为肾小管早期损伤的指标对临床诊断亦有一定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可同时予以参考。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分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分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分作者:李荣山吴丽然邵珊白波【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临床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9月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的原发性NS患者82 例,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同时测定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观察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

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及尿RBP、α1MG、NAG水平均不同(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重的患者尿RBP、α1MG、NAG明显增高(P <0.05)。

结论: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密切相关,肾小管功能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病理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bular dysfunctions and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NS).Methods: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82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NS and the biochemical tests about renal tubular functions,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α1 Microglobulin(α1MG)and N Acetyl beta DGlucosaminidase(NAG),were investigated.Results:The degree oftubular dysfunctions and levels of urine RBP,α1MG and NAG differed between different forms of glomerular diseases(P<0.05).Patients with more severe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presented with higher RBP,α1MG and NAG levels(P<0.05).Conclusion:Tubular dysfunctions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ubulointerstitiallesions.Urine RBP,α1MG and NAG can serve as biochemical markers for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Key words nephrotic syndrome;tubulointerstitial;pathological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是肾脏内科常见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 g/24 h),低白蛋白血症(<30 g/L),可伴有水肿和高脂血症。

肾活检指标解读

肾活检指标解读

肾活检指标解读
肾活检是一种用于诊断肾脏疾病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肾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肾活检指标及其解读。

肾小球硬化比例:肾小球硬化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一种病理变化,通常伴随着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破坏和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

肾小球硬化比例是指硬化肾小球数量占全部肾小球数量的比例,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一般来说,肾小球硬化比例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肾小管间质损害:肾小管和间质是肾脏的重要结构之一,它们的功能障碍会导致肾脏功能下降。

肾小管间质损害是指肾小管和间质区域出现炎症、纤维化和萎缩等病理变化。

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肾脏疾病的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

免疫荧光检查:免疫荧光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测肾脏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的方法。

通过观察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可以判断肾脏疾病是否与免疫反应有关,并确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类型和沉积部位。

电子显微镜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镜图像,可以判断肾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总之,肾活检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

如果您需要进行肾活检,请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多信息。

肾小管间质损伤与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肾小管间质损伤与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n l u uonesiil nu ya dTCM r v n in a d tet n . a t tlitrtt j r n ai p e e t n rame t o
Ke r sr n ltt litrtt l n r ;rn l u uon esi a e i eilc l;if mmain me i;c lfco s ywod :e a u uon esii j y e a t t litrt il pt l el n l ai u t h a a to da el a t r
浙 江 中 医 药 大学 学报 2 0 0 8年 1 1月第 3 2卷 第 6期
肾小 管 间质 损 伤 与 中医药 防治研 究 进 展
王 捷 鲁 盈
1 .浙 江 省 嘉 兴 市 中 医 医院 嘉 兴 3 4 0 2 1 0 1 .浙 江 中 医药 大 学 附属 广 兴 医 院 ( 州 市 中医 院 ) 杭
转化 , 间质 炎细胞 浸 润 以及 间质 纤 维 化等 。近年 来 ,
生存 数量 减少 , 发挥 抗 肾 间质 纤 维化 作 用 , 其机 理 与
肾小 管间质 损 伤 日益 受 到 重 视 , 肾小 管 问 质病 变是
反映 肾功能 下 降 严 重 程 度 和 判 断 预 后 的 重 要 指 标 , 因此 肾小 管 间质 损害 是决 定 肾脏 疾病 转 归 的重要 因 素, 其影 响程 度甚 至较 肾小球 病变更 为重 要¨ ] 1。 肾小 管 间质 损 害 的机 理 主 要 包 括 免 疫 介 导 , 非
肾 小 管 间 质 损 伤 ( u ua n esials n tb l itrt il i , r t eo
T L 指 肾小管 上 皮 细胞 变 性 、 死 、 I) 坏 萎缩 、 胞 表 型 细

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诊疗研究

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诊疗研究

氧所致管周毛细血管损失 , 白尿直接和间接毒性 , 蛋 小管过度负荷损 伤, 细胞因子 、 长因. 刺激所造成的, 继而向肾小管上皮细胞 、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表型转
指标【 。 y I 尿C sC检测虽然受干扰因索小 , 由于检测成本偏高, 但 尚未
3 上海 市 中圆 临床重 点实验室 .
上海
202 ) 0 0 1
【 摘要 】 肾小管间质损伤是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4球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 同通路和病理基础。 g、 - 临床医师应重视 '4管 间质损伤在 , g、 - g -

球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尽快开展对肾小管间质损伤 的评价, 尽早以中西医相结合的一体化治疗方式防治肾小管间质损伤 , 延缓肾小球疾病病程。
2 1 3 0 1 球 蛋 白(0 1 .. 【微 【 一M G ) ̄- o- 1
主 要 由 肝脏 细 胞产 生 , 子 量约 3 KD的小 分 子蛋 白 。 通过 肾小 分 3 它
球滤出后几乎全部被近端 肾小管重吸收, 当肾近端小管损伤时, 其重吸 收功能下降 , 导致尿中排泄增多。 其敏感性较强 , 能早期提示损伤, 早于 肾小 管 形 态 学 改 变 。 — G相 比 D2 al M -MG有 在 尿 液 中排 泄 量 大 ( ~ 5
害有6 %, 8 其中轻度4 %, 2 中度2%, 2 重度4 肾小管闻质损害程度与 肾 %, 小球 各项 病 理 指标 、 级 呈 平行 关 系【。 小球 疾 病 促 使 肾 小管 问 质 的 分 5肾 I
进 行 性损 伤 的 机制 极 其复 杂 q 涉 及血 管 J 流 动 力 学 , , 血 肾小 球虑 过 、 蛋 白尿 肾小 管 , 介 质 , 疫损 伤等多 个 环节 , 要 是 由慢 性 缺血 缺 炎症 免 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与肾小球损伤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与肾小球损伤的关系
万世 希 吕政 兵 陈晓 平 王 勇 王斯 施 迪 严心 龚 深圳 刘琦
( 四 川 大 学 华 西 医 院 心 血 管 内 科 ,四 川 成 都 6 1 0 0 4 1 )
【 摘要】 目的 探 讨 原 发 性 高血 压 患者 肾 小 管 间 质 损 伤 与 肾 小球 损 伤 的 关 系 。方 法 序 贯 收 集 6 8例 原 发 性 高 血
ma r y h y p e r t e n s i o n.M e t h o d s 6 8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r i ma r y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we r e r e c r u i t e d i n t h i s s t u d y .Th e y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i n c l u d i n g a g r o u p o f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c o n t r o l a n d a g r o u p o f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o u t o f c o n t r o l b a s e d o n d a t a o f h o me
I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g l o me r u l a r a n d t u b u l o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i n j u r y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r i —

IgA肾病患儿小管间质和小球损伤关系的探讨

IgA肾病患儿小管间质和小球损伤关系的探讨
性硬化在 肾小管间质损伤 Ⅱ级组 的发 生率 明显 高于 0级组 ( P< 0 . 0 5 ) , Ⅲ级组的发生率 明显 高于 0级 ( P< 0 . 0 1 ) 和 I、 Ⅱ级
组( P< 0 . 0 5 ) 。结论 : 多数 I g A N患儿存在 肾小管间质损伤 。肾小管 间质损 伤与 肾小球损伤相 关联 , 尤其 与 中度 以上 系膜增 殖、 新月体形成和球性硬 化密切 相关 , 其 中系膜增殖贯 穿肾小管间质损 伤的 始终。肾小管 间质损 伤可能是 I g A N进 展的重要 原 因, 而 肾小球损 伤又将进一步加重 肾小 管间质损伤 。
改变 的原发性 肾小球 疾病 , 是 目前导致终末期 肾病 的主要 病 因 分或全部 肾小球硬化 , 可见新月体 (< 4 5 %) , 伴 肾小管萎缩 , 问 之一 。尽管 I g A N属 于肾小球疾病 , 但研究表 明, 其预后不仅 质炎细胞浸润 ; V级 : 肾小球病 变的性 质类似 Ⅳ级 , 但 更严 重 , 与肾小 球本身的损害有关 , 更 与其 肾小 管间质病变 的严 重程度 新月体 > 4 5 %, 肾小管 和肾间质病变类似 Ⅳ级 , 但更 严重 。 密切相关 , 肾小管 间质损伤可 能是决 定 I g A N预后 不 良的关键 4 。 肾/ J 、 管间质病 理损 伤程 度分级 按肾小管 问质病变半 因素之一 。然而 , 目前关 于 I g A N小管 间质病 变及 其与 肾小球 定量分级 判 断 : 0级 ( 正 常) : 肾小 管无 明显 改变 ;I级 ( 轻
1 一般资料 2 0 0 6年 1月 ~2 0 1 1 年1 2月在 我院 肾病 中
心住 院治疗 的 1 6岁及 l 6岁 以下 的儿 童 , 经 肾穿刺活检 确诊为 a f u c h i 等 报道 的标准 , 分 为系膜增殖程度 , 球囊黏 连 、 新 月体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精选ppt
7
3)血液系统表现:①贫血:多为正色素 型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下降程度呈 正比,主要原因为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 成素减少。②出血倾向:表现为皮下瘀 斑、鼻出血、牙龈出血、黑便等,与血 小板功能异常,毛细血管脆性增高和凝 血因子活性改变有关。另外血透病人使 用肝素钠抗凝也可引起出血。
精选ppt
8
4)神经肌肉系统症状:①尿毒症脑病: 头痛、嗜睡、烦躁、谵妄甚至惊厥、昏 迷。②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肢端袜 套样分布的感觉丧失、不宁腿综合征、 烧灼足综合征。③自主神经病变:皮肤 无汗、干燥等。上述症状的出现与毒性 物质尤其是中分子物质的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有氨味,酸中毒 致深长呼吸,代谢产物潴留导致尿毒症 性肺炎、胸膜炎等等。
精选ppt
11
8)内分泌系统表现:表现为肾素活性升 高、前列腺素减少导致高血压;促红细 胞生成素造成贫血;活性维生素D3[1, 25(OH)2D3]的缺乏引起肾性骨病;甲状 旁腺激素分泌增加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 能亢进;胰高糖素降解作用减弱使糖耐 量异常;胃泌素增加使溃疡病发生增多; 催乳素增加引起男性乳房发育以及甲状 腺、性腺功能减退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精选ppt
1
概念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CRF)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进行性损害, 致使肾脏 不能维持基本功能而出现的代 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慢性肾衰是一种常见病,据统计欧美国 家年发病率为100/百万人口~180/百万人 口。我国为50/百万人口~100/百万人口。 影响慢性肾衰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各种并 发症。
6)肾性骨营养不良症:是尿毒症时骨骼 改变的总称,可表现为纤维素性骨炎、 骨软化、骨质疏松等。临床表现可出现 骨骼疼痛,自发性或病理性骨折,但多 数无明显症状。

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损害的临床探讨

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损害的临床探讨

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损害的临床探讨
周梅香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04(015)003
【摘要】急性肾炎是儿科学龄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我科于1998年9月至2008年6月对收住院的204例急性肾炎,16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酶(NGA)水平进行测定,探讨肾小球疾病近端肾小管损害情况及其临床价值。

【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周梅香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J], 乔晞;李荣山;吴丽然;邵珊;白波
2.肾小管间质损害对小儿原发性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预后影响的探讨 [J], 沈茜;徐虹;宋善路;曹琦
3.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J], 刘小荣;沈颖;伏立兵;孟群;刘小梅
4.扩容利尿剂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害分析 [J], 张学平
5.益气消肿饮合穴位埋线治疗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水肿疗效及对肾小管损害标志物、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J], 艾年年;李章晗;黎华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蛋白尿的诊断与鉴别

蛋白尿的诊断与鉴别

生理性蛋白尿
⑴功能性蛋白尿
一般为暂时性的,尿蛋白量一般小于< 1g/24h,蛋白尿以中分子白蛋白为主,发生在剧 烈运动后或发热过程中,过度寒冷、高温作业、精 神紧张等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等状态,原因去除后, 蛋白尿即可消失。 以往无肾脏病史,尿蛋白阴性肾功能正常。

⑵体位性蛋白尿
一般小于<1g/24h,可作夜间卧床后晨起前的尿液 和站立行动4~6h后尿液的蛋白定性检查作比较,连续 测定3天,如前者尿蛋白为阴性,而后者为阳性,则可确 定为体位性蛋白尿,又称为胡桃夹现象,多见于瘦长体型 的儿童及青少年。系由于左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夹 角在直立位时压迫左肾静脉,使左肾静脉压力增高所致。
78.5%
1.0
存 活 率 ( 总 体 死 亡 率 )
正常 (n=191) 0.9 0.8 0.7 微量白蛋白尿 (n=86)
大量白蛋白尿 (n=51)
0.6 0.5 0 1 2 3 4 5 6 (年)
P<0.01 正常 vs. 微量和 大量白蛋白尿 P<0.05 微量 vs. 大量白蛋白尿
MA Gall, et al. Diabetes 1995;44:1303-1309
四、蛋白尿分类
类型 肾小球 发生机理 选择通透性破 坏 重吸收障碍 滤过重吸收 分泌、破坏 蛋白性质 白蛋白和球蛋白
肾小管
低分子量蛋白 (2-M等) 血红、肌红、Ig 组织蛋白
溢出 组织
四、蛋白尿分类
肾小球性 尿蛋白量 尿蛋白电泳 分子量 尿溶菌酶 肾小管性 溢出性 分泌性 很少 中分子 >10万 不高 +~++++ ±~++ 不一 可达30g/d 1g/d +~+++ 高、中分子 低分子 低分子 6 ~100万 1500 ~4万 < 4.5万 不增高 ↑↑ 不高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 是一组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是肾小球肾炎中最严重的类型,肾活检病理通常表现为新月体肾炎。

RPGN的发生率占肾穿刺患者的2%,人群发生率为7/百万,是肾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

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若未及时治疗,90%以上的患者于6个月内死亡或依赖透析生存。

所以,需要根据肾脏病理早期明确诊断,并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措施,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疾病分类Couser分类法1.1 I型根据免疫荧光线条状沉积伴循环抗GBM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形成分为两类:①伴肺部损害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②不伴肺部损害的抗GBM抗体型肾小球肾炎(无肺出血)。

1.2 II型免疫荧光颗粒沉积型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 , 此型在我国常见。

1.3 III型寡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近年研究表明, III型中70%~80%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 , 故又称为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新5型分类法I型为IgG、C3呈线条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抗GBM抗体阳性,ANCA阴性;Ⅱ型为IgG、C3呈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及毛细血管壁, 抗GBM 抗体阴性, ANCA阳性;III型为肾小球内基本无免疫沉积物, 抗GBM抗体阴性, ANCA阳性;IV型为IgG、C3呈线条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抗GBM抗体阳性, ANCA阳性;Ⅴ型为肾小球内基本无免疫沉积物, 抗GBM抗体阴性, ANCA阴性。

上述分类法都是以肾脏病理为基础对RPGN进行分类,其中Couser 分类综合了病因和病理表现, 无论其为原发或继发, 病理上都表现为此3种形式, 而新5型分类不强调病因, 仅根据肾脏免疫病理学的结果, 再结合免疫学实验指标, 将Couser分类中的Ⅰ型进而分成Ⅰ型ANCA阴性和Ⅳ型ANCA阳性;原III型患者中,ANCA阳性者为III 型,ANCA阴性者为Ⅴ型。

临床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评估、病因分类及治疗原则

临床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评估、病因分类及治疗原则

临床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评估、病因分类及治疗原则病理生理学和流行病学肾小管间质性疾病作为一种病理过程,特指对肾脏的肾小管和/或间质产生影响的病症。

在致病因素的长期暴露下,其病程可能迁延数月乃至数年,并伴随肾功能的渐进性减退。

在此过程中,肾小球和血管性肾脏病变有可能伴随出现,进而诱发继发性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相较而言,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程较短,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迅速进展,并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某些情况下,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可能进一步演变为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随着病情发展,肾小球和血管结构亦可能受到波及,最终导致整个肾脏出现纤维化及瘢痕形成。

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对于预测疾病进展至 ESKD 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在导致 ESKD 的病例中占比达 10% 至 20%,表明其在肾脏疾病谱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临床表现持续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可导致各种异常。

诊断和评估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诊断通常是排除性的,详尽地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既往史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患者可能因肾脏产生促红素的细胞受损,而表现出肾性贫血的征象,尿液分析结果可能呈阴性,或显示无菌性脓尿、轻微血尿等异常表现,尿蛋白(通常以低分子量蛋白为主,而非白蛋白)排泄量通常低于2 g/24 h。

肾脏超声可显示与慢性肾病一致的肾脏萎缩。

在病因不明确,且活检结果可能对治疗策略的调整产生显著影响时,应考虑进行肾脏活检以明确诊断。

病因分类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常见的病因如下(表 2 ):表2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原因自身免疫性疾病(1)干燥综合征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约在 25% 至 50% 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发生,通常在疾病早期可见。

间质性肾炎可能在肾外表现出现之前就发生。

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尿液浓缩缺陷和肾小管性酸中毒也很常见。

肾小球疾病,如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病变较少见,且出现在疾病过程的后期。

皮质类固醇治疗可能改善疾病的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