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设问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撤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雨形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2、导入新课,猜想a.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b.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c.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3、设计实验①出示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
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器材。
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具演示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
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
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
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
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教学过程设计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
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
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初中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 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3.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存在哪些状态?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2. 提问:气态和固态之间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解释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的原因。
2. 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升华和凝华现象,如碘升华、霜的形成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 教师总结学生提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进行讲解。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讲解,巩固升华和凝华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和转化过程。
2. 强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课后总结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实例和课堂互动,使学生了解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
同时,要加强练习题的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1.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生活中的固态和液态的变化。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如冰雕融化、霜的形成等。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学生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章:升华现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现象的原理。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2.2 教学内容升华现象的原理。
升华现象的应用。
2.3 教学过程回顾升华的定义。
讲解升华现象的原理:升华是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变为气态,不经过液态。
展示升华现象的例子:如冰雕融化、干冰制冷等。
学生实验:观察升华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三章:凝华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凝华现象的原理。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3.2 教学内容凝华现象的原理。
凝华现象的应用。
3.3 教学过程回顾凝华的定义。
讲解凝华现象的原理:凝华是气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变为固态,不经过液态。
展示凝华现象的例子:如霜的形成、冷却水蒸气等。
学生实验:观察凝华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转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之间的转化关系。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推理能力。
4.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之间的转化关系。
影响升华和凝华转化的因素。
讲解升华和凝华之间的转化关系: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展示升华和凝华转化的例子:如加热冰块、冷却蒸汽等。
讲解影响升华和凝华转化的因素:温度、压力等。
学生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转化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五章:升华和凝华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实际应用能力。
5.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实例分析。
5.3 教学过程展示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如干冰制冷、防雾镜等。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升华和凝华概念、应用等方面的掌握。
-设计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2.选做题:
-拍摄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提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通过展示冰冻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雾凇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碘升华、冰块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知道它们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升华和凝华的特点3. 实际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
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教师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阐述它们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如碘加热升华、冷水滴在热板上凝华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雪融化、衣物晾晒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发现。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现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研究:让学生探究升华和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异同。
2. 科普阅读:推荐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理解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升华和凝华的定义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1. 升华过程:物质吸收热量,分子间距离增大,从固态变为气态。
2. 凝华过程:物质放出热量,分子间距离减小,从气态变为固态。
三、升华和凝华的应用1.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雾凇等。
2. 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固态硬盘、制冷剂等。
四、实验探究1. 设计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2.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五、巩固练习1. 判断题: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分子间距离增大。
()3. 简答题:请简述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升华和凝华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知识的掌握。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冰块、加热器、冷却器等。
2. 课件: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过程、应用等。
3. 参考资料: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六、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过程1. 固态到气态: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2. 气态到固态:物质在冷却的过程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这个过程称为凝华。
七、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1. 升华过程: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2. 凝华过程:物质在凝华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八、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实例1. 生活中的实例:冰雪融化、衣物晾晒、呼吸产生的水蒸气等。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向初中学生传授升华和凝华的物理概念,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的过程。
此外,还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如融化、凝固、汽化、液化等。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尚未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因此,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升华和凝华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区别;(2)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了解其与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的关系;(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物态变化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升华和凝华现象;(2)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以具体的实例和实验现象为切入点,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普遍规律;(3)运用以动带静的教学策略,结合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5)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3)通过学习升华和凝华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环保意识;(4)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生活品质。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过程。
2. 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2.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示例。
3. 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雪融化、衣服晾干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吗?升华和凝华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凝华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
3. 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请分享一下。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生活实例,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实验演示(10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
2. 演示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背后的物理原理。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和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华和凝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讲授新课(1)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解释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通过PPT展示图片和文字,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两种状态变化。
(3)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雪融化、衣服晾干、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
3. 课堂互动(1)提问法针对讲授内容,提问学生是否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否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现象。
(2)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互相分享并总结。
4.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展示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加深理解。
例如,用冰块制作冰雕,观察冰雕在室温下逐渐融化的过程(升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实验,观察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以及将气体冷却后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过程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3.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条件及实例。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解释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3. 知识讲解: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并举例说明。
4. 实验演示:进行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如冰雪融化、衣服晾干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条件及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其条件,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条件等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来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物质的其他状态变化:除了升华和凝华,还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状态变化,可进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生活中的热现象: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如热水沸腾、冷水结冰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案)

第4节升华和凝华【2022年版课标要求】1.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认识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教法与学法】教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升华现象,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法:自主学习、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将物理规律与生活联系起来。
【课前准备】酒精灯、碘升华管、烧杯、热水、冷水、有关升华、凝华的视频、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在易拉罐中装入三分之二的冰与三分之一的食盐的混合物后,大约半分钟的时间,其外壁和底部会出现霜。
对于这个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易拉罐外壁和底部的霜从何而来?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从而引出凝华与升华的概念。
二、新知学习(一)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创设情景:教师展示雾凇和舞台仙境的图片,提问:如此美丽的雾凇和舞台烟雾效果是怎么形成的呢?(附:图片)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说明: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颗粒,舞台白雾的形成与干冰密切相关,是干冰直接变成气态时,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就是说,物质可以直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发生变化。
展示PPT图片: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了解升华与凝华过程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实验前,你在碘升华管内看到什么状态的碘?2.水的沸点是多少?3.碘的熔点是多少?实验过程:用热水对封闭玻璃管中的固态碘颗粒加热,提醒学生观察是否有液态碘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用冷水对封闭玻璃管中的紫色的碘蒸气降温,提醒学生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液态碘出现,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分析: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1.4 升华和凝华(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物理观念:(1)了解升华和凝华。
(2)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科学思维:能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3.科学探究:通过碘的升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升华与凝华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
教学难点:人造雾凇实验。
试管、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碘、樟脑球、茶丸、挂图、烧杯、热水等。
新课引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思考、讨论。
知识点一升华1.让学生观察教材图1.4-1,启发学生思考:下列的生活现象同学们观察过没有?(1)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2)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思考一下,它们都到哪去了。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教师提出做实验验证猜想。
2.进行实验让各小组按照教材图1.4-2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试管密封要严,由于碘蒸气有毒性,碘蒸气溢出来,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引导学生观察:(1)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学生回答: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紫色的气体产生。
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碘。
教师总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并重新解释教材图1.4-1的现象。
知识点二凝华1.完成上面的实验后,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和交流。
2.学生小组总结:紫色的气体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体。
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碘。
3.仿照升华的定义,让学生自己说出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教材图1.4-3所示的现象。
5.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各小组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回答: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凝华需要放热,因为将试管放入凉水中出现了固态碘。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条件及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实验器材(如冰块、干冰、加热器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雕、冬天呼出的白气等)引出升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3)讲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冬天呼出的白气等。
4. 实验演示:(1)演示冰块升华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升华过程。
(2)演示干冰升华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升华过程。
(3)演示凝华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凝华过程。
5.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升华和凝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条件及应用。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自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3. 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2. 运用对比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升华和凝华的异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3.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初中物理凝华与升华教案

初中物理凝华与升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凝华与升华的定义及其特点。
2. 掌握凝华与升华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3. 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凝华与升华现象,并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凝华与升华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凝华与升华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凝华与升华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现象的理解。
2.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凝华与升华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冰箱、冰块、加热器、碘酒等。
2. 教学材料:PPT、教案、实验指导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凝华与升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者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二、探究凝华与升华的定义及特点(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将冰块放入冰箱中,观察冰块逐渐变小的过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叫什么名字?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将碘酒涂抹在加热器上,观察碘酒逐渐消失的过程。
4.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叫什么名字?5. 总结凝华与升华的定义及特点。
三、掌握凝华与升华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凝华与升华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原因。
2. 进行实验: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融化过程。
3.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4. 进行实验:将碘酒涂抹在加热器上,观察碘酒消失过程。
5.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四、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凝华与升华现象(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凝华与升华现象。
2. 举例说明:冬季的雾凇、霜、冰雪融化等现象。
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吗?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凝华与升华的定义、特点及吸热或放热现象。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理解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升华和凝华的过程3.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实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2. 讲解: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 应用: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过程。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过程,提醒学生注意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结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过程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的过程。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常见现象。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过程的理解,区别于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一些复杂的生活和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实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段美丽的雪景视频,画面中有雪花飘落,同时还有冰雕在阳光下逐渐变小的场景。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个视频中,冰雕变小和雪花形成分别是物质的什么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二)讲授新课1.升华概念引入:讲解冰雕在阳光下直接变成水蒸气消失不见,这种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强调“直接”二字,即没有经过液态这一中间状态。
实验演示:在一个烧瓶里放少量碘,对烧瓶微微加热,观察到烧瓶内固态碘逐渐减少,同时有紫色碘蒸气出现。
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又会凝华成固态碘附着在烧瓶壁上。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及升华吸热: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用久了的电灯泡灯丝会变细,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成钨蒸气。
讲解升华吸热的特点,如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
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升华和凝华的吸热,一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设计方案
升华和凝华
【课题】升华和凝华
【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分析】
一.引入课题
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变化的图解,学生思考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直接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
二.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方法1、教师实验,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解释清楚碘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考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根据原来学到的知识,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实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的气态,这里直接两字是教学的重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带问题观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实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
三.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重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
方法2、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实现,提供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并实施实验,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七节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二.一些现象
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物态变化的分析
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思考常见的物态变化,看看属于哪种物态变化;查阅世界各地的特殊的天气状况,并试图分析其原因。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比如快乐,你不快乐,谁会同情你的悲伤;比如坚强,你不坚强,谁会怜悯你的懦弱;比如努力,你不努力,谁会陪你原地停留;比如珍惜,你不珍惜,谁会和你挥霍青春;比如执着,你不执着,谁会与你共进退…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才能寻找到生命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