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下语文古文整理
九下苏教版文言文古诗目录
九下苏教版文言文古诗目录1、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攻。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下文言词解(全)
九年级上下两册的文言文词解九年级上文言词解一.陈涉世家1.陈涉少时 2.尝与人佣耕 3.辍耕之垄上4.怅恨久之5.苟富贵6.无相忘7若为佣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10屯大泽乡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12.为屯长13.会天大雨14度已失期15.法皆斩16.今亡亦死1 17举大计亦死18.等死19死国可乎20天下苦秦久矣2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2.扶苏以数谏故23上使外将兵24.今或闻无罪25.楚人怜之2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27.为天下唱28.宜多应者29.吴广以为然30.卜者知其指意31.然足下卜之鬼乎32.念鬼33.此教我先威众耳34.乃丹书帛曰35.陈胜王36.置人所罾鱼腹中37.得鱼腹中书38.固以怪之矣3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0.夜篝火41.狐鸣呼曰42.陈胜王43皆指目陈胜44吴广素爱人45士卒多为用者46.广故数言欲亡47.忿恚尉48.尉果笞广49陈胜佐之50.并杀两尉51.借第令毋斩5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53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54.为坛而盟55祭以尉首56徇蕲以东56.比至陈57乃入据陈58.皆来会计事59.将军身被坚执锐60.伐无道,诛暴秦61.功宜为王62.诸郡县苦秦吏者63.皆刑其长吏二.桃花源记1.缘溪行2.忘路之远近3.芳草鲜美4.落英缤纷5.渔人甚异之6.复前行7.欲穷其林8.林尽水源9.仿佛若有光10.便舍船11.初极狭12.才通人13.豁然开朗14.土地平旷15屋舍俨然1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7.阡陌交通18.鸡犬相闻19其中往来种作20.悉如外人21.黄发垂髫22.并怡然自乐。
23.乃大惊24.问所从来25.具答之26.便要还家27咸来问讯2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9不复出焉30.遂与外人间隔31乃不知有汉32.无论魏晋3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5辞去36.此中人语云37.不足为外人道也38既出39.便扶向路40处处志之41及郡下42诣太守43.寻向所志44遂迷45.欣然规往46.未果47.寻病终48后遂无问津者三.与朱元思书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苏教版九下课内古诗
怀古诗
将《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 》等怀古诗进行比较阅读,分析 它们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 面的异同,提高对怀古诗的鉴赏
能力。
边塞诗
将《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等边塞诗进行对比分 析,探讨边塞诗在描绘边地风光、
表现战士豪情等方面的特点。
咏史诗
将《咏史》、《蜀相》等咏史诗 进行对照阅读,理解咏史诗在借 古讽今、抒发感慨等方面的作用,
绘画美
苏教版九下课内古诗注重意象的营造 和画面的构建,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 描写,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描绘得栩栩 如生,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音乐美
古诗本身就具有音乐性,苏教版九下 课内古诗在押韵、平仄、节奏等方面 都表现出色,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 以美的享受。
审美价值体现及现实意义
审美价值
苏教版九下课内古诗所表现的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等都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们能够引导读者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科举制度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使得更多有才华的士人有机会 进入仕途,也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诗歌的繁荣。
多元文化交流
唐朝对外政策开明,与周边国家及地区文化交流频 繁,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诗人生活诗人,曾任官职,后辞 官归隐。其诗多关心国家大事和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情感与意境的交融
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诗歌中相互交融,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 境界。读者在品味诗歌时,可以沉浸在这种境界之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享受。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
《赤壁》
此诗所描述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涉及历史人物 有曹操、周瑜、黄盖等。通过了解这些人物和事件,可以 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与赏析共26页
赏析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苏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以下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必背古诗文:
1. 《论语》十则
2. 鱼我所欲也(孟子)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 曹刿论战(《左传》)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 出师表(诸葛亮)
7. 桃花源记(陶渊明)
8. 三峡(郦道元)
9. 马说(韩愈)
10. 陋室铭(刘禹锡)
11. 小石潭记(柳宗元)
12. 岳阳楼记(范仲淹)
13. 醉翁亭记(欧阳修)
14. 爱莲说(周敦颐)
15.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以上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必背古诗文,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教学要求而有所不同。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9)下册背诵内容
一、古诗词饮酒[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卷二。
《饮酒》诗共20首,都是酒后所作,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结[简陋的房屋]庐[建造房屋]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如此]庐?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闲适的样子]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飞鸟相与还[结伴而归]。
此中[上面描述的景物之中]有真意[从自然界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
诗人本想说一说这种“真意”,却没有说,因为他认为既然已经领悟到了,就不需要用言辞来表达了]。
诗人归隐后心境恬静,不与权贵交往,悠然自得地欣赏自然美景,无意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享受,因此他认为这种隐居生活含有人生真正的意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名篇]选自王琦《李太白集注》。
李白所作《行路难》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金樽[古代盛酒器,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形容酒的价格高][金樽中的美酒,价钱很贵],玉盘珍羞[同“馐”,食物][珍贵的菜肴]直[同“值”,价值]万钱。
停杯投[扔掉。
放下]箸[筷子][放下筷子]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疑问代词,哪里]在[出路将会在什么地方]?长风破浪[比喻远大的志向得以施展。
南宋人总悫(què)少年时,叔父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高悬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沧海。
这首诗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所作。
苏教版语文九下背诵整理,直接印给学生,无需再排版。
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一)课内古诗【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课外古诗词【参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杜甫唐)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巨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整理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合集《陈涉世家》译文: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假如有一天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伙伴们”伙伴们笑着回答说:“你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朝廷征发穷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恰巧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全国人民苦于秦王朝压迫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就将他杀害了。
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
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讲得很对。
(二人)于是就去占卜。
那占卜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成功,并且能建功立业。
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考虑(占卜人所说的)卜鬼(这件事的用意),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
”于是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捕的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子,本来已经认为这事奇怪了。
(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笼罩着火(装着鬼火),又装作狐狸嗥叫时凄厉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为王。
”士兵们一整夜都惊恐害怕。
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用手指并用眼睛注视着陈胜。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原文及全文翻译
一、《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 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精品】苏教版语文9下文言文解析(带问答题和答案).docx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左传》一、文学常识《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的大部分文字都是诠释《春秋》(孔子著)的,但它的记事时间比《春秋》长,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
《春秋》主要记鲁国的军政大事,《左传》则兼及各国,而且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它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本编年体史书。
前人评价《左传》,素有富艳浮夸之称,这实际上是说它有很强的文学性。
《左传》描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和散文创作,影响极大。
二、重点字词1.注音刿(gu i )孚(f )辙(zh e )轼(sh i )遂(su i )盈(y f ng)靡(ni i )玉帛(b 6 )鄙(b i )又何间(ji 5 n)焉小惠未徧(bi an)弗(f d )敢专也2.释词义十年春,齐师代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冈海?”刿曰:“肉食者郎,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枣,弗敢寺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馆,民弗从也。
”公曰:“够牲玉帛,弗敢砂也, 必以售•。
”对曰:“小信未爭,神弗禱也。
”公曰:“小大之秋,单不能翳,必以情。
”对曰:“,冬之隅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冬”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尊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略续。
公将鏗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饗,登够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尊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馬。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犀, 故逐之”伐:攻打。
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位咼禄厚的人。
间:参与。
焉:兼有语气词性质的指示代词。
鄙:目光短浅。
安:养。
专:独占。
徧:同遍,遍及。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普遍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神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道:“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不会保佑你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您去.” (写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国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 (本段主要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本段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本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不平凡的大事的例子.)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让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第二段主要写:以所举事实为依据,论述人才要在困难逆境中造就.)一个人常常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会灭亡.(本段主要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本段: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不是“义”).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提出中心论点,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运用举例论证,“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贫穷困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接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贫穷困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的思想,即“义”即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第三段从反面论证见利忘义就是丧失人生本性的行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第一段,写秋风破屋的情景)南边村庄上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体弱,竟忍心如此当面作“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上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第二段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墨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渐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子里都登破了.因为屋漏,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如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我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呢? (第三段,写长夜沾湿的苦痛)]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耸立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至死 ,也是心满意足的.(第四段,写诗人推己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这是故事的背景.)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棉队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地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率领挑担子的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上山的一棵草都铲不了,又能能把泥土的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面,再没有高山阻隔了.出师表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确时候啊。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汇总 苏教版
九下6《出师表》一、作者: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二、重点字词解释。
中道崩殂:死(皇帝)益州疲弊:民力困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实在;//时不懈于内:懈怠盖追先帝殊遇:表推测原因;特殊待遇。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意思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扩大,发扬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
菲薄:轻视,小看。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陟罚臧否:提升;//惩罚;//善恶,这里指评论人物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表明;//治理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选拔;//给予悉以咨之:都,全;//询问,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必能使行阵和睦:军队。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
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于南阳:亲自耕种。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不求闻达于诸侯:做官扬名。
闻,扬名。
达,显贵。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猥自枉屈:亲自降低身份。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次拜访由是感激:由于这样;//感动激奋。
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遇到;//兵败。
有一年:通“又”,表余数。
临崩寄臣以大事:托付;//国家大事。
夙夜忧叹:早晚。
恐托付不效:成效。
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武器装备;//勉励和率领。
庶竭驽钝:表示希望;比喻低下的才能。
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用来……的事。
//职责、职务范围中应做的事。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功效。
则责……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陛下亦宜自谋:想想自己的问题。
苏教版中考复习九下课内文言文字词解释和翻译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反馈签名______________
一、重点字词解释
序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51 53 55 57 59 重点字词 又何间焉 辙乱旗靡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彼竭我盈 惧有伏焉 私我也 臣诚知不如 王之蔽甚矣 期年之后 二者不可得兼 故患有所不辟 如使人之所欲 万钟则不辩 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 空乏其身 人恒过 法家拂士 且焉置土石 始龀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开张圣听 作奸犯科 以遗陛下 优劣得所 痛恨于桓灵 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 解释 序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重点字词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必以情 我孰与城北… 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 面刺寡人 由是则生而有 万钟则不辩 穷乏者得我与 是亦不可以已 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 然后能改 而后喻 国恒亡 所以动心忍性 衡于虑 河阳之北 惩山北之塞 箕畚运于渤海 寒暑易节 虽我之死 所以兴隆也 所以报先帝 三顾茅庐 夙夜忧叹 庶竭驽钝 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 解释
1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二、翻译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Hale Waihona Puke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苏教版九下语文古文整理
【九年级下册】1、曹刿论战◇左丘明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曹刿请见[召见]。
其[代词,指曹刿]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乃[副词,于是,就]入见[拜见]。
问:“何以[介词,凭借]战【以何战】?”公曰:“衣食所安[安生],弗敢专[独自专有]也,必以[介词,把]【之】分人。
”对[动词,回答]曰:“小惠未徧[通“遍”,普及],民弗从[跟从]也。
”公曰:“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丝绸物],弗敢加[虚夸]也,必以[介词,用]信[诚信]。
”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为人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结构助词,的]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弄清楚],必以[根据,按照]情[实情]。
”对曰:“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音节助词,凑足音节]属[类]也。
可以[介词,凭借]【之[代词,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服情”]】一战。
战则[连词,就]请从。
”公与之[代词,指曹刿]乘[chéng,坐车],战于[介词,在]长勺[鲁国地名]。
公将鼓[动词,击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击了三次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大败]。
【凡循道而行谓之“迹”,车不能循道而行谓之“败绩”。
春秋时代的战争以用兵车进行车战为主,因此,战争中兵车垮了是最大的败仗,是之谓败绩。
】公将驰[驱车追击]之[代词,指齐师],刿曰:“未可。
”下[下车]视其[代词指齐师]辙[车轮滚过留下的痕迹],登轼[古代车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而[连词,表顺承]望之[代词,指齐师],曰:“可矣。
”遂[副词,于是,就]逐[追击]齐师。
既[副词,已经]克[战胜],公问其[代词,这,这样]故[原因,缘故]。
对曰:“夫[fú,发语词,无义]战,勇气也。
一鼓作[激发,振作]气,再[第二次]而[连词,就]衰[衰弱],三而竭[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下语文古文整理
九下1《曹刿论战》《左传》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
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
刿(ɡ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ɡ)靡(mǐ)
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
三、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牢。
2、牺牲玉帛古义:古代是指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
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两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9、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11、可以一战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五、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六、重点字词解释: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用、凭。
对曰: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虽不能察:弄清楚。
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遂逐齐师:就,于是。
//追击。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
//战胜。
//原因,缘故。
一鼓作气:振作。
彼竭我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难测也,惧有伏焉:推测,估计;///埋伏。
望其旗靡:倒下。
七、理解性背诵: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
(“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
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本文叙述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这可以说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
人。
9、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八、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2、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
时机,又是哪一句?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3、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
丰富的军事经验。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7、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8、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9、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10、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11、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2、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3、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
悟。
14、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否定了“公”前两次的回答,这是因为“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
臣的拥护,第二次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九、开放性试题
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
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如: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
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
气”等。
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
3、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4、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5、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1)既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夫大国,难测也——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3)望其旗靡——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
6、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你的看法呢?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
从“有功”方面
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
也可从“无能”方面
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
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也可以
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7、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敬佩。
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敬佩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
话加以评价。
爱国将领:评价:
8、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
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9、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
著名战例。
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成皋之战、昆阳之战。
九下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