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第16课:家乡新变化

合集下载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变化,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故事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和感受。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记录家乡的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图片。

2.故事:收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

3.讨论话题:制定一些与家乡变化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家乡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故事结束后,提问学生:“故事中讲述了家乡哪些变化?你们觉得这些变化对家乡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家乡的变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长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同学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化;难点:激发同学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和图片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2.XXX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活动一:感受家乡新变化1.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看完后)师:哪位小朋友能通知我,什么在变化?(交通、门路)2.实在,家乡的变化远不止这些,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到第26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给我们展示了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用请求的展示语表述)3.师:看来,我们的家乡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等等。

活动二:家乡变化大搜索1.师: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事物也在变化着呢?课前同学们都已分小组对家乡的变化展开了调查,哪一组先来分享下?2.根据表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衣食住行乐等方面的变化。

(板书:衣食住行乐)中间穿插询问:你是怎样调查得来这些信息的?(有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通过走访一些机构得来的)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活动三:“家乡变化”大展示1.过渡:刚才人人交流的很好,看来家乡的变化可真很多!下面就请你们将做好的“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出来,并介绍给人人吧!2.小组展示并介绍。

3.小游戏(变化大考验)——你们透过调查,已经了解到周边很多的变化,老师这里有一个大考验,想要考一考大家,谁想来挑战一下?(真聪明)活动四:家乡变化辩一辩2.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我们来辩论一下。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精美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精美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世纪90年代重庆,图为石板坡长江大桥。

20世纪八十年代航拍渝中半岛图,可谓是渝中半岛的首张航拍图,最前端的朝天门码头一直以来都是重庆的地标之一。

朝天门开放了重庆人的世界,重庆人的生活成就了朝天门的繁荣。

每一个重庆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对朝天门的印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本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
计。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含评价设计、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含评价设计、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本节课我设计了三种评价方式:
1.教师过程性激励评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坚持运用大拇指表扬、丰富的评价语言激励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乐于思考。教师还采用肢体示范性评价,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内容的实际训练。
2.榜样激励评价:教师设计了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进行实践展示、师生互动式评价等方法,联系实际生活,扩展学生认知,引导学生感受到在公共场所小点声是一种文明礼貌有秩序的表现。
第16课教学设计
课题
《家乡新变化》
教学内容分析
《家乡新变化》是第四单元中的第四课。本单元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和责任。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树立作为家乡小主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的基础上,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交通越来越便捷,以前走路靠双腿,慢慢有了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现在轿车都很普遍,地铁,高铁,飞机,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
5.丰富多彩的生活—乐
以前人们的娱乐几乎就是坐一起聊聊天,慢慢有了露天电影,只要一有电影,全村的人就迫不及待地搬着板凳,早早就坐好了。后来,广场舞流行了,茶余饭后,老人们随手就舞起来。
清明扫墓,从前是大量烧香,烟雾四起。现在改用鲜花祭拜祖先了,经济环保。过年庆祝,从前是过年的前几天每天放鞭炮真热闹,现在电子鞭炮成新宠,没有噪音污染,也没有空气污染了。我们小组同学也发现了家乡的很多变化。这是我们一起制作的剪贴报。你们有哪些发现呢?
视频:喜迎二十大,说说家乡新变化
我们也要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课时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1.行为习惯:尊重家乡传统,关心家乡发展,愿意主动接触、学习、传承。
2.知识与技能:知道家乡特色,了解家乡变化,主动参加家乡建设。
3.过程与方法: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等能力。
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本课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16课。本单元在学生了解了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扩大生活空间,进入“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家乡这一社会空间。
4.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3.评价:老师点评剪贴报。
总结提升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调查分享,发现了常熟的变化,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咱们的家乡变美了,我们为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
学生活动
观察课本图片
说说自己的发现
说说自己的理解:
人们重视生活的质量,加强体育锻炼,健康生活。
参照课本图片,说说自己家以前是怎样祭拜祖先的,现在又是如何祭拜的。
师:嗯,你们找到的图片都很好,老师看了图片,确实感觉到了我们现在的服装变得更好看了。
(3)谁来说说“食”的变化?
预设1:奶奶告诉我,以前家里做饭,用的是土灶头,要烧草把和柴火,很呛人;但是现在,有燃气灶、电饭锅、电磁炉、微波炉,各种各样的新装备,做法方便多了。
预设2:爸爸妈妈小时候,家里招待亲戚朋友的时候,就在家里做饭吃,现在城里有很多大饭店,除了可以在家吃,也可以去饭店,多了一个选择。
师:是呀,城市道路交通不断完善,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于是道路便拥挤了,尾气的排放量也大了,造成了空气污染,雾霾天更多了,马路上外卖小哥越来越多,他们肆意地穿行在大街小巷,这都是家乡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合理的建议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可能关注不多。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图片和实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此外,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介绍家乡的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家乡的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 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 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16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寻访调查等方式,由近及远,了解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学生自豪感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课堂交流,了解家乡传统,产生对家乡传统的喜爱之情、传承之责。

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准备:1、预习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寻访调查家乡新变化。

2、教师准备大展板,相应按照设计进行主题分类。

教学过程:活动一、校园变化知多少1.同学们,转眼间我们进入小学已经两年了,这两年你有什么变化吗?我们的学校又有什么变化呢?2.我们的学校已经快五岁了,老师就是陪伴这个学校成长起来的,见证了校园从无到有,从有到新的发展与变化,我还拍了一些照片呢,你们想看看嘛?(图片自动播放,配乐解说,加PPT变化还在继续……)你发现了什么?活动小结:是呀,学校的变化仅仅是我们生活周边发展变化的一处缩影,走出校园,像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呢。

这节课,咱们就先来找一找家乡最近几年的新变化。

(板书课题:家乡新变化)活动二、分享“家乡新变化”1. 课前,同学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和实地走访,找到了哪些家门口的新变化呢?现在,我们就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吧(1)便捷:你找到让生活便利的变化吗?还有吗?购物、交通方面(快递、外卖、购物、地铁、单车)小结:新建的购物场所、新增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

(贴:便捷)我们家乡的变化还有吗?(2)舒适学生说,追问:你去玩过吗?你有什么感受?(健身器材、小区出新)小结:家乡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怎样啦?(舒适)贴,还有什么变化?(3)环保刚刚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老师发现他的视角比较独特,我想请他来讲一讲,请你跟大家说说一下,你为什么要介绍这个呢?像这样的设施你还在哪见过呢?小结:是呀,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环保了。

家乡还有哪些更环保的变化吗?(学生举手、展示、说一说、贴)(4)文明同学们,刚才通过展示大家的调查,我们发现家乡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舒适、越来越环保了,老师课前也做了调查,让我们来看看老师调查的结果,呈现共享单车刚开始出现时,很多人骑车后乱停乱放,把车子搬到自己住的楼道里,甚至破坏车子,现在都能主动把车子整齐的摆放在小区门口。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 人教(新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   人教(新版)

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四课。

本单元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和责任。

《家乡新变化》这课书的教学我将从门前新事多、家乡特色代代传和我的家乡会更好这三个方面来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本课是《家乡新变化》中的第二课时。

在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树立作为家乡小主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的基础上,“家乡特色代代传”这一板块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因此,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课前,我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

1、你觉得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哪些变化?2、你觉得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3、你了解我们的家乡特色吗?47%的同学认为我们城市的高楼大厦变多了,有18%的同学是认为我们家乡的街道越来越美丽了,有20%的同学认为海河两岸的风景越来越美丽了,有5%的同学认为我们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了。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回答家乡变化时比较单一,视角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等物质层面的变化。

对于人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并没有提到。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参观等不同方式,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

有7%的学生说出快板,有31%的学生说出杨柳青年画,有57%的学生说出狗不理包子,有5%的不知道。

有98%的学生只是见过但并不了解,仅有2%的学生能简单说出家乡特色的故事。

从问卷的结果上来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通过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对家乡传统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到鲜活生动,从一知半解到全面深刻,升华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掌握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感受科技的带来的变化。

体会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爱家、爱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维护自己的家乡干净、整洁、美丽的意识。

(3) 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对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体会新的科技、新的设施和新的变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家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2. 设备:幻灯片、绿植、图片、音像资料。

3. 学生资源:一些相应的小品文字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引导发现法。

3. 组织合作学习法。

4. 讨论法。

5. 课堂演讲法五、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乡的照片,并以感叹为开端,穿插家乡的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了解家乡的情况(10分钟)分组活动:每组一小块卡纸,让学生们逐个说出自己所说的让家乡变化的事情,然后贴在学校的大海报上,集中到班里共同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个人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

3. 了解新变化(15分钟)通过幻灯片介绍,把家乡的变化分成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以便学生对不同方面的变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的技能,并引导学生在这些变化中找到不同的主题和相应的价值观。

4. 经典名言的背诵(10分钟)通过电子课件播放有关家乡变化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在背诵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并启发学生爱家、爱乡的情感。

5. 简单事件剖析活动(15分钟)以智慧大闸蟹为例子,从技术、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家乡的景色中抓住变化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的角色。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16、家乡新变化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16、家乡新变化

16、家乡新变化一、活动目的:1、通过主题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己家乡的教育。

2、通过主题队会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和艺术的素养。

二、课前准备1、中队会议,确定主题,确定具体内容和节目。

2、具体准备:⑴全班分四个调查小队,分别调查家乡唐山震前和震后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变化。

⑵材料的收集:几组有对比的新老照片。

⑶三句半《赞家乡》。

3、主持人两位。

三、参加活动的人员:三一中队四、队会程序:主持人:1、“起立,全体立正。

”中队长口令:(跑到指定位置,立正,转身)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稍息。

各小队长(跑到小队前中间,立正,转身,环视全队)口令: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跑回原位置。

同前。

)中队长口令:各小队汇报人数。

(由第一小队长起依次汇报。

)小队长跑到小队前中间,环视全队,口令:立正!然后转身从队前跑出,向中队长跑去,约距1米立正。

(中队长转身迎接)小队长(敬礼):报告中队长:第一小队原有队员4人,实到4人。

报告完毕。

中队长(还礼):接受你的报告。

(然后正身)小队长回到自己小队前,立正后发口令:稍息!再跑回原位置,转身站好。

中队长环视全体,发口令:全体立正!然后向左后转身,面向辅导员敬礼(放下)后:报告辅导员:本中队原有队员21人,实到21人,三一中队“感受家乡变”主题队会活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请参加我们的活动。

辅导员(转身迎接,同时还礼):接受你的报告,参加你们的活动,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2、“出旗,奏乐、敬礼”3、“唱队歌”主持人甲:越来越好,越来越好,这动人的旋律,美妙的歌词把我们带到了我们的越来越美丽的家乡——唐山!主持人乙:最美是家乡土,最甜是家乡水,最亲是家乡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游览美丽富饶的家乡,走进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

主持人甲:你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传说中的你就是凤凰的故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优秀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本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家乡新变化》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学生:(略)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学生:(略)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讲授新课一、我家门前新事多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16.家乡新变化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16.家乡新变化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16.家乡新变化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天津城市的新貌图片。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6 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努力学习,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2.情感与态度(1)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3.行为与习惯制止破坏家乡环境的人和事,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

4.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2.难点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歌曲《南泥湾》、《谁不说咱家乡好》,学校门口变化前后的照片。

2.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变化,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师:孩子们,今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中给大家上课,老师忍不住想给你们放两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播放第一首歌曲《南泥湾》。

3.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4.指名回答。

5.播放第二首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

6.提问: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情感呢?你们听出来了吗?7.学生自愿起立回答问题。

8.师小结:第一首歌表达的是南泥湾这个地方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第二首歌表达的是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认为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反思-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反思-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

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面三课的基础上,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历时性的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因而,如果说前面三课重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一课则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教材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增强对家乡建设的信心,树立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富有好奇心,对事物的认知比较直观、表面,加之他们年龄小,生活阅历少,二年级的学生对感受家乡生活的变化有难度,难在这是一个历时性的视角,而二年级的学生还很难做到历时性的回望与反思。

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向父母和身边人去调查了解。

也有一些家乡在农村的学生会对家乡的变化是好还是坏产生怀疑;还有些学生会受身边人的影响,觉得家乡落后,对家乡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些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去了解家乡的变化,激发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憧憬。

【教学方法】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向父母和身边人了解家乡的历时性的变化,形成积极健康的发展观,并通过观察、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发现家乡尚需改进的地方,从而产生让家乡更美好的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2、知道家乡的传统特色,愿意主动接触、学习、传承。

3、对家乡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能主动关心家乡的发展,参与家乡建设、树立初步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生活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2、知道家乡的传统特色,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和责任。

3、增强对家乡建设的信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向身边人和父母了解家乡历时性的变化。

【教学媒体】视频、课件、图片、资料【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采访家人的预习纸,收集资料制作家乡的变化剪贴报。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活动一:大家一起猜猜看1. 猜一猜:判断它们是什么地方,在哪里。

(教师课前收集反映家乡变化的对比图片,如学校或者家周边的道路、建筑等场所。

)2. 教师提问:和现在对比,看到这些场所原来的样子,你发现了哪些变化?3. 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在家门前发现家乡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新事。

谈谈看到这些变化的体会或感受。

(教师走进小组中,了解学生发言内容,力求从住房、交通、商业、环境、活动方式和习俗等不同方面发现典型事例,并引导学生谈论真实的体会或感受。

)4. 思考:这些变化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指导学生从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如道路加宽、设施完善后,保证了大家的安全等。

)5. 交流:描述变化带来的好处,感受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美好和愉悦。

(教师进行指导。

例如:原来的房子低矮破旧,现在整洁了不少,还有新建的高楼大厦;原来爸爸妈妈是骑自行车出行,现在可以乘公交车、自驾开车……有些变化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丽、更清洁,有些变化使人们生活更方便,有些变化促使人们生活方式更文明,更加健康、环保。

)6. 小结: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和意识到家乡真的变了。

【设计意图】本活动呈现了学生居住地区不同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发现,初步感知家乡有了巨大的变化。

活动二:我是家乡播报员1. 课前调查:学生了解自己身边家乡的变化。

(指导学生可以通过调查、采访、阅读等不同方式进行调查;用照片、剪贴报、手绘画图、寻访日记等方式呈现家乡的变化。

)2.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汇总调查情况,准备汇报本组的成果。

3. 展示:我是家乡播报员。

(1)各组分享课前调查结果并将调查结果贴在黑板剪贴报的位置。

(2)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汇报进行分类,如衣食住行方面、生活方式方面、建筑风格方面等。

4. 讨论:看了同学们汇报的成果,你有什么感受?5. 观看:观看反映家乡新变化和发展的视频宣传片,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充满期待。

(如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课前收集有关反映家乡变化和发展的素材,课上播放。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教材还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视野。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听讲解、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感受和理解家乡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家乡的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变化。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3.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16家乡新变化》2.图片: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3.实践活动材料:如地图、图片等4.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家乡的变化、讨论家乡的变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家乡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对比老的土路和现在宽阔的马路的区别。

从而感受家乡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关系,家乡变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2、通过教会学生使用百度引擎的方法,让他们能用百度引擎搜集自己想要的信息。

3、通过学生自己利用百度引擎搜索想要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对民族和家乡自豪感,从而引导学生使用并将百度引擎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难点:增加学生的对民族和家乡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与本文相关的图片、资料学生准备:寻访、查找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路的作用是什么呢?教师展示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搜集到的有关家乡路的变化的对比图片(见课件)老的土路和现代的平坦的马路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在一起看看同学们在百度搜索中找到的关于土路和现在马路的对比图片。

(见资源)2、通过新旧路的对比,我们发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家乡的风貌。

板书课题《家乡新变化》二、探究新知1、展示一幅学生通过百度搜索到的反映农村道路的图片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汇报。

师:对,有句俗语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那么谁来举例说说交通方便以后,人们生活和生产发生的变化。

3、指生回答。

4、师:是啊,改革开放以后,修路成为了家乡建设的头等大事。

家乡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使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过去泥泞的土路,如今变成了笔直的柏油路;过去坑坑洼洼的沙石路,很多已经变成了高速公路。

5、课件展示:教师通过百度搜索找到的有关丹大高速公路的图片师小结:是啊,道路越修越宽,生活也是越来越好,那么除了道路带给我们的便利之外,还有哪些交通工具也在为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大家请看老师在百度搜索中为同学找到的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6、师提问:先自己想一想,你还知道家乡的那些变化,再把你看到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16家乡新变化 家乡特色代代传(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 家乡特色代代传(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家乡特色代代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16家乡的新变化,感受家乡的美好;2.学习家乡的特色文化并了解其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学习正面教育中“传承”这一道德价值观,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16家乡的新变化;2.家乡的特色文化和传承。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生动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16家乡的新变化;2.如何通过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传承。

四、教学内容1.16家乡的新变化家乡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家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而作为家乡的孩子们,应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16家乡是指我国16个重点扶贫县,这些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在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变化。

1.1 经济方面的变化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逐步实施,经济扶贫成为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16家乡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以凤凰县为例,该县发展了以茶叶、柑橘、蔬菜等农业产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引进了一大批涉农企业,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在琼结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私人企业的涌现,成为当地经济的新亮点。

1.2 文化方面的变化家乡的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表达。

16家乡在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文化扶贫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地方民间文化的传承。

以福建建宁县举例,该县依托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推出了多项文化扶贫项目,如民宿旅游、茶叶文化传承等,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1.3 环境方面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16家乡在环境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努力,通过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课题:家乡新变化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近几年的变化,从基础设施、交通、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认识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调查,培养观察家乡变化的能力,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家乡的变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家乡在基础设施、交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并了解这些变化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家乡变化背后的原因,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带来的积极影响。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准备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主要包括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尤其是在交通、建筑、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2. 教学资料:收集本地近年来的建设项目和变化相关的资料,如地铁建设、公园改造、道路扩建等。

3. 讨论提纲:准备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提纲,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家乡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8分钟)1. 情境导入:家乡照片对比教师展示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照片((可以是城市街道、交通工具、社区建筑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变化。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学生讨论:让学生简单表达对家乡变化的感受。

通过讨论引发他们对家乡的兴趣,建立初步印象。

教师总结:“家乡在过去的几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新变化,看看它们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通过这个导入,让学生产生对家乡变化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2. 设问导入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家乡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变化的意义和原因。

(二)、新授环节(约30分钟)1. 家乡的基础设施变化(10分钟)展示材料: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基础设施的变化,包括新建的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
第16课:家乡新变化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
二课时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居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社会调查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
教学准备及手段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天津”、“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培养了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了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新变化
我家门前心事多
家乡特色代代传
我的家乡会更好
二次备课
情境是一堂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的语言,或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物、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创造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天津旧貌”)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天津以前的样子,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天津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天津城市新貌”、“天津夜景”和“天津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天津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天津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过渡)
讲授新课
一、社会调查交流(板书)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X B 1 . c o m
二、家乡的变化(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三十六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建设旧貌换新颜,家用电器进了农家,农业生产机械化,通信方式现代化、网络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