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_新闻访谈_访谈类专题复习(精品)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复习资料
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3题。
中国天然气之父——《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戴金星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强的生物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结果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
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
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戴金星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
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
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
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戴金星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
为此,我感到很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高中语文备考-实用类文本新闻专题(含访谈)
高中语文备考-实用类文本新闻专题(含访谈)高中语文备考-实用类文本:新闻专题(含访谈)【考情分析】一、考纲考情新闻属于实用类文本的一种,同时也是实用类文本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面。
新闻类文本具体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语句含义、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考点和其他文体类似。
二、趋势分析在的全国试卷中,新闻类阅读一般提供多则新闻材料作为阅读文本。
从命题看,有如下特点:①选材上,类型多样,形式丰富;②在题型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新闻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新闻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是这类文本考查的重点;③在命题上,既有客观选择题,又有主观简答题。
【必备知识】一、新闻的概念新闻即“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
二、新闻的价值新闻价值是指刊播事实后引起社会的正面效应。
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有下列要素:(1)时新性(或称时间性、新鲜性)——报道及时,内容新鲜。
事件发生和公开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短,新闻价值越大;内容越新鲜,新闻价值越大。
(2)重要性——对国计民生的影响越大,就越重要,新闻价值也越大。
(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利害上的接近,思想上的接近,感情上的接近。
凡是具有接近性的事实,受众关心,新闻价值就大。
(4)显著性——新闻报道对象(包括人物、团体、地点等)的知名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5)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事实,往往有新闻价值。
思考角度: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
三、新闻的文体特征(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特点,这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
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有根有据,讲究用事实说话,不能想象夸张,信口胡诌。
(2)新鲜性。
报道的内容一般是以前没有报道过的,讲究从新角度说话。
(3)及时性。
报道要迅速、及时,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及时性是新闻价值的保障。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ppt (2)
3.访谈的文体特点
针对性 专题性
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 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 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 题,集中在某个点上,突出一定的主题思想。
访谈的内容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它应该是在 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 典型性 新鲜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 进行的专访。
[阅读模板]
第一步(任务驱动 1):浏览全文,把握话题 访问者杨澜和访谈对象余光中讨论的话题为四个。 第二步(任务驱动 2):区分对象,把握问题 这一步比较简单,因为文本中有十分明显的人物标志。 第三步(任务驱动 3):析提问技巧,品回答语言 (1)这篇访谈访问者除了运用了直问的提问方式外, 还运用了 追问的提问方式。
第4讲
访谈阅读的 3 大特色题型
访谈虽说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所 以需要熟悉访谈文本特点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才能既准 确又迅速地掌握访谈内容,为解答题目奠定基础。
一、明文体特征,知读文关注点 1.访谈的概念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 者,请他们对提问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 报道的文章。 访谈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 2.访谈的种类 (1)对新闻(时尚)人物的报道。 (2)对某一新闻(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 (3)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上述几种访谈中,最常见、报道最多的是第一种。
(4)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 《艺术人生》 《鲁豫有约》等。 (5)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 有物。 (6)提问技巧 ①一般提问方法 a.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 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b.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c.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d.旁问: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 氛。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访谈类》课件
【参考答案】 ①紧扣主题,不枝不蔓。记者的提问,紧
扣“天然气之父”这一中心“您最大的成果是 什么?”“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一课题?”“在实 践中取得了些什么效果?”等,是探讨被誉为 “天然气之父”的原因“您的成长道路是怎样 走过来的?”“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 吗?”等,是探讨成为“天然气之父”的诸因 素而“如何看待中学毕业生报考地质专业问 题”,则是“天然气之父”的理想的延续所有 这些提问和回答,都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当 代青年应该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士
二、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和主要表现手法。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情势上看就 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 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 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 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 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如果遇到不和谐、浅 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 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
的语调和句式、平实的口语。
注意问题:
注意问题: ①一组问题要环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
骤地展开,问题与问题之间应用衔接过渡;
注意问题: ①一组问题要环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
骤地展开,问题与问题之间应用衔接过渡; ②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要包
含两个以上的问题;
注意问题: ①一组问题要环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
问与答(访谈内容) 问:分清问题的类别,分析提问的技能
问与答(访谈内容)
问:分清问题的类别,分析提问的技能
答:了解被访者的观点、事例、分析,经历; 分析品质、性情,把握人物形象
例1《北岛:当代诗人、作家 》一文中, 问题一: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林思浩所提 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例1《北岛:当代诗人、作家 》一文中, 问题一: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林思浩所提 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教案 新人教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教学目标】1、明确实用类文本考点要求2、了解新闻、访谈特点3、掌握新闻、访谈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重点难点:掌握新闻、访谈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知识准备】(一)新闻的文体特征1. 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 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3. 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语。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考点要求要达到高考中对新闻类作品阅读的能力要求,训练需围绕三种综合能力进行。
一是分析综合能力,能筛选并整合新闻作品中的信息,了解新闻的概念及功能,准确分析新闻的构成要素和具体含义;如对各类新闻体裁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内容要求的掌握和分析运用等。
课件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方法归纳] 一、解答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类题目的技巧 1.从语言是否准确记录和再现新闻真实内容的 角度考虑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 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事实是源,新闻是流, 事实决定新闻,这就需要有准确的语言来呈现。
2.从逻辑学和语义学的角度考虑 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从逻辑学的角度说,就是 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合理,从语义学的角度 说,就是表意明确,不产生歧义,合乎分寸,没有 偏差,符合实际,没有虚假。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 一答一直循环下去组成的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 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 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 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因此,访 谈文本的主要技巧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 本的提问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就是要着重关注提 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高考考查的访谈对象应该是 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 轻易完全否定。解答探究题目时一定要注意结合 文本内容分析。
考向四 分析访谈的写作技巧 赏析访谈类文本的技巧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问的 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各个方面。其中提问的 技巧最重要,也是考查的重点。
访谈问题的设计特点: (1)一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2)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要包含两 个以上的问题。 (3)不同的问题采用的语气也要不一样。 (4)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 (5)要善于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精要讲出自己的 理解,从而引出对方的进一步阐述。
六、解答新闻背景作用类题目的五个角度 解答新闻背景作用类题目,需要找准切入点, 不妨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思考并作答, 1.从新闻背景与内容关系的角度思考,说明 或解释新闻的主要内容,令新闻通俗易懂。 2.从新闻背景与主旨关系的角度思考,分析 揭示新闻的意义,唤起社会的关注。
高三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四、关于访谈的技巧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 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 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 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 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 言之有物。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 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 手段。而这正体现了访谈的技巧。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是(
)
A.在公众眼中,陈丹青是一个作家,他的文字里充满
了“存在感”。但是,他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
B.暌违 5 年,陈丹青才推出了三本新作,而且大多为 应酬之作,这说明他现在“写得太多,画得太少”,有意放
慢写作。
C.写作是陈丹青的爱好,他在写作上的态度积极、认
张莹琦:您说过,每个人初出道的作品此后不可超越, 您至今画不过您的初作。那您会因此有失落感吗?现在画画 的状态是怎样呢?
陈丹青:我比年轻时画得不知好多少,这才羡慕少年时。 画画的心态则一点没变。画画、写作,不必心态,那是让你 自动安静的勾当。
张莹琦:看自己 25 岁时的自画像,您形容“装大人、扮 成熟,脸上分明有野心”。现在再看您 60 岁时的自画像,有 什么野心是已完成或者淡泊的?还有什么是未完成的、感到 遗憾的?
陈丹青:半数野心其实是妄想,我从未停止妄想。一切 艺术都是热情,都是痕迹。不要听信艺术家说自己淡泊。真 的淡泊,别弄艺术。
张莹琦:您日常的一天一般怎样度过?最近忙些什么 呢?
陈丹青:画画,写稿子。当事人很安静,旁观者很乏味。 你去裁缝铺或厨房看看,就是我每天的样子。最近我在忙木 心故居纪念馆的无数杂事。年初偷空画了六十岁的自画像。
陈丹青:那是客气语,诸位听不出,丧失兴味,只因当 今好小说太少太少了。另一问题,是你十几岁死心塌地读过 的书,会影响一辈子,说难听点,是偏食症,说好听点,是 口味刁。但我读书并不为了绘画,只因喜欢,你掉进一部好 作品,什么念头都没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科普文阅读课件
• 4.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 “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 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 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 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含访谈)、科普文阅读
• 【考纲解读】 • 《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要求是:阅读和评 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 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考查方向】 • 实用类文本被定为必考内容。2017年新《考试大纲》将 “新闻”提到“传记”的前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向。 一直以来,占据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位置的传记终于 “退居二线”,让位给“新闻”。新闻终于走到了前台, 信息时代这一最实用、应用也最广泛的文体展现了新姿态。 随之而来的2017年全国卷落实了对“新闻”的考查,从某 种意义上讲,2018年“新闻”的热度还将高于“传记”。 • 新闻类阅读的命题侧重对新闻作品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对 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主要 原因”错,从材料二第2段“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 低,会影响……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又影 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可知,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 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既与民众有关,也与政府有关。 • [参考答案]D
•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 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 解之道。 •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 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的意识。 •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 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第三部分 考点26 报告阅读
【参考答案】①通过引用数据,印证“就业与学历呈现 出倒挂现象”。②为下文分析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生 的原因及对策提供依据。③引用大量权威数据,更能客 观地反映具体的情况,增加了可信度和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 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C。解题思路:先具体分析两段中 的数据有何特点,再分析其作用。数据的作用主要有: 具体、真实客观、为分析议论得出结论提供论据、增强 说服力等。
掌握报告的有关知识。多阅读新闻报纸,了解报告的一般写法, 掌握一般阅读规律。 2.在阅读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对报告内容形成一定 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3.注意报告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能分辨报告中的事实 与作者见解间的区别及联系。 4.阅读中注意报告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5.多做题目,研究近年高考中出现的经典题,熟知答题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点训练
广东模拟高考经典题
一、( 2013 年珠海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小题。
1 .本文开篇即说“中国制造正身处 10 年来最寒冷的季
节”,根据全文内容,请概述“中国制造”正面临怎样的困 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圈点勾画,突出重点。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看题目要求,锁定具体的阅 读目标,对文本进行再次阅读。再次阅读时,由于有了首 次阅读的基础,就可以大胆地作出删除、淘汰的阅读处理, 把注意力有意识地投放到与题目紧密相关的那些局部区域 上去。阅读时,可以用铅笔在相关的文字上做一些标记, 把需要提取的有关文字圈出来。
3.这篇调查报告有什么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 理解。(6分) ——————————————————————— ———————————————————————
实用类文本阅读 (2)(新闻类之人物访谈)
• 《一轮精练》18页,《梦碎雅典》
“学案”上的“拓展练习”: 人物(王洛宾)访谈
• 1、与(1)(2)两节相比,(3)(4)两 节访谈中记者提问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 样的提问的目的是什么?(4分)
• 2.在这篇访谈中,王洛宾对音乐有怎样的看 法?
•(
3.在(2)节的访谈中,王洛宾 就记者“辉煌”的提问 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王洛宾有没有想过拥有 辉煌?请结合以上资料,说明• 三、阅读方法: • (1)迅速泛读一遍全文,把握主要话题,
进程、关键内容。
• (2)将访问者与访谈对象文字分开,先读 提问者问题,把握主要问题;再读访谈对 象文字,大致把握阐述分析。
• (3)重点精读一些主观题目涉及的关键问 题和关键回答。
• (4)其它对于文中信息、文章结构、中心 意思的概括与分析与其它类型文章一样。
《一轮精练》17页
•
《寂寞出学问》
• ——《解放军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
记秦绍德教授
• 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 面做了倡导?(5分)
• 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 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 观点?(4分)
• .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 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 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 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 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
• (1)一般提问方法:趣问法,直问法,推问法 (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旁问法(有意岔 开,先谈点别的事情,制造轻松氛围)……
• (2)提问过程技巧:追问(对没有充分说明的 追加提问),延伸问(对没有涉及的引导问), 对比问……
新闻类文本阅读(访谈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搏
. 时。
考
点
考
向
菜单
高三总复习·语文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 1986 年配备
研 ‘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 7 次入藏,20 余次进疆,飞行
动
向 .
面积超过 250 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 10 余项重大科研攻关,
考
纲 考
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160 余架次。”
情
演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
专 题
通
切 脉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 关
搏
. 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
考
点
考 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向
菜单
高三总复习·语文
研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
动
向 .
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点
考 员镇服。
向
菜单
高三总复习·语文
研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 2011 年 7 月的西藏航拍任务。
动
向 .
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
考
纲 考
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
情
演
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
实 战
.
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题 通
切
关
脉 搏
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
.
考 点
要内容。
考
向
菜单
实用类文本阅读_新闻访谈_访谈类专题复习(精品)
③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明真相。如用“按年龄来说 正好是可以玩在一块儿的时候,小的时候 ……”,引导许鹿希 回忆邓稼先小时侯的情形;
④用请教的方式,引入一个重要的新话题。如“我有一点不懂, 就是在研究原子弹的整个过程当中,日常的工作当中有没有可 能受到核辐射的危险?” ⑤欲擒故纵。如本意是要问许鹿希与邓稼先是怎样相识相知的, 却说“如果您那时侯没有上北大医学院的话,可能就和邓先生 擦肩而过,就碰不上了。” ⑥适时的应和,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 如“这是您想要的生活。”“这种压力一般人没法想 象。”“这16年来,有这些零碎小事可以去回忆的话,您觉得 邓先生还在。”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 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
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 动访谈的进行。 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要善于引导, 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如果 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 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 掌握基本的问的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着重就是要 关注提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1)一般提问方法: 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 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 者。问题集中,内容多是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形式 —— 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
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阅读方法】
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 的主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 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 评价访谈的收效。
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第三部分 考点25 新闻阅读
3.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 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
理由。(6分)
———————————————————————
———————————————————————
【参考答案】①秦绍德针对目前学界普遍存在浮躁学风, 倡导“寂寞出学问”的传统治学精神,这个倡议不仅适 用于复旦大学,也适用于其他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 域,所以说“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 ②文中提到的浮躁现象,不仅是学术界存在的问题,也 是整个社会都普遍存在而应重视的问题。精心求实的作 风,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也是社会其他领域的从业者 应该学习的,所以说“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 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F。这题的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 作答时也应该紧密结合文章,言之成理即可。本题不是 简单的句子理解,而是要结合全文,谈自己的理由。首 先要弄清楚“这种倡导”是针对什么问题的,倡导的是 什么,然后再辨明“不止于复旦”与“不止于教师”的 内涵。文中针对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界普遍存在 的浮躁的学风,二是整个社会的浮躁现象。针对这两种 情况,秦绍德倡导“寂寞出学问”的传统治学精神和静 心求实的作风。
三、答题技巧
(一)把握内容,概括中心意思 【提问方式】 1.„„归纳为哪几个方面?如何理解„„ 2.文章标题的含意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 来„„的? 3.请简要概括涉及„„方面的内容。
4.„„,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思考角度】 新闻事实、原因、影响、时代风貌,事件与观点,提
问归纳,人物作为、品质、时代精神。
突破333
第三部分 考点25 新闻阅读
基础知识
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考点25 新闻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课件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 南都记者:那么我们是否应当鼓励各地加快建设5G基站?
• 邬贺铨:我认为这不是鼓励的问题。建5G基站要按需求、按步骤,对于 5G技术需求不那么大,或没有需求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建5G基站。而且, 这也是个逐步的过程。现在看起来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得比较多,比 较积极,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运用5G的需求。
延伸、对照。 提问技能——环绕主题、问题明确、采用不同
的语调和句式、平实的口语。
• 绵阳一诊 • 自202X年中国正式解锁5G商用后,5G成为“网红"。进入202X年,粥建设潮不断 • 涌来,各大城市纷纭计划落地5G基站。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 南都记者:您怎么看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水平? • 邬贺铨:实际上从3G开始,中国就已经在移动通讯技术标准上有了突破。4G的时候, • 中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移动通讯产业,基本上到达和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的水平。进入5G时 • 代,无论是在标准方面,还是在专利方面,又或是在产业方面,中国都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 南都记者: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5G技术、5G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 邬贺铨:从整个系统技术而言,我国的5G技术确实是走在世界前面,尤其在芯片设计 • 技术上面一点都不落后,甚至是领先的。但也应该看到,5(3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 • 我国在基础的芯片生产加工技术上,还是差得比较远。而且,在移动通讯手机的操作系统
例题解析:例题解析:中国天然气之父 ——《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
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 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 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提示] 提问的质量即提问的技能。必须结合
文本予以回答。
①紧扣主题,不枝不蔓: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1 连续性文本阅读访谈(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实用文本[导语]实用类文本大都结构明晰、语言浅易,因此不少考生不太像读文学类文本那样整体把握。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任何阅读及其答题都需要整体把握,况且实用类文本文体众多,每种文本都有各自不同的文体特征。
所以,特别需要把握每类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为深度阅读与探究做好铺垫。
一、新闻文本阅读(一)文体知识梳理[说明一: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是对消息、通讯、特写、时评、调查(报告)和访谈等体裁的统称。
说明二: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自有其文体属性。
新闻调查报告是其种类之一,因与新闻较近,且是考查的主要类型,所以把它放在“新闻”里讲。
](二)新闻访谈文体特征和阅读步骤、要求1.文体特征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的是人物专访。
基本特征见下表:2.阅读步骤和要求(三)新闻访谈整体阅读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了好多关于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