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 虫(filaria)
丝虫
3.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班氏丝虫第三期幼 虫是感染期幼虫又 称丝状蚴,寄生于 蚊体内。 虫体细长,活跃。 班氏丝状蚴平均长 1.6mm,马来丝状 蚴平均长1.3mm。 尾端有3个乳突
丝状蚴从蚊的下唇钻出
丝状蚴自 蚊下唇逸 出,经吸 血伤口或 正常皮肤 侵入人体。
生活史 Life cycle
寄生部位(成虫):人体淋巴系统 感染阶段:感染期丝状蚴 (L3) 中间宿主:蚊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 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 成虫寿命:一般4~10年
03
形态
1. 成虫乳白色,细长如丝线,1cm, 体表光滑,雌虫大于雄虫。
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
Wuchereria bancrofti adult worm in a lymphatic channel.
Adult Wuchereria bancrofti in a Lymph Node
The paired uteri with microfilaria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can be seen.
Microfilaria of Brugia malayi
马来丝虫微丝蚴
头间隙 :较长 (2:1) 体核 :椭圆形, 大小不等,排 列紧密,常互 相重叠,不易 分清
马来丝虫微丝蚴 尾核:有 2个,前 后排列, 尾核处角 皮略膨大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
体态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柔和,弯曲较大 硬直,大弯有小弯
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⑴血检微丝蚴:取血时间晚9时至次晨2时为宜。 1)厚血膜法:取末梢血60µ l(3大滴)涂成厚片, 干后溶血镜检。 2)新鲜血滴法:取末梢血1大滴于载玻片上的生理 盐水中,加盖片后立即镜检,观察微丝蚴的活动情 况。本法适用于教学及卫生宣传。 3)浓集法:取静脉血1~2ml,经溶血后离心沉淀, 取沉渣镜检。 4)海群生白天诱出法
丝虫病PPT医学课件
淋巴管炎
发作时可见皮下一 条红线自上而下离样皮炎 ( erysipelas-like
dermatitis )
25
erysipelas
What’s the pathogen of erysipelas?
Streptococcus?
skin is bright, hot and tender
26
四、淋 巴 丝 虫 病
3.慢性期淋巴系统阻塞病变
发生机理
反复炎症、细胞浸润、肉芽肿
成虫阻塞+淋巴管壁纤维增生
淋巴管扩张、破裂
淋巴管阻塞
淋巴液流入组织 刺激皮下结缔组织增生
淋巴肿、体腔积液 血运障碍 象皮肿
27
四、淋 巴 丝 虫 病
晚期丝虫病临床表现
⑴elephantiasis---- 马来丝虫、班氏丝虫
18
四、淋 巴 丝 虫 病
致病虫期: 成虫(主要) 微丝蚴(次要) 潜伏期:4~5个月,也有长达1年 以上。 临床表现类型 1.微丝蚴血症(无症状带虫者) 2.急性期(早期急性过敏性炎症反应) 3.晚期 (淋巴系统阻塞病变)
19
四、淋 巴 丝 虫 病
1.微丝蚴血症(无症状带虫者) 发热、淋巴管炎, 可持续10年以上
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 马来微丝蚴:Pm8~Am4 班氏微丝蚴:Pm10~Am2
17
生活史小结:
1 微丝蚴在人体的夜现周期性
2 蚊是其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3 蚊吸血时,丝状蚴经皮伤口钻入 4 人是两种丝虫终宿主,马来丝 虫可能存在保虫宿主(猴、猫)
5 成虫寄生于人的淋巴系统,但 两种丝虫的成虫寄生部位有所不 同。
⑵睾丸鞘膜积液
⑶乳糜尿
寄生虫学 丝虫粪圆
(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五、流行、防治
病人 带虫者
健康人
传染源
传播媒介
易感人群
班氏丝虫:淡色、致乏库蚊
马来丝虫:嗜人、中华按蚊
普查普治
海群生(Hetrazan)
灭蚊
防蚊
烟熏、蚊帐、驱蚊油
粪类圆线虫 (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 一、形态
3、感染方式:经肤(粘膜)感染
4、有较复杂的移行
5、寄生部位:小肠
成虫)
三、致病
丝状蚴 发育中虫体
成虫
侵入皮肤 移行至肺 寄生小肠
丘疹、荨麻疹 过敏性肺炎 肠炎
四、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从粪便、痰、尿 等处检查出杆状蚴,或培养出丝 状蚴以确诊。
2、免疫诊断:ELISA检测血清 中的特异性抗体。
五、流行、防治
阴囊象皮肿
下肢象皮肿
阴部象皮肿
四、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1)血液检查: ①取血时间,以晚10时至次晨2时为好 ②检查方法 a. 新鲜血片法:可见到微丝蚴的活动情况 b. 厚血片法:为常用方法
c.浓集法:提高检出率 (2)体液检查:乳糜尿、鞘膜积液等,直接涂片或离心
沉淀,染色,镜检。含乳糜者,先加少量乙醚, 溶去脂肪,倒掉,加水离心,沉渣涂片,染色, 镜检。 (3)成虫检查
丝虫 (filaria)
丝虫目(Filariata):3科97属538种,目前公认8种丝 虫可寄生人体:帝汶丝虫、盘尾丝虫、罗阿丝虫、 链尾丝虫、常现丝虫、奥氏丝虫 班氏丝虫(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马来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 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引起丝虫病(filariasis), 为世界六大热带病及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人体寄生虫学-9丝虫、旋毛虫
(二)在人体内的发育繁殖
• 移行途径:小淋巴管 大淋巴管或淋巴结 • 蜕皮:2次 • 食性:淋巴液 • 卵胎生:雌虫直接产出微丝蚴 • 微丝蚴去向:随淋巴液进入血循环
两种丝虫生活史的区别
班氏丝虫
马来丝虫
• 寄生 部位
深部淋巴系统为主,如 阴囊、精索、腹股沟、 腹腔、盆腔、肾盂等
浅部淋巴系统为主,如 上下肢,主要是下肢
3. 寄生于体腔:• 常现棘唇线虫(Dipetalonema perstans)
• 奥氏曼森线虫(Mansonella ozzardi)
• 我国仅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近年在回国人员 中发现有感染罗阿丝虫和盘尾丝虫的少数病例。
• 中医史书对丝虫病的描述记载: 丝虫热:“ 两足胫红肿,寒热如伤寒状,从此一 月一发或半月、数月一发”。 乳糜尿: “ 小便白如米汁 ” 阴囊象皮肿:“ 疝重坠,囊大如斗 ”
• 保虫 宿主
无
猫、长尾猴、穿山甲等
• 传播 媒介
• 发育 时间
• 夜现 周期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 为主,中华按蚊次之
长,5~6月
22:00~2:00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为主,东乡伊蚊次之
短,2.5~3月
20:00~4:00
生活史要点
发育阶段:成虫、微丝蚴、腊肠蚴、丝状蚴 中间宿主:班氏丝虫—淡色库蚊、致倦库蚊
(2)新鲜血滴法:取外周血一大滴于载玻片的生理盐水 中,加盖片立即镜检。
寄生人体的丝虫有八种,按寄生部位可分为:
1. 寄生于淋巴:• 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 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 • 帝汶布鲁线虫(Brugia timori)
2. 寄生于皮下:• 罗阿罗阿线虫(Loa Loa)
丝虫
(3)组织内活检成虫:
对有淋巴结肿大或在乳房等部位有 可疑结节的患者,可用注射器从淋 巴结或肿块中抽取成虫或组织切除 结节作病理镜检中查成虫或微丝蚴。
丝虫性结节(肉芽肿)。
2.免疫诊断
检测血清中的丝虫抗体和抗原,可用作 辅助诊断。
皮内试验:不能作确诊的依据,可用于 流行病学调查。
检测抗体: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酶联 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初期为淋巴液肿。若在肢体,大多为压凹性水 肿,提高肢体位置,可消退。
组织纤维化后,出现非压凹性水肿,皮肤增厚、 弹性消失、变粗、变硬形似象皮的象皮肿。
象皮肿的产生是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的 汗腺及毛囊功能消失,抵抗力降低,易并发细 菌感染,出现急性炎症及慢性溃疡。
象皮肿病人
(2)睾丸鞘膜积液:
柔和,弯曲自然 较短,长:宽为1:1-2
较圆,大小均匀,排 列整齐,清晰可数
无
稍小,长177~230 µm
僵硬,大弯上有小弯 较长,长:宽为2:1
较扁,大小不等,排列 疏松杂乱,重迭
有2个尾核,前后排列
活微丝蚴
微丝蚴于夜间 出现于周围血液,以 晚10时至次晨2时最 多。画面可见在红细 胞间蠕动的虫体。
2.在人体内的发育
(2)两种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 统的部位不同:
马来丝虫多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 统,以下肢为多见。 班氏丝虫除寄生于浅部淋巴系统外,多 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主要见于下肢、阴 囊、精索、腹股沟、腹腔、肾盂等处。
2.在人体内的发育
两种丝虫均有异位寄生,尤其是班氏 丝虫,如眼前房、乳房、肺、脾、心 包等处。
(3)丝虫寿命:成虫4~10年,微丝蚴 一般约为2~3个月。
丝虫
L3 enter Human body
Microfilariae enter mosquito Stomach
mosquito Sting human Filariform larva arrived Proboscis of mosquito
infected man
Microfilariae enter thoraces
本节难点、重点
1.
丝虫生活史特征(寄生部位、中间宿 主、感染方式),夜现周期性的概念。
2. 丝虫成虫的致病机理,急性期炎症反 应及慢性期阻塞性病变所引起的临床 表现。
病例讨论1
患者,女, 35 岁,农民。因低热 2 个月,左 下肢肿痛 1个月,排米汤样尿 1周入院。患者 反复间歇发热数年, 2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再 次出现持续发热, 1 个月前出现左下肢肿胀 疼痛,自行口服消炎药未见好转。 1 周前开 始排米汤样尿,即入院诊治。查体:慢性病 容,一般情况差,双颌下淋巴结、左锁骨上 淋巴结、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病例讨论2
王定容,女,25岁,农民。
二十年前,4-5岁时其母亲发现患者的左
侧上、下肢较右侧粗大,未引起注意。在7-8
岁时上述症状加重,并到县医院就医。医生
建议其到外地大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断,由于
经济的原因未能进行,也未作其它医治,使
症状不断加重。92年,开始出现左侧阴唇肿
大。
检查:发现左侧上、下肢较右侧明显粗大,
2000年,世界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 丝虫病(淋巴丝虫、盘尾丝虫)、利什曼病、 锥虫病(非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麻风 病、结核、登革热。丝虫病是世界(我国) 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我国仅有班氏丝虫、马来丝虫。 分布: 山东、河南以南15省市864个县市(山东、 海南仅有班氏)
06丝虫(蚊子)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医学节肢动物是指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
直接危害:骚扰、吸血、寄生、毒害、过敏反应
危害
机械性传播:病原体的形态、数量不变
间接危害 (传播疾病)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须在其中发育
医学节肢动物学是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 生态、地理分布与传染病的关系及防制措施的科学。
形态特征
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现象称夜现周期 性。它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 现于外周血液。
两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出现的高峰时间略有 不同,班氏微丝蚴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 来微丝蚴为晚上8时至次晨4时。
关于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有人认为与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 神经的兴奋、抑制有关。
两种微丝蚴共同点
虫体细长,头钝圆, 尾尖细,外被有鞘膜
体内有细胞核称体核 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
两种微丝蚴的形态鉴别表
区别点 班氏微丝蚴 体态 弯曲柔和、自然
头间隙
较短
马来微丝蚴
弯曲僵硬,大弯 中有小弯 较长
体核 尾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 椭圆形,大小不等,排 核分开,排列整齐,列紧密,不易分清。 清晰可数
在班氏丝虫病中较常 见。
腹部淋巴系统示意图
乳糜尿(chyluria)
由班氏丝虫所致。 阻塞部位在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结。 胸导管以下、腰干以上的淋巴管瓣膜损伤及炎症纤
维化使淋巴管阻塞,造成腰干淋巴压力增高,使从 小肠吸收来的乳糜液回流受阻,而经侧支流入肾淋 巴管,致使肾乳头粘膜溃破,乳糜液流入肾盂,混 于尿中排出。 乳糜尿常多次间歇发作,尿呈乳白色。乳糜尿中含 大量蛋白及脂肪,沉淀物中有时可查到微丝蚴
结构
上颚1对:呈锯齿状
丝虫病(一)
• 3. 丝虫成虫产生微丝蚴,微丝蚴 从淋巴液中移行到血液中
• 4. 蚊子叮吸人血时,微丝蚴进入 蚊子体内。
• 5. 微丝蚴脱皮,进入蚊子中肠, • 6. 变成第一期幼虫(L1) • 7. L1变成L3, • 8. L3 移行到蚊子的口器,蚊子吸
血时,将L3注射到人体内
(一)成虫形态
一、形态
1、形状外形 丝线状,乳白色,雌雄异体。 2、大小 班氏丝虫雄虫长约28.2~42mm,雌虫长约58.5~105mm。马来丝虫较班氏丝虫小, 雄虫长约13.5~28.1mm,雌虫长约40~69.1mm。
微丝蚴形态
丝虫成虫产出的幼虫称微丝蚴。
• 1. 蚊子吸血时把第三期幼虫(L3) 注入到人体内
(二)生活史要点
4、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血管内,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中。这种 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微丝蚴夜现周期性。世界上多数地区的班 氏丝虫与马来丝虫属于周期型。另外,还有亚周期型和无周期型二型。
丝虫(一)
概述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虫体因细长如丝状而得名。 成虫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胸腔、心血管及心包腔等组织脏器内, 引起丝虫病。
概述
已知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8种,即: 1.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班氏丝虫) 2.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马来丝虫) 3.帝汶布鲁线虫(B.timori )(帝汶丝虫) 4.罗阿罗阿丝虫(Loa loa )(罗阿丝虫) 5.旋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 )(盘尾丝虫) 6.链尾双瓣线虫(Dipetalonema streptocerca )(链尾丝虫) 7.常现双瓣线虫(D.perstans )(常现丝虫) 8.奥氏曼森线虫(Mansonella ozzardi )(奥氏丝虫)
丝虫(15)
2个,前后排列,尾
核处膨大
二.生活史
两种丝虫的生活史过程基本相似,属生 物源性线虫,需2个宿主,蚊是其中间宿 主,人是其终宿主。
生活史过程包括在蚊体内的发育过程和 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两个阶段。
进入 血循环
蚊胃
蚊吸血
微丝蚴
脱去鞘膜
蚊胸肌
2–4天
蜡肠期蚴
雌虫产出 微丝蚴
成虫
蜕皮2次
淋巴系统
3-5个月
生活史几个要点
2. 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蚴) 感染方式:蚊子叮咬
3. 两种丝虫成虫寄生部位的异同:马来 丝虫多可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 而班氏丝虫除了浅部淋巴系统以外,多 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如下肢、阴囊、 腹股沟、腹腔等处。
生活史几个要点
4. 异位寄生:两种丝虫还可寄生于乳房、 肺、脾、心包等处。
侵入人体
1-2周 蜕皮2 次
丝状蚴
离开胸肌 进入血腔
蚊下唇
吸血
生活史几个要点
1. 中间宿主:蚊 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湿度等)对幼
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有一定影响,一般在 20~30°C,湿度为70~90%时最适合, W.b微丝蚴可在10~14天、B.m可在6天左 右发育成为感染期蚴。此外,幼虫在蚊 体内大部分被杀灭,仅少数可最终发育 成感染期蚴。
5. 寿 命 : 丝 虫 成 虫 在 人 体 内 的 寿 命 为 4~10年,有的可长达几十年。而微丝蚴 在人体内一般存活2~3个月。
生活史几个要点
6、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periodicity) :微丝蚴在人体内,白天 常存在于肺部毛细血管中,夜间才出现 于外周血中,这种现象叫夜现周期性。
三.致病
寄生虫学-丝虫
生活史要点总结
(二)人体内阶段
2、发育时间:班氏丝虫半年以上,马来丝虫约
需三个月。
3、寿命:丝虫成虫通常在人体活4-5年,有的可
达17-20年。
寄生虫复习比较表
形态 生活史 虫 特征 成 虫 感 感 体 寄 名 虫 卵 染 染 内 生 阶 方 移 部 段 式 行 位 蛔 虫 致病性 中 间 宿 主
实 终 致 临 验 宿 病 床 诊 主 阶 表 断 段 现
防 治 原 则
同上
同上
中.南美洲
二、形 态
1.成虫形态: 乳白色,细长 如丝,表面光滑, 雌雄异体。雌>雄, 长约5-10(雌)、 2-4(雄)厘米, 宽约0.1-0.3毫米。 雄虫 雌虫
二、形 态
2.微丝蚴 大小:177-296 ×5-7um
尾核 体核
头隙
鞘膜
班氏丝虫微丝蚴 头隙 体细 胞核 尾核 体态 大小 长宽 相等 排列整齐 清晰可数 无
丝状蚴从蚊喙逸出
生活史要点总结
(一)蚊体内阶段(人体外阶段)
微丝蚴必须要经过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感染人 体; 一条微丝蚴进入蚊体只能发育为一条丝状蚴, 进入人体发育成为一条成虫; 微丝蚴在蚊胸肌内发育,成熟后,集中在蚊的 口器下唇,待蚊叮咬人时,则进入人体。
生活史要点总结
(二)人体内阶段
糜尿等离心查微丝蚴。
五、实验诊断
(三)活组织检查
摘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查虫体。
六、传播与流行
(一)地理分布
班氏丝虫分布广,遍及全世界,以亚洲及非 洲严重。马来丝虫仅局限于亚洲。我国丝虫病主 要流行于黄河以南16个省市自治区。
丝虫
生活史要点
丝虫生活史中需要两个宿主,发育过程 基本相同。 1.在中间宿主蚊体内的发育:当蚊叮吸含有微 丝蚴的血液时,微丝蚴随血液进入蚊体后发 育为腊肠蚴和丝状蚴。 2.在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当感染有丝状蚴的 蚊叮人吸血时,丝状蚴即进入人体,在淋巴 管和淋巴结内发育为成虫。 3.感染阶段:感染期丝状蚴
• 虫体细长,头钝圆, 尾尖细,外被有鞘 膜 • 体核 • 头端无核区为头间 隙 • 在虫体前端1/5处的 无核区为神经环 • 尾端有无尾核
两种丝虫微丝蚴形态鉴别:
班氏微丝蚴
1、大小
(μ m )
244~296 × 5.3 ~7.0
马来微丝蚴
177 ~230 × 5 ~ 6
2、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乳糜尿
• 象皮肿(elephantiasis)
1.发生机理:浅部淋巴结和淋巴管阻塞,
阻塞部位以下淋巴管曲张、破裂;淋巴液 流入周围皮下组织。因淋巴液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使皮肤变 厚、变粗、变硬形似象皮。
2.合并感染: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 肤汗腺、皮脂腺及毛囊功能障碍,容易继 发细菌或霉菌感染,导致局部皮肤急性炎 症或慢性溃疡,这些病变加重象皮肿。 3.好发部位:下肢和阴囊。
4.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 5.寄生部位(成虫):人体淋巴系统 6.中间宿主:蚊 终宿主: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保虫宿主:班氏丝虫:无 ,人是唯一的终宿主 马来丝虫:多种脊椎动物 8.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9.寿命:成虫一般4~10年;微丝蚴 2~3个月
三、致病
成虫、感染期幼虫和微丝蚴均可致 病,但以成虫为主 致病机理 机械性损伤
微丝蚴
基本简介
微丝蚴(7张)微丝蚴为丝虫的幼虫,丝虫病的患者血中可找到微丝蚴。血丝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患者外周 血、淋巴管抽出液中可检出微丝,微丝蚴是丝虫病的病原体。
习性
寄生于血液内的丝虫(Filaria)类的幼虫称为微丝蚴。这种成虫主要寄生于淋巴结、淋巴管、心脏及大血 管中,不常移动,并在该处产卵。但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孵化出来的微丝蚴几为无色透明,可活泼地运动,在每天 的一定时刻移动到末梢血管中。微丝蚴出现于宿主皮下的微血管中时,进入吸血蚊的体内,成为被鞘幼虫而传播。
微丝蚴(7张)马来微丝蚴,体态僵直,大弯上有小弯;头隙较长,长度为宽度的两倍;体核不规则,大小不 等,排列密集,常相互重叠,不易分清;排泄孔较大,排泄细胞离排泄孔较远;肛孔较大,尾部自肛孔后突然变 细,有两个尾核,前后排列,尾核处膨大。
特征
鉴别微丝蚴的特征是: 1.有无鞘膜; 2.尾尖有无核; 3.能否看见内体; 4.微丝蚴的大小 。
取末梢血或静脉血制成血涂片。一般以夜间十点至凌晨两点之间采血。马来微丝蚴(右)和班氏微丝蚴(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分类
班氏微丝蚴,体态柔和,弯曲自然,无小弯;头隙较短,长度与宽度相等;体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均匀, 排列整齐,相互分离,清晰可数;排泄孔较小,排泄细胞在排泄孔旁;肛孔小,常不显著;尾部后1/3尖细,无 尾核。
感谢观看
微丝蚴
丝虫的第一期幼虫
01 基本简介
03 主要分类
目录
02 习性 04 特征
微丝蚴(microfilaria)是指丝虫的第一期幼虫。丝虫为卵胎生,雌虫产出微丝蚴,见于终宿主的血液或组织 液中。微丝蚴细长,外被鞘膜,体内有许多胞核(体核)。检查外周血中微丝蚴可诊断丝虫病。寄生于血液内的丝 虫(Filaria)类的幼虫称为微丝蚴。这种成虫主要寄生于淋巴结、淋巴管、心脏及大血管中,不常移动,并在 该处产卵。
丝虫(filaria)
第四讲:丝虫、旋毛虫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
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微丝蚴,幼虫在某些节肢动物中间宿主体内进行发育。
当这些中间宿主吸血时,成熟的感染期幼虫即从其喙逸出,经皮肤侵入终宿主体内发育成成虫。
寄生在人体的丝虫有8种,即: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马来布鲁线虫(Brujia malayi)帝汶布鲁线虫(Brugia timori)旋盘尾线虫(Onchoerca volvulus)罗阿罗阿线虫(Loa loa)链尾唇棘线虫(Dipetalonema streptocerca)常现唇棘线虫(Dipetalonema perstans)奥氏曼森线虫(Mansonella ozzardi)在我国仅有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近年来国内有少数罗阿丝虫病例报告,均系在国外感染的回国人员。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and Brujia malayi)丝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两种丝虫引起的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橡皮肿。
重点:微丝蚴形态、生活史特点(包括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致病机理及实验诊断。
难点:丝虫的致病机理。
一.形态:1.成虫:两种丝虫的形态相似。
乳白色,细长如丝线。
雌虫大于雄虫,体表光滑。
子宫内含有不同发育程度的虫卵。
在阴门附近发育为微丝蚴。
2.微丝蚴:虫体细长,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有鞘膜。
体内有很多圆形或椭圆形的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区为神经环,尾遂渐变细,近尾端腹侧有肛孔。
尾端有无尾核因种而异。
以上结构在两种微丝蚴有所不同,其鉴别要点如下:(见图12-18)3.感染期幼虫:又称丝状蚴,寄生在蚊体内。
虫体细长,活跃。
二、生活史:两种丝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即幼虫在中间宿主蚊体内的发育及成虫在终宿主体内发育。
蛲虫及蛲虫病的研究进展
蛲虫及蛲虫病的研究进展蛲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内的线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系统、腔肠、腹腔和脏器等部位。
蛲虫感染可以引起蛲虫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蛲虫病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蛲虫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和传播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蛲虫(Filaria)又称“丝虫”,属于圆线虫(Nematode)门,雌蛲虫长度可达30-100毫米,雄蛲虫则较小。
人体感染蛲虫主要通过叮咬传播,蚊子叮咬感染了蛲虫幼虫后,再叮咬人体将蛲虫幼虫传播给人体,进而感染形成蛲虫病。
蛲虫病主要包括淋巴丝虫病、象皮病和淋巴丝虫病,其中淋巴丝虫病是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一种蛲虫感染疾病。
淋巴丝虫病是蛲虫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慢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管扩张,主要症状为四肢水肿、睾丸肿大、乳腺增大等。
淋巴丝虫病不仅影响个体的健康,还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蛲虫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因此对蛲虫及蛲虫病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关于蛲虫及蛲虫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病原生物学研究对蛲虫及其传播媒介蚊子进行病原生物学研究是研究蛲虫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发现,蛲虫的发育和传播离不开蚊子这一中间宿主。
蛲虫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体,因此对蚊子的种类、生活习性、叮咬行为等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蛲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还致力于研究蛲虫在人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蛲虫的种类、生命周期、发育规律等方面。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蛲虫感染的规律,为蛲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诊断技术研究蛲虫病的诊断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统的蛲虫病诊断方法主要依靠镜检法和血液检测法,但这些方法存在操作复杂、诊断效率低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诊断技术逐渐应用于蛲虫病的诊断中。
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蛲虫的DNA,已成为诊断蛲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丝虫
五、流行
1.地理分布 班氏丝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
热带和亚热带。马来丝虫病仅限于亚洲,主
要流行于东南亚。
2.流行环节及影响因素
(1) 传染源:血中有微丝蚴的带虫者及病人
(2) 易感人群:男女老少均可感染。
五、流行
(3)传播途径:蚊, 班氏丝虫主要为 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次要有中华按蚊。马 来丝虫主要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 (4)影响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为 温度、湿度、雨量等,即影响蚊虫的孳生、 繁殖和吸血活动,也影响丝虫幼虫在蚊体内 发育。丝虫病的感染季节主要为5~10月
六、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 治疗药物有海群生
(hetrazan,又名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 海群生对两种丝虫均有杀灭作用,对马来丝虫的 疗效优于班氏丝虫,对微丝蚴的疗效优于成虫。 2.防蚊灭蚊
3.流行病学监测 监测工作中应注意:
(1)人群监测 (4)蚊媒监测 (2)流动人口监测 (5)血清学监测
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液内昼少夜多的 现象。它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 晚则出现在外周血液。 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
班氏微丝蚴:晚上10时~次晨2时 马来微丝蚴:晚上8时~次晨4时
夜现周期性的机制:
a.有人认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 神经的兴奋、抑制有关。 b.也有人认为与宿主肺血氧含量有关。 c.国外学者发现夜现周期性与微丝蚴自身 的生物学特性(体内的自发荧光)有关。 另外发现外周血液中的微丝蚴还具有季 节周期性,夏、秋季密度高于冬、春季, 与蚊媒活动的季节有关。
丝状蚴
丝状蚴 从蚊子口器中逸出 的丝状蚴。
二、生活史:
两种丝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
(1)幼虫在中间宿主蚊体内的发育。
寄生虫——丝虫
请观看“血中微丝蚴”视频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一、形态
两种重要的微丝蚴
7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一、形态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
班氏微丝蚴 体态 头间隙 (长:宽) 体核 尾核 柔和,弯曲较大 马来微丝蚴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较短(1:1或1:2)
圆形,较小,大小均匀,排 列疏松,相互分离,清晰可 数 无
临床表现:
27
夜间阵发性咳嗽、哮喘,疲乏低热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IgE水平升高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四、实验诊断
(一)病原学检查 (1)血检微丝蚴:取血时间9pm~2am。
1)首选厚血膜法 2)新鲜血滴法
3)乙胺嗪白天诱出法
(2)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 (3)成虫检查法
较长(2:1) 卵圆形,排列紧密,大小不 等,常相互重叠,不易分清
有2个,前后排列
8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一、形态
9
班氏丝虫微丝蚴 (244~296)×(5.3~7.0 )µ m 体态柔和,弯曲较大
马来丝虫微丝蚴 (177~230)×(5~6)µ m 体态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班氏微丝蚴10pm~2am,
2. 关于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有人认为与宿主 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的兴奋、抑制有关。
17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三、致病
(一)致病机制
丝虫寄生引起淋巴组织的变态反应, 使淋巴瓣膜受损,导致淋巴回流障碍, 引起淋巴水肿,刺激组织增生,纤维 化,变厚、变硬。
象皮肿
丝虫filaria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
班氏微丝蚴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头间隙 较短(1:1或1:2) (长:宽)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 分开,排列整齐,清 体核 晰可数 尾核 无 马来微丝蚴 硬直,大弯有小弯 较长(2:1)
形态
1.成虫: 两种丝虫形态基本相 同,乳白色,细长如 丝线,1cm,体表光 滑,♀>♂
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
Wuchereria bancrofti adult worm in a lymphatic channel
2.幼虫--微丝蚴
丝虫成虫子宫粗大,含大量卵细胞,成熟虫卵壳 薄而透明,内含卷曲的幼虫。在向阴门移动的过 程中,幼虫伸直,卵壳随之伸展成为鞘膜而被于 幼虫体表,此幼虫称为微丝蚴,220×5~7µm 。 丝虫为卵胎生。
丝 虫
filaria
Dept. Of Human Parasitology, School of Medicine,Shandong University ZhouHuai-yu
[教学要求]
1. 2. 3. 4. 微丝蚴的形态特征、两种微丝蚴的形态区别。 丝虫的生活史。 丝虫病的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丝虫病实验诊断的主要方法。
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⑴血检微丝蚴:取血时间9PM—2AM。 1)首选厚血膜法:取末梢血60µl(3大滴)涂成厚片,干后 溶血镜检。 2)新鲜血滴法:取末梢血1大滴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 加盖片后立即镜检,观察微丝蚴的活动情况。适用于教学及 卫生宣传。 3)浓集法:取静脉血1~2ml,溶血后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 4)海群生白天诱出法 ⑵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 ⑶成虫检查法 2.免疫诊断可用作辅助诊断。 ⑴皮内试验:不用作确诊病人的依据,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⑵检测抗体 ⑶检测抗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睾丸鞘膜积液
四、诊断
1、病原学诊断:从患者外周血、乳糜尿、 抽出液或活检物中查出微丝蚴和成虫是 诊断本病的依据。 ⑴血内微丝蚴检查: 抽血时间—晚上9点至次晨2点。 方法—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法、 离心沉淀浓集法、薄膜过滤浓集法等。 尚有海群生白天诱出法
⑵体液和尿液内微丝蚴检查:可作离心 沉淀法检查。 ⑶组织内活检成虫:从淋巴结或肿块中 抽取成虫或组织切除结节作病理镜检 中查成虫或微丝蚴。 2、免疫诊断
三、致病
丝虫的致病以成虫为主。 宿主的免疫力、机体的反应、侵入的虫种 和数量、重复感染的次数、虫体的寄生部 位及有无继发感染等对机体的临床表现有 很大影响。
1、微丝蚴血症:即为带虫者。 2、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急性炎症与超敏反应有关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 (流火)、丹毒样皮炎及丝 虫热等。 以下肢淋巴管较为常见。
班氏微丝蚴
两种微丝蚴的区别点
微丝蚴的头间隙
马来微丝蚴的尾核
微丝蚴形态的区别点:
班氏微丝蚴 大小( m)244~296*5.3~7.0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 分开,排列整齐, 头间隙 较短(长:宽为 1:1或1:2) 尾核 无 马来微丝蚴 177~230*5~6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椭圆形,大小不等,排 列紧密,常互相重 叠,不宜分清 较长(长:宽为 2:1) 有两个,前后排列, 尾核处角皮膨大。
五、流行
丝虫病是全世界重点控制的六大热带 病之一。班氏丝虫遍及全球,马来丝 虫仅分布于亚洲。 丝虫病也是我国建国初期的五大寄生 虫病之一。但至1994年全国已实现基 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流行因素:
1、传染源—血液中带有微丝蚴的病人和带虫者。 2、传播媒介:班氏丝虫—主要为淡色库蚊、致 倦库蚊;马来丝虫—主要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 蚊等。 3、易感人群—均易感。 4、自然因素对丝虫病的流行有较大影响—主要 为气温、湿度、雨量及地理环境等。
丹毒样皮炎
3、慢性阻塞性病变:
淋巴肿或淋巴积液: 象皮肿(elephantiasis):多见于下肢和阴囊,由淋巴液 循坏障碍所致。
腿部象皮肿
睾丸鞘膜积液 (hydrocele testis):多由 班氏丝虫所致。 乳糜尿(chyluria):由班 氏丝虫所致。阻塞位于主 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 结。 4、隐性丝虫病(occult filariasis)
3、丝状蚴 (filariform larva)—为丝 larva) 虫的感染期, 寄生于蚊体内
从蚊子口器中逸出的丝状蚴
二、生活史
两种丝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均为间接发育型。 均需要蚊作为其中间宿主,并作为其传播媒介。 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 → 雌雄
中间宿主( 蚊体内) 侵入人体
(sausage(sausage-shaped larva)
六、防治
防治丝虫病的重要措施是普查普治和防蚊灭蚊。 1、普查普治: 对象—在流行区,血检普查1岁以上的居民。 治疗—海群生、呋喃嘧酮和伊维菌素杀虫治 疗。 2、在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地区,应加强流行病学 的监测。
丝 虫
(filaria)
可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
班氏丝虫 马来丝虫 帝汶丝虫 罗阿丝虫 盘尾丝虫 链尾丝虫 常现丝虫 欧氏丝虫
班氏吴策线虫
(Wuchereria bancrofti)
马来布鲁线虫
(Brugia malayi)
分别简称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淋巴系统内,幼虫寄生于人 的血液内及蚊体内。蚊是其中间宿主,也是其 传播媒介。
一、形态
1、成虫 、成虫—两者成虫 形态相似,均为 白色丝线状,体 表光滑。 丝虫是卵胎生 卵胎生 的生物。在雌虫 子宫近阴门处可 见虫卵发育而成 的幼虫---微丝蚴。
2、微丝蚴
(microfilaria)—两 种微丝蚴的共同 形态是: 虫体细长, 头端钝圆,尾端 尖细,外被鞘膜。 染色后可见体内 有很多圆形或椭 圆形的体核。
成虫 → 产出微丝蚴
终宿主(人体内)ຫໍສະໝຸດ 3个月到1年生活史
马来丝虫多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 班氏丝虫可寄生于浅表淋巴系统,但主要寄 生于机体深部淋巴系统。 两种丝虫均可有异位寄生。 人是班氏丝虫唯一的终宿主。马来丝虫可寄 生于多种脊椎动物体内。
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 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从 而显示在外周血中夜多昼少的现象。 我国的两种丝虫均表现为夜现周期性。 班氏丝虫—晚上10时至次晨2时; 马来丝虫—晚上8时至次晨4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