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通感

合集下载

艺术通感的例子(一)

艺术通感的例子(一)

艺术通感的例子(一)艺术通感艺术通感是什么?艺术通感指的是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情感和体验。

它可以是对音乐、绘画、雕塑、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感受和理解。

艺术通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艺术通感的例子以下是一些通过艺术作品产生的通感的例子:•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当我们聆听到优美动人的音乐旋律时,会产生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音乐的旋律往往会触发我们的情感,带给我们不同的情绪体验。

–感受音乐的节奏:音乐的节奏可以让人跟随着它的节拍舞动起来,或者安静地沉浸在其中。

不同的节奏可以产生不同的感觉,如快速的节奏可使人感到兴奋,缓慢的节奏则可能带来安静和平静的感觉。

•绘画–感受画面的色彩:艳丽的色彩可以带来愉悦的感受,暗淡的色彩可能让人感到忧郁或沉重。

艺术家通过选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创造出具有各种情绪和氛围的绘画作品。

–感受画家的手法:绘画作品中的笔触、线条和纹理等元素,可以让人感受到画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粗犷的笔触可能展示出力量与冲动,细腻的线条则可能表达出细致入微的情感。

•雕塑–感受雕塑的形状和质地:触摸雕塑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它的形状和质地,进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雕塑的形状可能呈现出动态或静态的感觉,质地的不同则可以使人感受到冰冷、温暖或粗糙等不同的触感。

•文学–感受文字的意境:经典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巧妙的文字组织,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描写景色、人物、事件等,作家可以营造出具有浓厚氛围和情绪的文学世界。

艺术通感的意义艺术通感不仅可以带来情感上的愉悦和充实,还可以启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同时培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艺术通感还可以成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

当我们与他人分享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时,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而言之,艺术通感是一种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它,我们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与艺术作品和世界深入互动。

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运用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它能够传递情感,启发思考,甚至影响我们的生活。

而在儿童艺术教育中,通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通感是指通过感觉来体验事物的一种感知方式,它既不仅仅是视觉、听觉等单一感官的体验,而是把多个感觉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感知世界。

那么,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带来被创造性和思辨性的效果。

下面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视觉方面的通感视觉通过画面、图案、色彩等进行感知,而通感则是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加入触觉、嗅觉等感觉,使得感知更加详尽。

例如,通过触摸一件服装材料的质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衣服材质。

以此类推,多个感官的数据结合,能够让儿童在体验中更好地记忆、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

在艺术铺面前,可以通过引导儿童摸摸油画的粗糙质脂和浓重的色彩,感受到这幅画作的氛围和情感,从而深入发现画作的主题和趣味。

二、听觉方面的通感听觉是一种感知方式,通感也是在听觉的基础上,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受方式的结合。

例如,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让儿童通过视觉感受乐器的演奏者、舞台的布置等元素,通过味觉、触觉等多方位体验,来感受音乐更多的层面。

这样的更加广泛的感知可以增强儿童的文化背景和文艺情怀,同时也能够培养儿童审美和情感方面的素养。

艺术在这点上正是举足轻重的。

在儿童艺术教育中,通感是建构儿童审美体会、感知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们期待更多的家庭以及教育机构能够将通感的要素加以重视和采用,多元化感知能够拓展儿童的思考空间,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素养,培养这些年轻的艺术创作人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创作出更加高质量的艺术品,扩张出更为丰富的视野的提供给我们。

艺术手法通识通感

艺术手法通识通感
【例】“ 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韦应物) 【析】“ 细” 运用通感,以视觉写听觉,以春雨的细密写钟声的轻细。

论 术
形容的通感:直接用一种感觉形容另一种感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春风。


通感例析
【例】“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 【析】“ 细细” 运用通感,以视觉写嗅觉,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例】“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赵鼎) 【析】“ 嫩” 运用通感,以触觉写嗅觉,表现出余香的幽淡轻微。
修辞手法· 通感
什么是通感?
通感,也称“移觉”,是一种修辞手法。
理 论
通过感觉的转移,将不同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
术 语
觉、触觉)相互沟通。


“ 这个小姑娘笑起来真甜”,这是视觉与味觉的通感。


通感的作用
突破语言局限,丰富审美情趣。
理 论
术 使意象活泼、新奇,增强文采。


“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
句 展
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

通感与比喻的区别
通感:感觉的转移,一种感觉述另一种感觉。

论 术
比喻:用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两者必须有相似点。

例 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展

清香和歌声没有相似点,属于用听觉描述嗅觉,是通感。
通感的两种类型
比喻的通感:通过比喻实现感觉转移。

2021从现象学视角阐释艺术通感范文2

2021从现象学视角阐释艺术通感范文2

2021从现象学视角阐释艺术通感范文 通感(Synaesthetia,也译为“联觉”或“移觉”)的基本意思非常明确:各种感觉之间的相通。

在通感中,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听觉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交汇的。

视觉中融合着听觉,听觉中融合着触觉,或者几种感觉同时出现。

通感现象引起多门学科的关注和研究,现代神经科学试图寻找通感的神经-生理基础,认为通感之所以能够产生是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之间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关联并结合成一体的。

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通感是基于一定认知心理基础的语言现象,通感以五官作为感知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重要并且普遍的手段。

作为修辞学的通感研究,关注的是通感经验表达的语言,而美学文艺学的研究则赋予了通感诸多意义:感觉、想象、情感和领悟都参与其中。

31-56通感的研究无疑要借助于现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通感的语言研究也揭示了诸多的问题。

但是我们发现,在各种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活生生的通感经验---却忽略了。

比如对于看见红色会产生温暖感觉的通感现象的研究,大多执着于寻找它的生理心理根据,分析它的表达或者是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东西---活生生的通感经验。

而现象学“回到实事本身”的主张给予了我们对于通感研究的重要启示:回到通感经验本身、回到身体-主体的感觉经验。

一 人们通常认为,通感是感觉之间的相通,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在一个感觉经验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汇合在一起。

一般来说是先有一个本觉,然后引起了其他的通觉。

比如说,看见红,先是视觉,然后出现了“暖和”这样的温度感。

通感虽然不被看作是非常神秘的,但有很强通感能力的人却是极少的,能自然地体验到比较强烈的通感的大概只有五十万分之一。

[2]316因为通常人们认为每个感觉器官对应着一种感觉。

“看见”只能由眼睛来完成,“听”也只通过耳朵,所以在视觉经验中产生听觉及其类似的多种感觉发生联结的通感现象就被看作是神秘的。

艺术通感名词解释

艺术通感名词解释

艺术通感名词解释
艺术通感也被称为通觉、移觉或连带感觉,它是一种心理过程,涉及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感觉的挪移、转化、渗透和互通。

这个概念主要用于分析人的审美过程,并指导艺术创作。

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通过对各种艺术形式的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感于物,有悟于心。

这种状态使得艺术家在创作时感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艺术通感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它与有意注意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艺术通感主要涉及感觉转移、表象联想、表象转化以及对艺术辩证法的认识和运用等方面的心理学内容。

具体来说,它描述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感觉到的效果能够互相转化,彼此沟通,不分界限,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官上。

例如,“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风随柳转声皆绿”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颜色;“鸟
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艺术领域专业人士。

艺术通感的例子

艺术通感的例子

艺术通感的例子
艺术通感
艺术通感是指人们通过艺术作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它是艺术赋
予观者的感受和共鸣,是一种寻找美感的方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艺术
通感的例子:
1. 色彩的通感
•鲜艳的红色让人感到热情和活力,常用于表达力量和激情。

•柔和的蓝色给人一种平静和安宁的感觉,常用于表达清新和安详。

•黑色给人一种神秘和沉重的感觉,常用于表达深邃和庄重。

2. 音乐的通感
•慢节奏的音乐常常给人一种放松和宁静的感觉,如古典音乐中的交响乐。

•快节奏的音乐常常给人一种活力和兴奋的感觉,如摇滚乐中的电吉他。

3. 绘画的通感
•真实主义绘画通常呈现出细腻的细节和逼真的形象,给人一种真实和立体的感觉。

•抽象绘画常常不拘于形象的描绘,通过色彩和线条的组合传达出抽象的情感和意义。

4. 文学作品的通感
•描写大自然的文学作品常常给人一种广阔和自由的感觉,如傅雷翻译的《风筝》。

•探讨社会问题的文学作品常常引起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共鸣,如《围城》。

5. 舞蹈的通感
•流畅的舞蹈动作给人一种优雅和美妙的感觉,如古典芭蕾舞。

•动感十足的舞蹈给人一种兴奋和活力的感觉,如街舞。

通过艺术作品的观看、聆听和阅读,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形
式的通感。

这种感受不仅仅是主观感觉,更是对作品内在情感和意义
的理解和共鸣。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拓宽视野,开阔思维,
提升审美水平。

因此,艺术通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浅谈艺术通感与音乐创作和欣赏

浅谈艺术通感与音乐创作和欣赏

联觉,指的是在文学艺术 的创作、表演 、欣赏乃至生活中各
种 感 觉 器 官 , 一般 指 视 觉 、 听觉 、触 觉 、 嗅觉 、味 觉 ( 、 眼 耳 、 身 、 鼻 、 舌 ) 以相 互 沟 通 而 不 分 界 限 ,它 是 人 类 共 有 可 的 一 种 生 理 、 心理 现 象 。 艺 术 通 感 又称 通 觉 、联 觉 、移 觉 或连 带 感 觉 ,是 指 在 各
的刺激物作用于欣赏者 , 可能给欣赏者留下相同或相似 的情
绪 感受 , 这种 相 同或 相 似 的情 绪 感 受 把 这 些 不 同 感觉 领 域 中 的 审美 对 象 联 系 起 来 , 立 起 稳 固 的暂 时 神 经 联 系 ,有 了 这 建
种 联系 ,人们就能 由一种表象联想到另一种表象,由一种感
2 1年第一期 《 0 1 音乐创 作》
浅 谈艺 术通 感 与音 乐创 作和 斤 赏 欠
平丽华

探讨 。
要: 本文对 艺术通感进行 了较 深入 的分析 ,并在此
中积 累 的审 美 经 验 。如 “ 写艳 如 浮 其 香 ” “ ”是 视觉 对 象 , ,艳 “ ” 嗅觉 对 象 。 面 上 的 事 物 虽 然 不 能直 接 作 用 于 欣 赏 香 是 画 者 的嗅 觉 , 可 以通 过 直 接 作 用 于人 们 视 觉 的艳 丽 色 彩 , 但 唤

艺 术 通 感 的 产 生 机 理 及 分 类
l 、通 感 的产 生机 理
从生理和心理机制上看 , 通感是不 同感觉通过表象和想
象 而 产 生 的沟 通 和 转 化 , 感 的产 生 主 要 是 在 大脑 皮层 上 的 通
条件 反射 的泛化和分化 。 客观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受器 ,引

艺术通感

艺术通感

关键词:主体(人);客体(艺术作品);艺术实践;通感现象;心理分析摘要:艺术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感官移借、感官互通的心理现象,这种移借和互通在艺术心理学上统称为通感现象。

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可能就事论事,而是通过艺术作品唤起更多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主体先期获得的与其相似的经验并被客体所唤起,使主体感悟到艺术家在作品中想要达而没表达的东西,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也叫二独创作)。

本文对通感现象的形成从艺术心理学上作了一番分析,目的是使更多的人了解通感现象在艺术实践活动所起的作用,这有利于主体艺术修养的提高。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一种现象,如在我们欣赏美术作品时出现的对画面色彩的温度感;在欣赏音乐和文学作品是大脑意象中出现的视觉画面感;又如我们在称赞歌手时常说的“这个人歌唱的真甜美”等等,这些感官转换的现象在艺术心理学上称为通感现象,也就是人的各感官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互通现象。

艺术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通感现象早已有之,如在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作家普鲁塔克和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都有过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如他们提出的“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的论点。

在本文中,不打算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来加以考证,只对这种通感现象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心理过程,以及在艺术欣赏中的运用做一番心理分析,以便在艺术课教学上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感悟艺术作品。

通感一词的涵义在艺术心理学上指主体(人),在情感观照的媒介(艺术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感官移借、感官互通现象,是一种各感官联觉感受和创造性认识艺术作品的过程。

提出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艺术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感官移借现象加以概括总结后提出的,并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规范了这一现象的内涵,以便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和认识。

通感一词最早是在对唐诗的创作特征分析时出现的,现已成为唐诗语言艺术六种表达方式之一(散中见整、互文见义、指代关系、灵活倒文、通感、平字见奇)。

浅谈艺术通感与音乐创作和欣赏

浅谈艺术通感与音乐创作和欣赏

浅谈艺术通感与音乐创作和欣赏一、艺术通感艺术通感是指人们通过阅读、观看、聆听等方式,感受艺术创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等,从而形成对艺术作品的一种深刻理解和认知的能力。

它是一种对艺术作品的内在情感的有机综合,不仅表现在感受上,更体现在思维和判断上。

艺术通感这一概念,源自古希腊文化,其中包括了把艺术作品当作精神礼物的想法。

古希腊人认为,艺术作品是人们思想的精神礼物,可以用来激发思想、激励心灵,以及唤起人们对真理、美丽和美德的普遍共鸣。

艺术通感是一种独特的感官体验。

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

艺术通感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理性的判断,以便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二、音乐创作和欣赏音乐创作是指以编曲和演奏为媒介,利用乐器、声乐、舞蹈等手段,追求抒发思想、感情、情绪等主题,创作出具有一定独特美感的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则是指欣赏家以敏锐的聆听力和感官经验,以及深刻的通感能力,去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气氛,从而对作品进行精神上的欣赏。

音乐创作和欣赏都需要艺术通感。

音乐创作者要有敏锐的艺术通感,以便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准确的表达出来;音乐欣赏者则要有深厚的艺术通感,以便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欣赏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沟通,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因此,艺术通感对于理解音乐创作和欣赏都至关重要。

三、艺术通感与音乐创作和欣赏艺术通感是一种能够让人们深刻理解艺术作品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把握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

它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也是艺术欣赏的前提。

艺术通感和音乐创作和欣赏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音乐创作者要有敏锐的艺术通感,以便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准确的表达出来;另一方面,音乐欣赏者则要有深厚的艺术通感,以便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欣赏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通感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上,而且在其它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感 艺术学概论.

通感 艺术学概论.

通感艺术学概论.
通感指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挪移,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

审美体验: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在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

2、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这是因为任何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需要鉴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3、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鉴赏主体可以在审美的再创造活动(也是在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作过程)中享受到创造的愉悦。

以下可以体现艺术通感的作品

以下可以体现艺术通感的作品

以下可以体现艺术通感的作品
一提到艺术通感,很多人都会想到电影、艺术品、音乐等。

其实,艺术通感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使生活变得更加妙趣横生,充满富有魅力的色彩。

比如穿搭,挑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服,或者时尚的街头潮流,用不同的搭配手法、配件,组成自己的风格,将个性装点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也能让自己体现出时尚品位。

另外,用文字来表达,也是一种艺术感。

文字可以用以描述景色、感受,勾勒出完美的绘画,也可以运用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又一幅优美的场景画卷,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再者,烹饪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通感。

烹饪不仅能做出可口的美味,还可以学到如何运用原料,将素材变化出精致的色彩,味道和质感,营造一个独特的风景,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旅行也是富有艺术感的活动之一,旅行可以让人探索不同文化,把各种不同风格融入自己的旅程,看到美丽的景色,感受各种习俗饮食,感受当地真实的文化气息,是一次宁静而又深刻的体验。

可以看出,艺术通感的表现多种多样,无论是穿衣穿搭、文字表达、烹饪十分难忘、还是浩瀚旅行历练,都在让我们以优雅自信、洋溢着艺术之美的心情,迎接每一天的精彩。

通感

通感

艺术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

艺术审美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通感又是审美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艺术通感在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好比"桥梁"一样,使艺术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转化。

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也使艺术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它对各种艺术的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

认识艺术通感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互通有无的特点,艺术审美的实质就是把握艺术通感。

从审美统觉的角度来说,艺术通感就是一种在艺术活动中以审美统觉为其基本心理机能,以感情为其心理动力,表现创造主体人格、心境、意绪的一种统觉性、整体性、创造性的审美力。

所以,艺术通感应当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能力。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艺术通感的能力越强就越能敏感地把握形象的特征,领悟感觉之间的艺术通感点,从而作艺术真实的描绘,创造无限的艺术想象空间;对于艺术接受者而言,其艺术通感能力越强,就越能在接受过程中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领会作者创造的意义,从而建构自己的艺术人格。

所以,艺术通感能力的提高是审美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体现。

艺术通感又称通觉、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是指在各种艺术符号的流动中,从感知、表象到意象的各种感觉挪移、转化、渗透、互通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

它是不同感觉的相通与挪借,是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运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维定势,深化艺术思维,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创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及艺术境界:通感有"感觉直觉联想"和"情感态度联想"的方式。

在艺术审美中艺术通感是使艺术符号流动起来,并产生高层次审美体验的关键之一。

人对世界的感觉要靠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由此形成了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

浅谈艺术通感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表现

浅谈艺术通感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表现

浅谈艺术通感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表现艺术在给人们感官世界带来冲击的同时,还能通过艺术品来完成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平面广告作为一种现代商业化艺术,如何结合素材发挥创意思维,将广告创意更好地发挥表达,是设计师需要重视的问题。

文章对艺术通感在平面广告创意素材、创意思维、创意方法、创意效果四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探讨,希望对平面广告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艺术通感;平面广告;表现一、艺术通感在广告创意素材中的表现广告创意素材是广告创意的原材料,人们通过五官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来对信息进行感知,同时,人们也会应用五官来对创意素材进行收集。

所以,广告创意素材可以分为五种符号,分别是听觉符号、触觉符号、视觉符号、味觉符号以及嗅觉符号。

而广告创意需要将这五种符号充分地融合起来。

设计师在日常生活中以及社会环境中对自身的感觉器官加以应用,获取全方面、多样化的信息资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味道和光都能转化为设计师所需要的创意素材。

各种具有特色的感觉要素通过设计师能形成各具风采的创意元素。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感受,人体大脑通过思维,能够将音乐当中的意象转化成脑海中的视觉画面,这就表明感觉之间的互通不会通过视觉来呈现,而是经过大脑感知意象,将其传达给各个器官。

这种运作具有暗箱性的特征,一切都在脑海中进行。

二、艺术通感在广告创意思维中的表现广告创意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作为创造性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能够提供具有独创性、新颖性且蕴含相关价值的思维成果,它能推动人们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完成科研和艺术创作,并促进社会不断发展。

广告创意思维中的艺术通感能够通过表象和意象两个方面来表现。

先说创意表象。

表象是在表层显露的现象,它主要经过知觉形成,具有感性和浅显的特点。

所谓创意表象就是将感知的事物应用记忆进行再现,当设计师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这时他们往往不会直接去应用抽象概念来对对象进行解释,而是从记忆中提取与这些概念相关的视觉形象。

论大学音乐公共课教学中艺术通感的培养

论大学音乐公共课教学中艺术通感的培养
的具体感触开始 , 与艺术形象的接触 中 , 在 以有声有色的具体 图景展
现在学生面前 ,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 更让其乐于去表现。 3 借助多媒体播放影视作 品, 、 引发联想 , 加强学生的想象力 。 心理 学家指 出, 青少 年的想象力最为丰 富, 以后 就慢慢地 向理性 与逻辑 方 向转变。因此, 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 , 住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期 , 抓 就 可 以促进艺术通感 的产生和运用 , 使学生 的联想更丰富。“ 中的月色 塘 并不均匀 ,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微风 过处 , 送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缕 清香 ,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伴随着朱
对音乐作品进行美的感受、 鉴赏 、 创造。同时 , 我们要 注重学生对音乐 的情感体验和音乐的审美情趣 的培养 , 在教学 中利用影视音乐的美来 弓 导学 生 , I 借助视觉 的直观来帮助学生 的听觉感知 , 学生根据 自身 让
的感受 去欣赏音乐 和表现音乐 , 再升华为理 性的认 识 , 并不断丰富学 生 的情感体验 , 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学公共音 乐课这个教学 深层次 目标的实现 , 就应该充分发挥艺术通感的功效 。 从心理学上讲 , 艺术通感是指 在各种艺术 符号的流动 中, 从感知 、 表象 到意象的各种感 觉挪移 、 转化 、 渗透 、 互通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 人对 世界 的感 觉要靠跟 、 、 、 、 耳 鼻 舌 身五种感 官 , 由此 形成 了视 、 听、 嗅、 、 昧 触五种感觉。 通感 ” 从“ 的角度讲 , 这五种感觉是相互贯通 、 相互 渗透 、 相互联系 的。从审美心理上说 , 艺术有一种感 官通感 , 就是说艺 术的各 门类之 问由于存在着共同规律 、共同审美特征所 激起 的通感 ,

艺术通感教案:通过多感官体验理解艺术作品

艺术通感教案:通过多感官体验理解艺术作品

艺术通感教案:通过多感官体验理解艺术作品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它赋予了人们以美的体验,让人们在欣赏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身处于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许多学生对艺术作品缺乏理解和欣赏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艺术通感教案,它通过多感官的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提供艺术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准备好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

可以根据教学主题,提供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比如绘画、音乐、戏剧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介绍艺术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风格特点等,让学生对艺术作品及其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步:欣赏艺术作品教师在这一步中可以让学生欣赏艺术作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细节、表现手法等,从而深入理解、感受艺术作品。

第三步:通过多感官体验艺术作品在这一步中,教师将艺术作品带入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多感官的体验来感受艺术,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以音乐为例,可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用眼睛、耳朵、手等多个感官去体验音乐。

学生可以通过眼睛观察演奏者的姿态和表情,通过耳朵聆听音乐的旋律和音色,通过手指的触碰感受乐器的质感和重量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

第四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让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学习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本文介绍了艺术通感教案的教学步骤,通过多感官的体验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试论艺术通感在当代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试论艺术通感在当代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2020·03艺术家把通感技巧运用于艺术创造,这种情形在文艺作品中普遍存在。

就心理学而言,通感是一种感觉现象;从文艺角度来看,通感是一种与感知心理密切相关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形式技巧。

艺术家基于对心理经验的深切感知和特殊把握,匠心独运,从而创作出无数非同凡响的艺术作品。

在现代绘画创作中,艺术通感是通过对绘画主题的观察,实现人们与绘画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从而对绘画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增加绘画的审美特性,成为绘画者与观看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本文以此为背景对通感的含义进行分析,并对艺术通感在现代绘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析。

一、艺术通感的含义通感又称“移觉”,是将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感觉结合起来,“以感觉写感觉”,通过融合、交错、彼此挪移等思维模式,人的感觉经验产生的彼此沟通、相互转化的心理现象。

在心理学上,通感是一种人们对世界进行认识的心理活动,对于艺术来说,通感是一种心理基础和生理基础,但是在哲学界,通感对于世间万物来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种与其他事物有联系的事物,通感与其他事物的这种联系是客观事物对五官感觉进行刺激从而产生多种感觉的复杂过程。

通感这种复杂的过程可以让艺术作品具有特殊的艺术性,通感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与审美和体验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通过通感了解当代绘画创作的意义美术作品在表达事物本身的同时,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是画家在画作中要表达的意境。

它或许超越了事物本身,成为一种感情、一种现象的象征符号。

欣赏者在欣赏一幅画时,除了感受作品赏心悦目的美以外,还需要了解画家创作的含义,不能将注意力仅仅停留在画作本身,还需要知其本,读其意。

所以,“读面”这一词汇在艺术界流传,普通的欣赏者“观画”,真正的欣赏者应该“读画”。

画作中往往会采用通感的表现形式,这是画家传达意境的主要方式。

比如在宋代的一次考试中,一位考生画了一匹飞奔的骏马,踏着满地落红,还有几只飞舞的蝴蝶。

艺术通感产生原理论文

艺术通感产生原理论文

艺术通感产生的原理探索摘要:艺术通感运用在设计中这一艺术创作行为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勾勒出了一幅隽永的自然画卷,让人们茅塞顿开。

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通感”的概念和设计方法进行创作,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新提法和新尝试。

本文从艺术通感的概念入手,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分析,重点研究了艺术通感产生的原理及其产生的心理学依据。

关键词:艺术通感、通感创作、通感欣赏、原理一艺术通感的概念“艺术通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也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形式,它是我们设计工作者在艺术设计过程以及我们的受众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中,产生的人类特有的“审美活动”。

通感审美活动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通过艺术元素、艺术形象和艺术符号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双向的活动,一方面取决于艺术工作者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取决于受众的经验感受与接收程度。

从设计工作者的角度来说,用通感的创作手法将广告作品创造得多元化而有灵气,有效的唤醒了受众脑海中关于设计作品所表达出的类似影像和记忆,复写了人们在生活里与图形元素相关的符号中体现的生活感受,调动了欣赏者五个感官的相互交融,从而达到了通感体验,最终让受众从设计作品中收获了审美体验和感情上的满足,同时也对艺术作品有了深刻的印象。

从欣赏者角度来看,我们的受众通过欣赏和感受艺术设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艺术符号和艺术元素,产生了通感感受,对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客观事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欣然地接受了艺术设计者对美的体会、再创作以及作品的精神和灵魂,具体到商业设计中,受众就很容易得接受了你的卖点和产品。

“通感创作”和“通感欣赏”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也是一种通过视觉到心理反应再到生理感受的一个否定之否定螺旋式进阶的过程,它以视觉感受为基础,以心理反应为核心,以生理体验为第一要义。

通感创作来源于通感感受,最初用通感手法进行设计的艺术作品始于设计者本身的通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与绘画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对应,相得益彰。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绘画是凝固的空间艺术,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最终归于人的大脑之中,使人们在感受中引起思维想象。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画,而这幅画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绘出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例如音乐表现绘画的作曲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他运用各种音响来表现大海的宏伟磅礴,变幻无穷的景色,通过音乐的各种音响材料描绘出对色光的感觉,又结合声态、动态、制造出一幅幅绝妙的大海图画。在美术史上也出现过许多用绘画来表现音乐的大师和杰作。 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近代著名绘画大师惠斯勒,一生都试图把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画家”,他把自己创作的《白衣少女》称之为《白色交响曲第一》、《茫茫之夜》则称之为《夜曲》,他的画中除了大量用音乐术语命名外,直接以音乐为素材明明的有《钢琴房》、《音乐室》、《小提琴》、《二重唱》等。再比如,听巴赫的作品就常常想起伦勃朗的画。巴赫的作品是一种谦厚、庄重、纯朴的、舍己的精神,这和伦勃朗的作品在气质上很类似。伦勃朗运用丰富而浑成的色彩赋予了温暖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精神;而欣赏门德尔松的协奏曲,就不禁会联想到波第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美丽的维纳斯站在光彩夺目的贝壳之中,从碧绿的海水中徐徐浮起时那清新、柔和、宁静的美妙感觉。
“艺术通感” 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吸收、综合的关系.
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都是审美世界大家庭的一员,只是各自所用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如果我们从某一艺术形式的角度去审视其他各种艺术形式,我们将不难发现,其他艺术形式都或多或少具有该艺术形式的表现特征。这就意味着,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本来就有许多相通之处。
有必要说明的是,强调各艺术门类的融通关系,不是要抹煞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的差异。事实上,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比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更具根本性。正因为艺术之间确有差别而且差别很大,整个艺术领域才如此丰富多彩,才如此不断发展变化。然而,各艺术门类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并非相距到了无法相比较的程度,恰恰相反,对各种艺术之间的差异理解越透,对每一种艺术的本质就钻得越深,也就越接近所有艺术的共同本质。因此,我也认为,正是各艺术门类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给我们提供了将各艺术门类充分融合在一起的巨大可能性。
为什么各艺术形式之间会有如此多的联系与相通之处呢?让我们先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古代,至少音乐、舞蹈、诗歌是源于一家的。朱光潜曾论证过三者同源的问题,得出了它们“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的结论。
事实上,艺术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门类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利用,甚至重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门新的艺术,这也是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一条规律。例如中国的戏曲,就是文学和歌舞、说唱表演的结合,又吸收了美术的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而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就更为突出。它借助于机械、胶片和物理学、光学、化学、电子、视觉生理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综合了各门类传统艺术,尤其是综合了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成分。所以人们说“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艺术的综合”。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综合的要求,必须符合电影艺术的要求,即遵循电影艺术创造的美学原则。再如春晚等电视综艺节目是通过“歌、舞、乐”节目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显示艺术门类之间的“和谐”。晚会对大量歌舞节目进行重新编排,力求还原歌舞节目的本原状态,尽力做到“歌舞融合”,以充分显示艺术门类之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沟通融合、“和谐”发展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各艺术形式之间既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又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两者均使得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
【补充说明:通感的三个方面,其二是指艺术创作中由于外界事物的启发、诱导所勾起的对艺术构思与艺术创作手法的顿悟,如王羲之从鹅的形态、动作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法则,盖叫天观挑夫担水,悟到使舞台动作稳健轻松潇洒的奥秘。这是由对特殊生活现象的感悟而引起的对艺术规律的通感。其三是指审美中借助当前刺激引起的单一感官的感觉、知觉,通过理解、联想、想象、情绪等的作用,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知觉兴奋和整体感受的心理现象,或指当前一种感官的感觉、知觉借助其他感官的感觉、知觉的兴奋而得到加强。这一现象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联觉”。钱钟书在《通感》一文中将之定名为“通感”。】
王宏建主编的《艺术概论》中对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现象有这样的解释:“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也就是说,
(1)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
(2)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
(3)都有艺术美共通的形式法则和基本元素。
这是它们共同的‘基因’,是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我认为,这种解释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戏剧方面,梅兰芳曾学画于齐白石,并受《维摩说法图》、《九歌图》和《天女散花图》等启发,设计出了《天女散花》歌舞的服饰及舞姿;他还得益于顾恺之的《洛神》画卷,创作出了《洛神》歌舞,并从中再现了曹植《洛神赋》的意境美。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在戏剧作品中运用电影表现手段,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如话剧剧本创作用“多场次、大跳动”的蒙太奇式结构方法,场面随时变幻,情节大幅度跳跃,使舞台场景恍如一组组镜头相继出现。这就使戏剧文学剧本创作突破了原有的时空模式,获得了新的发展。
比方说,从诗的角度看各类艺术形式的诗性表现特征,可以说:绘画是有形的诗,音乐是有声的诗,舞蹈是灵动的诗,雕塑、建筑是凝固的诗(也有人称之为“石头写成的诗”)。历来称诗画为“姊妹艺术”或“孪生姊妹艺术”:古希腊西蒙尼德斯最早提出“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而诗则是一种有声的画”;我国宋代张舜民也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苏轼评王维的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各艺术门类的这种通融关系,得到了音乐学家舒曼的证实,他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非浅。不仅如此,对于雕塑家来说,每个演员都是静止不动的塑像,而对演员来说,雕塑家的作品也何尝不是活跃的人物。在一个美术家心目中,诗歌都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此外,艺术与审美心理学中一般把通感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艺术之间这种融合最好的阐释。是指由对某一艺术形式的感受连带勾起对其他相关艺术形式的感受,即所谓的“艺术通感”。如平常我们所感受到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有诗情画意,诗画中有音乐旋律等就是艺术通感在发挥作用。这是由于各门类艺术之间存在着共同规律、共同审美特征所激起的通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艺术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也成为必要和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