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梗塞护理诊断

合集下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常用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一、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肢体偏瘫有关护理措施:1、床旁加床挡,防坠床2、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3、协助生活护理(洗漱、饮水、服药、入厕、打饭、进食、洗碗、输液期间倒尿壶)4、将常用物品放于病人易拿易取处5、根据病人情况指导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二、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者脑血管病变置肢体偏瘫,躯体移动障碍有关护理措施:1、翻身、叩背、按摩皮肤,保持肢体功能位 1 /2小时2、严格皮肤交接班3、持续使用气垫床,骨隆突处使用气圈等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三、意识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有关护理措施:1、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2、观察病人意识恢复情况3、使用日历、电视、钟表等帮助病人恢复定向力4、鼓励家属为病人提供他熟悉的物品,帮助病人恢复记忆4、疼痛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头痛有关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程度2、安慰病人、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3、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的原因及副作用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患者脑血管病变致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协助病人排痰2、根据病人情况多饮水3、必要时用吸痰管吸出,如分泌物不能被排除,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插管4、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和湿化给氧5、如果病情允许,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6、语言沟通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患者失语有关护理措施:1、把信号灯放于病人手边2、注意观察病人的非语言信息,提供病人字卡片、纸板、铅笔等3、鼓励病人说话,病人进行尝试时给予表扬4、利用读唇语了解病人所需信息5、鼓励家属探视,增加与病人的交流机会7、有误吸的危险与患者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功能降低、鼻饲饮食有关1、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痰液粘稠时给予及时湿化及时吸出2、留置胃管患者每日鼻饲前检查胃管在胃内3、根据病人情况,避免经口进食饮水,以免呛咳8、有受伤的危险与患者意识障碍、躁动有关1、床旁加床挡,防坠床2、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3、协助生活护理(洗漱、饮水、服药、入厕、打饭、进食、洗碗、输液期间倒尿壶)4、将常用物品放于病人易拿易取处9、有感染的危险与患者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留置尿管、锁穿管有关护理措施:1、严格无菌操作、更换锁穿贴膜每周三次2、会阴冲洗每日一次,预防尿路感染3、作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4、增强病人抵抗力5、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10、完全性尿失禁与患者神经功能紊乱使排尿无法预测有关护理措施:1、制定入厕时间表,鼓励病人定时排尿2、考虑使用体外导尿管3、必要时留置尿管,定时开放4、对肛周皮肤进行预防性或治疗性护理11、便秘与患者神经功能紊乱使骨盆基底肌肉松弛有关护理措施:1、提供便器和辅助器具,帮助病人入厕2、建立排便规律,鼓励病人同一时间排便3、若有粪块嵌顿,给予清除4、在肛周涂保护性软膏,减轻皮肤刺激5、若病情允许,鼓励病人进行锻炼6、必要时应用药物12、生活自理缺陷与患者意识障碍有关护理措施:1协助生活护理(洗漱、饮水、服药、入厕、打饭、进食、洗碗、输液期间倒尿壶)2、将常用物品放于病人易拿易取处3、专人陪护4、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锻炼13、睡眠形态紊乱与患者睡眠环境改变,治疗护理过多、疾病因素有关护理措施:1、提供利于患者睡眠的环境,光线柔和2、尽量减少夜间治疗护理活动,以避免干扰病人睡眠3、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药物4、睡前避免喝引用刺激性饮料14、口腔粘膜改变与患者留置胃管鼻饲饮食,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卫生不良有关。

脑梗塞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梗塞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梗塞护理诊断及措施1. 脑梗塞的概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动脉发生局部缺血、缺氧和机械性损害导致的。

脑梗塞发病后,患者往往需要接受精心的护理,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护理诊断:2.1 神经功能受损患者在脑梗塞后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包括瘫痪、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护理诊断应包括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和类型。

2.2 感知觉障碍脑梗塞患者往往会出现感知觉障碍,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的障碍。

护理诊断应包括感知觉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2.3 自理能力下降脑梗塞患者常常会出现自理能力下降的情况,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的困难、自我照顾的困难等。

护理诊断应包括自理能力下降的程度和限制。

2.4 高危因素脑梗塞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护理诊断应包括高危因素的类型和程度。

3. 护理措施在为脑梗塞患者提供护理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3.1 神经功能的恢复针对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可以采取物理疗法、康复锻炼、言语矫正等措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2 感知觉的调整针对不同类型的感知觉障碍,可以采取视觉、听觉和触觉刺激训练等措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感知觉功能。

3.3 自理能力的提高针对自理能力下降的患者,可以采取日常功能训练、膳食管理、协助照顾等措施,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

3.4 高危因素的控制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的管理,包括控制饮食、定期检查和药物治疗等措施。

4. 结束语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护理诊断和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针对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制定护理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脑梗塞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大全

脑梗塞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大全

脑梗塞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大全概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血管突然阻塞而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脑梗塞是危急的疾病,患者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护理。

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脑梗塞的发生和减轻病情。

护理诊断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突然昏倒或昏迷;2.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出现言语障碍;3.头痛、眩晕或抽搐;4.视物不清、视力减退;5.血压增高或减低;6.意识障碍,不清楚时间和地点。

实验室检查1.颅脑CT/MRI检查;2.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生化指标检查;3.心电图和脑电图检查。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典型;2.实验室检查提示脑组织缺血坏死;3.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

护理措施急救护理1.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和循环稳定;2.保持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清晰;3.给患者氧气吸入,维持氧合;4.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促使血栓溶解。

内科治疗1.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积极治疗合并症;2.应用利尿剂和降脂药物,改善脑血管供血;3.给予抗凝血治疗,防止再发脑梗塞。

康复护理1.床边护理,定期翻身和按摩患者;2.患者家属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设计个性化的体能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饮食调理1.低脂、低盐饮食,控制膳食热量;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和油腻食物;3.平衡营养,增加对脑组织的供血。

环境调理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感染;2.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温适宜;3.避免嘈杂环境,保持患者休息。

结语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减缓病情并提高康复率。

通过临床护理诊断和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提供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能够对脑梗塞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

脑梗死护理诊断和措施

脑梗死护理诊断和措施

脑梗死护理诊断和措施概述脑梗死是指大脑血管发生阻塞或栓塞,导致局部缺血和坏死的一种疾病。

它是中风的常见类型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脑梗死护理的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

本文将介绍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脑梗死常见的护理诊断:1.神经功能损害:脑梗死会导致神经功能不完全或完全丧失,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神经功能评估,包括昏迷程度、肢体瘫痪程度、感觉障碍等,以及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语言能力等进行观察。

2.感知障碍:脑梗死后,患者可能出现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知障碍,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感知能力,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如压疮、营养不良等。

3.吞咽障碍:脑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护士应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辅助喂食、调整饮食质量等。

4.精神状态改变:脑梗死后,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情绪波动等精神状态改变,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心和安抚患者的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5.疼痛和不适:脑梗死可能引起头痛、肌肉酸痛等疼痛和不适,护士应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护理措施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诊断,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神经功能损害护理•高强度控制高血压,控制脑出血风险;•确保患者血液循环畅通,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感知障碍护理•提供适宜的光线和音量环境,改善患者的感知能力;•帮助患者进行规律眼部和听觉训练,促进感知能力恢复;•定期进行感觉功能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吞咽障碍护理•了解患者的吞咽习惯和饮食偏好,提供适宜的饮食;•监测患者的饮食状况,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如有需要,采取辅助喂食、调整饮食质量等措施,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

脑梗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梗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梗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指的是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针对脑梗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制定,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脑梗的护理诊断及常用的护理措施,以期提高脑梗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

脑梗的护理诊断1. 血液循环障碍脑梗患者常伴有血液循环障碍,包括脑缺血和脑供血不足。

护理诊断是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相关指标,如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

2. 神经功能缺陷脑梗会导致神经功能缺陷,包括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

护理诊断是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如意识、言语表达、肢体活动功能等,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

3. 感知觉受损脑梗患者常伴有感知觉受损,包括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等。

护理诊断是通过观察患者的感知觉状况,如视力、听力等进行诊断,并评估患者的感知觉能力。

4. 高危因素脑梗患者存在一些高危因素,包括高龄、高血脂、高血糖等。

护理诊断是通过评估患者的个体高危因素,如年龄、血脂、血糖等进行诊断,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脑梗的护理措施1. 保持循环通畅保持患者的循环通畅对于预防脑梗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循环障碍,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同时,给予足够的液体补充以维持循环稳定。

2.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神经功能的恢复是脑梗患者康复的关键。

护理措施包括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及时发现神经功能缺陷,如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并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如言语治疗、康复体操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 提供感知觉训练感知觉的恢复对于脑梗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措施包括进行感知觉评估,如视力、听力等,及时发现感知觉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感知觉训练措施,如眼保健操、听力训练等,促进感知觉的恢复。

4. 积极控制高危因素高危因素是造成脑梗的重要原因。

脑梗死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患者的心 脏情况。
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脑部CT或 MRI,了解脑梗死的部位和程度

02
常见护理诊断
疼痛
总结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常感到疼痛,这种 疼痛可能由梗死灶直接引起,也可能 与长期卧床、血管疾病有关。
详细描述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疼痛性质多样,包 括偏瘫侧肢体疼痛、头痛、胸痛等。 疼痛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周,严重时 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情绪。
提供安全的环境,确保患者安全 休息。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体内水分充足。
对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饮食措施,如选择软食、糊状食物等,以确保安 全进食。
疼痛护理
观察患者的疼痛表现,如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及时报告医生进行 处理。
脑梗死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及 护理措施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9
contents
目录
• 病情评估 • 常见护理诊断 • 护理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
01
病情评估
病史询问
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 压、糖尿病、高脂血 症等基础疾病。
询问患者是否有家族 史,如心血管疾病家 族史等。
失眠
总结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常出现失眠症状,这可能与疾病本身、心理压力、环境因素 等有关。
详细描述
失眠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导致患者白天精力不足、疲惫乏力 。
便秘
总结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饮食改变等原因可能出现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便秘可能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排便次数减少等,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和 身体健康。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 脑梗塞的概述脑梗塞是指由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或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所致的脑血管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导致脑部组织缺氧坏死,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因此,脑梗塞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以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2.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根据脑梗塞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以下护理诊断:2.1 脑组织灌注不足- 血压升高或低于正常范围- 意识程度改变- 肌力减退2.2 言语及交流障碍- 失语或语言不流利- 吞咽困难- 咀嚼无力2.3 运动能力受限- 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 局部感觉异常- 行走困难2.4 自理能力下降- 睡眠障碍- 着衣困难- 妨碍生命体征记录3. 脑梗塞的护理措施根据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

3.1 脑组织灌注不足的护理措施- 监测患者的血压,及时调整用药- 定时监测患者的意识水平和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体位舒适,避免产生压疮-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促进血液循环3.2 言语及交流障碍的护理措施- 开展语言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提供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避免窒息- 鼓励患者进行语音练习,逐渐恢复交流能力3.3 运动能力受限的护理措施- 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和主动运动- 提供适应性辅助器具,帮助患者行走和日常活动- 动态观察患者肢体感觉和运动情况,及时检查有无压疮3.4 自理能力下降的护理措施- 提供安静的环境,帮助患者调整睡眠- 协助患者穿衣和洁身,保持个人卫生-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及时记录4. 护理的注意事项除了以上护理措施,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并及时采取护理干预 - 确保患者的床位安全,防止跌倒和滑落 - 加强营养支持,合理搭配饮食,促进康复 - 定期转换患者的体位,避免压疮的发生5. 结论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教授患者一些自我护理技巧,如起居护理、饮食调理等,以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05
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措施
急救流程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 通,防止窒息和吸 入性肺炎。
心电监护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 护,监测生命体征 。
评估病情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 体征,迅速评估病 情的严重程度。
建立静脉通道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 道,以便及时给予 药物治疗。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 硬和骨质疏松等身体功能障碍。
心理问题
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情绪和睡 眠质量。
患者需要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如康复过程漫长、康 复效果不确定等,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并发症预防
脑梗死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 血栓等。
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和预防便秘。护士应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 类等。
心理护理
• 心理疏导: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04
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护理
起居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空气 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功能训练,如肌力训练 、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等,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针对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功 能训练,如口语表达、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等。
吸氧
给予患者吸氧,以 改善脑部缺氧状态 。
急救设备
01
02
03
04

脑梗护理诊断与措施

脑梗护理诊断与措施

脑梗护理诊断与措施引言脑梗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对于脑梗患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制定,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护理诊断的步骤以及常见的护理措施。

一、脑梗护理诊断步骤1. 收集患者信息在进行脑梗护理诊断之前,首先需收集患者的详细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药物使用情况、家族病史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背景,为后续的护理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2. 进行身体评估身体评估是脑梗护理诊断的重要步骤之一。

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心血管系统功能、呼吸系统功能以及泌尿系统功能等都需要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身体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护理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

3. 确定护理诊断在患者信息收集和身体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相关症状,可以确定脑梗的护理诊断。

常见的脑梗护理诊断包括但不限于:脑灌注不足、卧床不起、水电解质紊乱等。

护理诊断的确立是后续护理措施制定的基础,因此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

二、脑梗护理常见措施1. 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脑梗患者需要休息和恢复,因此提供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是必要的。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卧室安静,减少外界干扰和噪音。

此外,定时巡视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

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脑梗患者需要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3. 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脑梗护理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但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遵循医嘱,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4. 提供规范的食谱和营养支持脑梗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避免进食高糖、高脂肪等不健康食物。

此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诊断】在临床上,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诊断,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减少患者因卒中所产生的焦虑、抑郁、失眠等不良的心理问题发生;第二方面,应该在饮食结构方面给予患者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食物摄入,同时可以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量的食物摄取,比如可以给予患者豆制品、新鲜的果蔬摄入等,与此同时,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避免患者出现肠道功能的问题;第三方面,主要是进行康复训练方面,以及预防患者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可以给予患者患侧肢体按摩、功能位的摆放,以及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有效功能训练,与此同时应该预防可能发生的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第四个方面,主要是给予患者二级预防措施的采用,比如给予相应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降血脂药物使用等,与此同时,应该给予患者戒烟、戒酒,同时避免患者出现相应的心理波动。

【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

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

3、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的变化。

观察有无吞咽障碍、步态不稳、肌张力异常、神志淡漠等表现。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溶栓抗凝治疗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口服阿司匹林应注意有无黑便;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入速度宜慢,注意有无过敏反应;抗凝、扩血管及溶栓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警惕梗死范围扩大、出血、栓子脱落等。

5、做好基础护理,防止褥疮、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6、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

7、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

脑梗塞的护理查房 (2)

脑梗塞的护理查房 (2)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P3
护理措施 I3
效果评价 O3
头痛—与血压升高有 关
3: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降压 药治疗,测量用药后的血压,判 断疗效,观察用药副作用。坚持 服用降压药,不得随意增减药量。
病人能自我调节情绪, 能遵医嘱用药,头痛 头晕症状显缓解。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调整血压 Adjust blood pressure
早期溶栓
早期溶栓
早期溶栓是指发病后6小时内采用溶栓治疗,使血管 再通,常用溶栓药物主要有尿激酶:是目前国内应用 最多的药物,起到局部溶栓作用;链激酶、组织型纤 溶酶原激活剂。
防止脑水肿
防止脑水肿
当梗死范围大时可引起脑水肿,若病人意识障 碍加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行降低颅内压 治疗,常用20%的甘露醇125~250ML快速滴 注,并可联合使用激素,呋塞米等药物。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P5
护理措施 I5
效果评价 O5
知识缺乏—缺乏脑梗 塞疾病的相关饮食, 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 识,讲解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 指导病人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 持乐观情绪,合理饮食,多食含 纤维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日常 生活中保证足量饮水,“睡前一 杯水,起床一杯水”,
高压氧舱治疗
01
提高血氧供应,促进侧枝循环形成;
02 在高压氧状态下正常脑血管收缩,增加
病变部位脑血液供应;
03
脑组织有氧代谢增强,能量产生增多,为
神经组织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提供物质基础

脑梗塞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02
简要病史
现病史:患者程效贤,男性,55岁。汉族。主

脑梗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VS
详细描述
针对吞咽障碍的护理,应选择合适的食物 和进食方式,如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小口 进食等。同时,进行吞咽训练和口腔运动 ,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心理障碍护理
总结词
心理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表现 为焦虑、抑郁、自卑等。
详细描述
针对心理障碍的护理,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和关爱,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同 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缓 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及早进行治疗和控制。
监测病情变化
对于已经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定期 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变化,评估治 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并发症
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脑梗死的并 发症,如心脏病、肺部感染等,从 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语言障碍护理
总结词
语言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表现为失语、语言理解困难等。
详细描述
针对语言障碍的护理,应进行语言康 复训练,包括口语练习、听力训练、 阅读理解等。同时,鼓励患者多与他 人交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吞咽障碍护理
总结词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表现为进食困难、呛咳等。
遵循医嘱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遵 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不 可盲目进行。
适度训练
康复训练应适度,避免过 度疲劳和损伤,根据患者 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强度 和时间。
持之以恒
康复训练需要持之以恒, 不能半途而废,只有长期 坚持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04
脑梗死预防和保健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 维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 果,减少动物脂肪摄入。
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脑梗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04
脑梗死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总结词
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
详细描述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担忧,给予安慰和支持。向患者 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心理支持
总结词
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的自 信心和积极配合治疗的意愿。
调整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反馈,适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以适应患者 的需求和变化。
康复训练实施
实施康复训练
按照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进行 具体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 训练、语言沟通训练、认知能力
训练等。
指导患者自我管理
教会患者自我管理和调节的方法 ,如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 饮食、坚持康复训练等,以促进
建立日常认知习惯
鼓励患者保持读书、看报 、听音乐等习惯,刺激大 脑活动。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认知状况 ,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
躯体移动障碍护理措施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 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物 理疗法、运动疗法等。
协助移动
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坐起 、站立等动作,预防褥疮 和静脉血栓。
调整环境
语言沟通障碍
总结词
患者可能存在语言理解障碍、表达困难或失语症状。
详细描述
脑梗死可能导致语言中枢受损,影响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患者可能难 以理解他人说话或表达自己的意思,需要使用其他沟通方式(如手势、图片等 )来辅助交流。
02
脑梗死护理措施
认知障碍护理措施
01
02
03
认知训练
通过记忆、思维、注意力 等方面的训练,提高患者 的认知能力。

脑梗死护理诊断[专家资料]

脑梗死护理诊断[专家资料]

行业知识 十四、保健指导 9
行业知识
10
一、概 念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 上形
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
部组
行业知识
11
行业知识
12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 栓
生脉饮、参脉注射液等适当升血压。
行业知识
36
行业知识
37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控制脑水肿
脑水肿高峰期为病后48h-5d。
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速尿、白蛋白。
重者予20%甘露醇 + 地塞米松10mg静脉点滴。
行业知识
38
行业知识
39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
急性期-抗凝
头颅CT呈低密度影像
行业知识
33
行业知识
34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溶栓
时间:发病后6h以内。
药物:尿激酶、链激酶、t-PA。
年龄< 75岁;无明显意识障碍;发病< 6h;
瘫痪肢体肌力< 3级;排除TIA;CT排除脑
出血而低密度影尚未出现;无出血性疾病

行业知识
35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调整血压
高血压(收缩压>220mmHg): 卡托普利维持血压于180/100mmHg。 低血压:
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脑软化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行业知识
7
行业知识
8
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引言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

脑梗死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脑梗死患者。

一、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根据患者的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的。

以下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1. 神经功能损害•意识障碍:包括昏迷、嗜睡、精神状态改变等。

•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活动受限、肢体无力、协调能力下降等。

•感觉功能障碍:包括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异常等。

2. 并发症•手足痉挛:肌肉强直、抽搐等症状。

•咀嚼和吞咽功能障碍:包括食物吞咽困难、呛咳、咳嗽等。

•导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

3. 心理障碍•抑郁: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等症状。

•焦虑:紧张、不安、易怒等症状。

二、护理措施对于脑梗死患者,及时的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常见的脑梗死护理措施:1. 神经功能监测•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定期检查患者的意识水平及反应能力,以及脑电图等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监测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包括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感觉异常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2.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预防手足痉挛:定期进行被动活动,保持肌肉松弛,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物理治疗。

•改善咀嚼和吞咽功能: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给予相应的饮食,如饮食纤维和液体饮食。

如有需要,可咨询康复治疗师进行训练。

•导尿护理:对于尿潴留的患者,及时进行导尿操作,并保证导尿管的通畅。

3. 心理护理•提供情绪支持: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教育患者和家属: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预后、康复计划等,以帮助他们理解并应对疾病。

结论脑梗死是一种需要长期护理和管理的疾病。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了解,护理人员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脑梗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脑梗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脑梗的护理诊断和措施一、护理诊断对于患有脑梗病的患者,需要根据其具体病情进行全面的护理诊断,以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1.神经功能障碍:脑梗病患者常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麻木、瘫痪等。

护理目标是减少神经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评估神经功能,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

2.心脑血管病变:脑梗病患者常存在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护理目标是控制心脑血管病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合理控制血压,饮食控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剂等药物治疗。

3.意识障碍:脑梗病患者常出现意识障碍,如昏迷、嗜睡等。

护理目标是维持或提高患者的意识状态。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意识水平,保持通畅的呼吸道,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刺激等。

4.异常体位:脑梗病患者因长时间卧床不动,容易出现皮肤压疮、肌肉萎缩等问题。

护理目标是预防和减少异常体位带来的并发症。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翻身,观察皮肤情况,保持干燥清洁的皮肤,进行被动活动等。

5.情绪心理障碍:脑梗病患者常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问题。

护理目标是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包括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等。

二、护理措施针对脑梗病患者的护理诊断,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效果。

1.神经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感觉、运动、语言等方面。

–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2.心脑血管病变的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控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如给予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等。

–提供相关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合理管理生活方式。

3.意识障碍的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的意识水平,包括观察瞳孔变化、听觉反应等。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预防和处理窒息等情况。

脑梗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脑梗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脑梗的护理诊断与措施摘要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脑梗的护理诊断与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脑梗患者。

背景脑梗是由于脑血管突发血流中断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损害的疾病。

其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脑血管狭窄等。

脑梗常表现为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中风。

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指护理人员基于对患者综合健康状况的评估,确定患者护理需要和问题的过程。

针对脑梗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包括:•神经功能受损:脑梗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使神经功能受损。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言语能力等。

•定位性运动障碍:脑梗会导致运动神经元受损,使患者出现运动障碍。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等。

•镇痛需求:脑梗常伴随剧烈头痛,患者需要镇痛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等。

•焦虑和恐惧:脑梗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焦虑和恐惧。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护理诊断,护理人员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神经功能受损•转移护理: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活动能力,帮助患者进行转移护理,保证其安全。

•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根据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提供言语训练:帮助患者进行言语训练,促进言语能力的恢复。

定位性运动障碍•进行物理康复训练:专业的物理治疗师可进行定位性运动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活动能力。

•使用辅助器具:根据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使用适当的辅助器具,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镇痛需求•使用镇痛药物:根据医嘱使用合适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头痛和不适感。

•采取非药物疗法:如冷敷、按摩等,减轻患者的头痛感觉。

焦虑和恐惧•提供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借助心理学专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是由于血液供应到大脑的动脉受到阻塞引起的。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相关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脑梗死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和判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患者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根据脑梗死患者的特点,常见的护理诊断包括:1. 神经功能受损脑梗死会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包括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意识障碍脑梗死患者常常会出现意识障碍的症状,包括昏迷、嗜睡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并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清醒状态。

3. 颅内高压脑梗死会导致颅内压力增加,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头痛、呕吐等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

4. 营养不良脑梗死患者常常出现进食困难、吞咽困难等问题,导致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二、脑梗死的护理措施1. 神经功能康复训练针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问题,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言语训练、肢体活动训练等。

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患者进行训练,积极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2. 意识状态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脑梗死患者的意识变化,包括清醒程度、反应能力等。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等。

3. 颅内压监测与降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头痛、呕吐等症状,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颅内压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颅内压,如提高头部位置、降低体液负荷等。

4. 营养支持脑梗死患者常常由于吞咽困难等问题导致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

如有必要,可采取其他辅助喂食手段,如管饲、胃镜下喂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脑梗塞护理诊断
1 脑梗塞护理诊断
急性脑梗塞的护理?了解急性脑梗塞的护理吗?关于
急性脑梗塞的护理,下面为您解答。

(1)语言障碍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

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

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2)肢体功能障碍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

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

并配合药物治疗。

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

帮病人经常用热水(可放入红花、艾叶)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3)口眼歪斜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

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

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

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

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面部。

(4)
吞咽困难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

病人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

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病人进食水或药物。

对轻型病人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

将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烂切碎拌在饭里,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这样容易被吞下。

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

zzzzzzzzzzzzzzzzz
脑梗死吃什么药
脑梗死吃什么药?脑梗死吃什么药你知道么?脑梗死吃什么药你了解吗?①钙通道阻滞药:脑梗死发生后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病灶内神经细胞处于钙超载状态,应用钙通道拮抗药能阻止过多的钙流入胞浆和线粒体,能减轻超载状态防止细胞死亡,可以减轻脑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供应
常用的药物如尼莫地平,发病12~18h内开始应用4~8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1次/d。

尼莫地平(尼莫通)50ml与5%葡萄糖500ml或生理盐水500ml以1∶4的速度静点,1次/d或者尼莫地平20~40mg3~4次/d口服。


利嗪(脑益嗪),25mg,3次/d口服。

氟桂利嗪(氟桂嗪)5~10mg 每晚1次口服。

低血压、颅内压增高者慎用。

②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药:有报道镁盐可减少缺血性脑梗死的范围。

③γ-氨酪酸(GABA)受体激动药:γ-氨酪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主要的兴奋性递质谷氨酸相抗衡即缺血时γ-氨酪酸(GABA)能抑制机体受损而刺激GABAA受体激动药Muscimol或与地佐环平(MK-801)合用均能有效对抗脑缺血损伤。

④自由基清除剂:自由基超氧化物、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的形成将导致脂质膜的过氧化损伤蛋白质氧化和DNA损伤。

所以自由基清除剂理论上可保护脑缺血损伤动物实验证实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有: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维生素E甘露醇CuZn-SODMn-SOD等
⑤神经营养因子:脑缺血损伤后大量神经保护因子的基因表达增加。

如神经营养因子(NTF)NGF转生长因子(TGFS)等它们在缺血的自我保护中起保护作用。

(4)血液稀释疗法:血液稀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机制:主要在于迅速增加局部脑血流量,促进缺血区功能恢复。

2zzzzzzzzzzzzzzzzzzzzzz
脑梗死严重吗
脑梗死严重吗?你知道脑梗死严重吗?能清楚脑梗死严重吗?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的
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

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
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3∶1~1.7∶1
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1990年张葆樽等进行的580多万人口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重症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15.61/10万患病率为256.94/10万死亡率为81.33/10万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150万人年死亡数近100万人。

脑梗死病人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