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现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事业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3-6-2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探究2 材料一
教育、科技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搞
阅读下列材料: 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
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
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 )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 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 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 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问题: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拨提示: (1)促进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科技、经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振奋了民族精 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 和太空格局。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原因
(1)“双百”方针是中共领导文学艺术和________的 基本方针。 (2)文学艺术、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只有在比较、争 鸣中才能繁荣、发展和进步。 2.提出:1956年,______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________,学术问题上________。
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2)宪法和教育法规均提到要扫除文盲,并要求在20 世纪末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________以下。
五 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内容标准】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中国成立初期限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2、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4、发展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实,通过比较认识中国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过程与方法】1、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2、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讲“活”枯燥的文化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面努力【本目重点、难点】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的成就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课前预习:1、双百方针提出的的社会背景、时间、历史意义及在此方针指引下取提的硕果。
2、文革期间文化的特点及其原因、表现3、改革开放后文化体育事业的特点及其原因、表现二、教学过程新授:引导学生看导语,了解本专题中国文化与科技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特点识记课前提示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原因及成就2、今年是“双百”方针提出多少周年?3、“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内容及意义4、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提示:内容上:“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方针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式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文革期间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原因、表现2、探究:“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文革”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大批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甚至被迫害致死,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原因是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三、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1、“二为”方向的提出时间、提出者及会议2、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巨大成就3、引人注目的体育成就有哪些?4、探究:你知道在影视戏曲方面政府奖项的名称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名称吗?答案提示:影视戏曲方面的政府奖项有:百花奖、金鸡奖、梅花奖等。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
2.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
(三).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为满足全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超过11.8万所(不含教育机构),比2005年增加近4.2万所;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为3393万人,比2005年增长67.6%。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占同级教育比例继续提高。
4.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3、回收阶段,目标是发射无人探测器,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只有在这三个阶段完成之后,中国才会考虑载人登月。
2.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着
(一)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2005年以来,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96%的平均水平。
1、绕月飞行: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及答案
专题五第1课1.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分别是()A.20世纪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B.“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后C.20世纪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D.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 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因为“双百”方针提出,改革开放后因为“二为”方针提出,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
2.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
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这一发言应该是在()A.《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D.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C.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答案】 B【解析】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含义分别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和“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其目的是()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繁荣文学C.继承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D.繁荣艺术【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目的的掌握情况。
繁荣文学艺术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 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课堂演练
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后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1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 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 但无处发表。为些,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 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 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
C
3、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 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 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成功发射 “神舟5号”宇宙飞船 D.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重视;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3、中国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改革开放,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 7、…… 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央 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 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 期的系统计划,有力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 技术的发展。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如今中国的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过程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正文内容:1. 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1.1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
1.2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随后,中国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
1.3 文化大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一运动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2.1 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计划,其中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起点。
2.2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推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运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3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吸引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 社会事业的建设3.1 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3.2 医疗卫生事业: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也致力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建立了一系列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障制度。
3.3 文化事业:中国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保护和传承了丰富的中华文化。
4. 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4.1 科技创新:新中国致力于科技创新,建立了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和科技项目,推动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4.2 现代化建设: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等多个方面。
5. 对外交往和国际地位的提升5.1 参与国际事务: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了国际事务,加入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三、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苏建交:1949 年,中苏建交,1950 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 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 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
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1977 年,高考制度
恢复。
视角整合
1.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1)政治制度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2)社会性质上,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经济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4)文化上,“双百”方针提出。 2.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受苏联影响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1)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受苏联苏维埃体制的影响。 (2)经济上,借鉴斯大林模式,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3)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4)教育上,模仿苏联重视理科和专科的教育模式。 (5)生活上,列宁装、苏联艺术等对中国影响很大。
西方列强控制着中国的内政、外交, 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
外交
国民政府依附于美帝国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社会阶层分化明显,阶级之间、地区 生活水平差别不大,生活习惯受政
生活
之间生活水平差别巨大
治运动影响较大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1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解析]
[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 1978 年,而毛泽东提出
A
“双百”方针是 1956 年,故排除所有含④的选项,故选 A 项。
第1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 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学术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政治主张
拨乱反正
,平反大
(3)1983 年,邓小平提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即 “教育要面向 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3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成就 (1)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 青壮年文盲 。 (2)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门类齐全的 高等教育 体系。
第3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1页Leabharlann 返回导航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情 况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 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主要有“双百”方针的提出及作 用,“文革”对文化事业的破坏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 的繁荣与发展情况。
第2页
教育事业
拉开了序幕。
②《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2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学艺术与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A卷
第十五单元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学艺术与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D.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2.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个剧种”。
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家的涌现C.国家领导人的肯定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3.小明在参加重庆市中学生“红言颂”演讲比赛中,朗诵了毛泽东同志的:“……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
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有自由的。
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请从下列选项中,为小明的演讲拟个标题A.百花齐放B.百家争鸣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科教兴国4.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
在当时,对苏联专家提出疑问或持不同意见者被视为落后者甚至反动者,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A.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B.存在教条主义的倾向C.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奠定基础D.背离了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初衷5.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B.“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C.“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
……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6.日本《每日新闻》2009年5月9日援引美国方面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在美国要把小笠原基地返还日本前夕,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十一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十一中国现代的文化和教育主备人:时间:【课程标准】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2、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文革”时期教育的破坏,新时期教育的繁荣,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局势作保障,而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又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科教兴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重点:“双百”方针;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难点: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起步:(1)开始: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为主。
(2)建国初:中国基本参照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调整。
(3)50年代末:伴随“大跃进”形式,中国实施“”。
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
2、动乱中的教育: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停止招生;大批专家遭到批斗,导致和大幅滑坡。
3、教育的成就:(1)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2)80年代来:①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建立起三级学位制度②成人高等教育、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3)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90年代以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的重要环节(5)2001年1月1日,中国向世界宣布,如期完成了实现了基本普及和的战略目标课堂探究案【学习成果展示】【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1、分析战国时期和新中国的“百家争鸣”的本质内涵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一次社会大变革的运动,新中国的“双百”方针是在和方面的指导方针。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复习
教改中较流行的教学程序 A 创设情境,引起注意和兴趣 (或告知目标) B 提供指导,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C 给活动和方法,探究新知识 D 变式练习,知识化为技能,提 供反馈与纠正 E 技能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四、过程与方法
1、教学程序:
如: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几部不同时期 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与同学或
第二课可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或对周遍老年、中 年、青年三个年龄段人员的调查访谈,了解20世纪60 年代以来人们的受教育经历及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 从而增强感悟。
第三课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的历史情景表演, 学生模拟钱学森在回国途中发表《告海外学子书》并 交流,模拟杨利伟在太空宣读《美丽的地球、美丽的 祖国》或发表感想。
细化
拓 补充 展
要在纵向作适当补充,更要在横向展 开历史的内容,使不同模块内容之间 能有机联系,使之“形散而神不散”,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历史概貌。
如:在建国初和改革开放后的文艺作品之间补充
“样板戏”的知识内容。在讲述50-60年代科技成 就时,联系20世纪中期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联系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史实。
让学生以这些不争的史实为镜鉴,能逐渐
认识到——我应该如何学习,应该如何生
存,应该如何做人。(钱学森、杨利伟)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内容的处理 模块专题教学跨度大、延续性· 强,
1、重点与难点
打破了原有的时代顺序和知识结构, 使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常出现知识的漏
2、整合与拓展 洞,从而造成学习的障碍。
与
能
认知能力
力
如:隐性技能——观察识读图表、收集
能力
整理并获取史实信息的技能等;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课件:3-5-1现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事业
必修三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纲 要求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①“双百”方针、文学艺术的成就,“文革”时
考点 期文艺凋零,“二为”方向,文体事业的发展。 聚焦 ②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文革”对教育的破坏, “三个面向”与教育立法,教育成就。
必修三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互动探究
必修三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探究
教育、科技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搞
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 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 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 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
必修三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 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上图所示清华校训和 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
必修三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四
“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
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 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 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美国的大学、科 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 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 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 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
高二历史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试题
高二历史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试题1.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中,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A.籼型杂交水稻B.高产小麦C.高产玉米D.占城稻【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中只有籼型杂交水稻属于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中,并且还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另外,占城稻是越南的。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籼型杂交水稻2.标志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D.“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中只有“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才能标志着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另外,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是属于国防建设的成果。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符合图片信息时间,故A正确;“两弹一星”成果取得时间是20世纪60-70年代,故B错误;“文革”期间“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科技成果取得,故C项错误;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取得的成果,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科技的发展与成就•“两弹一星”;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科技的发展与成就•杂交水稻;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科技的发展与成就•文革时期科技成就。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学案部分:第十八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A.人类成功登陆月球 C.培养克隆羊“多莉”成功
教师备课、备考伴 侣 6.阅读下列材料: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 材料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资源建设 材料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二、非选择题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
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 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 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 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 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 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图18-3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材料一侧重于政治;材料二侧重于经济。材料一:国内方面,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方面,处于“冷战” 时期。材料二:国内方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方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 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和分析历史材料、正确阐释历史发展变化的能 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找出该时期的空间技术强国即可,然后据 此推导出当时的国际格局。第(2)问的第一小问要对材料进行高度概括,
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
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
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新华社电
(1)据材料一 指出,“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 教师备课、备考伴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侣 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 资源建设 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 (2)材料一 、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
课件5: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1957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基本原则: (1)“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符合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 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 由和创作自由。 (4)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与发展。
2.遭遇挫折: (1)1957 年__反__右__斗__争__扩大化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 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2)文艺界呈现出“__百__花__凋__零__”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
3.文学艺术的春天: (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 (2)表现: ①文学艺术领域:以“_伤__痕__文__学__”“反思文学”为先锋的 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文艺形式 争奇斗艳。 ②学术科技领域: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许多社会 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学科。
——《共和国走过的路》 材料二 ②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 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 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三 ③“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 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 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4.“神舟”号飞船: (1)发射:2003 年 10 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 __杨__利__伟____顺利地送上太空。 (2)意义: 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 的里程碑。 ②在未来的 5—10 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 益。 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文本素材 人民版必修3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党中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广大知识分子不再被骂为“臭老九”,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1977年12月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日益受到青年学生的重视,全国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大幅度增长。
1978年教育部确定中小学的基本学制和课程设置,恢复对教材编审体制和出版发行办法,稳定了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教育战线呈现勃勃生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过程: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教育是实现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重要保证,普及教育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
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以面向现代化为基础,提出了教育要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997年中共十五大重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意义:“科教兴国”战略以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集中体现,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1。
【高考速递】专题2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
【基础达标】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答案】D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2.1956年中央提出的“12年科技规划”,使我国的科学技术从旧中国的抱残守缺、支离破碎的状况通过七八年的努力踏上了―个新台阶,现代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都跨进了大门。
这一科技规划的主要意义是A. 为科技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B. 建立了完整齐全的门类体系C. 使中国科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D. 现代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经过“12年科技规划”,我国可知取得重大发展,建立了完整齐全的门类体系,B项正确。
经济恢复和发展,为科技研究提供基础,排除A。
使中国科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题干“现代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都跨进了大门”不符,排除C。
D项是对题干的过分解读,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包括①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②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③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④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略4.国务院日前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下列与中国航天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东方红一号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②国家制定863计划③钱学森舍弃外国优越条件,冲突阻挠归国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A. ③①②④B. ①③②④C. ④②①③D. ③①④②【答案】A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史实发生的时间,然后根据时间顺序确定答案。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配套课件:期末复习指导(共18张PPT)
方法指导 1.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 变化。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技方面成功 发射“两弹一星”;文学艺术领域提出“双百” 方针,科技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教育上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 方针。 2.注意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现代中国所取得的 科技成果与世界近代科技成就加以比较,理解科 技教育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
2.现实主义:19 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 实主义风格为主,作品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黑暗, 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这一时期世界音 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形成了民族乐派;美术 作品则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为主。 3.现代主义:20 世纪以来文学艺术领域异常活跃, 异彩纷呈,文学艺术出现了现代主义的流派。 4.影视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的进步、艺术 和科学的结合,产生了影视艺术,影视艺术为本 民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方法指导 1.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资本主义发展与思想解放运 动的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是思想解 放潮流兴起的经济根源;反过来,思想形态领域 的变化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2. 复习本专题时要重点把希腊先 哲时期是萌芽时期;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是兴起时 期;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是发展时期;启蒙运动时 期是进一步发展时期。要从人类探索社会、追求 理想、 追求和谐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人文主义的 发展。
专题六 知识线索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从古希腊到近代,西方人文 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 1. 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苏格 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
2.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 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 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 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 反对专制和神学,这种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精神 的进一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1现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事业一、选择题1.“双百”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与其不符的是() A.它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B.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D.不仅影响到国内,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解析】“双百”方针的提出,对新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同时它又是汲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而做出的科学决策。
深刻地改变了世界还谈不上。
故答案为D项。
【答案】D2.下列对“双百”方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的B.毛泽东曾经多次阐述这个方针,并强调必须实行这个方针C.毛泽东强调它是一个基本性的、暂时性的方针D.中宣部部长曾经代表中央作关于“双百”方针的报告【解析】考查课本基础知识,课本内容中明确写有“他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故答案为C项。
【答案】C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
【答案】B4.(2011·汕头六都中学模拟)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B.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由教材内容可知A项正确。
【答案】A5.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
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
这种情况反映了() A.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B.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D.“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说明当时文艺作品匮乏,评选结果反映人们对文艺作品的精神追求,故选C项。
【答案】C6.(2011·临沂)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曲戏救活一个剧种”。
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昆曲名剧的涌现C.“双百”方针的提出D.个人崇拜的兴起【解析】党发展文艺的方针是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
【答案】C7.(2011·山师附中打靶卷)对毛泽东在1956年春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学艺术形式上的健康、自由发展B.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C.这是一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运动D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前提下的文艺方针【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针,并非政治运动。
故选C项。
【答案】C8.(2011·合肥)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
“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
”这一史实说明()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题干中“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等信息反映了这一史实。
【答案】A9.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6所师大部分师范生免费上学,条件是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对教育的投资B.支持落后地区教育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加强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部分师范生免费上学,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加强当地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答案】D10.(2011·海口第二次调研)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
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
这最能说明()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数字可知C项正确。
【答案】C11. “双百”方针提出以后,有人说:“党这回提出‘百家争鸣’,我们解放以后几年学习唯物论不是白学了吗?”你应该怎么回答()①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斗争,通过比较和斗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②没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过斗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③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④“百家争鸣”就是彻底自由了,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可以用排除法。
“双百方针”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前提的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12.(2011·福州)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解析】1950年,扫盲工作成为新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简体字”有利于这一工作的开展。
【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1)材料一中体现的中国的教育状况,反映了哪些教育现象?(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的重点之一。
(3)根据材料二提出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答案】(1)中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三级教育全面发展。
(2)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能够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国力;教育能够为我国提供巨大的人才优势。
(3)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等。
14.(2011·临沂质检)教育的发展,展示着社会的律动,也深受社会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思想变迁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时,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修身之要)言忠信。
行笃敬。
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材料二明代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盟东林书院,聚众讲学。
在讲习之余,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
书院内顾宪成撰写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影响深远。
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纳书院于官学的轨道,将自由讲学改成时文(八股文)训练,与官学一样,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完全改变了书院传经讲学的初衷。
材料三京师同文馆和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材料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
……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材料五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
”请回答:(1)北宋时,书院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2)据材料二,明清时期书院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3)据材料三,洋务运动时期我国教育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4)据材料四,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列举史实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
(5)据材料五,关于在中学阶段积累知识和培养创造力两者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有人认为前者更重要,有人认为后者更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的发展变化。
第(1)问原因可以从政治和文化角度回答,培养目标从材料中概括即可;第(2)问,从材料中的前后讲学目的的变化进行回答;第(3)问从京师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两方面回答即可;第(4)问要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第(5)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任选一角度进行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原因:北宋重文轻武;私人讲学传统的影响。
目标: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
(2)倡导经世致用,有浓郁的爱国意识,政府加强了对书院的干预,趋向应试功名。
(3)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各种实用人才;留学教育,开近代教育先河。
(4)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实施“211工程”计划;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所举史实只要是1985年以后即可)(5)(任答一种观点即可)①积累知识更重要:知识越多,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创造。
②创造力更重要:传统知识知之太多,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信息时代,创造力生发知识。
(答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可)③两者同等重要:积累知识是基础,关键是在融通知识的基础上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