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认识功能 调节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 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 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 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多国军队对利比亚的空袭所变现出来不道德性
在空袭中无辜被炸死的平民
空袭中受伤的小男孩
思考:
•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合轰炸利比亚真的道德吗? • 果真是为了解放利比亚群众吗? • 又或者是为了他们的石油?
美国大兵枪杀阿富汗平民
• 美国军队驻阿富汗部队士兵不阿富汗遇难平民遗体的 “合影”,画面血腥。照片上的士兵涉嫌在阿富汗谋杀 平民,看了美国军人污染杀害阿富汗贫民照片并对其污 染,丌仅让我热血沸腾,想起日本侵略中国的事情了, 下面公布这组照片太给力了,任何国家任何人看了都丌 会想被侵犯的。
• (一)道德的起源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 件。 (二)道德的本质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 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 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 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 着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 的变化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主讲: 吴彬 石诚 李卓懋 李杰强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章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问题探索:什么是道德?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意思是说,“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
许慎对“德”的解释是:“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
”这也就是说,“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已”;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也就是“外得于人”。
这说明,一方面“德”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种力量;另一方面,“德”是一种得益行为,使利益有所得为德,使利益有所损为非德或缺德。
德,为力,为得,为内而行于外。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
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定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人生在世,谁都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这不仅需要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观念、对价值有正确的评判,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智慧。
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不得不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
讲稿 4-1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在阶级社会中的进步和退步
(一)道德演变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
第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道德从一般的社会风俗和人类意识中分化出来,成为具 有特殊规定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社会上层建筑成分和社会意识形式,并不断发展成为比较丰 富、比较完备和比较自觉的特殊社会关系体系。 第二,道德的社会功能,包括它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范围不断扩 大,同社会关系的联系日益增多和密切,越来越成为人们掌握社会状况和变动的一种敏感 而有效的特殊手段。 第三,道德日益从一种外在的社会法则,转化为每个个人社会交往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重要内容,成为每个人实现人格完善和创造人生价值的重要动力和必要条件之一。 第四,在阶级社会中,每种道德都在或长或短的期间,或大或小的范围,程度不同地积 极促进过社会的发展,而且,当一种道德的作用性质走向反面后,便会有一种新型的道德 应运而生,继续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要具体分析,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 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是动态的,它是在历史 发展中不断凸现出来的。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内容:1、维护氏族和部落的整体利益是原始社会的道德 原则,也是原始道德中最根本、最突出的特征。 2、维护氏族成员之间的平等,共同劳动,互相合 作则构成原始道德的重要规范。 3、勇敢刚强、吃苦耐劳、正直诚实是氏族成员竭 力推崇的美德。 特征:1、淳朴性和野蛮性、狭隘性 2、自发性和外在性
• •
感觉欲望论
洛克认为,事物所以有善、恶之分,只是就其与苦、乐的关系而言。所谓善就 是能增加我们快乐或减少我们痛苦的东西,所谓恶就是能增加我们痛苦或减少我 们快乐的东西。 爱尔维修强调生命原则是"肉体感受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以人的感觉所 产生的"自利心"、"自爱心"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本动机,以快乐程度来确定道德 价值,凡使人快乐则为善,反之为恶。他们都认为,人的一切善恶部来源于感官 上的快乐和幸福。
思修第四章--课件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 ●切实把握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 出的新要求。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
么人服务”的问题。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 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 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 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要求的统一 。
请看两个案
例,想想中西方
的文化差异,对
其中优劣,我们
应如何取舍?
案例之一
两个饥饿的中国人从主持那里得到 一个面包的恩赐,二话不说, 两人
对半分着吃。
两个饥饿的美国人从主持那里得到 一个面包的恩赐,其中一个对另一
个说:“反正两个人分着吃都吃不
饱,不如我们打个赌,谁赢了谁就 享用这个面包”。
案例之二
积极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
• 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 合,是道德保持其生命力,实现自 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 西方历代思想家对道德的起源和本 质、道德的原则和规范、道德品质 、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修养等进 行的有益探讨,其中不乏超越时代 、国家、民族乃至阶级界限的真知 灼见,为我国今天的道德建设和道 德修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2
3
注重整体利益、 国家利益和民族 利益,强调对社 会、民族、国家 的责任意识和奉 献精神 4
倡导言行一 致,强调恪 守诚信
推崇“仁爱原 则,追求人际 和谐” 5
追求精神境界, 把道德理想的实 现看做是一种高 层次的需要。
讲求谦敬礼 让,强调克 骄防矜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课后
小结
授课班级
日期、节次
三个课时
教学过程
二、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为社会、民族、国家作贡献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三)讲求谦逊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即强调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三、从中国革命道德到社会主义道德
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4、道德实践
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思考与分析:大学生诚信培养的思考
1)全面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管理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从原始社会的习俗道德到奴隶社会的等级道德,再到封建社会的宗法道德,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等 道德观念,道德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同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也呈现出多样性。
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道德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 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能够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
道德诉求
现代社会对道德有着高度的诉求 ,要求人们遵守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规范,以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道德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传 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出现了一 些新的道德问题和挑战,如网络 道德、环境道德、科技道德等。
道德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社会秩序维护
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作 用,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社会 冲突和犯罪。
•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道德: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 类的共同追求。未来道德发展需要关注生态伦理问题,推动建立生态友好的生 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念。
• 个体道德品质提升与社会责任担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个体道德品质 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担当显得尤为重要。未来道德发展需要关注个体品德培养和 社会责任教育问题,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强调个人主义,认为个人是社会的 主体和目的,追求个人自由、平等和权利。
竞争与效率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还强调竞争和效率,鼓 励人们通过竞争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进步。
3
诚信与责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诚信和责任被视为重要的道 德品质,人们需要遵守契约精神、承担社会责任。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构路径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ppt课件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A.继承: 1.自己学会一两门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如书法、国 画、围棋、象棋......熏陶培养这种道德情操。 2.将自己学会的推广到身边社会群体人员上,培养他 们的道德情操。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在这时让他 们懂得什么是道德尤其重要! 3.深入社会中寻访各种社会现象,会从中不自觉地接 受各种道德传统。 4.翻看《孝经》等传统化的名著。
7
B.弘扬: 1.可以在社区中举办联欢会,表演道德传统节 目。 2.出版报或者是海报,也可以将道德传统的有 关信息,精华,重要性写成文字或改编成文 档形式放到互联网上宣传。 ......
8
LOGO
2
道德的发展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 展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 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 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 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总是 处于从属的地位。
道德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个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善恶观念,因而有不同的道德评 价标准。作为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总是以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作为道德评价的基础。没有超阶级的、 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以前的伦理思想家,在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上,或者片面夸大道德评价 标准的绝对性,把它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或者片面夸大道德评价标准的相对性,把它看成是主观随 意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力图掩盖道德评价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以 及不同民族之间,有不同的善恶标准。道德评价的方式包括舆论、内心信念等。
思修-第四章-课程教学设计
备注:教学环节主要有导入主题、展开阐述、深入研讨、巩固加深、总结提高。
此环节要解决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这一知识难点。
以历史上发展的文化革新运动产生的经验教训为例,引导同学理解知识点。
老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完成章节各项知识点和其彼此的联系。加深对大纲的把握和记忆。
让学生课后通过作业,完成对所教知识点的总结;布置论述题,为下节课重点知识做准备。
实践任务提高学生参与校园内外实践活动的热情,可陶冶身心,传播正能量;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这种学生间流行的互动,可以使他们的良好行为得到鼓励和激励。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授课核心产生初步认知。
用汉字“道”与“德”的甲骨、金文、篆体等字源、字形的演变,在教授学生道德含义的同时,用学生较少接触的知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拓展学生历史文化知识。
以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下,道德行为的对比,用刺激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进行自我反思。
列表格进行对比,给学生直观的认识。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一)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思潮
(文化复兴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延伸: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一些激进主张,全盘否定与全盘的接受、汉字拼音化等
以汉语拼音化为例(素材:赵元任《季姬击鸡记》等作品的讽刺、汉字字形在其造字、用字和释义上的深刻内涵)
(二)坚持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的继承
作业设计
简答题: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得概念与本质道德就是古老得,又就是常新得社会现象。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行为得规范,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已产生,对人类文明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得道德受到了很大得冲击。
从社会来说,如何弘扬中华民族得传统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得道德体系,提高全体成员得道德水平,就是精神文明得重要任务。
从个人角度,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特别就是青年人得重大人生课题。
因此,需要对道德得一系列问题,有较为全面得了解。
1、道德得概念与特征什么就是道德?道,原指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得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得社会行为得准则、规矩、规范。
德,即得,指人在实行道得过程中内心有所得。
人们认识“道”,遵循“道”,能“内得于天,外施于人”,便就是德。
道德就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得、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得、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为内容得、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与内心信念等实施得、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得行为规范。
道德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一样,都就是一种行为规范、规矩。
但就是,道德与它们又有许多不同。
道德有自己得特点。
道德得特征就是:第一、道德就是自发形成并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得行为规范。
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不同,道德不就是人为制定得,而就是在人类长期得社会生活中自发得、约定俗成得。
比法律等要早得多。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就会产生各种各样得矛盾,每一个个体都要生存,也都希望生活得好一些,因此都有各自得利益追求。
追求个人利益没有错,前提就是不能损害她人利益,至少,您在谋取自己得利益得时候,也应该顾及她人得利益。
西方劳动人民归结为一句俗话:“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长期得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规矩、规范,如孝敬老人、爱护幼小、不偷盗、保护环境等,不成文得道德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PPT课件
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
作罢。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 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
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教师点评】实验中的这群猴子,慢慢的把对欲望的放 纵通过理性的选择变成了对欲望的制约,最后形成了 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乃至制度化、习俗化、神圣化。 这个过程形象的说明了人类社会中道德的起源。但是 大家要注意,猴子真正具有道德吗?虽然从以上现象
◆ ◆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 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 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 要规范。
◆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 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也必然 带有阶级属性。
◆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 德的变化。
四、道德的功能(道德何为?)
问题:人为 什么需要—
?
• 换一种提法:人是否能过一种没有道德的生活? 或者说,人是否在没有道德的情况下能获得幸福 生活?
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二、道德的起源
神启论
天赋论
动物本能论
神启论
• 道德是上帝(或佛祖、真主)或具有神秘性的 “天”通过启示、征兆指示圣人或君主制定出来 的,是神意或天意的产物。这是宗教唯心主义和 客观唯心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
• 中世纪基督教认为,道德的原因就是上帝的存在, 上帝不仅能鼓舞人行善,而且能给人以知识和智 慧,使人得到真理和美德。《旧约》中的摩西十 诫,便是上帝对摩西的启示并通过摩西向教民们 宣讲的教规和戒律。
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
仅有6把。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
思修课件第四章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 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个人主义和利 己主义是资本主 义的道德原则。 自由、平等、 博爱是基本的道 德规范。 惟利是图是占 主导地位的道德 规范。
金子!黄黄的,光闪闪的; 只 要有一点点, 就可以使黑变成白, 使丑变成美, 使错变成对, 使懦夫 变成英雄,使老朽变得朝气蓬勃。 ——威廉 ·莎士比亚
苏大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想想自 己把所有家当卖了也不到1万元,他突然感到 很害怕。他把钱放到了朋友那里。 妻子毕天淑治病需要一大笔钱,曾经几次 住院,向亲戚朋友借钱都借遍了,她也没敢动 用一分那笔捡来的钱。 10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 心的折磨。意外之财没带来任何欢乐,相反使 他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苏大友原来开朗 活泼此后却变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也日益 加重。 最后,他们决定通过警察将钱交给交给失 主。
中国 中国人重整体 中国人重义 中国人重协调 中国人重内省
西方 西方人重个体 西方人重利 西方人重进取 西方人重外律
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道德意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道德的促进
生产中的人本与非人本 直接体现着人的价值与尊 严 商品交换体现着交往主 体的道德自觉 经济分配直接检验着社 会公平 消费态度最直接地展示 着消费主体的人格特征。
封建社会道德
“三纲” 的含义 “三纲”是指“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 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 德最突出的特征。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 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道德的政治化、宗 教化、规范化、理论化 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 重要特征。
“五常” 的含义 “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来源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通过传授道德知识和规范,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
习惯。
02
道德修养对道德教育的补充作用
个体通过自我修养,不断深化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
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03
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互动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道德教育为道德修养提供理论指导和规范约束,而道德
修养则通过实践反馈和个体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
03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比较
CHAPTER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道德观念起源于儒家思想,强调 个人修养、家庭和谐以及社会责任, 注重内在品德的培养。
西方道德观念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和基 督教教义,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公 正和理性,注重外在行为的规范。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国道德观念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爱 、礼制和中庸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亲情和和谐关系。
02 道德的历史发展
CHAPTER
原始社会的道德观念
集体主义
原始社会人们以部落或氏族为单 位生活,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 利益,形成了集体主义道德观念 。
平等主义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成 员之间应平等相待,共同劳动、 共同分享,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异 。
互助精神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压力 ,原始人懂得互相帮助、团结协 作,以共同应对挑战。
西方道德观念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自由 、平等、博爱和宽容,强调个人的权 利和自由。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现代融合与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中西方道德观念在相 互交流和碰撞中逐渐融合,形成了一 些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观念,如尊重 生命、热爱和平、积极向上。
VS
同时,中西方道德观念在各自的发展 历程中也不断汲取新的思想资源,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西 方现代社会中的公民道德和生态伦理 等,不断推动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说课讲解
思修4.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概念和本质道德是古老的,又是常新的社会现象。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已产生,对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道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从社会来说,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高全体成员的道德水平,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从个人角度,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是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重大人生课题。
因此,需要对道德的一系列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1、道德的概念和特征什么是道德?道,原指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德,即得,指人在实行道的过程中内心有所得。
人们认识“道”,遵循“道”,能“内得于天,外施于人”,便是德。
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的、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为内容的、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实施的、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一样,都是一种行为规范、规矩。
但是,道德与它们又有许多不同。
道德有自己的特点。
道德的特征是:第一、道德是自发形成并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的行为规范。
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不同,道德不是人为制定的,而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发的、约定俗成的。
比法律等要早的多。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每一个个体都要生存,也都希望生活得好一些,因此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
追求个人利益没有错,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至少,你在谋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也应该顾及他人的利益。
西方劳动人民归结为一句俗话:“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规矩、规范,如孝敬老人、爱护幼小、不偷盗、保护环境等,不成文的道德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2015年考研政治思修第四章PPT及习题
• • • • • • • • •
三、分析题 1、有一种说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可有可无”,请加以评析。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材料2 对温州人来说,8月8日曾是他们的“耻辱日”。1987年8月8日,一批温州产劣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当众烧毁 。如今,温州人将这一天定为“信用日”,可谓意味深长。温州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初地之一,从最初消费者抵制温 州货到现在消费者信任温州名牌,温州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信用、道德的力量。提起大名鼎鼎的松下电器,人们恐怕 都不会陌生。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做生意时也要 做对方的掌拒,意思是说,要想到对方的利益。正是袍着这_种精神,而不仅是商业盈利目的,松下电器才能生产 出高品质的产品。那种不讲道德、黑心“宰人”的行径,虽可一时得手,但永远做不大生意。只有为消费者着想的 人,才能成就大事业。当然,提高质量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是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的,但为消费者着想、提高和保证 产品质量是会有回报的,长时期建立起来的市场声誉是有价格的。为什么优质品牌的产品能比同类产品卖得贵?因 为对消费者来说,花钱买声誉就是花钱买安全和可靠。 请回答: (1)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谈谈诚信道德建设的主要意义。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道德是善恶美为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所维系的, 调整社会关系,评价人们行为的准则、规范和观念的总和。 道德产生于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社会实践;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主观条件;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历史前 提。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 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经济关 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的功能 调节功能,指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 们之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道德最突出的功能。其中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 主要形式。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课件
界限提出新挑战。
网络空间的道德规范
03
虚拟世界中的行为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欺凌等问题需要
建立相应的道德准则。
未来道德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道德教育的创新
适应时代发展,更新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 责任感的公民。
多元文化融合与共同价值观
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的价值观念,促进全球道德 共识的形成。
科技进步与道德发展的平衡
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关注其伦理影响,寻求科技与道德的和谐 共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及时 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培养孩子正确 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习惯。
学校中的道德教育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对于孩 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关键的作用。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 验和感悟道德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应该开设道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 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04
社会应该注重公共道德 的建设,提高公民的道 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06 未来道德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的道德挑战
1 2 3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差异与冲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导 致价值观的冲突和道德观念的多样性,对传统道 德观念产生挑战。
跨国企业社会责任
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跨国企业需承担更多社会责 任,遵循国际商业道德规范,推动可持续发展和 环境保护。
社会道德的发展是一个集体认同和实践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国家道德
国家道德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所遵循的道德准 则和规范,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 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概念和本质道德是古老的,又是常新的社会现象。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已产生,对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道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从社会来说,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高全体成员的道德水平,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从个人角度,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是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重大人生课题。
因此,需要对道德的一系列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1、道德的概念和特征什么是道德?道,原指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德,即得,指人在实行道的过程中内心有所得。
人们认识“道”,遵循“道”,能“内得于天,外施于人”,便是德。
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的、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为内容的、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实施的、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一样,都是一种行为规范、规矩。
但是,道德与它们又有许多不同。
道德有自己的特点。
道德的特征是:第一、道德是自发形成并经过统治阶级强化推行的行为规范。
与法律、宗教、比赛规则、学生守则、组织章程等不同,道德不是人为制定的,而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发的、约定俗成的。
比法律等要早的多。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每一个个体都要生存,也都希望生活得好一些,因此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
追求个人利益没有错,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至少,你在谋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也应该顾及他人的利益。
西方劳动人民归结为一句俗话:“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规矩、规范,如孝敬老人、爱护幼小、不偷盗、保护环境等,不成文的道德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各人行为的准则。
阶级社会到来后,统治阶级为了加强统治,道德就成了各阶级内部协调关系和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手段。
必然要强力推行有利于其统治的道德,于是在全社会就出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民间道德的分离。
例如: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把“三纲五常”视为合乎道德的,并且提倡“存天理,去人欲”;“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而被统治者则认为“均贫富,等贵贱”是合乎道德的。
各阶级对于善与恶往往有各自的标准与看法,除了公德外,道德从总体上说也就有了阶级性。
第二、道德是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道德的内涵是什么呢?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的内容就是权利与义务,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或者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而道德的内容是人们关于一种行为是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评价。
凡是善的、公正的、诚实的,就是道德的或者说有道德行为;凡是恶的、自私自利的、虚伪的,就是不道德的或者是缺德的行为。
道德的本义就是一种评价标准。
在这个基础上,便有了道德观念、道德心理、道德情感等概念。
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评价世界,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价值评价,从而也使人们有效地认识和规范自己的人生,即把道德评价转化为自己内心的道德命令,扬善抑恶,达到完善自身的人格。
当然,人们的立场、目的、观念不同,其评价标准也不同。
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利益有着根本的冲突,评价标准甚至是相反的,一种行为是否道德,结论完全不同。
[案例1] 我国在解放初期,解放军一个排长带着战士们上大兴安岭,到一个少数民族集居地,看到一副场景:全体部族的人集中在一块大空地上,一个青年被绑在木桩上,木桩旁边烧着一大锅滚滚的开水,有一个人在磨刀霍霍,族长领着大家,大家都怒容满面地看着被绑在树桩上的青年。
排长一看要杀人了就上前了解情况。
原来这个青年打了一只鹿,却私藏起来,不拿出来分给大家,违犯了食物平均分配的族规,所以要杀他。
第三、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实施的行为规范。
道德与法律等行为规范的不同,还表现在实施方式是不同的。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强制推行的,有很大的威慑力量。
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
社会舆论分为正式舆论和非正式的舆论。
“唾沫星子淹死人”、“口碑”。
传统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代相沿习以为常的习俗和惯例。
道德评价的关键因素是良心。
内心信念可以是错误的或正确的,错误的内心信念是昧良心,正确的内心信念是良心。
良心是在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影响下,形成的内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个人行为的内在“道德法庭”,对人的行为起到了正确评价和选择的作用。
在行为前,良心对行为的动机和结果起着审查和指令的作用;在行为进行中,良心对行为起着调整和监督的作用;在行为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和影响有评价和反省的作用。
[案例2] 4万“巨款”10年折磨新华网(2006年5月23日):一对来自吉林省延吉市郊农村的夫妇,将捡来的4万元钱交给了延吉市公安局,请求公安局为他们找到失主。
49岁的苏大友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妻子毕天淑没有工作,还是一个重症肝硬化病人。
他们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
199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苏大友的出租车上来了一男一女两位乘客。
两人离开不久,苏大友发现车后座上有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大堆钱,有50元的,有10元的,整整4万元!苏大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想想自己把所有家当卖了也不到1万元,他突然感到很害怕。
他把钱放到了朋友那里。
妻子毕天淑治病需要一大笔钱,曾经几次住院,向亲戚朋友借钱都借遍了,她也没敢动用一分那笔捡来的钱。
10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折磨。
意外之财没带来任何欢乐,相反使他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苏大友原来开朗活泼此后却变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也日益加重。
最后,他们决定通过警察将钱交给失主。
男主人说,“我们做了一件错事,不能一错再错了!现在我们只想做回一个诚实的人。
”毕天淑说:“我们做了错事,没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法跟朋友说,没法跟亲戚讲,压力太大了。
”第四、道德是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影响范围非常广的行为规范。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道德的作用无处不在,人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思想、文化等等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恋爱、婚姻、家庭、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无不受着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人们随时随地的受着道德规范的指导和评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
有些不道德行为,虽不至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却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例如,对朋友不讲信义、不肯赡养老人、虐待老人、遗弃子女、喜新厌旧、婚外情等行为,即使没有发展到犯罪的地步,也必然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但法律管不了那么多,那么细,也不可能把人类的所有行为都规范为法律条文。
法律鞭长莫及之处,则恰恰可以由道德来弥补,道德起更基础、更深厚的调节作用。
另外,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就需要有调整人与入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因而,道德规范与人类共存亡,它贯穿于人类的各个社会形态。
2、道德的本质导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比喻为大厦。
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别是阶级的或社会的利益决定的。
但是,道德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第一、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一种意识形态。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以往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4页。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一切社会道德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相联系的,当旧的经济关系被新的经济关系代替后,旧的道德体系或迟或早也要被新的道德体系所代替。
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因而新的道德体系代替旧的道德体系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把经商取利看成是低贱的,统治者提出“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更是被士大夫阶层所不齿,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这种情况到了今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成熟发展,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商办企业,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古代那种只言义不言利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追求利润是道德的。
由于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所以任何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所要求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
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个阶级的利益不同,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也就不同。
同时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决定着各阶级的共同道德观念。
任何阶级社会,各个阶级的群体都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中人们的共同利益是各个阶级共有的。
为了维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稳定社会公共秩序,防止威胁公共生活中共同利益的各种捣乱行为,因而各个阶级又存在着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行为准则,即“社会公德”。
比如“勿偷盗”、不能打人、不破坏他人财物、不能抢劫,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等等。
第二、道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道德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旦形成之后,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一切美好的、高尚的道德,能够世代相传,经久不衰,这就是道德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尊长爱幼、礼貌待人等道德规范早在中国古代就产生了,经过数千年的历史,不但没有湮灭,而且在今日还被人们继续提倡并发扬光大。
同时,各种与之对立的腐朽的东西,也一同流传下来,如“枪打出头鸟”,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父慈子孝”、“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至今还在我国广大乡村,仍然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道德之所以具有继承性,是由道德本身的功能所决定的。
道德能够规范和调节人们的行为,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
那些高尚的行为,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给社会带来祥和,这也是那些高尚道德世代相传的根本原因。
道德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但道德一经形成,就会对社会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也就是说,一定的道德总是为产生它的经济基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