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产业结构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处于积极的不断变化中“一五”时期,哈尔滨市兴建了13项国家重要建设项目,电机、锅炉、汽轮机、伟建、量具刃具、电表厂等11家工业企业相继投产,新增27个工业行业,奠定了哈尔滨市工业基础,形成了一个以机电工业为主,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体系。

1957年第二产业中工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为48.4%,比1952年上升了1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2:55:23.8。这一时期是哈尔滨市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从此,哈尔滨市逐步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1958- 1980年,这一时期哈尔滨市经历了大跃进、十年动乱和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三个阶段。产业结构发生了两次大的超前转换和一次大的被动调整。第一次大的超前转换是“大跃进”时期,由于国家的产业政策是重工业超前发展,使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严重失衡,在经过5年的被动调整,初步扭转了产业结构失衡的状况后,十年动乱片面强调为备战服务,使产业结构又步入了“重型化”的轨道。1976年—1978年,同全国一样,在经济发展上又出现了“急于求成”,这第二次产业结构的超前转换进一步加剧了各产业间、轻重工业间、重工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和失衡,造成生产与消费的尖锐对立。在这23年间,哈尔滨市产业结构几乎没有大的变化。

在整个80年代,在需求总量迅速增长和需求结构快速变动的作用下,哈尔滨市的经济增长出现了新的格局。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导向优先发展轻工业转化,机械、食品、化工、冶金、纺织成为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也出现了历史上最快的增长时期。

三次产业结构由1981年的19.7:51.9:28.4调整

为1990年的22:37:41。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哈尔滨市“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传统工业逐步丧失了优势,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新兴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工业发展明显落后了。

1991年至2000年期间,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比重始终保持在47%左右。虽然工业结构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集中度有所提高,又培育了医药、汽车等支柱产业,但传统工业改造步伐不快,工业没有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城市相比,差距越拉越大。

进入二十一世纪,哈尔滨市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整合步伐加快,工业的比重出现了回升的趋势。

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7.6:35.1:48.3调整

为2004年的16.4:38.3:45.3。

可以看出,哈尔滨市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是政府政策的实施;二是科学技术进步;三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三种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完全是正方向的,也就是说,对产业结构的演进不是完全起着理想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总体趋势来看,哈尔滨市的产业结构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基本上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