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关于全球大气环流的知识点归纳】地理大气环流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地球的大气层是指环绕地球的气体层,由不同密度、温度和气候特征的气体构成。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氩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比最大,约为78%,氧气占约21%。

其他微量气体如氩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相对较小。

二、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地球表面往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跃层、热层和外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1. 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至约10-15公里的高度,是地球上的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这里的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高度约为10-50公里。

这一层中的空气极少发生垂直运动,风向主要是水平方向流动。

平流层的温度由于臭氧层的存在而逐渐上升。

3. 跃层:跃层位于平流层和热层之间,高度约为50-80公里。

这一层中的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空气密度逐渐减小。

4. 热层:热层位于80公里以上,空气稀薄且温度急剧上升。

这一层中的气体离开地球表面并散布到太空中。

5. 外层:外层位于热层之上,它是指大气层与太空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一层中的气体可以随着太阳风的影响而受到剥离。

三、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上一系列持续的气流运动,包括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和局地尺度的局地风系。

大气环流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环流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由于太阳辐射热量较大,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而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由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极地低压带位于极地附近,由于较低的温度和较弱的太阳辐射,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整理归纳

(⼀)热⼒环流:由于地⾯冷热不均⽽形成的空⽓环流,是⼤⽓运动的⼀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间冷热不均是⼤⽓运动的根本原因,⽔平⽓压差是⼤⽓⽔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的⽔平运动—--风
⾼空风:在⽔平⽓压梯度⼒和地转偏向⼒作⽤下,风向与等压线平⾏风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风:受摩擦⼒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

⽔平⽓压梯度⼒: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平运动的原动⼒地转偏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与风向⽅向相反,既减⼩风速,⼜改变风向(摩擦⼒越⼤,风向与等压线夹⾓越⼤) 风⼒(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风(⼒)速越⼤
(三)全球⽓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压带成因(热⼒或动⼒原因)。

(四)⽓压和风带的移动:⽓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性质的差异,破坏了⽓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前后,北半球副热带⾼⽓压带被⼤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洋上保留(夏威夷⾼压);1⽉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上的冷⾼压(亚洲⾼压)所切断,仅在⼤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知识点学好书本上最基础的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到解题中去。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19-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环流(图2.18)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l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l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大7月1月海洋性小小8月2月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l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l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

大气环流知识点

大气环流知识点

大气环流知识点大气环流是地球表面发生的一种大规模运动,是地球上气温差异形成的,气温差异又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的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是由两个碰撞的大气层决定的,一个叫做热带层,另一个叫做温带层,它们形成了温带高压和热带低压的气压梯度,这是大气的垂直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是在中高纬度的地区。

大气环流的运动是通过热带到温带气流,以及从温带到热带气流之间的横向穿行气流发生的,这种自然运动决定了地球上无穷多季节性气候变化,控制着极高纬度到较低纬度地表的大气温度和风向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龙卷风、沙尘暴等。

大气环流是一种复杂的大规模运动,它的动力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运动本身也会影响大气温度、气压、风力等气象变量。

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地球太阳辐射、地表特性、热力学、物理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气环流又分为两个大类:极大环流和部分环流。

极大环流是指周围两个极点的地区,如北极大环流和南极大环流。

部分环流是指在中、低纬度的地区内发生的横向环流,如高空急流、热带大气环流、温带大气环流、对流性气旋等。

大气环流的运动不仅会受到地表特性和热力学等影响,还会受到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变暖,大气环流变化也有很大的改变,这种变化造成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也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社会就大气环流发展了一系列的协议和研究,努力改变大气环流的发展方向和影响,改善大气环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全面地了解大气环流概念。

目前,研究大气环流的科学家已经从宏观上认识到大气环流的复杂性,进一步探索大气环流的运行机制,洞察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以保护地球环境和确保人类的生存发展。

总之,大气环流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地球大气动力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有重要意义,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因此,未来研究大气环流的重点要求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更新老的理论,拓展研究方向,扩大研究范围,以解决大气环流运动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问题。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社会和经济效益
了解大气环流模式可帮助 决策者更好地规划城市建 设、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结论
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人类社会和经济 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气流的特征
1
风向和风速
大气环流决定了风的方向和速度,具体取决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区域。
2
湿度和降水
不同的大气环流模式会导致不同的湿度和降水分布,影响地区的水资源和农业。
大气环流的影响
气候
大气环流直接影响地球的 气候模式,包括温度、降 水量和季节性变化。
自然灾害
不正常的大气环流模式可 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 飓风、洪水和干旱。
赤道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形成
热带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转向,形成赤道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大气环流的分类
总循环和局部循环
总循环指大气环流的全球性模式,而局部循环指特定地区的气流模式,如海陆风和季风。
海陆风和季风
海陆风是海岸地区由海陆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而季风是由陆地和海洋季节性变化导致的大 规模风系统。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 概述 - 大气环流的定义 - 大气环流的意义
大气环流的形成
1
地球自转和赤道高温区的形成
地球自转导致赤道地带接收更多阳光和热量,形成高温区。
2
热带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
赤道高温区的热气上升,形成低气压,而副热带地区的下沉气流则形成高气压。
3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2.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特别提醒(关注右图4个关键点)①气压垂直分布规律: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高空气压总比近地面气压低;高压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在同一水平上比较)②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为高气压区,向下凸为低气压区③建立气温、气压、等压面弯曲的关联。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④热力环流形成的实质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地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①海陆风:“海陆风”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海边,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之前的风,其实海陆风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沿海地区,在较为广阔的陆地和水域之间,都有类似的现象。

海陆风示意图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不同,海水比热大,升温和降温都较慢,而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较快。

白天,陆地和海洋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

晚上,陆地和海洋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大气环境 大气环流课件(共34张PPT)精选课件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大气环境 大气环流课件(共34张PPT)精选课件

100

0 第一季度
西 北
三圈环流.swf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极地高气压带 (2个)
南北纬
热力原因
90°附近
副极地地气压带 南北纬
66°34´S
180°
A

70° 60° 40° 30°
B
【例1】读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
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回答1—3题:
1、图中甲所在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B)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在上题所示期间,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D )
A、我国长江中下游正刮西北风
A A.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 涝灾害
900
P 高
亚欧大陆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0
低 300
太平洋
00
赤道低气压带
等压线
【例4】当亚洲大陆中心气压为996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024百帕时,下列错误
的是(D )
A B C D
2.
答案:(1)C (2)A (3)D
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榕树因为扎根于 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进取乾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显出非常的 角度来看它。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 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 志当存高远。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 下而求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也,而不可夺赤。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 益。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 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合抱之木, 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身而身存。非以其无故能成其私。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 之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 将救之,以慈卫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 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落叶——树叶撒下 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 和行动。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最初的梦想紧握 让一切都曾失去过。谁不曾迷茫?谁有不曾坠落呢?安逸的日子谁不想有呢?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 著的人拥有隐形翅膀?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的梦想编织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展翅高飞。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一 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乐理知识和乐器为我的音乐梦想插上了一双希望的翅膀。长大以后,我要站在真 风采,为大家带来欢乐。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 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 事实。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 福,有时梦想破灭也是一种幸福。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在每一个想你的日子里, 更难。想你,已成为我的习惯。努力向上吧,星星就躲藏在你的灵魂深处;做一个悠远的梦吧,每个梦想都会超越你的目标。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人 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梦想一旦被付诸行 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你的生活深度取决于你对年幼者的呵护,对年长者的同情,对奋斗 的包容。因为生命中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中每一个角色你都扮演过。事实上是,哪个男孩女孩没有做过上天入地、移山倒海的梦啊,只不过在生活面前,很多人慢慢放 们沦落为失去梦想的人;而有些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从来没有放弃梦想,于是,他们成为永葆青春梦想、永葆奋斗激情的人、能够改变世界、创造未来的人。无论 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信任是友谊的 友谊也会相应消失多少。我们彼此间的友谊将协力维护我们的美誉。友谊如金钱一般,容易得到却不易保持。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我们不应该不惜任 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 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 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好感是友谊的先决条件,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生活中遇到大忧大患,友谊应该是有效的安慰。

人教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层中热量和动量的长期平均传递存在的规律性。

它是地球自转和受日射能量影响的结果,是地球自然环境中最基本的大气现象之一。

地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地表气体的分布等。

本文将从地理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气候区划与气候类型、地理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地理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自转和受日射能量作用的结果。

地球的自转使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受到的日照角度不同,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分布。

由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当地表温度升高时,空气会升起形成低压带,而当地表温度下降时,空气则会下沉形成高压带。

这种温度差异、气压差异造成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发展。

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区间,从而形成了热带、中纬度和极地气候带。

在这些气候带中,大气环流呈现出特定的规律性。

例如,在赤道附近,热带低气压带会形成,空气会上升形成对流圈,而在中纬度地区,高压带会形成,空气则会下沉形成下沉气流。

这种环流规律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特定的气候和地理景观。

2. 气候区划与气候类型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带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地理环流和地球表面温度的分布特点,地球可以划分为热带、温带和极地气候带。

在这些气候带中,地球表面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类型。

在赤道附近,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会形成。

这种气候下,气温较高,降水充沛,植被茂盛。

在中纬度地区,由于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影响,地表风向不断变化,气候也会呈现出多样性。

由此,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会形成,在大陆内部呈现出干旱气候。

在极地地区,由于地域的高纬度位置和寒冷气候,冰川气候和寒带季风气候会形成。

这些气候类型的形成都受到地理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多样化的气候类型和地理景观。

3. 地理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大气环流手写知识点

大气环流手写知识点

大气环流手写知识点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上空的大气在全球范围内的运动。

它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气候形成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大气环流的一些知识点。

1.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太阳辐射能量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了温度差异,进而引起了大气的运动。

太阳辐射能量的不均匀分布主要由纬度和季节变化引起。

2.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科里奥利力以及温度和压强差异的影响。

科里奥利力使得风在地球表面上和高层大气中的运动方向产生偏转,而温度和压强差异则导致了气流的垂直运动。

3.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大气环流主要分为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

纬向环流是指沿着纬度线上下运动的气流,它主要受到赤道附近的热带环流和极地环流的影响。

经向环流是指沿着经度线东西运动的气流,它主要受到西风带和东风带的影响。

4.大气环流的重要特征大气环流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征。

周期性指的是大气环流的循环运动,包括日、周、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循环。

季节性指的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

5.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和天气系统的形成。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环流是形成热带雨林和热带气旋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西风带和东风带则决定了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

6.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大气环流的变化,进而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分布。

例如,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极地环流减弱,进而影响极地冰盖的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7.大气环流的研究方法大气环流的研究通常采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观测包括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和卫星观测等,用于获取大气环流的实时数据。

数值模拟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大气环流的运动,并进行预测和分析。

总结起来,大气环流是地球表面上空大气的运动方式,它受到太阳辐射能量的驱动和科里奥利力等因素的影响。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2.2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2、气压中心(北半球):3、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最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最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环流(图2.18)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一、地球内部1、地壳(1)分层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2)结构特征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2、地幔3、地核二、岩石圈1、范围2、组成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三、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3大气环境一、重点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气压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带气候分为两种: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4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三、大气的热力状况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地理大气环流学问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欢迎阅读!地理大气环流的划分大气环流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3部分。

①平均纬向环流。

指大气盛行的以极地为中心并绕其旋转的纬向气流,这是大气环流的最基本的状态,就对流层平均纬向环流而言,低纬度地区盛行东风,称为东风带由于地球的旋转,北半球多为东北信风,南半球多为东南信风,故又称为信风带;中高纬度地区盛行西风,称为西风带其强度随高度增大,在对流层顶四周达到极大值,称为西风急流;极地还有浅薄的弱东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②平均水平环流。

指在中高纬度的水平面上盛行的叠加在平均纬向环流上的波状气流又称平均槽脊,通常北半球冬季为3个波,夏季为4个波,三波与四波之间的转换表征季节变化。

③ 平均径圈环流。

指在南北-垂直方向的剖面上,由大气经向运动和垂直运动所构成的运动状态。

通常,对流层的径圈环流存在3 个圈:低纬度是正环流或直接环流气流在赤道上升,高空向北,中低纬下沉,低空向南,又称为哈得来环流;中纬度是反环流或间接环流中低纬气流下沉,低空向北,中高纬上升,高空向南,又称为费雷尔环流;极地是弱的正环流极地下沉,低空向南,高纬上升,高空向北。

经圈环流从全球径向环流看,在南北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平均运动构成三个经圈环流:1、低纬度的正环流,即哈得来环流。

在近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在高层向北运行渐渐转为偏西风,在30°N左右有一股气流下沉,在低层又分为两支,一支向南回到近赤道,另一支北移。

2、中纬度形成一个逆环流或称间接环流,费雷尔环流。

3、极区正环流,即极地下沉而在60°N四周为上升,从而形成一个正环流,但较弱,在中纬地区与低纬区之间,则常有极锋活动。

纬圈环流纬度环流亦称行星风系或气压带风带,地球上的风带和喘流由三个对流环流三圈环流所推动:哈德里环流低纬度、费雷尔环流中纬度以及极地环流。

高一大气环流知识点

高一大气环流知识点

高一大气环流知识点大气环流是指在地球上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大尺度气流运动,它是地球上大气现象中最主要的现象之一。

了解大气环流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气候形成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高一学年中关于大气环流的基本知识点。

一、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1. 赤道低压带赤道附近受太阳直射,阳光辐射强烈,地面加热快,气温高,气压下降,形成赤道低压带。

在这个区域,空气上升形成对流云和降水。

赤道低压带是地球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2. 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两侧约30°纬度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在这个区域,空气下沉导致气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降水较少。

副热带高压带是地球上的干燥地区之一。

二、地面风系统1. 气压和风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由于受到地形、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气压存在差异。

气压差异会引起气流的运动,形成地面风。

2. 季风季风是一种周期性的大气环流,主要由于夏季和冬季的太阳辐射差异所致。

亚洲地区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季风系统。

夏季,海陆热力差异造成气压低于海面上的气压,形成南海低压,吸引海洋上的湿气,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陆地冷却速度快,形成了亚洲大陆内部的高压系统,风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海洋)吹,称为东亚冬季风。

这种季风的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和能源的供应都有重要影响。

三、洋流和纬向环流1. 洋流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水流运动。

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到风、地球自转、水密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洋流系统,如北大西洋暖流、南大西洋冷流、喀斯特洋流等。

洋流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2. 纬向环流纬向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的赤道洋流和在副热带的辐合带和辐散带上发展起来的洋流运动。

纬向环流主要由海流和气候带的相互作用所产生,它们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高一大气环流知识点的了解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气候形成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对大气环流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地球的大气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其中大气运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期读者对该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大气运动(1)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表面各大洲、海洋以及热带、温带、极地区域的空气运动。

其中,由于太阳照射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影响,地球表面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大气环流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此外,还有一个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的科氏力,对大气运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2)季节性气候变化季节性气候变化是大气运动的常见表现之一,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地球自身轨道的偏移所导致的。

比如,赤道低压带由于太阳能的辐射,导致温暖的空气向高空上升,并形成雷阵雨等天气现象;而副热带高压带则相反,因为空气下沉导致地面干燥、晴朗。

此外,由于气压差异,空气受到地球自转和科氏力的影响,形成了持续数月的风,这种风被称为区域风。

二、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成为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特别是高发的城市化地区。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是燃烧、工业化、交通运输和农业等活动所排放出的废气,同时,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沙尘暴等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1)大气污染物质大气污染主要包括六大类,分别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颗粒物和光化学污染。

(2)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环境破坏。

例如,二氧化硫能够刺激眼睛、鼻子等器官,导致呼吸困难和心肺疾病;氮氧化物会对大气中的臭氧、硫酸盐等其他化学物质的生成有一定影响,造成雾霾,同时也对人类造成呼吸道、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

三、预防和治理如何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各国政府和组织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标准和政策,以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管理和控制。

(1)技术控制和治理技术齐全的工厂和机构可以采用当代的技术方法,如氧化还原过滤器、预过滤器、沉淀池和化学稳定器等,减少废气排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环流的重要性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中不断运动的现象,它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对全球温度分布、降水分布和风向等气候要素都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

因此,研究大气环流的规律对于理解和预测天气、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1. 热力驱动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太阳照射,地球的不同地区因吸收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了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

热力驱动下,空气流动,形成了地球表面到高空的大气环流系统。

2. 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力。

在不同纬度地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不同,因此导致了气流的偏转。

科里奥利力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偏转规律,产生了地球各地不同的气候。

三、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大气环流是以气压和温度为基础的,表现为快速纵横交错的大气运动带。

它形成了地球上的气候分带,表现为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

1. 纬向环流纬向环流主要由赤道气流和两极气流组成。

赤道气流是由于赤道地区受热力作用最强而形成的,赤道附近的地区因受热量多,空气上升,形成了赤道低压,而两极地区则因受热少,空气下沉,形成了高压。

赤道低压和两极高压之间的温差和气压差形成了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大气环流。

2. 经向环流经向环流主要由西风带和副风带的盛行风系组成。

西风带位于赤道附近的20-40°纬度范围内,是地球上受科里奥利力影响形成的气流,其主要特点是气流在从西向东的过程中因科里奥利力向南偏转,形成了西风带。

副风带则位于两极附近,属于高压带的气流,其特点是空气下沉,形成了气压高,盛行风系向南北两侧吹向赤道。

四、大气环流的影响1. 气候分布大气环流的运动轨迹在地球上形成了气候分带,不同纬度和经度地区的气候分布差异明显。

2. 降水分布大气环流的运动会形成高空冷空气和低空暖湿空气的交汇,导致了降水的不均匀分布。

例如,赤道地区因为受热强烈,形成了气温高、湿度大的热带雨林;而两极地区则气温低、湿度小,形成了冰雪覆盖的极地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关于全球大气环流的知识点归纳】地理大气环流讲解
(一)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五)、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