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重点语句的翻译doc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字词翻译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69586668e9951e79b8927f3.png)
怡然(
yí )
文意疏通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
作为 的 沿着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溪水的两岸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别的,其它的
缤纷。
鲜嫩美丽 落花 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渔人甚
很
异之。
意动,对…… 感到惊奇
复前行, 欲
又,再 想要
穷
其林。
穷尽,走到尽头
文意疏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把捕鱼作 为职业,(一天)他沿着溪流划船前行, (竟然)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他)忽然遇 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生长在溪水两岸, 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芳草鲜嫩 美丽,落花繁多而错杂。渔人对此感到 很诧异。又向前走,想走 到这片桃花林的尽头。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出名、闻名
则灵。
灵异,有灵气
斯是陋室,
这
惟吾
只有鸿儒,往来
博学的人
无白丁。 丝竹
音乐声
可以调素琴,
弹
阅金经。无
佛经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之
乱耳,无
案牍 之
公事文书
劳形。
使……劳累
主谓间 扰乱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 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 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敢到简陋了)。苔 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 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学问粗鄙的 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 (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成堆的)公 事文书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最新《陋室铭》、《爱莲说》注释及句子翻译
![最新《陋室铭》、《爱莲说》注释及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f5ea51833687e21af45a975.pn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综合数学练习题一年(下) 1.单数双数(一)一、按àn照zhào例lì子,2个2个圈起来数,判断物体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例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二、圈一圈1.把单数圈出来: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2.把双数圈出来:11 , 22 , 23 ,34 , 45 , 56 , 57 ,68 , 79 ,80三、填空1.有一些苹果,2个2个数,数了5次,正好数完,这些苹果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2.有一箱xiāng苹果,2个2个拿,拿了4次,还剩1个,这箱苹果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四、奶奶今年54岁,爷爷的年龄比奶奶大,但不到60岁,而且是双数,爷爷可能是( )或huo 者zhe ( )岁。
五、6张卡片,最少移动( )张卡片就可以把单数和双数完全分开。
六、小志家住在四平路,路的左边门牌号是单数,右边门牌号是双数,小志家住在路的右边。
我们从2号开始数,数到第4家时,就是小志家了。
小志家的门牌号是( )号。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c4f986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8.png)
《陋室铭》与《爱莲说》全解一、《陋室铭》《陋室铭》是唐朝刘禹锡的一篇著名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景象,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1.文章背景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
在和州期间,他遭受了知县的刁难,被迫三次搬家,最后住在一间非常简陋的小屋里。
然而,刘禹锡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写下了这篇《陋室铭》,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文章内容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引入陋室。
接着,作者描绘了陋室的景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最后,作者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类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简陋生活的超然态度。
3.文章主题《陋室铭》以陋室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情操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境界。
同时,文章也讽刺了那些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的人。
二、《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莲的形象和品质,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文章背景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
当年著书立说,在著书楼东边开辟一块池塘种莲花,名之曰“爱莲池”。
每当茶余饭后或他独坐堂前时,必爱欣赏池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此自喻高洁清雅的品格。
5.文章内容文章开头以菊花和牡丹作对比,突出了莲花的独特品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美的独特理解。
接着,作者将菊花比作隐逸者,牡丹比作富贵者,而莲花则比作君子,进一步突出了莲花的高尚品质。
最后,作者感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带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ce5e7152ea551811a6874a.png)
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16课《陋室铭》二、第16课《爱莲说》三、第24课《河中石兽》(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古今异义,古义:美好。
今义:芳香。
②无案牍之劳形.:古今异义,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样子。
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今异义,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
今义:丝绸、竹子。
④谈笑有鸿.儒:古今异义,古义:大。
今义:鸿雁。
⑤有仙则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
⑥有龙则灵.: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⑦惟吾德馨:词类活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动词,出名,闻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是①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②当是时:代词,这。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②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67bd8f1a21614791611282d.png)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木兰诗》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陋室铭》《爱莲说》重点语句的翻译
![陋室铭》《爱莲说》重点语句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b3b6a5852d380eb62946d9e.png)
《陋室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屋主人的品德高尚罢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绿绿的苔藓长在台阶上,青青的草色映入帘子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来往的没有浅薄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谈谈不加装饰的琴,看看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1、予独爱菊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译: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花。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见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吧。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翻译及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翻译及易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8712b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1.png)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翻译及易错知识点《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觉得到简陋了。
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帘里,使室内染成青色。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人们)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世俗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体。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1.铭:文体,叙事、议论。
2.名:出名,名词作动词。
3.灵:有灵气,神灵,名词作动词。
4.斯:这。
5.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行美好。
6.上:长到,名词作动词。
7.入:映入。
8.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9.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10.素:不加装饰。
11.丝竹:奏乐的声音。
12.乱:使……乱,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3.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
14.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身体、形体劳:使……劳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特殊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即“有何之陋”,之,宾语前置。
一词多义之:① 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 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②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宾语前置)词类活用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指高尚品德。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5.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6.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9a4fa0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5.png)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④。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⑤。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⑥。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⑦。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⑧。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译文: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爱莲说 陋室铭 原文 翻译 书下注释
![爱莲说 陋室铭 原文 翻译 书下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1ee976d758fb770bf68a559e.png)
《爱莲说》总温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讨厌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不雅而不成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正人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历本》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解释事物,也可以阐述道理.(2)蕃(fán):多.(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爱好菊花.(4)李唐,指唐朝.(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压的污泥.染:感染(污秽).(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俏丽而不稳重.(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8)亭亭净植:笔挺的干净地立在那边.亭亭,矗立的样子.植,立.(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稳重.(10)焉:助词.(11)隐逸:指隐居的人.(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13)正人:指品德崇高的人.(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许多了.宜,应当.2.填补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喷鼻远益清加倍(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暗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如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历本》等.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3、体裁:“说”.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类草木的花,讨厌的许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爱好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爱好牡丹.我则唯独爱好莲——莲从淤泥里发展出来,却不感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喷鼻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挺地干净地立在那边,只可以从远不雅赏,却不克不及切近去玩弄啊.我以为,菊是花中的山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正人.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今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快活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许多了.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在描述中渗入渗出作者对莲的无穷赞扬之情,凸起了莲的干净.单纯.高雅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3、总括莲的品德的句子:可远不雅而不成亵玩焉.4.作者应用感慨的方法含蓄地标明本身的人生立场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正人者也.6.写莲的发展情形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1)象征正人身处浑浊情形而不合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德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2)象征正人的稳重.朴素.不哗众取宠,不夸耀本身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3)象征正人的挺拔独行,正派不苟,开朗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象征正人美妙的天资的句子: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9.表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六.段意及中间1、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妙品德的赞扬之情.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爱好和赞扬之情.2.中间:表示了作者要在浑浊的世间自力不移,不与世俗与世浮沉,永久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派的品德,同时也表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七.简答1、作者应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慨的方法含蓄地标明本身如何的人生立场?作者既不肯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肯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示了作者要在浑浊的世间自力不移,不与世俗与世浮沉,永久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派的品德,同时也表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2、重要应用了什么表示手段?托物言志3、“水陆草木之花,讨厌者甚蕃”的感化?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预备.4、莲的形象具有如何的象征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正人,使莲具有象征正人美妙品德的意义.5、菊之爱有哪两重寄义?作者以菊作衬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寄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山人;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自力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衬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虽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6、如何懂得“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顾上文“与独爱莲”,也泄漏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志合的人少,能做到操行高洁的人少.7、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爱好,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应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酷暑,傲霜斗雪的品德;同时又是花中山人,具有不肯与世俗与世浮沉的超凡品德.是以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爱好充分反应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是以它是从不和衬托莲的形象.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这个感慨句,表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陋室铭》温习材料一、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二、解释1、书下注释(1)陋室:豪华的房子.(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惕本身或者称颂好事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体裁.这种体裁一般都是用韵.(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奇祖先都住在山上.(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豪华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豪华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本身.馨,喷鼻气,这里指品德崇高.(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翠,映入帘里.(7)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念书人.(8)白丁:平平易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潢的琴.(10)金经:指佛经.(11)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吹打的声音.(12)案牍:官府的公函.(13)劳形:使身材劳顿.形,形体.身材.(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豪华,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钦慕.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有名的政治家.西蜀,如今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华文学家.(15)何陋之有:有什么豪华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之,暗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记.2.填补注释无丝竹之乱耳:暗示舒缓语气.何陋之有:暗示强烈反问.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顿.三、文学常识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2、选自《全唐文》.3、本体裁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惕本身或者称颂好事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体裁.这种体裁一般都是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系体例短小,最短者缺少十字,与格言颇类似.,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长到阶上;草色青翠,映入帘,来交往往的没,阅读名贵的佛经.,西蜀五、变型默写1.全文的宗旨句,同时也照顾了“何陋之有?”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写出陋室情形清幽安静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写出室内生涯情趣文雅的语句: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表示了作者对权要们寻欢作乐的生涯的批驳: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作者连举三位前人来证实“陋室”不陋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文中虚写的句子: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写居室中生涯图景: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六、段意及中间1.段意第一层:开首应用类比,引出全文宗旨.第二层:写居室情形.交往人物.日常生涯.表示室主人高洁立崖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三层:总结全文,照顾开首,“凸起陋室不陋室”.2.中间思惟:作者为陋室作铭,描述了陋室的天然情形和生涯图景,主如果为了表述本身高洁立崖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间也吐露出讥讽实际意味.七、简答题1.猜测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的心理师如何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2.“何陋之有”的出处?孔子的原话是什么?引孔子的话有什么寄义?试演习全文内容作具体剖析.(1)“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篇.(2)孔子的原话是“正人居之,何陋之有”.(3)《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正人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更具有雄辩的力气.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之中.如许来引述既奇妙地回应了开首“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沉思.《鱼我所欲也》温习材料一、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巨大的思惟家,教导家,战国时代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以“孔孟”并称.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这部书是孟子的谈吐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配合编写而成,记载了孟子的说话.政治不雅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它属语录体散文集.,熊掌也是我所.,大义也是我.,;;采取某种方.“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逝世亡更轻微的事(那就是“不.,一碗汤,吃了就能.呵斥着给他人吃,过路的,乞丐也.;;.吗?这就叫做损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三.变型默写四.1、段意第一段提出并阐述“舍生取义”的不雅点.第一层(从开首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中间论点.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逝世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剖析阐释. 第三层(最后一句)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干做出“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可以或许有“本意天良”罢了.第二段以具体事例告知人们如何做是“舍生取义”.2、中间本文经由过程鱼和熊掌的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间论点.指明“义”比性命重要,人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应当保有“本意天良”,不克不及财迷心窍.五.简答1、人应当如何才干保持“本意天良”?固守“善”的赋性;不要受四周坏的情形影响;不要被物欲所蒙蔽.2.启发:“义”重于“生”;不克不及财迷心窍.六.填补解释兼:同时. 甚:比得上. 可以:可以用来. 由是:采纳某种手腕.则:就. 是故:由此可见. 耳:罢了. 与:给. 宫室:室庐. 谓:叫做. 是:如许.七.一词多义(1)呼尔而与之动词,给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暗示反问(2)得之则生就则凡可以得生者所不必也那么(3)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做(4)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情,这里是感谢的意思.(5)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所恶有甚于逝世者介词表比较(6)蹴尔而与之连词,衔接润饰语和中间语由是则生而有不必也连词,表转折,却,可是(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如许是亦不成以已乎如许看来,由此看来。
《爱莲说》《陋室铭》《赵普》《治水必躬亲》
![《爱莲说》《陋室铭》《赵普》《治水必躬亲》](https://img.taocdn.com/s3/m/ec1187611711cc7931b7161a.png)
一、书下注释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①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②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性情沉着而为人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③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④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太祖生气了,撕碎了他的奏章扔在地上。
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家。
⑤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过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奏章修补连接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人。
三、文章内容分析本文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学习,奏荐人才。
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四、文章写法和主题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写赵普专心致志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
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碎裂”“掷”逐步表现了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
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非常冒险,却十分沉着。
日后的“补缀旧纸”,恢复原样,更是体现了他的决心和耐心。
赵普尽管有忌妒刻薄的缺点,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读书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知人善任,做事刚毅果断,是一个做事持之以恒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的人。
同时他的身上又有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
(一奏不行,再复奏,复奏未果,又三奏,三奏未通又四奏)一、书下注释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梳理5、托物言志类(3篇)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梳理5、托物言志类(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d4a96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4.png)
知识梳理 七下:《陋室铭》(P144)、《爱莲说》(P145) 篇目 八下:《马说》(P146) ①间接表达了文章的主旨;②对文中事物进行详细、生动 相同 地描绘;③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借议论方式,或表达个 点 人志向,或反映社会现实
《陋室铭》:托物言志,借给自己的陋室作铭,表 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不 写作手 《爱莲说》:托物言志,借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 同 法及 写,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点 主旨 《马说》: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遭受屈辱、埋没, 慨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和任用人才
李唐③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
独爱莲之出淤泥④而不染⑤, 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
濯清涟而不妖⑥,中通外
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
直⑦,不蔓不枝⑧,香远益 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清⑨,亭亭净植⑩,可远观而 (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只)可以从远处
内染上青色。⑥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⑦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
人。⑧调(tiáo)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⑨金经:指佛
经(佛经用泥金书写)。⑩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
弦乐器。竹,指管乐器。⑪无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
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⑫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意
琴⑧,阅金经⑨。无丝竹之乱 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
民。可以弹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
耳⑩,无案牍之劳形⑪。南阳诸
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1ff9d61c0b1c59eef9c7b456.png)
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14、【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爱莲说__陋室铭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
![爱莲说__陋室铭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c898a604eff9aef8941e06b4.png)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3、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陋》
![《爱》《陋》](https://img.taocdn.com/s3/m/42ca632a5a8102d276a22fc0.png)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作者介绍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 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
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
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 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 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 宾客。作品有《刘禹锡集》等。
刘禹锡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
4.末句引用孔子的话,作用是什么?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 室,而是从什么写起?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 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
草 色 入 帘 青
⑨焉: 语气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 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 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 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 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当 很多了!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长发及腰,娶我可好? 翻译:长鬟已成妆,与君结鸳鸯? 原文: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翻译:美轮美奂,不忍卒观。 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原文:我选择狗带 翻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原文:我要把这个牛头上交给国家 翻译:牛皮一旦吹天外,空余牛头送国家。 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美。语音美在听读课文时已充分感受到,文章音调和谐,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e37da4ef01dc281e43af00b.png)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四、《伤仲永》1.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2、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从前的好名声了。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马上就能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3、.3、4、泯然众人矣!译:仲永的才能完全消失已和普通人一样了。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请仲永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
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五、《孙权劝学》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吕蒙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有志气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我),长兄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4.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六、《三峡》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爱》《陋》分析
![《爱》《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5462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3.png)
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 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①淤泥: 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②染: 沾污(污秽)。
玩焉。 [译文]我惟独喜爱莲, 莲从
③濯:
洗涤。 水清而有微波, 这里指清水。
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 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 却不
④清涟:过分艳丽。
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 ⑤妖:
正直
外形
香远溢清 亭亭净植
芳名远播
气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庄重
二、涵泳文章的意蕴之美
1.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 为什么 要写菊和牡丹呢?
运用衬托的手法, 突出莲的超凡脱俗。
衬托: 用
一个事物 来陪衬另
正面衬托
一个事物,
以使后者 反面衬托
更突出。
水陆草木 之花
莲
菊花
牡丹
品行高洁 超凡脱俗 不慕名利
业政 的治 伟上 大建 抱功 负立
远大抱负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类比
芳文 的学 高上 远万 志古 趣流
4.末句引用孔子的话,作用是什么? 总结全文, 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 表现
了高雅的志趣。
山引 水
景 人描
事
陋室铭
(不陋)
淡泊名利 安贫乐道
(德馨)
庐赞
托
物
言
志
亭
学习了《陋室铭》,我们看到了作 者那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是不是要 想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就必须放弃物质 上的追求呢? 请发表你的看法。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长发及腰,娶我可好? 翻译:长鬟已成妆,与君结鸳鸯? 原文: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翻译:美轮美奂,不忍卒观。 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原文:我选择狗带 翻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原文:我要把这个牛头上交给国家 翻译:牛皮一旦吹天外,空余牛头送国家。 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屋主人的品德高尚罢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绿绿的苔藓长在台阶上,青青的草色映入帘子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来往的没有浅薄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谈谈不加装饰的琴,看看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1、予独爱菊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译: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花。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见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