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要素与模型(1)
作业成本法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管理会计学)
12.1 作业成本计算
综合上述资料,甲、乙两种零件的单位成本和总 成本汇总如表12-5。
680000
8488000
培训时间
200
600
800
850
12.1 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库 单位作业: 机器耗用动力 批别作业: 生产订单处理 机器调试准备 材料处理 产品作业: 质量检验 维持工模具 产品设计 能量作业: 厂房折旧 人员培训 制造费用合计 分配率 ① 12 20 15 33 31.25 850 37000 5.84 850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 计 甲零件(150000件) 乙零件(50000件) 总成本合 计 单位成本 总成本 单位成本 总成本 24.76 3713500 10.61 530500 4244000 9.9 1485400 4.24 212200 1697600 49.51 7427000 21.22 1061000 8488000 84.17 12625900 36.07 1803700 14429600
产品作业 能量作业
12.1 作业成本计算
(3)建立成本库 一旦选定作业成本动因之后,就可将具有同质成 本动因的相关成本归集起来,形成作业成本库。 作业成本库是作业中心(或作业)的货币表现形 式,可以归集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机器设备、 管理费用等。 一个作业成本库只能有一个成本动因与之相对应。
第十二章 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
本章释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掌握作业成本计算系统的运作过程及其具 体运用; 描述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 联系与区别; 应用作业成本信息实施作业成本管理。
12.1 作业成本计算
12.1.1 作业成本计算系统 1.作业成本计算系统的基本原理 所谓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指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 进行动态地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 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 简单的作业成本模型如图12-1所示: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
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
同时,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用的跟踪,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大限度的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六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同一成本),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
其实际操作步骤如下:1.定义、识别和选择主要作业;2.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
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帐中得到,但总分类帐并无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3.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从中选择一个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分配率的基准。
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越高,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4.计算成本库分配率;5.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某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某成本库分配率X成本动因数量6.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最终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直接成本可单独作为一个作业成本库处理。
将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加上产品直接成本,为产品成本。
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基础,以及它的促进成本分配的精确化、所能提供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提供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拓展成本服务的范围等特点,表明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成本控制制度,应是建立在作业管理基础上的;它将形成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中心,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变作业方式,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步骤
业成本动 因后 ,就 可按照 同质的成本
对象 ,也可以把 一个 品种 作为成本对
动因将相关 的成本 归集 起来 。每个成
象。在顾客组 合管理等新 的管理工具 中,需要计算出每个顾客的利润 ,以此 确定 目标顾 客群体 ,这 里的每 个顾 客
就是 成本对象 。 象和生产类 成本对象 。市场类 成本对
形 式 不 同而 不 同 。 认 定 作 业 可 采 用 几
解释发 生成本作业特性 的计量 指标 ,
6 应用软件 :选择或开发作业成 .
反映作 业所耗用 的成本或其他 作业所 种方法 :其一是绘制 企业的 生产流程 本实 施工具 系统 。作业 成本管理 中需 耗 用的作业量 。成本动 因可分为 交易 图,将企 业的各种 经营过程 以网络的 要 的比传统会计 更丰富 的信息 ,是建
性 成本动 因、延续性成本 动因和精确 形式表现 出来 ,每 一个流程 都分解 出 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因此,作业成本 性 成本 动因三类 : 几 项 作业 ,最 后 将 相 关 或 同 类 作 业 归 的实施离不开应 用软件 工具 的支持 ,
①交易性成本动 因,计 量作业发 并起来 ;其二是从 企业现有 的职能部 软 件 工 具 有 助 于完 成 复 杂 的 核算 任 生的频率 ,例如设备调整次数 、订单数 门出发 ,通过调查分析 ,确定各个部门 务 ,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作业成本 目等。 当所 有的产 出物对 作业的要 求 的作业 ,再加以汇总 ;其三是召集全体 软 件系统提供 了作业成 本核算体 系构 基本 一 致 时 ,可选 择 交 易 性 成 本动 员工开会 ,由员工或工作组 描述其所 造工具 ,可 以帮助建立和 管理作 业成
道和顾 客带来的实际 收益 ,核算结果 企业成本流 动次序和导 致成本发 生的 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企业资源、作业 主要用于 市场决策 ,并支持企 业的产 因素 ,了解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 和成本对象,包括他们的分类 ,与各个 品决策 。生产类 成本对象是在 企业内 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 系。 组织 层次 的关 系,各个计 算对象的 责 部的成 本对象 ,包括各种 产品和半成 2 作业认定 :掌握作业流程并分 任主体 ,资源作业分 配的成本动因,资 . 品 ,用于计量企业 内部 的生产成果。 解 归并 。作 业往往 分散在企业 的组织 源到 作业的分 配关系 ,作 业到产 品的 4 成本动 因。成本动 因,指 的是 结构 中,随着企业的规模 、工艺和组织 分 配 关 系 建立 。 .
作业成本法总结
1.作业成本管理的概述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开展作业成本管理。
许多国际性的大型制造和IT企业如惠普公司都已实施了作业成本管理,中国的一些领先型制造企业如许继电气有限公司等也在尝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精简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显。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它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2.作业成本法的特点1.以制造费用发生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立作业中心,按作业中心建立制造费用成本库。
最主要的特点 2.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由单标准改为多标准,提高了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项目的准确性。
在作业成本法下,一个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细分为各个成本动因的费用,各个成本动因就按各自的标准进行分配。
如质量检验费以送检数量和次数为标准分配;设备调整、维修费用按调整、维修的工时,设备耗用电费、机油等则按机器工时为标准分配。
3.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并且在这种方法下,所有的成本均是变动的。
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营销、产品设计等领域发生的成本,只要与特定产品相关就可通过有作业分配至有关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中,而不同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将其列为期间费用,一次性扣除。
同时,某些原先被视为变动成本的成本在作业成本法的观点下,它们虽然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但却会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均被视为变动成本。
4.根据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不同特点,在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时结合使用作业成本法。
由于作业成本法仅仅是更准确的分配制造费用,对于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项目仍要按产品为对象归集。
对于多步骤生产,仍要在全厂范围内采用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
煤矿作业成本管理模型
煤矿作业成本管理模型摘要煤矿作业成本管理是煤矿企业日常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煤矿作业成本管理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引言煤矿作业成本管理涉及到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人工成本、燃料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对于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合理地管理和控制煤矿作业成本,对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煤矿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
通过对各种成本项的详细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每一项成本的来源和组成,并为后续的成本控制和优化提供依据。
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和差异成本法等。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直接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的方法。
在煤矿作业中,直接成本可以指与煤矿的开采和运输直接相关的费用,如人工成本、燃料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等。
通过直接成本法,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一项直接成本的具体数值和来源。
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则是将企业的间接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和比例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
在煤矿作业中,间接成本可以指与煤矿作业间接相关的费用,如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等。
通过间接成本法,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将这些间接成本合理地分配到各项业务活动中。
差异成本法差异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可以找出各项费用中的问题和矛盾。
例如,某项成本实际支出超过了预算成本,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为了使煤矿作业成本始终处于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成本的超支和浪费。
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和制度,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煤矿作业成本。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
通过制定年度或季度的预算,并跟踪和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成本超支的问题。
ABC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
ABC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ABC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它基于活动分析,将企业的资源消耗与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成本相关联。
其原理是将企业的资源消耗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再通过活动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从而更准确地衡量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ABC的应用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活动:首先需要确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如采购、生产、销售等。
活动是企业资源消耗的基本单位。
2.确定活动成本:对每个活动进行成本的收集和记录,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具体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如人工工资、原材料等;间接成本是与多个活动相关的费用,如厂房折旧、管理费用等。
3.确定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活动成本驱动因素反映了不同活动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可以是数量、时间、人力等。
通过确定活动成本驱动因素,将活动成本分配到各个活动中。
4.分配活动成本:根据活动成本驱动因素的大小,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活动中。
可以采用各种分配方法,如人工工时、机器使用时间等。
5.分配产品或服务成本:将各个活动的成本按照其驱动因素的使用情况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这样可以准确地衡量每个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成本。
ABC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结构,有利于提高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资源消耗和浪费,并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同时,通过准确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企业可以更加合理地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定价,改善利润状况。
然而,ABC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对企业信息系统要求较高。
其次,由于活动的确定和成本的分配是主观的,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此外,ABC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中小型企业或特定行业,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成本计算复杂度较高,实际应用难度增加。
综上所述,ABC作业成本法以其准确性和可行性在成本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
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用于确定产品成本和服务成本的管理会计工具。
与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并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用于决策制定。
本文将对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模型进行详细描述。
1.活动驱动成本: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是由一系列活动所驱动的,而不是由产品的直接特征所决定。
这些活动可以是设计、采购、生产、分销等各个环节。
2.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每个活动的成本是由活动的驱动因素所决定的。
驱动因素可以是工时、机器使用时间、材料用量等。
作业成本法通过识别这些驱动因素来确定每个活动的成本。
基于以上原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活动:首先,需要明确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各个活动。
这可以通过流程分析、设备利用分析等方法来确定。
2.识别驱动因素:对于每个活动,需要确定驱动该活动成本的因素。
例如,对于生产活动,工时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
对于采购活动,订单数量可能是一个驱动因素。
3.确定成本驱动因素:针对每个驱动因素,需要建立相应的计量方法,并确定计算成本的基准。
例如,对于工时作为成本驱动因素,可以通过记录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之间的差异来计算成本。
4.分配成本:根据每个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
5.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最后,利用所得的成本数据进行分析,辅助管理层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例如,可以分析产品的利润率,确定哪些产品应该继续生产,哪些产品需要改进或淘汰。
1.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避免了传统分配方法中的误差和偏差。
2.更精细的成本控制:通过对每个活动的成本进行跟踪和分配,管理层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环节的成本情况,从而更精确地制定成本控制措施。
3.更准确的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可以帮助管理层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模型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
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
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别管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
下面分别对各要素进行分析:资源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
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别的角度描述资源。
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已经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就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
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
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
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用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
(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动因分析
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动因分析by AMT 邓为民作业成本法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一种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由哈佛商学院的Kaplan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Cooper教授提出。
这种方法把企业经营过程划分成一系列作业(各种活动),通过对于作业成本的计量间接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作业是成本管理的重点。
作业成本法在西方国家已经获得大规模的应用,在我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刚刚起步,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成功的试点案例。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提出:成本的分配应着眼于成本的来源,把成本的分配与促使成本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行成本控制、汇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分析和决策。
传统成本法以单一的工时为分配基础,割裂了成本与其产生原因之间的关系,导致了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失效。
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为基础,使得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成本可追溯性大大提高,是成本管理理论从工业化大生产以来最根本的变革。
但是成本动因的内涵本身也随着作业成本的应用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专门就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概念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对成本动因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成本动因概念图1是作业成本概念模型。
在该模型中,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二阶段分配过程。
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和作业向成本对象分配,与此对应,成本动因也被分为两类,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分别用于资源成本面向作业分配和作业成本面向成本对象分配。
随着作业成本应用的深入,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的划分已不能满足实际实施的需要。
CAM-I(国际高级制造商协会)第三版ABC/ABM(作业成本法/作业管理)标准术语对成本动因进行了重新定义。
该定义包含四个有关动因的概念:分别是成本动因、资源动因、作业动因、成本对象动因:成本动因:导致对于资源消耗变化、影响质量和周期时间的任何事件和情形。
一个作业可能具有多个动因。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欢迎阅读。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一般指ABC成本法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ABC 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50
30
30
生产协 价 值ຫໍສະໝຸດ 调厂部其它批
38 28 0 0 0 0 0
+ 1 将资源耗费归集到资源账户
+ 2 汇集资源到资源账户,用资源动因分配到 各个作业户、
+ 3 利用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汇集到各个批别 产品的成本账户
五步骤:
+ 1 确定作为成本对象的工作批次;
+ 2 确定该工作批次的直接成本项目;
50000 18000 295000
表10—7 主要参数及专属费用表
作业 参数 或费用
定 生产 采购 剪裁 缝纫 平整 生产 厂部 编外 合计
单 规划
协调
人员定编
46
3
2
10
8
7 82
耗电度数
400 1000 100 1000 2500 3000 500 1500
001号未完
200 800
工状态
0% 0%
利润 -1.15 -0.93 -7.6 -9.68
+ 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盈利情况
+ 1、确认资源消耗。各项间接资源消耗为工资42800元,装卸费40000元、 保管费100000元,招待费87000,合计269800元。
+ 2、划分作业中心。粮食流通企业业务流程,一般划分为订单处理、购销 作业、调运作业、仓储作业、结算作业。
作业成本法构建医院病种成本核算模型.docx
作业成本法构建医院病种成本核算模型医疗保障政策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
面对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困境,医保机构不得不探索付费机制的改革。
按病种付费是一种既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又能兼顾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付费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医保付费的必然选项之一。
付费机制的变革,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对收入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为此,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院必须着手研究在按病种付费机制下测算各病种成本的方法,从而加以控制。
因此,本研究通过估时作业成本法,探索符合按病种付费要求的病种成本核算模型和核算方法。
1研究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XX协和医院(以下简称“XX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诊治能力强,诊治疾病疑难程度与技术难度高,是开展公立医院病种成本核算很好的实践样本。
本研究通过观察法收集XX协和医院20XX年DRGs实际业务数据,并结合医院成本数据与国家近期相关医改政策,采用定性定量分析与一般描述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立医院病种成本核算模型构建。
2研究结果2.1估时作业成本法病种成本核算模型按照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构建核算模型(图1)。
根据图1,可以得出病种成本测算公式:病种直接成本=主成本(患者直接使用的药品、耗材等)+直接费用病种医疗成本=病种直接成本+应分担的医疗辅助间接费用病种全成本=病种医疗成本+应分担的管理间接费用。
2.2估时作业成本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第一步,对部分直接消耗的资源成本进行还原与追溯。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公立医院已普遍开展科室成本核算工作。
根据目前的收费政策和医疗活动特点,成本中部分成本要素需要进行还原和追溯。
(1)单独可收费材料成本。
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实现医嘱与材料出库关联的情况下,根据患者住院收费明细中计费的材料钩稽医嘱再关联到材料进价进行统计;无法直接取得收费项目与材料进价关联的,可按照收费项目档案中该项目的价格进行计算。
作业成本分析
作业成本法示例
• 三个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小赵、 小钱和小孙共同租了个两室一 厅,大家说好同甘共苦,共同 分担生活成本。 • 他们仨的主要生活成本包括房 租、饭费、宽带:
• 房租:1800元/月 • 饭费: 900元/月 • 宽带: 150元/月
• 开始两个月相安无事。 • 最近,小赵单位工作特别忙, 老加班到很晚。小钱和女朋友 如胶似漆,女孩天天过来和小 钱一起吃饭。小孙是个游戏狂 ,天天宅在家里上网。 • 终于有一天,矛盾爆发了……
玉柴机器股份公司
贵州省烟草集团 神华神东煤炭公司 中国欧亚学院 „„
预算管理咨询(作业预算)
预算管理系统实施(作业预算) 预算管理系统实施(作业预算) 作业成本管理咨询和软件实施
2007
2008 2009 2008
咨询关键问题
作业成本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 5.动因的选取,分配方法确定
活动编码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201 202 203 活动名称 取件在途 派件在途 取在客户处 派在客户处 前台收件 点货 自营 ODA 代理 ODA 手提递送 理货 调度 分拣、扫 描、装卸 活动类型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操作 操作 操作 服务对象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项目 所有 所有 项目 所有 所有 所有 需点货的项目数 自营 ODA 票数 代理 ODA 票数 手提递送票数 取件件数 取件票数 出入站件数 项目动因 取件次数 产品动因 取件票数 派件票数 取件件数 派件件数 取件件数 票数
数据来源 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 月度财务报表 月度财务报表 财务相应会计科目发生额 业务系统及人工统计 业务系统及人工统计
价值项目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需要的内容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需要的内容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需要包括以下要素:
1. 资源:资源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
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2. 作业:作业是成本的驱动因素,它描述了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活动。
通过了解作业,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成本产生的动因,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
3. 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企业需要核算和报告的对象,通常可以是产品、服务、客户、市场等。
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企业可以计算出不同的成本,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决策。
4. 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产生的根源,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成本。
了解成本动因,企业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和策略。
5. 分配路径:分配路径是指将资源分配给作业、作业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路径。
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分配路径,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成本的准确核算。
此外,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还需要考虑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
会计期间是指企业核算和报告成本的期间,通常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
组织结构是指企业的组织层次和管理层次,它决定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和责任。
通过以上要素的考虑和应用,企业可以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从而更加准确地计算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统计方式的作业成本计算及其数学模型
从 时间范围看 ,首先必须确定 实施 作业成本法的产品的所 属会计 期间。企业可 以每个月都对当月产品的作业成本进行核 算 ,也 可 以每个季 度进行 一次作业 成本 的计算 。在实施 的初
期 ,甚 至 可 以半 年末 或 年 末 进 行 一 次 作 业成 本 计 算 ,分 析 产 品
1 引言
目前 , 作业成 本法 的基本原理 以及作业管理 的观念 已经被
人 们 广 泛 接受 。 作业 成 本 的核 算 是 实 施 作 业 成 本 管 理 决 策 、 而 业 务 流 程 优 化 的 基 础 。 业 进 行 作业 成 本 核 算 的方 法 可 以 归 纳 为 企
的凭证和会计 账户 ,其 主要工 作都是 在会计期 末进行 的。但 是 ,在作业成本法开始实施前以及在 日常 的会计核算过程中 ,
相 关 人 员需 要 作 许 多 的 准 备 工 作 和统 计 工 作 , 以保 证会 计 期 末
产品作业成本 的正确核算 。因此 ,统计方式下作业成本法的实 施步骤可以分为三个 阶段 ,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如表 1 所示 。
2 1 实 施 准 备 阶 段 .
两种 : 会计方式 的作业成本核算 和统计方式 的作业成本核算。 会计方式的作业成本 核算 ,是要结合现有的企业 财务会计 和成本核算过程 ,通过凭证 、账户 、报表的完整体系 ,对 作业 成本 予以连续 、系统 、全面地记 录年第 3 期
T c n e o o c & Ma a e n s ac e h o c n mis n g me tRe e r h NO . 0 6 32 0
统 计 方式 的作 业 成 本 计 算 及 其 数 学模 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
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
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别管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
下面分别对各要素进行分析:资源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
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别的角度描述资源。
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已经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就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
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
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
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用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
既可以对资源账户下的资源进行单独分配,也可以通过资源账户对资源分配。
一般先进行资源分配,再进行资源账户分配。
作业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对于一般的生产作业,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对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究工作,则难以量化,如果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量,为作业制订量化的标准。
第三,作业具有单一的分配动因,作业的分配目标对于作业的消耗只能按照单一的成本动因线性分配,而作业中的某些成本项目可能与该成本动因并不线性相关;第四,作业必须与一定的组织机构对应,必须具有唯一对作业整体负责的一个组织单位。
作业层次分类法把作业分为以下四类: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其中:(1).单位作业: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数量成正比,常见的作业如加工零件、每件产品进行的检验等;(2).批别作业: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
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批次数量成正比。
常见的如设备调试、生产准备等;(3).产品作业: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
例如零件数控代码编制、产品工艺设计作业等;(4).支持作业: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而使所有产品都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数量无相关关系,例如厂房维修、管理作业等。
通常认为前三个类别以外的所有作业均是支持作业。
还有一种根据作业增值属性分类方法,把作业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不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
企业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获得利润。
非增值作业不能创造顾客价值,是无效的作业,必须消除以降低成本,增值作业创造顾客价值,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润。
通过对作业增值属性的分析,可以发现降低成本机会。
增值作业与非增值的判断标准如下:(1)该作业将带来状态的改变;(2)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先前的作业来完成;(3)该作业使得其他作业得以执行。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作业都是增值作业,违背其中一条或者多条标准的作业都是非增值作业。
多种作业分类方法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也会带来处理的困难,为了便于分析,需要选择一个首要的分类方法,而其他的分类法作为辅助。
一般选择作业层次分类法为主,而以增值属性分类法为辅助。
一个作业的定义包括以下内容:作业的层次属性:作业属于哪一个层次;作业的输出:计量作业产出数量的标准;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作业的增值属性:表明作业是增值作业还是非增值作业;组织:对作业负有直接责任的组织机构;通常对作业的成本和作业执行的效率负责;作业的标准单位成本:企业确定的作业的标准成本,用以考核分析作业执行的效率;计量单位:标示作业产出的单位;如次,小时,个等等;作业能力:通常指在基础会计期间内所能完成作业的最大数量;作业成本:基础会计期间内作业的总的成本;可控成本:作业的直接组织机构对作业成本负责的部分;作业账户作业也需要管理,作业账户就是用来对作业进行管理的。
但是作业账户不能参加分配,这与资源账户不一样。
以作业层次分类法为基础,相应产生了四个作业账户:单元作业账户,批别作业账户、产品作业账户、支持作业账户;根据管理的需要;各作业账户可以继续细分。
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企业需要计量成本的对象。
这根据企业的需要而定。
如可以把每一个生产批作为成本对象,也可以把一个品种作为成本对象。
在顾客组合管理等新的管理工具中,需要计算出每个顾客的利润,以此确定目标顾客群体,这里的每个顾客就是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可以分为市场类成本对象和生产类成本对象。
市场类成本对象的确定主要是按照不同的市场渠道不同的顾客确定的成本对象,他主要衡量不同渠道和顾客带来的实际收益,核算结果主要用于市场决策,并支持企业的产品决策。
生产类成本对象是在企业内部的成本对象,包括各种产品和半成品,用于计量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果。
根据成本对象持续时间可以把生产类成本对象分为以下三类:长期成本对象,流水式的生产和连续生产模式下的内部成本对象都是此类,化工行业是典型的长期成本对象。
为了进行成本核算,需要把成本对象按期间分割。
订单式的成本对象,成本对象以订单或者项目的形式存在,其持续时间从订单(或者项目)投入生产到订单完成为止,这个持续时间可能跨越成本核算期间,在核算时分别不同期间核算期间内累计的成本,最后计算出总的成本对象的成本。
第三种情形就是即时的成本对象,这种成本对象主要出现在服务行业,服务结束成本对象立即结束,如医疗服务、餐饮服务等等,服务类成本对象往往与作业容易混淆。
成本对象也需要建立账户进行管理。
如建立按批和按产品的成本对象,可以建立批别成本对象账户和产品成本对象账户。
成本对象账户不参与分配,也不接受分配。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下)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成本动因就是分配的原因,最新的作业成本核算/作业管理标准规定了三种成本动因:资源动因:表示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对于资源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
作业动因:表示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对于作业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
成本对象动因:表示其他成本对象对于成本对象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成本对象成本分配到其他成本对象。
根据成本动因确定的可能的分配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可能的分配方式有关成本动因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章《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分析》。
分配路径:作业成本法中定义了很多的资源作业成本对象等可以参与成本归集与分配的对象,也定义了很多成本动因。
分配路径就是把这些独立的分配对象和成本动因关联起来:例如:人工工资按照各个作业的人数分配到加工作业、检验作业,装配作业。
加工作业根据各个生产批的加工共时分配到各个生产批号。
成本从人工工资流到生产批号就是分配路径。
分配路径把分散的作业成本要素组成完整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图2 分配路径举例辅助要素会计期间:作业成本法按会计期间核算,因此需要确定会计期间。
会计期间包含基础会计期间和复合会计期间,在传统成本法下,“月”是一个基础会计期间,是最短的会计期间,其他的会计期间包括季度和年。
会计期间形成了层次结构。
作业成本法下,会计期间通常也采用月、季度、年的自然会计期间,也可以自由定义:如可以按照旬或者周核算。
组织层次: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确定实施对象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图对于实现作业成本法并不是必需的,但是通过把作业成本法的各种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等分配对象与具体的组织结构对应,可以明确各个组织层次的成本责任和目标,以及根据成本信息对组织进行成本绩效考核,从而有利于促成成本的降低。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图3是早期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体系图,早期实施作业成本法是为了解决传统成本法的成本信息扭曲,关注的重点是传统成本法的制造费用,应用作业成本的基本原理分配制造费用以减少成本扭曲。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二阶段的分配过程,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作业向产品分配。
利用成本库合并作业,以减少核算工作量。
图3早期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图4是作业成本法概念模型,也是一种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在模型中,作业成本法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成本法的约束,完全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独立构成一个成本核算体系,但是模型所包含的分配关系有限。
图4 初期的作业成本概念模型图5是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图。
在这个模型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内部结构,增加了账户来对他们的内部结构进行管理,还增加了专门的动因管理和分配路径管理。
这个核算模型在图3所示模型的基础上,对分配关系进行了扩展,使得作业成本法描述企业成本流动过程的能力大大提高。
图5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图6是图5核算模型分配维度的展开图,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可分配对象之间的实际分配网络,专注于刻画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省略了动因管理和分配路径管理部分。
图6包括所有参与分配的对象:资源、资源组合、资源账户、作业和成本对象,对作业按着层次分类进行分析,可以直观表示同类型分配对象之间的分配,尤其是作业之间的分配。
图6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展开从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发展过程来看,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对于生产过程成本流动的描述能力逐渐增强。
传统成本法陷入困境正是在于它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并不相关。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力图更好地反映生产过程,按照生产的过程来核算成本,这就增加了作业成本核算信息的有效性。
作业是描述生产过程成本流动的关键因素,并且通过作业的组织属性可以刻画各个生产过程的活动的成本责任,间接地描绘出一副成本责任图,这是作业成本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