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的死架及活招讲解
心意六合拳 野马奔槽的用法
心意六合拳野马奔槽的用法
心意六合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拳术,野马奔槽是其中的一种拳法(也可称之为拳式或招式)。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 姿势:起始姿势为马步,左拳贴腰,右拳在胸前。
2. 攻击:以右拳为主,右拳突出,向前直冲;同时,左拳也随着右拳的冲击力量往前推进。
3. 架势:当右拳到达最前方时,将右拳弯曲成拇指向上,食指和中指伸直,手背面向上。
左拳则伸直,手面向下。
双拳一前一后,形成心意六合拳的特殊架势。
4. 撤拳:待拳头前伸到极限时,收回右拳,同时释放左拳。
5. 循环重复:反复进行以上的攻击和架势动作,左右互换。
这样,就形成了野马奔槽的往复有节奏的打击。
野马奔槽的练习有助于提升身体的爆发力、协调性和反应速度,同时也可以加强心肺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它常用于近身搏击和格斗的场景中,能够使攻击者以较快的速度发出连续且有力的打击。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备注:此谱(由浙江上虞启蒙恩师刘雪炎师傅根据其师:李青山,汪百盛师傅的手抄拳谱整理!李青山,汪百盛皆是卢嵩高弟子)(宋玉喜2018年3月根据2010年刘雪炎师傅赠送打印稿谱整理)如有误,请校正!题词心意六合勿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
--岳武穆题精养灵根气养神原武艺从来不轻传,无穷奥妙在其间;果如岳公师有道,真传自会对我言;武艺从来是黄金,师长跟前要殷勤;果如武诚忠目敬,哪怕师长不用心。
--姬隆丰题《心意六合拳》内名《守洞尘技》心意拳中的心是指人的大脑而言,所以说:人根朝上,树根朝下,意就是意识,唯心有所感想,意必至,动则心与意合,二者不能分离。
六合者:即内三合与外三合也;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指: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再具体地讲,就是部位相合,左右皆同,气力一致。
例如:左手与右脚合,右手与左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前与后合,六合互相联系,结为一体,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穿心意。
锻炼要则:三练三不练三练:冷冬!三伏天!精神愉悦!三不练:刚吃饱饭!肚子饿!睡眠不足!无论何时锻炼要理解人体之三节,四稍,五藏,六腑,奇经八脉,六经,三焦,营卫气血,脉络和身法。
理解这些项目的意义,功夫才能练好,又能健身治病救人。
分述如下:(一)所谓三节,是指人体各部位关节而言;这三节总的从全身来说分为:稍节,中节,根节。
这三节之中,又分为稍三节,中三节,根三节,三三分为九节。
头为稍节,胸为中节,腹部丹田为根节,这是身躯的三节,也就是总节的三节;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这是臂三节,也是稍三节;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这是腿三节,也就是根三节。
这九节必须合而为一与六合的精神完全一致。
这九节合而为一叫作相合一气,也就是练功时必须气贯全身,各节一贯的精神。
除去三节中的九节之外,还必须理解这九节之窍。
在练功时,运动哪节,以意想窍,既可以使骨节松开,而气涌过九节之窍。
心意六合拳四把捶图解
心意六合拳四把捶图解起势:两脚并立,身体中正,两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肩下沉,气沉丹田,舌顶上腭,头上顶,目平视(图1)。
第一势:轻步站右脚向右撤一步,双腿屈,前脚跟着地,重心在后腿;右手随步而变,后拉至右胯外侧,左手至左膝上方,头上顶,肩下沉,目视前方,意念集中,有待发之势(图2)。
第二势:横拳接上动,左脚向前迈一步,成左弓右蹬势,双手在身体前进的同时,借助后腿蹬劲快速向前击出,力达拳尖;左手扶在右拳内侧,一做助力,二遇变而变;头上顶,肩下沉,目视远方(图3)。
第三势:转身挑领接上动,左脚尖内扣,身体后转,转后右脚在前、脚跟着地,双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左腿;右手下插至右膝内侧,左臂屈肘上提至右面部外侧,双目平视(图4)。
接上动,后腿发蹬劲,右脚迈出一步,成右弓左蹬势,右手同时向斜上方挑出,左手下按至右膝内侧,整体动作高度协调,一动无有不动,一停无有不停(图5)。
第四势:鹰捉把接上动,左脚上一步,脚跟着地,双腿弯屈,重心在右腿;左臂屈肘上钻,手心朝面,右手扶于左肘内侧,头有顶劲,腰有塌劲,目视左手方向(图6)。
接上动,左脚向前迈一步,成左弓右蹬势,同时上身向上发长劲,头向上顶劲,双手向下发按劲;左手落于左膝内侧,右手落于腹前,目视斜上方。
动时,脚手与身体同时变化,紧密协调,完整有力。
做到动作要合,劲力要整,速度要快,双手由上向下发力要远,要有人地之意(图7)。
第五势:斩手接上动,右腿屈膝上提,左腿微屈支撑全身重量;双手内旋上钻,右手变拳,右臂屈肘上钻与鼻同高;左手为掌扶于右肘内侧,上身束合,两膀内裹,腰塌,头顶,双目平视(图8)。
接上动,右脚前落下踩,双腿弯屈,成右弓左蹬势,同时右手反手向斜前方猛击,左手扶于右肘内侧,目视斜前方;右脚下踩与右手下击动作一致,同时完成(图9)。
第六势:缩身云手接上动,后腿蹬,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屈膝上提;同时,左手前推,右手后拉至右肘处,左右手动作与提膝动作要同时完成,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收尾提肛,头上顶,目平视(图10)。
六合拳的技巧要点
六合拳的技巧要点六合拳的技巧要点六合拳术乃数百年前秘传于民间的一大内家拳宗派。
内三合,外三合,内外统一谓之六合。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六合拳要点技巧,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以捶合势,以势合气六合拳术讲究“以捶合势,以势合气”。
六合拳术百拳之母乃“三捶”。
即两手握拳一出一人的捶法。
其一出一人,含有六合拳之沾、粘、撑、刺、勾、挂、锯、锉劲力劲法。
前腿提膝拔步,后腿屈膝拖进,刹车力定稳之寒鸡步。
重心水平移动,磨练下肢的动态力量;上身正直,畅胸实腹,气沉丹田。
一步三捶,以动作命名,称之三捶。
俗语曰:“出拳容易收拳难”。
据师门传曰:当年林世春先师,演练三捶达到一捶两响,出一响,收一响,一出一人,把沾、粘、撑、刺、勾、挂、锯、锉发挥的淋漓尽致。
达到左右均衡,刚柔相济,阴阳相合,六合归一的境界。
拳经日:“随势而进发于手,勇往直前气当先”。
六合拳术以沉稳刚猛的三捶入门,并把三捶视为“活到老,练到老”的母拳。
这与八卦掌转掌走圈的“百练不如一走”理论,有异曲同功之妙。
势源于形发于体,体之动赖之于气,气之催发实在于意。
在动态中保持畅胸实腹、收肛提臀、气沉丹田,是六合拳术内三合之不二法门。
二、以形为体,以劲为用六合拳经曰:夫六合拳术之体用者,当取“风之轻拂,雨之密集,霜雪之严凝,水之静柔,火之烈灼,雷之震荡,电之速利”。
融自然现象于拳术之中,定其形,充其体,阐发拳术精微。
寓其形,载其体,探索发劲真谛。
时人曾就问于师:“世传拳术皆讲劲法。
太极拳之沾粘劲;形意拳之明劲、暗劲、化劲;螳螂拳之寸劲;尔六合拳术练的是什么劲?”于师曰:“六合拳术之劲,是随敌劲而变劲,在修炼中可以一个动作一种劲力,也可以一个动作多种劲力。
尔所谓之某拳某劲这么明确,差矣!六合拳术,每个套路的演练风格皆各有不同,每个招势的劲力亦皆不同,同一招势在不同的拳套中也不尽相同。
劲,有发于根,有发于腰,有发于丹田,有发于肩,有的只是手腕一转,有的以身催手,有的以手领身,其精微细巧之处,语言难以表述也”。
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
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心意六法即: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这六种极具特色的心意拳基本行拳要领,又称:六艺。
谱云:身成六式。
时下发表有关:六法的论述不多。
或看似旁征博引颇为翔实丰富,实则繁琐驳杂令人如入雾中难知要义,或未的真传专为拾人牙慧,只言片语支离破碎,误人非浅。
今特去其枝叶,以简明直接之语将:六法,要义详述于下,学一阅自明。
一、鸡腿谱论:此艺拳中最当先,落意前后紧相连。
剪股磨踵忍二便,踩断黄泉照三尖。
师言:打遍天下老鸡形,极言:鸡腿妙用。
鸡腿既言步法,又言足打之法,实则论下盘功夫要皆,下盘为拳法的根本,若无坚实的下盘功夫,其余一切皆成空中楼阁。
1、鸡腿之法:双腿弯曲,两膝内裹,剪股夹裆,行步为直线,直进直出。
前腿未起后腿即随,前腿未落后腿即追,双腿磨胫磨踵,踩踏而行。
2:鸡腿优点:首先两腿弯曲内裹,使下盘坚实而富有弹性,便与卸掉对方的劲力与借助地面仅作用力发动周身之劲。
自然灵活:鸡腿步法近乎于日常行走,不似弓马步。
开裆较大,有碍灵便,自而自然轻灵,移动甚活,步紧如风,可配合全身达成各种防守与反击动作。
藏腿膝之技:鸡行之步,看似平易无奇,实则暗藏腿膝之打法:起脚如风刮地风,进步踩踏有奇功。
提脚直击刮敌之胫骨,落步如踩踏毒物,每步中皆是:远则足打,近则提膝。
自后腿而发,谱云消息全凭后腿蹬。
护裆:裆部乃人身要害,十分脆弱,不堪一击,鸡腿之法磨胫磨踵,双膝内裹,时时夹裆,保护极为严密。
日久定形,临敌之时完全不必再有意护裆,可习惯成自然,全无撩裆之险。
二、龙腰谱云:存意搅海上重天,三折之体寓其间。
蓄势旋拧根节动,上下相合裹意先。
龙:中华民族尊奉之神物,云龙九转,变化多端,心意拳取之盘旋之状,九曲三折之体,而成:龙腰之法。
1、龙腰之法:一指身形的旋拧折叠,一指身法如游龙,曲伸自如变化莫测,收如伏猫,纵如放虎。
龙腰优点:利于发劲,此是龙腰之法最大的一优点,腰部的柔韧灵活,可令周身劲力一气贯通,使劲力能在体内通畅流动,且龙腰之形旋拧折叠,如紧压之弹簧,满绷之弓弦,蓄劲待发,一旦得势,展身吐放,即可随时产生强大的爆发力,如决堤洪水,势不可挡。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https:///is/eFjXPF8/评论:大道至简,绝招,秘笈就在看似平常的经验之中,本文虽短,精读细品,揣摩领会,必有所得。
六合心意拳是一种著名的内家拳术,相传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以后分为山西李作然(北派,练十二形,名“形意拳”),河南马元礼(南派,练十大形,名“心意拳”)二大流派。
后者有“宁带手传,不带口传,宁可失传,不可乱传”之训,向无拳谱流传。
在一次气功表演中,为了发扬这门拳艺,今将秘而不传的“六合心意拳”加以整理,以献读者。
六合心意举刚柔相济,内外兼练。
所谓“六合”,即“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肩与静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其中光注重于“以意领气,心与意合”的内气锻炼,故名心意举。
心意拳的架式是仿效龙、虎、熊、马、猴、猫、鹤(鹰)、鸡、蛇等十种(北派形意十二形即上述十形加龟、鹊二形)动物的动作特点,编成套路,动作淳朴,讲求神似,一般先学基本拳,或先练其中一形,循序增加,贵在持之于恒,日久内劲自出,有健身防病之效。
现举心意拳中起势桩步与基本拳两式为例,谈谈练功要领:一、起势桩步立正式站立,左脚提起,伸向左前方,足跟着地,足尖上翘,左足跟与右足跟相距三寸,身体亦随之侧向于左,右膝胯微曲,呈半马步状站立(高低可据各人体力而定)身体要中正,不能前俯后仰,头如悬顶,两眼平视左前方,含胸松腰,敛臂提肛。
按上述架式站定以后,摒除杂念,意守丹田,舌尖舐住上鹏,牙关微用力作咬牙之状,但要“脸不露形”,全身松静自然,然后作鼻吸口呼的腹式呼吸(应以意识引导,不可强用拙力,方能做到“心意领气”。
吸则少腹微收,呼则引气下沉至丹田),先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复提气至丹田静守片刻,再随吸气引气上提,两臂同时上提,高与骼平,左手在前,沉肘垂腕,手心向下,五指张开,手指微屈,右手提至左手肘或腕旁,手掌亦如左手之状,此时,全身内外三合,其外形举诀谓呈“前如瓦楞后如锅”之势。
河南心意六合拳实战技四势
河南心意六合拳实战技四势赖庆新 张笃新鸡步盘肘为心意六合拳的重要筑基功法,它有效地锻炼了梢、中、根三节的协调能力,使人体各器官充分地调动起来,达到全身灵变、劲力顺达,“合”字自然显现。
一、熊出洞(起势)1.左侧在前,右侧在后,身向右转,整体下蹲。
左脚向前迈一步,脚跟着地,脚尖微上跷,两肘尖向下,两手相抱至胸前,掌心向下,两腿弯屈,成虚步(图1)。
要义:沉肩坠肘,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身成六式。
熊有竖颈之力,防御之能,以顾上下冲击,两眼平视前方。
谱曰:“鹰形望地不见地,熊形望天不见天。
”二、鸡步盘肘1.后脚蹬地,左脚向前迈一步。
在左脚着地的同时,以腰带动左臂向左后划弧拉拽,肘尖向后。
左臂向左前方划弧盘肘,肘尖朝前。
两臂于胸前平行,两掌掌心向下,掌指分开,左肘尖与左膝、左脚尖上下相照,两肘尖至肩成一直线。
身腰尽力向左拧转,对称协调,合裆提谷,两眼平视前方(图2)。
2.紧接上动,向前迈右脚,同时蹬左腿,右臂向右后划弧拉拽,肘尖向后,左臂肘由后向前盘肘,全身发劲,两臂于胸前平行,掌指分开,掌心向下,左肘尖与右膝、右脚尖上下相照,两肘尖成一直线,腰尽力向右拧转,目视前方,一左一右直线盘练(图3)。
三、回身式盘到尽头,如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可身体向右后转(如拧紧的弹簧猛然崩开),同时右肘向后猛扫,左肘向右后侧盘肘,变为左肘、右脚在前,然后向前迈左脚、盘右肘,继续一左一右盘练,至收势。
要义:鸡步盘肘要以腰的左右拧转带动两肘、两手、两脚的运动,脚一蹬,手、肘、身、脚、胯一起运动,如离弦之箭,疾速,迅猛,劲整,两肘则如滚动之利刃。
用意:此势意在肘,与敌交战抓住时机,迅疾攻击,手护,脚踏,膝撞,肘击,对准要害瞬间抖发,身整步活,力贯肘尖。
心意六合拳每一式皆是“练为功,用为技”,意在用功、用心,切莫把它当简单的招式。
拳谚云:“手为规,脚为矩,规矩成则百法具备”。
实战技——大劈裹横歌曰:裹横之艺势真急,戒告犯者礼字先;若成宝剑抽出鞘,裹者横击变肘尖。
心意六合拳—虎形四把
一、起势抱元:双脚略与肩宽,直立,两手抱元,左手拳、右手掌同时起,作拱手状,右手掌抱于左拳,离胸前尺许,一般作礼节用。
二、剁捶:①起式:右脚上提,右掌变拳,双手在怀内划圈,挽滚而起,高过于眉,右脚起步同时,身体极力下蹲,再滚而起;如图2。
②落式:起式不停,右拳用力向下剁捶,左手掌同时合于右拳腕部,右脚用力震脚成右鸡步,如图3。
要求:做到三尖六合,四面包骨,以意领气,眼似铜铃身似碑,脚似钉耙手似锥,使三节劲、九节力、全身上下浑然一体。
下落时,气生丹田,气发为生,声随手发,手随声落,“噫”的一声从丹田发出。
三、黄鹰扑翅:右拳变掌,往右后方拽,左手由胸前弧线向右后方扑,同时左脚上前一步,变为左鸡步,两手抱于右侧,掌尖对掌尖,如怀中抱月,目视前方,如图5。
要求:脚到手到,协调一致。
四、燕子抄水:左脚向前方移一大步,右手掌同时往下插,如图6。
要求:左腿要伸直,右腿要卧下,两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贴于右大腿上,身子略向前倾。
五、根节巴掌:上动不停,左腿前弓,左手回收,随即,右腿前提,左掌托于右腿内侧,往回收,于胯前丹田处的同时,右手掌以同样姿势往上托于口平,称为过手,如图7、8。
突然左手掌向下按的同时,右手掌用力往前推,同时右脚落地,成右弓步,如图9。
要求:手到脚到,劲从脚后跟起,头往上顶,臂往下垂,手往前推,脚往后蹬,形成抗争力,左手掌向下按至左腿外裤缝处,右手前推时,口发“噫噫”之声。
六、飞鹰啄:右手掌上翻,掌心朝上,变为鹰爪,往回带,左手掌也成为鹰爪,紧靠右手内侧小臂处,以助势,身子同时后坐,成右鸡步,蓄力以待发,如图10。
两手变掌,掌心朝下,手指向前,如白蛇吐信之状,与右脚同时起,手向前标,脚向前蹬至极处。
平胸为度,如图11、12。
要求:脚手同时起,同时到位。
七、双连把:又名双推手,右脚落地,两手同时收回到两肋处,如图13。
右脚震步满脚落地,落地有声,重心在于右腿,蓄力待发,左脚上前一大步,为左弓步,同时两手用力往前推,如图14。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
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姬龙峰祖师老年得道,方创的早期心意六合拳“十二大势,前后各六势”和“上四把捶”。
上四把捶,只是“头肩肘手”上四把打法,没有编人下三把(胯膝脚)意(气)。
故《姬氏墨本拳经》曰:“四把捶明练上四把,暗寓下三拳。
”经典上四把捶系根据《易》、《道》之“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阴一阳……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之理,从简从易,不逐花架招式。
不过上四把捶说来说去,练来练去也就是“横拳、挑领、鹰捉、斩拳”阴阳二式,故“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一)熊出洞(侵扑站)震右脚出左脚。
右腿屈膝半蹲支撑身体重量,左腿屈置身前,脚尖上翘,脚跟点地;腰背一屈一伸,抖膀晃肩(二次),尔后两臂屈肘夹肋,两手自然下垂耷拉,一手在前护胸,一手在后护脘;头脸略上抬,眼睛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
(如图1)劲意:熊出洞要体现熊的沉稳之态。
(二)虎扑右腿一蹬,提左膝上左脚,向前纵身猛一蹿,带动双掌向前推捉并寓以向下扑按之意。
左脚落定,左弓步,手心内含,掌根着力,拇指紧扣。
眼睛圆睁上翻,逼视前方,有虎视耽耽之意。
(如图2)上动不停,双掌推捉出去,立即收回,置于腹前。
两肘用力夹胁。
(如图3)劲意要点及说明:(1)推捉(扑)出手,先快速吸气下沉丹田,当推捉到极点,用鼻喷气,顿发雷声“嗯——”,声随势落,声势俱厉。
(2)推捉(扑)出击立即回收:第一,体现心意拳“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不分”。
第二,体现心意拳“不合不打”,即手足、肘膝、肩胯之合(后人所创“十字把”是也);第三,体现“虎不现爪”之意。
(3)《姬氏墨本拳经》记载着练秘传十二把“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皆有“三心要实,三尖要照”之说。
即手心足心背心要实,和鼻尖肩尖膝尖脚尖要照(垂)直。
谱曰:心一颤,气贯四梢,五行封闭……可见心意拳出手定势,内(真)气充盈,方达坚实。
心意六合拳—雷声六路大桩功
心意六合拳—雷声六路大桩功心意六合拳以“硬冲硬攻”的打法为主,是用连续的爆发动作打翻对手。
但在实战当中对手不会像沙袋一样任凭拳打脚踢,而是会同时发出攻击动作,打到我方身体。
这就需要练拳者不但要拥有强大的攻击能力,亦要有极为坚韧的抗击能力,以抵抗对方的拳脚踢打,降低伤害程度。
雷声六路大撞功,是通过双人用肩、胸、腹、肋、胯、背六个部位的互相撞击,同时配合“雷声鼓荡”来练习抗击能力的功法。
此功法为双人对练,用人体练习抗击能力的效果比用器械或树木要好得多。
因为人是一个活的机体,其撞击时会自然化解一部分力,从而减少损害。
另外,双人在练抗打时也练习了身体的发力,从中培养了实战意识,对今后的实战有很大助益,望重视。
下面介绍具体练习方法:一路撞肩:1、双人侧身而立,双手下垂于腹前合扣。
两人均为右脚在前,相距约一脚远。
2、接着两人同时用后脚蹬地,推动前脚贴地向对方裆部进一步,前腿略微弯曲膝部,后腿挺直,成半弓步。
带动身体前冲,以肩互撞,着力点为肩部三角肌部位。
双手合扣向身体后方摆动,与肩部的前撞形成对争用力。
肩部互撞的同时以鼻“喷气”发出“哼”的一声,全身用力绷紧,意念集中于肩部。
3、接着前脚收回原位,恢复成准备姿势,如此反复进步互相撞击。
左式练法相同,互换练习。
练习要点:(1)两人互撞应配合默契,要同时完成动作,不得有快有慢,而且所用力量也应相同。
(2)“喷气”发声时,应由丹田发出,要求浑厚、雄壮。
像雨天打雷时“轰、轰”之声,不可“空洞无力”。
(3)由轻到重一下一下撞击,千万不能震动大脑,否则久之必有损伤。
二路撞胸:1、两人面对而立,双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
双手握拳下垂于身体两侧,离开身体约30公分左右。
2、接着两人同时右脚向对方裆部迈进一步,成半弓步。
与胸部前挺互相撞击,双手同时向身体后方甩动,与胸部的前撞形成对争用力,同时发“雷声”,全身用力绷紧,意念集中于胸部。
3、接着恢复成准备姿势,继续进步撞击。
也可进一步互撞,要领相同。
心意六合拳有哪些动作要领
心意六合拳有哪些动作要领推荐文章创新思维的障碍有哪些及对策热度:回答面试官问题有哪些技巧热度:比较励志的电影有哪些热度: 2017最有前途的十大职业盘点热度:比较经典的励志电影有哪些热度:“野马盘草”,是洛阳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中的马形拳把。
主要用来练习耐力与爆发力,是“拳功一体”的拳把。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心意六合拳有哪些动作,希望你们喜欢。
野马盘草动作一:起势双脚并拢,自然站立。
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颈正直,双眼向正前方平视(图1)。
野马盘草动作二:气沉丹田1、双手由身体两侧上抬至胸前,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四指并拢,拇指外分,虎口圆撑,手指向前上方,手心朝上(图2)。
2、接上式。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屈膝前顶,右腿伸直,成侧身弓牮步姿势。
双手同时向下伸出,左手置于左膝关节内侧,手心朝外。
右手置于右胯处,手心朝内,肘关节微弯屈(图3)。
动作要点:1、上半身保持正直,不可前俯或后仰。
头颈正直,双眼向正前方平视。
2、左手紧贴左膝内侧,右手紧贴右胯。
3、做整个动作时应同时配合深长呼气,意想气沉丹田,全身放松。
野马盘草动作三:金鸡独立接上式。
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屈膝向上提起,脚尖向前。
右手握拳、屈臂向上提起至面前,拳心向内,拳眼向外。
左手下按,掌心向下(图4、5反面)。
动作要点:1、身体正直,保持平衡。
2、右手握拳上提与左手下按形成对争用力。
3、做整个动作时,配合深长吸气。
野马盘草动作四:望眉斩接上式,右脚向正前方用力踏下,成右弓牮步。
右脚向前踏进落步同时,左手翻掌向前上方托起,掌心向上。
右拳同时向前下方劈砸左掌掌心。
着力部位为拳轮一侧,击出响声,双手合击后顺势发力下劈。
右拳劈落于右膝关节内侧,左掌顺势落于左胯处,掌心向内,肘关节微屈。
双手发力向前下方劈砸同时以口吐气,发出“哈”的一声,以发声催动内力,形成内外合一的整劲(图6、7、8、9反面)。
动作要点:1、右脚前踏、左手翻掌上托与右拳发力向下劈砸等动作要同时完成,尽量将动作做得协调、流畅。
《心意六合拳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心意六合拳拳谱姬夫子曰: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以此作身法,此拳名曰七拳,揝捷括胯挑领,去势虎扑,把把鹰捉。
又曰:但遇人者,手摧搐不止,多出变化,三存者不上,心里所昧,原来是本身不明,四稍上中下,三节分明,四稍具齐,无不取胜。
又曰:头打乐意随身起,去而未去召中央,踏动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又曰:肩打意合并阴阳,两手只在动内藏,出动入动紧随身,脚手齐到绝为真。
又曰: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和全,气孚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能教不是莫教停,蛰应未起雷先行,风吹大树百枝摇,心要动,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站身平,进中间,手起似虎扑,脚起不落空,遇敌方耐战,放胆尽成功。
又曰:六合,五行,四稍,三节,三心,三意,三尖。
六合要合,五行要顺,四稍要齐,三节要明,三弯要对,三心要实,三意要连,三尖要照,原来是本身去处。
又曰:六合:外形,手与足合,肘与腠合,肩与胯合;内形,心与意合,气与力合,乃为六合。
又曰:五行,心动如火焰,肝动如飞剑,肺动阵雷吼,脾动肋加功,肾动快如风,五行顺一气,放胆即成功。
又曰:四稍,舌为肉稍,手指、脚指为筋稍,牙为骨稍,浑身毛孔为血稍,乃四稍分明。
又曰:三节,上节不分明,多出七千十二般神拿,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出七二盘跌,乃三节也。
诗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阴阳势,莺捉四平足下抛。
三节分明,手起横拳势,势难招展,展开四平前后稍,望眉攒,加反背,如虎搜山,斩手炮,掉形如风,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踩打莫容情,抢了起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进不能胜,必有寒势之心,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如践鼠战壕,遇着要取胜,四稍俱要齐,手起脚不起是枉然,脚落手不下扑是狂然,未起是占子,未落是墜子,三心不连,必定学艺浅,拳出莫空回,空回总不奇,兵行论道,抢夺如射箭,兵战杀气,拳上一气,无不取胜,君与臣,将与兵,共合为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远近一丈步为捷,两头回转一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尽在眼前一寸中,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事难行。
心意六合八法拳概述 六十式教学
心意六合八法拳概述六十式教学心意六合八法拳概述六十式教学[ 录入者:CFT | 时间:2011-07-08 18:12:41 | 十二势乃心意六合八法拳中的单项统习动作,每势分为四法,左右均可单独操练,是综合性能与技能锻炼的基本功法。
此势如敌方以左掌拨我右掌,我即回身变势,右掌立刻收回,左手则由肘下向前直插,使对方腋下受创。
此即所谓“气归脐”也。
承上式,两手向右,互相横裹环绕纠缠,是缠托敌手之柔绵包裹法,操演时起前手后手紧随,粘敌起落,乘势相随,练之熟练,则身手齐落,无往不利。
第六十六式存气开关此势想定敌人向我右前方中部击打,即用左手向前插,右手由膝处向上抄托,以击敌人之胁或小腹,动时缩身挺劲,右腿足尖著地,后跟欠起。
左手即向右肘后,右手向上一翻,两手随翻随拉,犹如握物状。
即拳经所谓“三回九转是一势,总要一气为主宰”也。
第三十八式燕子斜飞此势是回身换影法,夫与敌作战,首重身法,审其之来势,观其之虚实,或一触手,领其气而回转伏势,或遇人多,则三摇四旋,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胆大心细,眼顾四方。
再从左侧进半步,足尖著地,足后跟欠起,左手从右肘下平穿向左侧而上。
它以心意为主、六合为体、八法为用;内以养心益气,外可强身健体。
此势是截击敌之来手,蓄势以待之法。
有心者可以一悟。
承上式,再右手由下穿上,左手紧随,穿右手则右足跟上。
挺腰收胯肩肘坠,含胸拔背顶虚悬。
承上式,两手向右侧平推而上。
演练过程似太极,刚柔相济步为先。
第四十九式魁星献斗此势假想敌方以拳或腿向我右侧打来,我即以右手往下一拨。
此势面临正敌方,两掌前后分段拦截敌手,所谓手欲动而步亦早为之摧迫,脚踏中门抢他位,就是仙人也难防,则制敌有术也。
第四十三式抽梁换柱此势一共二式,左右轮回一去一返,其法是敌如右手来,我则以左手顺其来势之便,在其背面连截带冲.倘其右手来攻,亦以右手在其左手中段拦截,连招带打。
两掌随即反转压敌手上。
如对方能及时避开再出右手来招,我即将右手缩回,左拳由右肘下横钻向敌面部冲击。
心意六合拳秘传“两把半”
心意六合拳秘传“两把半”杨耀钧先生86岁练功(1986年)两把半是心意拳门中秘传套路。
全套虽只数式,但其势天翻地覆,恨天无把,恨地无环,出招凶猛狠快,劲势雄健,极具爆发内劲。
两把半共二趟九式,由心意门七代宗师杨殿卿,杨瑞堂(河南周口人,回族)传扬耀钧。
杨耀钧先生(河南周口人,回族,系心意宗师买壮图孙女婿,殿卿之侄)传杨金柱。
杨金柱先生(宁夏吴忠人,回族)传子杨文舜。
两把半盘练法:1、熊出洞:左脚在前,身向右侧,整体下蹲,两腿弯曲,前后相套,左掌置右腮处,掌心向内,右掌置右胯处,掌心贴胯,目视前方。
(图1)2、接把:左转身,上右脚卷地风,同时右掌握拳由下向上撩击、高至腹部,左拳从右腮向下向前击出,高同肩平,回左掌拍右手腕。
(图2)3、鹰捉虎扑:双掌交叉上举,掌心向内(左掌在里右掌在外,紧贴左手背),同时上右脚卷地风,双掌前撞,翻账拍按,左腿上一大步成牮柱式,(注:牮(音jian箭)指的是庙中斜着支撑的柱子)同时双掌撕拽而下,左掌靠左膝内侧,指尖朝前,右掌置裆部护裆。
(图3)4、横拳:右手握拳,拳眼向上,左掌五指张开贴在右拳上,同时起身,右脚上前半步,震脚,双手由下向上划一弧形收至腹部,左脚上前一大步成牮柱式,双手由下向上撩击,高与胸平,目前视。
(图4)5、转身挑领阴阳势:全身整体下蹲,右手下插至左胯旁,左手上提至右腮旁,右后转身,右腿上步右掌上挑,高过头顶,全身起立,左手下按至裆前,左脚上半步,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跟着地,脚尖翘起。
(图5)6、沉劈:左脚垫步上右脚,脚尖翘起,全身下蹲,同时右掌尽力下劈,至裆前手背靠右脚心,左掌上提至右腮旁,掌心向内。
(图6)7、挑领:左脚猛蹬,右脚上一大步成牮柱式,同时右掌由下向上向前发崩抖劲挑起,置头部前上方,掌心向后上方,五指张开,左掌下按至裆部护裆。
(图7)8、并步单掌:左脚上一步和右脚并齐,左掌扶右掌腕部向前击出,高与肩平。
(图8)9、转身鹰捉虎扑:(狸猫扑鼠)左后转身,双掌交叉上举,掌心向内(左掌在里,右掌在外紧贴右手背),同时上右脚卷地风双掌前撞翻掌拍按,左脚上一大步成牮柱式,同时双掌撕拽而下,收至腹部,随着左脚前落双掌向前击出至左膝前(狸猫扑鼠),雷声收势。
心意六合拳的手法、脚法、十二形与五行合一法
心意六合拳的手法、脚法、十二形与五行合一法心意六合拳是历史名拳,它的创立与发展,对中国近现代拳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意六合拳的手法、脚法、十二形与五行合一法。
欢迎阅读!心意六合拳的手法、脚法、十二形与五行合一法起手横拳势难招,展开四平前后梢,望眉斩夹反见背,如虎搜山截手炮。
俱行如风,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踩打莫容情。
抢上步,十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
进步不胜,必有寒势之心。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
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
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
手起足不起,刚枉然;足起手不起,亦枉然。
未起是摘子,未落是坠子,三意不相连,必定艺儿浅。
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
用兵行诡道,枪扎如射箭。
拳去一气,兵战杀气,无不取胜。
君与臣,将与兵,合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
远近一丈步位疾,两头回转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近在眼前一寸中。
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车难行,拳打遍身之法,脚踏浑身是空。
远去不发足,发足不打人。
见空不打,见空不上。
先打顾法,后打人。
何为顾法,浑身是法,俱打的是本身,随机应变。
手起莫要望空落,闪展两边,提防左右,强退者,往后退,拾连紧追。
随高打高,随低打低。
起为横,落为顺,为其正方。
心不勇,手不推,不止,多出变化。
三存者不上,心有所悟,原来是本心不明四梢。
上节不明,多出七十二把神变,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出七十二法盘跌。
有反意必有反气,有反气必有反力。
言其形未动,必有意反之心。
面笑眉喜不动唇,提心防他,必有伶俐之能。
知其归一合顺,则天地之事无不可推矣!识见不是随时意,遇教事无有不到头。
姬寿云:文武古今之圣传,且系国家之大典,上有益社稷,下能趋吉避凶,此生不可缺也。
今之习武者,专论架势,封闭闪法,不知日间了然在目,还可少用;若黑夜之中,伸手不见,如何用之?必自误其身,悔何及哉!惟刚大之气,养之平素,而忽然发于一旦,依本心本性,直扑上去,逢左打左,逢右打右,不怕他身大力勇者,一动而即败也。
山西六合心意拳周身十四处打法
山西六合心意拳周身十四处打法一、头打头打去意随身起,踩定中门抡他位,缩身束势风扫地,就是神手也难防备。
二、肩打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全在洞中藏,左右盘步能下势,束展二字一命亡。
三、肘打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比虎扑羊,有时左右两膀变,后手只在胁下藏。
四、手打手打起落头手挡,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眼光。
五、膝打膝打几处人不知,好似猛虎出木笼,浑身抖绝神威势,左右横顺任意行。
六、胯打胯打中节并相连,左右相合得(法)自然,外胯好似鱼打艇,里胯抡步变势难。
七、足打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较技无停势,去意好似卷地风。
八、腹打腹打去意粘阴,全在内劲忽反弓,丹田练就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功。
九、臀打臀尾打落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收缩二字自分明。
以上打法均要保持身体中正,不可前栽后仰、左歪右斜。
起势如箭穿,落势如风轮,上法一直往前而去,鸡步箭步平飞而去,收纵合宜,曲直自然无往不利。
手、肘、肩、胯、膝、足左右配对,加头、腹均可打人,谓拳之十四处打法。
臀尾打人不见形,十四处打法均有臀尾之劲,故有“背尾全凭精灵气,收缩二字自分明”。
臀尾打人,决不是用臀部去撞人,而是暗藏于十四处打法之中,是无形的精、气、神的作用。
六合心意拳内功技击之深奥,主要是六合,全在束展天地翻。
学六合心意拳,练内实不练外空,求实用,不求花招。
周身束抱三合,犹如天地之气凝,阴阳之环抱,练十四处打法,果能练到束展自然,开合巧妙,真有御侮无形之奥妙,所以说,天地之气凝,迅雷闪电喷,制敌心房碎,全在束展功,有手则无手,取敌如取偶,要知此消息,束展二字求。
拳谱云:“束静展动意深良,动静两字柔合刚,学者要知如何练,关键仅在天地翻。
”六合心意拳,把把、势势,如无天地翻,就没有得法真传。
六合心意拳十四处打法,灵活多变,又全在进退得法,得法得势。
进退速如矢,退步缩似弓,反侧裹风膀,取敌卷地风,手在怀中变,步在后足蹬,坐势沉元气,发劲用神功,出势发声怪,变化似蛟龙。
李明心意六合拳四把捶
李明心意六合拳四把捶出手横捶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梢,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拋。
四把捶一向为本门不传之秘,因此有“斗金难买四把捶”之说。
现在各支流演示的四把捶,因人与人之间的打法特点和风格的不同,在套路上也就略有出入也纯属正常。
但它们的核心动作与主旨却并未改变。
四把捶套路简单,来回走直趟,核心是横捶,鹰捉,虎扑,虎蹿。
四把捶既是套路演练,又是技击能力的演练,内外兼修,应变无穷,日久功深,拳打万变,其意自现。
四把捶攻防含义一、轻步站左脚前,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右脚在后,侧身站立,右腿微曲,重心在右腿,两手朝内微扣,左前右后,位于腹部,做到头顶颈竖,精神饱满,有箭在弦上之意,敌不动,不可露出真意。
敌一动即刻先发制人。
二、熊出洞重心后撤,双臂前抻,两手心朝下,两肘护肋,目视前方。
此式可攻可守,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就快速攻击,纵敌千军万马,我如入无人之境,自信克敌制胜。
三、虎扑左脚急速向前一步,呈左弓右箭步,两脚趾抓地,身体形从头到后脚呈一直线。
同时,双手随左脚前踩之势,双手下扑于左膝内侧,手心朝下,掌根按劲,左手前,右手后,左手不得超过前膝(虎不显爪)此乃饿虎扑食之势,应重点体会快速迅猛之扑劲,手心朝下之按劲,足趾抓地之扣劲,头朝前之顶劲,丹田之抱劲,以便达到劲力整体爆发。
(如图1)四、猴缩蹲承上式,左脚略提起回收,身体重心后撤于右腿,身体后缩下蹲,两肩下垂,两肘护肋,目光前视,腰要直,不撅臀,此乃取猴有缩身之灵巧,快速闪避与防御,以便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五、过步箭蹿承上式,双臂速回击己腹,借其弹劲,左脚前进一步,右脚跟一步的同时双手朝前往下扑按劲,右脚前,左脚后,呈坐盘式侧身向前,左肩冲前,左手下按于右膝前,右手按于右胯处,双手心朝下,此乃借用连续上步狠击对方,有人称它为“虎蹿把”。
六、横拳前式呈坐盘三盘落地之后起身上左步,呈左弓右箭步的同时,双手似抓物提起朝前送,右手握拳,拳眼朝上,左掌直立傍护右拳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意六合拳的死架及活招讲解
心意六合拳是拳功一体的上乘拳法,属于短打类拳术。
但心意六合拳注重实战搏击和内养内保相结合。
学练心意六合拳要想出功就要多盘架子。
我在《心意六合拳练习法》一文中说到心意六合拳学练的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盘架阶段,找劲阶段。
这里有一个练“死架”和盘“活招”的问题。
实际上心意六合拳的盘架要练“活招”,而不是让你去练“死架”。
有的人练拳爱死练,认为这样容易出功,其实不然。
练“死架”容易把拳练死,把身体练僵,即练得全身硬棒棒的,这种劲是僵劲。
所以,练习心意六合拳要练“活招”,练“活招”可以把身体练的活如猿猴,动如猛虎,它的好处是能够骨节开放,舒筋活络,气血通畅,肌肉放松;全身无一处刚、硬、僵、死之处,故在击敌或者防敌自卫时身法灵活,身无空隙,到处可以击敌应敌。
心意六合拳的内容虽然很多,但均以盘练“十大真形”和“四把捶”等为主。
心意六合拳的“十大真形”是练龙、虎、鹰、鹞、熊、鸡、马、燕、蛇、猴等十种动物的真性和灵意为目的,以单盘式为主体,所以,每一个单盘式都是很科学的,而每个单盘式子也是具有灵活性、实战性的。
在实际的盘练中,每个单盘式都具有其攻防意识。
所以,我认为心意六合拳的单盘式是“活招”而不是练“死架”。
我们在练习每一个单盘式时就不能把此单盘式当做“死架”来练习,心意六合拳则要求练拳者要把每一个单盘式当做“活招”来盘练,这一点,做为心意的练习者一定要心知肚明,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才行。
中国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心意六合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
瑰宝,它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心意六合拳既有“十大真形”的单盘式,也有它自己的套路,这就是有名的斗金不换的“四把捶”。
拳术有套路一点也不奇怪,而拳术的套路却有它精彩的一个方面。
套路既有连贯性、戏剧性和观赏性,并且含有一定的人为的、固有性的攻防意思(即人为设定的假性攻防),而与此相反,单盘式决不存在这种问题。
心意六合拳的“十大真形”单盘式的每动、每形都是具有攻防目的而进行训练的,所以,他的攻防空间很大,这就是单盘式的优点。
心意六合拳为什么既有优秀的单盘式又去设置套路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武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单盘式只有攻防意识而不具有观赏性,所以心意六合拳总不能在酒后茶余让人去练单盘式供人欣赏,为了营造一种娱乐的文化需要,但又不能失去心意六合拳原有的拳功一体的功能,所以先贤们创造了“四把捶”这样具有连贯性、趣味性的套路供练功者以儒雅的方式给人欣赏。
那么是不是“四把捶”就不具备攻防意识呢?否!“四把捶”仍是以打为中心线贯穿的一趟“拳功一体”的上好套路,故有“斗金不换”的美名。
但套路和单盘式又有不同,有的人认为“四把捶”是一趟“功夫拳”,只要死练、苦练就可功夫上身,就可练出心意六合拳的上乘功夫,因此,有的人就“死盘”这趟套路和架子。
这里有一个认识和练法的关窍在里面。
以“四把捶”套路中的“鹞子入林”和单盘式的“鹞子入林”来做一些比较分析。
“四把捶”的“鹞子入林”是在“横捶”的转身间为防止后面有偷袭才设置的一个动作,所以他在一转身间以左臂横格敌方的来拳为一打,而右臂同时向左胯下插为“入林”再上挑敌臂为二打。
如按套路的连续打击下一个势子则是“单凤朝阳”,这样就比较机械。
心意六合拳认为比较机械的式子就是“死架”子,在实战搏击时就不好用,或者说用不上。
当然此式练得纯熟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左臂格、右拳打同时进行而达到“活招”的目的,
但我们不能由于心意的套路练习,而给练此趟拳的人常年的练习形成一种练“死架”的感觉。
而“十大真形”单盘式的每式、每形、每动、左右转换的方式练习,因为是阴阳互济,左右对称的,所以“十大真形”的单式“鹞子入林”同样是以左臂格时,右臂也钻进敌方右肋下进行走打的。
当敌方右臂为我制而欲抽回去时,我的左手格空,但我的右臂已钻进敌右肋下。
如敌方右步赶紧撤回、右臂收回时,我右臂已从敌方的肋部打寸劲击打敌方胸膛了(肘击),不论打到与否,我已由于活招而使敌方变得手足无措起来,首先破坏了敌方的重心平衡,这样敌方处于劣势,只有被打。
因为敌方后撤是“进为一、退为二”的二个节拍,而我的进则为一个节拍。
因为心意六合拳单盘式练习一般都是左右互换的,所以,当我左式打完时就是打右式,正好我换成右式时沉肩屈臂坠肘会自然的又挡住敌人的左拳袭击,同时我又可进右足,“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挡”,进钻左肘到敌左肋下,敌方退让不脱。
因此,就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的“鹞子入林”一式来说,就不会像“四把捶”那样,下一式非打“丹凤朝阳”,而是可上打挑领,下打坠把;前发卷地风,后打虎坐山;这样任意变换,随心所欲,不管是进击或者自卫,其变化的空间大,不为套路的安排所拘谨。
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学练心意六合拳主要以“十大真形”的单盘式的“活招”为主练习,“四把捶”虽然是一趟功夫拳,但也不要把它当作“死招”练习,也要把它当作“活招”练习,这样我们在学练心意六合拳时就不会有“死架”的感觉而都是“活招”了”
我不否认有的先贤们创造了“死盘拳、盘死拳”的理论,他们认为只有死盘拳、盘死拳才能把功夫练上身。
但这里有一个这样的问题,那时候没有武术杂志去传播,去交流,所以一般的人要想用武术理论去指导自己练拳则
很不容易,所以只有按老师教的那一套按步就班地去苦练、死练,有的也确实收到一定的效果。
但这样的方法练出功慢,而且社会已经发展的很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了,到了科学化的今天,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武术理论都介绍出来了,这些科学知识和武术理论都是指导学练心意六合拳的最好“老师”,所以我认为现在练功要抛去旧的、不适合现代人练功的东西,树立新的科学练功体系,把心意六合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