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复词与偏义复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 课件25张
• (2)“其”,代词,上面那些情况;“与”,动词,给予;“残”,动 词,伤害;“而已矣”,罢了。
二、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般是一个字一个词; • 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合成词)为主,两个字一个词。 • 但古代汉语中也 有特殊现象,存有少量双音节词(即复词),同义复词和偏 义复词就是较典型的两类词。
• (5)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真题引领
• (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刑赏忠厚之至论【宋】苏辙
•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 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 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召 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存亡:偏义复词,此处只有“亡”的 意义,“存” 为衬字
• (2)语义相近的 偏义复词
•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偏义复词, “园”“圃”是相近词, 分别是“种树的地方、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 “园”之意
• 虽然偏义复词在古汉语中很少,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就会成为阅读的 障碍。如何掌握呢?
• 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 故宁委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别白 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如此, 然后知吾之用刑,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 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 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 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 忍人,而爱夫爵禄也。
古代汉语 偏义复词 简答题
古代汉语偏义复词简答题
古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具有相关意义的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
其中一个词起主导作用,另一个词起修饰作用,用来表示程度、方向、方式、目的等等。
以下是对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偏义复词的简答解释:
1. 近义复词:由同义词组合而成,如思量、琢磨、心血、往返、反复等。
2. 标类复词:由一个意义明确的词和一个修饰词组合而成,修饰词起标志、特指、限定作用,如忽明忽暗、一心一意、干干净净等。
3. 褒贬复词:由一个褒义词和一个贬义词组合而成,表达褒贬情感,如恩威并施、慷慨解囊、执迷不悟等。
4. 动类复词:由一个动词和一个修饰词组合而成,修饰词起程度、方向、结果、方式作用,如高声大笑、密切关注、细细思忖等。
5. 名类复词:由一个名词和一个修饰词组合而成,修饰词起程度、特指作用,如自由自在、高山流水、朝朝暮暮等。
以上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偏义复词的分类和解释。
这些偏义复词在汉语表达中起到丰富和准确的修饰作用,让表达更具艺术性和文化特色。
同义复用和偏义复词的区别
同义复用和偏义复词的区别在文言文的学习或高考复习中,有两种语言现象值得注意:一是同义复用,如“饥馁”、“垄墓”等;一是偏义复词,如“作息”、“臧否”等。
对于偏义复词,在有些教科书或资料中,作为一种文言现象,有过练习及其提示,学生比较熟悉;但对于同义复用即同义语素构成的词,一般很少正式提及,学生有陌生的感觉。
但是,同义复用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比偏义复词还高,如果不引起注意,对它没有理解,阅读时就不能很好领会意思,翻译也就不能准确进行。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特别引起注意。
为了更好地掌握文言中这两种语言现象,需要对其进行辨析。
如果采用比较的方法,则领会更深刻,运用更方便。
(一)从词的构成上加以比较。
同义复用,构成这个词的两个语素,顾名思义,是同义或近义的;而偏义复词,构成这个词的两个语素,虽然有的是同义的,但绝大多数是意思相对、相反的。
例如:①同义复用:如邕自非寒暑易节,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寝寐”,“寝”、“寐”同义)译文:蔡邕除非寒暑换季,不曾解过衣带,没有睡过好觉的时间有七旬之。
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攻伐”,“攻”、“伐”同义)译文: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②偏义复词:稍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
(“损益”,“损”、“益”义相反,偏于“益”)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动静”,“动”、“静”义相对,偏于“动”)译文: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盖屋住下,行为举止都依照礼的要求。
(二)从词的使用上加以比较。
同义复用,是两个语素构成的词,用在句子里,表示的是相同的一个意思;偏义复词,也是两个语素构成的词,但用在句子里,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个语素的意思,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的作用。
例如:①同义复用: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垄”,坟;“墓”,坟墓。
“垄墓”,即“坟墓”)译文: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试大纲》规定,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纵观近几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
1、一词多义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意: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例如:①间:间缝。
《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②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
”③缝隙,空隙。
《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④介入其间,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⑥断断续续,间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⑦隔阂。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间”。
⑧挑拨离间。
《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⑨暗中,偷偷地,悄悄地。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间语……”⑩抄近路,抄小路。
《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又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该读zhāo,义为早晨,名词,是本义。
因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拜”,动词。
课文中“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课文中“于是入朝见威王”即是此义。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以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2、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解释不通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通用字,指两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偏义复词,反义复词,同义复词
~ 反義複詞、偏義複詞、同義複詞※是「反義複詞」或「偏義複詞」必須依上下文文意判定:兩字意義都用者為「反義複詞」,只取其中一字意義者為「偏義複詞」。
◎練習:請依上下文文意判定下列「」中的詞,為「反義複詞」者請寫「反」,「偏義複詞」者請寫「偏」(並把取的字義圈起來),「同義複詞」者請寫「同」。
1.()你能辨別寶石的「真假」嗎?2.()將軍下令採用「左右」夾擊戰略。
3.()「閱讀」有助於提升語文能力。
4.()青少年喜歡「追逐」流行。
5.()「窗戶」上布滿了灰塵。
6.()老闆從不惋惜員工的「去留」。
7.()你們就握手泯「恩仇」吧!8.()「巨大」的聲響把他震醒。
9.()「忘懷」得失,生命才會無限寬廣。
10.()「言語」的影響力很大,不可不慎。
11.()「建築」的技術日新月異。
12.()「俯仰」之間,我已白髮蒼蒼。
13.()「得失」心太重,反而容易失敗。
14.()心裡越擔心「得失」,事情反而越不容易成功。
15.()幾番「得失」,我已失卻一切。
16.()「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17.()「勝敗」乃兵家常事。
18.()「裁縫」也是一項專業。
19.()一個自甘「墮落」的人,是會自毀長城的。
20.()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
21.()人心「貪婪」,令人感慨。
22.()土石流把這個「村莊」摧毀了。
23.()土希兩國,歷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累有衝突。
24.()他一向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是個「恩怨」分明的人。
25.()大凡憂之所來,不外兩端:一曰憂「成敗」,一曰憂「得失」。
26.()大雄今天又「忘記」交作業了。
27.()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28.()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
29.()天到多「早晚」了?還跟著去遊魂!30.()心中要常存正面的「思想」。
31.()世態炎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32.()他「駕駛」的技術很好。
33.()他正「沉浸」在勝利的歡樂中。
34.()他的興趣是「學習」各國語言。
中学文言文同义复词与偏义复词探析
通常是 由并列关系的几个语素组合而成 。这些语素可
以是 实语素 , 也 可 以是 虚语 素 。 分类 例 释如下 :
A 名 词语 素
、
同义 复词
同义复词 是指 古汉 语 中 由两 个或 两个 以上 的 同义
宾客 波澜 干戈 丁 洋》 )
稍 稍宾 客其 父 。 ( 《 伤 仲永 》 ) 至若 春和 景 明 , 波澜 不惊 。 ( 《 岳 阳楼记 》 ) 辛苦 遭逢起 一 经 , 干 戈寥 落 四周 星 。 ( 《 过零
与“ 弊” 意义 相近 , “ 疲弊” 指 百姓 疲 劳 、 物 力贫 乏 。 从 上述 分析 可 以看 出 , 同义 复词 的特 点是 : 由几个 语 素组 成 , 而这 几个语 素 的意 义相 同或 相近 。 同义复 词
复词 , 二是偏义复词。 本文 以中学文言文中出现 的同义
复词 与偏义 复词 为主 , 对 这一 文言 现象作 一肤 浅探 析 。
范之作。
参考 文献 :
[ 1 ] 赵冰 冰 . 先 秦 文 学 对 中 国 民族 文 学创 作 的深 远 影 响 [ J J _ 吉林 省教 育学 院学 报 , 2 0 0 8 , ( 9 ) .
可 以说 , 先秦文学鉴赏主要是针对《 诗经 》 的, 这
个 阶段 对 《 诗经》 的解 读 已 经上 升 到 了对 其 审美 价 值 的 品味 和 鉴 赏 ,但 是 由于 先 秦 时 期 对 于 文 学 艺 术 的 鉴赏 还 是 很 模 糊 , 无 论 是 主 要 集 中于乐 舞 的 “ 季 札 观 乐” , 还 是 更 偏 向文 学 的 《 孑 L 子 诗论 》 《 论语》 《 孟子 》 等 作 品都属于对 《 诗 经》 文本价值 的解读 , 此 时 的 文 学
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专题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专题一、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例三: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例四: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白头吟》)——“东西”是反义词,此处只取“东”的意思,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例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鹏鸪天•送人》)——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
“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
整句话意为: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 之意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例三:言其利害。
(毛遂自荐)——偏的还是利。
偏义复词曾经在全国高考题中出现:《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 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 曾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 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 “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一、偏义复词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车骑”偏用“车”义,“骑”是衬字,车子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偏用“入”义,“出”是衬字,进入,侵入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少长”偏用“长”义,“少”是衬字,岁数大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用“巷”义,“陌”是衬字,街巷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公姥”偏用“姥”义,“公”是衬字,婆婆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作息”偏用“作”义,“息”是衬字,劳作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父母”偏用“母”义,“父”是衬字,母亲/“弟兄”偏用“兄”义,“弟”是衬字,哥哥8.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父兄”偏用“兄”义,“父”是衬字,哥哥9.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孔雀东南飞》)“牛马”偏用“马”义,“牛”是衬字,马10.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孔雀东南飞》)“女子”偏用“女”义,“子”是衬字11.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短歌行》)“契阔”偏用“契(投合)”义,“阔(疏远)”是衬字12.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去来”偏用“去”义,“来”是衬字,离去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偏用“国”义,“家”是衬二、同义复合词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乏困:贫乏,贫困,缺少的东西2.乃遂私见樊於期(《荆轲刺秦王》)乃遂:于是,就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辞决:辞别,告别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宾客:宾客:贵客叫宾,门客、食客叫客,合用指随从人员。
5.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涕泣:哭泣。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振怖:“振”通“震”,惊恐,害怕。
7.北蛮夷之鄙人(《荆轲刺秦王》)蛮夷: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文言文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合而成,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是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如“浅深”只取“深”的意义;二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如“园圃”只取“园”的意义。
同义复词则是指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合并使用,以加强语义强度或明确语义范围。
同义复词的两个语素间可以插入另外两个语义相近或相关的语素,从而构成一个短语。
例如,“追逐”同义复词,“追”和“逐”两个语素间插入语义相同的两个语素“亡”和“北”,句中四个语素一起构成短语“追亡逐北”。
总的来说,偏义复词强调的是在特定语境下,一个语素的意义被强调而另一个语素仅作为陪衬,而同义复词则是通过重复相似的语素来增强语义的表达效果。
一、偏义复词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分析:“车骑”偏用“车”义,“骑”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车子”。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分析:“出入”偏用“入”义,“出”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进入,侵入”。
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分析:“少长”偏用“长”义,“少”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岁数大”。
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巷陌”偏用“巷”(小街道)义,“陌”(田埂)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街巷”。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分析:“公姥”偏用“姥”义,“公”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婆婆”。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分析:“作息”偏用“作”义,“息”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劳作”。
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分析:“父母”偏用“母”义,“父”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母亲”;“弟兄”偏用“兄”义,“弟”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哥哥”。
8.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义复词
• 16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 复挺者。 • 17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 18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 止十有一月耳。
• 19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 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 20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 21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 关,毋内诸侯。 •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谢项王。
• 庾:谷仓。 • 瘐:瘐死:(囚犯)死在狱中。 • 穿窬:也作“穿逾”:穿壁翻墙(窬: 洞。) • 穿窬之盗
•
通假字
• 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 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 焉取之”。 • 3.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 人盟”。 •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 知”。 • 5.蚤通早(早一些)例:旦日不可不 蚤来谢项王。”
• 众人: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 • 不必: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 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 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其实:它的实际(真相),如“自以 为得其实”
• 方丈: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 容一人” • 往往:到处,如“墙往往而是” • 颜色: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 不少变” • 不行: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 成立: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 于成立”
• 60绌同黜,罢免官职,例:屈平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 • 6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 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 62具通俱,全,都,例:愿伯具言臣 之不敢倍德也。”
• 63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 6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 6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 吏则头枪地。 • 66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 楚。 • 6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 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文言文翻译的八个考察点
高考文言翻译题的八个考查点唐惠忠文言语句翻译是古文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以历年高考中出现的一些句子为例,谈谈高考文言语句翻译题的备考。
考查点之一: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书写相同但意思和用法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比如:例1: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例2: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例1中,“史记”的翻译可能会有些难度,其语境义为“史书”,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司马迁的《史记》;另外,“河”古义专指“黄河”。
而例2的关键词为“忍”和“去”,其中的“忍”在教材里出现过——《鸿门宴》有“君王为人不忍”一句,这个“忍”也是“心狠、残忍”;“不去”的“去”也属古今异义,今意“往”,古意指“离开”。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因此,考生解答翻译题时应警惕与现代汉语形似的双音节词,切不可轻易地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古代汉语的词语,以免造成“以今释古”的错误。
比如:例3: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例4: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当作珍宝来收藏,不要使它毁坏。
”)例3中的“设备”、例4中的“宝藏”都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翻译时应分开解释,分别指“设置防备”和“把……当作珍宝收藏”(“宝藏”直接译成“珍藏”也对)。
考查点之二:同义复词、偏义复词所谓“同义复词”,指古代汉语中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词语。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因同义复词两个部分的意义相差甚远,常让人无从下手;其实,在具体翻译时“取其一”即可。
高中语文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准确把握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课件25张
1
一、解读高考
• 1.考查内容。
• 从考试角度看,常包括断句、文化常识、文言词句,以及筛选信息、分析概括 等。
• 从选材角度看,以传记文(包括人物传记和史传文)为主,除此之外,还会涉 及游记散文,而议论性文章涉及较少。
• 从命题角度看,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多以客观题的形 式出现;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多以翻译的形式出现。
• 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 卒方安。
• (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吉甫以羊、吕险躁
险躁:轻薄浮躁
• B.群等怒怨吉甫 怒怨:怨恨
• 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恩雠:恩泽和仇恨
• D.临事不顾生死 生死:死的危险
17
• 16. 首领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 17. 饥穰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4
【小试牛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 窦群字丹列,扶风平陵人。祖亶,同昌郡司马。父叔向,以工诗称,代宗朝, 官至左拾遗。群兄常、牟,弟巩,皆登进士第,唯群独为处士,隐居毗陵,以节操 闻。及母卒,啮一指置棺中,因庐墓次终丧。后学《春秋》于啖助之门人卢庇者, 著书三十四卷,号《史记名臣疏》。贞元中,苏州刺史韦夏卿以丘园茂异荐,兼献 其书,不报。及夏卿入为吏部侍郎,改京兆尹,中谢日,因对复荐群。征拜左拾遗, 迁侍御史,充入蕃使秘书监张荐判官,群因入对,奏曰:“陛下即位二十年,始自 草泽擢臣为拾遗,是难其进也。今陛下以二十年难进之臣,用为和蕃判官,一何易 也?”德宗异其言,留之,复为侍御史。
同义复词与偏义复词
同义复词与偏义复词复词,自清代以来为训诂学家、语言学家所瞩目,在他们的著述中时有涉及。
可是在这方面的理论文章迄今不多,而古籍的注释校勘又往往牵扯到这个问题。
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就正于方家。
一.同义复词在古代汉语中,特别是先秦作品,同义复词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一种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
所谓“同义复词”,是指古代汉语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复用,并列构成复合词语。
它的内部结构关系是并列关系,其中作为构成成分的同义词,义同义近是相对的,他们往往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相异的一面。
这就是所谓“对文则别,散文则通”。
意思是说,某些同义词当分别使用在对偶句中的时候,它们的意义或用法有细微的差别;当分别使用时,常常各自保留了他们原来的词义或用法;当连用于散文句中的时候,它们的意义又有相通之处,我们在阅读时常常是取其共同之处。
同义复词,少则两个音节,多则有三四个音节,以两个音节的居多。
但在功能上却只能是一个词。
由于有些同义词经常连用在一起,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复音词。
现代汉语中相当一部分的双音词就是由古代两个单音同义词(近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例如“恐惧”等。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过:“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
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
”因此我们在阅读古书的时候,务必注意同义复词与今天使用的形同而义不同的双音词的区别。
从词类上分,同义复词可以分成两个类型:实词型和虚词型。
(一)实词型⒈名词同义复用⑴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
(《孟子?梁惠王上》)斧,伐木工具。
斤,斧的一种。
⑵积反货而为商贾。
(《荀子?儒效》)运货贩卖的叫商,囤积营利的叫贾。
即所谓“行商坐贾”,“商贾”即做生意的人。
⑶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史记?刺客列传》)庸,受雇佣,此指佣人。
保,仆役。
“庸保”,仆役。
2.动词同义复用⑴先帝创业未办,而中途崩殂。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文》:“崩,山坏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词,自清代以来为训诂学家、语言学家所瞩目,在他们的著述中时有涉及。
可是在这方面的理论文章迄今不多,而古籍的注释校勘又往往牵扯到这个问题。
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就正于方家。
一.同义复词在古代汉语中,特别是先秦作品,同义复词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一种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
所谓同义复词,是指古代汉语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复用,并列构成复合词语。
它的内部结构关系是并列关系,其中作为构成成分的同义词,义同义近是相对的,他们往往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相异的一面。
这就是所谓对文则别,散文则通。
意思是说,某些同义词当分别使用在对偶句中的时候,它们的意义或用法有细微的差别;当分别使用时,常常各自保留了他们原来的词义或用法;当连用于散文句中的时候,它们的意义又有相通之处,我们在阅读时常常是取其共同之处。
同义复词,少则两个音节,多则有三四个音节,以两个音节的居多。
但在功能上却只能是一个词。
由于有
复词,自清代以来为训诂学家、语言学家所瞩目,在他们的著述中时有涉及。
可是在这方面的理论文章迄今不多,而古籍的注释校勘又往往牵扯到这个问题。
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就正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