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安徽省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高三11月联考语文考试试题(word版)
2017年11月一中高三语文联考试卷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做哲学研究,关键是要面向哲学问题,提出理论去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哲学家要继续研究那些传统上仍未解决的重要学理性问题,也要直面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哲学问题,或者赋予旧问题以新形式,或者在新背景中探讨老问题,发展新的哲学理论。
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新探索必须从学术传统中寻求强大支撑。
即使是一位原创的思想者,也需要从学术传统和学术同行那里获得激励,从而加强自己思想的论证力量。
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即使是那些自称原创的学者,在阐述他们的思想时,也会把许多伟大的先贤和著名的同辈引为同道。
例如,当代美国哲学家布兰顿(Robert Brandom)是‚分析实用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创造了‚推理主义语义学‛,但他按自己的理解,大量征引解说康德、黑格尔、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塞拉斯、罗蒂、达米特以及他的同事麦克道维尔,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先驱和同道。
新探索需要学术共同体的共同参与。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位独立的研究者要从他的学术同行那里获得反馈,不管这种反馈是赞扬、改进、批评,还是彻底的否定,由此产生相互切磋甚至是论战,从而促进相互理解,共同进步。
但中国哲学界目前的状况是:各位学者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对同行所发表的著述基本上不读不看,当然更不评论,实际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可以仿效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做法:在匿名审稿过程中,凡是不征引、不讨论当代学术同行工作的相关论著,都不接受发表或出版。
循此办法,逐渐硬性地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共同体。
我要提倡的是:少一点排斥,多一些包容;少做空泛无谓的争论,多做翔实可靠的研究;关键不在于研究什么,而在于怎么研究,以至最后拿出什么样的学术成果供国内国际学术共同体去评价。
2017届安徽省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解析
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针对古代中国某一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记有如下课堂笔记。
据此判断,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铸铜人十二”。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3.唐初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都是宰相。
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以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亦为宰相。
该做法的作用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B.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C.限制了皇帝特权D.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矛盾4.有学者说,梭伦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其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的举措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推行陶片放逐法D.建立五百人议事会5.学者钱乘旦认为,英国“宪政”是由许多先例、律令和司法案例组成的不定型体,其“习惯”起决定的作用。
英国宪法有些部分写成文字(如历年的案例),有些部分则不成文,而仅仅是以前发生过的事。
材料意在说明英国宪政()A.保留了习惯法的全部内容B.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特点C.注重发挥历史传统的作用D.避免了政局的剧烈动荡6.国会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美国总统可以否决国会的决议。
国会有权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再次通过被总统否决的议案。
同时,国会还可以弹劾总统并交由参议院审判。
材料内容体现的原则是()A.行政分权B.联邦制C.中央集权D.民主制7.普拉特认为,“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两个最大的贸易市场。
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扫描版)金榜教育·2017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 B(理解错误,重要原则是“相观而善之谓摩”而非“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 D(“原因在于接受朱熹的教诲”的说法不不正确。
朱熹只是对孔子言论进行解释。
)3. D(“学习借鉴”与“拥有民族自信心”没有必然联系。
)4. C(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句式特点判断。
如“前”、“今”,“上”、“下”对举。
)5. A(谥号是有褒有贬的评价。
)6. C(选文中并没有交代“廉褒、朱博受傅太后拉拢”。
)7.(1)因此在位的傅氏家族的人与大司空朱博勾结起来,共同诋毁诬陷孔光。
(“傅氏在位者”定语后置、“为表里”、“谮”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共5分。
)(2)他们看到自己的老师担任显要的职务,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但孔光始终没有举荐他们,以至有人怨恨他。
(“大位”、“至”、“或”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共5分。
)【参考译文】孔光,字子夏,是孔子第十四代孙。
父亲孔霸待人谦逊礼让,不喜好权势,皇上想要孔霸担任宰相的职务,孔霸让位,一而再,再而三,皇上知道他诚心实意地谦让,没有任命他为相,因此也更加敬重尊敬孔霸。
等到孔霸逝世后,被赐予谥号烈君。
孔霸有四子。
孔光是孔霸最小的儿子,对经学尤其精通,年纪不到二十岁,就被推举为议郎。
因为议论政事有与皇上意思不合之处,贬官为虹县县令,孔光自免,回家去教授经学。
光禄勋匡衡推举孔光品行端正,担任谏大夫。
成帝刚刚即位,孔光被举荐为博士。
以后又升为光禄勋,兼任尚书,担任诸吏给事中。
绥和年间,皇上即位二十五年,没有继承人,至亲有同胞弟中山孝王及胞弟之子定陶王在。
定陶王的祖母傅太后暗地里为定陶王谋求继承皇位,私下勾结赵皇后、昭仪以及皇帝的舅舅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因此他们都劝皇上定继承人。
皇上于是召集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引入宫中,商议中山孝王、定陶王哪一个应该定为皇位继承人。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11月联考数学(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数学(文科)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设集合{|21}A x Z x =∈-≤≤,{}(1)0B x x x =->,则A B =( )A .{2,1}--B .{1,0}-C .{0,1}D .∅2. 已知向量(,3)a k =,(1,4)b =,(2,1)c =,且(23)a b c -⊥,则实数k =( )A B .0 C .3 D 3. “4log (23)2x -<”是“927x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 已知命题2:,2x p x R x ∀∈>,命题0:q x R ∃∈,使得20020x x ++=,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p q ∨B .p q ∧C . p q ⌝∧ D. ()()p q ⌝∧⌝5.函数()()x f x x e x R =-∈的最大值为( )A. 1B. 1-C. 1e -D. 1e -6. 数列求和的概念在我国起源很早,南北朝时期,张丘建在《张丘建算经》中就给出等差数列求和问题.今有女子不善织布,每天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共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原书的解法是:“并初、末日织布数,半之再乘以织日数,即得”.现有某同学为参加校运动会,训练跑步15天,每天跑步的路程以同数递增,且第2天、第14天的路程分别为2400米和3000米,则15天的总路程为( )A. 37800米B. 40125米C. 40500米D. 81000米7. 已知c b a ,,满足0<<<ac c b a ,,那么下列选项一定成立的是( )A.ab bc >B. 0)(<-a c acC.22ac ab <D. 0)(<-c b a8.函数()2()=2x f x x x e -的大致图象为( )9.将函数()sin (0)6f x x πωω⎛⎫=-> ⎪⎝⎭的图象向左平移(0)m m >个单位后得到函数()sin 23g x x π⎛⎫=+ ⎪⎝⎭的图象,则()f m =( )A. 12B. 2C. 2D.110.ABC △45A =o b =ABC △已知在 中, , ,且 的面积为,则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 )A B . C D .11.若函数23,()23,x x m f x x x x m +<⎧=⎨--≥⎩恰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A .()3,1--B .(]3,1--C .()(),31,-∞--+∞D .()[),31,-∞--+∞1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22n n S a n =+,那么数列{}n a 的前4项之和为() A.2或4 B. 2或10 C. 4或10 D. 2或4或1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13.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81753=a a a . 若函数x x f 2log )(=,则()1239()()...()f a f a f a f a ++++的值为 . 14.曲线cos 2y x π=+在2x π=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5.如图所示,在△ABC 中,8,4AB AC ==,:4:1AB AD =,且CD AB ⊥于D ,DE AC ⊥于E ,则数量积AD AE ⋅=.16.某快餐店开业推出甲乙两种即时生产的促销产品,这两种产品均需要添加B A ,两种原料.已知生产一件每种产品需添加原料及每天的原料的可用限额如表所示,如果销售每件甲、乙产品可获利润分别为3元和4元,那么开业当天快餐店可获最大利润为___________元.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集合{|2,1}A x a x a a =-<<>,{}24720B x x x =--<.(Ⅰ)求U B C ;(Ⅱ)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等差数列{}n a 中,首项17a =-,其前n 项和为n S ,且35S S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3()(,)f x x ax b a b R =++∈.(Ⅰ)若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为430x y -+=,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Ⅱ)若函数()f x 在1x =处有极小值,求a 的值.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a c >>,△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1,△ABC的面积sin S B C =.(Ⅰ)求角A 的大小; (Ⅱ)若点D 为边BC 上一点,且2BD DC =,0AB AD ⋅=,证明:△ABC 为等腰三角形.21.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91xf x =-,函数()9()log ()2g x f x kx =++是偶函数. (Ⅰ)求实数k 的值;(Ⅱ)若关于x 的方程()310xf x a =⋅-在区间()1,2-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2. (本小题满分12分)(Ⅰ)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Ⅱ)设函数1()g x x x=+.当1a =-时,若在区间[]1,e 上存在0x ,使得00()()g x mf x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e 为自然对数底数)。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Pdf)
却可 能在 虚 拟 数 码 图形 艺 术 中 实
现
于是他 ( 她 ) 妁
古代 诗文 阅读
¶ ) 文 言文 阅读 ( 1 9 分 )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文
杨 俊 字季 才
场
完成 4
7
题
受 学 陈 留边 让
同行 者 百 余 家
让 器 异 之 丅俊 以 兵 乱 方 起
而河
河 ? 荻 嘉人 也
触 觉在传 统艺 术的审美领域 中几 乎 没有用
眼 视 丄耳听 是 人类 几 千年 以来欣 赏艺 术 的 观 看 电影 丄 电视
下 列理 解
式的主 要 通 道 丅
C
武之 地 丅但 在虚拟 现 实 的艺 术领域
两 大主 要 审美通 道
触 觉 却成 为交互 审美方
而 音 乐 则 以听 觉
为主 导
D
如 绘 画 以视 觉为主 导
知 故 为 人 所 略 作奴 仆 者 凡 六 俊 皆倾 财 赎 之 丅 司 马 宣 王 年 十 六 七 •B 与俊 相 遇 俊 & 丅又 此 非 常之 人 也 司 马 朗早 有 声 名 其 族 丅 兄 芝 众 未之 知 惟俊 言 日 丅 实 也 理 朗 及 芝 虽夙 望 不 有优 耳 俊 转 避 地 并 州 本郡 王 象 少孤 特 为人 仆 隶 年十七 八 见 使 牧 羊 而 私 读 书 因被 捶 楚 俊 嘉 其 才 质 即 赎 象著 家 聘 娶 立 屋 然后 与别 太 祖 除 俊 曲 梁 长 入 为 丞 相椿 属 举 茂 偡 安 陵 今 迁 南 阳 太 守 丅 宣 德 教 立 学校 吏 民 称 之 较 为征 南 军 师 魏 国 既 建 迁 中尉 丅 太 祖 征 汉 中 魏 讽 反 于 邺 俊 自励 诣 行 在 所 俊 以 身方 罪免 笺 太 辞 子 太子 •B & 杨 中尉 便 去 何 太 高远 © ! •B 遂 被 书 左 迁 平 原 太 守 不悦 文 帝践 祚 复在 南 阳 时 王 象 为 散 时 常 丅 侍 荐俊 日 然 丛林 里太 傑扬 俊 秉 烛 劬 蓝 继 之 弘 量 体 仁 足 以 直 多实 足 以 动 众 克长 后 谤 轰圳 不 直 四处 勇 仁 而 自知 殚 冠 丄勇 受 华 丅再 守 南 些 恩德 流 着 肆邻 暑 党 秘 贲而 至 今 境 守 清静 无 所 展其 智能 宜 还 本 朝 宣 力 辇 毂 熙 帝 之 载 丅 俊 自少 及 长 以 人 伦 "j 自任 同 郡 审 固 陈 留卫 恂 本 皆 出 自兵 伍 俊 资 授 奖 致 咸 作 佳 士 后 固 历 位 郡 守 恂 御 史 县 今 其 明 鉴 行 又 多此 类也 初 2 •z 临 淄侯 乽 与 俊 善 太 祖 适 嗣 未 定 密访 群 司 俊 虽 并论 文 帝 临 淄 才 分 所 长 不 适 有所 据 当 然 称 临 淄 犹 美 文 帝常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衰銔遗憾的是
因被冷冻了 走 了 它
人们失去了对教育 精神銓没 许能再 信仰 激活
人文的热情 人欲横流銓唯 们的崇文銓 教
注于资 是 的 的
銓迷信于科学
路銔书院的复
人一个机会
因 使捐资 学 新 调 现 是没 书院的 复
们的社会风尚 生活方式銔寓 是 书院的 了复 复 銔书院制 伴随 学模式 书院的创新銔墨 面临 如何适
空泛的缺失銔寓 请 的文 若 致 理解 一 多 时 书院的复 因銔寓 析 来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是 苦 虽然中 的文 统被排斥甚 寓 被 倒 人自身的 值理 被割断 促 统文 回 于唤醒 激活中华民 崇文銓 教
但民间 B 系 延 过几十
乏心 釐 亡继 的 懈 力 中
金梦想的 士 人銔寓 的教育体制 在 儒学 明显 形 了一 完备 的教育体
们 流教育
缺 社会 谐 立足
需銔寓 是对中华 銔 统文 在中华 统文 的 势 的 继 研 被连 銔它的教育的 拔 一个世纪 要 统文 要内容是 在体 许 的
统书院的一个 儒学 心的 统文 担
统文
制内教育尚无法 再一 回 地把
弘 失 的 统文
书院的复 就是说
就显得格外 统的回
新植入民间銔
赖于书院的复 銔寓
学生釐 恰恰是
人金是中
书院的
目标
一
人
建立在人文素
教育
础
流教育
缺少的銔寓 外的几种文明没 原因在于 们的
延
世界几大文明中 民
除中华文明
因中缺少崇文銓 教的精神銔寓 的文 遗 銔但需注意的是 复 书院 是复 是创新 书院制
请
书院是
学模式 用类文 阅 阅 面的文 完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三11⽉联考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知识你海纳百川,⽐能⼒你⽆⼈能及,⽐⼼理你处变不惊,⽐信⼼你⾃信满满,⽐体⼒你精⼒充沛,综上所述,⾼考这场⽐赛你想不赢都难,祝⾼考好运,考试顺利。
1号卷·A10联盟2017届⾼三上学期联考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现代⽂阅读(⼀)(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尽管庄⼦所主张的“道通为⼀”在⼀定程度上体现了庄⼦对普遍、统⼀、整体的关注,但同时庄⼦也充分肯定事物存在形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这从他关于“德”的论述即可看出。
《庄⼦》中“德”的含义不同于儒家以仁义为主要内容的品德、德⾏之德,⽽是继承了⽼⼦关于德的基本规定。
⼀⽅⾯指淳朴的⾃然本性,例如《⼈间世》说:“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认为如果世⼈⼀味追名逐利,争强好胜,便会使真德即淳朴的⾃然本性遭到破坏⽽荡然流失。
另⼀⽅⾯,《庄⼦》的“德”是指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定性⽽⾔,庄⼦认为⼀切事物都有其特定的规定,这种规定构成了具体事物之“德”,⽽此种意义的“德”来源于具有普遍性的“道”。
所以庄⼦很重视德,强调“通于天地者,德也”。
⼈有⼈之德,物有物之德,是⽆法相等同的,认为庄⼦将⼈等同于物的观点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庄⼦的齐物不是在客观上抹杀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分⽽齐之”,即⾸先以事物之“德”作为现实的出发点,充分肯定事物间的差异,即所谓“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物不然,⽆物不可”(《齐物论》)。
即万物各有其本然,各有其值得肯定的⽅⾯,没有哪⼀种事物⽆本然之态,⽆值得肯定之处。
庄⼦承认世间纷繁复杂的事物各有其存在的内在根据与合理因素,正视分化的多样的现实世界,然后再通过⼈的主观视域的转换和境界的提升来实现“齐”,这视域便是“以道观之”。
[VIP专享]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11月联考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英语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0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are they doing?A. Seeing a movie.B. Seeing a video.C. Listening to a record.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restaurant.B. In a duck farm.C. In a wine factory.3.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next?A. Ask the man for help.B. Make a telephone call.C. Restart the computer.4.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change her seat?A. She prefers a window seat.B. She likes to sit with the man.C. She wants to sit next to her friend.5. What time is it now?A. 9:05.B. 9:25.C. 11:45.第二节(共1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安徽省2017届高三阶段联考能力测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2017届高三阶段联考能力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分和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流传极广。
此语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意是指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
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亡国和亡天下。
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
文中以嵇康之子嵇绍为例,表面上批判的是魏晋人清谈亡天下,实际上是以史为鉴,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事清的愤懑。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
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
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作了创造性地发挥,由于概括精炼且赋予新的内涵而得到广泛传播。
不同于顾炎武,梁启超这里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责任”是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
他在变法维新时的战友谭嗣同当是从己做起、责任不诿他人的典型。
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
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天下情怀。
安徽省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安徽省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于《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虹桥(图1),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将之称为“贯木拱”桥,因其桥拱的主要部分由两套拱骨系统组成(图2),第一套木拱拱骨为三根长木,做梯形布置,另一套木拱拱骨为长木两根、短木两根,做尖拱关布置。
两套系统互相错开并排搭设,各套系统以端头抵紧,两套系统结合,形成稳定的木拱结构。
虹桥以其优美的艺术造型入选成为《清明上河图》主题表现的中心部分。
它以薄薄的拱体,使一座偌大的木桥显得轻盈苗条。
桥头培土压拱,形成了桥面平缓的反向曲线,使桥身波浪起伏,倍增观瞻。
桥端两侧矗立华表木柱,配以精致敦实的石台岸,衬托着圆弧形的拱身,突出了整个建筑立面。
桥檐封以飞边,犹如拔上了鲜明的裙带;横骨端部的戏水兽面板点缀着桥的正面,给人以朴实、端庄的印象。
桥前的华表,顶端白鹤伫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关于华表白鹤,杜甫诗有“裹震不涉往来通,天寒白鹤归华表”之句。
桥身“饰以丹艧”,丹艧属赤石脂类,朱色,为油漆颜料。
丹艧刷饰,是昔时营造建筑惯用的重要防腐术,又是作为装饰的一项传统手法。
宋代梁洽《梓材赋》有“上栋下宇资丹腹之余饰”之词,部昂《前题》也有“明其章于木,必须其丹漆”的句子。
虹桥的实例,表明了我国这项传统技术措施,不仅适用于静载的营造建筑,而且在经受活载的敞露于大气的桥工建筑中同样有成效。
飞边封檐和兽面横板,全有防止雨水浸蚀拱身的效用。
涂饰的漆料,受桥面蔽荫,故能长期发挥其防腐作用。
虹桥的艺术处理,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巧妙结合,达到了完美和统一,体现了昔时建筑工匠深湛的艺术造诣和认真的求实精神。
(摘编自王英钦《汴水虹桥营建技艺探究》等)材料二:宋代张择端的旷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中因其高超的技艺和巧妙的结构而声名显赫。
虹桥诞生于北宋中期的首都汴京,据《宋会要》记载,天禧元年(1017),内殿承制赵化基奏请造无脚桥,因“汴水悍激,多因桥柱坏舟,逐献此桥式,编木为之,钉贯其中”。
安徽省2017届高三阶段联考能力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安徽省2017届高三阶段联考能力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他在变法维新时的战友谭嗣同深受影响”的表述在文中没有依据。
2.C依据原文第四段,孟子的“天下情怀”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
C项将二者杂糅,故错。
3.C“作者虽然认为古人不应把‘普天之下’几乎等同于‘四海之内’”理解有误,作者在文中只是客观陈述“限于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古人认知,并没有“不应”这样的感情倾向。
4.B解析: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
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
5.B解析:“九拜”礼中最重的是稽首。
6.C解析:“弟弟蒙毅犯了大罪而牵连到他”只是秦二世的托词,并非入狱的真正原因。
7.翻译:(1)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
(“雅”、“幸”、“治”各1分,通顺2分)(2)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明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
(“咎”“谏”“从”各1分,通顺2分)8.①比喻,将洞庭湖比成“玉界琼田”,突出了月下洞庭的明净澄澈。
②夸张,“三万顷”,夸张写出了词人所见的洞庭湖面的宏伟壮阔。
③对比,洞庭万顷,扁舟一叶,一大一小形成对比,在宏大恬静的境界中融入自身,意境深远。
④点面结合,第一句写万顷洞庭辽阔无际,着眼于面,第二句将视角转向一叶扁舟,着眼于点,点面结合,表现出一种空阔的境界。
(一点两分,答出三点即可。
)9.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心胸坦荡、豪迈超然的词人形象。
(2分)②他以月光自照,显示出自己的心胸坦荡,襟怀洒落。
(1分)③虽是在罢官归途之中,但不见落魄失意,反而在洞庭月下,让想象自由驰骋,要吸尽西江,用北斗斟酒,以世间万象为宾客,轩昂豪迈;最后“扣舷独啸”,物我两忘,超尘绝俗。
(2分)10.(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语文】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整体来看,宋代文艺有趋于世俗化、平民化的倾向,从而产生雅俗共存的时代特征。
一方面,在士大夫手中,作为正统文艺样式的诗文、书画十分兴盛,而且依然保持着高雅、严正的姿态,牢牢地占据着大雅之堂的主要地位。
另一方面,民间伎艺也十分发达。
宋代城市繁荣,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
这两类文艺形式分别适合不同社会阶层对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也适应各个社会阶层审美情趣的不同倾向,共生共荣,互不排斥。
这种雅俗共存的繁荣局面是宋代文艺的总体时代特征,是一个健康发展的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尤其值得称许的是,宋代文艺的雅俗共存并不是泾渭分明、严守畛域的不同板块,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共生状态。
话本小说本是服务于市民阶层的说唱艺术,但是其“入话”部分常以诗词“起兴”,例如《碾玉观音》这篇宋话本,开篇便引用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咏春诗词多达11首。
这分明是通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倾慕与靠拢。
南戏本是宋代民间艺人创造的新兴艺术样式,它在形式上综合了宋代众多的伎艺,如宋杂剧、影戏、傀儡戏、歌舞大曲,以及唱赚、缠令等在表演上的优点,与诸宫调的关系则更为密切。
南戏虽是典型的宋代俗文学,从曲牌来看,其实也是雅俗并存的,既有《麻婆子》等产自市井的“下里巴人”,也有从词牌中移植来的《祝英台近》等“阳春白雪”。
更重要的是,宋代文艺的主体作者即宋代士大夫在文艺创作时具有融合雅俗的审美心态,从而实现了以俗为雅的境界提升。
宋代的儒、道、释三种思想已在哲理的层面上有机融合起来,三教合一成为一种时代思潮,这使得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代文人。
首先,士大夫对传统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互相排挤的两极。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11月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年9月13日,英国央行正式发行面值为5英镑的塑料钞票。
和现行流通纸币相比,塑料钞因其抗污、防水、防伪、不易破损等特性使用起来更干净、安全、强韧,使用寿命至少相当于纸币的2.5倍。
这种塑料钞票()①有利于降低印刷和运输成本及能源消耗②和纸质英镑相比具有更高的法律地位③其价值大小取决于它所耗费的人类劳动④能够与同样面额的纸质英镑等值流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2016年国庆期间,北京等19座房价持续大幅上涨的城市陆续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本轮房地产调控,出台的政策一方面可以概括为限购+限贷,另一方面19座城市将加大土地供给,严查开发商捂盘惜售等行为。
下图中的商品房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
不考虑其他因素,本轮楼市调控政策可能会引起E点向E′点的方向移动,能够正确反映这种变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3.读下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6年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A企业1小时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分别是()A.20%、200元B.25%、144元C.25%、200元D.20%、240元4.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本来应该欢欢喜喜去学校,不少学生却犯了难。
问及理由,是因为假期中,很多同学都有过出国游学的经历,开学后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出国的见闻和收获,这让没出过国的同学感到难堪、丢人。
这一状况给学校和家长的启示是()①出国游学是一种发展性消费,每个家庭都要积极送孩子“走出去”②出国游学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无论家庭条件如何都不应让孩子参与③出国游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但要引导学生克服攀比和盲从心理④出国游学需要花费高额费用,学校要引导学生量入为出、适度消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随着人们的旅行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具体,当下只有旅行社才能委派导游提供服务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海南三亚市正在试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导游自由执业模式,导游向通过网络平台或相关旅游机构预约其服务的消费者提供单项讲解或向导服务。
2017届安徽省皖智1号卷A10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皖智1号卷A10联盟2017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巢湖一中合肥八中淮南二中六安一中南陵中学舒城中学太湖中学天长中学屯溪一中宣城中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做卷。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游牧文化是从事游牧生产的游牧部落、游牧民族和游牧族群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一种以自然环境(草原)和生产方式(放养畜群)、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为基本条件的地域性文化,包括与游牧生活相适应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具体要素。
北方游牧文化则是指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文化。
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北方草原上的族群,唐前是匈奴族,唐后是蒙古族。
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居住在北方宽阔的草原上,不建城市,不从事农业生产,社会结构松散;与畜牧一同转移,牧养着多种牲畜,“逐水草迁徙”;善于骑射,崇尚英雄;以肉、乳为食,衣动物皮毛。
与中原汉族相比,北方游牧民族规矩少、约束少、思想负担少、行政限制少,所以行动起来及时自如,效率高。
《汉书·匈奴传》又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
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胡”在汉代主要是指匈奴;汉以后,“胡”成为中原汉民族对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统称。
“胡人”既自诩“天之骄子”,当然不会制订“小礼”,更不会用“小礼”作茧自缚、自寻烦恼。
其实,这正是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共同特点。
可以看出,虽然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都是建立在各自地理形态基础上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文化,但与固守土地、男耕女织、讲求人际关系的农耕文化不同,游牧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畜群、草场、牧人构成了游牧的基本条件。
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不断地游动、迁徙,与严峻的生存环境抗争,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培养了豪侠尚武的精神、粗犷豪放、坚韧顽强的民族个性。
安徽A10联盟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安徽A10联盟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I~3题。
在学术场域之内衡量,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似乎天生具有合法性。
然而,久而久之,它们也越来越面临着许多问题。
学者陈平原早就指出:“越来越精细的学科分野、越来越严格的操作规则、越来越艰涩的学术语言,在推进具体学术命题的同时,会逐渐剥离研究者与现实生活的血肉联系。
”如果人文学术只能呆在象牙塔中,不落地、不及物,其存在价值将令人生疑。
这是我们倡导学术大众{匕的主要原因。
从人文专家与大众的关系上看,人文学术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
社会发展至今已不得不正视如下事实:专家可能还是原采的专家,但大众已不是原来的大众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以前专家是“信息盲人”,大众是“信息穷人”,这种不对称让专家变成知识的垄断者。
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开始分享原来专家才有的知识,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
在这种格局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就需要重新调整.专家之学需要获得新的呈现,专家之学的大众化之路自然也有更迫切的努力方向。
我们的很多专家并不缺少精英意识,但面向大众的意识还不充分。
许多时候,他们著书立说,心中大概是没有读者的——不仅没有普通读者,甚至也不怎幺在意专业读者。
他们大概觉得,著作与文章越写得莫测高深,才越显得自己学问大、水平高。
于是,专家之学终于成为小圈子里的事情,成为少数一志同道合者在沙龙中怀着无限敬意低声谈论的对象。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当艺术家为自己或为自己小圈子里的好友工作时,他们鄙视公众。
反过来,公众则通过忽视这些艺术家的存在时之进行报复-由此造成的真空被江湖庸医一样的冒牌艺术家作了填充。
这既无益于公众也无益于艺术家。
”我以为,这里把“艺术家”换成“专家”,在特殊学术领域这样的描述同样也是可以成立的。
2017安徽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安徽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
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1202511
13
23
33
44
24
56
36
63
73
84
2 4
96
诉求与情感表达,引发读者共鸣。
②相较于“我知道我会有的,外加三亩菜地”的坚定执着,
3
103
113
1202511第1页共4页
123
138
1
21
2
21
145
2
153
166
26
176
1
2
3
1
185
1 121
192
1
204
2
214
2
223
3
2360
1202511第2页共4页
征和积极影响。
写作时,我们可以认同第一种观点,也可以认同第二种观点,最好将二者结合起来写。
1甄别适用情境,审视/“片面之见”
2
3
416
1
2
3
4
250111
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领军队。
信陵君明白自己第二1202511第3页共4页
其诬陷李牧准备造反。
后胜担任齐国相国后,和赵国宾客大量接受秦国用以离间的金银财物,共同劝说赵
202511第4页共4页。
安徽1号卷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安徽1号卷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艺评论是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文艺作品、现象、思潮、人物等进行描述、阐释和评价的行为。
文艺评论作为感性与理性的桥梁、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学术与社会的连接,通过关系性言说实现对话和调适目的。
描述绝不是对作品的重复,而是对作品的文本提取和转译。
描述什么,不描述什么,首先是一个选择提取的过程。
评论家根据他的理解、目的以及趣味进行选择,通过理性文本的方式进行描述。
这个理性文本可以是文字、语音、图画、视频等等。
这些理性文本本身也可能是艺术形态,如果其中的逻辑含量不足,就可能成为艺术再创作,失去评论的本意。
描述的过程,是信息提取和语义呈现的过程,也是信息遗漏和语义屏蔽的过程。
评论家的感受力、概括力、表达力的不同,让这个描述结果有很大不同。
专业的文艺评论将依据一定的理论进行阐释,把理性文本的蕴藏的意思与意义展示出来。
理性认知具有更深刻、更普泛的理论力量,是对规律的把握和启发,因而阐释会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揭示创作奥妙,掘进审美意义,进而达成艺术创作鉴赏深层实现的目的。
同时要看到,理论则是固化的认知工具,是依据对一定时代、一定地域的实践的提炼而形成的,产生于特定环境,是对那个时代问题的回答,运用到另一个时代另一个地域的作品时,可能会出现强制阐释和过度阐释的现象。
歌德所言“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是对阐释工作的一个提醒。
评价是文艺评论最具主观色彩的环节。
描述与阐释尽管具有浓厚主体色彩,但毕竟客观性是其外在要求。
评价由于依据的是主体尺度,会因为评论家的个体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学术追求、研究专长以及趣味、偏好、身份、环境等等的不同,对作品价值的判断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因素同样对描述和阐释发生影响,但不会像评价如此直接。
尽管评价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只要其所依据的理论足够科学、足够包容、足够适配,评价就会越公允,越能得到认可、引发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尽管庄子所主张的“道通为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庄子对普遍、统一、整体的关注,但同时庄子也充分肯定事物存在形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这从他关于“德”的论述即可看出。
《庄子》中“德”的含义不同于儒家以仁义为主要内容的品德、德行之德,而是继承了老子关于德的基本规定。
一方面指淳朴的自然本性,例如《人间世》说:“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认为如果世人一味追名逐利,争强好胜,便会使真德即淳朴的自然本性遭到破坏而荡然流失。
另一方面,《庄子》的“德”是指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定性而言,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特定的规定,这种规定构成了具体事物之“德”,而此种意义的“德”来源于具有普遍性的“道”。
所以庄子很重视德,强调“通于天地者,德也”。
人有人之德,物有物之德,是无法相等同的,认为庄子将人等同于物的观点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庄子的齐物不是在客观上抹杀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而是“分而齐之”,即首先以事物之“德”作为现实的出发点,充分肯定事物间的差异,即所谓“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齐物论》)。
即万物各有其本然,各有其值得肯定的方面,没有哪一种事物无本然之态,无值得肯定之处。
庄子承认世间纷繁复杂的事物各有其存在的内在根据与合理因素,正视分化的多样的现实世界,然后再通过人的主观视域的转换和境界的提升来实现“齐”,这视域便是“以道观之”。
道作为终极依据和普遍法则,不仅在于统摄现象的杂多,赋予其内在的秩序性,还在于作为人的视角和态度发挥作用,即是一种“观法”。
站在物的角度,莛与楹,厉与西施,是如此的不同;泰山之大与秋毫之小是如此的显明。
但若从道的角度看,把此物和彼物分隔起来的种种不同,都可被打通。
在这里,通不意味着等同,而是意味着不执着于不同。
“道通为一”不是指道可以在客观上将万物多种多样的存在形态改造为一个模式,而是说当人体悟了道,遥契于道,便会突破“成心”的困扰,沉浸在游于道的逍遥和恬静之中,此时,万物的差别便不会萦怀了。
可见,庄子的齐物主张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关乎人的生存态度与生命境界。
如此一来,齐物与物物之间便不再构成一对矛盾,二者的关系转变成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庄子之所以强调齐物,是因为物若不齐,欲则不止。
若无齐物为前提,是非之争永远不会平息,物欲横流的状况也永远不会休止。
人深陷于是非与物欲,惶惶不可终日,心灵便不会轻松,生命便不会充盈。
只有齐物,才可以让人从物的世界中超拔出来,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
所以,庄子主张齐物的真正用心是淡化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逐与贪求,避免世间更多的纷争,使人从被物所累的困顿状态下解脱出来,故齐物是为了物物。
(摘编自陶悦《从“齐物”与“物物”的矛盾化解看庄子哲学的主体性思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在儒家和道家眼中具有不同的内涵,儒家认为的“德”是以仁义为主要内容的品德、德行之德。
B.庄子认为“德”既指淳朴的自然本性,又指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定性,老子基本上也是这样看待“德”的。
C.在庄子看来,“名”是“德”的天敌,一个人若一味追名逐利,争强好胜,就会让自己的“德”荡然流失。
D.庄子之所以重视“德”,强调“通于天地者,德也”,是因为他认为“德”无不来源于具有普遍性的“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齐物论》中,庄子讲“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由此可见庄子对事物间差异的肯定。
B.庄子把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定性作为现实的出发点,而把道作为终极依据和普遍法则,来统摄万象,发挥“观法”之作用。
C.站在“德”的角度看,物物皆不同,因为万物各有其本然,各有其长处,没有哪一种事物无本然之态,无值得肯定之处。
D.若以“道”来观照世间万物,则会发现以多种多样的存在形态出现的万物其实都是一个模式,万物的差别便不复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些学者认为庄子的“齐物”就是把人简单等同于物,这种观点一度存在,或许是因为他们只看到庄子重视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定性。
B.庄子所谓“道通为一”,实质是一种“观法”,即看待世间万物不执着于对象的不同,而注意于对象相互之间的联通性和整体性。
C.作者认为,齐物与物物不是矛盾关系,而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只有齐物,才能使人超然物外,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
D.庄子之所以主张齐物,是因为在他看来,物不齐则欲不止,齐物的真正目的在于淡化人们物欲,避免世间纷争,使人免于为物所累。
二、现代文阅读(二)(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磨刀匠李德霞正是麦收时节。
麦收如打仗,麦场如战场。
为了收割、晾晒有个好天气,庄稼人收麦是要抢天的。
手把镰刀一下地,人人心里憋着劲,麦田里听不到人讲话,只听见镰刀割处的“沙沙”响。
只是,忙碌的田间地头,时不时会传来几声吆喝:“磨——镰刀咧。
”将收割的麦子捆扎,一束束运回自家的场上,已是日落时分。
父亲回到院里,刚洗了把脸,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一位五十多岁的汉子,酱红了脸,扛个板凳跨进院门。
一看便知,这是一位走村串户的磨刀匠。
磨刀匠对父亲说:“兄弟,天色晚了,赶不回去,想在你家借个宿,不知方便不方便?”那时候,走村串户耍手艺的人多,借个宿是常有的事。
父亲呵呵一笑说:“有啥不方便的?空屋有的是,只要老哥不嫌弃,只管住。
”磨刀匠把肩上的凳子拣一处墙边放下,跟着父亲就进了大哥在家住的那间屋子。
母亲早已把晚饭端上了桌。
父亲就招呼着磨刀匠过来和我们一块儿吃。
磨刀匠犹犹豫豫,推让着不肯上炕,父亲恼了,脸一板说:“咋?嫌我家饭菜不可口?”磨刀匠又红了脸:“哪里,哪里。
只怕讨扰了兄弟。
”吃着饭,父亲问磨刀匠:“老哥哪个村的?”磨刀匠说:“山那边,沟里村的。
”父亲脸上一喜,身子往前探了探,说:“老哥,可认识一个叫柳义的人?”磨刀匠脸上一愣,停下筷子,笑笑说:“一个村里住着,咋不认识?兄弟也认识柳义?”父亲摇摇头,咽下一口饭说:“我大儿子在县砖瓦厂上班,处了个对象,叫香香,就是你们沟里村柳义家的闺女。
儿子托媒人去提亲了,可香香的父亲柳义不点头,这门亲事就定不下来呀……”磨刀匠说:“柳义不点头,恐怕是不了解你家情况吧?嫁闺女那可是大事,哪个当爹的都不敢马虎。
兄弟你说是不是?”父亲点点头。
磨刀匠又说:“我回去跟柳义说说,这事应该能成……”乡村的夜晚静悄悄。
下半夜了,父亲突然被隔壁传来的一阵阵呻吟声惊醒。
父亲披衣下了地,掌灯进了隔壁屋。
摇曳的灯光下,只见磨刀匠蜷缩着身子,一张脸痛苦地扭曲着,额头上沁着汗珠。
父亲被吓呆了,手里的油灯端不稳,晃晃悠悠,灯光忽明忽暗起来。
父亲惊慌地说:“老哥,怎么啦?”磨刀匠说:“肚子疼得要命哦……”父亲放下油灯,伸手摸了摸磨刀匠的手,冰凉冰凉的。
父亲扭身出屋,很快就请来村里的金先生。
金先生给磨刀匠扎了针,又让母亲熬了一碗红糖水给磨刀匠喝下去。
磨刀匠的肚子终于不疼了,一会儿便安静地睡着了。
送走金先生,父亲却不敢回屋睡觉了,就搬了个凳子陪在磨刀匠身边,一直守到天大亮。
早晨,磨刀匠醒来,看见坐在身边打着盹的父亲,眼眶里闪烁起晶莹的光。
母亲又特意给磨刀匠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
磨刀匠再三推辞不过,就含着眼泪“吸溜吸溜”地吃了下去。
搁下碗,磨刀匠从口袋里掏出了五块钱,抖抖索索地递到父亲跟前。
父亲一看,急了,一把挡回去说:“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老哥,你这不是打我脸吗?”磨刀匠只好把钱装回口袋,那只手还是抖索着。
磨刀匠扛着板凳要走。
父亲不放心,把磨刀匠送出村外二里地……天气真是遂人愿,一连串的四五天,都是艳阳当空。
地里的麦子都收完了,只有三五成群的鸟儿时而在田间觅食,时而振翅空中,自在地欢叫着。
五天后,天将近午的光景,磨刀匠又来我家了。
这回,磨刀匠没扛板凳,而是领着个俊俏的大姑娘。
父亲看看磨刀匠,再看看那姑娘,惊诧地说:“老哥,这姑娘……是谁?”磨刀匠嘿嘿一笑说:“她就是香香,你儿子的对象。
香香今天来,是想认个门儿……”父亲欢喜得直搓巴掌:“这么说,柳义答应这门亲事了……谢谢老哥!”磨刀匠哈哈一笑说:“兄弟,谢我啥呀?我就是柳义啊……”父亲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半天,回过神来的父亲冲我喊:“小二,打酒去!”(有改动)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小说开头独立成段,简洁明了。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B.父亲招呼磨刀匠吃饭,他却“犹犹豫豫不肯上炕”在父亲的催促下又“红了脸”这既表现了他感谢主人家留宿而不愿再添麻烦的心理,也显示出他对主人的邀请是否出自真心的怀疑。
C.从情节的发展来看,磨刀匠柳义来“我”家借宿是有意为之,他是为了女儿的婚事,以“天色晚了,赶不回去”为由,特意来考察我们家的情况。
D.小说的情节自然绵密。
如“磨刀匠又说:‘我回去跟柳义说说,这事应该能成……’暗示了他应允了女儿的婚事;又如前文提到父亲跟磨刀匠唠大儿子婚事的事,结尾处“小二,打酒去!”与之照应,天衣无缝。
E.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多,而“乡村的夜晚静悄悄”一句却成为点睛之笔,它不仅写出了乡村夜晚静谧安详的特点,还暗示着磨刀匠生病这一事件的发生。
5.小说结尾处安排磨刀匠主动带女儿来认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分)6.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父亲”也有人认为是“磨刀匠”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三、现代文阅读(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我眼中的杨绛先生铁凝2007年1月29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
在三里河南沙沟先生家中,保姆开门后,杨绛亲自迎至客厅门口。
她身穿圆领黑毛衣,锈红薄羽绒背心,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
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洁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
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
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该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曰:“何不就叫杨绛姐姐?”那一晚,杨绛先生的朴素客厅给我留下难忘印象。
未经装修的水泥地面,四白落地的墙壁,靠窗一张宽大的旧书桌,桌上堆满了文稿、信函。
沿墙两只罩着米色卡其布套的旧沙发,通常客人会被让在这沙发上,杨绛则坐上旁边一只更旧的软椅。
我仰头看看天花板,在靠近日光灯的地方有几枚手印很是醒目。
杨绛先生告诉我,那是她的手印。
七十多岁时她还经常将两只凳子摞在一起,然后演杂技似的蹬到上面换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