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色谱理论

合集下载

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色谱分析是一种通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而实现分离、富集和检测目标物质的分析方法,它是现代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色谱分析主要应用于化学合成、生物化学、医药研究、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从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现过程三个方面阐述色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基本理论色谱分析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实现物质之间的分离和富集。

在色谱分析中,固定相是一种具有在温度和压力下稳定的化学性质的物质,称为固定相。

流动相是一种可以移动并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溶液或气体。

色谱分析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氢氧化铝、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等,流动相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机溶剂、缓冲液或气体。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行为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特性来实现分离。

常见的固定相有分子筛、离子交换树脂和填料柱等,它们都拥有独特的分离机制。

当样品进入色谱柱,被保留在柱中,而流动相则将未被保留的样品带出柱外,实现物质之间的分离。

不同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量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的长短也不同,这就是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化学或物理性质不同而实现的分离。

实现过程色谱分析实现过程包括前处理、分离、富集和检测四个阶段。

前处理是为了加速色谱分离和提高检测灵敏度,它一般包括样品的提取、洗脱、浓缩和纯化等步骤。

在提取中,可以利用溶剂把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转移到有机相中,去除其他杂质。

浓缩和纯化则是为了提高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和纯度,这样可以增加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

分离是色谱分析的核心,它是通过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的相互作用特性来实现物质之间的分离。

富集则是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采用加强色谱性能、提高目标化合物在柱中保留时间的方法,比如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配比调整、温度控制等。

最后,检测是为了确定分离的组分及其含量,这可以使用不同的检测器进行检测,如荧光检测器、紫外线检测器和电导检测器等。

现代色谱

现代色谱

现代色谱分析1、色谱流出曲线图能说明哪些问题?①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②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峰位),可进行定性分析。

③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进行定量分析。

④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⑤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2.根据Van Deemter议程式, HPLC提高柱效的方法有哪些?或 HPLC法降低板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①采用粒径小、窄粒度分布的球形固定相,首选化学键合相,用匀浆法装柱。

②采用低粘度流动相,低流速(1mL/min)③柱温一般以25~30℃为宜。

太低,则使流动相的黏度增加,温度高易产生气泡。

用不含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如IEC、IC)可按需升温。

3.什么是正相色谱?什么是反相色谱?HPLC常用反相色谱,它最常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是什么? 各适用于分离哪些化合物?①正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液-液色谱法。

反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液-液色谱法。

②反相固定相:C18、C8 流动相:甲醇、乙腈、水③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

4. 一个好的检测器应具备什么条件?HPLC中可使用的检测器有哪些?你在实验中用过哪些检测器,它们有何特点(包括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适用于何种物质的检测)?属于哪种类型? 灵敏度高、噪音低、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适用化合物的种类广泛等性能。

HPLC中可使用的检测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特点:①灵敏度高,噪声低。

②不破坏样品,能与其他检测器串联,可用于制备色谱。

③对温度及流动相流速波动不敏感,可用于梯度淋洗。

④属浓度型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的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检测具有π-π或p-π共轭结构的化合物。

如芳烃与稠环芳烃、芳香基取代物、芳香氨基酸、核酸、甾体激素、羧酸与羰基化合物等。

5.流动相和分析液都不能有气泡,为什么?常用的除气方法有哪些? 流动相和分析液都不能有不溶物,为什么?如何处理?⑴因为溶解在溶剂中的气体会在管道、输液泵或检测池中以气泡形式逸出,影响正常操作的进行。

现代色谱分析讲稿1

现代色谱分析讲稿1

此外还有: 亲和色谱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专属亲和力 手性色谱法(chiral chromatograohy):手性固定相 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电泳淌度
3.按固定相的外形分类
固定相装于柱内的色谱法,称为柱色谱,它又可分 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色谱;固定相呈平板状的色谱 法,称为平板色谱,它又可分为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1-4 色谱法分析的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分要达到完 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 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 两峰间虽有一定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重叠,还是 不能分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 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要从热力学和 动力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
设流动相在柱内的线速度为u ,组分在柱内线速度为 us,由于固定相 对组分有保留作用,所以us<u.此两速度之比称为滞留因子R。
us tM R u tR
R若用质量分数表示,则:
R
nm 1 1 nm ns 1 ns 1 k nm
对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L的色谱柱,其所需时间分别为
色谱法分类
1.按两相状态分类
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C),根据固定相是固体 吸 附 剂 还 是 固 定 液 ( 附 着 在 惰 性 载 体 上 的 一 薄 层 有 机化合 物 液 体),又可分为气固色谱(GSC)和气液色谱(GLC).液体为流 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同理,液相色谱亦可分为液固色谱 (LSC)和液液色谱(LLC).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超 临界流体色谱(SFC)。

第五章 色谱理论

第五章  色谱理论

第五章色谱原理5.1色谱的原理和分类5.1.1色谱色基本原理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其用于物质的分离始于二十世纪初。

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tt向填充碳酸钙的柱中注入植物色素的石油醚冲洗,发现柱中出现数条相互分离的色带,色谱法的命名就是由此发现开始的。

随后色谱技术得到不断发展。

Martin于1952年因创立气-液色谱分离方法而荣获诺贝尔奖。

气相色谱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工作者,激发了人们对分析色谱技术进行放大,使之用于制备目的和工业生产的研究兴趣。

资料表明,在50和60年代,分析和生产规模的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的研究十分活跃。

到了70年代,尤其是在美国制糖工业采用酶法转化技术生产高果葡糖浆以后,液相色谱技术就变成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色谱在英文中只有一个名词Chromatography),但在中文中却有色谱和层析的名称。

色谱的主要装置如图所示;图色谱的主要装置图色谱实际是色谱分离精度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根据各种原理进行分离的色谱法不仅普遍应用于物质成分的定量分析与检测,而且应用于生物物质的制备分离和纯化,成为生物下游加工过程最重要的纯化技术之一。

5.1.2色谱的分类1)流动相与固定相色谱法根据流动相的相状态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而固定相有固体、液体和以固体为载体的液体薄层。

2)固定相的形状根据固定相或色谱装置形状的不同,液相色谱法又分为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和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

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多用于分析目的,而柱色谱易于放大,适用于分离大量制备分离,是主要的色谱分离手段。

3)分离操作方式色谱法根据分离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间隙色谱和连续色谱两大类。

间隙色谱技术通过合理选择固定相介质和冲洗剂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在工业应用中更希望采用连续分离操作,尤其是分离过程必须与其他连续单元操作(如连续生化反应器)同时进行时更是如此。

现代色谱分析-LC

现代色谱分析-LC

吸附剂的活性
• • • • 硅胶、氧化铝的活性与含水量有关; 活性分为5级,以Brockmann法测定; 活化(activation)与脱活化(deactivity) 聚酰胺的预处理
吸附剂的选择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 石油醚<环乙烷<四氯化碳<苯<甲苯 <已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丙 醇<乙醇、甲醇<水。
定位金属离子亲和色谱法
• 将具有螯合作用的有机官能团键合在间 隔臂上,然后与Cu2+、Zn2+、Ni2+、Fe3+ 等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螯合物,利用螯 合物中定位的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的特 效亲和作用实现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 • 应用对象:肽、蛋白质、核酸、生物酶
包合配合物亲和色谱法
• 利用生物分子与环糊精、冠醚、杯环芳 烃及其衍生物之间的特效性包合作用。 • 应用对象:手性氨基酸、多肽、生物酶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固因子、脂蛋白 及手性药物。
Thank you
薄层色谱基本操作
• • • • 1.制板 2.点样 3.展开(develop) 显色
develop
薄层扫描法
双光束双波长扫描仪示意图
峰面积与样品量的非线性关系
根据Kubelka-Munk理论计算的A-KX曲线
扫描方式
纸色谱法 (paper chromatography)
• • • • • 以分配色谱为主 样品极性越强,Rf越小 流动相极性降低,Rf增大 操作方式与TLC相同 不能用腐蚀性显色剂
电荷转移亲和色谱法
• 利用生物分子与卟呤(酞菁)衍生物之 间的电子给予和电子接受基团之间的特 殊静电吸引亲和作用。 • 应用对象:氨基酸、蛋白质、核碱、核 苷酸
共价亲和色谱法
• 共价配合是一种特殊的生物选择性吸附 作用,它利用含二硫桥键(-S-S-) 的配位体与含巯基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共 价键合。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此共 价键合是可逆的。该法主要用于含硫多 肽和含硫蛋白质的分离。

现代液相色谱技术导论

现代液相色谱技术导论

现代液相色谱技术导论
现代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分析技术,它可以
用来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它是一种综合
性的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复杂的混合物,并且可以在短时间
内完成分析。

现代液相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然后用检测器测量每个成分的浓度。

液相色谱技术的基本组成部
分包括柱、检测器、泵和计算机。

柱是液相色谱技术的核心部分,它由一种吸附剂组成,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


测器是用来测量每个成分的浓度的,它可以根据每个成分的特性
来测量它们的浓度。

泵是用来将混合物送入柱中的,它可以控制
混合物的流速,从而控制分离的效果。

计算机是用来控制整个液
相色谱系统的,它可以控制柱、检测器和泵的运行,并且可以将
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现代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分析各种混合物,如药物、食品、环境样品等。

它可以用来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分析。

此外,它
还可以用来检测混合物中的有毒物质,从而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
的保障。

现代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柱材料、
检测器、软件等。

柱材料的发展使得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分离更复
杂的混合物,检测器的发展使得液相色谱技术可以检测更灵敏的
成分,软件的发展使得液相色谱技术可以更快地完成分析。

综上所述,现代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分析技术,它可以用来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分析。

色谱原理、理论、分类、优缺点、谱图分析和后期处理、理论概念

色谱原理、理论、分类、优缺点、谱图分析和后期处理、理论概念

色谱原理: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二者相对运动的时候,物质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分配,从而使物质得到完全分离。

理论:塔板理论:H=L/n H:虚拟塔板间距L:色谱柱长n: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速率理论:H = A + B/u + C·u H:理论塔板高度u:载气速度A:涡流扩散系数——不匀——细而均匀颗粒,越均匀,A↓,H↓,n↑,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

B:分子扩散系数——浓差——流速↓,滞留时间↑,扩散↑,液相色谱B可以忽略C:传质阻力——阻力——扩散系数D↓,C↑,分配时间长,峰变宽,减小担体粒度,选择小分子量的气体,可以降低传质阻力分类:分子聚集状态:气相色谱(气固、气液),液相色谱(液固、液液),超临界流体操作:柱色谱、平面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分离机制: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空间排阻优点:分离效能高:短时间内分离大量物质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气体和液体、有机、无机、小分子、大分子。

医药、化工、食品、环保、农药、体育缺点:不好对物质进行定性,可与其它分析方法联用(质谱、红外和电化学等)谱图分析和后期处理:理论概念:1、能否分离?分离度峰间距——分配系数——热力学峰宽窄——柱效率——动力学2、分配系数K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时的浓度比,K 值大后出峰3、分配比: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时的浓度比4、柱外效应:进样器死体积大、进样大、进样慢连接管道死体积大检测器死体积大5、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途径:提高柱效:提高柱长、降低塔板高度H.(1)采用直径小、均匀的固定相(2)控制液膜厚度(3)选用合适的流动相、流速、温度增大容量因子k(1)GC :增加固定液用量,降低柱温(2)LC :适当用极性小些的流动相增大选择因子α(1)GC :降低柱温(2)LC :控制固定相流动相性质6、峰面积:自动积分,峰高定量 )1)(1(4k k n R +-=αα。

色谱理论基础知识

色谱理论基础知识
2) 区域扩宽的速度应小于区域分离的速度, 即色谱柱的柱效要高。 3) 在保证快速分离的前提条件下,色谱柱 应足够长。
气相色谱实验技术
气相色谱仪
载气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和 记录系统
进样系统
温控系统
(一)载气系统
载气系统
{
气源 净化干燥管 载气流速控制装臵 检测器
常用载气:氮气、氦气、氢气及氩气 载气选择依据
固体吸附剂应用
吸附剂 活性碳 石墨化炭 黑 硅胶 氧化铝 分子筛 主要成 分 C C Tmax 性质 度 300 500 非极性 非极性 氢键型 弱极性 极性 分离对象 永久气体,非极性烃 永久气体,高沸点化合 物 永久气体,非极性烃, 气体硫化物 烃,有机异构体 永久气体,惰性气体
SiO2· 2 400 XH O Al2O3 硅铝酸 盐 400 400
毛细管柱
毛细管柱又叫空心柱:
涂壁空心柱:将固定液均匀地涂在内径0.10.5毫米的毛细管内壁而成。 多孔层空心柱(PLOT):在管壁涂渍一层多 孔吸附剂颗粒,不涂固定液,实际上毛细 管气固色谱柱。
毛细管柱的优点:
毛细管内没有固体填料,气阻比填充柱小的多, 可以采用较长的柱管和较小的内径,以及较高的 载气流速,既没有涡流扩散,又减小了纵向扩散 造成的谱带展宽。较薄的液膜又在一定程度上抵 消了由于载气流速增大引起的传质阻力增大。
液相传质阻力
固定液粘度及液膜厚度越小 液相传质阻力越小
4) 流动相线速度对板高的影响
四 分离度
定义:
tr2, tr1: 组分2和组分1的保留时间 W2, W1: 组分2和组分1的峰底宽度
R=1.5 完全分离
五 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
对于难分离相邻两组分:

色谱法理论知识

色谱法理论知识

(4)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可用于沸点低于400℃的各种
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而液相色谱则用于高沸点、
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5)不足之处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谢谢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技术,它是基于的分配系数,
当两个做相对运动时,混合物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 反复多次的分配。这样就使得那些分配系数只有微 小差别的组分,在移动速率上产生差别,从而得到 分离。根据色谱流出曲线给出的各种信息,可对各 组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1.按两相物理状态分类 气相色谱 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液相色谱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3.按分离机理分类 (1)吸附色谱 (2)分配色谱 (3)其他色谱:离子 交换色谱、凝胶色 谱、离子对色谱、 配合色谱、亲和色 谱等
色谱法 分类
2.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类 (1)柱色谱 (2)薄层色谱 (3)纸色谱
色谱法特点
(1)分离效率高 可用分离复杂混合物,如有机同系物、 异构体等。 (2)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10-11~10-13g物质质量。 (3)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 个试样分析。
色谱法色谱法分类色谱法特点色谱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进展色谱法基本原理色谱法基本原理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技术它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个做相对运动时混合物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
色谱法
色谱法基本原理
色谱法分类 色谱法特点 色谱研究的最 新动态和进展
色谱法基本原理

现代色谱分析

现代色谱分析

(二)有效峰数(effective peak number,ENP)
ENP RZ 1 Z 1
式中,RZ 1 Z为含有Z 1和Z个碳的正构同系物的分离度
ENP的含义:在含有Z与Z+1个碳的
正构同系物的色谱峰间能容纳的色 谱峰数。 ENP越大,色谱柱的分离性能越好。
例如:在一个20m0.24mm内径的WCOT 柱,固定液为Carbowax 20M,柱温80℃, 测定正构醇同系物得:正戊醇、正己醇 和正庚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54.0, 870.6和1459.2s,色谱峰宽分别为:7.54, 12.03和20.40s。 用正戊醇、正己醇的数据计算ENP
Vm KVs

5.死体积 (dead volume;V0)
V0=t0 Fc
6.调整保留体积(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VR' )
V VR V0 t Fc KVs
' R ' R

' 与流动相流速无关 VR
7.相对保留值(relative
retention;r)
规定,所以不便于比较,所以, 常用分离数(SN或TZ)衡量色 谱柱和薄层的分离性能。
色谱图示意图
3.色谱峰(Peak)
是流出曲线上的
突起部分。

正常色谱峰为对称形正态分布曲线。 不正常色谱峰有两种:拖尾峰(Tailing Peak)和前延峰(Leading Peak)。 色谱峰的对称与否可用对称因子fs (symmetry factor) ,或叫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来衡量。 对称因子在0.95~1.05之间的色谱峰为对 称峰;
图示

色谱法的理论与实践

色谱法的理论与实践
吸附色谱(adsorption ~ ) 利用吸附能力旳差别.
分配色谱(partition ~) 利用分配系数旳差别.
空间(分子)排阻色谱(steric exclusion ~)或称凝胶色谱法(gel ~) 利用被测物分子大小不同而造成旳渗透系 数差别.
2024/9/29
5
离子互换色谱(ion exchange ~)
2024/9/29
3
二、色谱法旳分类
▪ 按流动相与固定相旳分子汇集状态分类 按流动相旳分子汇集状态分类 GC, L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按固定相旳汇集状态分类 气相色谱法(气-固,气-液) 液相色谱法(液-固,液-液)
按操作形式分类 柱色谱,平面色谱,逆流分配
2024/9/29
4
▪按色谱过程旳分离机制分类
拖尾峰(tailing peak)
前延峰(leading peak)
2024/9/2910来自峰形参数:掌握
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fs)
fs =(A+B)/2A; 或用:
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T)来衡量
T=W0.05h/2d1
T=0.95~1.05(正常峰) T<0.95(前延峰) T﹥1.05(拖尾峰)
2024/9/29
32
要点: 1.色谱理论 2.色谱分类措施 3.主要术语概念:
2024/9/29
33
2024/9/29
6
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 ~) 依托色谱与电场两种作用力,利用分配
系数和电泳速度差别而分离。 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根据样品组分旳 淌度和分配系数而分离。 手性色谱(chiral chromatography)

17现代色谱基本理论

17现代色谱基本理论
' tR = tR − t0
续前
保留体积V 保留体积VR: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 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
VR = t R ⋅ Fc
1 注:VR为定值,与 c无关; R ∝ F t FC
死体积V 死体积V0:不被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 动相的体积,又指色谱柱中未被固定相所占据的空 隙体积,即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包括色谱仪中的 管路、连接头的空间、固定相颗粒间间隙、以及进 管路、连接头的空间、固定相颗粒间间隙、以及进 样器和检测器的空间)
next
标准差σ 标准差σ:正态分布色谱曲线两拐点距离的一半 σ→对应0.607h处峰宽的一半 σ→对应0.607h处峰宽的一半 注:σ↓小,峰↓窄,柱效↑ 注:σ↓小,峰↓窄,柱效↑高 半峰宽W 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所对应的峰宽
W1 2 = 2.355σ
峰宽W 峰宽W:正态分布色谱曲线两拐点切线与基线相交 的截距
分配系数K 分配系数K : K = CS Cm
VS t R = t0 (1+ K ⋅ ) Vm
保留因子 容量比,分配比) 保留因子 (容量比,分配比)k:指在一定温度和 因子( 压力下, 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分配平衡时, 压力下 , 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分配平衡时 , 在固定 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比——更易测定 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比——更易测定
练习
例 : 在 柱 长 为 2m 的 5% 的 阿 皮 松 柱 、 柱 温 为 1000C,记录纸速度为2.0cm/min的色谱条件下, 记录纸速度为2 cm/min的色谱条件下, 测定苯的保留时间为1 min,半峰宽为0 20cm, 测定苯的保留时间为1.5min,半峰宽为0.20cm, 求理论塔板数。 求理论塔板数。 解: n = 5.54( 1.5 ) 2 =1.2 ×103

现代色谱分析

现代色谱分析

Journal of High Resolution Chromatography
LC·GC
Analyst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色谱色谱文献
发表GC文献的主要期刊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色谱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分析测试通报
The Journal of Microcolumn Separation 分析科学学报
Chromatographia
分析仪器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Science
动画
第二节 GC与HPLC的比较
色谱的定义: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流动相,固定
相)中的不同分配系数进行分离的方法叫色谱法. 按两相状态分:
气相色谱 GC
液相色谱 LC
流动相 气体
液体
固定相 固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色谱 名称
气固GSC
气固吸附色 谱
气液GLC 气 液固LSC 液分配色谱 液固吸附色

液液色LLC 液液分配色谱
现代色谱分析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色谱发展概况 色谱法简介
1906年正式命名色谱法Chromatography)
Tswett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碳酸 钙作固定相,把植物根茎叶的石油醚提取液从柱顶端 倒入,然后用纯净的石油醚冲洗,结果出现不同颜 色的谱带,Tswett把这种分离方法命名为“色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现代色谱理论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

它是利用各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的分配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于1906年首先提出色谱法。

色谱法分类流动相名称固定相名称气体气相色谱固体气固色谱液体气液色谱液体液相色谱固体吸附剂液固色谱液体液液色谱键合固定相键合相色谱多孔固体尺寸排阻色谱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色谱纸纤维中的水纸色谱固体吸附剂薄层色谱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色谱类似LC 超临界流体色谱按分离机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选择渗透)亲和色谱法第一节色谱法中常用参数一、色谱流出曲线1保留值221ln 22σ=W σ4=bW 死时间t 0保留时间t R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 R -t O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2 区域宽度半峰宽峰底宽标准偏差σ:0.607倍峰高处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3 容量因子k’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分配达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总量之比称分配比k ′,又称容量因子。

k ′与K (分配系数)的关系为:相对保留值 :4 柱效率塔板理论理论塔板数可按下式计算:有效塔板数neff有效塔板高 m s W W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总量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总量'β''K V V K V W V W c c K s m s m m s m s ====βK V V K k m s =='')1()2(')1(')2(')1()2(1,2R R V V k k K K ===αnL H =22122121)(54.5)(54.5)(54.5W d W V W t n R R R ===222)(16)(16)(16b R b R b R W d W V W t n ===H eff =L/neff =H[(1+k’)/k’]2表示色谱流出的曲线可以近似地采用对称的Gauss 正态分布曲线来描述。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色谱工作者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真正的Gauss 型色谱峰。

无数次的实验实验证明,正常的色谱峰都是非对称的拖尾峰。

随着柱管效率的不断提高,色谱峰的非对称性越来越明显。

5 分离度组分的保留时间的差别取决于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差别越大,表示固定相对组分的选择性越高;两峰底宽越窄,表示柱效越高。

R s =1.5,此时,两组分的分离程度达99.87%,因此用Rs =1.5作为相领两峰完全分离的指标。

当R s =1.0时,两峰分离程度达97.72%。

如果两峰的高度相差10倍,当R s =1.0时,低含量组分的分离程度只有88%,因为两峰交叉“污染”时,在低含量组分中夹杂的在两峰等高时的相同高含量组分所占的比例增大。

6 各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保留时间和分配容量的关系分离度、柱效率和容量因子间的关系t R =t 0*(1+k’)=(1+k)*L/u=(1+k)*nH/u)(21)2()1()1()2(b b R R s W W t t R +-=)1()'1(ms o R V V K u L k t t +=+=oR o o R tt t t t k ''=-=22222)1()1(16''+-=k k a a R n s '2'22114k k a a n R s +⋅-⋅=t R=16Rs2[α/(α-1)]2* [(1+k’)3/k’2 ]H/u色谱流出曲线重要信息:(l)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合组份的最少个数.(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可以进行定性分析.(3)根据色谱峰下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二、表征液相色谱柱填充性能的重要参数现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使用的色谱柱具有以下特征:(1) 固定相使用全多孔的、粒径5-10μm的填料。

(2) 色谱柱具有较小的内径(4-6m m),短的柱长(10-25cm)和高的入口压力(5-10MPa)。

(3) 色谱柱具有高柱效表征液相色谱柱的填充情况常用总孔率、柱压力降和柱渗透率表示。

1总孔率εT(total porosity)指被固定相填充后的色谱柱,在橫截面上可供流动相通过的孔隙率。

εT=F/(uּлr2)= Fּt M/(Lּлr2)= (Fּt M/V)F-流动相的体积流速,cm3/s;u-流动相的平均线速,cm/s;r-柱内径的半径,cm;t M -柱的死时间;L-柱长,cm;V-色谱柱的空体积。

εT表达了色谱柱填料的多孔性能,当使用全多孔硅胶固定相时,εT约为0.85,使用非多孔的玻璃珠(或硅胶)固定相时,εT约为0.40,可认为是柱中颗粒之间的孔率,用ε表示。

由此可知,对非多孔填料柱,其εT=ε,对全多孔填料柱,其εT=2ε。

色谱柱的自由截面积q= εTּлr2, 即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能使用的截面积。

则u=F/q=F/(εTּлr2)2柱压力降ΔP(column pressure decreasing)ΔP可用达西(Darcy)方程式计算:ΔP=ηּLּu/(k oּd p2) = φּηּLּu/d p2 =P i-P oη-流动相的粘度,mPaּs;k o-色谱柱的比渗透系数;d p-固定相颗粒直径,μm;φ-色谱柱的阻抗因子;P i、P o-色谱柱的入口和出口压力,MPa。

比渗透系数k o、阻抗因子φ和孔率ε关系:k o=1/φ=ε3/[180(1-ε)2]则u=ΔPּd p2/(φּηּL)= k oּΔPּd p2/(ηּL)3柱渗透率K F(column permeability)表示流动相通过柱子的难易程度。

在HPLC中,使用液体流动相,粘度大于气体,固定相粒子又小,为保证柱子在较低压力下正常操作,总希望柱渗透率要大。

K F= k oּd p2 = d p2 /φ= d p2ּε3/[180(1-ε)2]≈d p2/1000(ε=0.40, φ=1000)K F=uּηּL/ΔP= FּηּL/(εTּлr2ּΔP)= ηּL2/(ΔPּt M)保留时间t M= ηּL2/( K FּΔP) =ηּL2ּφ/( d p2ּΔP)(K F= d p2 /φ)t R= t M(1+k’)t R与上述这些参数都有关,影响色谱分离过程动力学。

第二节高效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一、液相色谱速率理论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等在研究气液色谱时,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他们吸收了塔板理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了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质过程,从而在动力学基础上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

该理论模型对气相、液相色谱都适用。

Van Deemter方程的数学简化式为:H=A+B/u+CuH min=A+2(BC)1/2U opt=(B/C)1/2在HPLC中,溶质在色谱柱中的谱带扩展是由涡流扩散、分子扩散和传质阻力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在HPLC中,对理论塔板高度的贡献为:H=H E+H L+H S+H MM+H SM1.涡流扩散(Eddy diffusion)项H E当样品注入由全多孔微粒固定相填充的色谱柱后,在液体流动相驱动下,样品分子不可能沿直线运动,而是不断改变方向,形成紊乱似涡流的曲线运动。

导致峰形的扩展。

峰形的扩展与液体流动相的性质、线速度、样品的性质、固定相的性质无关,仅与固定相的粒度和柱填充的均匀程度有关。

其对理论塔板高度提供的贡献为H E=A=2λd P式中,d P是固定相平均粒径:λ是不均匀因子,它表达了色谱柱填充的均匀程度,当全多孔球形固定相的粒度为40~5 μm时,λ值约为1~2。

2 .分子扩散(Molecular diffusion)项H L当样品以塞状(或点状)进样注入色谱柱后,沿色谱柱的轴向,即流动相向前移动的方向,会逐渐产生浓差扩散,也可称作纵向扩散,而引起色谱峰形的扩展。

对理论塔板高度的贡献H L=B/u=2νD M/u式中ν—柱中填料间的弯曲因子(ν≈0.6);D M—溶质在液体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D M ≈10-5 cm2/s);u—液体泳动相在色谱柱中的平均线速(cm/s)。

样品在色谱柱中滞留的时间愈长,色谱谱带的分子扩散也愈严重。

由于D M的数值很小,因此H L项对总板高的贡献也很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假设H L≈0,此点也是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当注入样品呈现点状进样时,存在无限直径效应的根本原因。

3.固定相的传质阻力(The resistance to mass transfer in the stationary phase)项H s溶质分子从液体流动相转移进入固定相和从固定相移出重新进入液体流动相的过程,会引起色谱峰形的明显扩展。

在流动相中溶质分子的迁移速度依赖于它在液液色谱的液相固定液中的溶解和扩散,或依赖于它在液固色谱的固相(吸附剂)上的吸附和解吸。

固定相的传质阻力引起的色谱峰形的扩展1-进样后起始峰形;2-载体;3-固定液(液膜厚度为d f);4-液体流动相;5-溶解在固定液表面溶质分子到达峰的前沿;6-溶解在固定液内部溶质分子到达峰的后部尾;7-样品移出色谱柱时的峰形。

固定相的传质阻力对板高的贡献,对液液色谱可表示为H s=q• [k’/(1+k’)2]•(d f2/D L)• u式中q—构型因子(对均匀液膜或薄壳材料q=2/3;对大孔固定相q=1/2、对球形非多孔固定相q=1/30);k’ —容量因子;d f—固定液液膜(或薄壳)厚度;D L—溶质在固定液中的扩散系数,cm2/s。

对液固色谱可表示为H s=2t a[k’/(1+k’)]2u=2t d[k’/(1+k’)2]u式中t a—样品分子在液体流动相的平均停留时间;t d—样品分子被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平均停留时间。

4.移动流动相的传质阻力(The resistance to mass transfer in the moving mobile phase)项H MM在固定相颗粒间移动的流动相,对处于不同层流的流动相分子具有不同的流速,溶质分子在紧挨颗粒边缘的流动相层流中的移动速度要比在中心层流中的移动速度慢,因而引起峰形扩展。

与此同时,也会有些溶质分子从移动快的层流向移动慢的层流扩散(径向扩散),这会使不同层流中的溶质分子的移动速度趋于一致而减少峰形扩展。

移动流动相的传质阻力对板高的贡献可表示为:H MM=Ω(d P2/D M)u式中,Ω为色谱柱的填充因子,对柱长较短、内径较粗的柱子Ω数值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