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的悲剧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的悲剧艺术
《窦娥冤》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一部杰出的悲剧。其作品本身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与人民的生活情态,从这一角度讲,它又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因此,从这部戏曲本身,我们可以看到的东西有许多。古人讲: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就是说要充分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以及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对《窦娥冤》做赏析之前,必须先对关汉卿的生活时代及个人经历做一番叙述。
关汉卿生活在中国的元朝,元代,中国领土实现了大一统,商业贸易极其发达,在商业的刺激下,产生了像大都,杭州,泉州这样的一批世界性的商业大都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民阶级逐渐发展起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艺的发展,瓦舍艺人便从中成长发展起来。瓦舍技艺是经常性的商业经营,技艺被当作商品论价出卖。瓦舍艺人靠勾栏卖艺为生,他们已经不是宫廷供奉或贵族家姬,而是由广大市民用出钱观赏的方式集体供养的演员,他们不是靠取悦某一个或某一群贵族官僚而成为主人的附庸,他们是靠吸引市民观众使自己成为卖座的演员。瓦舍艺人在经济上摆脱了对皇室和贵族的依赖,思想上也出现了摆脱他们的趋势。观赏者的思想感情嗜好,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编者。根植于市民中的瓦舍文艺,比起过去的文艺来,从表现对象到表现手段,从内容到风格,呈现出新的变化,新的特点,有新思想因素在萌生滋长。
勾栏剧场的兴旺,要求有一支戏曲创作队伍,提供足够数量的脚本。关汉卿等剧作家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他们的创作不是为了自吟肺腑,而是为了为市民演出而写的。他们的创作既是为了勾栏演出,提笔运思之际就不能不考虑市民观众的思想感情与艺术趣味,他们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各个方面都不能不受到观众的制约。
瓦舍文艺的发达与提高,需要有文化的读书人参与其事,元代的确有一批下层文人,为新兴市民文艺所吸引而走进瓦舍。他们所服务的瓦舍是以商业方式来经营的,他们为瓦舍演出写脚本也是当作一种谋生手段的,这样的书会文人与传统的士大夫不同,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个新事物,他们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元杂剧方兴之时,公卿大夫一般还不屑于染指,民间艺人又缺少独立承担创作重任的文化素养,地位处于两者之间,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不耻于与倡优为伍的他们,适逢其会大展才情,与民间艺人合作,创造了文艺史上辉煌灿烂的元杂剧时代。而元初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所起的作用,像科举制度的废止,对知识分子的轻视,传统思想统治的某些松弛,对下层知识分子走向瓦舍书会,都是起到促进作用的。
书会才人的生活与思想主流,是反传统的叛逆精神。当他们走进城市下层的时候,社会的不平,人民的苦难与抗争一幕幕呈现在他们眼前,叩击着他们的心扉,他们终于把所有的感受诉诸笔墨,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脉搏,人民的心声;他们为戏曲独树一帜,另辟门户,这在当时包含着非常积极的反传统因素。
关汉卿的创作道路,不是花铺成锦织就的,他的放浪佻达,一方面固然是时尚所趋,同时更是由于愤慨所激,其中隐含着一缕时代的苦闷和对传统封建礼俗的轻蔑。关汉卿的生活,笙歌掩盖着隐痛,疏狂遮蔽着牢骚。他既不是一味放荡的风流浪子,也不是不苟言笑的谦谦君子,他是一个忍垢强笑,内方外圆,新机灵便,世法通疏的戏曲家。
关汉卿的这条书会才人道路,冲破了传统士大夫文人狭窄的生活圈子,走向市井,走向下层,有机会熟悉包括倡优歌妓在内的下层市民的生活情感,了解他们的疾苦与期望,深受他们思想感情的影响,在许多方面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他们的观点观察社会人生。他热爱市
民文艺,深入勾肆行院,紧密联系勾栏演出实践,运用市井活脱脱的本色语言进行创作。他们的创作不仅扩大了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领域,而且缩短了他与人民之间的距离,为元杂剧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关汉卿继承并发展了瓦舍书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文艺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读罢《窦娥冤》,才能真正理解《感天动地窦娥冤》的真实含义。戏曲的悲剧艺术从楔子就开始流露出来。楔子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与人物关系:蔡婆婆是一个高利贷商人,一年前借给窦秀才二十两银子,今年本息当还四十两,不料窦秀才仍没钱还她,于是蔡婆婆便让窦秀才的小女儿做她的儿媳妇,便准了这四十两。窦秀才在百般无奈下,只得被迫将女儿送到蔡婆婆那里。窦秀才悲伤不已,他的情感完全体现在《仙吕赏花时》这一首曲子中“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的亲儿在两处分,从今远践洛阳尘,又不知归期定准,则落得无语暗消魂”。从楔子中便可以看出,窦娥的悲剧不仅是由人造成的,更是由于社会黑暗所导致的,其悲剧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根源。蔡婆婆面对放高利贷这件事,非但没有些许的愧疚之感,反而认为此事理所当然,逼得人卖儿卖女却心安理得。再看窦天章,面对蔡婆婆的冷酷无情,面对卖儿卖女的悲惨处境,显得无可奈何,只能被动接受。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元朝放高利贷剥削人民被看作合理合法的事,而读书人在当时更是受到了严重的轻视,。元朝废除科举制度,更是切断了知识分子前进的道路。不得不承认,窦娥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她是被黑暗社会吞噬的,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第一折是本剧矛盾冲突的开始。首先上场的是赛卢医,“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独特的定场诗刻画出了赛卢医的基本情况,即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庸医,其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他不仅是一个庸医,还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坏人。同样,他也是蔡婆婆高利贷的受害者,但却因此而动了杀机,想要勒死蔡婆婆,幸而未遂,被张驴儿父子相救。从中可以看出:好的社会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而坏的社会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赛卢医本身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此时出场的张驴儿父子可以说比赛卢医还坏几百倍。得知蔡婆婆家中情况后,居然说:“爹,你听得她说么?她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何等两便?你和他说去”。蔡婆婆拒绝后,又无耻地威胁说:“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了你罢。”短短两句话,便将其性格勾画出来,反映出极端险恶的世道。张驴儿是混乱社会滋育出来的痞子恶棍,他趁危要挟蔡婆婆,强迫孤霜婆媳收他父子做接脚。仅此一端,便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混乱到何种地步。而在第一折中,我认为最为悲情的,还是主人公窦娥,剧中云“我三岁上亡了母亲,七岁上离了父亲,俺父亲将我嫁与蔡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方二十岁也。”仅仅二十岁光景,她却历经了时间最为凄苦的情景,不由使人扼腕叹息。他的心情是忧郁的,苦闷的,从他接下来的四首曲子就可以看出:《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我知情由,怕不待和天瘦”《混江龙》“则间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合着这今日心头。催人泪的是那锦烂漫花枝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团圞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间皱,越觉得情怀冗冗,心绪悠悠”《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夫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愁?”《天下乐》“莫不是前世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忧?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这将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辞需应口”。同时,窦娥的性格又是刚强的,坚定的,她恪守着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即“一女不嫁二夫”即使是自己孝敬的婆婆,也敢于批驳,敢于反对。在得知婆婆果真要把张驴儿父子收做接脚后,她果断地给予批驳“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共撞府冲州, 的铜斗家缘百事有。想着俺公共置就,急思教张驴儿情受,兀的不是俺没丈夫的妇女下场头!”面对窦娥的坚贞不屈,丑陋邪恶的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