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期末考试部分知识点总结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动机:是指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2、诱因:是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景和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目标。
3、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4、强化: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当被试表现出主试所期望的动作之后,给被试提供满意快活的刺激,就叫做正强化;当被试表现出主试所期望的动作之后,某种不愉快的经验或事物因此而消失,就叫做负强化.5、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固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6、归因: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的原因,这种对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论就称为归因。
7、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8、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9、学习定式: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需要、愿望、态度等都能构成其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发生定势作用,从而使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
10、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1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称之为心理发展。
12、注意:指心理活动队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3、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柑橘赫尔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
1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
15、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德尔心理过程。
16、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17、情绪智力: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18、气质: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典型饿、稳定的心理特征。
期末心理学考试总结
期末心理学考试总结引言: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深入理解。
期末考试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机会,通过总结和回顾来巩固知识、提高理解力。
本文将从认知、行为、人格和社交等多个方面总结心理学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和语言等心理活动的学科。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1.1 感知与知觉:感知与知觉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传递过程,以及感知过程中的常见误差和矫正方法。
1.2 记忆与遗忘:记忆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我们需要了解记忆的存储和提取过程,以及记忆的遗忘原因和控制方法。
1.3 语言与思维:语言和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高级形式。
我们需要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过程、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
1.4 解决问题和决策:解决问题和决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的认知活动。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法和思维技巧,以及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决策策略。
二、行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内容:2.1 学习和条件反射:学习是人类行为变化的基础,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学习和学习原则,例如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2.2 动机与情感:动机和情感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动机(生理动机、心理动机和社会动机)以及情感的分类和功能。
2.3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和推断。
我们需要了解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对他人意图和动机的感知和解读的过程。
2.4 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人类行为受到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影响。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发展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群体中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变化。
三、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
心理学完整版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或三个子系统。
3.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那些心理活动,通常称之为心理过程。
10.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1.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2.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13.“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生存环境)的依存性。
14.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
15. 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和(提升)。
16.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
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种心理成份组成。
17.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8.(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
19. 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20.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生活方式上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21.记忆策略包括:(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提取策略。
22. 人在感知活动中能够从周围环境的许多事物中优先地分出当前所要感知的对象,这是由于知觉具有(选择性)的原故。
23.人类是从蝙蝠的生理构造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雷达,这是一种(原型启发)的心理现象。
24.看小说时,我们根据作者对人物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这个人的模样,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想象)。
25. 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创造)想象26.根据曹雪芹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他们的形象,这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再造想象)27.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期末心理章节总结
期末心理章节总结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从而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与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绪、动机、人格、发展、社会等领域。
心理学在教育、医学、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在18世纪,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并通过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和心理分析等不同的学派逐渐发展完善。
20世纪产生了心态学派、存在主义心理学、社会认知理论和认知科学等多个新的心理学流派。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和案例研究等。
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环境的控制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来得出结论;问卷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来获取信息;案例研究通过个别案例的观察和描述来进行深入分析。
四、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神经系统是指人体的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的组合。
生理心理学通过研究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揭示了神经递质和神经网络对人类情绪、记忆、学习等心理活动的影响。
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脑成像技术和神经记录技术等。
五、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过程,知觉则是基于感知数据对刺激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感知与知觉研究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方式和其对行为的影响。
感知与知觉的研究方法包括阈值实验、视觉错觉实验和感知心理物理学等。
六、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通过经验或训练形成新的行为方式或知识过程,记忆是指保存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习与记忆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机制和规律。
学习与记忆的研究方法包括条件反射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和记忆干预实验等。
七、情绪与动机情绪是指人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动机是指推动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情绪与动机研究了人类情感和欲望对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情绪与动机的研究方法包括情绪诱发实验、动机问卷和情绪自述方法等。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2、Newell 和 Simon 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其一般结构如图所示:3、唐德斯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问。
②应用(经典实验):库珀、谢帕德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实验;科拉克、蔡斯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4、斯腾伯格加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含义:完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②前提条件: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③实验目的: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④实验逻辑:若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它们是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的;若两个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则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⑤应用: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有四个独立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刺激编码阶段)、识记项目的数量(顺序比较阶段)、反应类型(决策阶段)、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反应组织阶段)。
5、“开窗”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所以称为开窗实验应用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证明了字母转换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和存储阶段;6、1967年,奈瑟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高中考试心理学是指研究考试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调节、应对等问题,旨在帮助考生提高应试能力,减少考试焦虑及其负面影响。
以下是高中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考试心理准备1. 目标设定:考生应明确考试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以便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制定学习计划。
2. 自我激励:考生应养成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鼓励自己坚持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3. 自我控制:考生应注意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控制学习节奏,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4. 心理准备:考生应对考试心理做好准备,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树立信心,消除焦虑。
二、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1. 动机的重要性:学习动机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对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2. 目标的确定:学生要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明确未来要达到的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3. 成就动机:考生要有积极的成就动机,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享受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
三、学习方法和策略1. 主动学习:考生应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合理安排时间:考生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高效的学习和休息,避免枯燥乏味和无法集中精力。
3. 归纳总结:考生应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梳理知识结构,加深记忆。
4. 合作学习:考生应采用合作学习方法,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五、心理压力及应对方法1. 考试压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考试压力,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控制和应对措施。
2. 放松心态:考生应学会通过肌肉放松、深呼吸、正向思维等方式,缓解考试焦虑。
3. 保持自信:考生应保持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考试保持乐观的心态。
4. 充分准备:考生应在考试前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避免临时抱佛脚,做到心中有数。
六、考试后的心理调适1. 应对失败:如若考试失败,考生应正视失败,并借此激励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做好调整。
个性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名词解释:1.控制点:即一个反应会不会影响强化获得的信念。
具体来说,控制点是对个人性格特点和行为与其所经历的后果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是人们从实际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发生在自身生活里的各种因果关系的一种抽象概括。
2.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
3.好奇动机:个体对新奇事物注意、探索和操弄等行为的内在动力。
4.个人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5.观察学习:是指人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6.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
7.正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得到满足的诱因。
8.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累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9.类化:就是条件反射不仅能为条件刺激引起,而且也能为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所引起。
10.能力:人们成公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1.成就动机:个人追求成就的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事情,去从事、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12.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后面,深藏于人格结构的内层,它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和人格的基本因素。
填空1.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韦纳等人将个人对成就行为的归因按照内外控制和稳定性划分为4类: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
3.4.在荣格提出的几种原型中,阿尼玛是男子个性中的女性成分。
5.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人类行为是习得的,而不是天生的,学习需要四个因素循环往复地进行,它们是: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6.从认识能力的角度,可以把理想分为:具体形象理想、综合形象理想和概括性理想。
7.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理论分别是: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智力的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的经验亚理论。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探究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学分支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思维、研究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发展过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包括观念、态度、信念和群体行为等方面。
4.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态度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关注个体差异和特质的形成。
5.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心理问题,主要用于治疗和咨询等领域。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语言和动作等得出结论的方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形式。
2.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和操纵因果关系,从而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具有高度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编制问卷,并由被试者填写回答的方法,用于收集大量的主观信息和量化数据。
4.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对个体或群体的深入观察和分析,通过详细记录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其特点和问题。
四、经典实验1.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变化,揭示了权威和社会角色对行为的影响。
2.小阿尔伯特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通过条件反射,研究孩子们对于特定刺激的恐惧和冲动反应。
3.皮格马利翁实验皮格马利翁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团体情境中的从众行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相互模仿和追随他人。
五、心理疾病1.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造成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自我价值感下降等症状。
2.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会导致人体出现心悸、出汗和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
3.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幻觉和妄想等症状。
六、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对研究和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2.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8.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学科”。
9.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10.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1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12.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13.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15.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17.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1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19.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2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21.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2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2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二、选择、填空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本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本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它试图理解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个体的认知、情绪、动机、人格等方面,也涉及到社会群体中的人际互动、社会影响等。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关注心理机能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四)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重视心理的整体性。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的驱动。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的成长潜力。
(七)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三、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例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
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它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综合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影响知觉的因素包括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以及知觉的情境。
四、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具有选择、维持和调节功能。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既有预定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五、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记忆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较短,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长,容量几乎无限。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研究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一、XXX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
XXX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XXX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岁)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
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
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惟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
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XXX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题目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1八、XXX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XXX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普通心理学期末重点
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知觉适应: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问题: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处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总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1. 生物心理学
- 神经元及神经传导
- 大脑结构和功能区域
- 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意义
-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障碍
2. 认知心理学
- 认知功能及其神经基础
- 认知发展和认知过程(感知、注意、记忆、语言、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模拟
3. 社会心理学
- 社会认知及其作用
- 社会认知与人际关系
- 群体心理学
4. 临床心理学
- 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 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
5. 发展心理学
- 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
- 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
- 青少年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6. 行为主义心理学
- 条件反射和习得理论
- 操作条件作用和响应
- 心理治疗和行为调节
7. 心理测量
- 心理学测试评估原理
- 测试的分类和使用
- 量表开发和精神健康测量
8. 个性心理学
- 个性理论和分类
- 个性评估方法
- 人格障碍和治疗实践
以上知识点仅为心理学的部分内容,涵盖了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测量和个性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您做好期末考试的复习准备。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初三上学期期末心理学知识点
初三上学期期末心理学知识点一、认知心理学1. 感知与知觉- 感知的定义和作用- 知觉的过程和特点- 影响感知和知觉的因素2. 学习与记忆- 学习的类型和原理- 记忆的过程和分类- 有效记忆的方法和技巧3. 思维与解决问题- 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二、发展心理学1.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的阶段和特征- 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和研究- 儿童情感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青少年身心变化的特点-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形成 -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策略三、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社会认知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社会认知偏差和错误的类型- 社会影响的形式和机制2. 团体与领导- 团体的定义和特征- 团体决策和合作的心理过程- 领导力的类型和培养方法3.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特点- 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技巧和策略四、个性与心理健康1. 个性理论与评估- 不同个性理论的特点和观点- 个性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个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应对与适应- 应对方式的类型和效果- 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3. 压力与情绪管理- 压力的类型和影响-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心理健康与压力调适的关系五、心理咨询与治疗1.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心理咨询的定义和目的- 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方法- 心理咨询的注意事项和道德规范2. 常见心理问题和治疗方法- 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的类型和原则- 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结语:以上为初三上学期期末心理学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并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心理学的学习,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共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健康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2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和知识,综合研究心理、生物、环境、文化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 健康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2-4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3 如何评估健康与健康行为 8-9评估方法包括个案法,观察法,诊断性交谈和心理测验。
评估工具有①健康评估工具:HRA , HPLP , HRQOL②生命质量评估工具:SF-36第三章健康行为与行为改变1 常见的危险行为有哪些 25①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饮食过度,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挑食②不良病感行为:个体感知到自身有病到康复的全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③日常损害健康行为:吸烟,酗酒,吸毒,不良性行为等④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行为(冠心病易发)C型行为(癌症易发)2 健康或疾病信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27-29①民间医学影响②文化环境和文化适应③教育,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和城乡差异④习俗⑤工业化和媒体宣传3 行为改变的认知理论:健康信念模式 33-35健康信念模式(HBM)①HBM要点:HBM认为个体如果具有与健康,疾病相关的信念,就会有意愿采纳健康行为和改变危险行为,个体对采纳行为并取得成功的信心(自我效能)则是实现行为转变的保障。
②HBM影响行为转变的因素:a 知觉疾病易感性b 知觉疾病威胁c 知觉健康行为益处d 知觉行动阻碍e 行动线索f 自我效能4 改变人的信念和支持的治疗技术(了解) 43-52①支持性心理治疗:指那些以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支持为主要手段的心理治疗。
(基本方法:解释,鼓励与安慰,保证,指导,暗示,环境的改变,宣泄)②行为治疗:指利用学习或条件反射理论、技术,来消除已建立的异常行为(不良行为),或通过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行为来改变不良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
(奖励与惩罚结合纠正不良行为,自我调整法,示范法)③认知治疗:是通过改变病人固定化了的错误信念和习惯化了的不良认知方式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组心理治疗。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揭示心理的规律和原理。
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而复杂,本篇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将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学科。
以下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认知发展理论:- 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同水平。
- Lev Vygotsky的社会情境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例如通过合作活动和社会化教学来促进儿童思维发展。
2. 认知过程:- 知觉:研究人类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过程,包括感知的注意、选择、组织和解释等过程。
- 学习与记忆: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记忆能力,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
- 概念与思维:研究人类的概念和思维能力,包括概念的形成和思维的逻辑推理等。
3. 注意与意识:- 注意的类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维持注意等类型。
- 意识的级别:研究人类意识的不同级别,包括清醒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等。
4. 言语和语言:- 语言的认知机制:研究人类语言的认知机制,包括语言的习得和理解等过程。
- 语言的处理:研究人类对不同语言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
二、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人格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人格的潜意识冲突和动机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稳定的个体差异和特质组成,如五个因素模型(外向性、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和开放性)。
2. 测量人格:- 人格测量方法:包括自陈式、观察、问卷调查和项目性测验等方法。
大一心理学第一到上学期期末考试重点
大一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1.心理学是研究心里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2.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心理发展规律..3.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心理机制、心理本质、心里规律;预测心理活动;调控心理行为..4.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建成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5.心理学十大学派..6.内容、构造、意动、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精神分析、日内瓦、人本主义、认知7.心理学两大领域:基础和应用心理学..8.普通心理学是其他心理学的基础;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中西发展和个体发展..9.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得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0.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能动性、个别性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是心理过程11.认识过程反映客观现实本身..感性认识即感觉和知觉;我们通过对个别属性的认识综合起来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知道它是什么;过渡阶段包括记忆和想象;对我们以前感知的事物;必要时能回忆起来、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未曾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理性认识即思维;运用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间接性的、概括反映;能够反映所有事物;是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12.情感过程反映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体的需要而产生主观体验的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态度体验的反映;人总是带着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认识客观事物的..13.意志过程反映主体自身的能动性认识情感意志之间相互区别制约促进影响联系: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后两者的基础;情感过程是另外两者的动力;意志过程对前两者起调控作用;是他们的能动的表现..15.个性心理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是个体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是人心理现象共同性基础上的差异性的表现;揭示个体独特的精神面貌16.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的动力结构;是个体社会性程度的集中体现;包括需要兴趣动机理想新年世界观;需要是其核心..17.个性个别性是个性的特征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方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的三个结构构成一个以个体倾向性为方向;以个性能动性为调控以个性个别性为特征的有机整体..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区别又联系;1.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心理过程的特点往往是个性心理结构的要素;只有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并表现出个性心理、2.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直接影响心理过程;使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使人的心理过程具有了方向性、选择性、能动性;从而保证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学习心理学基础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特点;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品质..20.心理认识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机械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21.心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2.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23.神经系统的主要机能使:接受分析综合储存发布信息..24.大脑左半球使抽象半球;右脑是形象半球;在运动机能上实行交叉控制沟裂将大脑分为四叶: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是额叶意识;外侧裂以下的使颞叶听觉;顶枕裂后方的枕叶视觉;外侧裂上方、中央沟与顶枕裂之间的顶叶感觉、运动..大脑皮层有:皮层感觉区、劈成运动区、皮层联合区27.大脑皮层使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高管理者和调节者..皮层各部分及分工又合作;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协调一致..28.神经系统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储存发布信息..脑是心里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9.条件反射是心里的生理基础..30.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31.动型具有定型性、自动化、概括化的特点..32.总之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心理的生理基础..33.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包裹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3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兴奋或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或抑制的相互诱导..35.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36.对于人的心理产生的源泉而言;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更为重要;是心理的主要源泉..37.心理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客观现实的特性事客观性;所以心理从内容上说具有客观性..38.心理的反映形式具有主观能动性..39.主观能动性的反应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受个人的态度和经验的制约从而使反应带有主题的特点..人对客观能动的反应;一在能动的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运用规律改造客观事实;二在白皙那在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自觉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善着人类本身..41.心理反应形式取决于主观条件;受主观条件的制约;具有主观性..心理从内容上讲具客观性;受其制约;同时在产生形式上讲具有主观性;又受人的知识经验等主观条件的折射..心理是客观内容与主管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只能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统一;实践是实现统一的中介..43.心理是人在实践中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4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45.注的两大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46.注的指向性所表明的是心理活动所反应的对象和范围..47.注的集中性所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水平和强度..48.注的外部表现:产生适应性运动;无关动作被抑制;呼吸动作的变化..49.注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监督功能..50.注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51.注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始终..引起无注意的原因:①客观: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对比关系、运动变化②主观:人的需要、兴趣、情感③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食物的期待、身心状态..53.主客观因素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5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紧紧把握那些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注意的因素;即教师应努力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排除其消极影响;使学生精神振奋、情趣昂然的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又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合理有效的组织活动;激发间接兴趣;排除各种干扰..有意注意的有效利用:①组织教学②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③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④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与培养⑤激发学习动机⑥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⑦排除外界无关的干扰..57.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它在形式上类似于无意注意;而在性质上类似于有意注意..实际人的一种更为高级的特殊的质疑形式..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活动上的时间短特性..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心理活动没有完全保持在当时应该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上;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分散..60.注意分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无意注意61.实现主义分配的条件:①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②活动间的关系③活动的性质④注意分配的技巧..6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①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②原活动的紧张度、吸引力③新活动的特点④以往的习惯..63.感觉生理机制:感觉的产生是某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64.知觉机制:知觉的产生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65.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综合..感觉分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67.内部感觉:运动觉动觉、平衡觉静觉、机体觉..68.物体知觉:空间知觉;包括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知觉;时间知觉;即人脑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应;运动知觉;即对物体的位置移动及其速度的知觉..69.社会知觉: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70.错误知觉即错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71.错觉对人的认识和时间也有利的影响..72.感受性和感受阀限成反比关系..73.感受性的变化:①感受适应②感受对比③感受的相互作用..74.适应:同一器官与刺激;对比:同一器官不同刺激;相互作用:不同器官与刺激..感受性的变化: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弱刺激则提高..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最重要..知觉对现象的理解有两种基本形式:①是概括化的认知②是分化认知..78.知识的理解性主要受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活动指导和态度等多面因素影响..79.知觉的恒常性:客观事物发生变化时;知觉不变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物体的大小、形状、亮度、颜色、角度..80.观察是有目的的知觉..81.观察的品质:①目的性自觉的产生②顺序性掌握观察的方法③精确性事物之间细微的差别④深刻性事物本质、思考观察力:观察力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观察力又影响和改造着观察的结构和内容..83.记忆是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特点:①易变②不可见③不完全可靠④瞬捷性⑤无穷性..85.记忆是储存知识的有效方式..记忆的形成:①表象主要存在于形象记忆中②语词主要存在于抽象语义记忆中;记忆的另一种形式..87.表象:是头脑中出现的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88.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操作性..表象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90.表象的概括性和词语的概括性不同;表象是形象的概括;词语是抽象的概括;表象的概括性不同于思维的概括性;表象中混杂着本质与非本质属性;属于感性认识;思维揭露的是事物本质属性;是抽象概括;属于理性认识..表象是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反映形式..91.表象的功能: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因为表象具有概括性或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条件92.记忆按内容分:①形象②抽象③情绪④运动记忆..93.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94.记忆包括记和忆两过程..分三环节:识记、保持、回忆..95.识记种类: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96.无意识记的心理基础是无意注意..97.有意识记的心理基础是有意注意..98.有意识记的效果远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99.机械识记:重复进行识记100.意义识记理解记忆:条件是理解;其效果在各方面都优于机械记忆..101.过渡学习的最佳值:原来的50%~100%..102.遗忘是一种自然的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103.据遗忘时间的长短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104.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发生=错误回忆105.①规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趋势②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忘的多;以后逐渐减慢;忘的也少..10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07.应用:及时复习;次数安排先密后疏;复习量先多后少..108.启限性:无意义材料机械识记遗忘规律..109.消退说:一般解释永久遗忘..110.暂时干扰说:这是暂时性遗忘的主要原因..111.减少遗忘的策略:①合理组织有效的复习②把知识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③复习方法多样化④重视记忆品质的培养..112.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113.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过程再次出现还认识114.影响再认的因素:巩固程度、相似程度..115.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116.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在头脑中重新出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117.回忆的水平:再认和再现—有意、无疑—追忆—付出较大努力的再现..118.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比较安全的..119.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条件.. 120.想象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反映..121.新形象对想象的个人来说是新的..122.想象的构成方式:①粘合②典型化③拟人化④夸张⑤强调..123.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和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24.梦的产生:①环境②心理③心理刺激..125.再造想象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126.创造想象的特点: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127.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契机..原型;是指起到启发作用的原物..128.原型启发是在复杂的创造想象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加工方式..129.幻想是一种复合个人生活愿望并指向未来的创造想象..130.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131.幻想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分类:积极有益的幻想和消极无益的幻想理想、空想132.思维的间接性是借助于语言来反映的..133.思维的间接性使人们能够推知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具有无限认识的能力..134.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通过概括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135.思维的概括性极大地扩大了认识的界限136.言语是语言的应用、是思维的表达、是思维的工具..137.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把思维分为动作、形象、抽象思维..138.动作思维也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其特点是以实际活动为支柱来解决直观具体的问题;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139.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以语词形式存在、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维..140.经验思维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141.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主要功能是求同..142.发散思维主要功能是求异143.直觉思维是一种直接的领悟式的思维活动..144.分析思维也是逻辑思维是一步一步来的、145.常规性思维是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146.创造性思维是指新异、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是发散、聚合、直觉、分析思维的综合;包含抽象思维也不开创造性想象..147.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推广到同类事物中的思维过程..148.通过抽象与概括;人才能认识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149.具体化是运用某一具体对象;把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150.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151.概念获得又称溉年学习..个体概念获得方式: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影响概念获得的因素:已有经验、变式、反倒、下定义、实际运用..152.概念总和词联系;用词来标识;以词的意义形态出现153.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即非本质属性的变化;可以通过变化事物的非本质属性突出事物本质;促进正确学生正确理解概念..154.如果说利用变式可以加速学生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那么使用反例则有助于排除概念的非本质属性对概念获得的影响..155.判断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表现为概念之间的关系..156.判断分为直接判断、简介判断..形式上:肯定判断、否定判断..157.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158.推理是判断与判断关系之间关系的反映..分为归纳、演绎、类比..159.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物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某个特殊的事例推导出另一个特殊事例的思维方式.. 160.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u形曲线说明161.定势指由先前的活动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162.功能变通与功能固着的作用相反..163.自觉性:对思维本身进行思维..164.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165.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敏捷、变通性随即反应;灵活、独特性结果效果与众不同。
《心理学》期末必考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必考考试知识点总结心理学导引第一章心理学概观第一节啥是心理学一、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2、科学的基本特征: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二、1、心理学的目标:(1)描述:客观地陈述事实,别涉及价值推断,也别寻求缘故,不过将研究咨询题的有关现象呈现出来。
如认知能力和心理社会能力的进展趋势;(2)解释:揭示事实的缘故,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
如抑郁性不差异的ABC理论;(3)预测:依照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恐怕某种事物或现象在未来发生的也许性。
如判不分析;(4)操纵:采取措施,使事物朝着人们所希翼的方向进展,幸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如书写考试焦虑可提高考试成绩。
描述和解释属于理论任务,预测和操纵则属于应用任务第二节心理学的办法一、科学办法的6个基本步骤:观看;对咨询题举行定义;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和检验假设;发表研究结果;建构理论二、要紧研究办法1、观看法:(1)定义:是由研究者直截了当观看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办法。
(2)优缺点:优点:适合特点的研究咨询题;所观看的行为是亲眼所见,其行为和心理非常少干扰,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被观看者别懂自个儿正在被观看,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看者处在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预期行为的浮现;自然条件下行为难于按照人的主观意愿进展,结果难于重复;观看结果易受无关因素妨碍。
(3)注意事项:观看者效应;观看者偏差;拟人化错误2、实验法:(1)定义:操纵无关变量。
控制自变量从而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办法。
(2)优缺点:优点:能操纵无关变量,推论因果关系;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打算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可使某种行为在别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看验证。
缺点;有点咨询题无法以实验的办法举行探讨。
(3)典型概念:安慰剂效应:指没有实验控制时,被试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3、相关法:(1)定义:了解两种变量之间关联到啥程度的办法(2)优缺点:优点:适合研究别容易被控制或者因伦理学缘故无法控制的心理现象;能够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甚至做出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绪论1,心理学的诞生:1879 冯特心理学之父德国莱比锡大学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学系统的研究从哲学中脱离出来2,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4,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界定:1心理学是研究人自身问题的科学2人的心理现象3心理现象的外部表现5,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6,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一)心理学研究的程序:1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2确定研究对象,3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4选择研究方法,5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
心理学的学习:(一)心理学学习的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学习知识与提高自身素质相结合3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二)心理学学习的程序:1 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小结2 SQ3R莫里斯(1)调查阶段(survey) (2)提问阶段(question) (3)阅读阶段(read) (4)背诵阶段(recite) (5)复查阶段(review)二、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物质基础),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实践是联系脑与客观现实的桥梁2,左右半球机能的分工:左半球: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右半球: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
3,神经系统的机制:兴奋,抑制。
4,影响儿童心理的因素【皮亚杰】:1神经系统成熟性,2物理作用(外物、动作),3社会环境,4平衡和自我调节。
三、认知过程1,广义的认知: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狭义的认知: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2,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地朝向一定的对象,同时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对象(聚精会神、专心一致);同一种心理活动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且维持着这种指向(注视、倾听)。
3,注意的对象:外部事物、内心活动。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有特性。
4,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注意的特征或品质:注意的稳定性: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保持的时间。
(狭义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广度(在单位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转移(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
6,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减少无意注意,适当掌握有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7,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8,感觉的规律:感觉的适应作用(适应:某一感受器在相同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适应的规律:强刺激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降低,弱刺激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提高。
感觉相互作用1同类感觉相互作用(对比)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某种特定感受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某种感受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2异类感觉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它感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规律: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9,感受性:人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一定范围的刺激量。
10,知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11,知觉四个特性:理解性,选择性,整理性,衡常性。
1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感觉和知觉同时发生(感知)。
13,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4,情绪引起想象的原因存在于现实之中.15,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
16,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规律性。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的反映。
17,思维的种类:18,问题解决: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19,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2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迁移的作用(知识经验),3定势的作用,4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6情绪与动机。
21,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22,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和抽象过程相反)23,发散或分散思维的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24,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25,记忆的过程:识记记忆的前提保持记忆再认忆记的结果的表现回忆26,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27,识记的规律:识记对目的与任务,活动,材料的数量和性质,材料理解,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依存性。
28,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重要性,材料性质,材料数量,学习程度(过度学习),材料位置(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29.艾宾浩斯曲线:说明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遗忘得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逐渐缓慢下来。
30,如何复习和提高记忆策略:1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结合起来,以有意识记为主。
2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以意义识记为主。
3根据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复习。
4掌握回忆策略。
情绪1,情绪: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产生的源泉是客观事物情绪与人的需要相联系情绪是一种体验2,情绪的功能:信号交际的功能,调节行为的功能(动机,健康)。
3,情绪的状态和种类:(心境,激情,应激)原始的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疼痛、厌恶、轻快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4,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地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欢乐人格理论1,人格:个体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通常是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
人格更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1稳定的动机2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3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
2,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3,人格的结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共同特质个人特质),【卡特尔】(特质结构网络16项根源特质),【艾森克】(人格维度),人格的五因素模型。
4,人格的形成:遗传的作用(【艾森克】的理论,气质,双生子研究),环境的作用(产前环境与出生过程,家庭环境【包括社会地位,父母的人格与教育方式,个体在兄弟姐妹中所处的地位】,学校教育,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5,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和生理因素(基础),环境因素(决定性影响,教育主导),自我调节因素,各因素交互作用(实践)6,人格的发展:性本能的能量称为力必多,力必多寻找满足的过程通常与社会文化相冲突。
人在不同的年龄,力必多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得满足,【弗洛伊德】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区,并以性感区的变化来划分人格发展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岁---青春期)5两性期(青春期后)早期经验决定论:前三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对以后一生发展都起着关键作用。
7,人格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本能与压抑(力比多,防卫机制),人格的内在冲突(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完美原则),人格的发展(6)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人本主义(【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罗杰斯】自我论)认知理论(【凯利】)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8,气质:个体心理活动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9,气质的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的天赋性与稳定性气质表现在人的情绪、言行和认知活动上。
10,气质类型:11,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12,健全人格及其培养(罗杰斯):1什么是自我:个体经验中一切有关自己的知觉,认识和感受。
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3自我协调:自我不协调导致焦虑,产生防卫机制(歪曲,否认)。
4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相信当事人自己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也有追求健康的动力,治疗并非指导,而是以当事人为中心,创设一种有利于当事人自我成长的条件,在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帮助当事人自己消除自我不协调,使被遮蔽的真实自我显露出来,进而重建自我概念,并实现自我的潜能。
5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的原则: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理心。
行为动力1,行为动力:又称人格倾向,是人类心理活动或行为的内部的诱因系统。
2,需要:个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3,需要的二分说:生物需要与社会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4,需要的层次说(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基本观点:1人类有七个等级七类需要2七类需要是按次序逐渐上升3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4七层次需要概括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种水平5同一时期,可能存在多种需要,但是,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6需要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7七种人需要与众不同8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
需要层次:(如图)5,学习动机的激发结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
6,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7,动机的种类:8,动机冲突的种类:9,动机和需要的关系:10,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望,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4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5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6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7增强自我效能感,8进行归因训练。
智力和创造力1,传统的智力含义:智力是认知能力智力含义的扩大:智力是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能力,情绪智力:情商2,智力的理论:因素理论:(单因素理论:人的智力有高低,但只有一种。
智力是一种总的能力【高尔顿、比奈、西孟】二因素理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斯皮尔曼】群因素理论:【瑟斯顿】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流体智力:在信息加工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
依赖于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较少依赖知识。
晶体智力:过去经验的结晶。
)结构理论:智力等级层次模型【弗农】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信息加工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PASS模型【戴斯】3,智力测验:常用的个体智力测验(斯坦福---比纳量表,韦克斯勒量表),常用的团体测验(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瑞文推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