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文体关键语句分析
文学类文本 散文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文学类文本散文理解重要句子含意解题模板1.审题定向"赏析""解释"等作答动词和"含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2•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
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意的分析,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
一般来说,语句的含意常在其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就有表述,答题时,或者直接引用原句,或者理解后进行转述。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我们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看句子的位置。
就重要句子来说,揭示段意的,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结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
(5)辨析修辞,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文中的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
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6)抓句子主干和句间关系,关注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对较为复杂的单句,可通过理清文句的主干和枝叶,来达到理解文句句意的目的;对复句来说,要分析层次,明确层次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条进行叙述。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
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
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
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
各类文体的阅读技巧
附各类文体的阅读技巧记叙文阅读技巧1、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
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
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
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
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5)抒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线索及作用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其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
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
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分析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回答者:zgctamfzxcvbnm - 三级 2009-1-23 21:06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各种文体的语言特色
各种文体的语言特色记叙文的语言特色,无论是记叙文还是小说,散文还是随笔,通讯还是童话,总的来讲是要求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从记叙文的语言构成来说,大约有五个合作伙伴,即:叙述性语言,对话性语言,抒情性语言,描写性语言和议论性语言。
叙述性语言要客观化,对话性语言要个性化,抒情性语言要情感化,描写性语言要细节化,议论性语言要深刻化。
当然,这五个合作伙伴不一定都能够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它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提供支持。
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孤立地仅从局部去抓文章的语言特色;②按文章所属的文体的特点去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共性中体现出文章的个性;③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总特色”下,体会记叙文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细节化、深刻化是如何在一篇文章中构成和谐的完美的整体的;④在关注作者个人因素,如气质、素养、阅历、经历、性格等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写作个性会有不同的语言特色;⑤仔细推敲文章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尤其是含义深刻的语句。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总的要求是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
无论是事物说明还是事理说明,抑或是科学小品,都不能例外。
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最本质的特征。
从说明文的主要功能来看,说明文主要是传播知识的。
要使说明文传播的知识准确无误,就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冷静客观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要使传播知识的说明文让读者一读就明白,说明文的语言就必须简洁。
在此前提下,一篇具体的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读者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语言特色可以平实见长,但有时也可以生动活泼。
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可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
揣摩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①要有综合观念。
揣摩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不能置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于不顾,要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看。
识体·适体·得体,文体分类教学很重要
识体·适体·得体,文体分类教学很重要识体·适体·得体——文体分类教学的价值考量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潜在的教学价值,准确辨识其文体类别,依循文体特征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选文的教学功能,丰富并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
一识体而读,更准确地领会文本要旨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什么样的文章就应该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
不能用读产品说明书的方法去读小说:前者是实用文体,宜作理解性阅读,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后者是文学作品,宜用感受性阅读,主要运用形象思维。
也不能用读小说的方法去读诗歌或者散文:前者是虚构的,误以为真人真事就难免陷入困境;后者是写实的,须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比照和体会。
阅读方法没有好坏,对应了文体就能读得更有滋味。
对于实用作品的阅读,陈隆升在《实用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五种阅读方式:(1)检视性阅读教学,用最快的速度获取文本表达的主要信息;(2)理解性阅读教学,用自己的话来转述文本表达的主要意思;(3)批判性阅读教学,先理解然后再评论文本表达的主要观点;(4)操作性阅读教学,领会文本表达的操作要领学会实际操作;(5)研究性阅读教学,借“作者的问题”思考“自己的问题”。
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王荣生在《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一书中给我们阐释了“用文学的姿态”阅读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两种方法:(1)浸润式地感知文学作品。
接纳作者虚构的世界,并浸润其中,享受阅读的过程和乐趣;感知由文字、声音唤起的形象和情感;在具象化的感知中,“看到”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的“观念”,并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相关联。
(2)借助文学解读的工具或行家的指点,扩展、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看到自己原本看不到的地方、看不出的意思和意味。
不辨文体或错辨文体,阅读时就会忽视文本内在的含义,甚至误解作者本来的写作意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选编了马朝虎的《水》,写了三个画面:远途挑水、雨中洗澡、水窖冲凉。
高考语文信息类阅读——阅读文体特征
说服力。③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是对某项工作、某 ①写实性。报告在占有大量现实资料和历史
个事件、某个问题, 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 反映某一客观事物。②针对性。报告一般有
查后,将调查中收 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
报告 集到的材料加以系 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专题性问题展开的。
二、非连续性文本特征
(一)非连续性文本基本概念和特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它围绕一个事物 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的,是相对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 是由文字、图表、数据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 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 义,顺序不固定。此类文本的考查点与当今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特 色相吻合,主要考查考生的信息检索、加工能力,即有效输入、准确 输出的能力。从文体上来说,非连续性文本主要包括论述类文本和实 用类文本。
新闻价值的保障。
遵循真实性原则, ①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
用形象化的方法记 都是某时代某领域里较突出的人物。②选
述人物的生活经历、 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 传记
精神风貌及其历史 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
背景的一种叙事性 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
文体。
(2022·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
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 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 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 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 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巧抓关键语句 把握文章内容
巧抓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所谓文章的关键语句是指一篇文章中能揭示中心、主旨、观点、情感、对象的句子(根据文体的不同,句子重要性的选择也有所不同);能表示文章脉络、层次、逻辑的句子;或者是内涵丰富或结构复杂的句子,比如首尾句、点睛句、感情句、转承句、修辞句。
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抓好文章中十种句子的分析和把握,将有助于学生准确而又迅速理解文章内容。
.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
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
“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
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
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
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如:《看云识天气》首段中的第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天上的云的特点。
又如《琐忆》首段中的“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间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
如:《生物入侵者》第四段中的“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它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中的“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承上文,“对被入侵地的其它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的威胁”启下文。
.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珍珠鸟》中的“信赖,往往创造一种美好的境界。
分析文中重要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引起下文, 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
苏东坡旳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 作者心目中旳主要地位”)
文赤壁
在黄州内,容武、汉情向东感,作车用子开一种来小时就到了。一
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旳汉
白构玉造石方雕像。文赤壁旳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旳 主面角作。用大家走近前往,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种人一旦被
【参照答案】
①面对世道旳不公正和诸多不如意,能够抱怨 发牢骚。(1分)
②更要发挥潜能,竭力求得一种属于自己旳人 生位置。(2分)
③真旳无能为力也要顺其自然,认可人与人旳 差别性。(1分)
小结 解题思绪:
第一步 分析句子,理清构造 第二步 结合语境对每个分句一一分析 第三步 按顺序组织答案
4.从分析句子在文中旳位置入手
注意:
1.对语句旳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旳阅读了解之上, 要有“整体意识”,不能脱离详细旳语言环境,即 上下文。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时要 一直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旳情感或主旨就 或多或少旳成为了答案旳一部分。
3.主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朴旳,所以我们在做题时, 不能把几种措施割裂开来,要综合利用。
措施探究
了解主要句子含义旳措施
高考回眸
“了解文中主要词、句、段旳含义和作用”作为当代文阅读旳一 种能力点,是一种常考点,即每年必考。
9.第⑥段写道:“我目前仍能隐隐感触到她旳手 微微颤抖着,在我旳生命旳里里外外……”简析这 句原 说话文旳:某旳⑥些含我梦我义连一深曾般。祖旳感(母事曾3旳迹分祖姓。)和隐母名约(对字地2自都记0不得2己3懂她年旳得个上影。子她子海响留 很秋深给矮考远我小旳,试只穿卷有旳)上袄面肥 而长,宽敞(1旳分袖)口。卷至起今半尺还来能高真,里切面地总感寄放受些到小她东西,她会从 里 总 窝面用久给干久我涩地掏旳缓生质出手慢命层几抚地旳面种摩抚醉我摩存上枣旳着在旳或面我( 关麦孔,芽,从心1分糖晚胸,。上口)更对当直。曾我抚是这祖钻摩有母进到影精旳被脚响手窝 心神有我,,层还她口物有旳里记手念忆伸念。进有她被辞: “长啊,长面啊上!”我旳目滋前养仍能(1隐分隐)感。触到她旳手微微颤抖着,在我
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及考点解析
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及考点解析一、文体的基本特征(一)传记的定义与分类:1.传记的定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
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2.传记的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自传、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评传”,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从创作方法看,有的传记以历史性传记为主;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4)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做“大传”或“传略”;篇幅短小、扼要地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传主的情感、观点;作者的情感、观点;运用艺术手法)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一、文体特征1、散文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
重点是把握“神"。
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2、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小说中的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指人3、人物传记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
传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记叙文阅读之关键词句分析
记叙文阅读是每年的考试必考的题型,如何正确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从而提高解题效率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语文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记叙文阅读之关键词句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记叙文阅读之关键词句分析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出题形式】1、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词语(1)指代性词语(短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或内容。
(2)题眼,揭示文章中心和主题的词语。
(3)在文中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
(反语讽刺、一语双关)句子(1)中心句(2)过渡句(3)语言优美,哲理深厚的句子2、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补充知识点〗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3、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常考题型: (一)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如何品析记叙文中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
如何品析记叙文中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综观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中。
品析文中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应该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记叙文中的关键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
重点语句主要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等等。
1、对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例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 是反语,表示讽刺。
二要注意词语的感色彩,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例如:理解《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一词的表达效果,首先必须明确“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如《故乡》中“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四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的背景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如《故乡》最后一句:“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弄清此句的深层含意必须了解该文的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本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然而,辛亥革命后的十年,封建礼教仍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百姓还面临着饥荒、兵、匪的威胁,农村经济几近破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的希望在哪里,这一切引起了作者的深思。
据此可知,地上的路实指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道路,作者坚信只要去奋斗追求,希望最终定能实现。
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教法
叙事性文章教学应注意哪几点?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叙事性作品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
◆重视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
2.理清作者的思路。
3.学习叙事性作品的语言。
(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叙事性作品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
因此,教学叙事性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感受人或事的形象。
语言文字指的是对表现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有突出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如表现人物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深刻生动的词句,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作者的精辟的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等。
◆重视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
叙事性作品的教学,只靠理解语言文字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
感受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朗读。
要引导学生多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落实朗读训练,让各种形式的朗读出现在课堂上;提高朗读效率,使学生每次朗读都有一定的目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而为阅读欣赏作好铺垫。
(2)理清作者的思路。
★意义: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思路分类:纵向思路、横向思路。
★理清作者的思路方法:从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入手。
有的可按时间来分,如《一定要争气》有的可按故事发展的阶段来分,如《飞夺泸定桥》有的可按事件的性质归类来分,如《李时珍》有的按空间位置的转换来分,如《海滨小城》有的可按总分关系来分,如《威尼斯的小艇》★文章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不同:一是借助审题、释题。
结合课文,举例说明:《观潮》。
二是抓关键词。
结合课文,举例说明:《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练习:【文字案例4】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理清本文作者的思路。
(3)学习叙事性作品的语言。
小学生学习语言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怎样的?低年级:应把识字和词句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对于课文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句要多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回答回答、复述等活动中,运用这些词句,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记叙文重点段落、语句的分析与体味
记叙文重点段落、语句的分析与体味(例析)考点精讲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分析词语在文中的隐含内容;准确把握指示代词的含义;把握词语概括的内容。
每个词语都有其最基本的意义,但在具体的文章中间,在特定的语境之中,往往有的词语的内涵或外延被临时放大,被赋予了同文章主题思想、或者作者思想感情、或词语大意密切相关的特定含义。
理解、领悟这些“浓缩精华”的词语,“剖析”其概括的具体内容,至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须从整体上去认知,把这个词语放在相对较为宽泛的语言背景中去分析,有意识地结合上下文进行积极的思考,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破解它所概括的内容。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在阅读中,采取整体联系分析,从多角度入手。
辅以对句子成分的分析提炼,化大为小,化繁为简,通过细密的疏理,挖掘出其中的基本意思;掌握句子的特定含义:有的记叙文以含蓄取胜,有的语意委婉间接,在理解上就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去解析这些语句,而应从更宽广的层面上,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作综合的、全面的、深刻的思考,才能真正把握这些语句的真谛,才能对这个语句所在的语段或文章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句子的深层含义:记叙文中一些抽象深奥的句子,是对全文重点表达对象的抽象概括、凝炼升华,对这些的内容的合理阐发,实质上就是对相关内容的概括总结,解答时,既要考虑表达的流畅通达,更要注重内容的完整全面。
例题点拨【例题】弟弟张爱玲①我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也不喜欢他。
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
长辈就爱问他:“你把眼睫毛借给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
”然而他总是一口回绝了。
有一次,大家说起某人的大太真漂亮,他问道:“有我好看吗?”大家常常取笑他的虚荣心。
②他妒忌我画的画,趁没人的时候拿来撕了或是涂上两道黑杠子。
我能够想象他心理上感受的压迫。
我比他大一岁,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一、什么是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
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文章中揭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大致属于这类。
2、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3、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二是指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
4、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二、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三、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四、考场上解答句子含义题的方法:【妙招巧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其重要句子的侧重点多有不同。
例如,记叙文要求侧重理解文中交代要素的句子,叙述中穿插的精彩的议论、抒情的句子;议论文要求侧重理解表明观点的句子,论述精辟的句子;文学作品要求侧重理解文中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有重要作用的句子。
对于这类试题的解答,解题的时候可以借助下面这则顺口溜:关键词语很重要,理解句子离不了。
如果句子是单句,分清主干和枝叶。
如果句子是复句,弄清层次和关系。
句子若是总领句,须从下文去搜索。
句子若是总结句,答案须要往上溯。
句子若是过渡句,须要关注上下文。
句子表达有特点,揣摩目的和效果。
以上方法记住了,答题才能有依托。
根据这则顺口溜,我们答题时可运用以下四种方法分析句子的切入点:1、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散文复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句子
第二,要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所起的作用。 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语言都讲究“准确”,但是 说明文中的语言准确,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被说 明对象的特征;而议论文中的语言准确,是为 了突出观点的正确,论据的有力,使论证更符 合逻辑。散文和诗歌的语言都讲究凝练,但是 诗歌则要求更高,“添一字则多,减一字则 少”,且要求语言铿锵,音韵和谐,读来朗朗 上口,具有音乐美的特色。
第三,要把握语言赏析的切入点。语言赏析 大致有以下几种切入点:1.抓关键词。关键词 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动词、 形容词的巧妙使用,能够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 点或特征。2.抓主旨句。主旨句或点明中心, 或总结全文,或说明事理,或表达感悟,在文 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抓修辞句。主要 指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这是最常用的语言赏 析切入点。如排比句的气势磅礴,比喻句、拟 人句的生动形象,反问句的发人深思等。4.抓 感情或含义深刻句。主要指文中具有强烈感情 色彩和深刻含义的句子。它们在文中往往起到 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或升华主题的作用。
第四,要掌握语言赏析的命题方式和语言赏 析常用的术语。语言赏析类的试题一般有两种 形式:一种是不指定语句,任同学们在文中自 选。这类试题充分尊重考生对语言的独特感受, 极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一般要选择句式比较简 单、特点鲜明、自己有话可说的句子。另一种 是指定语段、语句让考生赏析。答这类题一定 要联系上下文,围绕文章的中心回答问题,切 不可断章取义或作孤立的分析。有时候,指定 赏析的语句会有多个答题点,需要从几个角度 进行赏析,答题时要考虑周全。
进行语言赏析的术语有很多,如:简洁准 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 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 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复习中 要注意积累一些有关的术语。做语言赏析类试 题时,答案的表述也有一定的套路。比如答 “喜欢语句的原因”时,常用“第一……第 二……第三……”这种形式来呈现赏析语言的思 路和答题的不同角度;还可以用“我认为语言 运用好的原因是……”作语言赏析的开头。
理解文章结构的技巧与方法总结
理解文章结构的技巧与方法总结在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理解文章结构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文章的奥秘之门,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无论是学术论文、新闻报道、小说还是散文,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组织方式。
掌握理解文章结构的技巧与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还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框架。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理解文章结构的一些实用技巧与方法。
一、明确文章的类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所阅读文章的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文章往往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
学术论文通常采用较为严谨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引言部分会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部分会详细描述实验或调查的过程;研究结果部分则呈现具体的数据和发现;讨论部分会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结论部分会总结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
新闻报道则多以倒金字塔结构为主,将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放在开头,然后按照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后续内容。
这样的结构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关键信息。
小说的结构则更加多样化,常见的有线性结构、网状结构等。
线性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展开;网状结构则通过多条线索相互交织,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
散文的结构相对较为自由,往往围绕一个主题,以作者的情感和思绪为线索,灵活地组织材料。
二、寻找文章的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是理解文章结构的重要线索。
这些语句通常包括标题、开头和结尾的段落、段落的首句和尾句等。
标题往往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我们理解文章的主题和重点提供重要的提示。
文章的开头段落通常会引出主题,介绍背景或提出问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结尾段落则通常会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提出展望。
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也常常具有概括性,能够体现段落的中心思想。
通过关注这些关键语句,我们可以快速把握文章的大致框架和主要内容。
三、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议论文常用赏析句子
议论文常用赏析句子赏析句子,文学作品中的精彩语言。
在文学作品中,精彩的语言往往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是作品的灵魂和魅力所在。
一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以赏析句子为主题,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精彩语言,分析其中的内涵和魅力。
首先,文学作品中的精彩语言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比如,莎士比亚的名篇《哈姆雷特》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句话简短而有力,表达了人生的困惑和挣扎,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这种精彩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作者对人生、情感、思想的深刻反思和总结。
其次,精彩语言往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比如,狄更斯的《双城记》开篇就有一句著名的描写,“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这句话以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复杂和矛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精彩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再次,精彩语言往往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热爱,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美感。
这种精彩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艺术的体现,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最后,精彩语言往往具有启发和激励的作用。
比如,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有一句经典的演讲,“I have a dream.”这句话简洁而有力,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激励了无数人为之奋斗。
这种精彩语言具有启发和激励的作用,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和勇气,为之奋斗不已。
总之,文学作品中的精彩语言是作品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具有启发和激励的作用。
理解文章结构的技巧总结
理解文章结构的技巧总结在我们的阅读和写作生涯中,理解文章结构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文章的神秘之门,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无论是学术论文、小说、新闻报道还是散文,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
掌握理解文章结构的技巧,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还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框架。
一、明确文章类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所阅读的文章属于哪种类型。
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
记叙文通常以叙述事件或讲述故事为主要内容,其结构往往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展开。
比如,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可能会从童年开始,按照时间的推移逐步展现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和经历。
议论文则是以论证观点为目的,其结构一般包括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和进行论证。
作者会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引用事实、数据、例子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说明文主要是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和解释,其结构可能是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会先对说明对象进行总体介绍,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详细说明,或者先分别阐述各个部分,最后进行总结概括。
应用文如书信、通知、报告等,有着特定的格式和结构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用途和受众来理解。
二、寻找关键语句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寻找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文章的标题通常是对主题的高度概括,能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开头部分也很重要,作者常常会在开头点明主题、提出问题或者引出下文。
段落的开头句和结尾句也常常包含关键信息。
开头句可能是段落的主旨句,引领整个段落的内容;结尾句则可能是对段落的总结或升华。
此外,一些标志性的词语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结构,比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因为”“所以”“然而”“但是”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
三、分析段落关系段落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文章结构起着关键作用。
段落之间常见的关系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和总分关系等。
三种文体中重要语句的品析
用的材料略写
• (十)语言 • (十一)记叙的人称: • (十二)记叙的六要素: • (十三)开放性试题:
• 二、说明文专题
• (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说明 内容)
1、全文或某段的说明内容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概括合并每段的内容
• (五)开放性试题
• 1、写宣传标语
• 简明扼要,有文采,不可脱离给定内容 • 2、提建议写措施 • 根据文本内容合理设想,科学建议
• 三、议论文专题
• (一)论点
1、论点与分论点: •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
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 (2)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 (3)分论点是对论点的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 2、论点的要求:明确的判断,完整的陈述。 • 3、论点出现的位置: • (1)标题(2)开头部分(3)文中间(4)结尾 • 4、论点提出的方式 • (1)用标题表明(2)开门见山,直接提出(3)边论述边提出(4)结尾归
• (1)内容上的作用:
• A、点明中心
B、画龙点睛,深化(突出)中心
• C、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 (2)结构上的作用:
• A、总结全文
B、照应前文(开头、题目)
• 3、中间段的作用: • 承上启下作过渡
• (八)写法
• 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写法及作用
• 1、对比:把什么和什么作对比,突出强调了人物的什么性 格品质或突出什么中心。
紧扣中心论点
• (三)论证
• 1、论证方法的类型及作用 • (1)举例论证:举什么例子,充当事实论据,具体有力地证明什么分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近三年襄樊语文中考阅读试题(一)2010年阅读记叙文《雪中小卓玛》,完成17-21题。
(13分)雪中小卓玛李春雷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
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
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上学了没有?”“谢谢!”“你叫什么名字?”“谢谢!”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
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
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
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
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
地震之后,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
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
况且看看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
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
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
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
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
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谢谢!”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
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盈盈的房间里玩游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
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思。
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那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我再三地劝她。
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强,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
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有改动)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18.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藏族小姑娘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的感觉到了这一切”中的“这一切”指什么?(3分)20.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
(3分)21.下面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根据这句话的具体语境,揣摩此时小卓玛的心理活动。
(2分)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阅读议论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22-26题。
(13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朱铁志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
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
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
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
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
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
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
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
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
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
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
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
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
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
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
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
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
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
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
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
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22.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23.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24.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四是。
(2分)25.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6.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
(2分)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二)2009年阅读散文《布鞋》,完成17-21题。
(13分)布鞋厉彦林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
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
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
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
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
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
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阉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
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
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
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
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
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
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
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
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
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
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
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
”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
”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
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
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
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
”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
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
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