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所认为的方剂配伍

合集下载

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

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

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这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呐!你想想看,一个方剂就像是一支军队,那里面的每一味药啊,就好比是一个个士兵,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本领”。

这些“本领”要是配合好了,那就能打一场漂亮的胜仗,要是配合不好,嘿,那可就乱套啦!就说这君臣佐使吧,君药那就是军队里的大将啊,起主要作用,带领着大家冲锋陷阵。

臣药呢,就是大将的得力助手,协助君药发挥更大的威力。

佐药就像是军师,能帮着出谋划策,有时候还能调和一下药性,免得太猛了伤了自己人。

使药呢,就是那通信兵啦,负责把药效引导到该去的地方。

这配合得多巧妙啊!咱举个例子啊,比如有个方剂是治感冒的。

里面可能有一味药是解表散寒的,那它可能就是君药啦,负责把体表的寒气赶跑。

再来一味药能止咳平喘的,那就是臣药咯,帮着解决感冒带来的咳嗽问题。

也许还有一味药能调和脾胃的,这就是佐药啦,免得感冒药伤了脾胃。

最后再来点能让这些药更好发挥作用的使药,哇塞,这不就完美啦!你说这像不像一场精彩的表演?每一味药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尽情发挥,共同为了治好病这个大目标而努力。

要是其中有一味药“调皮”了,不好好配合,那这场表演可就砸啦!再比如说,有些方剂里会用到一些相互制约的药。

就好像两个人,一个性子急,一个性子慢,他俩在一起啊,就能中和一下,变得不那么极端。

这多有意思啊!这就像是生活中,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合作,反而能取长补短,把事情做得更好。

还有啊,有些方剂会根据病情的变化来调整配伍。

就像打仗的时候,根据敌人的情况随时改变战术一样。

病情轻的时候,用药可能就温和一点;病情重了,那用药就得猛一些啦。

这多灵活啊!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真的是充满了智慧和奥秘。

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妙处。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但只要咱有耐心,多学习,多实践,肯定能掌握这门神奇的学问。

你说是不是?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小的中药,它们组合起来的力量可大着呢!就像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就能成就大事情。

方剂配伍

方剂配伍

一、根据所学专业的常见病,举例说明解表剂的基本组方配伍方法对于风邪初中经络所引起的中风患者,症见:口眼 斜,舌强不能语,手足不能动,并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临床治疗予以大秦艽汤加减。

方剂组成:秦艽20g 甘草8g 川穹10g 当归10g 白芍10g 细辛3g 羌活8g 防风8g 黄芩8g 石膏10g 白芷8g 白术8g 生地黄8g 熟地黄8g 茯苓8g 独活10g方解:方中重用秦艽祛风通络,为君药。

更以羌活、独活。

防风、白芷、细辛等辛散之品,祛风散邪,加强君药祛风之力,并为臣药。

同时伍以熟地、当归、白芍、川穹养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容,络通而风易散;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配以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生地、石膏、黄芩清热,是为外感风邪郁而化热者设,以上共为方中佐药。

本方用药,以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疏养结合,邪正兼顾,共奏祛风清热,养血通络之效。

通过本方可以看出,解表剂在中风初中经络中的应用,方中防风、川穹、白芷、细辛、均为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解表剂的配伍组成应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确定组方原则,对于风热型的加银翘、双花、薄荷、桑叶、菊花等药物;对于风寒型的加麻黄、桂枝、羌活、防风、白芷等药物;对于寒热不明显的可用辛平解表剂如荆防败毒散加减,在以上基础上结合病人具体疾病情况予以渐渐配伍组方。

二、针对急性肺炎病人,高热、喘满、便秘者设计治疗方案急性肺炎患者以高热、喘满、便秘症状者属于中医喘证痰热郁肺范畴。

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宣降失职则喘满;肺失宣降,营卫失和,正邪交争故而高热;痰热下移大小肠,蒸腾津液,传导失司则见便秘。

治疗: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

桑白皮16g 半夏7g 苏子9g 杏仁10g 浙贝8g 黄芩9g 山栀8g方解:方中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桑白皮兼以泄肺平喘,黄芩既可清肺热又可清大肠湿热;半夏燥湿化痰,于黄芩辛开苦降,降气除满;苏子、杏仁降气平喘兼以润肠通便,浙贝母清热化痰,降泄肺气,山栀清热利湿若身热重,可加石膏辛寒清气;若喘甚痰多,黏稠色黄,可加葶苈子、海蛤壳、冬瓜仁、薏苡仁,清热泻肺,化痰泄浊;腑气不通,痰涌便秘,加瓜蒌仁或大黄,通腑清肺泻壅。

中兽医方剂配伍浅谈

中兽医方剂配伍浅谈

1 “ 因定法, 法统方 . 方从法”原则
疫病表 现不一 ,病原 不一 一,治法 用药则 不一 。法 指 治 疾 大法 而言 ,方指 方 剂 而 沦,二 者 关 系乃 是 方从 法 立 ,以法统方 ,方属于法 ,法从方剂体现。 诊 治之 时 ,首 先需要 辨证 求因 ,审 因论治 ,按其病
杀、相恶 、相反 。组方 不离其 道 。正如 《 神农本草经・ 序 例 》言 :凡 七情合 而视之 , 当用 相须相使 者 良,勿用相 恶 相反者 ,若有毒 宜制 ,可用 相畏相 杀者;不尔不合用 也。单行者 ,独 用一药 ,不许 配伍 ,如独 参汤 ,单 用人 参,大补 元气治疗 虚脱 ;相须 者 ,配合 功用相类似 的药 物 ,协 同和 用 ,加强 原有功效 。如 白虎 汤中的石膏 与知
是药效相加 ,药物选 加 ,而 是有 其规律 的 ,所 以方剂 是
治法的具体 运用 。为 了充 分发挥 中草药 治疗 家畜疾病 的 效果 ,必须要合理 配伍 ,使药物 更好 地发挥 作用 ,制止
不 良反应 ,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主他 要想输 , 以提 高主药 作用 。如 麻黄汤 中的麻 黄与
2 0 1 4 年第 1 期 ( 总第 2 0 4
… … … … ‘
疾病 防治
疾病 防治 i

. . . . . . ... . . . . . . . . . . . .
中兽 医方剂配伍浅谈
刘伟 民 ( 山东 省临沂市河东区 畜牧兽医 局 2 7 6 0 0 0 )
中图分类号:¥ 8 5 3 . 9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0 0 7 - 1 7 3 3 ( 2 0 1 4 ) 0 1 - 0 0 2 5 ・ O 2

方剂配伍原则及配伍方法

方剂配伍原则及配伍方法

方剂配伍原则及配伍方法1.方剂配伍原则所谓方剂配伍原则,就是指组方用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方剂配伍原则对组方用药具有指导性与规范性,常用方剂配伍原则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针对病机而选用方药组方病的病机相对应,如审病是寒证选用温热药,表寒择桂枝、麻黄等寒证选用干姜、附子等,用麻黄汤辨风寒表实风寒表实证,四逆汤辨治少阴阳虚阴寒证。

审病是热证,就须选用寒凉药,热盛证选择石膏知母等,热结证选用大黄、芒硝等,用白虎汤辨治阳明热盛证,大承气汤辨治阳明热结证;如里证既有寒又有热,其治既要选用清热药,又要选用温热药、用方如附子泻心汤;如病证既有表寒又有里热,其治既要用散表寒药,又要用清里热药,用方如大青龙汤;审病是虚证,其治须选用补益药,如炙甘草汤主治心阴阳俱虚证,肾气丸主治肾阴阳俱虚证等;审病是实证,治当用泻药、如桃核承气汤主治瘀热证,大胸汤主治热饮结胸证;再如,审病既有虚又有实,其治既要补虚,又要泻大黄鏖虫丸等。

针对病机选用方药是临床最为常用的一种配伍方法,对此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探其奥妙,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二、针对脏腑生理特性而选用方药组方用药必须考虑脏腑生理特性,如心主血脉,主神明,主汗,故治疗心病证,一方面要针对病机而选用方药,而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心的生理特性,或选用通达心脉药,或选用活血药或选用安神药,或选用固涩止汗药。

辨治瘀阻心脉证,其治除了选用活血化瘀药外,还要针对心的生理特性而用药,以此则能提高治疗效果,如实薤白桂枝汤治胸痹证,其治用薤白旨在宽胸行气通阳。

辨治肝病证,因肝的生理特性生疏泄条达,主藏血,主筋,故治疗肝病证,必须针对肝的生理特性而用药,如用一贯煎主治肝阴虚证选用川楝子以疏肝理气以使方药更好地发挥滋阴作用。

辨治肺病证,因肺主宣发与肃降,主气,所以治疗肺病证,既要宣肺又要降肺,如小青龙汤中既用麻黄宣肺,又用五味子敛降肺气。

临证用药只有针对脏腑生理特性组方用药,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2.方剂配伍方法方剂配伍方法,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七情”说: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方剂配伍 总结归纳

方剂配伍 总结归纳

方剂配伍总结归纳
标题:方剂配伍总结归纳
方剂配伍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剂组合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轻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在实践中,方剂配伍必须根据病症、证候综合分析、药性药物相似性等进行合理搭配。

以下是个人对方剂配伍的总结归纳:
1. 反复验证配伍的疗效
方剂配伍的疗效与单个方剂的疗效不同,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验证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反复验证是必不可少的。

2. 药物相似性原则
所谓药物相似性原则,指的是药性相似的药物不宜配伍。

如麻黄与桂枝、附子与生脉、川乌与乌头等药物,都有剧毒或禁忌症,若混合使用会导致副作用或中毒。

3. 手段单一原则
方剂配伍应该注意手段单一的原则,即在已有一方剂中存在一
种药物,另一个方剂中不再使用相同药物。

避免药性作用累加或冲突,导致疗效降低。

4. 配伍应符合病情
方剂配伍应符合患者病情,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疾病采用合适的
配伍方法。

如治疗咳嗽可以用桔梗、杏仁和紫菀配伍,治疗便秘可
以用大黄和芒硝配伍。

方剂配伍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需要医师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结合理论和实际经验进行合理的搭配。

只有将各种因素充分考虑,
才能更好地发挥方剂的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浅论炙甘草汤中的方药配伍

浅论炙甘草汤中的方药配伍
剂因其主治病证的不同,配伍关系也会有所变化。以炙甘草汤为例,其在治疗心动悸时,以炙甘草为君药,重用之以通经脉、利血气,配伍桂枝温通经脉、助阳扶卫,生地黄、大枣等益营充脉,共奏益气补血、通阳复脉之功。而在治疗肺痿时,炙甘草汤的配伍关系则有所不同,侧重于气阴两虚的调补。这种配伍的灵活性,使得经典方剂能够根据不同的病症需求,发挥最大的临床功用。因此,在临证中,我们应不拘泥于单一的配伍关系,而要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改变进行合理的配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方剂的治疗效果。

中药配伍心得

中药配伍心得

中药配伍心得
中药配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发挥相互增强的药效,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中药配伍的心得,现分享给大家。

首先,要根据病情和体质合理选择药材进行配伍。

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都有所
不同,因此中药的选择应根据个体化情况进行。

例如,对于寒证患者,可以选择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进行配伍,以加强疗效。

其次,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药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现象,有些药物可
以增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药效。

因此,在进行中药配伍时,要注意避免相互作用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可以参考中药配伍禁忌表,避免使用有禁忌配伍的药物。

此外,要注重药材的药性、归经,以及药物的功效作用。

中药药性包括寒热温
凉性质,归经指的是中药所偏归的经络。

在配伍时,要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药性和归经,从而达到较好的疗效。

同时,要考虑药材的功效作用,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药物进行相应的配伍。

最后,要注重煎煮方法和剂量的掌握。

不同的中药需要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
以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效。

而剂量的掌握也至关重要,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影响疗效。

在配伍时要掌握药材的煎煮方法和剂量,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总结起来,中药配伍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配伍可以发挥药物的最
大疗效。

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药材进行配伍,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要注重药性、归经、药物的功效作用,以及煎煮方法和剂量的掌握。

通过合理的中药配伍,我们可以更好地治疗患者,促使其康复。

方剂配伍研究探讨

方剂配伍研究探讨

方剂配伍研究探讨商洪才张伯礼高秀梅(天津中医学院天津 300193)1 方剂配伍理论的渊源从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早期方书,不难发现当时的医生已能很好地组织方剂。

如《五十二病方》记载治疗疽病的两张处方,一方由白蔹、黄芪、芍药、桂、姜、椒、茱萸、酒等8味药物组成;另一方是在前方基础上加甘草而成,可见其处方基本固定,反映出较高的组方配伍水平。

同时在方剂的使用上,还说明不同疽病须调整处方中某味药物的用量,“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充分反映了早期辨证论治、随证加减配伍的思想。

君臣佐使配伍、五味配伍是中医重要的组方原则,这在先秦诸子文献中有迹可寻。

春秋时期《晏子春秋》论及五味之“和”(调配):“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引用“君”“臣”主辅的概念来说明两种味道之间的地位和配伍关系,可以认为是中医方药五味配伍、君臣佐使配伍理论的前身。

战国时期《庄子》云:“药也,其实堇也,桔梗也,鸡雍也,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

”意为这四种药都是贱药,而药无贵贱,愈病则良,药病相当,便可为君主。

这一论点与《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的组方理论完全一致。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理论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也记载有汤液醪醴、生铁落饮、左角发酒、马膏膏法等13首不同功效的方剂,可视为中医原始方剂的雏形。

《神农本草经·序列》提出“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叶(茎)、华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杀者,有相反者。

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不合用也。

”配伍理论涉及较广,有方剂组成之“君臣佐使”,有药物配伍之“七情合和”,特别是“七情合和”理论,被视为中药配伍理论的总纲,也是组方用药的基础。

七情概括了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国内学者通过文献研究,从经典配伍实例中获得中药配伍的规律性认识;相须相使配伍,能够增强药效;相畏相杀配伍,可以制约毒性;相恶相反配伍,可以增毒减效。

中药方剂配伍方法有哪些

中药方剂配伍方法有哪些

中药方剂配伍方法有哪些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

主要有以下方法1.文献理论研究方法从经典配伍实例中获得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性认识如相须相使配伍,能增强药效相畏相杀配伍,可制约毒性相恶相反配伍,可增毒减效等。

已开始转向应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类方方证内涵或方剂配伍特征予以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古今方剂进行逻辑处理,以客观、更深入地认识方剂的配伍结构,从中医证法方药内在逻辑上揭示方剂配伍和运用规律。

2.临床验证研究方法即通过临床的医疗实践,考察药物组成变化、药物剂量变化与主治证、疗效之间的关系。

疗效可靠的方剂,不仅要针对性强,恰中病情,还须立方严谨,用药主次分明,要做到一点就必须善于巧妙配伍。

如黄连配木香善治热痢里急后重,配吴茱萸长于治肝火腹痛吞酸,配肉桂则治心肾不交之失眠。

剂量是药性的基础,也是决定药物配伍后发生药效、药性变化的重要因素。

以当归补血汤为例,文献记载的当归黄芪之比除1∶5外,还有1∶6(《外科理例》),1∶4(《医学心悟》、《时方歌括》),1∶3(《医部全录》),1∶2(《血证论》),2∶5(《东医宝鉴》),3∶8(《医学入门》),3∶10(《女科撮要》)。

而临床观察显示,当归黄芪为1∶2时偏于养血益气,抗缺氧作用最为显著为1 1时偏于益气活血兼养血,显著增强红细胞膜流动性。

由此可见,不同剂量比例各有自己的作用优势。

3.实验研究方法考察复方配伍、配比与化学成分、药理效应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化学研究方法研究配伍或煎煮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所发生的量的变化和质的改变。

如甘草酸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这与麻黄汤止咳平喘功效有密切关系。

采用HPLC测定麻黄汤各药分煎与合煎后甘草酸的含量发现,合煎后的分量》甘草单煎的分量。

用HPLC 法测定肉桂与黄连不同配比对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发现肉桂的配比越大,黄连生物碱的含量越少。

中药配伍后还会出现原单味药不含有的成分。

中医经典方剂及配伍讲解

中医经典方剂及配伍讲解

中医经典方剂及配伍讲解中医经典方剂,听着是不是感觉就很有分量?别急,我知道你可能觉得这些方剂又深又远,仿佛是老古董一样。

但实际上,它们就是那些我们平时说的“老祖宗的智慧”,里面可有不少好东西,别看现在好多药物都已经现代化了,但很多中医经典方剂,依然在现代医疗中大有作为。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其中几个经典的方剂,看看它们到底是咋个神奇法宝,顺便解解渴,放松放松。

首先咱得说说“八珍汤”这个方子,它可是中医里面的黄金组合。

说到八珍汤,很多人可能会问:这名字也太神秘了吧,珍贵得像是珍珠一样。

它是一个补血养气的方剂,特别适合那些脸色苍白,气喘无力的朋友。

你想啊,现代人忙得像陀螺,整天加班熬夜,身体啥时光都不给自己,气血不足的人多了去了。

用八珍汤,气血一补,整个人的状态都能提升不少。

里头的药材也不复杂,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不过搭配起来的效果,可是别具一格。

大家一开始可能觉得这些中草药听起来像是“野生的传说”,其实它们不仅仅是养生宝贝,还能帮助调节身体的内环境,像是一种“内调外养”的保养法。

你想啊,身体的气血就像是车的油一样,油足了,车跑得快;油少了,车就得卡卡停。

八珍汤,简直是气血的“超级补充站”!再说说“桂枝汤”,这可是真正的“温阳驱寒”神器。

桂枝汤的名字好像就能勾起你温暖的感觉——桂枝、白芍、生姜、甘草,一听就有点儿像是冬天里温暖的汤。

桂枝汤的用法广泛,尤其适合那些感冒初期、发寒发热的人。

那种微微的寒气不散,浑身打哆嗦,头痛又难受?来一剂桂枝汤,身上的寒气一下子就能驱走。

为什么?这桂枝有一种温暖的性质,可以帮助打通经络,恢复体内的温暖。

尤其是在早晨或者晚上,当你觉得身体冷得不行时,桂枝汤简直是救命稻草。

你看吧,中医的智慧,就是懂得你身体的脉络。

用对了方子,不需要过多的化学药物,你的身体就会慢慢恢复活力。

再接下来得聊聊“逍遥散”。

这名字听起来就很轻松对吧?“逍遥散”这个方剂,是专门调节肝气的,特别适合那些情绪不稳,总是感到压力山大、焦虑烦躁的朋友。

中药处方组成如何进行科学配伍

中药处方组成如何进行科学配伍

中药处方组成如何进行科学配伍中药处方的科学配伍是中医治疗中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治疗效果的优劣以及患者的康复进程。

合理的配伍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减轻毒副作用,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

那么,如何进行中药处方的科学配伍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药的药性和功效。

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归经和功效。

例如,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而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

只有深入掌握每味药的特点,才能在处方中准确地运用它们。

在进行配伍时,要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或者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例如,在治疗风寒感冒的麻黄汤中,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以散风寒;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助麻黄发汗解表;杏仁为佐药,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

中药的配伍还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关系。

相须是指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如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能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相使是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半夏畏生姜;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相恶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药物配伍。

方剂配伍与使用注意事项

方剂配伍与使用注意事项

方剂配伍与使用注意事项1. 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大家都知道,中医的方剂就像是一个调味包,把不同的药材混合在一起,才能调出最合适的味道。

不过,调味可不是随便搅拌就行的哦。

咱们得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这样才能把药效发挥到最大化。

首先就是药物之间的配伍原则了,像调料一样,不能胡乱加,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药物配伍有个大原则叫“相辅相成”,就是说不同药物之间要互相帮助,发挥出最佳效果。

就像做菜时,盐和胡椒粉加在一起,比单独加要好得多,对吧?另外,还有个原则叫“相反相成”。

这就像是咱们平时遇到的“水火不容”——有些药物的性质完全不同,但正因为这样,搭配在一起反而能互补缺陷,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说,有些药物一个是寒性的,另一个是热性的,合在一起,就能平衡寒热,效果更好。

1.1 常见配伍禁忌说到药物配伍,那就得提提禁忌了。

就像做菜时,咱们不能把巧克力和大葱混在一起,不然绝对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味道。

在中医中,也有类似的禁忌。

有些药物一起用,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或者干脆把药效全给破坏了。

比如说,某些药物如果搭配在一起,可能会导致中毒,或者产生不必要的反应,这可真不是开玩笑的。

有时候,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互相冲突,就像是油和水,怎么搅和都分不开。

比如,有些药物是性温的,而有些药物是性寒的,如果把这两种药物混在一起,可能会让病情更加复杂。

还有的药物相克,互相对抗,就像是“鸡蛋碰石头”,无论怎么努力,结果都不会好。

2. 方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方剂的时候,咱们得小心翼翼,别像“盲人摸象”一样。

中医讲究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所以药方的使用也要因人而异。

就像吃饭一样,有人喜欢辣,有人则需要清淡,这点也要考虑到方剂的配伍上。

首先,了解自己的体质很重要。

比如说,有些人身体比较虚弱,需要补气血的方剂;有些人则是实热体质,可能需要清热解毒的方剂。

方剂的使用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否则就像是把辣椒加在了本来就辣的菜里,结果会让人受不了。

《方剂学新思维》第二章:方剂配伍论(上)

《方剂学新思维》第二章:方剂配伍论(上)

《方剂学新思维》第二章:方剂配伍论(上)第一章“方剂名实论”论述了方剂与中药之本质区别,在于方剂有配伍。

因此,研讨方剂,绝对离不开配伍。

而欲讨论方剂配伍,先得从“药际关系”说起。

一、天然的“药际关系”什么是“药际关系'?这是笔者所拟的一个名词,反映的是药与药之间的天然关系。

因人有人际关系,所以把药与药之间的关系就定名为“药际关系”。

或曰:这不就是药物间的配伍关系吗?非也!正是为了与配伍关系相区别,笔者才造出“药际关系”一词来。

下文会有详细说明。

且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

但就情感而言,归纳起来,无非是亲密、友善、畏惧、仇恨等数种而已,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异。

当然也有“白首如新”,虽交往但擦不出一点火花,既不友好,也不相恶。

莫道草木无情,药与药之间还是有“感情”的。

特别是进入人体之后,这种“感情”就变得更为复杂,笔者把它称之为“药际关系”,并归纳为下面七种情况:一是增强某种治疗作用;二是减弱某种治疗作用;三是增强某种毒副作用;四是减弱某种毒副作用;五是产生某种新的治疗作用;六是产生某种新的毒副作用;七是两药之间不发生关系,犹如人之“白首如新”。

当然,每一种药物都含有复杂的成分,药与药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况兼而有之的。

但是这些关系中总有一种是占主导地位的,为了叙述的方便,不妨以之为代表。

请注意,这七种情况是天然存在的,在人们还没有药物配伍运用经验之前,就客观存在。

好比牛顿发现地心引力之前,地心引力就客观存在一样。

而在这七种情况里,第一、四、五种情况是人们希望出现的,而第二、三、六种情况则是人们所不希望的。

为了叙述的方便,笔者把前者称为“好的药际关系”,后者称为“坏的药际关系”。

根据程度不同,还有“特别好的药际关系”、“稍微好的药际关系”、“特别坏的药际关系”、“稍微坏的药际关系”,这些并非精确的概念,只是说起来明白、方便。

“特别好的药际关系”和“特别坏的药际关系”,对于患者和医者来说是能够明显感知的,而'稍微好的药际关系”和“稍微坏的药际关系”,由于在患者身上表现轻微,因此无论对患者还是医者都不容易感觉得到。

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

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

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1. 引言说到中医,大家肯定会想到那些神奇的草药和古老的方剂。

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些药方能有效呢?其实,中医的方剂配伍就像是调制一杯完美的鸡尾酒,每种成分都有它的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方剂的配伍原则,让我们一起“深挖”这背后的秘密吧!1.1 方剂的基本理念首先,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

这就像一个大家庭,所有成员要和谐相处。

方剂的配伍也是如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像家人间的关系,既要相互补充,又不能冲突。

中医认为,身体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症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配伍时,药材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当,才能达到“和气生财”的效果。

1.2 组方的灵活性说到组方,灵活性是关键。

中医不喜欢死板的规定,就像你做菜时,不可能每次都照着食谱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方剂可以随意调配。

有时候,添加一两味药就能改变整个方剂的效果。

你看,这就像炒菜,加点盐和辣椒,味道立马提升不少!2. 配伍原则接下来,我们聊聊一些重要的配伍原则。

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哦,别小看了这些原则。

2.1 兼顾表里在中医中,表和里就像是两位兄弟,一个负责抵抗外邪,一个负责调理内脏。

配伍时,既要考虑到外部的病因,也不能忽视内部的状况。

比如,你感冒了,表症要先处理,再来调理身体,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药性相辅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的性味和归经,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有的药性温和,有的则偏寒。

配伍时,要注意药性之间的相辅相成。

比如,辛热的药材可以帮助寒凉的药材发挥更好的作用,就像朋友之间互相激励,一起进步。

3. 常见配伍案例接下来,咱们来看看几个常见的配伍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

3.1 感冒的方剂想象一下,你得了感冒。

常用的方剂像“银翘散”,就包含了辛凉解表的药材。

这里面有荆芥、薄荷等,这些药材就像超级英雄,齐心协力,把病邪赶跑。

不过,银翘散也常常会和其他药材配伍,比如加点生姜,来温暖身体,让你感冒的症状更快消失。

中药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

中药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

中药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中药方剂是中医学的核心之一,它是将多药相似和相辅相成的特性运用于临床治疗中的。

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审慎、精炼,实际上也是中医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以及中医对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理解理论推理。

中药方剂配伍包括了许多原则,本文将阐述中药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旨在帮助读者在配伍中药方剂方面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药性相顺原则中药方剂的药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药方剂是在药性相顺的基础之上进行配伍。

药性相顺原则的意思是,中药方剂中的药物应当相互补益和一起协作,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比如,草果、五味子、茯苓等具有健脾之作用的药物可以搭配在一起,有助于增加治疗胃肠疾病的效果。

药性相顺的原则可以让不同的中草药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加统一的治疗方案。

二、药性相反原则药性相反原则是中药配伍的另一种原则,它是指在中药方剂中需要搭配药性相反的药物,在相互抑制和平衡的作用下,发挥更好的疗效。

比如草果、陈皮等味苦泄热的药可以和人参、黄芪等味甘补气的药搭配使用,达到降热、补气的效果。

药性相反原则在配伍中药方剂时可以增加药物之间的互补效应。

三、协同配伍原则中药方剂在配伍时,需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这一原则是指,中药方剂中的药物相互补充,合力以强,而不是单独的作用。

比如人参和党参是中草药配伍中的经典组合,这是因为人参为人体提供充足的气血,而党参则增强了免疫力,这两者相配合,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四、化瘀通络原则化瘀通络原则是指,中药方剂通过搭配具有疏通作用的草药,以达到化瘀、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草药有种类之分,对人体的功效也有所不同,通过对不同草药之间的协调搭配,达到通络化瘀的目的。

五、看大局策略原则中药方剂配伍要看大局,这个原则是将中医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指导。

中草药搭配时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但是,更需要把握的是宏观局面,即要看到整个中药配伍在治疗疾病方面达到的效果和作用。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方剂配伍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方剂指的是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药方,其中每种中药的用量比例都非常重要。

在中医药理论中,各种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需要严格掌握和研究的,遵循适当的配伍和用量比例,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中药方剂时,正确的药方配伍及用量比例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本文试着从方剂配伍用量比例出发,总结一些基本规律。

1. 基本原则中药方剂组方时,需要遵循一定的配伍和用量比例原则,在合理和科学的基础上,发挥各药材间的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疗效。

总体而言,方剂组成中应该流传“四相平衡”的基本原则:(1)药味相宜相同品质(药味)的药材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混合使用。

中药药味通常包括五味和上、中、下三焦。

(2)药量相宜中药成分的药量应该控制在适当的比例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主药量大,辅料药量次之,组成中药配伍时,不少于3味,最多不超过15味。

(3)药性相宜药材的药性应该相互辅助,相互协调,有带毒性的药材需要小心处理。

药物的“热、寒、温、凉”属性需要各自的属性相平衡。

(4)药效相宜在药性适宜的情况下,方剂的药效也应该相互协调,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调和剂配伍原则在中药方剂中,有一种被称为”调和剂”的药材,通常被用于菜单的调制和启人。

调和剂是方剂中重要的成分之一,需要在用量上掌握好“四量平衡”的配伍原则:(1)数量相宜调和剂成分的数量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通常不低于方剂总重的10%。

(2)比例相宜调和剂成分的比例应该与其他成分相协调,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不是过少或过多。

(3)使用次序相宜调和剂通常是方剂的最后一步添加,以达到最佳效果,或可根据需要酌情添加。

(4)细心配伍调和剂的选择需要注意细节,比如一些药材在具有调味效果的同时,也需考虑其功效和搭配。

比如,枸杞的补肝肾功效类似于补血,加入方剂中虽可提味,但目的不应只在此方面,其补肾补阴、益精明目的功效也应被充分利用。

3. 单味药的用量在方剂配伍中,单味药会被用来调节方剂的药性和达到特殊的功效,因此其用量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方剂配伍的思考

关于方剂配伍的思考

关于方剂配伍的思考中医治病主要靠中药方剂和针灸,针灸是通过选取穴位来治病,穴位之间要配合得当才能发挥疗效。

同样,方剂是由药物组成,药物之间合理的配伍是协同发挥作用的关键,配伍得当才能让所有药物协同起效产生医者想取得的作用。

因此药物和穴位之间的配伍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本著作专门谈药物如何配伍。

很多人会说,方剂学不就是在谈配伍吗。

小郎中认为,方剂学中对配伍的的研究还不够,方剂中更多的是分析方的组成结构,通过君臣佐使的分析来谈方是怎么发挥作用的,但是很少有医生临床中开方会考虑到这些君臣佐使的因素,大多是考虑药物之间通过怎样的配合达到什么疗效。

关于方剂的结构组成,小郎中完全赞同成都中医药大学已故教授陈潮祖先生的论述,任何一首方剂,都由消除致病因素,调理脏腑功能,调理气血津液三类药物组成,部分方剂还要配伍缓解经脉药物。

方剂中除解痉、驱虫等法外,所有方剂都反映了通、涩、补三种作用。

既然方剂都有这些结构和作用共性,那么方剂配伍也要体现这些方面。

据小郎中了解,目前关于方中药物配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方中药物如何发挥医者想要的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小郎中认为药物配伍研究应该从临床出发,从单味药的药证出发,从药对出发,先看看每二味药之间怎么协同取效,再扩大到三味甚至四味药物。

例如枳壳桔梗配伍可以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小剂量的柴胡和升麻配伍可以起到升举脾胃阳气的作用,这些内容目前都是临床中常用的配伍组合。

单味药的药证研究内容很多,历代本草著作多是研究这些内容的,但是药物之间配伍协同产生什么作用研究者就寥寥无几了。

小郎中认为,药物配伍研究应该成为临床医生的重点工作。

应该从药对出发,在临床中不断验证疗效,进而推广经验,让更多的医生验证实效,惠及更多的群众。

基于以上观点,小郎中认为在临床中也要求医生尽可能的开经方,开小方,这样便于总结药物配伍经验。

方剂配伍特点总结

方剂配伍特点总结

方剂配伍特点总结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确定其用量、用法,从而形成的有特定功效和主治的药方。

方剂的配伍是方剂发挥疗效的关键,不同的方剂具有不同的配伍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医的治疗理念和用药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方剂配伍的一些常见特点。

一、主次分明在一个方剂中,往往有主药和辅药之分。

主药是针对主要病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较强,用量较大;辅药则是辅助主药发挥作用,或治疗兼证,或减轻主药的毒性、副作用,其药力相对较弱,用量较小。

例如,麻黄汤中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是治疗风寒表实证的主要药物;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助麻黄发汗解表。

这种主次分明的配伍方式,能够使方剂的治疗重点突出,提高疗效。

二、相辅相成方剂中的药物之间常常存在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相辅相成的配伍,增强药物的疗效。

比如,四物汤中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味药相互配合。

熟地滋阴养血填精,当归补血活血调经,白芍养血柔肝和营,川芎活血行气开郁。

四药合用,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共奏补血调血之功。

中医还常常运用药物的相反性质来进行配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相反相成的配伍方式,能够相互制约药物的偏性,发挥独特的治疗作用。

例如,半夏泻心汤中,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

寒热并用,调和肠胃,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

四、标本兼顾在治疗疾病时,既要针对疾病的表象,又要考虑疾病的根本原因。

方剂的配伍往往体现了标本兼顾的特点。

比如,肾气丸中,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填精,为治本之药;茯苓、泽泻、丹皮利水渗湿,泻肾中之邪,为治标之药。

标本兼顾,使肾气得补,水湿得除。

五、动静结合方剂中的药物有动有静,动药多具有行气、活血、通络等作用,静药多具有滋阴、养血、补益等作用。

动静结合的配伍方式,能够使方剂既有补养之力,又有通调之功。

例如,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大补元气,为静药;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我所认为的方剂配伍(讲座作业)方剂学中,药物配伍是很难学会的。

但不明配伍,便无法真正活用方剂,而无法活用方剂,终其一生或也不过才能达到《周礼》多言最下的医师的程度。

而配伍方法,其实所需把握的就一个,即在谨察病机的情况下明辨药性,随证配伍以和为期。

《内经》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李振华教授亦称:法无常法,常法无法。

故配伍之法,无论方药抑或针推,总不外辨明邪之所处,适五脏六腑、精气神之性以调之,以和为期。

举个例子。

比如说柴胡与芍药这一对药对,是疏肝的常用组合,亦是散中有收这一配伍方式的一种体现。

老师解释时曾言:一升一降合肝之性,故可疏肝解郁。

但为什么这一升一降就合肝之性可调肝疏肝了呢?就结合逍遥散来看看吧。

肝属木,其性升发,故肝亦疏达不宜壅滞。

肝藏血,木壅土滞,肝郁故能引起血、脾的功能问题。

木郁化火,火性炎上,心主火,故肝郁也可有易怒、高血压等褚征。

而其根在肝。

故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气弱主从疏肝入手。

而逍遥散调肝又由柴胡、芍药调畅肝之气。

为什么要用柴胡升散?肝主升发故也。

但另一方面,肝体阴而用阳,易偏亢旺,复况本肝郁即有上冲之势。

故以柴胡升散肝气虽合肝郁之因,但这以升提更可助肝亢之势。

故用芍药助敛肝阴,以阴涵阳,以预肝之易亢。

两者相合,自无余弊。

至于柴胡与芍药的用量配伍,则更可依肝性与其状态而定。

若肝郁已亢,可加大芍药敛阴。

若仅抑郁,无甚亢旺之象,反以木壅土滞肝木乘脾为重,则可小剂量补中益气汤重用柴胡、橘皮,再加点陈皮除湿醒脾又不引气下行(不若茯苓除湿而下行)。

再加点橘梗引所补之气上行,助柴胡合肝气升发之性(橘梗可载药上行,上畅于肺,以其小量,以导气上行可也)。

另再加点芍药,敛养肝阴,以复肝阴涵阳之本,以免诸药上散肝气之力甚大而肝阴不足反阳亢为患。

接下来再来看看桂枝汤中的配伍。

桂枝汤寥寥几味药而为群方之祖,其配伍亦精妙矣。

方中桂枝生姜相辅相成,桂枝芍药散中寓收等配伍方式我们都熟知。

但若从病机适脏腑、精
气神之性来看又如何?先不延伸其调营卫调阴阳之功,仅从其治风寒表虚证来看。

风寒之邪首袭营卫,而营卫,或延伸来看气血,虽与五脏具有联系,但如这种外邪轻袭,其所涉脏腑,一般为肝脾肺。

当然我这所说的所涉脏,非言脏腑受损,而是其所有功能受到影响。

具体而言,与肺主气、肝藏血、脾之运化有关。

那么风寒表虚,卫护营不足,营阴外泄。

营血同源藏泄皆司于肝,故营阴外泄或可肝阴不足而阳亢。

因肝体阴用阳,这阴,便可笼统认为是血,即肝藏血同时肝血亦涵养于肝,防肝阳之上亢。

更何况此方主用桂枝辛散之品,加上风邪本为阳邪。

故有或成肝阳上亢之患。

因此以芍药配桂枝,一则敛阴养阴,一则防制肝阳之亢。

这也体现了一个未病先防的特点。

同时脾胃虽喜燥恶湿,然易为寒邪所侵扰,故以姜、枣暖胃和中。

同时姜、枣暖胃和中又利于脾胃运化正常,营血有源则亦可一使汗虽出不伤一使肝阴有养。

另外这又有虚则补其母之义,下论之。

肺主气机,一身气之输布总赖于肺,不论外邪强势抑或肺本身输布阳气不足,寒邪入袭首先总是阻碍肺气布运这一能力。

而人或可恶寒或可发热,亦见于此。

这都是肺布输出了问题,泛言之皆可言肺气不足。

当然风寒侵袭太阳诸证,其病邪尚在营卫肌表,一般未损及脏腑之本,故此言肺气虚非真个肺伤,仅言肺气不足布运阳气而言。

故只补土以助肺金需增其布输之力,再加以桂枝温通即可,无需真个施以养肺气之药。

与之对比再看看麻黄汤在应对风寒表实时治重宣散助肺行气而不言肝脾之说?此因寒邪为重阴液未伤肝阴未损,寒邪又为阴邪,阴邪内敛,肝阳本就为肝阴所养,又得阴邪相镇压,如何会阳亢?这与风寒表虚风邪为主风为阳邪与肝同为木属又夹营阴外泄肝阴有被损之虞自又不同。

且肺金之气为天阳之气,此为寒邪阴邪所损,以补土助肺其力有未逮,不若其以麻黄大阳大辛散之品驱邪布阳为妙。

再以桂枝温通,岂不妙矣。

杏仁一味,在此总说一升一降肺气才得通畅。

对此我认为肺金之气本为肃降之气,此虽肺气被敛以麻黄大阳大散之品宣畅,终与肺金之气不合,且有耗肺气之虞。

故以杏仁微敛肺气。

而这不像桂枝汤用姜枣
而仅留炙甘草一味温中健脾也是此意。

姜枣虽温中但总为温阳之品而带升散之义(阳气总喜上),而甘草则为国老,可调和诸药而不虞有升散之过。

以上即略举一药对二方阐释了我所理解的配伍之法。

而为未有从泻中寓养、补中有行、相辅相成之论而来。

盖先哲之如十枣汤,本以:芫花、大戟、甘遂相反之品而取其相反呕剧之义医人,岂以平日所言之配伍法可论?盖总以谨察病机调和阴阳为妙。

“法无常法,常法无法”诚至理也。

以上仅个人理解之妄言鄙论,未曾考据,多为忘语,望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