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化哲学综合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60分)
1、《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

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5、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

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7、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

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这说明: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和文化熏陶,在态度上往往是
A.深远持久B.潜移默化C.主动感悟D.消极被动
9、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
本内容包括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中国短道速滑选手王濛敢打敢拼,英勇顽强,成就了2010年冬奥会的“三冠王”,不仅
发扬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而且集中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就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11、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具有典型的中国风,词义内容仿古典诗词的创作,曲风为中国小调或
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歌词里有书法或国画的元素存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听众产生共鸣。

《龙文》的成功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A.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对外来文化,需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对传统文化,需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2、.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
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一笔宝贵的
文化财富。

这表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13、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有人用“加减乘除”来形容他的一生。

即,加法:科学与革命都是做大事;减法:归零后向薄弱领域攻关;乘法:逻辑能力辅以浪漫情怀;
除法:成就÷教学=桃李满天下。

谷超豪先生“加减乘除”的人生,说明
A.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中心环节B.科学文化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灵魂C.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能够同时提高D.良好科学文化修养与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14、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众多志愿者积极参加。

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
完善
A.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B.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C.有利于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D.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15、在2009年9月,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金陵刻经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A.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和动力B.能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C.一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标志D.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6、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的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在世
时带研究生,一开始并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③对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
要指导意义④是人类全部智慧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17、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
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1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
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19、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


说明A.规律具有条件性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 D.规律具有主观性
20、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A.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B.事物的直接联系和事物的间接联系
C.事物的内部联系和事物的外部联系 D.事物的必然联系和事物的偶然联系
21、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个事实说明
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局部离不开整体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整体离不开局部
22、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专家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
成后,能起到“10+1>11”的效果。

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10+1>11”
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要用整体的发展推动局部的发展 B.部分功能相加才是整体功能
C.要用局部的发展代替整体的发展 D.要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
23、2010年1月3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姓“农”。

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安。


共中央国务院连续7年颁发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坚持了
A.联系多样性的观点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运动就是发展的观点 D.矛盾普遍性的观点2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映了
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C.辩证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5、2010年1月11日,李克强副总理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大会上说,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创新是
①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②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④
坚持辩证否定观的哲学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据此回答26—27题
26、“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这是因为
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B.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7.“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温
家宝总理“尊严论”体现了
A.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依据 D.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28.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三农”情,情真意切。

2010年新年第一天,胡锦涛主席就来到了河北省三河市农村进行考察。

国家主席每年都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特别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等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调查,广泛听取农民兄弟的意见,从哲学上看,这是
A.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探索我国农业改革的出路和方向
C.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 D.解决当前农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30、“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倾,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

”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31、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20l 0年5月1日正式开幕.某校高三(3)班同学开展了“走进世博,参与世博、做世博会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世博会上的展馆,更是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1)结合上述材料,对我国举办世博会的文化价值进行解读。

(6分)
在上海世博园区参观,不难发现一种有趣的“反差”。

有些是最“超前”的:高科技,智能,挑战极限;有些则是最“落伍”的:古旧,手工,神秘莫测。

传统性和现代感兼具的展品更是引来观者如潮。

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上河图》,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都是人气最高的展品。

世博会凝聚着人们对所处世界最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追溯过去,引向未来。

(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阅读上述材料,你发现了什么? (6分)
上海世博会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3)结合上述副主题,从文化角度,说明城市如何才能让人们生活更美好?(8分)
32、(12分)进入2010年,全球地震可以用“频发”来形容。

从1月份到5月份7级以上地震就已经发生了7次,大都造成了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准确预报地震,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公元132年,中国的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

到现代,全球地震台网逐渐建立,许多国家有了自己的监控台网,人类观测预报地震也有了重要进展,但准确预报地震还是一个世界难题。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认识论知识回答:
(1)是什么促进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有了重要进展?(6分)
(2)为什么人类准确预报地震还是一个世界难题?(6分)
33、(16分)材料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材料二: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强调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且把碳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材料三: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

(注: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辨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

(8分)
(2)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为什么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8分)
答案:31、(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举办世博会能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综合国力。

(2分)
②举办世博会,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有利于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分)
③举办世博会,便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中华文化创新,从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2分)
(2)①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上海世博会,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各自民族文化的重要舞台。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因此,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各民族文化在平等关系中交流。

世博会上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共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世博会上传统性和现代感兼具的展品引来观者如潮体现了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3)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平等对待各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②立足城市实际,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③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32、(12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抗震救灾的实践推动人们对频发的地震灾害去进行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人类抗震救灾的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对地震的认识能力,从而促进了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有了重要进展。

(6分)(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不多;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所以准确预报地震还是一个世界难题。

(6分)
33.(16分)(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要通过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量来应对,发展低碳经济正是缓解我国经济与环境矛盾的需要。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政府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且把碳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推动作用。

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

(8分)(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应承认矛盾、全面分析矛盾。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同时都会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和损害。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挑战,应共同承担责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4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全球变暖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应在减排方面多作贡献,同时发达国家也有经济实力和技术作出更多的贡献。

正是因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上存在差异,应对气候变化不同的国家应是有区别的责任。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